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对新媒体的影响

2022-08-06

第一篇:抖音对新媒体的影响

对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的思考

摘要:新形势的不断发展造就了新媒体的产生,而新媒体的产生给广播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本文重点论述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深入思考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发展

一、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未能全面融合

就当前广播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政企、政事、管办三者部分的管理体制,阻碍了广播行业的前进脚步。具体表现为各个地区广播的发展呈现出分散经营现象,浪费了很多资源(人力资源、财产资源等),导致经营资本分散,行业之间出现恶性竞争,引发了严重的行业内耗。

(二)未能完全与网络媒体融合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广播媒体也积极将自身的节目跟互联网挂钩,但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电台仍然未能发展起来,难以全面替代传统的无线电广播。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有三:一是传统广播有固定的、忠实的听众群体,网络广播要发展必须要依靠高速的宽带网,但当前网络广播的用户基本上都在上海、北京等经济十分发达的城市。二是没有固定的网络广播受众群体。三是相较于传统的广播,网络广播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管理都还缺乏专业性,导致网络广播的信息量十分少,很难壮大,也就难以吸引固定的受众群体。

(三)节目内容缺乏创新性

跟新闻节目相比,广播节目的报道缺乏直观性跟可视性,很难像新闻节目那样将事件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受众面前,仅仅依靠主持人的语言能力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很多时候都显得很深沉、很呆板。如广播中的音乐节目,很多类型的广播电台基本上都设有音乐节目,但节目的制作形式普遍都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使用一贯的音乐播放模式,没有创新性。又如很多广播电台开展的深夜或是午夜谈话节目,虽然这类节目开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也难以避免一些主持人为了博得更高的收视率,在播音中融入一些低俗的言语或是节目素材,以此迎合部分受众的“口味”,这就造成了广播节目中有低俗化的现象。此外,很多地区的广播电台都存在“卖药台”,表面上是医疗卫生保健节目,实际上就是借助节目推销一些药品,受众听到凡是打进电话的基本上都是职业的“药托”。这对受众而言就是一种欺骗,这种欺骗性质的节目自然就难以吸引固定的一批受众了。

二、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发展的道路

(一)坚持走资源融合道路

一是广播跟传统媒体资源的融合。广播可以跟如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合作,提升自身节目的传播效率,实现自身产品的再产品化,拓展受众群体的覆盖面,节省成本的同时还能多方位满足受众的需求。如娱乐广播电台开办流行杂志、开展大型演出;交通广播电台跟汽车商合作,提升节目的说服力等。

二是广播跟网络资源的融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广播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广播必须要跟网络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形成网络广播电台,才能弥补自身有声音没图文、稍纵即逝等不足。网络广播可以有直播和点播两种:前者在大型活动的即时报道中用得比较多,不仅实效性强,播报生动,还能让受众及时获取信息;后者就是将节目分片段制作,受众可以直接选取自己需要的或是喜欢的片段进行收听,既能节省资源还能强化节目的选择性和针对性。

三是广播跟移动多媒体资源的融合。移动3G时代给广播的发展带来了“春天”。对于广播来说,3G的主要用处就是吸纳更多的“移动受众”,而这些“移动受众”也正是广播要发展必须要争取的。时至今日,移动4G技术也推出了,因此广播就更应该积极跟移动多媒体资源融合了,这是帮助自身吸引更多受众的有效途径。

