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计算机论文

2022-05-12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研究生计算机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针对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研究生科研能力分三个阶段进行培养:模仿经典、夯实基础;开展研究、发现问题;思维创新、解决问题。并针对每个阶段的发展规律,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提出三点培养举措:分解经典案例,解读经典论文,重复和再现主流技术;关注研究热点,加强学术交流,明确研究领域和方向;横向触类旁通,纵向融会贯通,创造性解决科研问题。

第一篇:研究生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发展研究

摘要:计算机是硬件设备和各种科学技术的集合。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推动了许多领域的进步。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多,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家庭作业。可以说,计算机的发展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最后,它代表了人类的主要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在此基础上,讨论的主要议题是计算机科学与发展,以促进社会与计算机产业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计算机科学;发展研究

引言

计算机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而是网络信息技术中硬件设备和各种科学技术的集合。它的应用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职业,而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法律援助”。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技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毁灭性的变化。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成功地实施信息管理,还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弥补劳动力短缺,展示出色的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准确性。

1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

(1) 信息技术的定义

信息技术来自美国的91教学计划。它被定义为计算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这是计算最原始的一般概念。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依赖于数学和物理,但其本质不同于这两门新学科。计算机科学研究、分析和处理数据信息系统,并通过高速操作完成相应的指令。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它变得越来越容易。经过短暂的学习,每个人都可以简单地使用电脑。

计算机科学现在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科学形式之一,它的存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教育中,计算机科学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专业,学生人数大大增加,促进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计算机科学的研究从未停止过,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计算机科学都将有其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2) 计算机科学与发展

在科学的早期阶段计算机科学和技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随着科学能力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微不足道的角色,它提高了人类日常生产的质量和数量,并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传播。许多公司正朝着专业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计算机科学技能的发展,并合理利用计算机科学技能。计算机科学已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朝着专业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以促进生活和生活各个领域的健康发展。

(3) 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性

计算机的发展破坏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简化了人们的工作方式。计算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门基础知识,在商业、经济和文明领域得到广泛传播。促进了一批产业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我们将推动信息时代的到来,造就一批有抱负、有灵魂的高科技人才,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发出不同的光芒。

2新时代信息技术与发展的两个领域

(1) 管理系统的电脑化程度不断提高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过去,计算机科学发展不快,管理系统信息匮乏,各部委无法及时获取信息。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存在诸多缺陷,导致政府能力低下,公众信任度降低。由于管理体系信息的不完善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的未利用可能性,本公司对本公司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同时,公司管理能力较低,公司内部管理能力较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完善了生活各个领域的信息管理政策,不断完善信息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各领域的工作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 越來越多的使用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日常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正逐渐渗透到计算机科学中。通过使用信息渠道,公共当局的中心意图是为公民服务,这大大提高了公共当局的效率。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以不同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手册中枯燥的知识,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借助计算机技术,公司可以有效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提高完全无纸化的办公和工作效率。在日常生活中,互联网渠道和信息学的使用使人们的生活变得相当轻松。人们可以在家里购物和点菜,这对人们的衣食住行需求非常公平,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 低价

过去,中国的计算机科学和能力设备昂贵,有必要从国外引进先进能力,但计算机科学的核心能力不足。在此期间,随着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在中国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技能和设备的价格持续下跌。中国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核心能力。计算机科学和技能在各个领域迅速广泛发展,推动了我国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

3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科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朝着智能化、高功能化和经验化的方向发展。一些大数据和无序程序依赖于计算机科学和能力,根据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的发展与超导能力、光学能力、,微电子能力和电子仿生能力相结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对大数据的分析中,计算机可以利用独特的规划机制和并行能力仔细分析不同的数据和指令,进一步拓展信息学向智能化的发展。计算机,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需要计算机功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大数据和信息数据必须由计算机运行。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我们需要提高计算机科学和知识的水平。在计算机技能的创新中,研究是适应时间需求的核心。在当今社会,计算机科学中的体验服务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计算机科学技能应提供体验服务,转变服务观念,促进计算机科学技能的不断发展。

结束语:

总之,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将更快、更舒适,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在21世纪,计算机将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其发展规划中,它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计算机的发展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艰难的考验。合理使用计算机对你的帮助最大。

参考文献:

[1]宗俊峰.计算机科技领域奠基之作[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9-26(T23).

