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助项目助力医务社会工作嵌入医院体系

2022-10-23

一、国内外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

医务社会工作最早在西方国家产生, 是西方国家社会救助制度的一种, 其最初的工作内容是为贫困患者提供救助。经过多年的发展, 医务社工直接与一线医护人员一起对患者进行社会心理评估, 帮助患者全面了解和接受医疗服务。美国医务社工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社会心理评估、健康教育、资源链接、个案服务、出入院计划、医疗方案咨询等专业服务, 还为医护人员提供个案或团体服务, 参与制定社区健康计划以及有关居民健康的社会政策。[1]

二战后, 港台地区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了医务社会工作制度, 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关怀、家庭沟通、临终关怀、医患关系协调处理。医务社工成为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沟通的中介, 在协助病人就医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

2006年至2016年期间, 国内医务社会工作在政府政策倡导、实践创新、医务社工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3]国内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一是通过购买社工机构的服务引入医务社工, 资金来源于医院、政府或者大型基金会;二是医院内部直接设置医务社会工作岗位, 选聘医务社工。无论是何种路径, 医务社工在医疗体系内仍然是一种新兴的事物, 但是医务社工的工作成果却往往不甚理想, 医院对医务社工介入医患矛盾的调节过程也持怀疑态度。[4]李妍斐曾通过对上海部分医院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医务社工面临着医护人员对其接受度不高, 信任度较低以及角色定位各不相同等困境, 医院担心社工的介入可能会阻碍医疗服务的实施, 或担心社工因能力不足而拖累医护人员的工作, 导致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可能无法获得医院系统有效的支持。[5]

国内许多学者从政策和实践的角度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第一, 医务社工的定位不清, 医务社工的角色模糊。[6]第二, 医务社会工作者要掌握基础的医学常识, 对医疗体系有全面的理解。第三, 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中国的医务社会工作与整个医疗体系中是一种外在的关系, 要在传统医疗领域中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 是后发、嵌入性的, 但是医务社会工作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与现代医疗体系提倡的人文理念又不谋而合, 因此医务社会工作的嵌入基础具有相当优势, 即在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过程中不需要过度考虑嵌入主体和对象的价值观差异, 而要考虑医务社会工作与医疗体系内传统的提供类似服务的部门的关系、如何深刻嵌入医疗体系以方便获取系统支持。

刘继同曾在他的研究中论证了医疗救助和反贫困行动计划是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领域。[7]但是实际上, 医疗救助往往只是医务社工诸多工作内容中的一小部分, 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二、N医院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实践

N医院在江苏省医务社会工作起步阶段跟紧步伐, 积极发展医务社会工作。2012年医院成立了基金会, 宗旨之一是为大病、重病患儿提供医疗救助。近年来医院的社会发展工作部通过医疗救助项目合作的方式引入了医务社工并且设置了专门的医务社工岗位, 在患儿病区陪护、医疗救助方面成效显著。

(一) 医务社工的工作内容

1.病房探访

医务社工每天进行一次病房走访, 对新入院患儿的病情、花费、家庭情况进行简单的摸底调查, 对已申请医疗救助的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多次沟通回访, 必要时向护士了解患儿及其家属在院的生活状况等。通过病房走访, 医务社工能够全面的掌握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支持情况。医务社工的日常走访也增加了医护人员与医务社工沟通和了解的渠道。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将有需要的患者转介给医务社工。

2.医疗救助项目申请与评估

医疗救助项目的核心内容是评估申请的患者的病情信息以及家庭经济情况。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 N医院制定了严格的救助对象的纳入标准以及评估制度。救助对象必须满足“经当地政府认证为贫困家庭的基础条件”, 患儿的治疗花费、是否有医疗保险、近年来家庭有重大变故、养育多个子女、丧失主要劳动力、来自偏远贫困地区等都被纳入评估标准。申请患儿及其家庭救助资格的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性的、集体决策的工作。医护人员能够通过更为密切的一线观察向医务社工提供补充信息, 以避免“过度救助”的问题。

3.医疗政策宣传

贫困患儿的家庭不仅在经济方面存在问题, 他们的社会支持、资源链接能力也往往处于弱势状态, 当他们身处医院环境时, 这种弱势在陌生的医院环境下会变得更加显著。部分外省、市转入的患儿家属对当地医疗报销的具体规定不清楚, 如果没有办理相关手续会造成后续报销问题的产生。医务社工主动走访病房和接受医护人员转介的过程能够及时并且有效的进行相关宣传和辅导, 医务社工在接触患儿家属时首先会向患儿家属宣传相关报销政策, 一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医疗保险解决大多数费用, 也减轻了医护人员与病患沟通类似问题的困扰。

4.心理与情绪支持

患儿及其家属在医院期间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情绪, 尤其是贫困患儿的家长普遍存在由于文化水平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经济压力过大, 从而过度焦虑的状态。[8]医护人员与贫困患儿家属的沟通经常难以顺利进行。医务社工通过走访病房过程中的重点关注, 增加与贫困患儿家属的沟通, 能够及时处理贫困患儿家属的情绪问题。…