(二)坚持走节目品牌道路

一是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广播要发展就必须要打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节目品牌,通过品牌展现自身价值,赢得更多的市场效益。二是必须设置品牌频道。在树立了品牌意识之后,就必须要积极开设自己的品牌频道。如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就相继开设了经济频道、新闻频道、文艺频道、交通频道、音乐频道等多个品牌频道。而且其中的交通品牌频道连续十多年给每届高考生提供“爱心送考”服务,用爱汇聚受众的心,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还位列于全国交通广播三强。三是必须打造品牌栏目。如湖南交通广播频道连续十多年倾力打造的品牌栏目《路况信息》就非常成功。在2008年雪灾期间,京广高速铁路跟京珠高速公路的交通都被阻塞了,但在那样的情况下还是第一时间跟交警和被困人员沟通,将交通疏导功能展现得淋漓尽致[1]。四是必须塑造声音品牌。广播频道要创建属于自己的“声音识别系统”,逐渐实现专业化度,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用极具个性和亲和力的声音,吸引广大受众主动走进广播和特色化的协调发展。广播频道要塑造高质量的声音品牌,提升频道声音的辨识、认可广播、喜欢广播、支持广播。

(三)坚持走创新发展道路

一是内容恰当。广播的内容必须是恰当的,这样才能跟广大受众的价值观相吻合或是相协调,才能让广大受众感受到广播节目的价值,才会愿意去倾听广播节目。广播节目要赢得

- 23 -

第二篇:对新媒体时代高校美术教育的认识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

)

摘要:随着计算机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迎来了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是媒体形态的一次变革。它使更多的新媒体技术走进了人类的生活。另外,新媒体时代为我国的教育行业也带来了一次颠覆性的挑战。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面临着在教育活动中融入新媒体的重任。且从现状来看,传统的教学在观念、模式、课程设计等多方面都存在的弊端,过于落后和单一。本文以高校美术教育为例,探究新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应该在教学方面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中

关键字:新媒体;高校教育;美术;教学观念

引言:既然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美术教学会出现观念、模式等方面的变化。那究竟什么是新媒体呢,传统的教学观念与现代教育观念间的差距又是什么呢。本文从三方面进行叙述:第一方面,通过对新媒体的认识,探究新媒体下教育的改革趋势;第二方面,通过分析高校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弊端;第三方面,探究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美术教育的变革的内容可以包括哪些。

一、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概念

“新媒体”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只不过其支撑体系是较为先进、全新的技术。新媒体被称为当今社会的“第五大媒体”,主要是其相对于报刊、图书、广播及电视这四大传统媒体而言具有更多的优势。例如,新媒体下,受众群体接收到的信息更具个性化,信息获取的方式也不再单一。另外,传统的媒体方式难以实现传播者与接受者间的实时交流,信息传播往往会延迟。新媒体下,因为其带来的媒体形态更多,且这些媒体形态都是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因此,受众群体的每个成员都能根据所共同关注的内容进行随时随地的密切交流。新媒体似乎更适应现代生活,这样看来,在某种程度上,其已经可以完全超越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出现无疑是对信息传播方式进行了全新的改变。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要认识另一个概念了,即新媒体艺术。所谓新媒体艺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新媒体所带来的技术,对当下的艺术提供发展平台。新媒体艺术是一门公认的全新学科,其对高校的美术、设计等课程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也就是在理解新媒体的前提下,探究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美术教育的改革。

(二)新媒体时代与传统观念在教育方面的不同

我们知道传统与现代的主要区别就是一些先进的技术在不断的的成熟。故传统观念下,教育工作不管是在教学模式还是教学资源、教学工具上,都普遍呈现出落后、单一。因技术而导致的教学观念上的落后也是传统教育所呈现的的最大弊端。我们知道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我们的世界走向多元化。新媒体时代还可以是“数码时代”、“网络时代”的综合体现,而任何艺术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到来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新媒体时代下,教学工具呈现多样化,数字化的拍摄工具逐渐成熟。除此之外,记录媒体的产生、多平台的传播途径、多重化的创作方法都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重大意义。虽然我们提到技术上的差距是传统教育与新媒体时代下教育的主要区别,但从总体上看,还包括观念意识上的差距。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得传统教育模式上难以呈现出全新的格局。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学模式是固定的,实践是必须建立在理论上的。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浅显,其无法准确的把握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另外,传统的教育观念没有清晰的把握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且对于美学在观念认识上过于肤浅。

