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摩尔体积计算

2022-07-12

第一篇:气体摩尔体积计算

气体摩尔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反思

本节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为了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我采用启发---掌握模式进行教学,同时通过实物比较、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微观世界中,探究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阿佛加德罗定律,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启发---掌握模式的核心是启发,教师“启”得越成功,学生“发”得越主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就越活泼,学生的掌握就越成功。为此我尽量做到启发的语言有严密的逻辑性、明确的指向性、一定的情趣性和可接受性,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并发展学生感知的敏锐性和目的性,记忆的选择性和持久性,思维的逻辑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求,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通过恰当的提问、实物投影、多媒体运用、形象比喻和对比分析等教学手段,启迪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鼓励,层层深入启发不同层次的学生,注意学生个体的特点,使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计算、观看投影和媒体、讨论等手段,让学生进行探究,就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其次,在教学中,充分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分层次地启发,精讲细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及时点拨,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最后选择适量有针对性、有梯度的题目,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评价,启发学生思维,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强化、巩固新知识。

充分运用多媒体、实物投影等教学手段,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本节课的教学特点。

第二篇: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初步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要点,并学会运用该定律进行有关简单推理。

能力培养:培养科学归纳的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运用事物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引导学生逐步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科学品质:激发学生严谨务实,循序渐进,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由数据归纳客观规律;由理想模型出发进行逻辑推理。

重点、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逻辑推理过程;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直观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基本微粒构成的。衡量物质所含微粒数多少用哪个物理量?该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1mol物质含有多少构成它的基本微粒? 1mol不同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都相同,它们的体积是否也相同呢?这是本堂课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回顾上堂课内容,回答: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约为6.02×1023个。 引导学生由旧知识再现进入新的认知过程。

【投影】1mol铁、铝、铅、水、硫酸的质量、密度、体积。引导学生分析投影数据。

【展示】引导学生看课本42页、43页图2-1和图2-2,并出示1mol铁、铝、铅、水、硫酸实物,引导观察。 分析投影数据,归纳并猜想: 1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体积是不相同的。

看课本插图,并观察分析实物,进一步证实上面的猜想。 引导学生从感性、理性两方面认识事物客观规律,培养他们进行科学归纳的能力。

【设问】对于1mol不同的固态和液态物质来说,为什么其体积各不相同? 【讲述】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构成的,在讨论物质所 思考,但难以给出合理解释。 不愤不悱。

占体积时,可以从其结构出发来分析。下面我们把微观粒子与宏观的球体类比。

【设问】一堆排球、一堆篮球,都紧密堆积,哪一堆球所占体积更大?如果球的数目都为一百个呢?如果球和球之间都间隔1米,在操场上均匀地分布,哪一堆球所占总的体积更大? 积极思考,相互讨论,和老师一起共同归纳出决定物质所占体积大小的三个因素:①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多少;②微粒间的距离;③微粒本身的大小。 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建立理想模型,形象地分析物质体积决定因素,对学生进行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

【讲解】可以从上面得出的决定物质所占空间大小的三个因素出发来分析不同固态、液态物质的体积关系。

【小结】相同条件下,1mol不同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是不同的。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体会运用普遍规律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

1mol不同固态或液态物质所含基本结构微粒数都相同,构成固态或液态物质的微粒

间的距离都很小,因而固态或液态物质体积大小的决定因素是其结构微粒本身的大小。由于构成不同液态或固态物质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它们的体积也就有所不同。 在学生能力达不到的情况下,老师带动学生分析问题。

【设问】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1mol不同气态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 【投影】标准状况下1mol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密度、体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据。

【讲述】大量实验数据证明,在标准状况下,即温度为0℃、压强为1.01×105Pa条件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分析归纳数据,计算出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都约为22.4L。 采用由数据归纳出事物规律的科学方法,导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归纳思维能力。

【板书】

一、气体摩尔体积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Vm=22.4L/mol 【讲解】气体摩尔体积可用"Vm"表示,注意其单位为"L/mol"。 记下板书。 发散的思维收敛,落实知识点。

【设问】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包含几个要点?规定了什么条件?什么描述对象?结论是什么? 思考并回答:①条件是标准状况下,即O℃、1.01×105Pa;②描述对象是1mol任何气体;③结论是体积约是22.4L。 剖析概念,引导学生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理解更准确。

