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人物论文范文

2022-05-13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近代史人物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每一个人的活动都会在人类历史前进的道路上留下或多或少的印记。所以实事求是、科学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是一个十分必要的问题。

第一篇:近代史人物论文范文

论历史人物评价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历史人物评价在“纲要”教学中很有必要。在历史人物评价的教学中应注意:历史人物的选择和正确的评价方法;邀请专家讲座,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等,使“纲要”的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历史人物 “纲要” 教学

2006年春季起,全国高校本科生普遍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我校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摸索,认为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历史人物评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纲要”课的教学效果。

一、历史人物评价在“纲要”课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历史与别的学科不一样,是专门记载人类活动的科学。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社会活动对历史发展影响相当大,因此,人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地位和影响便是史学研究的重点,而历史人物评价则成为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之一。一个人物的性格、兴趣及其处事方法,皆与历史有关。“纲要”教学中涉及众多历史人物,运用历史人物评价的教学对提高“纲要”课教学有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近现代史,既是一部充满苦难、被侵略挨打的屈辱史,又是一部反对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革命历史,更是一部人民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幸福富裕的建设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内,各色风流人物,悉数登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和评价,认识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是涉及历史观的重大问题。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剧烈激荡,尤其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把已历经半个多世纪得到中国人认同的历史人物、英雄形象予以否定。人们认同的基本历史结论、基本世界观、基本价值观遭到了肆意歪曲和践踏,给当代中国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正是全体思政课教师必须要面对的课题。“纲要”课作为一门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主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纲要”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树立什么样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能不能以科学辩证的方法开展评价历史人物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提高课堂教学生动性、知识性的问题,更应该是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的问题。坚持科学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以伟大历史人物的光辉事迹感染大学生,以负面历史人物的可耻下场警训大学生,是“纲要”课教师基本的教学理念。

“纲要”课教学中运用评价历史人物方法,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科学辩证地认识近现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增强历史使命感,热爱人民、尊重历史、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最大的贡献。

二、历史人物评价在“纲要”课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纲要”课教学中如何开展历史人物评价,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正确选择历史人物。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长河中,有过无数历史人物,在有限的“纲要”课教学课时中,既不可能对所有人物一一评价,又没有这个必要。因此,要开展历史人物评价教学,首先必须正确选择历史人物。一是坚持选择典型性人物。所谓典型性人物,是指那些个性特征鲜明,在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规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人物[1]。因为历史是由人的活动组成的,一个历史事件发生,与之有关系的历史人物众多,有的影响较大,有的影响小。选择历史人物,必然是选取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影响大的、典型性人物,典型性人物的选择,有益于教学上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洋务运动,与之有关联的历史人物较多,其中有满族贵族奕、文祥等人;汉族地方实力派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与洋务运动关系的紧密性分析,从洋务运动启动,到洋务运动失败,李鸿章自始至终是典型人物。因而,相比较而言,选择李鸿章作为教学点是最适合的。二是坚持选择紧扣教材的历史人物。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凝聚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集体智慧。由几十名著名专家编写,经过四级审定,最终由中共中央审定完成。教材很好地反映了中共中央开设这门课的要求、目的和精神,有很强的科学性、严肃性、权威性,为我们有效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前提和基础[2]。教材中提到280多位历史人物,是我们做好人物评价教学主要依据和内容。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活动中,必须以本教材为基准,尊重教材的基本历史观点、基本历史结论,选择教材已提供的历史人物,作深入分析、考证、补充,力求对重要历史人物作科学辩证地评价。三是坚持选择正能量历史人物。“正能量指的是—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3]。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很多,既有反面人物,又有正面人物。在教学设计上,应更多选择正面历史人物,给大学生以更多、更鲜明的正能量的教育。例如,在教学中,选择夏明翰等革命先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志士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英雄气概,给学生以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意义;选择林则徐等民族英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激励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给学生以爱国主义教育;选择焦裕禄等好党员、好干部,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给学生以为人民服务的好榜样;选择邓稼先等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不计个人名利,醉心祖国科技,开创我国核武器新事业,给学生以为国创新、为己立业的动力。