[2]张璇.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J].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7(03):2.

作者:陈晨

第二篇: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针对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研究生科研能力分三个阶段进行培养:模仿经典、夯实基础;开展研究、发现问题;思维创新、解决问题。并针对每个阶段的发展规律,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提出三点培养举措:分解经典案例,解读经典论文,重复和再现主流技术;关注研究热点,加强学术交流,明确研究领域和方向;横向触类旁通,纵向融会贯通,创造性解决科研问题。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创新能力

1 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促进研究生的知识积累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然而,当前的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因此要对研究生教育的三个主要参与者——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管理部门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研究。

(1)导师方面:主持的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较少,缺乏指导经验,给学生制定的科研选题太难或者太易。没有系统地将科研成果转换为知识点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2)研究生方面:面对导师指定的研究方向或科研课题无法下手,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综合性较强的科研选题,独立思考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较差。

(3)管理部门方面:未明确提出如何评价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指标,无法对导师及研究生进行科学的、量化的考核。缺乏同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最新的科研成果的交流,未建立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科研平台。

2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渐进式的。根据认知和实践的规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模仿经典、夯实基础;开展研究、发现问题;思维创新、解决问题。如图1所示。

因此,要根据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培养策略,逐步拓宽研究生的科研视野。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研究生积累基础知识,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科研素质。

2.1 第一阶段:分解经典案例,解读经典论文。重复和再现主流技术

创新的起点在于模仿和学习,为了让研究生具备创新的基础,第一阶段需要指导他们掌握研究领域最主流最前沿的技术;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选题,经典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核心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1)对于偏重工学的计算机软硬件项目,研究生导师可以依据经验,将经典的项目案例分解为一系列子功能,进一步划分为一系列小的知识点。让研究生依次掌握这些已颗粒化的知识点,最后再整体理解完整项目(变得相对容易),进而能模仿实现该项目的各个细节。项目分解方法可采用项目管理的工作分解结构(WorkBreakdown Structure,WBS),如图2所示。

(2)对于偏重理学的科研论文,研究生导师先选取该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论文,从选题、研究方法、结论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每篇代表作涵盖若干知识点,研究生依次掌握这些颗粒化的知识点之后,就不会盲目查阅最新的参考文献,如图3所示。

2.2 第二阶段:关注研究热点,加强学术交流,明确研究领域和方向

在有良好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选择什么样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是每个研究生面对的难题之一。

(1)对于偏向工学的应用型研究生,需要指导他们在横向科研课题中注重发现和改进原系统的缺陷和不足,以及关注用户提出的新需求和未解决的问题,逐步明确研究问题和研究方向,准确提炼出核心的关键技术,再围绕这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科研选题,如图4所示。

(2)对于偏向理学的研究型研究生,在纵向科研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广泛阅读最新的学术论文,或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这些论文和会议经常会在交流完自己的研究成果后,指出尚未解决的问题(OpenOuestions)。围绕这些问题制定的研究方向,既是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是其他研究者未解决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可以指导研究生了解学术前沿知识,明确创新内容,提炼出关键的科学问题,再围绕这些关键问题进行科研选题,如图5所示。

2.3 第三阶段:横向触类旁通。纵向融会贯通。创造性解决科研问题

当明确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后,如何创造性地解决科研问题,就是研究生科研工作的重点。根据使用的技术和求解问题的角度,可以把科研创新分为4类情况。

(1)利用新技术,解决新问题。当传统的方法不能很好地解决新问题时,研究生提出新的方法或利用新出现的技术来有效地解决该问题,将是一种较大的创新。

(2)利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当出现新的技术和方法时,研究生能将新方法应用于解决老问题,发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求解传统问题的效率,这同样是一种创新。