因此,站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教育者的人文意识严重缺失,对艺术认识的浅薄。

二、当下高校美术教育现状

为了提高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分析了传统教学观念的弊端后,还需要对当下高校美术教育现状进行深刻分析。只有在了解教学现状后,才能结合新媒体优势进行科学的教育改革。以我国高校为例,我国主要的综合性高校在美术专业方面的划分有若干的分支,但主要包括三类。即美术学专业、绘画专业,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美术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在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美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美术专业的设立主要为社会提供具备美术创作、教学、研究等方面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绘画专业在教学设计上也是以专业基础课教学为基础。其教学目标是使该专业的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基础绘画能力,在绘画审美和创新素质方面有一定造诣。高校开设绘画专业主要向社会输送具有运用绘画材料和语言表达艺术观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艺术设计专业是在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按照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动画设计、服装设计与营销等方向,培养具备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向的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从这三个主要专业来看,我国高校在培育美术人才方面,目标还是比较明确的。

总体来说,就是要在保证深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以向社会输送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这里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指的是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对理论知识予以运用的人。另外,应用型高级人才还需要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清晰的认识到学科的重要性,然而课程设置的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就存在于此。从目前来看,尽管我国高校每年毕业的美术专业学生数非常大,但真正能称得上反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却寥寥无几。也许从整体上讲,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育需要学生自身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自主适应社会的要求。但另一方面,高校美术教育在教学模式、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就非常不容乐观。例如,随着社会对于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需求量上升,高校在美术招生方面,只注重量,没有考虑质。还比如高校在专业课程设计上考虑不充分,对于高校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层面上的,导致教学质量差,效果不明显。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分析下目前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主要不良现象。

(一)学生专业素质低

如果要从学生自身来看,学生专业素质总体偏低是最主要的原因。我们知道,我国高考制度对于艺考生在文化课分数上要求比较低。这就导致一些对美术并无多大兴趣的学生为了跨进高校校园,选择了艺考途径。这类学生虽然报考的是美术专业,但由于缺乏学习动力,故在专业学习中无法进步,看不到明显的而效果。另外,高校的扩招,导致综合类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美术素养普遍偏低,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连美术基本能力都不具备。在美术教育中,扎实的基础功比先天具有的天赋还重要。因此,很多学生始终不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各种综合起来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学到专业知识。

(二)课程设计存在缺陷

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都是从基础理论课程开始的,高校美术教应该也不例外。然而就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美术教育来看,并没有将美术基础教学放在首位。据调查,很多美术学院的基础课程只设置了短短几节,且教学内容不完整。这样发展下去,学生根本不可能有扎实的基础功,基础不打好,随后的专业学习都是空话。除了基础课程相对较少之外,高校所设置的选修课普遍缺少多样性与实用性,并不符合社会需要和时代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单一,多依附教材与教师。这样的课程设计,势必会使学生的专业课与创作脱节,其审美能力、综合素质难以提高。

三、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美术教育如何发展

新媒体时代,高校美术教育的改革已成必然。但如何进行教改,教改应该从几方面入手却是个棘手的问题。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具体可以从增加基础课程、完善教学内容、开拓创作实践课等方面入手。另外,我国高校有专科、本科之分,高校应根据实际拥有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综合性考虑自己的教育目标。另外,由高校扩招等带来的问题,我们应该通过大力增加基础课程的教学力度,使得学生的基础能力能普遍提高。高校还要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设计,对于低年级本科生,需要加大基础课程的课时量,使学生具备在绘画、设计或是新媒体等方面具备扎实的美术基本功。最后,新媒体下的课改要体现新科技的优势,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工具,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美术教学。

