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英语教学特点的研究论文

2022-04-30

摘要:目前在中国知网上,军队系统对军校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的研究成果约有100余篇。这些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自主学习的含义、特征,军校学员自主学习的意义、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能力培养途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计算机英语教学特点的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计算机英语教学特点的研究论文 篇1:

SPOC应用于我国外语教学的研究综述

[摘 要]文章通过检索、统计中国学术文献出版总库(CNKI)收录的研究文献,回顾SPOC应用于我国外语教学的研究状况,从研究历程、研究主题、研究层次、研究环境和研究方法等角度对文献进行分类评述,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

[关键词]SPOC;外语教学;综述

引言

2012年被称为“MOOC元年”,之后,MOOC在全球掀起了热潮。然而,在实际的运用中,MOOC也逐渐暴露了很多不足,例如课程完成率低、评估方式不明显、学习体验缺失等。蒋梦娇等(2014)认为, MOOC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学习过程为学习者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但因呈现方式单调、针对性指导缺失、在线参与度不足、不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等导致学习者难以进入深度学习状态。2013年,加州大学伯克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SPOC,全称为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其中,“Small”是指学生规模较小,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之间,而“Private”是指对学生申请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只有符合条件的学生才能被纳入SPOC,故有一定的私密性,我国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将其译为“私播课”(祝智庭,2014)。SPOC是在MOOC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混合学习模式,它集合传统课堂面对面教学和在线丰富资源教学的优点,实现了对教学课堂模式的重组和創新。

一、SPOC的概念与特征

现如今,SPOC作为超越传统课堂的新兴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中外研究学者所关注。就其概念而言,SPOC是将MOOC资源用于小规模、特定人群的教学解决方案(2017,韩颖),把SPOC当成一种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而脱胎于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的SPOC,它是真正意义上新时代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兴教育手段的融合(王兴刚,2010),这把SPOC看作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手段。但随着人工智能对深度学习的要求,把SPOC当做是一个实现深度教学的支持平台,基于SPOC的深度教学,借助学习情境的创建和多样化的角色体验, 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个体知识”(张晓娟,2018)。这将SPOC与深度教学结合起来,扩展SPOC的研究范围。

就其特点而言,主要在于改善并重塑慕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利用小型、专有、在线的优质教学资源在开放教育中开展教学实践,即把课程资源与教学设计深度融合,是MOOC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王朋娇,2015)。柳春燕(2015)认为SPOC既融合了MOOC学习资源丰富、训练与测验、监测学习过程、自动评分、在线交互等优点, 又结合了自身在“教、学、管、控四大领域的优势。具有小众化、限制性、集约化等特点,能够促进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代表了MOOC的未来发展方向(陈然,2015)。这些学者都认为SPOC是对MOOC的一种补充,是MOOC所不能企及的优势。但是,随着对SPOC的深入研究,其不足之处也会凸显,如教师缺乏SPOC理念,难以将SPOC模式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学校教学条件不够,在线课堂难以实现等等。

总体来讲,对SPOC最初的研究只停留在基本概念,特征和优势等浅层的理论探究,或将其作为基准来设计教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深度学习模式和新能力的培养以及观察学生情感变化等的实证研究,但是并没有新的研究方向(贺斌等,2015)。因此,为了给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此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学术论文出版总库(CNKI),统计分析有关的文献资料数据,将SPOC在我国外语教学领域的研究发展状况做综合梳理。

二、研究综述

(一)文献来源依据

本文统计的文献是来自于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包括相关主题的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以及年鉴。具体的检索过程如下:首先,为了最大限度地覆盖、汇集国内外所有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在中国知网的主题搜索区,输入主题词:SPOC,或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或私播课,并选用主题词词频并含的处理方式进行跨13库的模糊检索。截止2017年12月15日,统计结果显示,库内共有1139条国内文献,42条国外文献。这可见国内对SPOC的研究热度远超过国外,因此,本文主要是对国内就SPOC的研究进行综述。其次,在主题词区域输入SPOC,英语进行模糊检索,得到文献113篇。最后,再对113篇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这113篇文献进行分类综述,回顾SPOC应用于我国英语教学的历程,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给予展望。

(二)文献数据统计概述

通过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一是可以清晰地看到国内有关SPOC研究的总体趋势(见图1)呈一个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14年以后。由此可见,虽然SPOC的研究很晚,但是研究热度很高。被统计的113篇文献中,博硕士论文仅6篇,期刊论文89篇,但核心期刊论文5篇,具有高质量的文献相对匮乏,说明我国今后在领域上的研究在内容上有待深入,在质量上有待提高。二是从主题分布(见下页图2)来看,研究的背景是放在互联网时代等,国内有关SPOC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与之密切相关的主题,如MOOC、翻转课堂等,研究的领域也主要集中于大学英语,说明目前我国实施SPOC的环境有限,对SPOC的研究维度不广,与英语基础教育并未有多少实际性的融合。

