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2023-01-05

第一篇:教育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大众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 美国传播学者A.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 )媒介系统、( )媒介系统和( )媒介系统。

2、 符号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 )功能;二是( )功能,三是( )功能。

3、 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 )传播。

4、 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包括( )、( )和( )。

5、 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 ),又具有( )。

6、 在大众社会理论看来,现代社会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则是( )。

7、 霍夫兰采用的( )与拉扎斯菲尔德的( )一起,成为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方法。

8、 一般认为,( )是“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明朗化的开端。

9、 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主要学派,即( )和( )。

10、 1950年,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在( )大学诞生

二、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

1、 拟态环境

3、 知晓权

2、 集合行为

4、 传播效果

三、简答(20分)

1、 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6分)

2、什么是传播学发展的“12345”? (7分)

3、画出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图,并指出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7分)

四、论述(20分)

作为一名未来的传播者,你怎样理解“控制分析”?以社会系统角度论述。

五、材料分析(20分)

阅读下列几则材料,结合传播学相关理论对其做出分析。

材料

(一) 严守一和沈雪一进费墨的家,就能看出家中是大战后的暂歇。费墨没戴眼镜,耷拉着脑袋,窝在沙发里。深度近视的人摘下眼镜,脸就变了形。李燕满脸泪痕,抽着一支烟,翘着腿,坐在费墨通常坐的书桌后面。看到严守一和沈雪进来,李燕又发作了:“骗子,原来是个骗子。原形毕露!说话呀,怎么不拽词了?平常我上个网,就说我堕落。”

材料

(二) 严守一没有说话。费墨看了里屋一眼,仰在沙发上:“二十多年了,确实有些审美疲劳。”接着将头埋到自己手里,抽泣起来。 严守一愣在那里。 材料

(三) 半天,费墨仰起一脸鼻涕又说:“还是农业社会好哇。” 严守一一时没听明白他的意思,问:“什么?”

费墨摇着头:“那个时候,一切都靠走路。上京赶考,几年不归,回来你说什么都是成立的。” 又点着桌子上的手机: “现在„„”

严守一: “现在怎么了?”

费墨哑着嗓子说: “近,太近,近得人喘不过气来!”

严守一愣在那里。

材料

(四)——做门、做窗,盖门楼的砖、灰、沙,这是3900, ——三天吃饭是600,这一共是4500, ——砖头哥,这是5000,你都拿着吧, „„„„

电话响了,

——谁啊 没 „„没空 没空!别说了,费钱 ——谁啊?

——路之信!叫我去杀猪 看我买了个手机,他也买一个!他北京没人啊

——俩烧包!

—一条街上,放个屁都能闻到,喊一嗓子不比拨号吗快? ——资料来源:电影《手机》台词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示现的 再现的 机器

2、 表述和理解 传达 思考

3、 “多媒体”

7、 心理实验法 抽样调查法

4、 下行传播 上行传播 横向传播。

8、 阿尔及尔宣言

5、 商品属性 文化属性

9、 经验学派 批判学派

6、 广泛的大众 少数权力精英

10、 伊利诺伊大学

二、名词解释

1、 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但是,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一般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对待。

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产生影响。

2、集合行为:其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比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合、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

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集合行为是一种自发的反常现象,有其特殊的传播机制。

3、知晓权:广义上来说,指的是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人的生存权的基本内容之一。

从狭义上来说,知晓权指的是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共权力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或知察的权利,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也意味着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负有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

4、传播效果:其一,它指的是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

其二,它指的是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地还是潜在的。其又表现为三个层面:环境认知效果、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和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三、简答

1、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有以下特点:

a.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b.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c. 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d. 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e.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 一集大成者:施拉姆,传播学科的奠基者;二大学派: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 三大来源:传播学来源于信息科学、“三论”和新闻学 四大先驱: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

五大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3、 图略,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包括以下因素:a. 传播者b. 受传者c. 讯息d. 媒介e. 反馈

四、论述答案要点:

第一, 大众传播与政府的关系(政府对媒介的控制;“瘦报”、 “橙色新闻纸”等 媒介对政府的监督和批评);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拉进了人们的距离。事实上,第二, 媒介所有者对媒介的控制; 距离太紧了,也会让人感到不适应。 第三, 大众媒介与工商界的关系(利益诉求;经济影——身份的彰显,身份的标志。用一头猪的钱没个手机,响); 换来身份的炫耀,值得!! 第四, 大众传播与行业组织; 其二,联系传播学理论分析 第五, 大众传播与受众的关系; 涉及到的相关理论: 第六,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人类传播的特点和意义;

五、材料分析答案要点:

受众行为理论; 其一,四则材料分别说明这样几个问题: 麦克鲁汉的媒介思想; ——对新媒介的恐惧 效果分析理论;

——媒介形态需要改变,基于受众的视觉考虑。比如,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及联系等。

第二篇:自学考试《大众传播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头脑空洞,不知从哪里着手开展工作。下面是小编搜索整理的自学考试《大众传播学》复习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自学考试《大众传播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 美国传播学者A.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 )媒介系统、( )媒介系统和( )媒介系统。

2、 符号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 )功能;二是( )功能,三是( )功能。

3、 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 )传播。

4、 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包括( )、( )和( )。

5、 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 ),又具有( )。

6、 在大众社会理论看来,现代社会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则是( )。

7、 霍夫兰采用的( )与拉扎斯菲尔德的( )一起,成为传播效果研究的主要方法。

8、 一般认为,( )是“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明朗化的开端。

9、 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主要学派,即( )和( )。

10、 1950年,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在( )大学诞生

二、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

1、 拟态环境

2、 集合行为

3、 知晓权

4、 传播效果

三、简答(20分)

1、 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6分)

2、什么是传播学发展的“12345”? (7分)

3、画出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图,并指出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7分)

四、论述(20分)

作为一名未来的传播者,你怎样理解“控制分析”?以社会系统角度论述。

五、材料分析(20分)

阅读下列几则材料,结合传播学相关理论对其做出分析。

材料(一) 严守一和沈雪一进费墨的家,就能看出家中是大战后的暂歇。费墨没戴眼镜,耷拉着脑袋,窝在沙发里。深度近视的人摘下眼镜,脸就变了形。李燕满脸泪痕,抽着一支烟,翘着腿,坐在费墨通常坐的书桌后面。看到严守一和沈雪进来,李燕又发作了:“骗子,原来是个骗子。原形毕露!说话呀,怎么不拽词了?平常我上个网,就说我堕落。”

材料(二) 严守一没有说话。费墨看了里屋一眼,仰在沙发上:“二十多年了,确实有些审美疲劳。”接着将头埋到自己手里,抽泣起来。 严守一愣在那里。

材料(三) 半天,费墨仰起一脸鼻涕又说:“还是农业社会好哇。”

严守一一时没听明白他的意思,问:“什么?”

费墨摇着头:“那个时候,一切都靠走路。上京赶考,几年不归,回来你说什么都是成立的。”

又点着桌子上的手机: “现在……”

严守一: “现在怎么了?”

费墨哑着嗓子说: “近,太近,近得人喘不过气来!”

严守一愣在那里。

材料(四)——做门、做窗,盖门楼的砖、灰、沙,这是3900,

——三天吃饭是600,这一共是4500,

——砖头哥,这是5000,你都拿着吧,

…………

电话响了,

——谁啊 没 ……没空 没空!别说了,费钱

——谁啊?

——路之信!叫我去杀猪 看我买了个手机,他也买一个!他北京没人啊

——俩烧包!

—一条街上,放个屁都能闻到,喊一嗓子不比拨号吗快?