(一)临摹课改革

临摹课的开展使为了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在临摹过程中,慢慢体会怎样在模仿中创新。虽然现在国内的大多数高校设置了临摹课,但教学内容却出现了问题。很多高校都只是让学生一味地模仿而不去创新,这就违背了临摹课的设置目标了。因此,在临摹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学重心放在如何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具体来看,教师应该让学生理解临摹画作的创新之处,使学生能够真正领悟临摹的意义。

(二)增加基础理论课

虽然我们都在提倡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这并不代表理论课、基础课就不重要,相反,在教学初期,应该尤为注意基础、理论课的教学。美术基础。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思辨能力的关键。现在的高校学生对于基础。理论课的理解过于片面,认为只是按部就班的学习。其实不然,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高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好的艺术环境、研究氛围。在基础、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能起到带头作用。另外,学生要自主组成研究小组,进行团队研究,通过交流想法等方式提高创新能力 。

(三)增加“看与想”的课程

新媒体时代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单一,可以从网络、视频、多媒体等途径进行信息的收集。故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设置“看与想”的课程。具体是通过让学生欣赏到更多的杰作,然后通过自主总结来收获知识。“看”可以通过在网上进行搜索,可以是去美术展、艺术馆,也可以是电视等多媒体工具。不过“看”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到优秀作品的同时,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因此,高校要鼓励学生多写鉴赏心得,将自己的所见、所想、所领悟表达出来。另外,教师鼓励学生勇敢的提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间相互交流。增加“看”、“想”课程还可以避免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的弊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看与想”的课程也相当于创新,这就使得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专业课与创作脱节不至于脱节。最后,高校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扩展“看”的内容,将其扩大到游戏、动漫形象设计等上。

(四)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由于众多原因,其教学内容比较单调,且针对性不强,没有强调培养学生的某方面能力。而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教学在实践中早已呈现出弊端。为了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需要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前提下进行规划。传统美术教学课程体系包括技术方面的课程、艺术方面的课程以及绘画,具体包括艺术概论、绘画等。但现在看来,这些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可以从两方面考虑,即理论、实践。理论方面,可以增加理论知识的知识面,可以涉及艺术人文素养和观念意识。在实践方面,可以多开展素拓活动,增加学生课后的美术创作量。丰富教学内容不需要抛弃传统教学的模式,可以围绕传统教学内容,设立全新的课程体系。还可以在旧教育课程体系上进行推陈出新,充分利用各类相关学科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综合、系统的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师知识的更新与完善

新媒体时代,技术带来的变革虽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教育者本身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艺术教育工作者的观念会直接关系到学生观念的形成。从教学实践来看,教育工作者所带来的影响一直都被忽视了。正因为如此,才会导致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和新时代脱节、滞后。 目前,在很多高校都存在一些思想观念落后的老师,他们难以随着时代的变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例如,高校美术教师本身的知识面没有随着时代更新,所设置的课程不合理,内容片面。 另外,许多学者虽然是权威教师,但其没有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教学内容一成不变。这就导致美术理论与新媒体时代理论脱节与停滞不前。还有一些高校过高估计所拥有的师资,过度扩招,使得教学负担过重,教学质量不断下降。从上述这些可以看出,新媒体时代,教育工作者知识的更新与完善也具有深远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站在时代的前沿,努力的做个开拓者,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为祖国下一代的建设尽最大的努力。

四、结论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美术教育的正确变革是实现为社会输送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目标的关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美术专业人才会源源不断的从高校校园涌入社会。 参考文献:

[1]龚东庆.高校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年24期

[2]王德军.高校美术教师专业化现状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蒋君兰.影响普通高校美术教师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锦莉.高校美术教育与中学美术教育如何接轨[J].艺术教育.2005年03期

[5]杨晓坤.浅谈高校美术教育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J].美与时代.2007年08期

第三篇:对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的评论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212-01

二十一世纪是以“媒体”为核心的时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传播信息的多元化,伴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媒体发展以及新媒体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