2.教学生确立正确评价方法。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是历史人物评价的根本问题,评价方法不同,评价的结论就存在差异,甚至截然相反。在历史人物评价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受个人喜好情感的影响,由于教育者或受教育自身对某一历史人物在主观上已经有好恶之分,并把自身的情感体验贯穿历史人物评价学习和研究的全过程,成为其学习和研究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带来的影响是不能对历史人物作出客观的评价。“从史学研究的主体方面来讲,认识主体在认识事物时,不可避免要受哲学观点、政治立场、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情感、性格气质的影响,因而任何认识都带有认识者个人的印记”[4],因而,历史人物评价教学不能受制于个人情感,要坚持“真了解”的方法,“在还原历史人物真相的基础上,不以偏概全,盲目定论,以求对历史人物做出客观和公正的评价”[5]。例如,2003年中央台播放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对李鸿章的评价,一反常态,搞“反面人物历史翻案”,把李鸿章刻画成忧国为民的忠臣,马上引起全国观众的热议。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一时间,谁是历史上爱国英雄,谁是卖国贼,国人一片茫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纲要”课,不能忘记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不能忽视历史作用,不能随大流,应教学生“真了解”的方法,恰如其分地评价历史人物。

3.邀请专家讲座。历史人物距咱们很远,又时刻在咱们身边。一堂历史人物评价课要实现消除历史时空的隔阂,再现历史人物事迹,使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可邀请两类人开展一些活动,一类是历史人物的亲属或曾经在历史人物身边生活或工作过的人士。这类人士由于长期生活在历史人物身边,他们对历史人物许多活动、生活细节、待人接物、性格兴趣和非正式场合的谈话,有着比别人更亲近的观察和体验,请他们给大学生作历史人物专题讲座,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评价历史人物的细节。例如,2008年10月,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课,邀请毛新宇作《毛泽东国防建设思想的制高点》专题讲座,得到学生好评。一类是专门研究近现代历史人物的专家、学者。这类人士有较高学术造诣,理论水平高,对历史人物有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请他们为大学生作专题讲座,对历史人物评价尺度把握更准确、恰当,保证历史人物评价的完整性,更能凸显历史人物评价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开展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教学方法

历史人物评价的教学是一堂常规的教学,无需要特别的创新。就其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实用性评估,以下几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值得推广和借鉴:

1.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指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多媒体教学在今天的中国高校中普及面已相当广泛,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历史人物的评价毕竟是“历史”的内容,在时空上与今天的青年大学生有一定的距离,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生动、直观、形象地将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阐述清楚,多媒体教学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改变了历史人物时间和空间存在感,增强了历史人物的直观性。例如,讲授教材第二章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运用历史人物评价的教学方式,完成该节课的教学任务,我选择“李鸿章”作人物评价讲授。在评述李鸿章之前,让同学观看一段纪实的纪录片《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约十分钟,通过视频资料直接把学生拉进历史。通过视频资料,既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又能使学生明白历史人物在关键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只有把李鸿章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评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在教学中充分体验到现代化教学手段便利和优势的同时,也应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适可而止,在图片、视频等选择上不能偏离主题,宁缺毋滥。照片和视频的数量也不宜过多,选用什么,选用多少,都要严格服从、服务于历史人物评价这个教学目的。

2.专题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具有在教学内容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逻辑性严密等特点。第一,选择专题式教学法有利于突出重点。历史人物教学本身凸显着鲜明的主题,选择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教学,就是为了突出该教学内容的重点,历史人物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沧海一粟,但在一些历史发展片段中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选择专题式教学法,以集中的时间、内容、手段,分析和讲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二,选择专题教学法有利于历史人物讲解的逻辑性。专题式教学法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历史人物思想(心理)、行为的前后变化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上。用一个专题讲授一个历史人物,不仅仅保证历史人物在其历史活动中的时间上的连续性,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心理)、行为的前后变化上保持一致性,避免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多样性而产生学生理解的混乱,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3.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就教材或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焦点或难点问题进行独立钻研、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得出比较全面深刻的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6]。历史人物的历史事迹在“纲要”课教材中叙述的不多,在开展历史人物评价的教学方法运用上,讨论式教学法应该成为常用的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在除激发学生积极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外,还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分析历史人物。而且通过讨论,面对同样一个历史人物,具备“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往往从不同侧面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就可以大大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与深刻性,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7]。