——资料来源:电影《手机》台词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示现的 再现的 机器

2、 表述和理解 传达 思考

3、 “多媒体”

4、 下行传播 上行传播 横向传播。

5、 商品属性 文化属性

6、 广泛的大众 少数权力精英

7、 心理实验法 抽样调查法

8、 阿尔及尔宣言

9、 经验学派 批判学派

10、 伊利诺伊大学

二、名词解释

1、 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但是,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一般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对待。

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产生影响。

2、集合行为:其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比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合、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

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集合行为是一种自发的反常现象,有其特殊的传播机制。

3、知晓权:广义上来说,指的是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人的生存权的基本内容之一。

从狭义上来说,知晓权指的是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共权力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或知察的权利,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也意味着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负有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

4、传播效果:其一,它指的是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

其二,它指的是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地还是潜在的。其又表现为三个层面:环境认知效果、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和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三、简答

1、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有以下特点:

a.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b.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c. 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d. 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e.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 一集大成者:施拉姆,传播学科的奠基者;二大学派: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

三大来源:传播学来源于信息科学、“三论”和新闻学

四大先驱: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

五大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3、 图略,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包括以下因素:a. 传播者b. 受传者c. 讯息d. 媒介e. 反馈

四、论述答案要点:

第一, 大众传播与政府的关系(政府对媒介的控制;媒介对政府的监督和批评);

第二, 媒介所有者对媒介的控制;

第三, 大众媒介与工商界的关系(利益诉求;经济影响);

第四, 大众传播与行业组织;

第五, 大众传播与受众的关系;

第六,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

五、材料分析答案要点:

其一,四则材料分别说明这样几个问题:

——对新媒介的恐惧

——媒介形态需要改变,基于受众的视觉考虑。比如,“瘦报”、 “橙色新闻纸”等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拉进了人们的距离。事实上,距离太紧了,也会让人感到不适应。

——身份的彰显,身份的标志。用一头猪的钱没个手机,换来身份的炫耀,值得!!

其二,联系传播学理论分析

涉及到的相关理论:

人类传播的特点和意义;

受众行为理论;

麦克鲁汉的媒介思想;

效果分析理论;

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及联系等。

第三篇:2011年大众传播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2011年全国自考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 无分。

1. 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观点,属于斯蒂芬森的是() A. 社交性

B. 工具性

C. 目的性

D. 游戏性 答案:D

2. 1920年,李普曼在()中提出了现代人与“第一手信息隔绝”的问题。

A. 《自由与新闻》

B. 《舆论学》

C. 《传播模式》

D. 《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答案:A

3. 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用“文化工业”这个术语指称() A. 流行文化

B. 通俗文化

C. 大众文化

D. 商业文化 答案:C

4. 传播学的四种理论建构类型中最有影响的是() A. 归纳理论

B. 演绎理论

C. 机能理论

D. 模型 答案:C 解析:(P65) 机能理论综合了归纳与演绎两种成分,既强调数据,又重视解释,因而成为最

有影响的理论学说。

5. 受众控制主要体现在() A. 前馈

B. 反馈

C. 进行受众调查

D. 舆论监督

答案:B

6. 下列对维纳的研究成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创立控制论

B. 认为信息就是我们与外界交换来的东西

C. 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D. 撰写《科学与信息论》 答案:D

7. 下列传播学者中首先将媒介与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进行探讨的是() A. 麦克卢汉

B. 英尼斯

C. 施拉姆

D. 德夫勒 答案:B

解析:(P190) 麦克卢汉的研究以将媒介同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探讨而著称,而真正首先

开拓传播学中这一研究领域的,则是他的老师英尼斯。

8. 媒介分析的研究客体是() A. 传播者

B. 受众

C. 内容

D. 渠道 答案:D

9. 用实验证明,趋同行为的动机是一个受条件制约的变量的是() A. 曼德尔

B. 罗杰斯

C. 阿什

D. 马丁 答案:C

10. 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的共同缺陷是()

