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定继承的范围及顺序问题研究

2022-09-12

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我国继承法律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我国现行继承法显示出了明显的不足。文章主要是关于我国《继承法》法定继承制度范围及顺序的不足和完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法定继承人范围过窄, 继承顺序不够合理。文章对比国外的立法情况, 结合我国自身实际情况, 参考各学者对法定继承制度的一些修改建议, 提出笔者自己对于法定继承范围及顺序的完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法定继承是指直接依照法律规定的情况, 在被继承人死亡后, 没有遗嘱和遗赠抚养协议的情形下, 按照法定范围和顺序, 分割相应的继承份额, 将遗产转为继承人所有的一种继承方式。[1]早在《汉穆拉比法典》中法定继承的概念就开始形成, 但是真正见之于文字则是在罗马法 (Successio ab intestato) , 原意为无遗嘱继承。在《优士丁尼法典》中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法定继承的重要制度, 如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顺序、继承份额和代位继承等。[2]这些制度对后世各国的法定继承制度有着重大影响。我国《继承法》是在一九八五年四月十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 距今已有将近三十年的历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个体私营经济数量的不断增多及我国加入WTO后, 涉外和涉港、澳、台婚姻的增多, [3]并且随着计划生育的继续执行, 我国的“四二一”家庭结构模式将进一步扩大, 这些都充分的反映了我国现行《继承法》已经不能全面的解决有关个人财产在继承方面显现出的问题。所以为了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为了防止公民死后其个人遗留的私有财产被收归国有或是被其他不相干的人所有, 本着应当尽由其近亲属继承的私法理念, 文章将对我国继承法中的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二、我国法定继承制度范围和顺序的立法缺陷

(一) 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不合理

法定继承人又称血亲属继承人, 各国 (地区) 对其范围顺序的规定有亲等继承制 (Gradualordnung) 和亲系继承制 (Parente Lordnung) , 德国、瑞士采用亲系继承制, 法国二者兼有, 我国除直系血亲卑亲属外, 原则上采用亲等制。[4]我国《继承法》对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的规定是在第10条和第12条, 其规定如下:配偶、子女、父母是第一顺序;第一顺序还包括丧偶儿媳 (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 和丧偶女婿 (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 。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德国民法典》对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规定如下:被继承人的直系卑亲属为第一顺序;被继承人的父母和父母的晚辈直系血亲为第二顺序;被继承人的祖父母和祖父母的晚辈直系血亲、外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晚辈直系血亲为第三顺序;被继承人的曾祖父母和其晚辈直系血亲、外曾祖父母和其晚辈直系血亲为第四顺序;被继承人的高祖父母、更远亲等的亲属和其晚辈直系血亲为第五顺序。[10]它几乎把与死者有血亲关系的一切生存着的人都列入了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法国民法典》规定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是:没有有继承权的配偶的情况下按下列顺序继承:子女和他们的晚辈直系亲属为第一顺序;第二顺序为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兄弟姐妹的直系卑亲属;第三顺序为除父母父母之外的长辈直系血亲;除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直系卑亲以外的旁系亲属为第四顺序。亲等近的亲属优先于其他旁系亲属继承。[11]美国《统一继承法典》规定:位于首位的是配偶, 除了配偶以外的其他亲属的继承顺序是:被继承人的直系卑亲属为第一顺序;被继承人的父母为第二顺序;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和他们的直系卑亲属为第三顺序;被继承人的祖父母和他们的直系卑亲属为第四顺序;其他亲属为第五顺序。[2]英国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是:配偶和配偶的晚辈直系血亲为第一顺序。若被继承人没有配偶及晚辈直系血亲, 则按下列顺序继承:父母;全血缘的兄弟姐妹;半血缘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叔、伯、姑、舅、姨;父母的全血缘兄弟姐妹在继承时优于半血缘兄弟姐妹。[2]《日本民法典》对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的规定是: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分别为第一、二、三顺序。子女的直系卑亲属可以代位继承, 亲等近的优先继承。[12]我国香港地区对法定继承的顺序的规定是:配偶、妾、子女为第一顺序, 父母、兄弟姐妹分别为第二、三顺序, 侄子女、外甥子女为第四顺序, (祖、外祖) 是第五顺序, 叔、伯、姑、舅、姨是第六顺序。[12]我国澳门地区对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的规定是:配偶、子女为第一顺序, 配偶、父母为第二顺序, 第三顺序为与死者有事实婚姻的人, 第四顺序为兄弟姐妹及其子女, 第五顺序为其他四亲等以内的旁系血亲, 第六顺序是无继承人的情况下为澳门地区。[12]对比国外及我国港澳地区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 笔者认为, 我国现行继承法关于法定继承的范围规定的过窄、法定继承的顺序有待于进一步调整。相较于国外及我国港澳地区, 我国继承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和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女婿列为法定继承人, 且我国继承法没有将与死者生前有扶养关系或长期共同生活关系的人列为法定继承人。因此笔者建议将法定继承的范围进行扩大, 顺序进行调整。