(三)文献研究分类评述

1.研究历程

从研究历程来看,对SPOC的研究始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中,牟英梅(2014)提出了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研究——基于MOOC,SPOC的大学英语教与学改革。她认为大学应实行EAP和ESP相结合,利用《大学英语》提供的网络课程和学校的网络教室,实现MOOC、SPOC与课堂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2015年开始,对SPOC的研究更为广泛,陈君丽(2015)试图根据SPOC的特点对高校英语听力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提出建议,以期提高大学英语的听力教学效率和质量。SPOC的理念和模式不仅只停留在英语教学的宏观层面,也开始在英语教学的微观层面蔓延开来,涉及听力,口语、写作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后来,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基于SPOC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设计的实证研究。付云红(2017)结合民办应用型高校英语口译课程面临的现实困境,探讨民办高校英语口译课程采用MOOC与SPOC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现实基础和可行性。这为SPOC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陈娟文等(2017)重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建立大学英语SPOC翻转课堂,并做了相应的实证研究。纵观2014年到2017年对SPOC的研究历程,其一,SPOC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广泛地应用在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其二,2014年对SPOC的研究仅有2篇,2017年的研究数量达到了70篇,可见,该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有科研挖掘价值。但是目前所做的研究主要是SPOC模式的设计、调整和运用,鲜有新的研究。

2.研究主题

采用SPOC模式来进行外语教学,结合传统课堂面对面教学和在线丰富资源教学的优势,提高了外语教学效率。国内有关SPOC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与之密切相关的主题,如MOOC、翻转课堂等。可见,对SPOC的研究不得不探讨与MOOC、翻转课堂的关系。统计结果显示:基于SPOC来研究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所占比例最高,共有55篇,约占成果总数的50%;基于SPOC来研究MOOC课堂的研究次之,共有37篇,大约占成果总数的35%;其他主题的研究成果分别是混合式教学7篇,任务式英语课堂5篇,课程设计3篇,教学设计2篇,教学实践2篇,课程开发1篇,所有文章均说明了要对SPOC的理念和模式进行探讨,离不开对其他相关主题进行研究。

3.研究层次

将SPOC引入我国外语教学课堂,研究层次可包括基础研究(社科),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行业指导(社科),工程技术(自科)。国内现有的研究较多侧重于高等院校SPOC课堂模式的设计和应用,其中又以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居多,共有56篇(含1篇硕士论文,2篇会议论文),分别涉及到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学习模式的建构,基于SPOC校本课程的研究等主题,约占统计文献研究总量的57%;在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中,有关SPOC的研究论文共有21篇,约占统计文献总量的21%。其中,SPOC模式在小学外语课堂的研究仅有2篇,初中外语课堂也仅有2篇。总之,从研究层次来看,对SPOC的研究多集中于高等教育这一层次,这也与我国网络在线课程在高校试点政策有关。

4.研究环境

SPOC的出现是应实时环境而出现的,并且实时环境大致可以两类:传统教学环境和计算机网络环境。随着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发展及其在教学领域得到的广泛应用,外语教学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观。为将计算机网络坏境和传统教学环境相结合,发挥二者的资源优势,SPOC应时而生,成为近年来开始研究的新领域。从目前所统计的文献资料来看,大部分研究者认为SPOC模式就合了传统课堂和在线资源的优势,优点众多,值得推广,但是并未考虑到当前我国教育环境现状——以传统教育环境为主,以教师传播知识为主,网络教学环境有限,在线传播资源不佳等,所以研究者通常对SPOC的研究普遍应用到大学外语教学,未推广到中小学教学(周赟,2016)。

5.研究方法

对SPOC的研究始于2014年,到目前为止,时间比较短,研究方法单一。对SPOC的含义界定,意义阐述,还是教学模设的设计,规划的介绍,研究者使用陈述性的定性研究方法居多。但由于实证研究方法更具有说服力,它利用客观真实的实验数据来论证SPOC在外语教学中的可行性以及对外语教学新方法的启迪。因此,国内的研究学者最好采用定性研究和量化研究二者相结合的方法,这既能丰富有关SPOC的理论基础,又能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三、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SPOC领域研究随起步较晚,但总体研究隨年限呈上升趋势,研究数量成数倍增长,预示着未来的研究潜力。第二,目前的研究层次涉及到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行业指导、工程技术五个方面,但所占比重参差不齐,明显研究重点是高等教育层次。所以,今后的研究应该覆盖更多的研究层次。第三,目前研究内容不太丰富,只是涉及到SPOC的定义、意义、优势以及基于SPOC教学模式的设计、开发和利用。研究的角度也大多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去研究如何发挥SPOC的作用,却很少有人系统研究SPOC对学习者学习模式的影响,这是今后得以完善的研究方向。第四,今后研究尽量采取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前人经验,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并且以详实量化的研究指标来说理分析,扩大被试人群覆盖面,尝试开展不同层次的主题实验,完善研究信度与效度,为我国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参考文献]

[1]蔡妍娜.基于CH-SPOC模式的课程设计及教学实践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

[2]陈君丽.基于SPOC理念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

[3]陈然,杨成.SPO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5).