A. 概念界定不够清晰

B. 缺乏批判精神

C. 过分强调媒介的作用

D. 学术观点过时 答案:C

11. 批判学派和传统学派的根本差异是() A. 研究方法 B. 研究对象 C. 研究立场

D. 研究内容 答案:C

解析:(P331) 传统学派是肯定现状、服务现状,而批判学派是批判现状、否定现状。这种对

传播现状的不同的立场与态度取向,是两大学派所有分歧的根本之所在。

12. “传播单位”模式由()提出。

A. 竹内郁郎

B. 申农-韦弗

C. 奥斯古德

D. 施拉姆 答案:A

解析:(P49~50) 申农—韦弗模式属于传统的线性模式;由奥斯古德和施拉姆合作提出的模式

属于控制论模式,并从中引申出“传播单位”的思想。日本学者竹内郁郎则在其基础上稍作改进

,正式提出了“传播单位”模式。

13. 怀特的把关研究提出,输入信息-输出信息=() A. 把关信息

B. 把关过滤信息

C. 冗余信息

D. 有效信息 答案:B

14. 把信息看作是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的是() A. 申农

B. 维纳

C. 德夫勒

D. 香农 答案:A

15. 内容分析的对象是() A. 表面讯息

B. 隐含的深层内容

C. 语境

D. 主体 答案:A

16. 经济控制在资本主义国家具体表现为() A. 广告

B. 税收

C. 登记

D. 行政

答案:A

解析:(P142) 经济控制的关键在媒介的所有权上,这个问题在资本主义国家具体化为垄断与

广告两个方面。故选A。政治控制主要是政府控制,B、C、D项均属政府控制的具体内容和手段。

17. 人脑的()可以用来解释“休眠效果”

A. 喜新机制

B. 忘却机制

C. 逆反心理

D. 记忆机制 答案:B

18. 批判学派都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的“总体性”方法,用总体的目光审视传播。

A. 卢卡奇

B. 葛兰西

C. 霍克海默

D. 阿特休尔 答案:A

19. 互联网是() A. 单一型媒介

B. 复合型媒介

C. 第三媒介

D. 传统媒介 答案:B

20. 把关模式“试图描述在新闻事件与最终的接受者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中间传播者”是()

A. 麦奎尔

B. 麦克内利

C. 怀利

D. 巴斯 答案:B

21. 《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的作者是() A. 拉斯韦尔

B. 卢因 C. 拉扎斯菲尔德

D. 施拉姆 答案:A

22.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主要运用了() A. 归纳理论

B. 演绎理论 C. 机能理论

D. 模型 答案:D

23. ()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指出,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里,平等将成为社会的核

心价值。

A. 麦奎尔

B. 罗杰斯

C. 贝尔

D. 霍尔 答案:C

24. 针对传播主体展开的研究是() A. 内容分析

B. 议题设置

C. 媒介研究

D. 控制研究 答案:D

25. 美国第三届总统()曾宣称“宁要报纸,不要政府”。

A. 林肯

B. 华盛顿

C. 杰弗逊

D. 富兰克林 答案:C

26. ()将政府操纵新闻制造的人为事件称为“伪事件”。

A. 阿特休尔

B. 施拉姆

C. 弥尔顿

D. 波尔斯丁 答案:D

27. ()提出“知识沟”理论假说。

A. 诺伊曼

B. 松伯格

C. 蒂奇诺

D. 艾蒂玛 答案:C

28. 韦伯对议题的分类不包括()

A. 个人议题 B. 谈话议题

C. 敏感议题

D. 公共议题 答案:C

29. 下列属于定性研究法的是()

A. 抽样调查法

B. 内容分析法

C. 因素分析法

D. 控制实验法 答案:C

30. 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A. 信源的可信性

B. 媒介的权威性

C. 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

D. 内容的说服力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 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 未选均无分。

1. 下列关于“潜网”的说法正确的有() A. 就是关系网

B. 媒介将违规者除名是潜网的直接表现

C. 是一种社会控制体系的折射

D. 任何媒介都担负者社会控制的职能

E. 潜网的控制是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 答案:C^D^E^ 2. 印刷媒介受众调查包括() A. 读者概况调查

B. 受众选择报刊信息的调查

C. 对读报用途和读者所得到的满足的研究

D. 读者—非读者研究

E. 音乐节目受欢迎度调查 答案:A^B^C^D^

3. 下列关于麦奎尔传播功能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有() A. 同大众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密切联系 B. “个人社会化”是其观点的出发点