总之,历史人物评价作为一项普通的教学,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发扬光大,使之在“纲要”课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http://www.baike.com/wiki/%E5%85%B8%E5%9E%8B%E4%BA%BA%E7%89%A9.

[2]http://www.xzbu.com/9/view-4085286.htm.

[3]理查德,怀斯曼,著.李磊,译.正能量[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3.

[4]刘克辉.历史人物研究中的“翻案”问题[J].史学理论研究,2009(3):143.

[5]徐国利,李天星.陈寅恪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方法和理论特征[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92.

[6]张居永.“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讨论法的运用与优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67.

[7]刘立新.对历史讨论法教学的探讨.历史教学[J].2003(1):66

基金项目:闽江学院2013年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序号62)“论人物评价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林文泰

第二篇:关于对中国近代的重要历史人物评价的几点思考

摘 要: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每一个人的活动都会在人类历史前进的道路上留下或多或少的印记。所以实事求是、科学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是一个十分必要的问题。但是由于时代发展、认识状况、档案保存条件等种种因素的制约,重要历史的人物评价问题一直是史学研究中最具争议的内容之一,史学工作者虽然竭尽全力还原历史的真相,力求客观地、历史地评价重要历史人物,但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只有最新的认识,难有终极结论。本文就以吴佩孚——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历史人物为例来探析评价中国近代重要历史人物的新方法。

关键词:中国近代重要历史人物;评价标准;吴佩孚

历史人物,是指那些对社会历史发展起过推动作用,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历史研究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社会历史活动中的人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所以历史人物评价的问题,特别是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笔者从传统评价历史人物的思路出发,试图探寻实事求是、科学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新途径,以期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

一、传统意义上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大陆史学界在历史人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上取得很大成绩,其中关于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思路及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社会发展或进步标准;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的标准;社会需要标准和功过标准等。

社会发展或进步标准已成为学术界比较普遍的观点,“这一标准在建国以来最为人们公认并普遍使用”,以历史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是起推动作用还是阻碍作用为标准。李振宏说,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应该看他的实践活动对历史进步的意义,是推动还是阻碍了历史的进步,可谓历史进步标准论。瞿林东、马识途也持此类观点;所谓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的标准,是指以历史人物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起到促进作用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这一度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至今仍有相当影响。吴量恺从价值观的角度做了阐述,说历史人物价值的大小是以他们的行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否有利于生产力提高为依据的;社会需要标准,是指以历史人物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和适应社会需要为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郑樑生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应综合考察其全部活动对当时国家社会产生怎样的作用。

二、传统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及危害

传统评价重要历史人物的标准虽然比较系统,但在理论创新方面仍存在许多缺陷。例如,社会发展或进步标准虽然在理论上能够成立,但并不具体,并没有指明什么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历史发展包括什么内容等;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的标准虽然将社会发展标准具体化,然而仅以历史人物能否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价人物的标准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重要历史人物是历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因此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关系到如何正确对待和研究相关历史。对重要历史人物评价的内容是历史教育的一部分,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有利于后人正确历史观的形成,进而影响到现实生活中对别人的评价问题。从以往对吴佩孚的评价中,我们看到的吴佩孚是一个“崇尚军权”时代,为了培植个人势力,给自己的集团谋取利益而崇尚武力,镇压革命的军阀,“二七”烈士林祥谦、施洋就死在他的手里。但是我们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不能过于脸谱化、虚无化和标签化。要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不以偏概全,客观公正地对此人物作出评价。为了更加接近史实,实事求是地恢复被曲解了的历史人物的原貌,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来对吴佩孚作出评价。在军事思想方面:吴佩孚一生东征西伐,经历战事无数,从一个低级的勤务兵到赫赫有名的孚威将军,以善于用兵而为人称道。在传统文化方面:是秀才出身,注重传统文化。在人际交往方面:吴佩孚作为直系的最高统帅,曾统兵数十万,从者如云。在民族气节方面,不畏权势,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评价重要历史人物的几点思考

