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2022-09-01

第一篇:小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关于《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的几点思考

宁都三小

廖光明

今年教学开放周,我执教了《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据我所知,几年的教学开放周都少不了这一课时,执教老师上得很心烦,听课的老师也感觉很腻味,听多了没新意了。我今年决定不走老路,想另辟一条蹊径,看能不能有所突破。一堂课下来,喜忧参半,让我不得不深入反思 。

下面谈谈我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 。

在复习引入阶段,我先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且板书公式 ,接着创设一个情境:我们三小俢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花坛,底是5米,高是3米。让学生很快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5×3=15(平方米)。然后提出问题:为了使这个花坛更美观,学校准备把这个花坛平均分成两份种不同颜色的花,该怎么分?有学生踊跃上来分,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预设沿对角线分成了两个三角形 。老师紧接着抛出问题:这两个三角形面积一样吗?学生说是一样。教师再问:真的一样吗?学生不敢肯定了。这时教师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具,沿着对角线 剪开,把其中一个三角形围着一个点旋转180度然后平移,使它们完全重合在一起。这时学生都说两个三角形面积一样。教师重复说,这两个三角形不仅面积一样,大小也一样,可以重合,我们说它们完全一样。教师再问:你能求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吗?学生列式:15÷2=7.5(平方米)。为了加深印象,为后面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作铺垫,教师强调问;15平方米表示什么?为什么除以2 ?学生回答说15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每个三角形花坛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花坛面积的一半,所以除以2 。聪明的学生可能已经知道了先用底乘以高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然后再除以2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教师紧接着把学生拉回到到刚才 剪平行四边形的环节,又抛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教师再一次剪另一个平行四边形 ,然后再演示两个三角形 也能重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教师板书)

马上进入新授部分,教师反问学生:刚才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两个 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那么反过来是不是任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教师用刚才剪下来的两个

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旋转、平移,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给学生演示了一遍。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尝试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指导,让拼出的学生到到黑板上用教具拼出来展示。三种有代表性的三角形都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用完全归纳法得出结论:任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板书)接着教师花了很多时间引导学生比较每个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底和高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推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接下来的过程也就没有什么新意了,写出三角形的字母公式,出示求红领巾面积的例题,巩固练习做了几个判断题,目的是巩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再做了一个看图求三角形的面积,给出若干条底和若干条高,让学生找出合适的条件求面积 。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试图创造一些亮点,可又脱离不了一些樊篱的束缚。我由此产生了一些困惑,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面积推导过程的两个环节是不是有殊途同归、重复累赘的感觉

听课老师也感觉到,我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就是复习引入部分把平行四边形花坛分成两个完全一样、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的片断。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先让学生得出“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这一结论。然后倒过来想“任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引入学生的操作过程。现在自己想来可不可以采用这样的新教法:1.要求要求每个每个学生课前自己做一个平行四边形,课堂上量出底和高,并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操作:(1)谁能把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剪下后可重叠在一起验证)(2)比一比,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联系?(3)想一想,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试着写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么,接下来我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操作,用三种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无非也是为了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推导过程:一个是由合到分,一个是由分到合,殊途同归。如果用了平行四边形剪三角形的方法,那么后面的用三角形拼平行四边形的环节是不是重复了?有没有必要?如果可以不用,那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有关三角

形面积计算的各层次练习。本节课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推导过程用的时间过多,作业练习时间少。

二、面积推导过程应怎样引入,怎样指导学生操作

这一课时大部分的教学设计都是先复习所学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再设计一个情境引入课题,新授部分先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产生困难后再让学生联系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转化方法,让学生思考如何把三角形变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接着教师就让学生拿出学具来拼一拼。我总觉得,如果先复习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再让学生想办法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学生脑海里首先是在想怎么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平移变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而接下来教师却要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强拉着学生的思维从一各路转到另一条路上来。那么,应该怎样来引导学生操作探究呢?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学具,让学生分别剪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不是已经暗示了学生后面的操作方法了?

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要先向学生说明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还是不作说明,让学生自己试着拼,反复地拼直到拼出为止呢?如果是前者,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已不大了;而如果是后者,往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操作前教师要不要说明,这一直是我的困惑,也是我多年教学这一课时的矛盾冲突。还有拼的过程要不要教师演示先旋转再平移的方法?如果让学生尝试拼,学生往往会出现拼出的不是平行四边形。

三、面积推导过程的多种形式是不是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索 我们的教材设计都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教师也是这样有意识地指导,并充分利用课件进行更加形象的展示。于是绝大多数同学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由“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一个转化过程。

想想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几乎都采用这样一个转化过程进行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可是当我们再静静地思考一下,在这节课中学生真就理解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 的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怎么证明呢?

我们能不能指导学生采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平移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呢?例如从三角形的高的中点作一条与底

边平行的线,沿着这条线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高的一半。从而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或者把三角形割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这样的话,我们要给学生准备怎样的操作材料呢?我想应该考虑以下几个特点:1.操作材料要有一般性,不要就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样才更有说服力。2.操作材料要有开放性,即多样性。最好能提供各种可能的情况。3.操作材料要有指向性,也就是说我们为学生提供的操作材料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准备的三角形应包括学生学过的所有类型,个数也有规定。

这节课的探索,教师不要怕多花时间会影响后面怕练习巩固,不管学生用单个三角形剪拼或用两个一样的双拼也好,我们可不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而不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四、如何指导学生找出三角形中合适的条件求面积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问题是每种三角形都有三条底和三条高,学生能不能找出合适的底和高求面积呢?这往往是学生求面积时会弄错的。例如一个三角形知道两条边的长度和其中一条的高,很多学生不知道用哪两条的长度相乘。还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已知三条边的长度,甚至还已知斜边上的高,要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求面积。这都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这一课时的巩固练习部分,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了三个三角形,让学生寻找合适的条件求面积。我是先这样引导学生的:三角形有三条边,当哪条边上作了一条高后,这条边就叫做底了。底和高是相对应的,相互依存的,有了高才有底。我不知道自己这样的叙述是不是准确。我让学生先找就,再找对应的底。还让学生明白,另一条边没有作出高,它就不是底了,是个多余条件。直角三角形中有分别找出对应的底和高,同一组的底和高才能相乘。在教师的反复强调下,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也都明白了。

虽说任教五年级多年,但我一直还在边教学边摸索。教无定法,同一个教学内容,同一个教师,学情变了,教学方式也要跟着改变。我们不能年年走同一条路,要有创新,要有突破。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花开也不同。其实,这也是我们县教育局每年组织教学开放周的目的所在。

小学数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1、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C )。

A、联系生活学数学 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C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

与进步的历程。

A、自我评价 B、相互评价 C、多样评价

5、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二、填空题。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

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向他们提供充

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

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

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5、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三、简答题。

1、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答: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

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2、怎样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答:(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

对决策的影响。(3)了解统计的多种功能。

四、论述题。

1、李老师在讲37+48时,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

的计算方法。这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什么教学理念? 答:①算法多样化 ②数学学习是学生探索的过程

2、请分析如下案例:在新课程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情况。教师普遍鼓励学生

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出现多种解法。对于各种解法

的优劣,教师很少重视,甚至有人提出了“方法本无优劣之分,学生自己想出的

方法,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的观点。

答:分析要点:

1、这种解题策略多样化,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允许

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是正确的。

2、从科学

的角度看,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性。

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各

种方法进行比较,获得适合自己的最佳解题策略,实现方法的最优化。

3、请你谈谈对下列情况的处理对策。课堂教学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

一般说来,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和意外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课堂纪律方面

的问题;第二类属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学生会进行质疑问难,发表种种看法

,或有时教师不慎造成板书别字、口误等引起学生哄笑、骚动……第三类属于外

来干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答:①面对现状,不惊奇,不慌乱,不追究,不批评,而是采取一种宽容的态

度,让焦点从恶作剧的身上发散开来,尽量避免这一学生再成为焦点,从而使

学生的注意中心再回到教师所安排的方向。②对于学习方面的意外情况,由学

生发难引起的偶发事件,教师可以抓住这种教学的难点或有创见的部分,引导

学生深入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若由于教师自身疏忽造成的不良影响,一

般态度温和的承认事实,并改正过来,就能顺其自然的过渡到原教学的轨道上 来。

2011-07-20 18:57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

_。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

_、

_、

等四个学习领域。

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_、

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

_、

_、

、等数学活动。

7、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将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

_、 第三学段

8、“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

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

为主题。

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

地发展。

二、选择题(1-5为单选,6-10为多选,每题3分,共30分)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过程。

[①交往互动 ②共同发展 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

[①教教材

②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 ②过程与方法 ③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 的 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 ②知识技能目标]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

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

)。

A.数感

B符号感

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 分析简答(10分)

李老师在讲37+48时,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这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什么教学理念?