[4]付云红.基于MOOC与SPOC的民办高校英语口译翻转课堂可行性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Z2).

[5]韩颖.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7.

[6]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

[7]蒋梦娇,邹霞.基于MOOCs环境的深度学习研究[J].软件导刊,2014(7).

[8]李祎. 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支撑工具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9]李毓嘉.小学信息技术协作问题解决学习的实践研究——基于SPOC混合学习方案的视角[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4).

[10]厉兰洁. SPOC环境下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11]柳春艳.SPOC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模式探索——基于ARCS模型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

[12]吕静静.开放大学混合式教学新内涵探究——基于SPOC的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5(3).

[13]牟英梅. 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研究——基于MOOC,SPOC的大学英语教与学改革[M]//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2014.

[14]沈景凤,石云霞,吕方梅.SPOC背景下设计方法学教学改革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1).

[15]王家裕.基于SPOC的培训课程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7.

[16]王娜,陈娟文,张丹丹.大学英语SPOC翻转课堂:一种有效学习模式建构[J].外语电化教学,2016(3).

[17]王朋娇,段婷婷,蔡宇南,曾祥民.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在开放大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

[18]王兴刚,王云青.谈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与多媒体英语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19]张晓娟,吕立杰.SPOC平台下指向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8(4).

[20]周赟.小学英语教学中SPOC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21]周赟. SPOC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实例研究[J].校园英语,2017(11).

[22]祝智庭.“后慕课”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N].中国教育报,2014-05-21(11).

[作者简介]李宛岭(1993-),女,四川渠县人,重庆师范大学在读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小学教育。

[责任编辑 陈 颖]

作者:李宛岭

计算机英语教学特点的研究论文 篇2:

军校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综述

摘 要: 目前在中国知网上,军队系统对军校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的研究成果约有100余篇。这些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自主学习的含义、特征,军校学员自主学习的意义、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能力培养途径。总体而言,军队系统对军校学员自主学习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一些研究领域也显现出军队的特色,但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并不多见,学位论文类的成果也远远不够,与地方丰硕的研究成果还无法相提并论。

关键词: 军校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

为深入了解、掌握军队系统对军校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的研究现状,笔者于2015年4月初,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库”、“硕士学位论文库”和“博士学位论文库”为平台,搜索得到相关论文成果100余篇。具体情况如下:

一、军校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现有研究成果基本情况

笔者以“军校”为“主题”(时间不限)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搜索,在“中国期刊全文库”中得到记录6000余条,经筛选得相关论文90余篇;在“硕士学位论文库”中得到记录约330条,经筛选得相关论文约10篇;在“博士学位论文库”中得到记录约30条,经筛选得相关论文0篇。

这100余篇研究成果,基本来自各类军事院校,其中:以学历教育院校为主,包括任职教育院校,前者约占成果总数的60%以上;以陆军院校为主,包括海军、空军、二炮院校和公安、武警院校,后二者分别约占成果总数的15%和20%。

成果发表的时间多在2000年以后,以2009年至2013年间为最,2000年以前的成果数量不到10%。由此看来,军校学员学习动力缺失的问题、自主学习重要性认识的问题,主要发生在近些年;各级各类军校对学员自主学习问题的关注度上升、军校面临教育教学模式转型的重任,也都发生在近几年。

从现有成果的研究对象来看,既有对军校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的整体性、概括性研究(占20%),又有针对学习动机激发问题(占35%)、学习策略运用问题(占20%)等单个方面的研究,更有针对具体课程如英语、数学、语文、专业课等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占10%),针对特定学员群体如飞行学员、士官学员等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占5%),针对具体环境与条件下如信息化环境下、物联网技术条件下等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占5%),等等。总体而言,成果相对集中于学习动机激发问题研究、学习策略运用问题研究及英语课程中学员自主学习问题研究。对于自主学习的其他方面,如时间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及环境条件等,研究成果较少;对于除英语之外的其他课程对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研究也明显不足。

现有成果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自主学习的含义、特征;二是军校学员自主学习的意义;三是军校学员自主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四是军校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基本涵盖目前国内自主学习研究的主要问题。

从现有成果的研究方法看,成果多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定量分析中又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成果中,以“调查与分析”为主题的论文约占30%之多。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现有学位论文成果中,100%的成果采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100%采用了军校学员与地方大学生比较研究的方法;50%针对英语课程中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75%的作者专业是英语(外国)语言学专业及(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另外,25%的是高等教育学专业和管理学专业。再次验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外语教学倡导的一个科学理念,也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二、关于自主学习含义、特征的研究