笔者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秉承“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的原则,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结合当时的具体实际,看历史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否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遵循一定的标准生产力的标准,实践检验的标准,主客观一致的标准。不仅从阶级本性来分析,更应该看到表面背后实质性的东西,从而辩证地进行评价。笔者认为做好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使历史人物平民化,而不是把历史人物当成一个虚拟的影像来看待。吴佩孚虽然穷兵黩武,却忧国忧民。一生信奉四不主义:不住租界、不借外债、不积私财、不纳妾;爱国忧民;拒当汉奸。

(2)把历史人物具象化,以具体史实为依据展开研究。黑格尔曾经说过:“每个时代都具有如此特殊的环境,每个时代都是如此独特的状况,以至必须而且也只有从那种状态出发,以它为根据,才能判断那个时代。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正确评价吴佩孚,是要通过透视吴佩孚的社会活动,发掘他与当时社会之间的关系,揭示当时社会的本质内涵,再现当时社会的风貌。

历史是真实的,不是想象的,不能简单地以某个人的评价标准当做评价历史人物的唯一指南。恰当地评价重要历史人物才有利于一个人正确历史观的形成。吴佩孚所处的时代纷纷扰扰,吴佩孚的活动和思想是多方面的,涉及的领域也是非常的广泛,因此我们要想还原一个真实、生动、丰满的吴佩孚,就不能简单以忠奸、善恶、功过、好坏定论。

参考文献:

[1]周超民等:《中国史学四十年》,102页,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2]李振宏、刘克辉:《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375页,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瞿林东:《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是是非非》,载《湖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马识途:《评价历史人物必须知人论世——谈正确评价郭沫若》,载《文史杂志》,2000年第4期。

[3]吴量恺:《评价历史人物与价值观》,载《史学集刊》,1985年第2期。

[4]郑樑生:《史学入门》,170~17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列宁全集:第 55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07

作者简介:

王玉杰,女,西华大学政治学院,2013级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研究生。李冰玉,女,西华大学政治学院,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作者:王玉杰 李冰玉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研究方法

摘要:中国近代史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对其进行研究能够帮助我们对国内历史与发展形成更加全面和透彻的了解,从而深入地对历史进行解读,明白我国伟大的发展史。基于此,本文就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方法展开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研究方法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综合实力水平不断提升,这也意味着我国有着非常渊博的历史,其中近代史便是我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我国的近代史能够帮助我们站在更加广阔的视角上解读我国的发展史,对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与价值。

一、通观全局,就事论事

与其他的历史过程相似,我国近代史也是由不同类型的社会因素所组成的新型整体,这一整体呈现出包罗万象的特征,不仅存在其社会经济基础,也存在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既展示出生产力发展状况,也存在着与这种生产力适应以及矛盾的生产关系。我国的近代史当中还存在着比较突出的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矛盾斗争,在充满矛盾与斗争的进程当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历史性事件,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历史人物,社会时代思想潮流各式各样,这边构成了一副纷杂的历史画面。

为了能够深入研究我国的近代史,首先需要对统筹全局与就事论事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也就是区分宏观与微观研究的过程。两者呈现出对立统一的关系,但是并不可以将两者完全对立和分割。在对我国的近代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从历史事件、人物以及段落等角度入手,这是因为若是脱离了这些具體的历史内容,我国近代史将不复存在。事实上,在进行研究工作前,需要对我国的近代史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我国近代史基础性的内容与问题进行剖析,尤其需要关注毛泽东同志对我国近代史的相关论述,比如《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的著作都对我国近代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理论以及原则问题展开了科学论述,在对近代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对指导思想进行明确,强化马克思主义修养,树立起唯物主义的相关历史观,打下扎实的历史研究基本功。