(二) 配偶继承权的规定不科学

各国 (地区) 对配偶继承权的规定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列为固定顺序, 比如我国继承法。第二种是不将配偶继承权列为固定顺序, 比如日本。《日本民法典》规定配偶可与任一顺序的继承人同时继承。[12]第三种是配偶除了可以与其他继承人共同继承外, 还可以享有先取权。比如德国。《德国民法典》规定配偶享有法定继承权, 但是没有将其列入固定顺序, 而是可与任一顺序的继承人同时继承, 具体的继承份额因与不同顺序的继承人同时继承而有不同的计算标准。[10]《法国民法典》规定:如果被继承人既没有第一、第二顺序的血亲, 又没有祖父母, 则其遗留的全部遗产由其配偶继承。[11]我国香港地区对配偶继承权的规定是:配偶享有先取权。[12]我国澳门地区对配偶继承权的规定是没有将其列为固定顺序, 其应继承的份额因与不同的人继承而有不同。[12]比较各国及我国港澳地区的立法, 配偶的继承权或单独继承或与被继承人的亲属共同继承。因此笔者认为在我国配偶继承权的规定上, 不应将其列为固定顺序, 而应作进一步的调整。

三、我国法定继承制度范围和顺序的立法完善措施

(一) 将与死者生前有扶养关系或长期共同生活的人列入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

确认与死者生前共同生活五年以上, 形成事实上的扶养关系的人的第一顺序继承权。比如死者生前领养的孤儿、残疾人、孤寡老人以及与死者生前共同生活、相互关照且已经形成事实上的抚养关系的人。这类人与死者不一定有血亲关系, 但根据扶养关系作为取得继承权的根据之一, 应将他们列入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有学者认为应将这类人列为第二顺序, [5]笔者不赞同这种观点。这些人往往是一些生活上无依无靠的人, 如果列为第二顺序, 将有可能不能继承死者的遗产, 故为了这类人能够更好地生活, 笔者认为应将其列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

(二) 对丧偶儿媳、女婿的特殊规定

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和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女婿列为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 学界有肯定说和否定说。肯定说认为这是我国继承法的特点之一, 并且能够鼓励儿媳、女婿赡养老人。[8]否定说认为这本该是道德问题, 不应由法律调整。梁慧星先生认为女婿、儿媳是姻亲, 而不是血亲, 将他们规定为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继承相违背, 对整个法定继承的体系有所破坏。[6]笔者不赞同梁慧星先生的观点。笔者认为应该在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中规定丧偶儿媳和丧偶女婿 (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 , 这有利于对老人的赡养,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要在“尽了主要赡养义务”这一规定上作出更为细致的规定。因此笔者建议将没有代位继承人的丧偶儿媳和丧偶女婿 (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 , 列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 当他们有代位继承人时, 不管其是否已经再婚都可以享有请求分得一定份额遗产权利。

(三) 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增列孙子女、外孙子女

关于孙子女、外孙子女是否列为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 学界有肯定说和否定说。肯定说认为: (1) 我国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应随着家庭成员间法律关系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我国越来越多的家庭呈现出了“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模式, 孙子女、外孙子女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亲密程度基本等同于与父母的亲密程度。 (2) 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增列孙子女、外孙子女更有利于对老人的赡养, 且符合民法的基本原则和权利义务相一致的精神。否定说认为: (1) 孙子女、外孙子女可以作为第一顺序的继承人继承其父母的遗产, 且其对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赡养为例外情况; (2) (外) 孙子女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权利实际上已经在代位继承中给予了规定, 作为一种特殊情况下的第一顺序继承人。[6]梁慧星教授赞同否定说。笔者赞同肯定说且认为应规定如下:将孙子女、外孙子女列为第二顺序的法定继承人, 以本位继承的资格继承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遗产。若其父或其母先于祖父母、外祖父母去世, 且有第一顺位继承人存在的情况下, 适用代位继承。

