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教材10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案设计

2024-04-21

西施教材10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案设计(精选7篇)

篇1:西施教材10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案设计

西施教材10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案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导学案《西师版》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51~52页的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二相关的题。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探究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学习重难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12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51~52页的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二的1~3题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学 案 导 案 巩固知识 复习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游戏吗?这是老师用1cm3的正方体拼成的.积木,你能说说它们的体积吗? 你是怎样想的? 2.要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小组讨论交流,共同完成。 组内交流,指定多小组代表发言。老师谈话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点拨自学 问题探索学习: 探索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4人小组合作“搭积木”。 思考: ①长方体每排个数、排数、层数分别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②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规律。 用实例验证规律。 刚才我们发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个公式对所有的长方体都适用. 想一想,求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反馈练习。出示例2:怎样计算电脑包装箱的体积? 学生审题,独立完成。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小组共同完成。小组交流,整理发言 小组讨论共同完成 学生审题,独立完成。 深入探究 自学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1)正方体的体积又怎样计算呢?猜猜看。 (2)你的想法正确吗,可以翻开书第52页看一看,也可以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3)说说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要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4)反馈练习: 口答: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独立进行,选一小组点评 小组讨论,派人发言。 同步练习课堂活动 量一量、算一算。 独立完成,小组讨论,组内交流,教师巡回各选一小组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课后作业 练习十二第2、3题。 课后记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教科书练习十二第4~6题,思考题。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学 案 导 案 巩固知识 复习引入 1.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2.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单位:m) 学生计算完后,师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计算吗 组内交流,派人发言 板书课题: 自学探究 探索新知 1.观察: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 长×宽实际上是求长方体的什么?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 棱长×棱长实际上是求正方体的什么? 得出:长×宽求的是长方体底面(或顶面)的面积,棱长×棱长求的是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 师: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还可以怎样表示? 长(正)方体的体积=一个面的面积×高(这个面所对应的高) 2.这一个面可以是哪些面呢?它所对应的高指的是什么?(出示长方体模型让学生指) (1)上底(或下底)×长方体的高; (2)左面(或右面)×长方体的长; (3)前面(或后面)×长方体的宽。 3.现在要求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你有几种办法? 4.基本练习。 (1)一块长方体钢材,阴影面的面积是2.8dm2,这块钢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根长方体钢管的容积是10m3,如果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20dm3,那么这根钢管长多少米?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派人发言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学生独立完成, 深入探求 拓展练习。 练习十二第6题和思考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订正。 同步练习课堂练习练习十二第4,5题。 独立答题,组内交流,教师巡回各选一小组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课后作业 三维导学有关练习。 课后记

篇2:西施教材10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篇3:西施教材10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案设计

对此, 笔者结合本校学生学习起点低、发散性思维能力差、知识迁移能力弱等特点, 尝试了在数学复习课中运用分层教学的模式, 为学生更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搭建了平台。下面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复习”为例, 谈谈笔者的具体做法与感受。

一、分层教学的主要环节

(一) 认识分层教学的现实意义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他们在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以及学习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课堂上的题目要体现层次性, 因此, 高段的数学复习课实施分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操作中笔者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 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 并且恰当地运用分层策略, 从而让全班学生在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二) 分层教学的各项准备

做好分层教学各项准备工作, 能保证复习课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因此, 非常有必要学会各项技巧。

1.明确《标准》对知识的要求

开展有效的分层教学, 必须明确《标准》对复习知识的全部要求, 具体可以解读为: (1)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知识最低限度的《标准》、教材要求。 (2) 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知识在《标准》、教材中的全部基本要求。 (3) 对《标准》、教材基本要求的适当提高、加深。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知道要复习的这一知识点对一般学生来说他的基点在哪里?对优秀学生来说他的增长点在哪里?对尖子生来说他的发展点在哪里?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要求和学生发展可能性的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协调之中。

2.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

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调研成绩、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知识复习前的能力水平鉴定为依据, 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学生按3∶5∶2的比例分成A、B、C三层, A组为尖子生, 各方面表现都十分优秀;B组为优秀生, 各方面表现都比较能干;C组为学困生, 各方面表现都很困难。这样的学生分层, 避免了“优生骄傲”和“差生自卑”的心理。分层可以是显性的 (告知学生与家长) , 也可以是隐性的 (谁都不说) , 无论怎样, 分层都是相对的, 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 做适当的调整, 也可以给学生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

3.科学地设计分层目标

根据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对同一班内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科学地设计不同层次的课时目标, 同时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达成共同性目标后, 选择高一层次的目标进行学习, 用不断递进的分层目标来引导和要求学生, 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发展。