(二) 医疗救助项目的工作成效

以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为例, N医院引进的医疗救助项目共7个, 专职社工3人, 兼职社工2人, 短期实习生7人, 救助项目涉及的病种可覆盖医院各专科, 累计为300余名重大病贫困患儿提供了600多万的医疗救助, 平均每位患儿可获得2万元的救助, 重大病或特别贫困的患儿救助上限可达到5万, 救助对象遍布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等地。N医院的贫困患儿医疗救助项目基本能够满足贫困患儿的资金需求。

通过医疗救助项目的全面覆盖以及医务社工的病区走访, 医护人员对医务社工的角色有所认识。2017年9月, 对N医院现有医疗救助项目覆盖到的普外科、心胸外科、新生儿外科、新生儿医疗中心、神经外科以及骨科的医护人员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 共计回收71份问卷。95.77%的被调查者知道医院社会发展工作部与基金会能够为贫困患儿链接社会资源, 提供救助;且有74.65%的被调查者表示在病区工作中接触到贫困患儿时, 他们会主动联系社会发展工作部与基金会进行进一步地评估。在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医院大环境下, 53.52%的被调查者认为为贫困患儿提供医疗救助的帮助有利于建立和谐医患关系;40.85%的被调查者认为为贫困患儿提供医疗救助的帮助可能有利于建立和谐医患关系。调查数据显示, 在医疗救助项目覆盖到的病区, 绝大多数的医护人员了解医疗救助项目, 并且对通过医疗救助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有积极的期望。在接受调查的医护人员中, 64.79%的人接触过医务社工慈善救助项目专员;76.06%的被调查者了解医务社工的工作模式, 并且认为通过医务社工的能够全面地评估受助者的情况, 45.07%的被调查者在接触过医务社工、了解到其工作内容与模式后, 主动向同事介绍过医务社工。

在医疗救助项目的基础上, 部分科室的医护人员已经向社工提出了新的合作需求。例如血液肿瘤科向医务社工寻求儿童临终关怀支持服务计划、肿瘤患儿生活质量提高计划等更多专业的服务内容。

三、总结

现代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下, 对患儿的治疗不仅仅要重视生理因素, 同时还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兼具社会工作专业技能和医学素养的医务社工可以在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其家属中间架起桥梁, 但是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滞后, 已有的医务社工在开展服务时往往会因为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不能为患者提供科学的、专业的服务, 阻碍了医务社工与患者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 甚至会对诊疗过程起反作用。

以N医院的医疗救助项目的经验来看, 由于医疗救助项目的全面覆盖, 医务社工进行日常病房走访, 大量接触病区的医护人员。在医疗救助的评估阶段, 由于医护人员也被纳入到评估系统中, 医务社工和医护人员之间能够实现直接对话, 医护人员对于医务社工角色的认可度较高。另外医务社工在医疗救助项目的全过程中不断地和涉及的职能科室进行合作, 一定意义上也促进了医务社会工作在医院行政体系内的嵌入。

医疗救助项目的推进是贫困患儿及其家庭自发的需求, 而且“无钱治病”影响诊疗过程的开展, 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也能够认识到这种需求, 当医务社工通过医疗救助项目在短时间内为患者筹集到医疗费用时, 医护人员对医务社工工作内容更容易产生认可, 对医务社工的工作内容提出更多的专业期待。

从N医院的医务社会工作在医院体系的发展实践来看, 医务社会工作在嵌入医院客体的过程中, 共同的善的基因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医疗救助项目的运作能够推动医务社会工作更深刻地嵌入到医院体系, 为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基础和医学知识准备。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 总结了N医院近年来开展贫困患儿医疗救助项目化运作的工作经验, 通过对一线医护人员的调查了解目前医院体系对于医务社工的认可度,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开展医疗救助项目能够有效促进一线医护人员以及职能科室与医务社工的沟通, 提高医护人员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可度, 对于医务社会工作嵌入医院体系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医疗救助

参考文献

[1] 尹放, 黄莉.美国医院的医务社会工作及其启示[J].医学与哲学 (A) , 2014, 35 (02) :51-54.

[2] 陈瑜, 张瑞华, 孙渤星, 赵薇, 陈晓佳, 何思长.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与思考[J/OL].现代医院, 2014, 14 (09) :7-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0.3969/j.issn.1671-332X.2014.09.002.html

[3] 刘继同.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历史回顾、现状与前瞻[J].社会工作, 2012, (01) :4-10.

[4] 张阳.医务社会工作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5.

[5] 李妍斐.医务社工和医院志愿者如何融入医院系统[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 28 (S1) :73-75.

[6] 张亚静.医务社工角色距离的调查与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3.

[7] 刘继同, 孔灵芝, 严俊.中国特色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建构的战略重点与发展策略[J].医学与社会, 2010, 23 (06) :8-10.

[8] 何观严.儿科护理中实施家长心理护理的探讨[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3, 11 (02) :397.

上一篇: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下一篇:艺术设计中汉字形态的美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