媒体从诞生到现在,它的发展和成长过程,是具有历史性的,在当今中国新时代发展下,新媒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我国媒体行业的规模目前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是世界上媒体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使用电视以及应用互联网的用户占据全球排名的第一位,由此可见,我国未来发展前景必定广阔,定会成为世界媒体强国,因此,我国新媒体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无疑是重要的。

一、新媒体的发展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1],“新”媒体是伴随着“旧”媒体的发生和发展而不断变化,是相对应的,新媒体形态多种多样,在传统媒体和新技术的支持下,新媒体主要包括: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网络媒体、手机电视、无线通讯,卫星、数字杂志以及数字广播等。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也比较广,而且很容易被大众接受,所以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就目前来说已经相对成熟。计算机是媒体传播的主要途径,如图中所示,2010-2014年互联网上网人数数据统计,中国网民占人口总数的一半,2014年底,网民人数已达到64875万人,新媒体的发展已经覆盖半个中国。

新媒体改变了人们接受讯息的方式,它可以随时让人们关注新闻热点。改变了传统模式下固定看电视或者听广播的形式,同时,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形成与发展也起着关键的作用,人们可借助这些舆论,找到自己的社会价值,新媒体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要知道,新媒体并不是新型的媒体形式[2],而是其准确的将技术、形式、理念进行统一革新,新媒体作为媒体而存在,必定有一定的生命力,具有其一定价值,视频媒体贯穿着我们的生活,因此,新媒体这个时代的宠儿,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和传播者上传信息的真实度以及不良信息的发布给新媒体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使得个人隐私以及一系列问题出现,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新媒体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新媒体传播的“无障碍性”是其在发展过程中首要面对的[3],一些腐朽的文化思想、违反社会公德的讯息以及色情传播内容给新媒体带来了负面影响,加大了人们道德教育舆论导向的难度,减弱了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给人们的道德进步增加了难度。冲击和谐社会的建设,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很多人会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形成之时,容易受到消极舆论的指引而走向极端。

在媒体空间里,新媒体的真实性没有办法保证,那么长时间在这种虚拟性的状态下生活,人际信任危机势必会影响到现实的交往,导致现实交往中对他人真实性产生质疑,进而影响到自己与他人人际关系的建立。面对新媒体挑战,特别是在道德教育方面,要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对新媒体工作得到更多的认知。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主要增强了人们的好奇心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探索,这才使得新媒体能够广泛地被使用和推广,实际上,我国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网络水平差、媒体技术意识淡薄,观念更新不强等众多不足之处。因此,提高媒体素养,更新、熟悉媒体才是迎接新媒体时代挑战的重要措施。

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是通过数字技术将讯息传递给广大人民[4],人们可借助新媒体来发现、挖掘大量的信息,搜索人类在世界中做出的一切显著事迹,传播他们正确的思想以及理论,从而获得改善,搭建人们辽阔的理论和实践平台。同时,新媒体的灵活性也丰富了人们的道德教育,在新媒体时代,手机、微博、网络论坛、贴吧都是以其灵活性的特点来显示其独特优势。新媒体能够在相对比较简短的时间里,通过文字信息,图片信息或者相互交流的方式,把内容传递给外界,使其传播方式更直接、深入。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把传统媒体打破,改变为自由提升的状态,在网络新媒体上,不同层次的人们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自主的浏览消息,在主动探索新内容的过程中使得道德教育提升。

新媒体的传播技术打破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从本质上改变了交往方式,那么在交往中一些重要的社会特征,例如相貌、年龄、身份等都被掩盖。这种虚拟性可以将人们内心的苦闷等都倾诉出来,降低人们的心理防御能力,能够无所顾忌的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面对日益进化的新媒体信息潮流,加快新媒体信息的生产,加强对新媒体信息监控,增强其实效性,新媒体的出现拉近了人们的心理距离,消除了戒备和隔阂,给人们平等的感觉,构造了相对轻松的氛围,深入人们的心灵世界,达到了良好效果。

结语:

在新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下,在我们传播方式多样化的今天,我们依然面临许多新问题以及新挑战,因此,必须补充所需的知识,增强思维,把握新趋势,实现全新发展。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某个时间里,经过技术转变,社会民主推进,媒体必然会进入一个反客为主的新时代。成为中国媒体产业发展的引擎。

参考文献:

[1]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64-66.