【设问】由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可得出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和气体物质的量有怎样的关系? 【板书】V=Vm×n,n表示气体物质的量。

【提问】该公式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思考并回答: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等于气体摩尔体积与其物质的量的乘积。

回答:在标准状况下,应用对象是气体。 由概念本身推出其简单应用。

【设问】为什么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相同?在这个表面现象后隐藏着怎样的本质原因? 【讲述】这要从气态物质的结构去找原因,可从前面得到的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三个因素出发来分析问题。

【指导】阅读课本44页第

二、三自然段。 思考并讨论,但难以给出合理解释。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在老师启发下给出问题的答案。

分子数一定时,气体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标准状况下,不同气体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是相等的,所以任何物质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是22.4L/mol。 引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培养学生运用事物规律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设问】气体摩尔体积约是22.4L/mol,为什么一定要加上标准状况这个条件?在非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有没有可能为22.4L。

【讲述】强调课本中所指气体摩尔体积是特指在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 思考并回答:温度和压强影响气体的体积;在非标准状况下,只要温度和压强适当,1mol气体的体积也可能是22.4L。 激发学生严谨务实,循序渐进,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逐步引导出阿伏

加德罗定律。

【设问】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并不一定是标准状况下,1mol不同的气体其体积是否相同? 【讲述】分子数一定的情况下,气体的体积决定于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不一定是标准状况,各种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近似相等的,因此,同温、同压下,相同分子数的气体,其体积也相同;同样,同温、同压条件下,体积相同的气体,其分子数也相同。这一规律称作阿伏加德罗定律。 猜测:一定相同。

认真听讲,体会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导出过程。 由气体摩尔体积概念逐渐过渡到阿伏加德罗定律,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板书】

二、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 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设问】该定律的要点是什么?应用

对象是什么?规定什么条件?有什么结论? 记下板书内容。

思考并回答:应用对象是任何气体,条件是温度、压强和体积都相同、结论是气体的分子数相同,也即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落实知识点。使学生对该定律的要点理解更准确、更牢固。

【设问】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和气体的分子数、气体的物质的量呈什么关系? 【追问】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什么? 【板书】V1/V2=n1/n2 【提问】该公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回答:呈正比关系。

回答:等于气体的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回答:同温、同压条件下的任何气体。 引导学生推出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简单应用。 【总结】本堂课的重点是,正确理解

气体摩尔体积概念,掌握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摩尔体积、气体物质的量的关系;初步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要点,并会运用该定律进行简单推理。 认真听讲,回顾本堂课内容。

明确主次,抓住要点。 【随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和1mol氢气的体积都约是22.4 L (B) 2g氢气和44g二氧化碳的体积相等

(C) 1mol某气体的体积为22.4L,则该气体一定处于标准状况 (D)

在标准状况下,1g氢气和11.2L氧气的物质的量相等

2.在标准状况下( )。 (1)0.5mol HCl占有的体积是多少? (2)33.6L H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3)16g O2的体积是多少?

(4)44.8L N2中含有的N2分子数是多少? 3.在标准状况下,多少克二氧化碳的体积与4克氢气的体积相等? 4.在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占有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Cl2 ②N2 ③H2 ④CO2 ⑤O2 【作业】

课本47页 1.(1)、(2)、(3)、(4),48页4题。

附:随堂检测答案

1.(D) 2.(1)11.2 L (2)1.5mol (3)11.2 L (4)2×6.02×1023个3.88g 4.③、②、⑤、④、

第三篇:《气体摩尔体积》教学反思

纳雍县第四中学 化学组 王建刚

1.教学内容的反思:

我校是一所有上千位银南山区的学生组建的厅直属学校,对于理论抽象型的新课,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本节课教学环节清晰,以问题的提出开始,以问题的解决结束,教学内容丰富,四个环节的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中建立了摩尔体积的概念。针对教材的重难点,《必修1模块学习要求》,我在课堂上注重落实概念的建立和应用过程,并选择学生易错知识点作为当堂反馈题。学习氛围轻松,师生配合默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2.教学效果上的反思:

本节课多个环节共同支撑起了气体摩尔体积的知识框架,既有知识建构的过程,又有建构前旧知识铺垫和建构后的新知识的应用,基本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设计的概念建构过程略显冗长,时间稍有拖沓,影响了对这部分知识的归纳总结时间。因时间仓促,归纳总结部分没能完全达到预设目标。讨论过程中,有些同学反应很快,接受新知识慢的同学可能就被忽略了。今后还应注意课堂上尽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感受,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较大收获。

3.教学方式上的反思:

本节课采用课堂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使学生体验到问题来源于自己的观察和判断,从而主动参与到概念的建立形成过程中,不断提出具有驱动型的问题层层深入、小组讨论进行温度、压强对分子距离的影响实验是本节课的亮点。但预留的时间有些短,结论的得出还有老师代劳的嫌疑。今后还应大胆放手,相信学生有主动构建知识的能力,让老师真的能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领路人。

第四篇:课时7气体摩尔体积

一、选择题

1.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密度比是16:1

B.物质的量比是16:11

C.体积比是11:16

D.分子个数比是16:11 2.王教授在某次实验中制得下列质量的气体,则在他制的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最多的是()A.1g H2

B.11g CO2

C.8g O2

D.4.5g H2O(g)

3.同温同压下某瓶中充满O2时重116g,充满CO2时重122g,充满X气体时重114g。则X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8

B.60

C.32

D.14 4.在标准状况下,n mL 某气体的质量为m g ,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22.4m22400m22400n

B.

C.nnmD.

n

22.4m5.假设12C相对原子质量为24,如果以0.024kg12C所含的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数值中肯定不变的是() A.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

B.标准状况下16g O2所占的体积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

D.一定条件下,跟2gH2相化合的O2的物质的量

6.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g)和3体积Y2(g)反应生成2体积气体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XY

3B.XY

C.X3Y

D.X2Y3 7.如果某条件下a g 某气体中所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式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22.4bc22.4ab22.4ac22.4b L

B.L

C. L

D. aNAcNAbNAacNA8.化学研究过程中有人提出“相对密度”这一说法:在同温同压下,气体A对气体B的相对密度一定等于气体A的摩尔质量与气体B的摩尔质量,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完全分解,产物都是气体。化学方程式为2A=B+2C+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d,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7d

B.5d

C.2.5d

D.2d 9.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以“物质的量”作为化学计量的基本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的粒子的集体,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酒精完全燃烧生成CO2的分子数为2NA B.常温常压下,16g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4NA

C.氯化氢的摩尔质量等于NA个氯分子和NA个氢分子的质量之和 D.常温常压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10.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g/mol,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体积为VL的该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为x。则Mx表示的是() VNAA.以g为单位VL该气体的质量

B.以g为单位的1L该气体的质量

C.1L该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

D.以L为单位的1mol该气体的体积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O2和1molN2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 B.H2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 C.在标准状况下,1mol H2和1mol H2O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 D.在标准状况下,22.4L由N

2、N2O两种气体组成的气体中所含有的N的物质的量为2mol

二、简答题

12.同温同压下,SO2和CO2含氧的质量相等,则两者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__,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

13.同温同压下,若A容器中的O2和B容器中的SO2所含分子总数相等,则A、B两容器的体积比为________,若两者所含的原子总数相等,则A、B两容器的体积比为________。

14.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强下,4体积某气态化合物完全分解后产生1体积白磷(P4)蒸气和6体积氢气,由此可推断该气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的O2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XY2(液体)+3O2(气)=======XO2(气)+2YO2(气)。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为672mL、密度为2.56g/L。则: (1)反应前O2的体积是____________mL。 (2)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

(3)若XY2分子中X、Y两元素质量之比为3:16,则X、Y两元素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

16.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5.6L,如果一氧化碳的质量为5.6g,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克?