四、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 (12分)

五、结合教学实际说一说,你认为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14分)

参考答案

一、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5、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6、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7、1~3年级、4~6年级、7~9年级

8、实践活动,综合应用

9、全面、持续、和谐、

二、

1、③

2、②

3、②

4、①

5、③

6、ABC 7.AB 8.ABC 9.AB 10.ABCDE

三、①算法多样化

②数学学习是学生探索的过程

四、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五、答:(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

(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答案要点:对于《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的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考察,不只是看学生的表现,还能促进教师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2)诊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过程;(3)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历程;(4)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针对教师的评价应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其功能至少应包括:(1)反馈学生学习信息,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2)了解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进展情况,以做出恰当的调整;(3)了解教师自身在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适当地加以改进和提高。2.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围绕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展开,形成多维度、全面性的评价内容体系。3.评价方法多样化。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应当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评价,更多地在学生学习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行考查;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评价主要通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参与和投入等方面进行考查。

.《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标准》是如何说明这些的?

答案要点:1.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教材——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教学——课程实施的根本所在;评价——课程实施的必要前提。2.《标准》中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呈现了“课程实施建议”,它包括“教材编写建议”、“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这是以往的“教学大纲”所没有的。3.一本好的教材是《标准》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它是学生从事有意义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也是教师从事有效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对课程内容的选取、编排和呈现方式等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并辅以实例作为说明。 4.教师的教学实践将是《标准》实施成败的最关键因素。《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课程内容的价值、意义、重点和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做了说明,对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过程做了解释,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案例。 5. 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评价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标准》实施的可行性。《标准》在“评价建议”中,首先阐明了新的评价理念,即,评价应当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纵向发展,评价的结果应当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等等。同时,对每一学段内容的评价重点、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并提供了具体的评价案例;并特别强调对过程性目标的评价、强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

小学数学教师素质大赛答辩题

1.简述《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数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答案要点:对于《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的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考察,不只是看学生的表现,还能促进教师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2)诊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过程;(3)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历程;(4)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针对教师的评价应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其功能至少应包括:(1)反馈学生学习信息,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2)了解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进展情况,以做出恰当的调整;(3)了解教师自身在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适当地加以改进和提高。2.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围绕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展开,形成多维度、全面性的评价内容体系。3.评价方法多样化。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应当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评价,更多地在学生学习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行考查;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评价主要通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参与和投入等方面进行考查。

2.如何实现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答案要点:1.改变评价观:改变过去只注重“终结性评价”为注重发展性的评价。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2.在目标评价方面,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3.在评价方法上,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结合起来,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建立成长记录袋、分析小论文和数学活动报告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3.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点发生了哪些转向?

答案要点:1.由关注书本转向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2.由单一的知识目标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由单纯的教师讲授转向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由远离生活转向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的营造。5.由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转向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6.由教师的独白转向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4.你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素有哪些?对这些要素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要点: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一般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效果等。在这些要素中,教师行为和学生的行为是评价的核心因素。

1.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预先想达到的结果。(2)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还应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数学的情感与态度。(3)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有规范和约束的作用。(4)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水平三者之间

的关系。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包括教材所呈现的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中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内容和范围;其次,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有科学性;第三,教学内容要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第四,要考虑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不同教学学段的要求,无论选择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4.教师行为。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领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材料,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机智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等,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形成。5.学生行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整个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行为主要包括是否参与提出目标,是否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是否积极参与他人的合作,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等。6.教学效果。教学效果主要是指运用多种评价方法,通过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检验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

5.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要点:1.数学学习的主题应当是基本的、重要的数学观念,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如《标准》中所列举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推理能力、应用意识等)。2.从本质上说,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3.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获得经验、对经验的分析与理解、对获得过程以及活动方式的反思至关重要。

具体的说,学生的有效数学学习活动有如下特点:1.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2.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3.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

6.《数学课程标准》实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标准》是如何说明这些的?

答案要点:1.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教材——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教学——课程实施的根本所在;评价——课程实施的必要前提。2.《标准》中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呈现了“课程实施建议”,它包括“教材编写建议”、“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这是以往的“教学大纲”所没有的。3.一本好的教材是《标准》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它是学生从事有意义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也是教师从事有效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对课程内容的选取、编排和呈现方式等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并辅以实例作为说明。 4.教师的教学实践将是《标准》实施成败的最关键因素。《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课程内容的价值、意义、重点和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做了说明,对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过程做了解释,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案例。 5. 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评价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标准》实施的可行性。《标准》在“评价建议”中,首先阐明了新的评价理念,即,评价应当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纵向发展,评价的结果应当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等等。同时,对每一学段内容的评价重点、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并提供了具体的评价案例;并特别强调对过程性目标的评价、强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

7.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

答案要点:1.做好课前研究。(1)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与过去教材相比,内容变化了吗,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变化;过去教材没有这个内容,属课程标准教材新增加的内容,要研究为什么增加。然后确定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2)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经验,预测学生学习中的困难。(3)丰富开发课程资源。(4)选择有效的教学技术和手段。(5)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6)确定教学方案。包括设计完整的教学环节,明确各环节的意图,做好充分的预设等。2.做实课堂教学。(1)教师的语言丰富,且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兴趣,能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等。(2)教师给学生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解读教材中的情境和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充分的交流活动。(3)恰当、适时的进行课堂调控,及时把握和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3.做真课后反思。教学后,教师要及时地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是否一致,教学方式是否具有实效性,查找课堂教学中出现以外的原因何在,该怎样解决等。

8.新课程改革以来,你认为数学教育教学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述。

答案要点: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从教材形态上看,单一的教材变为多种版本、多样化的教材体系;2.教材的知识体系有过去的重知识的系统化到关注学生的需要;3.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如用具体情境呈现,用表格呈现,用图文呈现,用对话呈现,用文字呈现等。3.教学目标有过去的一维,即“双基”变为“三维目标”。4.学生的学习方式方式了变化,“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5.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通过教师设计和组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9.下面两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在哪些地方处理不当,为什么?怎样改更好? “记录天气” 《教学片断一》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并记录的11月28日-12月7日的天气情况) 师:谁愿意介绍介绍你记录的天气情况?

生1:11月28日的最高气温是12摄氏度,最低气温是2摄氏度,29日的最高气温是10摄氏度…… 生2:30日的最高气温是10摄氏度,最低气温是…… ………………

生5:12月6日的最高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最低气温是零下1摄氏度,……

师:老师提醒你一个问题,在你的记录表中,12月6日的最低气温是零下1摄氏度,最高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希望你能找出错误的原因。 “记录天气”《教学片断二》

(给学生2分钟交流收集天气情况的收获。)

师:你想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让大家与你一起分享吗?

生1:我认识了很多天气符号,我展示给大家。F表示风, 表示晴天…… 生2:我知道某天的最高气温一般指午后2时左右测的气温…… 生3:我知道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字母“°C”表示。 师:请你给大家写到黑板上。

生3:板书°C(写得很小,其他学生喊看不清楚)

师:不清楚,我也没有办法,表示温度的单位,叫摄氏度。谁还学到了什么? 生4:我知道同一天里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温差。 ………………

答案要点:1.《片断一》中,学生对零下的温度怎样表述不清楚,教师没有处理,而是指责学生不对,但又没有告诉学生怎样表述是对的。修改:教师问:谁知道气温在零下时该怎样表示呢?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说,如果没有学生知道,教师就讲解。教师可边口述,边书写;也可以结合课件或温度计进行讲解。2. 《片断二》中,教师说“不清楚,我也没有办法。”这样说不合适,应该让这个学生想一想“怎样让大家能看得清”学生自然会写大一些。学生如果没有反映,教师可提醒学生写大一些。

10.读下面两个教学片断,谈一谈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的关系? “记录天气” 《教学片断一》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并记录的11月28日-12月7日的天气情况) 师:谁愿意介绍介绍你记录的天气情况?