[2]周文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基于新媒体环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97-99.

[3]何国强.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机遇[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9):10-11.

[4]刘贝贝,方伟华.传统主持人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挑战与机遇[J].大众文艺,2015(5):172.

作者简介:李云生,男,籍贯:河北省邯郸市,出生年月:1957.11.25. 学历:大学本科

第四篇:对新一轮营改增调整对经济影响的思考

【摘要】:2012年,我国迎来了重大营业税的调整,这次的调整涉及社会各个阶层的民众,激发了企业活力,如促进服务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激发经营活力,促使了企业转型。本文就营改增税的现状、对企业所影响的一些问题及改革方向等谈点想法,期待营改增调整更加完善,以使其在调节收入分配和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字】营改增;调整;经济;影响

“营改增”是国家“十二五”时期进行结构性减税的重点改革,也是促进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今年,我国将“营改增”的试点范围扩大到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厦门、深圳等10个省市。实施“营改增”适应了国民经济发展形势需要,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转轨变型,不少地区和企业从中受益。

一、“营改增”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着市场需求增速下降、产品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要破解这些问题,须通过改革创新,优化结构,实现转型升级。“营改增”作为一项改革措施,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少亲身参与“营改增”全过程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营改增”开阔了人们的思路,转变了人们观念,打通了产业链条,扩展了企业的业务范围,这比减税本身意义更大。

纵观“营改增”后出现的新形势、新形象,有以下几点突出表现: 第一,促进服务业发展。由于“营改增”实行货物与服务统一征税,矫正了以往在税制上的重产品、轻服务问题,从而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变我国国民经济中长期存在的服务业比例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第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就业面,适当减轻了就业压力。经济学界有一个理论:即企业减税,成本就降低,企业发展将带动就业面扩大,收入也会相应增加。实施“营改增”后,最大受益者大部分是中小企业的纳税人,其平均减税幅度在40%左右,小规模企业的特点是分散在全国各地,属于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吸纳劳动力,开拓就业门路。

第三,激发经营活动,促进企业发展。以融资租赁业为例,在实施“营改增”以前,为鼓励该行业发展,国家对其实行差额征税,税率已降到1%,但由于未纳入增值税抵扣链条,一直未调动起企业积极性,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经营惨淡。因为对承租方而言,购进设备可以直接抵扣17%的增值税,而融资租入同样的设备,形成同样的固定资产,却没有17%的进项抵扣,使购置成本相差悬殊,所以承租人不愿去融资租入,使得融资租赁行业本身的超低税负无法实现其价值。实行“营改增”后,由于企业租入设备视同购入,同样能抵扣17%的增值税,市场需求很快被激活,行业发展蒸蒸日上。

第四,促进企业转型。参与这次“营改增”的交通运输业,开始税负是增加的,企业效益是下滑的。但在“营改增”过程中,大家更新了观念,促进了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比如,开始时很多运输车辆都是单车承包,自己加油,管理不够规范,开增值税发票困难;后来通过加强管理,进行规范化操作,实行了单位统一核算,统一到可以开具增值税发票的地方领卡加油,得到了抵扣,税负就降下来了,企业效益也提高了。

二、对于“营改增”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营改增”是一次重大改革,在取得重大成效、积累丰富经验的同时,也会在前进中遇到一些阻力和问题。纵观“营改增”一年多来的实践,在共享改革成果的同时,笔者也有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是要防止“营改增”中有的企业因税负增加而引发物价上涨。由于增值税是价格的组成部分,其税负的变化会对产品或服务价格产生直接影响,因“营改增”税负增加的企业有可能利用此次税改机会调高价格,将税负上升部分通过调价转移给用户,从而引发相关产品和服务价格上涨,所以在“营改增”的同时要关注物价上涨引发的通胀压力。