(3)利用老技术,解决新问题。当出现新问题时,研究生能利用已掌握的成熟技术成功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这无疑也是一种创新。

(4)利用老技术,解决老问题。研究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解决传统的老问题,这是一种模仿和复制他人的工作。虽然不属于科研创新,但是这个步骤往往是科研水平提高的重要阶段。

因此,对于偏向工学的横向科研课题,我们需要培养研究生触类旁通的能力,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对于偏理学的纵向科研课题,我们需要培养研究生融会贯通的能力,研究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探求新的工作原理和算法。

3 结语

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受多种因素影响,要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研究生固化研究成果,例如发表高水平的论文、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申请发明专利等。这些具体化的科研成果可以有效地激励研究生持续地开展科研和学术创新。

研究生教育只有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才能不断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本文提出的思路和方法不仅适用于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对其他学科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张凯 符海东

第三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研究及教材建设

一、 背景与问题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对计算机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增加、水平不断提高。这使得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不断扩大,表现在硕士研究生人数和新的硕士点数都在迅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仅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就达到了310余个,不少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生年招生量都在百人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并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已引起了社会的全面关注。

对目前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影响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①许多学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仍处在初级阶段,在教育理念、模式、体系等方面还存在若干有待优化和规范化的问题;

②按照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要求,课程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生规模的扩大,使得教材建设的矛盾更加突出。许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缺乏教材,而且不少教材处在“知识结构老化,更新缓慢”的状态,已成为制约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建设新教材,使之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国外的优秀教材及时引进、消化、吸收也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③国内既有研究生培养历史长、基础雄厚的学科点,也有刚刚发展起来,基础较弱的学科点,种种原因使得前者优势难以更好地发挥作用。表现在各高校之间的教学资源不能协作与共享,不利于把具有相同学术背景的人们紧密地聚集在一起,形成强有利的教师共同体,广泛深入地进行教学方面的合作。

如何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讨论如何在各式各样的教育中,提炼出一个公共的基本培养体系指导意见,给各个培养单位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开展培养工作提供恰当的参考,使之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培养出各具特色的人才。同时,依照此体系进行教材建设,为促进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更多的支持。

为了使之更快、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在促进资源的共享上也作了相应的探索。研究成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及系列教材建设”获得了2006年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 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与本科教育相比,硕士研究生教育具有更强的多样性。如何在鼓励各个学科点突出自己特色的同时,更好的满足学科及其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分析认为,有必要科学地构建一套完整、规范的培养体系指导意见,紧密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特点,对相应的培养提出适当的要求。这对本学科目前存在的各个学科点差异比较大的现状尤为重要。该培养体系应该包括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师资和导师队伍、管理体制、外部环境以及评价体系等。

教材是基本教学内容载体,好的教材号可以在教学方法上提供相应的参考。所以,教材不仅为教学提供基本依据,而且还会推动研究生培养的全面改革。所以,要在建立的规范的培养体系的基础上,组织一整套充分体现高水平研究生教育要求的、规范化、高质量、高水平的教材。通过规范的培养体系的构建、推广活动和教材的组织等,实现各高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协作与共享。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组织国内一些高校的、具有影响力的计算机教育专家组成研究组和编委会,并组织国内外教育界和产业界在教学和科研一线长期工作的专家进行了系统的研讨活动。通过调查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现状和需求,深入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和本学科自身的发展、结构及特点,系统地总结国内外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和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和共识,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培养体系指导意见。然后依据此指导意见,进行教材建设,并在培养体系指导意见的构建和教材建设中建设跨地区、跨学校的团队教学协同开发平台,有效地支持教学资源建设的协作与共享。

三、具体实施

依据上述思路,2002年10月,清华大学出版社与中国计算机学会联合,聘请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等13所高校的计算机教育专家组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研究组”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系列教材”编委会。通过努力,形成并出版了专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它一出版便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全书共分为10章:

第1章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简单地介绍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过程;