关于自主学习的含义,目前国内外并未形成统一看法。现有的这百篇成果中,研究者在探讨自主学习的含义时,主要借鉴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大多借鉴的国外理论是社会认知理论,还有建构主义理论,比如张莉萍、朱志平提及,“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1];二是大多借鉴的国内理论出自庞维国、余文森、肖川等学者,而这些学者也多数受到社会认知学派代表人物美国齐默曼教授研究框架[2]的影响,比如石晨借鉴了庞维国的观点,在文中提及,“自主学习即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3],田冠举借鉴了肖川的观点,提及自主学习的“特点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4];三是强调学习责任由教师向学生的转移,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比如夏云珍文[5];四是在院校的环境下,自主学习并非学员完全自主的学习,强调教员对学员自主学习的指导,教员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如刘侃等文[6];五是认为自主学习的要素主要包括“想学”与“会学”两方面,即学习动机自主与学习策略自主,如石晨文[3];六是认为自主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即能力主观条件和空间客观条件,如皇甫传杰等文[7]。

由于人们对自主学习所下的定义不同,因此对于自主学习的特征描述也存在一些差异。总体来看,现有这百篇成果,对自主学习特征的归纳也未超越国内学者的理论框架,主要表述为:自主学习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特征,其中,自主性是核心,能动性是基础,创造性是灵魂,参见左宪章、王建斌[8]和姜成鹏、徐兵文[9]等。

三、关于军校学员自主学习意义的研究

自主学习理念的倡导,体现了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现有这百篇成果中,研究者大多提及“终身学习”、“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等概念,引用以下观点,如:“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美国现代教育家珍妮特·沃斯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加重要”;“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5]。

军校学员自主学习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及迫切性,综合来看,现有成果将之概况为个人、军校、军队、国家四个层面。

首先,自主学习是军校学员个体发展的需要。“一名学员要成为部队或社会有用的人才,他必须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生存能力。任何专门知识或技能的掌握,都只能受益一时,不会受益终身。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据权威预测,现代人类所开发的全部知识,50年以后仅有1%可以用得上。因此,唯有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勇立潮头”[10]。

其次,自主学习是军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在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为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合格的现代化军事人才,军队院校也要与时俱进,在学科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大力改革,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要从素质教育思想出发,从重知识转化为重能力,努力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相比地方高校的学生,军校学员在学校不仅要学习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还要接受体能训练、野营拉练、军事达标考核等任务,课堂学习时间相对较紧,仅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有限的课堂难以满足学员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军校教育中,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5]

再次,自主学习是军队建设的需要。“对于军队来讲,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在于发展、在于变化、在于进步。这里的发展指的就是军队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及任务变化。历史无数次地证明,一支不会学习、缺乏知识、没有进步的军队是很难打胜仗的。目前,我军正处于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绝不仅仅是时间的延续、武器装备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所有人员的战略思想、作战能力、知识水平、实践认知等诸要素的全面提升……因此,必须着眼于军队中组织与个人的学习力,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建设重点,注重协调发展”[11]。

最后,自主学习是国家安全的需要。从目前看,我国面临的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非传统安全威胁也在不断上升,诸如自然灾害频发,各类突发事件,等等,这些事件共同的特征是无法预测、事发突然、地域广阔、涉及领域复杂,而且每次事件经常是结伴出现、相互交织……[11]为应对复杂多变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圆满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确保在纷繁复杂的非军事行动中把握主动,部队关键还是要抓自主学习。

四、关于军校学员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现有百篇成果,采取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五个方面对军校学员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第一,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员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待提高。这方面的论述并不多,但也有所涉及。如,杨丽娟、胡明霞在分析“军校学员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挑战”时指出:“……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尽管已经经过两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学员仍然念念不忘中学教师逐词逐句讲解、题海战术攻坚的学习方式,仍然习惯等待教员布置具体任务完成作业,希望教员授课多讲语法词汇、多做题目,使学员感觉到有所收获。”[12]严波、蒋志刚等人在调查指挥类本科学员缺乏学习自主性的原因时发现,排名第一的是“与教育经历有关的内在因素”,即:“长期按照应试的要求进行学习,习惯考前复习,平时学习不主动”。对此,他们认为:“这是意料之中的。我国中学教育长期以应试为目的,早已为世人诟病。在应试教育的培养下,学员唯教材是从,唯标准答案是从,不关心考试内容以外的东西,甚至不关心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仅注重对正确答案的记忆。”[13]

第二,学员学习动机较为实际,学习动力存在不足。这方面的论述最众,多以定量分析为支撑。郝建中分析认为,学员学习现状存在以下现象:“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创造性较差”[14]。周洪波、盖春刚在分析军校战士学员厌学现象的表现时提出:“学习动机上,多短视功利,缺远大理想。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受多种动机支配,自我提高动机被过分激发,缺乏一些基础课程和人文精神的深层熏陶,社会责任等理性精神淡化,甚至学不好就走极端,存在一定的厌学心理。”[15]杨洋在分析武警院校学员学习动机现状时指出,“追求上无方向感、精神状态上的空虚感是很多学员进入军校后的第一感受。从高中时代的紧张生活到学习上、生活上的无拘无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出现在相当一部分学员身上。就业的无危机感,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远大理想,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都是导致学习动机不足的重要原因”[16]。