生1:11月28日的最高气温是12摄氏度,最低气温是2摄氏度,29日的最高气温是10摄氏度…… 生2:30日的最高气温是10摄氏度,最低气温是…… ………………

生5:12月6日的最高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最低气温是零下1摄氏度,……

师:老师提醒你一个问题,在你的记录表中,12月6日的最低气温是零下1摄氏度,最高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希望你能找出错误的原因。

“记录天气”《教学片断二》

(给学生2分钟交流收集天气情况的收获。)

师:你想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让大家与你一起分享吗?

生1:我认识了很多天气符号,我展示给大家。F表示风, 表示晴天…… 生2:我知道某天的最高气温一般指午后2时左右测的气温…… 生3:我知道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字母“°C”表示。 师:请你给大家写到黑板上。

生3:板书°C(写得很小,其他学生喊看不清楚)

师:不清楚,我也没有办法,表示温度的单位,叫摄氏度。谁还学到了什么? 生4:我知道同一天里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温差。 ………………

答案要点:首先,要把握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其次,课堂预设要做充分,针对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回答,可能出现的答案,要尽量考虑周全等;第三,不要只关注教学预案是否完成,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控,并修改预案;第四,抓住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及时想办法解决,让预设“活”起来。

11.试举例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答案要点:1.三维目标指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课程标准》把总体目标阐述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2.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经验,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尤其要着重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3.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落实。 4. 精心设计教师提问的问题,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要有针对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如,记录天气一课中,“你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收集天气信息的?”这一问题就是针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有效问题。5.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合理,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和谐统一。

12.简述如何重视口算教学。

答案要点:1.充分认识口算的价值。口算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笔算的基础,而且也是运算中独立的一部分,同时,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口算还是数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2.教学中从以下两点具体落实“重视口算”的教学。(1)在数形结合中理解口算原理。在让学生了解口算的算理时,除了要与实际情境结合,还要逐步过渡为数学的语言符合,由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强化基本口算内容,达到熟练的程度。小学口算内容中,两个一

位数相加与其相对应的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与其相对应的除法是四则运算中的基本口算,务必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1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谈谈你是怎样认识这一转变的?

答案要点:1.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教学活动要拓宽学生活动的空间,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组织者”的含义包括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引导者”的含义包括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合作者”的含义包括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3.教师角色的转变应促进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标准》赋予教师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期望。

14.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教学观?

答案要点:1.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3.新课程把过程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因此,教学中,既要重视结果,又要重视过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不只是关注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经历、探究、创新、实践等过程后得到的体验、尝试和机会。

15.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答案要点:1.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16.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谈谈如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答案要点:1.要把握四则运算的本质。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的最基础知识。一般对加法的定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的定义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乘法的定义是:“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除法的定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要创设符合小学生生活实际和其认知特点的具体情境。以上运算定义,虽然在表述上已经比较直观,但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仍是十分抽象的,他们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情境可

以赋予数以意义,从而使抽象的数成为具体的物体。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表象,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3.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给学生建立丰富的感性积累的机会,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动态表象,从而获得关于四则运算意义的准确理解。(举例略)

17.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

答案要点:一个称职的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两个大类:教学能力和通用性能力(主要是非教学方面的)。1.教学能力。(1)教学设计能力。就是教师在课前对教学中各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设计的能力。(2)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的手段,称职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正式语言表达能力即符号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非正式语言表达能力即体势语言。(3)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中各种要素进行控制,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能力。(4)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5)教学测量与评价的能力。有效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学反馈,开展教学反馈的前提是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2.通用能力。通用能力也被称为“基本能力”,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的能力。(2)问题解决与研究的能力。(3)创造性思维与实践的能力。(4)批判性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

18.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具有的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什么?

答案要点:称职教师应具有广博的通用性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情境知识。具体讲由以下几个方面:1.本体性知识。即小学数学教师对任教的数学学科所具有的相关知识。包括:内容性知识――小学数学学科的事实、概念、原理等;实质性知识――小学数学领域中的理论框架和结构;逻辑性知识――小学数学领域中新知识被引入的方式、学术根源和历史发展、研究者探究该学科知识的标准与思维方式等。2.条件性知识。回答“是什么”的知识和回答“怎么办”的知识。主要包括:课程论知识――关于数学学科知识如何组织以适合学生学习规律并便于实施与测量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一般教学论和学科教学论知识――关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技巧、教学组织形式等;班级管理知识(略);学生学习与发展知识――关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特征、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有效方法、学法指导等;教育科研的知识(略)。3.实践性知识。这种知识既有教师直接获得的个人经验的积累,也有通过情境学习获得的他人经验的借鉴。如教师的案例分析、行为访谈以及教学经验介绍等是教师活动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4.文化知识。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19.简述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答案要点:1.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自我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现状进行深度思考,通过学习对自己做出分析,自觉改进教学行为。这种反思强调教师的主体悟性,强调教师的自主反思。同伴互助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相互交往、互动与合作,其具体活动形式有对话合作和帮助。专业引领是在专家或骨干教师的协助与带领下,在广大教师与专家、广大教师与骨干教师之间实现先进理念与教学实践经验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而形成相互启发、共同引领的格局。2.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

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专业引领不等同于专家的单边引领,是双边引领、多边引领。在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断,说一说造成这位教师教学“尴尬”的原因何在? 教学片断:

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一位教师设计的新课导入:

(1) 有6个桃子,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有几种分桃子的方法? 1 2 3 0 5 4 3 6 师:哪种比较公平?

生1:分成3和3的那种,每人同样多就公平。

生2:分成3和3的那种也不公平。因为,孙悟空干活多,唐僧不干活。 (2) 八戒又来了,要把有6个桃子分给三个人,每人可以得到几个? 2 1 1 2 2 1 2 3 4 师:他们对哪种分发最满意?为什么? 生1:分得同样多,不用抢。

生2:分给师傅1个,分给猪八戒2个,分给孙悟空3个最合适。因为师傅不干活,孙悟空贡献最大。 生3:这样分猪八戒不乐意,因为他饭量最大,嘴又馋。 此时,教师已无法控制局面。

答案要点:1.教师只是想通过学生熟悉的故事情节入手,从任意分过渡到特殊分法(平均分),理解同样多就是平均分。但对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识预料不足。2.教师的用语“公平”一词不恰当,容易使学生造成歧异。3.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估计不足,因为在这个学生熟悉的故事中,学生对其中的人物的认同感是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这就很难达到老师想要的“公平”,即分得个数同样多。4.老师提的问题指向

不明(他们对哪种分发最满意?为什么?)。致使学生不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是从个人的喜好出发思考问题,做出选择。因此,造成了课堂失控的局面。

21.下面的案例中,使课堂造成了失控状态。如果你是这位教师,想怎样修改教学设计?为什么? 教学片断:

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一位教师设计的新课导入:

(3) 有6个桃子,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有几种分桃子的方法? 1 2 3 0 5 4 3 6 师:哪种比较公平?

生1:分成3和3的那种,每人同样多就公平。

生2:分成3和3的那种也不公平。因为,孙悟空干活多,唐僧不干活。 (4) 八戒又来了,要把有6个桃子分给三个人,每人可以得到几个? 2 1 1 2 2 1 2 3 4 师:他们对哪种分发最满意?为什么? 生1:分得同样多,不用抢。

生2:分给师傅1个,分给猪八戒2个,分给孙悟空3个最合适。因为师傅不干活,孙悟空贡献最大。 生3:这样分猪八戒不乐意,因为他饭量最大,嘴又馋。 此时,教师已无法控制局面。 答案要点: 修改:

师:猴妈妈有6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子,可以怎样分?怎样分,他们没有意见?