在具备理论基础之后,便能够对我国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过程与内容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进行全面理解的基础之上,再着手对不同历史课题进行研究,这些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研究课题,而是需要与历史这一整体建立起有机关联的研究过程。换句话说,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就个别具体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在对个别历史问题进行研究之后,对历史全局观念进行充实,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站在更加全面的层面上对研究活动进行探索。

二、资料与问题的积累

在对历史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很多依据与出发点都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这些涵盖着近代的一系列历史事实,是当代人未曾或者很少亲身经历过的事实。在辛亥革命之后创建的新中国历史尽管有不少人经历过,然而经历者大部分并不是历史的研究人员,研究人员需要对不同类型历史事件的过程进行深入了解,这需要借助不同类型的历史资料,比如史书、历史档案、日记、笔记等等,越是到了近代,相关历史资料的数量以及种类就会更多,除了上述资料,还可以借助报刊、杂质以及外文的资料,但是如此大量的历史资料,恐怕一般人都无法全部进行阅览和掌握。这就需要结合自身的研究范畴与具体的课题,带着目的对历史资料进行搜集和积累,从而掌握更加充足的资料,为历史研究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否则的话,研究活动将无法顺利进行,唯有忠于事实,才能够忠于真理,这才是有效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更加深入地对近代史知识进行探究。

一些人在对历史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过度重视资料的搜集与积累,翻阅了很多的资料,对笔记进行了抄录,这些事非常必要的过程。当然也有一些研究人员尽管对一系列的资料进行了积累,然而并无法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无法确定具体的研究题目,这是由于部分问题都被别人研究过了,又无法创建出新的问题。虽然对资料进行积累是开展研究活动的基础与前提,然而资料并不代表研究活动的结果,研究就是在众多资料、历史事实与现象当中对研究价值进行提取,从而体现出历史问题的价值。站在中国近代史的角度上进行分析,需要进行研究的问题数量相对较多,部分领域相对空白。站在社会经济学的角度上进行分析,近些年来,对资产阶级以及资本主义进行的研究相对活跃,然而对近代农民与经济的研究相对薄弱,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活动进行过程中,农民问题也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在对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从目前积累以及占有的资料当中,结合历史实际发展状况,对所需要进行研究的问题进行挖掘,对问题进行积累,以这些问题为核心对资料进行搜集,分析相关资料,若是资料能够说明相关问题,那么研究工作也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因此资料与问题的积累过程都需要同步开展,将两者结合起来,参与到研究过程中去,提升研究活动的品质,强化研究活动进度,促使近代史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坚持原则与创立新说

与其他类型的工作相似,对中国近代史进行研究的过程需要坚持相关的原则。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需要站在科学研究的角度上对我国近代史进行研究,对中国近代史未来的发展规律进行阐述,借助对我国近代史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方面重大事件与问题以及重要的思潮、历史人物等进行研究,生动地对人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强化民族自尊心与现代化建设的自信心,向国民普及相关的我国近代史的知识,对人们的文化与精神生活进行丰富。总而言之,需要借助自身的研究实践活动,做有益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工作,借助科学性的历史研究成果进行政治宣传。同时需要对创新性的学说进行明确,结合相关的近代史知识进行学术阐述,从而更好地进行近代史研究活动,强化对近代史活动的认知,对近代史的历史活动进行深入剖析,明确近代史发展过程,促使我国社会体系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结束语

如今,社会与时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综合实力水平不断提升,这也意味着我国有着非常渊博的历史,其中近代史便是我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我国的近代史能够帮助我们站在更加广阔的视角上解读我国的发展史,对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白有志.中国近代史研究简析[J].近代史研究,2019(10):88-90.

[2]张倩,王达.浅析我国近代史研究方法[J].近代史研究,2018(13):64-65.

作者:李丹

上一篇:环境管理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大学消费观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