第2章讨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描述、学科的基本任务分析、学科的特点、学科的形态(过程)与人才定位与培养、学科方法论的12个基本概念、抽象第一的基本教育原理;

第3章具体讨论培养定位相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人才的层次、人才的类型、不同来源学生问题、课程与研究问题等;

第4章讨论培养模式,包括培养方案的制定、导师、课程教学、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

第5章将分别按照学科构成和知识领域划分讨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知识结构,同时提出了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生源的补课要求、研究生教育期间的跨专业选修有关课程的要求;

第6章全面讨论本学科研究生的能力培养问题,包括听说读写能力、4大基本学科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工程能力以及其他能力;

第7章介绍了培养方案的制定、调整和描述,给出了培养方案应该包含的9个方面的内容;

第8章论述课程体系,从整体上将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分成公共课、一级学科(学位)课程、二级学科(学位)课程和学科方向课程,同时给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课程方案作为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举例;

第9章给出了22门课程的描述,包括这些课程的课程名称、基本描述(课程要求与目的)、主要内容,它们有的是学位课、有的是选修课;

第10章讨论优秀研究生的培养问题,包括品牌意识与品牌人才培养、优势学科的中心及带头作用、激励机制的建立、广泛的交流,以及通过规范管理提高培养水平等问题。

其中不少内容参考了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一些基础雄厚的学校的培养方案,请一些专家帮助撰写了一些典型课程的课程大纲。

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为指导,全国已有许多高校根据其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了具有本单位特色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完善了研究生教育环节、促进了培养体系的规范化,提高了教育水平。相应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出版发行。它对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培养定位、培养模式、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描述、教学方法、基本课程描述、课程设置与要求示例、优秀研究生培养、教材建设、导师作用以及实践教学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是目前国内理工学科中唯一的一本关于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论著。

(2)提炼了硕士研究生系列课程体系和新的教学大纲。规划了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提出了集中覆盖核心内容的22门重要课程及其相应的教学大纲。该课程体系体现了研究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先进性,特别地在体系结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与本科计算机教育有良好的衔接。

(3) 设计了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该部分内容已经确立为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研究项目),强调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并充分考虑了本学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征,将实践教学放在重要位置,强调理性思维应与实践教学相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实现学科基本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教材的建设中,对应每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系统地从各个层次上完成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

(4) 组织出版一套全面实施研究成果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系列教材”。这套教材的作者在全世界范围征集,并请国内外著名计算机专家审阅、检查,形成国际性的合作教材,突出了求新与求实的风格,反映了所属领域系统的理论和新进展,做到了学科先进性和教学适用性的统一。这套教材以自主版权的中、英文教材为主,既有在国内教学和科研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撰写的中文版教材,又有在国外著名大学工作的教授撰写的英文版教材,还引进一些世界著名高校的最新教材。

在表现形式上,以文字教材为主,同时配合适量的多媒体教材,包括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实验指导书、多媒体课件等。

(5)为支持教学资源的协作共建与共享,提供了跨地区、跨学校的团队教学协同开发平台。除在网上长期提供教育平台服务外,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教师培训中心也为系列课程的广泛交流推广发挥很好的作用。

四、 实施效果

研究组成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广泛的实践、交流和推广应用活动,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并参与到教学研究中来,进一步推动了国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目前,已有数许多院校参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进行了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有效地促进了各校教学计划的制定从经验性走向科学性。经过2年多的教育教学实践,其中的教育思想已逐渐被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践结果表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为实施高水平的硕士研究生教学提供了基本依据和指导。

已出版发行的5万余册教材,现已被百余所高校采用,教学效果良好。其中有的教材被中国版协评为“2003年度引进科技优秀图书奖”。经过评选,该系列教材还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定为“十一五”国家科技图书重点出版项目。

研究生教育更多的是强调在满足基本要求下的特色,规范其教育教学和管理,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家的努力下,在未来,相应的研究将会取得新的成果,并将促进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者:马瑛珺 蒋宗礼 王志英 周立柱 钱德沛

上一篇:幼儿教师教学论文下一篇:职业教育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