生(预设):每只小猴子分3个桃子,这样他们就没有意见,因为他们分得同样多。 师: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师:猴妈妈有6个桃子,要分给3只小猴子,可以怎样分? 生:每只小猴子分2个桃子。

师:猴妈妈有6个桃子,还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子?

这样修改后,在学生看来,2只小猴子都是猴妈妈的孩子,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所分得的食物应是一样多的,这也符合社会公平性原则。因此避免了用唐僧师徒的故事使学生过多的掺入个人感情因素。用学生喜好的小猴子说事,也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和感,增加了童话故事的可信度,避免了人为编造故事的嫌疑。

22.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断,请说一说这位教师的问题出在哪里? 《认识乘法》教学片断:

教师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图画――“森林的一角”。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美丽的森林的图画,记住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观察1分钟,开始自发的同桌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们兴奋地抢着举手发言)

生1:我发现这里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有大树、白云…… 生2:我发现小河里的水还在不停的流呢。 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鱼还在游。 生4:我发现小兔们在开心地跳动。

生5:远处的白云在飘动着,好象在欢迎我们呢。 ……

十分钟过去了,学生们依然兴趣盎然地观察着,发现着,教师在肯定的同时孩子不断的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至此,一节数学课被“成功”转型为看图说话课。

答案要点:1.教师注意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只是尊重了学生的兴趣,而没有引导学生的兴趣,致使数学课“变成”看图说话课。2.教师没有把握好创设情境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关系。创设情境的运用是沟通数学与儿童生活经验的联系,有效地降低了数学的门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手段。而数学课堂教学本质上是让学生学会必需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始终关注数学教学的本质。3.教师一再强调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指向性不明确,误导了学生没能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使学生丧失了发现数学的眼睛。4.课堂教学应有效地“利用兴趣去激发兴趣”,使学生“对学习保持热情”成为学生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放任兴趣就不能从表面深入下去”。教师要大胆地、及时地引导学生的兴趣和观察方向,既发挥情境创设的作用,也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5.上例中,只要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个数并几个几个地数出来;观察花的朵数,并几朵几朵地数出来;等等。再让学生想办法算出它们的数量,就能使学生初步感知“几个几”,为学习乘法做好必要的准备。

2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忆自己较得意的教学案例,并进行教学反思?

评价要点:1.展示一段教学片断,其中要有可供反思的亮点。2.教学反思要上升的理论高度,有教学理论的支持。3.如果反思的部分是教学失误或困惑,要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案(或下次尝试教学的片断)。如果是较为满意之处,要说明为什么好。

24.新课程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1.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发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3.考试只是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与其他的评价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发现

25.新课程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1.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评价模式。

26.如何理解本次课程改革把教学大纲该成课程标准?

答案要点: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窄的情况,90%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是一个“最低标准”,是一个绝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本次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3.从只关注教师教学到关注课程实施过程。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教学大纲便于教师学习和运用,但是“刚”性太强,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但与教学大纲相比,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和评价的空间很大。

27.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

答案要点: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和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体现,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又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这为编写多样化的教科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一方面,教材编写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材不断完善教材和课程标准。

28.谈谈在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时,怎样有效地进行课堂观察?

答案要点:课堂观察是评价者在课堂教学评价时获取评价信息的重要途径。做好课堂观察要做到:1.在听课前,要熟悉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并对教材进行研究,熟悉教师的教案,确定听课的重点。2.在听课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尤其对听课重点更要详细记录,如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师的设问、讲解、演示,学生的应答、活动、参与的情况,对每一个环节的用时,以及听课者的自我感受等。3.如果是多人同时进行课堂观察,可进行适当的分工,以便更详细地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4.及时进行反馈。下课后,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要进行信息交流,围绕课前确定的重点进行细致的分析,以促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并为其他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29.开发与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1.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主要包括教材、各种实践活动材料、录像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以及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少年宫、博物馆等。2.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实际的教育成果,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这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状况。3.对于教师而言,不仅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的支持,而且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4.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数学课程功能和学生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①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活”起来;②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30.简述如何开发与利用数学课程资源。

答案要点:1.开展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如进行统计知识的教学。2.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馆。3.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4.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尽快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5.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和差异,设计合适的方案,组织多种活动,准备丰富的材料,精选和编排各种练习材料。6.安排组织课外活动,如课外兴趣小组。7.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总结与反思,如设计公园的游园线路。8.发挥网络资源和多媒体的作用。

31.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要点:1.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学。评价应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进步,而不仅仅满足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和技能。2.改善教师的教。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而做好这一工作的前提是教师自身必须十分清楚地了解学生目前正使用和发展着的数学知识、观念以及思维的活动如何。要保证有效的教学设计,日常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3.对学生数学的成就和进步进行评价。对学生数学的成就和进步进行评价侧重点在于使学生明确学习后欲达到的标准,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现代的评价理论更强调目标参照&个人发展参照的终结性评价,强调学生自己与自己比,目的在于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4.改善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5.修改项目方案,包括课程、教学计划等。

32.现代数学教育评价与传统的评价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1.在发挥改善教师的教学作用上的变化。现代数学教育评价将评价和教学结合在一起,从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情境中收集反馈信息,面向一个更长期计划的目标,收集每个学生进步的证据;传统的评价仅依靠定期的测试,依据一种信息渠道,主要针对课程内容的覆盖率制定评价计划。2.在发挥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学习作用上的变化。现代数学教育评价针对数学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价,与学生交流他们解题的行为,更注重连续性和理解性,强调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和工具,重视学生学会评价自己的学习进展;传统的评价仅针对特殊事实性的知识和孤立的技能进行评价,简单地指出答案是否正确,主要考测试或考试,教师和外部机构是唯一的学习状况的评判者。3.在发挥对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进行评价上的变化。

现代数学教育评价用行为标准对照着评价学生行为表现,针对数学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价;传统的评价只评价学生特殊事实性的知识和鼓励熟练的技能,仅仅依据知识技能评价。

33.简述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征?

答案要点:1.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学生完成具有一定真实性的任务来表现学业成就的评价。表现性评价的任务是具有一定情境的,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具体的固定的答案的问题。2.其特征:①具有很强的任务感和真实性。②体现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③考察学生多方面的表现。④鼓励学生找出多种答案。⑤反映学生发展上的差异。

第二篇:电梯三级教育试题及答案

电梯安装三级教育试题

一、 填空题20题

1.所有安装人员持有 上岗证,质检员持有电梯安装质检员证。 2.土建工程交接检验的内容分为 三方面。 3.样板架一般用硬木料制作样板。在潮湿地区或在高层建筑中,为防止木材变形而导致尺寸误差,应采用 焊制样板架。

4.导轨总长超过 时,下端应留有空隙,以适应温度引起的长度变化。轿厢两侧的导轨接头应相互交错差 轨长。

5.承重钢梁安装在机房楼板上:有承重钢梁沿 安装和将承重钢梁 安装两种方法架起安装。

6.曳引机的固定方式有 固定和 固定两种。 7.滚轮式导靴安装应平整,两侧滚轮压紧导轨后 应相等,压缩尺寸应按制造厂规定。

8.导靴安装,上、下应在 上,不应有歪斜、扭曲现象。如果安装位置不合适,应进行处理,不得用外力对导靴强行安装就位。

9.将轿厢门的上梁安装到轿厢钢架前立柱上,悬挂架安装在导杆上,门轨的水平允许偏差小于 ,门轨的侧面应保持垂直,可以用框形水准仪检测。

10、安全部件的安装主要包括 。

11、电气装置所有电气设备及导管、线槽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必须 。

12、井道内敷设电线管时,各层应装 ,并根据需要加端子板。

13、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且驱动主机按轿厢上行方向连续运转时,空载轿厢严禁 提升。