二是要关注试点区域与非试点区域的行业平衡。一方面由于试点区域中有些行业税负上升,如交通、租赁业等,虽然可能转嫁给下游消费者,但由于非试点区域营业税和增值税并存,有的转移不出去,只能在企业内部消化,挤占企业利润,削弱竞争力,影响这些行业在试点区域内的发展。另一方面,有些行业在试点区域内减税幅度大,比如仓储业、计算机服务业等,有的减税幅度达到7成左右,受惠较大,在非试点区则享受不到这种优惠。所以,这些企业争相向试点地区迁移,使试点地区成为政策“洼地”,发展过剩,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非试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是要加大对虚假发票和出口骗税的打击力度,保证试点顺利进行。“营改增”推开以后,增值税成为重头税,相应的增值税发票会大大增加,为此要严防不法分子趁“营改增”增值税发票增长较快、管理不善的空子兴风作浪。税务部门一定要联同公安、财政、工商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虚开虚抵增值税发票和服务业出口骗税等不法行为,确保“营改增”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营改增”税制的改革度不同性质的企业,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各企业应综合考虑,合理规划,减轻企业税负,合理调整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如何让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匹配起来?这将是税收改革面临的核心问题。丰富地方政府税收来源或拓宽其融资渠道是一条路径,但这一方面会涉及中央税与地方税划分的利益博弈问题,另一方面为避免助涨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对其风险控制与监管规范将有较高要求;对此,我们相对更倾向于认为会通过削弱地方政府事权来解决,把更多的事权让渡于中央政府,以及民间部门,这样也为减少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激活民间经济做出铺垫。当然,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但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黄波兰. 对新一轮个税调整的思考. 商场现代化2012年17期. [3] 刘剑文.财税法教程[M].法律出版社,1997.

[4] 严振生.税法理论与实务[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第五篇:大学生对新媒体使用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 近两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在业界的繁荣也使得学界对其研究进一步加强。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媒体”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媒体个性化突出: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制定自己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使用者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2.选择性增多: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播放音乐,同时发微博,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更受关注。

3.表现形式多样: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线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大众的面前,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算机条件,一个新媒体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储存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还有“简易搜索”的特点,查找以前的内容非常方便。

4.信息发布实时: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发布信息而且全部免费发布。而处于新时代,和新媒体打交道已经称为了新一代大学生每天必干必做的事情。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吃饭、走路、逛街...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摆弄着手机,聊QQ、发微薄、看新闻等。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更好的迎合了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同时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

调查安排:

1、通过问卷网站设计调查问卷;

2、已链接的形式通过QQ、微博、电子邮件分发给成员的大学朋友并请他们在分发给朋友,形成树枝状;

3、整理收到的问卷并通过互联网对相关信息进行搜索;

4、完成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

1.调查中我们共收到236分有效问卷,其中男生占40.03%,女生占59.97%。 在对大学生月消费水平的调查中,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中月消费在501-1000元这个区间占59.86%,而1500元以上仅占到2.26%。说明大部分学生的消费水平中等,没有太多过度奢侈消费。

2.在对是否有手机、电脑的调查中,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电脑这些电子产品已经基本普及,基本处于人人都有的状态。新媒体的信息量大这一特点更迎合了大学生的口味,通过手机、电脑打发像等车这样琐碎的时间,看看短信,上网浏览下网页,与好友聊下QQ,分享一下身边的新鲜事情这些已经基本与当代大学生形影不离。