第三,学员学习方法有欠缺。这方面的论述次众,也都以问卷调查为依据。于洪龙等人对某军校13个专业1600名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31%的学员能够给自己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43%的学员做不到边听边思考,24%的学员基本抓不住教员讲课的重点,17%的学员学习时无法高度集中注意力,26%的学员课堂上很少记笔记甚至从来不记,14%的学员课前从不预习,只有55%的学员在学习中能够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62%的学员觉得自己的效率一般或较差”[17]。孙德军、王春迎、翟秀文在抽样调查中发现,在对阅读习惯的回答中,“有44.82%的学员选择边看边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值得关注的是有28.57%的学员选择‘一直看,基本上不动笔’,选择‘边阅读边思考,并写出自己的心得和思考’的只有16.38%,说明学员还没有真正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还较为单一。大部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采用记笔记、复习、做练习和认真听课等较为传统的学习方法,而对于自主学习理论倡导的课后整理、反复读书、请教与讨论及自学与查阅文献的学习方法,采用的相对来说较少……”[18]

第四,学员自主学习时间过少。左宪章、王建斌等人在调查自主学习时间保证条件时,“跟踪学员一周的时间安排,研究学员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分析结果:周一至周五,日均正课5.5小时,自习2.5小时,比例约为2∶1,按照学习规律和国外大学的时间安排,课内、课外学习时间之比应为1∶2。因此客观上学员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预习和总结复习,自主学习的机会更少”[8]。孙德军、王春迎、翟秀文调查中发现,在被问及对目前自主学习的看法时,有学员认为:“自主学习时间不稳定,资源少,地方拥挤”、“时间不够,不能系统的进行自主学习。”[18]

第五,学员自主学习环境难以保证。严波、蒋志刚等人在调查指挥类本科学员缺乏学习自主性的原因时发现,排名第二的竟然是“学习环境欠缺”。他们“通过走访发现,当前指挥类本科学员使用手机、计算机接入互联网以及自由支配的时间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军事训练网上有一定的学习资源,名义上是对学员开放的,但实际上限制也很多,比如不允许个人计算机连接,当前上百人的学员队一般只有几台可以上军事训练网的计算机,远远不能满足学员的需求”[13]。据左宪章、王建斌等人调查:“由于军校的性质,学员不能随意登录互联网,只能登陆内部校园网。统计得出,150人一周累计上网不超过2小时,15人不上网。全体人平均周上网2.17小时,主要的浏览内容是学院新闻、旅营新闻。学员学习的知识90%来自教材和参考书,信息化手段或浏览科技杂志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机会欠缺。”[8]现状四、五,都是军校特有现象,但相关论述并不多见。

总体来看,军校学员自主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现有成果将影响学员自主学习的因素分为两大类: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归纳在“学员”、“教员”、“院校”和“社会”四个方面,分析重点在前三个方面。

学员方面的因素,主要指部分学员对学业缺乏信心,自我效能感偏低,对学习策略掌握少,自学能力比较差。例如,某校利用国内比较权威的由清华大学研制的考试焦虑测验表,对补考后不及格的52名学员进行了考试焦虑测验,发现“在补考后不及格的52人中,中度和重度焦虑的有14人,占27%。这说明在这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有心理上的问题”[19]。在某些院校,“有些学员存在着外语学习焦虑。学员对自己的学习成就没有把握,课堂上害怕被提问,担心由于出错而受到教员的责备、同学的嘲笑,不敢大胆参加课堂语言实践。学习的被动导致成绩提高缓慢,以至于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自卑、自责的心理”[20]。

教员方面的因素,主要指部分教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教学方法不灵活,对学员自主学习的启发与指导不足。“长期以来,我们的高等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教师只知道教给学生知识,学生也只知道被动地接受,而没能学会学习、学会思维,没能真正地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深受其苦、其害,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的效果”[19]。

院校方面的因素,主要指教学管理不尽合理,教学评价体系陈旧、文化学术氛围不够浓厚等。社会方面的因素,主要指社会不良价值倾向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对学员理想、信念的腐蚀。

五、关于军校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

现有百篇成果,每篇都提出了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有关的途径、方法、对策,主要从“教学”与“管理”两个大方面、分四个小方面进行了探究与阐述:一是培养学员自主学习的意识,二是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三是指导学员的学习策略,四是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综合来看,成果中“培养军校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学员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试论军体教学中对学员学习动机的培养”、“军校学员的自主学习中心:西点军校新图书馆”、“军校学员自主学习需求的调查与思考”等文章既有深度,又有创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培养军校学员自主学习能力”一文认为,培养军校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需抓住态度、兴趣、方法、环境、制度五个要素,“态度是前提——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兴趣是动力——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方法是关键——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环境是外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度是保障——建立完善的学习制度”[21]。文章分析全面、到位,语言归纳凝练、简洁,但未从心理学视角切入,文字带有较浓的思想政治教育气息。