14、在安装导轨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已安装完毕的 ,不得碰撞。

15、在井道安装导轨时,必须有可靠的 设备,以防导轨坠落。

16、液压电梯油缸固定在相应的油缸支架上后调整油缸中心,使之与样板

前后、左右偏差小于2mm。

17、自动扶梯桁架吊装如果现场基坑上部楼板设计有吊钩或允许在楼板上打洞吊装,可直接用倒链葫芦或 吊装。

18、轿厢门与梯井门的动力联系在整定电梯的过程中进行调节。其间的联系是由固定在轿厢和梯井门扇上的断电装置实现的。轿厢门扇上的断电装置须严格成 。

19、限速器与安全钳电气开关在联动试验中必须动作可靠,且应使 立即制动。

20、电梯调试完毕后,安装单位填写 ,业主、监理认可后报技术监督局电梯检测站验收。

二、 选择题20题

1、在确定导轨支架位置的同时,还要考虑导轨连接板与导轨支架不能相碰。错开的净距离不小于 。

A.15mm B. 20mm C.30mm

2、当驱动主机承重梁需埋入承重墙时,埋入端长度应超过墙厚中心至少20mm,且支承长度不应小于 。 A.60mm B.70mm C.75mm

3、限速器应装在井道顶部的楼板上,并应在楼板上用厚度 12mm的钢板制作一个底座,将限速器和底座用螺栓固定。如楼板厚度 120mm,应在楼板下再加一块钢板,采用对穿螺栓固定。

A. 不小于 小于 B. 不小于 大于

4、电气设备接地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A.所有电气设备及导管、线槽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必须可靠接地(PE); 接地支线应分别直接接至接地干线接线柱上,不得互相连接后再接地; 接地支线应采用黄绿相间的绝缘导线。

B.所有电气设备及导管、线槽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必须可靠接地(PE); 接地支线应分别直接接至接地干线接线柱上,可以互相连接后再接地; 接地支线应采用黄绿相间的绝缘导线。

C.所有电气设备及导管、线槽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必须可靠接地(PE); 接地支线应分别直接接至接地干线接线柱上,不得互相连接后再接地; 接地支线应采用黄兰相间的绝缘导线。

5、轿壁安装后再安装轿顶。但要注意轿顶和轿壁穿好连接螺丝后不要紧固。要在调整轿壁垂直偏差不大于 的情况下逐个将螺丝紧固。 A.1/1000 B.2/1000 C.3/1000

6、曳引机试运转时,发现异常现象,应由 负责检查处理。 A.施工单位 B.建设单位 C.制造厂

7、电梯安装之前,所有层门预留孔必须设有高度不小于 的安全保护围封。并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

A.1.0 m B.1.2m C.2m

8、当液压电梯装有安全绳安全钳时,使 保持开启状态(直到钢丝绳松弛为止)的同时,人为使安全绳机械动作,安全钳应可靠动作,轿厢必须可靠制动,且轿底倾斜度不应大于5%。

A.上行阀 B.下行阀

9、当轿厢悬挂在两根钢丝绳或链条上,且其中一根钢丝绳或链条发生异常相对 时,为此装设的电气安全开关应动作可靠。 A.伸长 B.缩短

10、层门地坎至轿厢地坎之间的水平距离偏差为0~+3mm,且最大距离 超过35mm。

A.允许 B.不允许 C.严禁

11、曳引机的固定方式有 两种。 A.柔性固定和刚性固定 B. 刚性固定和弹性固定

12、机房内钢丝绳与楼板孔洞边间隙应为20~40mm,通向井道的孔洞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 的台缘。

A.20mm B.30mm C.50mm

13、井道脚手架应有专人拆除,拆除前应先拆除临时电气线路,打开井道照明灯。脚手架应 逐层拆除,事先应通知有关人员并发出警告,避免伤人。 A.从上至下 B.从下至上

14、终端保护装置是为了防止因电气失灵,使电梯到达顶层或底层后仍继续运行而设置的。通常设置有 。 A.强迫减速开关 B. 终端限位开关 C. 强迫减速开关 终端限位开关 极限开关 终端限位开关

极限开关

15、电梯安装工程中照明系统安装要求: A.要求每两层有一盏照明灯。灯具为一般照明灯具; 照明器具必须避开井道内的移动设备; 井道照明开关安装在主机房和基坑内,且为一个专用回路。 B.要求每两层有一盏照明灯。灯具应为防尘、防潮型灯具; 照明器具必须避开井道内的移动设备; 井道照明开关安装在主机房和基坑内,且为一个专用回路。

16、液压泵站的安装必须按土建布置图进行。当设计无规定时,泵站箱体距墙 以上,以便维修。

A.200mm B. 350mm C.500mm

17、当轿厢载荷达到110%的额定载重量,且其10%的额定载重量的最小值按75kg计算时,液压电梯 启动。

A.可以 B. 严禁

18、在停电或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移动轿厢的装置必须能移动轿厢上行或下行,且 时还必须装设防止顶升机构与轿厢运动相脱离的装置。 A.上行 B.下行 C.停止

19、弹簧式导靴安装前应将导靴调整螺母紧到最大限度,使导靴和导靴架之间 。

A.间隙小于1mm B.间隙小于2mm C.没有间隙 20、安装单位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根据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电梯安装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

具有完善的安装工艺及施工操作规程。

具有健全的安装过程控制制度及施工过程记录表式。

所有安装人员持有安全操作上岗证,质检员持有质检员证。

B.根据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电梯安装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

具有完善的验收标准、安装工艺及施工操作规程。 具有健全的安装过程控制制度及施工过程记录表式。

所有安装人员持有电梯安装安全操作上岗证,质检员持有电梯安装质检员证。

答案:

一、填空题

1. 电梯安装安全操作 2. 机房内土建工程交接检验、井道内土建工程交接检验、主电源开关交接检验 3. 钢板 4. 100m 1/2 5. 地面 架起 6. 刚性固定弹性固定 7. 压缩量 8. 同一垂直线 9. 1/1000 10. 安全钳、限速器、缓冲器、终端保护装置 11. 可靠接地 12. 分支接线盒(箱) 13. 向上 14. 导轨支架 15. 16. 基准线 17. 卷扬机滑轮组 18. 垂直状 19. 20. 自检报告

二、选择题

1~5 C C A A A 6~10 C B B A C 11~15 B C A C B 16~20 C B B C B

安全起吊 驱动主机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请将一个正确的答案标号填写在括号内。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小明准备为班级制作班级网页,你认为他应该选择哪个工具最合适( )。

A、PowerPoint B、Excel C、Word D、FrontPage

2、在下面的( )种情况下不能随意设置页面的背景。

A. 使用了主题样式 B. 使用了表格 C. 超级链接 D. 插入了图片之后

3、关于HTML文件中的超级链接,( )说法是错误的。 A. 可以链接到一个特定的网址 B. 可以链接到一个e-mail C. 可以链接到一个文件 D. 不能链接到当前网页中的一个特定位置

4、网页横幅有两种属性,它们分别是( )。

①滚动字幕 ②图片 ③文本 ④水平线 ⑤导航栏 ⑥表格

A、①和⑥ B、②和④ C、③和⑤ D、②和③

5、在编辑网页中的文字时,如果我想将光标移到下一行,可以( )。

A、按Shift + Enter B、按Enter C、移动方向键 D、按PageDown

6、在制作相册网页时,我们可以利用( )很好地排列图片和文字,让图文看起来整齐美观。

A、水平线 B、滚动字幕

C、网页横幅 D、表格

7、在FrontPage的“( )”视图下,可以编辑网页内容。 A. HTML B. 普通 C.预览 D.编辑

8、关于表格各个单元格,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表格的每个单元格可以有不同颜色的文本 B. 表格的每个单元格必须使用相同格式的文字 C.可以在表格的单元格中使用超级链接 D. 可以在表格的单元格中使用图片

9、无论是FrontPage还是( ),对表格进行合并与拆分的方法相同。

A、画图 B、金山画王 C、word D、IE

10、在网页中要插入Flash动画,是选择“插入”菜单中的( )选项。

A、高级 B、图片 C、表格 D、动画

11、导航视图会显示当前站点的结构,其中至少要有( )。 A、图片 B、主页 C、链接 D、主题

12、共享边框一般用来添加网页横幅、公司徽标、导航栏、版权注意事项、回复电子邮件地址等网页内容,要添加共享边框,可以执行的菜单命令是( )。

A."格式→共享边框" B."格式→边框与阴影" C."格式→样式" D."格式→属性"