3.在关于新旧媒体使用频率的调查中,新媒体因为它的携带便捷,信息量大,而且具有实时性已经成为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使用工具,逐渐替代着旧媒体。人们可以再新媒体上浏览想了解的信息,与世界各地的亲朋好友视频聊天,拓展了大学生们的人际关系,满足了大学生情感、交流方面的需求。而以往媒体的局限性使得大家越来越依赖新媒体。最近几年出现的微博,所打造的口号是“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上微博足不出户知晓天下事,它的零发布门槛引来很多人的追捧。在对大学生接触新媒体的动机和使用调查中,动机调查中77.04%的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70.51%的学生通过新媒体休闲娱乐。数据显示虽然新媒体可以使得学生获取最新信息,但也有相当多的学生通过新媒体休闲娱乐消磨时间,而且有7.21%的学生选择了“没办法躲不开”。在新媒体使用调查中,几乎每天都要用新媒体来聊天,使用搜索引擎,上社交网站的比例占到了74.81%,66.34%,44.21%。新媒体日益代替传统媒体,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信息传播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媒介。

在对使用新媒体出现的状况时,新媒体信息的泛滥,易使大学生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虽然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很多好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多,学生将大量时间浪费在新媒体上,分散注意力,做事不动脑,只想着百度谷歌,而且现在社会上出现很多“宅男”“宅女”每天窝在屋子里上网导致现实交流减少,能力变弱。IPAD,IPHONE等的出现也相应带来了很多有趣的应用软件,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有些学生自制能力差因此沉迷其中甚至对个人价值观产生错误的引导,引发违背道德和伦理的行为。

主要结论及意见: 结论: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一切社会生活都经由传媒,新媒体已经深刻地介入到我们的生活。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新媒体,阅读最新新闻,浏览网页,聊天等。但新媒体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来说有积极影响也同样有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1、新媒体广泛的信息来源。互联网的全球性使得信息的传播不在受空间的限制。这有利于大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多角度的信息资源,有利于他们了解社会、世界的各个方面。相对于传统时代的大学生,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眼界、思维都要开阔和开放一些。

2、新媒体的出现有利于大学生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网络传播速度快,言语思维表达较开放,言论自由,这些都比较符合青年大学生心理特点,大学生们利用这些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同时也通过新媒体了解更多的新事物、新思想,开阔了眼界和思维,对激发想象力,创造力都有一定好处。如微博的出现人们可以随时分享身边的新鲜事物并加以简短的描述,可以让大家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是很好的自我展示平台,而且微博上还有一些好的电影书籍推荐,精彩的文章。

3、新媒体如QQ、MSN的使用加强了大学生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拓展了大学生们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满足了大学生情感、交流方面的需求。与旧媒体相比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相互的心情,给予一些告诫和安慰,更好的保持关系,不至于因为距离而中断联系。

消极影响:

1、新媒体信息的泛滥,容易使大学生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在新媒体中人们既是信息的受者,也使信息的发布者,因此网络等新媒体上既有进步、合法、有益、真实的信息,也有反动、非法、有害、虚假的信息。新媒体带给人们的可以是一座信息宝库,同时也可以是一座垃圾信息站。这使得大学生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难以判断取舍,显得不知所措。其次,在信息的接收上,大学生多被奇、异、新的信息所吸引,缺乏独立的理性思考和判断,显得左右摇摆、飘忽不定,从而感到心理疲惫、迷茫。

2、过度使用新媒体使得人们在网络上比较活跃,而缺少现实的交流,导致现实交流减少,能力变弱。

3、新媒体的应用容易使人沉迷其中,而忽视正事或重要的事,也使人们变懒惰,对网络的依赖性增大,遇到事情第一反应就是百度一下或者谷歌一下。 总结

如今社会新媒体逐渐代替传统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信息的传播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媒介。因其其不受年龄局限和新媒体本身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此感兴趣并使用。

但凡是都有利弊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有利与弊的,但总体说来,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应用大多数是积极方面的,能把它当成是一个可以有效获得信息和进行方便交流的工具。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上一篇:打破常规的名言佳句下一篇:大内科护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