“学员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强调了营造自主学习环境的重要性。文章提出,要“努力发挥校园建设的潜移默化作用,积极完善学习服务体系,积极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校园建设是学员学习的基本保障,必须建立一个有利于学员自主学习的环境”[18]。在具体措施方面,文章提出,“学校应设立‘自主学习俱乐部’或‘自主学习帮助中心’”;“应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活动,给学员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在资源建设上,学校要强化图书馆的作用”;“要立足军校校园网,搭建起教员与学员之间交流互动平台”[18],等等,这些提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试论军体教学中对学员学习动机的培养”一文分析具体课程中学员自主学习能力要素之一学习动机的培养问题。作者指出,“良好的学习动机,不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而是通过教学逐渐培养的。学习动机的培养,主要是使学员把社会和职业需求对他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把推动学习的可能性变成现实,即:变成在学习中经常起作用的、有效的驱动力”[22]。关于培养途径,文章提出了五点:“确定正确的学习目的”、“启发学员的求知欲”、“利用动机的迁移”、“把握好教材教法的难易度”、“充分发挥比赛和讲评的作用”[22]。文中的分析中肯、实用,在除英语之外的其他课程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问题研究成果中并不多见。

“军校学员的自主学习中心:西点军校新图书馆”一文介绍了西点军校新图书馆的目标、功能、布局、服务等情况,重点突出新图书馆设置了“教学能力提高中心”和“学习能力培养中心”,分别为教员、学员提供教育方法、学习能力的培训,由于兼具培训、设施与资源等多种功能从而被打造为自主学习中心[23]。此文为课题的研究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为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中外部条件的创建提供了高水准的借鉴。

现有成果分析培养问题,多站在学校与教员的角度,而“军校学员自主学习需求的调查与思考”一文另辟蹊径,站在学员角度,调查、分析学员对自主学习的需求,角度新颖,论述予人启发与深思。此文作者在调查中发现,学员对教员角色的看法和期望首先是“动力激发者”,其次是“学习引导者”;学员对自主学习环境条件的期望主要是“充足的时间”、“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增加选修课种类,鼓励学员发展兴趣和特长”和“减轻学习压力”等[24]。

综上所述,从研究内容上看,目前军队系统研究自主学习的含义、特征,多为借用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没能考虑军校环境下的特色。军队系统对学员自主学习意义的分析,则不仅包括个人、时代、社会等层面,而且突出军队与国家层面,具有军校特色。关于学员自主学习现状的研究,成果相对集中于学员学习动力现状与学习方法现状两大领域,对于外部环境的现状及其作为影响因素的分析并不充分。关于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涵盖的内容已经比较全面,但多采用教方与校方的视角,没有考虑学员的接受状况,其有效性与实用性有待推敲,且成果相对缺失心理学背景滋养,像“自我效能感”、“归因”、“元认知策略”这些自主学习领域常见的心理学名词并不常见,易使研究流于肤浅。另外,现有成果对学员自主学习的保障条件——院校环境、资源、制度等的研究也不多见,如果保障条件得不到落实,则教员与学员两方再努力也是事倍功半。

从现有掌握的资料看,总体而言,军队系统对军校学员自主学习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一些研究领域也显现出了军队特色,但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并不多见,学位论文类的成果也远远不够,与地方丰硕的研究成果还无法相提并论。囿于资料有限,此综述没能覆盖中国知网之外的其他成果,如部队自己发行的期刊、汇编资料还有各种项目研究成果等,因此,上述分析难免可能管中窥豹。

参考文献:

[1]张莉萍,朱志平.探析警务英语教学中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8:88.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4.

[3]石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必要性——以军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J].价值工程,2012,11:184.

[4]田冠举.军校学员自主学习可行性初探[J].继续教育,2012,8:49.

[5]夏云珍.论培养军校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110-111.

[6]刘侃,杨艾兵,杨博文.在装备维修课程中提高士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J].机械职业教育,2011,8:61.

[7]皇甫传杰,刘兰富,周辉.对培养军校学员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思考[J].群文天地,2012,11:236.

[8]左宪章,王建斌.军校学员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培养举措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6:165.

[9]姜成鹏,徐兵,等.军校士官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1:82.

[10]吴刚.培养学员有主学习能办的教学构想[J].中国电力教育,2003,3-4:123.

[11]宋晓维,王亚杰.对新形势下提高军校学员学习力的思考[J].行政与法,2013,8:84-85.

[12]杨丽娟,胡明霞.军校学员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挑战及对策[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11:71.

[13]严波,蒋志刚,宋殿义,等.军校指挥类本科学员的学习自主性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6:65.

[14]郝建中.浅谈学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现状及原因[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6:106.