13、如果想设置一种在网站浏览时,鼠标指向导航栏的按钮,该按钮能够发光的效果,应该插入( )选项。

A、主题 B、导航栏 C、共享边框 D、悬停按钮

14、要设置浏览网页出现时的收缩、擦除等的过渡效果,要在菜单选项中选择格式,再找到( ),然后在属性框中进行设置就可以了。

A、项目符号和编号 B、动态HTML效果 C、网页过渡 D、背景

15、我们如果想在图片上添加文字,要利用( )工具栏的工具。 A、常用 B、格式 C、绘图 D、图片

二、判断题。(判断每小题的正误,对的写“√”,错的写“×”。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文本、图片、动画、视频、表格、水平线、表单等都是网页元素。( )

2、常用工具栏中的按钮可以显示或隐藏文件夹列表。( )

3、使用了站点主题的网页也能对背景进行编辑。( )

4、在网页中,导航栏的位置可随意改变。( )

5、在网页中添加文字或图片时,都可以利用复制——粘贴操作。( )

6、在浏览网页时,单击网页中的小图后出现图像质量较好的大图,这是超链接效果。( )

7、Frontpage中合并表格的操作与Word软件不一样。( )

8、当同时为单元格和整个表格设置背景颜色时,表格颜色设置优先。( )

9、在网页中插入背景音乐后,只要一打开网页就可以听到。( )

三、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利用

可以实现一组图片在网页上的过渡显示。

2、在建站点时常以 、 、 、 、等文件网站的主页文件。

3、我们可以将动态HTML的动画效果应用到网页上的任何相关组件,例如文本、 、 、 和字幕等。

4、要对表格进行设置,我们第一步要做的是__________。

5、HTML源代码是由程序语言编写出来的代码,又叫

一、单选题:

1、D

2、A

3、D

4、D

5、B

6、A

7、B

8、B

9、C

10、D

11、B

12、A

13、D

14、C

15、D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三、填空题:

1、横幅广告管理器

2、index.htm 、defult.ht,、defult.asp、main.htm

3、段落、图片、按钮

4、选择表格

5、超文本标记语言

四、简答题:

1、 规划网站方向、风格

2、 设计见面内容和结构

3、 具体制作网页

第四篇: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 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 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 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 C )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人际关系

14、 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 A )

A.效度 B.区分度 C.信度 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 B 、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学与教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 同伴 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18、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成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 态度五种。

19、 班图拉认为,强化有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 替代 强化三种。 20、维纳发现人们常将成败活动的归因主要归之于:能力、努力、任务难易、 运气好坏 、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六个方面。

21、人们对越熟悉的事物,越难灵活地想到可能的新用途,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之为功能固着。

22、在变式教学中,变换的应该是事物的 非本质 特征。

23、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由获得、 转化 和评价三个过程组成。

24、 心智技能的形成通常经历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和原型内化三阶段。

25、 已有研究指出,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为 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

26、 根据问题的清晰性分类,研究性学习中涉及的问题多属于 结构不良 问题。

27.研究显示,中学的初中二 年级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28、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辅导的重点是 预防 。

29、 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当学生完成较难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应使其动机强度控制在中等偏低 水平。

30、 态度通常由认知、情感和 行为倾向 构成。

31、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 调节 策略。

32、 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问题行为,一般可分为品德性问题行为和 心理性 问题行为。

33、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的 教学监控 能力是其教学能力的核心。

34、 学校的期终考试通常是对全学期教学情况的测评。这种测评类型属于总结性评价。

35、 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应扮演学生父母、长者、朋友和___管理员___的角色。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6、简述学生认知差异研究对教学的主要启示。

①教学应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组织形式(2分)

②教学应采用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方式(2分)

③教学手段应与学生认知差异相适应(1分)

37、教学中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性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8、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

3、行为塑造法;

4、示范法;

5、惩罚法;

6、自我控制法

39、简述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0、 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者的心向②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③学生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观念

41、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2、自我意识增强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阳光大学生网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2、联系实际谈谈,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第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第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

43、王小红是高一2班一位很不自信的学生.其实,她是以较高的分数考进校的,只是进入高中后,还没有适应好高中的学习,掌握高中的学习方法·如果你是她的老师,你将怎样帮助她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①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形成适当的预期.以体验到更多的成功·(3分) .

②设置合理的目标:目标应是具体、可行的并及时反馈、评价目标的实现状况(3分)

③进行归因训练:减轻或消除其习得无助感;教授其掌握些有效方法;形成良好的归因模式。(4分)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3.(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4.60年代初,( )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布鲁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廖世承

5.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

6.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信息论

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 )年。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8.( )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9.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是( )。 A.测验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

10.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问卷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如何学 B.如何教 C.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D.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E.如何管理学生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体现在( )。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疾病 E.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学生这一因素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 A.群体差异 B.年龄差异 C.性别差异

D.学习方式差异 E.个体差异

5.心理学研究的具体任务包括( )。 A.描述和测量 B.解释和说明 C.预测和控制 D.探索和发现

三、填空题

1.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 ______ 、_______。

2.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_______环境两部分,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和社会文化背景等。

3.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 _______、_______ 和社会文化研究。

4.__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5.教育心理学是_____心理学中的一种。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 2.学习过程 3.自然实验法 4.教学过程

五、简答题

简述教师在学与教过程中的地位。

六、论述题

试述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20世纪20年代以前。 2.B。解析: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中可看出该研究方法为观察法。 3.D。解析:教学媒体是教学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4.A。解析:成熟时期西方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5.C。解析:教学环境关系到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对学生认知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它是课堂管理研究的重要范畴。

6.A。解析:在成熟时期,人本主义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7.A。解析:1879年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一事件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8.B。解析:四方面有各自的研究范畴,主动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过程;反恩性研究是研究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合作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学与教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社会文化研究是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

9.A。解析:测验法是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解析: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主要包括五种要素,分别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2.ABC。解析: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及教学间的相互作用。 3.ABCE。解析: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中主要体现为帮助教师了解问题、预测干预学生,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和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方向。

4.AE。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它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即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属于群体差异,而学习方式的差异属于个体差异。

5.ABC。解析: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质和规律。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

三、填空题

1.教材 课程 2.社会 3.反思性研究 合作性研究 4.评价/反思过程 5.应用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我们通常所说的是狭义的教育心理学,它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3.自然实验法:就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即教育情境下创设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4.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五、简答题 [答案要点]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这是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蜿蜒曲折的过程,从最初的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l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这一时期特点: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等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这一时期的特点:出版书目的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美国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研究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的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教育心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此外,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第五篇: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马斯洛 D.杜威

2.以饮食文化为例,美国人吃牡蛎而不吃蜗牛,犹太人吃鱼而不吃猪肉等,体现了文化的(

) A.差异性 B.多样性 C.共同性 D.具体性

3.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

) A.操作能力 B.能力 C.动作技能 D.技能

4.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的大小关系是(

) A.成正比关系 B.成正相关关系 C.无关 D.反比例关系

5.对事实信息的记忆,如姓名、人脸、单词、日期和观点等,这种记忆属于(

) A.程序性记忆 B.陈述性记忆 C.语义记忆 D.情景记忆

6.功能固着对解决问题具有(

)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D.启发作用

7.在睡眠的__________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功能指标变慢,脑电波主要以△波为主。(

) A.入睡期 B.潜渡睡眠期 C.深度睡眠期 D.中度睡眠期

8.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表现了__________状态。(

) 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9.性格根据知、情、意在性格中的表现程度可以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

) A.独立型 B.经济型 C.外倾型 D.意志型

10.“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指出在交往时要运用(

) A.称呼得体 B.说话注意礼貌 C.讲话要注意场合 D.言语艺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现代心理学是一个科学体系,按照它们研究目的和取向的不同,可以分为(