17.在标准状况下,对A和B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B)进行分析,已知混合气体中只有氮和氧,而且不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氮和氧的质量比总大于7:8,小于7:4,由此可确定A为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化学式)。若上述气体中氮和氧质量比为21:20,则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18.为了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和下列实验药品:将一定量锌片与足量的稀硫酸在试管A中反应,量气筒B是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适量水,甲管有刻度,甲、乙管可固定在铁架台上,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发生反应的锌片质量为0.260克,实验测得生成的氢气体积为92mL,则此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为______________L/mol。

(3)如果在此实验条件下,甲管的刻度最大值是100mL,则实验中称取锌片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_g。 (4)为了准确地测量H2的体积,在读取反应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时,应注意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等待片刻,待乙管液面不再上升时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D.读数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第五篇:《气体摩尔体积》说课稿

孙垚

北重五中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讲述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讨论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和气体摩尔体积。它是本章及本册乃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学习气体摩尔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是以后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计算以及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必备的基础知识。在这一节的学习中,要掌握两方面的知识:一是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二是分析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气体的摩尔体积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而且概念中要素又多,并且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也非常重要,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也较大。另外物质体积影响因素,特别是气体体积影响因素是本节课必学内容,是为气体摩尔体积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和影响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是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在宏观和微观之间的思维转化。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比较容易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并且有了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本节课内容物质体积影响因素、气体体积影响因素和气体摩尔体积教师都会以宏观与微观形式进行教学,较易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采用了对比,推理,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认识概念的个性和共性的目的。 ,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上得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理解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及其体积差异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由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

(2)通过对众多数据的对比、分析和推理,归纳出客观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要有规范的科学素养; (2)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培养学生有探究反应或问题实质的意识; (3)通过分析物质体积大小的影响因素,加强学生对宏观与微观的联系,培养学生对

抽象问题的分析、归纳、推理和总结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

2、影响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1、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在宏观和微观之间的思维转化;

2、影响气体体积大小因素。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学生练习→巩固提高。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本节课以初中的电解水实验引入本节课内容,其目的在回忆、巩固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知识,不会让学生有陌生感,更容易接受。 【探究活动一】

请同学们观察表中所给出数据回答问题

问题:

1、1mol不同物质体积相同吗?有什么特点?

2、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不同气体的体积在数值上有什么特点?

3、当温度或压强发生变化时,1mol同种气体的体积相同吗?

利用表格数据的形式,让学生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三个问题的提出也是在提示学生从哪个角度去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为了降低难度,特地将重要数据用颜色标出,方便学生去找到重要数据。

通过探究活动一得出结论:

1、1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体积不同。

2、在相同条件下,1mol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

3、当温度或压强发生变化时,1mol同种气体的体积不同。 利用前两个结论引出下面的问题: 【探究活动二】

阅读课本第14页内容回答问题:

不同状态的物质,体积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通过自己去阅读课本内容,比较容易找到影响体积的三个因素:粒子数目 、粒子大小、

粒子间距离。但对三个因素的理解比较困难,需要教师进行讲解说明。教师通过利用篮球、乒乓球堆积方式的不同,分别解释决定固体、液体体积的主要因素,以及决定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

利用结论2提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并同时给出定义、公式、单位等。特别是要强调数值: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 为什么要强调标准状况? 教师利用这个问题讨论结论3当温度或压强发生变化时,1mol同种气体的体积不同。可以再次利用表格数据进行说明。并且提出决定气体体积外界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利用图片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温度压强如何影响气体体积的。原因又是什么? 温度影响:

结论: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减小。

原因:温度升高,粒子间距增大,温度降低,粒子间距减小。 压强影响:

结论:压强增大,体积减小,压强减小,体积增大。

原因:压强增大,粒子间距减小,压强减小, 粒子间距增大。 最后通过练习对本节课进行巩固,加深对概念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帮助他们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在这节课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采用实验探究,对比推理,归纳总结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以学生探究为主,但利用表格数据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学生比较困难。不太会处理表格中的数据,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虽然有问题引导,但对大量的数据放在一起还是遇到困难。因此,我对数据进行了颜色的标注,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 在阅读课本进行探究环节,学生可以找到概念,但不能很好的理解,在这我进行了举例说明。

本节课的探究环节基本能达到目的,但我自己对探究问题的设计应该再细一些,更有递进性,可以跟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比较遗憾的是最后课堂巩固环节问题设计有些偏难,没有起到很好的巩固效果,以后在教学设计上应多考虑学生实际能力。本节课开头引出粒子个数比与气体体积比的关系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很好进行解释,比较影响这节课的完整性。

上一篇:浅谈现实主义文学下一篇:浅谈小学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