经济时代浅谈机械零件测量误差分类及规避途径

2022-11-23

一、机械零件测量误差分类

(一)计量器具误差

在对机械零件测量误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对具体误差问题进行集中分析,其中计量器具误差较为常见。除了存在设计原理误差问题外,仪器设备零件的制造误差、装配误差以及调整误差都会造成仪器的误差问题。例如,光学系统制造过程和调整过程本身就存在误差出现的可能。这些都会对设备应用过程的准确性和测定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测量误差。

结合实践经验可知,要想有效减少仪器制造、装配、调整误差最好就是利用一台仪器完成检定工作,并且在掌握示值的同时列出修正表,结合规程完成修正,从而减少系统误差产生的影响,也能利用多次测量的方式减少随机误差问题。

例如,利用万能显微镜对某元件进行测量,要检测精密尺寸,已知显微镜玻璃基准刻度尺的全长为200毫米,误差分别为0(0)、50(1μm)、100(2μm)、150(2.5μm)、300(3μm),被测时标准刻度尺将150mm作为起始数值,测定到200mm后,基准刻尺的修正量会达到0.5μm。

(二)测量方法误差

这种误差问题主要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测量过程中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应产生的测量误差也会存在差距。若是在测量大尺寸圆柱状工件直径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直接测量法,或者是对圆周长度进行测定,然后应用函数关系式对其进行测定和分析。无论是应用直接测量法还是间接测量法,都要对测量计量过程、测量条件以及测量环境等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在全面计算误差的基础上尽量采取更加直观且无需烦琐计算过程的方式减少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测量方法误差还可能是被测零件的安装存在异常,若是不能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规范化安装,也会对后续测定工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三)测量对准误差

在机械零件测量过程中,除了以上两种误差问题外,对准误差也较为常见,具体的测量过程中要完成对准被测零件和对准读数装置,任何一个测量过程对准失效都会对后续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对于接触式测量工作而言,对准误差的大小和测量头是否选择准确息息相关,一般而言,被测零件若是球形,就要选择平面型的测量头,而若是被测零件是圆柱体,则尽量选择刀口型测量头。

对于非接触式测量工作,影响对准误差的因素就会增多。例如,在进行光学仪器测量的过程中,利用影像法进行对准,那么对准的实际测量结果就会和零件的形状、光学设备的放大倍数以及设备分划板刻线的宽度等有密切联系。

对于读数位置的对准处理和视差息息相关,视差大小不仅仅和读数装置结构有关,和测量人员的主观因素也有着密切联系。例如,表盘式结构在读取数值的过程中,为了减少视差就可以在表盘以下安装反光镜,从而利于人眼保持垂直状态。

二、机械零件测量误差规避途径

(一)计量器具误差的规避

要落实合理性的计量器具调整机制,借助调整法保证测定过程的标准化水平。尤其是对细长零件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若是出现选择支点或者是安放位置异常,就会造成系统误差,严重制约整体测量工作的实效性。为了尽量减少这种误差问题对应用工作造成的影响,就要结合应用管理控制要点选择适宜的支点,保证零件两端的扰度最小,就要利用“贝塞尔”支点结构,其中S为0.5504L,制单和零件端部的距离则设定为0.2203L。值得一提的是,若是零件两端面变形达到最小,则要选择“艾利”支点,其中,S为0.5773L。

规避测量方法误差

(二)测量方法误差规避

要借助对称测量法进行集中测量和分析。技术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判定具体测量工序的基本流程,有效提升测量管理的水平。若是对螺纹零件进行测定,就要对零件安装的规范性予以重视,一旦安装不正确,必然会造成轴线和螺纹轴线不平行的问题,测量过程也会受到单侧测量误差产生的影响。基于此,在实际测定过程中,选定螺纹牙型两侧测量的方式,在将两侧测量数值的算数平均值作为基础性测量结果,能有效避免安装不到位造成的测量误差。

(三)对准误差的规避

要想减少对准误差,就要结合实际测量过程判定相应的处理方式,有效提升测量管理的准确性,并且完善对应的处理工序。

一方面,针对接触式测量,要尽量按照正确的方式完成零件的对准处理,找准读数的转折点,有效提升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的工作效果。

另一方面,针对非接触式测量,为了减少对准误差,就要结合设备的应有要点落实测量工作。例如,要想提升影像法对准测量的准确水平,就要利用细刻线的量刀完成测定分析。

结束语:

总而言之,应用设备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误差问题,而在机械加工精度不断优化的时代背景下,测量技术的重要性也受到了全面关注,为了减少误差就要在明确误差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落实更加标准化的操作工序。

摘要:机械零件测量过程中出现误差的现象较为常见,无论是在测高还是在测角工作中,就算是针对同一量进行的多次测量也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测量误差较为明显。结合测量工作实践说明可知,要想提升具体问题处理效果,就要在误差分类的基础上落实有效的规避原则,从而提升测量精度,以维护机械零件的利用率。本文分析了机械零件测量误差分类,并对具体的规避途径展开了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零件,测量误差分类,规避途径

参考文献

[1] 姚佳宝.精密零件全息图像拼接与融合技术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

[2] 马勤.机械零件测量误差分类及规避途径[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3(5):34-38.

[3] 刘飞.机械零件的检测方法与误差研究[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6(4):127-127.

[4] 祝鋆鹏,罗玉元,叶宇涛等.机械零件圆度误差多功能检测仪研制[J].中国设备工程,2019(7):91-92.

上一篇:金融创新对传统会计提出的新要求下一篇:装表接电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