(三) 精心设计教学模式

根据复习课的特点以及分层教学的理念, 精心设计复习课教学模式, 使这种课型逐步趋于常态化。

说明:传统的复习课一般都是目标统一, 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及习题统一, 就会出现尖子生“吃不饱”, 学困生“吃不消”的现象, 导致复习只是走过场, 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因此笔者把目标分为三层:最高层为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中间层为能根据知识解决一些变式的题目, 基本层为能根据概念解决一些基本的题目。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的目标, 从而做到下有保底, 上不封顶。在作业分层中十分关注各层次学生的能力, 设计了合理的练习题, 共分四次进行。第一次:A组自测 (基本题+变式题+灵活运用题) , B组自测 (基本题+变式题) , C组师生共同复习相关知识点;第二次:A组师生一起交流反馈, 以学生解释为主, B组以小组或同桌交流为主, C组自测 (基本题) ;第三次:A组学生一对一指导C组学生, B组师生一起交流反馈, 请学生讲解说理。第四次:统一时间分层次检测学生, 全班能力得到提升。

(四) 注重合理的动静搭配

打破传统的复习课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运用“动静搭配”的教学结构, 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既有面向全体的“动”, 又有兼顾各组的“动、静”。在一节课内有统一的讲解、小结, 又有分层的教学、自学、合作学, 还有分层次的练习。其基本流程是“有效导入、明确要求” (面向全体, 用时约4分钟) —“复习旧知、巩固练习” (分组开展, 用时约8分钟) —“师生反馈, 生生交流, 巩固练习” (分组开展, 用时约8分钟) —“师生反馈, 生生指导” (分组开展, 用时约8分钟) —“反馈口授, 课堂小结” (面向全体, 用时约2分钟) —“分层检测, 教师巡视” (分组学习, 用时约10分钟) 。 (具体见第46页表1) 教学时要注意“动”而不“乱”, “静”而不“死”, 并且要特别注意时间的搭配。

二、分层复习课教学案例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复习课案例 (见表1) 。

三、分层复习实施的效果

对照事先设计的三个层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笔者发现通过本节课的复习, 各层次学生都有较大的提高。

(一) 动静相宜, 有效提高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复习课中采用动静搭配的教学模式, 在本课的第二环节中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二动一静的机会。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使枯燥的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 层层训练, 异步提升

笔者在课堂练习中给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二次作业, 第一次主要是考查全体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次主要是检测全体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层层训练, 使各层次学生意识到基础的重要性, 从而真正做到夯实基础, 并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应在哪个环节上下工夫。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 多样学习, 培养能力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复习课中教师采用自我练习+同伴互助+教师指导”的方式, 在完成自测题后, 在课堂上及时反馈, 当场解决问题, 达成共识。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使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篇4:西施教材10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案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感悟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感悟“再创造”思想

在“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计算”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器材,构建不同类型的长方体、正方体,二者组合下的不规则立体图形,并利用实物,引导学生准确计算正方体、长方体各自的体积。当然,教师也可以优化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关于“正方体、长方体”的图片,刺激学生感官,留下直观印象,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以“积木”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促使新旧知识相互联系,优化利用正方体体积公式,准确推导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换句话说,“积木”思想属于再创造思想的一种,引导学生优化利用正方体特征构建长方体,属于数学思想中的再创造思想。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再创造”思想的重要性,多角度、多层次引导学生感悟“再创造”思想,降低数学问题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准确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体积计算”方面的知识点,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将相关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在此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再创造”思想,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已有水平,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课题。比如,运用三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构建出两个长方体、一个形状不规则的立体图形,那么所搭建图形的体积又会是多少呢?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协作者等角色,巧妙地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去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方法,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再创造”思想,意识到解决问题时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二、借助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感悟“建模”思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相关知识点,全方位分析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特征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机会,增加师生、生生互动,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在学习相关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已有水平,合理划分小组,共同探讨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可以两个学生一组,将12个正方体搭建成一个长方体,体积为1 cm3。在探讨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共同合作,想出多种搭建方法,教师也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对应的图形,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直观、形象地理解每排个数,具体的排数等,进而知道每排个数、层数等和长方体长、宽、高等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得出正确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而这个过程被叫做建模过程,学生需要亲自操作,借助拼摆、对比,对比分析每排数、层数等和长方体长、宽、高等的联系,甚至和长方体体积的关系,优化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点,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即长×宽×高。学生也可以把这种“数学建模”思想应用到其他章节的学习,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三、注重交流探讨,引导学生感悟“演绎”思想

在探讨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巧设问题情境,比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其长、宽、高的乘积吗?通过反问,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对该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适当点拨学生,重复实验、验证,得出相关结论。在验证这一结论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跳出定势思维的圈子,发散他们的思维,更好地感悟“演绎”思想,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层层递进的原则,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他们不断思考,思考在长方体长、宽不变的情况下,但高却处于动态变化中,来验证这一结论是否正确。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缜密,不断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构建知识框架,更好地学习数学学科。

总而言之,在“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计算”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不同类型的数学思想是非常必要的。在此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理性地认识客观事物,在学习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充分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借助实际问题,去发现数学,并有效解决遇到的问题,学会多角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培养学生多方面素养,促进他们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此,改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唐玉霞.在问题研究中感悟数学思想:西师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导引[J].教育科学论坛,2014(10):12-14.

篇5:西施教材10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案设计

一、创设情境

填空:

1、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3、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

师:我们已经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那么怎样计算任意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1.小组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出示:一块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用刀将它切成一些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提问:请你数一数,它的体积是多少?有许多物体不能切开,怎样计算它的体积?