(四) 列其他四亲等以内的亲属为第三顺序法定继承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个人私有财产的增多, 为了保护公民合法的私人财产, 为避免公民合法私有财产收归国家所有, 应该将我国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扩大, 增列四亲等以内的亲属为第三顺序法定继承人。[7]王利明先生认为我国法定继承人应增列其他四亲等以内的亲属为第三顺序法定继承人。[7]笔者同意这个观点且赋予四亲等以内的亲属有第三顺序继承权同我国的历史传统习惯相适应。

(五) 配偶继承权的进一步完善

关于配偶的继承顺序, 张玉敏教授认为配偶不应该列为固定顺序, [5]而是像德国一样让配偶与其他任何顺序的血亲继承人共同继承, 同时还规定了配偶的先取特权。王利明教授认为应赋予配偶法定的用益物权, 死者的配偶没有自己的住房且尚生存者, 对死者遗产中的房屋享有法定的用益物权, 前提是其没有继承死者的房屋。如果因为尚生存的配偶一方的过错导致死者在生前已提出离婚诉求的, 那么死者的配偶就不享有上述权利。[9]笔者认为, 根据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 应当区分情况而对待。我国民间素有“七年之痒”之说, 故基于此, 对于婚龄超过七年的夫妻, 配偶应当固定为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因为夫妻间经过长时间的相处磨合已成为小家庭中关系最为密切的人, 且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配偶是被继承人家庭中最为重要的成员。而对于婚龄低于七年 (包括七年) 的, 可以规定配偶享有遗产酌给请求权, 既能够给予配偶一定的遗产, 又可以防止出现没有其他第一顺序继承人时, 遗产全部归配偶所有的情况, 保障被继承人其他亲属的权益。

四、小结

文章通过论述我国法定继承制度范围和顺序的不足之处, 对比国外立法经验, 提出了笔者自己的完善建议。总结如下:第一顺序为子女, 父母, 与被继承人生活五年以上且已经形成事实上的扶养关系的人, 与被继承人结婚七年以上的配偶, 无代位继承人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 (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 。兄弟姐妹, 祖父母、外祖父母, 孙子女、外孙子女为第二顺序。其他四亲等以内的亲属为第三顺序。与被继承人结婚七年以下 (包括七年) 的配偶, 享有遗产酌给请求权, 有代位继承人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 (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 也享有遗产酌给请求权。

摘要:我国现行《继承法》对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的规定已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我国的新型“四二一”家庭结构模式。文章通过对比国外立法及我国立法的规定, 对完善我国的法定继承提出建议。包括:法定继承范围的扩大, 增列法定继承的顺序, 对配偶继承权的进一步研究, 否定了梁慧星教授不列丧偶儿媳、女婿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的观点。

关键词:法定继承,范围,顺序,配偶

参考文献

[1] 刘春茂.中国民法学·财产继承[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8:155-178.

[2] 刘文.继承法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81-104.

[3] 张玉敏.中国继承法立法建议稿及立法理由[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83-87.

[4] 史尚宽.继承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50.

[5] 张玉敏.继承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200.

[6] 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继承编[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3:158.

[7] 王利明.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及说明[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513.

[8] 郭明瑞.完善法定继承制度三题[J].法学家, 2013 (4) :109-117.

[9] 王利明.继承法修改的若干问题[J].法学研究, 2013 (7) :173-181.

[10] 陈卫佐译.德国民法典[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579-581.

[11] 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571-578.

[12] 陈苇, 杜江涌.我国法定继承制度的立法构想[J].现代法学, 2002 (3) :96-102.

上一篇:在心灵的共鸣中欣赏音乐的魅力下一篇:盐酸利托君与硫酸镁在先兆早产治疗中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