) A.基础研究 B.心理现象研究 C.心理活动研究 D.心理对象研究 E.活动领域层次

2.虽然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发育,但其速度各异,因此,从总的方面可以分为(

) A.身体总发育 B.生殖系统的发育 C.运动系统的发育 D.神经系统的发育 E.消化系统的发育

3.自信心的建立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和诚心,操作上可运用(

) A.目标激励法 B.目标确定法 C.归因训练法 D.结果奖励法 E.情感沟通法

4.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移动速度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

) A.真动知觉 B.假动知觉 C.幻觉 D.似动知觉 E.错觉

5.为了便于记忆而将信息加以组织的技巧称为记忆术,常见的有(

) A.自然语言媒介法 B.地点法 C.视觉表象法 D.首字母缩略词法 E.谐音法

6.很多因素可能影响到言语理解,主要有__________因素。(

) A.语境 B.推理 C.变式 D.图式 E.策略

7.常见的兴奋剂有(

) A.苯丙胺类 B.咖啡因 C.摇头丸 D.尼古丁 E.可卡因

8.压力源包括(

) A.躯体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社会性压力源 D.家庭性压力源 E.文化性压力源 9.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把它们归纳为(

) A.利他者 B.情境 C.情景 D.受助者 E.社会文化

10.人际吸引的条件有(

) A.熟悉 B.个人特征 C.相同 D.相似与互补 E.爱情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1.__________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为,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2.每个概念都包含两个方面,它们是内涵和__________。

3.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__________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4.解释色觉现象的理论很多,其中杨一赫尔姆霍茨的三色说和__________影响最大。 5.__________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出现的形象。

6.__________是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7.很多人多有入睡困难、睡眠不好的经历,这种现象通常称为__________。 8.__________又称“工作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疲倦的状态。

9.应对的功能可分三个方面,问题取向的应对、认知评估取向的应对和__________。 10.人际认知包括__________和对他人的认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记忆的过程。 2.简述概念形成的因素。 3.简述如何保持有意注意。 4.简述动机的产生及理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如何克服晕轮效应的弊端。 2.简述思维定势的作用。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请分析案例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做总结。 1.基本情况:

钱某,男,15岁,九年级,智商正常,家庭环境感觉良好。七年级阶段学习太用功了,成绩很好。从八年级开始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很想看书却看不进去,现在已经九年级。两年了,能够看进去书的时间很短。总是想做这件事,没等做完又想去做另一件事,几乎完成不了学业。已经咨询了一些心理咨询员和,心理专家,总体现在还是这样。现在比较相信专家这样一种解释,小孩子心理和成人心理在斗争,小孩子心理多,故学不进去。应该去经历,去慢慢长大。

2.基本情况:

曾某,男,13岁,七年级,无既往病史。独生子,但从小到大,并没有受到父母的疼爱。一次考试不及格,受到父母的严厉批评,后性格比较孤僻。父母总是不能理解自己的烦恼与痛苦,说自己不务正业,乱花钱。曾某浑身透着一股软弱无力的柔弱;整天无精打采,没有精神。脸色苍白,瘦,看上去比较傻朗;睡眠不好,吃饭不好;经常头晕、头痛。父母总是不能理解自己的烦恼与痛苦,说自己不务正业,乱花钱。经常头晕,怕见人,感觉不太正常,整天感觉特别累,老是想要休息,不想动。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D 5.B 6.B 7..C 8.C 9.D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 2.ABD3.ACE 4.AD5.ABCDE6.ABDE7.ABCDE8.ABCE9.ABDE10.ABDE

三、填空题

1.意志2.外廷3.间接经验4.黑林四色说5.表象 6.定势7.失眠8.职业枯竭9.情绪取向的应对10.自我的认知

四、简答题

1.简述记忆的过程。 【答案要点】

(1)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的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

(3)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 (4)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 (5)记忆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 2.简述概念形成的医索。 【答案要点】

对个体而言,概念的形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形成的概念。二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揭露概念的本质而形成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形成科学概念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影响:

(1)过去经验的影响

已经了解了日常概念是个体通过日常经验获得的概念,其形成只是根据经验而不是根据逻辑法则。

(2)提供概念所包括事物的变式

在提供概念所包括的事物的变式时,不充分或不正确的变式会引起缩小概念或扩大概念的错误。

(3)下定义

在对事物属性进行反复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用准确的言语揭露事物的本质,给概念下定义有助于科学概念的形成。 (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在实践中运用概念。学生对概念更加亲切,掌握概念的积极性就会更高。 (5)概念系统

概念与概念之问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并因此行成了不同的概念系统。 3.简述如何保持有意注意。 【答案要点】

有意注意的维持必须作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要维持稳定的有意注意依赖于下列一些条件: (1)目标任务要明确。由概念可知,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标的注意。目标任务越明确、具体,人对目标任务的理解也就越深刻。

(2)间接兴趣。在有意注意中,人对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兴趣是间接的兴趣,尽管活动本身可能并不直接吸引人,但稳定的间接兴趣对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有着很大的作用。 (3)组织活动的习惯。随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也与个人对活动的组织习惯有关。

(4)个人的意志。有意注意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刺激干扰有意注意的维持。 4.简述动机的产生及理论。 【答案要点】

(1)从总体上说,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在具体情境中,个体具有的各种衙要未必都能引起相应的动机。

①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的状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衙要追求。 ②个体是否最终产生动机的行为.不仅由其愿望和由此而产生的内驱所决定,还要有与需要相适应的外界诱因。 (2)动机的理论: ①本能理论。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他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生的本能.二是死的本能。

②内驱力理论。赫尔是内驱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他认为,机体需要产生内驱力,内驱力激发有机体的行为。

③期望理论。现代动机理论家采用认知观点来激发人类行为的动机.他们认为,重要的人类动机是我们对这些事实的解释。

五、论述题

1.论述如何克服晕轮效应的弊端。 【答案要点】

(1)注意“投射倾向”。有些人总是从好的一面来解释别人,因为他本人就是一副菩萨心肠。而有些人则总是从恶意来判断他人的行为.即使是好事,他也会认为“别有用心”,这是因为他本人猜疑心重。这种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点附加给对方的现象.即“投射倾向”。人际知觉的投射倾向表明。人对他人的知觉包含着自己的东西,人在反映别人的时候常常也在反映着自己.而这种反映又往往是不自觉的。

(2)注意“第一印象”。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后所形成的直观感觉在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印象。由于它有先人为主的特点.因而往往比较深刻。如果第一印象好。就会给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说来,先得到的信息总是影响着对于以后信息的解释方式,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以后的信息常常只扮演补充和解释的角色。这就是产生晕轮效应的“温床”了。因此,冷静、客观地对待第一印象,思想上具有改造甚至否定第一印象的准备非常重要。 (3)注意“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就是所谓类化作用,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同种类,然后贴上标签,按图索骥。比如.提起教师便想到“文质彬彬”,说到商人,总和“唯利是图”挂起钩来等。刻板印象的形成.往往始于对某一类人普遍特征的归类,这是一种简单的认识,虽然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很容易产生偏差。我们要对他人产生确切、深刻的认识,就不要忘了人的丰富多样性,并不断地修正头脑中由于刻板印象所造成的假象。 (4)避免“以貌取人”。尽管生理特征是较为固定的或天生的。但不少人仍认为从中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这种“由表及里”的推断.含有很大的偏见成分。为此,只要我们在认识他人的问题上,不满足于表象,而注重了解对方心理、行为等深层结构,我们就能有效地摆脱外貌晕轮效应的影响。

(5)避免“循环证实”。一个人对他人的偏见,常会得到自动的“证实”。比如,你对某人存有怀疑之心,时间一长,自然会为人所察觉,对方必然会产生离心和戒心。而对方这种情绪的流露,又反过来会使你深信自己当初对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这就是心理学中的角色互动和双向反馈。这就提醒我们,当你看不惯某个人、对某个人怀有成见的时候,应当首先理智地检讨一下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是否受到晕轮效应影响.自觉走出晕轮效应的迷宫。 2.简述思维定势的作用。 【答案要点】

思维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能够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1)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