[15]周洪波,盖春刚.军校战士学员厌学现象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9,11:89.

[16]杨洋.武警院校学员学习动机的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2:196.

[17]于洪龙,李正优,黄涛.军校学员学习动力调查与分析[J].科技风,2011,11(下):244.

[18]孙德军,王春迎,翟秀文.学员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继续教育,2013,3:31-33.

[19]武警学院教务处.关于影响学员学习质量因素的调查分析[J].武警学院学报,1999,12:53.

[20]朱立志.多管齐下激发学员英语学习的动力[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9,11:86.

[21]李祯.培养军校学员自主学习能力[J].政工学刊,2010,7:58-59.

[22]张箭.试论军体教学中对学员学习动机的培养[J].武警技术学院学报,1995,4:71-72.

[23]温敬朋.军校学员的自主学习中心:西点军校新图书馆[J].新世纪图书馆,2012,8:92-96.

[24]范江玮,王锋,孙钦蕾.军校学员自主学习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225-227.

基金项目:装甲兵工程学院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编号:2014CJ018)。

作者:唐淙 汪艳玲

计算机英语教学特点的研究论文 篇3:

我国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研究成果:回顾与总结

摘要:回顾了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基于学习者语料库开展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方向分别从计算机辅助失误分析、中介语与目的语对比、中介语与中介语和/或目的语对比,中介语纵向对比四个角度总结了研究成果,指出在这四个方向中纵向研究还比较薄弱。结合成果分析,还建议了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总结;学习者语料库;计算机辅助失误分析;中介语对比分析;纵向研究

背景

我国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的第一个语料库《上海交大科技英语语料库》是由杨惠中主持建成的,为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制定和词表统计提供了数据依据。90年代以后,我国语料库研究走上了以建立和研究学习者语料库为主的道路,2000年之后国内相继建成多个学习者语料库,如桂诗春编制的国际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中国子语料库,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桂诗春、杨惠中,2003)、中国大学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COLSEC)(杨惠中、卫乃兴,2005)、中国专业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SWECCL)(文秋芳等,2005,2008)、SECOPETS语料库(肖德法、向平,2008)等。我国学者在建设学习者语料库的同时开展了大量的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了归纳国内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研究成就,本文从“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了从20世纪90年代到目前的所有发表的关于语料库的文章,一共确定了130篇文章,作为本综述研究的基础。

一、学习者语料库的研究方向

学习者语料库指的是“一定规模的、可机读的,按照对所调查的群体具有最大程度代表性的方式抽样获得” 的语料(McEnery & Wilson,2001:32)。Granger(2002:11-12)将学习者语料库的研究分为两个方向:中介语对比分析(contrastive interlanguage analysis)和计算机辅助失误分析(compute-aided error analysis)。中介语对比分析可以在四个层面展开:学习者语料与本族语者语料、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语料、不同水平的学习者语料和学习者口语语书面语语料。Borin 和 Prutz(2004)提出了中介语研究中的更多对比方向:

方向(i)是中介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对比,这是学习者语料库的典型用途,也是传统的失误分析(error analysis)的任务:发现中介语的非本族语语言特点;方向(ii)是方向(1)的扩展,包括不同中介语之间的对比,以及与目的语之间的对比。这些中介语既可以是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的(参见基于ICLE的研究,Granger,1998),或者是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中介语,还可以是同一组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中介语,即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方向(iii)是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即传统的对比分析所做的工作---通过对比发现语际迁移(transfer)。方向(iv)是中介语与母语之间的比较,也可以得出语际迁移的证据。方向(v)是方向(ii)的专门化,即目的语之间的专门对比。

基于上述分类,我们将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研究归纳如下:

表3中的数据显示了国内学习者语料库研究的两大主要方向:计算机辅助失误分析和中介语与本族语对比分析,这两部分的研究占到了85%。其次是中介语的纵向对比,第4)方向是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与目的语及其他中介语的多层比较,是2)和5)两个方向的结合,虽然这一方向研究数量不多,只有4例,但其结果对我们了解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状况很有帮助,如何安平教授等(2003)的“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Small Words的研究”使用了多个语料库中的语料:LINDSEI的China、JAP、FRAN、ITA分库,ICE-GB英语分库和COLT (伦敦青少年口语语料库)。

本文将重点分析三个方向的成果,即计算机辅助失误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与目的语对比分析和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纵向对比研究。

二、计算机辅助失误成果总结

Granger认为计算机辅助失误分析优于传统的失误分析,它可以用大量语料来增加研究代表性,克服内省法的局限性;纵向语料的使用弥补了传统研究对象的静态性,而且它能够提供失误出现的上下文语境。

利用计算机错误分析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预先选定学习者容易犯错的项目(如单词、短语或句型的运用), 使用检索软件在学习者语料库中查找所有相关的错误实例进行分析研究。这种方法虽然速度较快,但缺点是检索的错误仅限于被事先认为可能出错的项目,研究带有主观性。另一种研究方法是首先设计一套失误代码系统,然后给语料库中所有的失误加注代码。尽管这种方法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经过失误标注的学习者语料库能够为研究者提供更宽广的研究范围,发现一些易被忽略的语言形式和语用错误。