C. 把传播的个人功能纳入到“使用与满足”理论 D. 把传播功能和受众动机等同起来 E. 提出大众传播的“动员功能” 答案:A^B^C^D^E^ 4. 报纸的特点是() A. 信息容量大

B. 保存信息的能力强 C. 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 D. 时效性较差 E. 廉价

答案:A^B^C^D^E^ 5. 内容分析的一般性结论是() A. 大众传播的内容只是从它所得到的信息中进行高度的抽样

B. 受传者所吸收或使用的信息,又是从大众传媒中过滤出来的抽样

C. 大众传媒的,娱乐性的远远多于消息性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分散社会大众对重要问题 的注意力

D. 大众传播为了引吸受众,大多追求内容平易,形式简单,层次较低 E. 指出信息的实质是减少收信人的不确定性 答案:A^B^C^D^ 解析:(P149~150)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热媒介

答案:热媒介:是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热媒介意味着“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度清晰地延伸人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像力发挥程度低。 2. 传播效果

答案: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即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另一方面

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3. 工具说 答案:工具说:是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一种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认为,有很多传播属于工具性行为,即使是最明显的自我意识的传播也往往具有作为工具使用的目的。传播行为既有目的性,又有认知性。 4. 自信心假说

答案:自信心假说:贾尼斯认为在自信心的强弱和可说服性的高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即自信心越强,可说服性越低;自信心越弱,可说服性越高。这一结论,被称为“自信心假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信息流量失控会造成什么危害? 答案:答案暂无

2. 信息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答:首先,就大众传播领域来说,层出不穷的传播新技术,将使传播出现多样化、小型化、分散化以及个人化的局面。 其次,传播新技术促进社会信息的加快流通和信息量急剧增长,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个方面都将带来深刻的变革。

3. 卡特赖特的研究提出的劝服有效包含哪些原则? 答案:答:(1)信息必须引人注目。 (2)应使受传者从感受转变为一种认识。

(3)应使受传者认识到该事宜对他只有利而无害。 (4)应使受传者采取行动的途径简便、具体、直接。 4. 怎样正确理解“可读性”?

答案:答:可读性是同信息交流直接相关的一个问题,是由西方新闻界首先提出来的。它指的是新闻、文学作品等易于阅读的程度,即作品使读者易于接受和了解,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由于广播电视的发展,还可以把它延伸为广播新闻等节目的可听性和电视新闻等节目的可视性。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可读性与趣味性混淆起来。 5. 网络媒体有哪些重要特征?

答案:答:(1)共享性,即电脑网络具有连接网上的任何用户,使之共享网上信息资源的基本性能。

(2)互动性,由于这一特征,网络传播活动中的反馈环节大大加强。

(3)传播方式的兼容性,既可用于人际传播,又可用于群体和组织传播,更可用于大众传播。 (4)开放性,网络上大量的信息内容是对所有网络用户公开或对所有专门付费索取特定的信息服务的网络用户公开的。

(5)从理论上讲,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成为信息提供者,并且传受双方的身份可不断互换。 (6)信息接收时间由用户自己掌控,信息接收行为与传递行为不必同步。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9分,第2小题14分,共23分) 1. 从研究方法看,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答:(1)科学性。传播学研究是一种有理论指导、有控制手段的程序化的科学认识活动。①先导:系统的理论框架。传播学研究一般都有比较系统化的理论框架,是由一定规则和结构组织起来的求证过程,通过有目的的调查与研究,检验理论假设的正确性,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②过程:可靠的控制机制。传播学研究形成了一整套控制机制,确保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③研究:严格的分析手段。人们对传播研究中所得出的有关结论和数据都要进行一系列严格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并采用统计手段检验其显著性和客观实在性。④结论:良好的复制功能。从成果上看,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性就在于它所得出的结论与原理不是偶然的、不可复现的,而是只要具备相应的条件便必然会产生和再现的。 (2)操作性。传播学研究与传统新闻学研究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它摆脱了传统思辨哲学的影响,非常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以操作性见长。传播学研究的这种操作性的特色具体表现在其研究目的的三个梯次分布上:①描述,即对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做出符合实际的描述。②解释,即对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及特点做出解释。③预测与控制。传播学研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仅仅是为了“解释世界”,而且也是为了“改造世界”。