实验:师生都拿出准备好的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块,按第32页的第(1)题摆好。

观察结果:(1)摆成了一个什么?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板书:长方体:长、宽、高(单位:厘米)

含体积单位数:4×3×1=12(个)

体积:4×3×1=12(立方厘米)

(3)它含有多少个1 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

同桌的同学可将你们的小正方体合起来,照上面的方法一起摆2层,再看:

(1)摆成了一个什么?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同上板书)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 = a×b×h=abh

应用: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解答。

2.小组学习——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思考并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呢?

结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为:V=a3

说明:a×a×a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

应用:出示例2,让学生独立做后订正。

三、课堂实践

1.做第3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1)先让学生标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2)再根据公式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

(3)集体订正。

2、做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3、做练习七的第4、6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实践

篇6:西施教材10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案设计

辽宁省大石桥市周家镇中心小学

李丽娟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动手操作,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知识的规律,掌握数学知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训练。

3、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课件 大小不一的两个物体 大小相近的长方体与正方体 【学具准备】正方体小方块

教学实施具体过程:

一、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1、大家都爱吃水果,那么西瓜和苹果哪个大?哪个小?(西瓜大苹果小)

其实刚才我们在比它们的什么?(比较它们的体积)体积指的是什么?(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2、那么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呢?

3、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学具:那你能猜猜这个长方体学具的体积是多少吗?那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和长方体比较,哪个会大一些呢?

4、看来同学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的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谁说说看?(看看它们哪个体积大哪个就大?)

5、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观察思考 提出猜想

1、猜想:我们学过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谁来说说长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下面请看课件。

出示三组长方体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使学生初步认识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都有关。

三、观擦实验,验证猜想

1、那么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凭空想象是不行的,数学是要讲究依据的,要通过反复的实践证明才行 课件演示

(1)看一看下面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为什么?

体积是4立方厘米。为什么?因为他它含有4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

我们已经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指长方体所含有的体积单位数。所以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求长方体所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下面我们运用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再加上这样的两排,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1:12立方厘米。追问怎么得到的?

学生2:一排是4立方厘米, 3排就是4×3=12立方厘米。??

(3)再加上这样的一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1:24立方厘米。 追问:能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2:一层是12立方厘米,2层就是

12×2=24立方厘米 再追问: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学生3: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

2、启发:生活中计量物体的体积,都用“切成若干个体积单位”来计算,是不行的,同学们通过观察刚才老师在课件上的演示你发现了没有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到底有怎样的关系?谁能把你的发现大胆的说给大家?

学生1:长方体的体积就等于长、宽、高的乘积。 学生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3、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4、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1)师问:在生活中,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课件出示习题

(3)迁移推导,再次尝试 推导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V=a×a×a = a3 应用公式计算

(4)继续观察

使学生明确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上面各个图形底面的面积,称为底面积。然后导出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四.学以致用

巩固提高

1、填一填

2.判断(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米,它的体积是8立方米。(

) (2)一个长方体的长30厘米,宽2分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30×2×5=500(立方厘米)。

(

)

(3)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3.提高题

(1)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只列式)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4.实际应用

(1)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__广场上,石碑的高是14.7米,宽2.9米,厚1米。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解:V=abh =2.9×1×14.7

=42.63(m3)

答: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42.63立方米。 (2)有一种正方体形状的魔方,棱长是6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V= a =6×6×6

=216(cm3)

答:这种魔方的体积是216立方厘米。

五、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

= 3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篇7:长方体的体积和体积计算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齐读):

1、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2、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

(一)认真看投影出示形体,完成书本第29页的表格。

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3分钟后比一比谁填写正确。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师:看书时,比谁看的最认真,坐姿最端正。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二)后教

(1)指名填空

问:有不同的答案吗?同意黑板上同学的举手?

(2)议一议

师:分组交流一下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个别回答。让多名学生发言。

五、自学指导

(二)认真看书第29、30页

1、分别在表格内写出小正方体的个数和长方体的体积。

2、再次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3、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用字母表示?

4、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用字母表示?

4分钟后比一比谁填写正确。

六、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师: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指名板书

(二)后教

(1)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的答案,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黄色粉笔更正)

(2)指名回答

师:再次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用字母表示?

正方体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用字母表示?

(3)小结

出示公式? 生齐读?

七、检测

1、课本第30页试着做一做。(只列式不计算)

要求:认真做题,并把字写端正,写大点。

(1)找3名同学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错题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2)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黄色粉笔更正)

2、课本第31页第一题(只列式不计算)

要求:认真做题,并把字写端正,写大点。

(1)找3名同学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错题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2)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黄色粉笔更正)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及字母表示法。

九、当堂训练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西施教材10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西施的诗句04-27

范蠡与西施04-15

西施故居作文04-25

游西施故居作文04-08

西施故里导游词04-09

文言文翻译东施西施08-29

沉鱼西施作文900字04-22

西施咏原文翻译及赏析04-23

探营美院阅卷 美术高分卷是“情人眼里的西施”04-15

西施 / 咏苎萝山原文、注释及赏析04-29

上一篇:2009-2010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要点下一篇: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