我国的两大学习者语料库—CLEC和COLSEC是带有错误标注的语料库,而SWECCL是带有词性赋码的语料库,都比较适合作失误分析。因此,本文就59篇文章所研究的内容总结如下:

表2计算机辅助失误分析研究内容示意图

表2的统计结果表明这方面的研究涵盖范围很广。词汇层面的研究比较多,并且取得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成果,中国学生对英语定冠词的非类指习得顺序为情景用法, 篇章用法和结构用法,最后是文化用法(王剑,2005)。

三、中介语与目的语对比成果总结

参照本族语者(native speakers)来观察非本族语学习者的语言使我们有可能从“超用”的角度(学习者有哪些语言特征用得比本族人的多),而且从“少用”的角度(学习者有哪些语言特征用得比本族人的少)(Leech,1998:xiv)来了解中介语,没有计算机提供的大量数据作为支持,我们只能依靠直觉或者经验。

表3中介语与目的语对比研究内容示意图

表3的统计结果与表2非常相似,研究从不同角度对比了中介语和目的语的差异。通过对本族语者语料库(Lucy)和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的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学习者在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上呈现出过度、滥用的现象,具有口语化、简单化特征(陈伟,2009)。

这些成果与计算机辅助错误分析的研究成果一起从共时的角度描述并解释了中国不同层次英语学习者中介语的现状,并为教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四、中介语纵向对比研究成果总结

与共时研究不同,历时性研究更注重描述、揭示中介语的发展过程,对教学方案的制订,考试的设计,教材的编写等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因此,历时性的研究也一直是专家学者的关注焦点。但与前两类研究相比,本文检索到的基于国内学习者语料库开展纵向发展性研究数量比较少,口、笔语共有11项,其中口语的6项研究关注中国学生的语音发展(程春梅、何安平,2008;孙欣平,2008),5项为基于SECCL语料库的研究,有1项使用了COLSEC语料库和LINDSEI-China中国版。比较明显地说明是笔语纵向发展研究的一共有5项。

根据桂诗春(2004)对中国学生在写作中的失误分析认知模型中的分类,9篇文章中有8篇研究单词层面和词际层面的词汇语法失误,只有1篇文章探讨了句子层面的句法失误,即王剑(2005)对冠词非类指用法的研究。在纵向研究方面,研究内容远远没有前边的两类研究丰富,得出的数据不够多。

这9项研究中只有2项在文章中明确说明使用了WECCL1.0版本中的一个特别用于中介语发展的小语料库,这个小语料库按不同年级划分,共有489篇1~4年级的作文语料(文秋芳等,2005:36)。孙海燕、陈永捷(2006)基于CLEC不同学生群体所作的研究表明中国学习者使用名词类连接的发展基本符合“词汇化—语法化—再词汇化”的模式,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

结语

过去十多年间学习者语料库从陌生到普及,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学者重视语料库,掌握这一研究手段,我国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在量还是在质这两方面都会有更令人欣喜的发展。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不仅仅基于现有的学习者开展研究,还应是建立更多类型的语料库,并对已有的语料库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杨惠中.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杨惠中, 卫乃兴.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建设与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文秋芳, 王立非, 晏小琴.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1.0)[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文秋芳,梁茂成,晏小琴.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2.0)[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5]肖德法, 向平.基于SECOPETS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6]Mc Enery, T. &Willson. A. Corpus Linguistics (2nd ed)[M].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1.

[7]Granger, S. A Bird’-eye view of learner corpus research. In Granger, S., Hung J. & Petch-Tyson, S. (eds.), Computer learner corpora,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2.

[8]Borin, L. & Prutz, K. New wine in old skins? A corpus investigation of L1 syntactic transfer in learner language. In Aston, D et al (eds), Corpora and Language Learners. Amsterdam: J.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4.

[9]何安平,徐曼菲.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SmallWords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6).

[10]文秋芳.英语专业学生使用口语-笔语词汇的差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7).

[11]王剑.中国学生英语定冠词非类指用法的习得[J].外语教学,2005,(3).

[12]Leech,G..Preface.InGranger,S.(eds.),LearnerEnglishoncomput

er.(pp.xiv-xx).Harlow:Longman,1998.

[13]陈伟.国际英语语料库英国英语分库解析[J].外语学刊,2009,(5).

[14]程春梅,何安平.高级英语学习者口语音段错误分析: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

[15]孙欣平.英语专业学生朗读中介词突显的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2).

[16]孙海燕,陈永捷.中国英语学习者名词类联接的发展特征:基于赋码语料库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郑玉荣,张鹏蓉,栾岚

上一篇:调控手段协调发展国民经济论文下一篇:英语教师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