思维定势对于问题解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问题解决活动中,思维定势的作用是:根据面临的问题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的问题,将新问题的特征与旧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抓住新旧问题的共同特征,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利用处理过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或把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已解决的熟悉的问题,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具体地说,在问题解决中,思维定势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①定向解决问题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否则.解题将会陷人盲目性。定向是成功解题的前提。

②定向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广义的方法泛指一切用来解决问题的工具,也包括解题所用的知识。不同类型的问题总有相应的常规的或特殊的解决方法。定向方法能使我们对症下药,是解题思维的核心。

③定势解决问题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必须有步骤地进行,并遵守规范化的要求。 思维定势是一种按常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可以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效率。在B常生活中,思维定势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每天碰到的90%以上的问题。但是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思考.不利于创造。 (2)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容易使我们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思维的定势往往会使解题者步入误区。 当一个问题的条件发生质的变化时,思维定势会使解题者墨守成规,难以涌出新思维,做出新决策.造成知识和经验的负迁移。思维定势所强调的是事物间的相似性和不变性。在问题解决中,它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策略。所以,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是其相似性的主导作用时。由旧问题的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有助于新问题的解决。而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是其差异性起主导作用时,由旧问题的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则往往有碍于新问题的解决。

从思维过程的大脑皮层活动情况看,定势的影响是一种习惯性的神经联系,即前次的思维活动对后次的思维活动有指引性的影响。所以,当两次思维活动属于同类性质时,前次思维活动会对后次思维活动起正确的引导作用;当两次思维活动属于异类性质时,前次思维活动会对后次思维活动起错误的引导作用。

六、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原因分析

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任务,自然不能使人长久地集中注意力。任务是目的的具体化,每一次学习之前,如果不给自己规定具体的任务,不限定时间,学习时就会松懈拖沓,容易分心。

②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如果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学习对他而言是一件苦差事,需要相当大的意志力去集中精神。意志稍一薄弱,注意力便会分散。

③学习环境的干扰。容易分心往往跟学习环境有很大关系,如学习时周围嘈杂,学习环境杂乱无章,空气污浊,环境过于空旷冷清等。 ④过度疲劳和焦虑。

⑤人际关系的变化。人际关系如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与同学、朋友的关系在青少年心中分量特别重,稍有变化会引起较大的情绪情感波动,如焦虑、抑郁等。这些都会引起注意力分散。

⑥学习内容太易或太难也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⑦学习自控能力差,易受情绪干扰,感情波动较大。

⑧气质性格的影响。偏于多血质或胆汁质的孩子容易注意力不集中。

⑨教师的教育方法、学校的教学设置、学科的内容安排等都会影响儿童的注意力。 (2)解决方案

①明确目标,规定任务。要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每次学习都指定具体的任务。最好具体到每门课每个小时的安排,同时对自己进行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如今天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了任务,就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来慰劳一下自己。

②劳逸结合,心境愉快。要科学安排自己的时间,做到张弛有度,防止过度疲劳。同时,调整学习动机的强度,一般保持在中等强度效果最佳,以降低焦虑情绪,保持平和愉快的心境。 ③进行适当的行为训练。不妨试试在自己的手腕上套一根橡皮筋,一旦发现自己注意力不集中。就拿起橡皮筋用力弹一次手腕。给自己一个小小的惩罚,并记录每天弹手腕的次数,如果次数逐渐减少,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奖励自己。

④积极暗示法,进行自我暗示,放松心情。积极暗示法就是在学习时用自言自语的方式提醒自己要“集中注意”、“不要分心”、“努力听讲”。如用“偶尔注意分散一下.没关系。就当休息。”“这种现象别人也有,并非我特有,不必紧张。”“开一下小差很正常。不必自责,我相信能控制好自己。”“我发现很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了。”“原来学习可以这样快乐的”等想法进行自我暗示,放松心情。减轻焦虑。当然,也可以找几张小卡片。在上面写上“专心听讲”、“不要走神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提示语。 ⑤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学会自我减压、做些放松训练、做些集中注意力的训练,有意注意由间接兴趣(对活动目的、意义感兴趣)激发,因而间接兴趣对学生注意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⑥记录反省。不妨给自己准备一个小本子,专门用来记录每次走神儿的内容。比如在今天数学课中想起昨天看过的球赛,那么应在本子上记录:数学课一球赛一约2分钟„„如此记录几天以后。从头至尾认真看一遍,一方面会发现自己胡思乱想的内容究竟有哪些,找到容易分散自己注意的有关刺激.然后有针对性地回避这些刺激。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它的不良后果,浪费宝贵时间,干扰学习过程。

⑦渐进达成法。在训练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能力时,切忌急于求成,要慢慢来,逐步实现。最好的方法是给自己一个预期目标,比如原来每节课会有30分钟左右的时间注意力不集中,那么你不妨计划通过一周的对间来使自己每节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时间控制在25分钟左右,这个目标很容易实现。一周后如果目标实现了,接下来继续为自己设定目标,比如使自己每节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现自己的注意力越来越容易集中。 (3)小结

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①自控能力差,上课不专心听讲、东张西望;②写作业拖拖拉拉、容易出错;③学习容易分心、常常发呆;④小动作过多,不是玩铅笔就是玩橡皮;⑤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⑥与人说话似听非听、心不在焉;⑦情绪反应强烈、易激动;⑧行为急躁、易冲动;⑨做事有始无终、难以持久;⑩不爱惜东西、丢三落四。 2.【答案要点】 (1)原因分析

①精神因素是造成神经衰弱的主因。凡是能引起持续的紧张心情和长期的内心矛盾的一些因素,使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的处于紧张状态,超过神经系统张力的耐受限度,即引发神经衰弱。如过度疲劳而又得不到休息是兴奁过程过度紧张;对现在状况不满意则是抑制过程过度紧张;经常改变生活环境而又不适应,是灵活性的过度紧张。

②认知偏差。对学习成绩过于看重,反而使得自己的精神压力加大,不能很好地投入学习。 ③个性特征偏内向、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缺少人际沟通。 ④该求助者的家庭关系不是很开放.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也不是很亲密.使该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较薄弱。 (2)解决方案

①药物治疗。最新的舒眠解郁组台阶梯式疗法;较常使用的有抗焦虑药及抗抑郁药,这些药对稳定病人焦虑烦躁或抑郁情绪有明显效果。

②物理治疗。有经络导平治疗、电磁场治疗、脑功能保健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多种。首先要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学会科学用脑,防止大脑过度疲劳。根据每个人的体力、爱好,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打球、游戏、体操等。进行必要的治疗、如食疗、针灸、理疗和气功等。 ③通过呼吸控制法加以调节。

④通过自我暗示法加以自我调节。比如在睡前.主要通过言语暗示。放松身体各部位。注意切勿速度过快或漫不经心。催眠的暗示语可以是:“我的全身轻松了,困乏了„„我的全身都充满了倦意,手脚已无力动了,我很想睡了„„我的跟睛已睁不开了。我真想闭上眼睡~党了„„我很快就会睡着了„„浓浓的睡意笼罩了我,我要睡了,要深深地睡一觉了„„我要睡了,我马上就要熟睡了„„”注意千万别去想这暗示语是否有道理或有作用,只要跟着做就行了。

⑤音乐治疗。根据自己的症状情况和条件,选用一些古典式轻音乐曲,或清晨、或下午作业疲劳时,或入睡前,边体息边听听轻音乐。 ⑥运动疗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适当地做做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运动的程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体力运动,运动过后并不感到累而是身心舒畅。 (3)小结

神经衰弱是一种功能障碍性病症.临床症状表现繁多.但要诊断本病.应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①神经衰弱患者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心慌、多汗、食欲不振等.显著的衰弱或持久的疲劳症状。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记忆力衰退,脑力迟钝,学习工作中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显著减退,即使是充分休息也不能消除疲劳感。 ②表现以下症状中的任何两项:

a.易兴奋又易疲劳。b.情绪波动大,遇事容易激动.烦躁易怒,担心和紧张不安。c.因情绪紧张引起紧张性头痛或肌肉疼痛。d.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易惊醒,多梦。

上一篇: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究下一篇:小学教育学复习笔记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