(3)综合化与定量化。现代传播学研究由于其面向实际的操作性要求,越来越强调测量的可靠性和研究的有效性。这就要求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加综合化、定量化。所谓“综合化”是指尽可能采用多重设计和研究手段。所谓“定量化”是指对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采用数量化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手段。目前,定量分析已成为世界传播学研究的主流。 2. 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基本特征、长处与不足各是什么?两者相对比,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答:传统学派注重挖掘传播活动的自身规律,出发点与着眼点都紧扣具体的传播实践,都与人们的实际传播经验密切关联,其研究方法及成果都带有十分突出的、十分明显的经验色彩,所以又有经验学派之称。其长处在于:研究的成果往往能够直接用来指导传播实践,特别是对开展卓有成效的传播活动作用更大。其缺陷在于:对现存社会及其传播体制持一种非批判的肯定态度,因此,总把自己置于现存秩序“之内”,把现存秩序当做一种固定不变的既定事实接受下来,从而自觉不自觉地以维护现存秩序为己任。总之,传统学派奉行的是同现存社会相一致、相调和的“服从主义”。与之相反,批判学派的基本特征则是,对现存社会持一种无情批判的否定态度,因此批判学派总是力图站在现存社会秩序“之外”,拒绝承认现存秩序的合法性,并自觉地以批判现存秩序为己任。于是,批判学派主要致力于传播现象之深层背景的考察,更注重传播与传播体制的阶级性,更强调传播与社会的联系,故而其研究有高屋建瓴、振聋发聩、大刀阔斧之势,令人有酣畅淋漓、茅塞顿开之感,这是其长处。批判学派的不足在于:忽视或根本就无视对传播自身规律的探讨,置实际经验和具体问题于不顾,一味进行大而无当、天马行空的高谈阔论,远离传播实践,结果其研究大多无助于指导人们从事传播活动。

总之,两相对比,传统学派偏重于传播的小规律,批判学派偏重于传播的大问题;传统学派实际在维护传播现状,批判学派则旨在否定传播现状。也就是说,传统学派在传播理论上虽然颇多建树,但却很少对传播现象提出根本性的质疑;相反,批判学派虽然无情地撕破现实的虚假面纱,将它的丑恶暴露出来,但却很少提出有益于传播活动的科学学说。

种问题。②过程:可靠的控制机制。传播学研究形成了一整套控制机制,确保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③研究:严格的分析手段。人们对传播研究中所得出的有关结论和数据都要进行一系列严格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并采用统计手段检验其显著性和客观实在性。④结论:良好的复制功能。从成果上看,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性就在于它所得出的结论与原理不是偶然的、不可复现的,而是只要具备相应的条件便必然会产生和再现的。

(2)操作性。传播学研究与传统新闻学研究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它摆脱了传统思辨哲学的影响,非常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以操作性见长。传播学研究的这种操作性的特色具体表现在其研究目的的三个梯次分布上:①描述,即对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做出符合实际的描述。②解释,即对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及特点做出解释。③预测与控制。传播学研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仅仅是为了“解释世界”,而且也是为了“改造世界”。

(3)综合化与定量化。现代传播学研究由于其面向实际的操作性要求,越来越强调测量的可靠性和研究的有效性。这就要求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加综合化、定量化。所谓“综合化”是指尽可能采用多重设计和研究手段。所谓“定量化”是指对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采用数量化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手段。目前,定量分析已成为世界传播学研究的主流。 2. 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基本特征、长处与不足各是什么?两者相对比,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答:传统学派注重挖掘传播活动的自身规律,出发点与着眼点都紧扣具体的传播实践,都与人们的实际传播经验密切关联,其研究方法及成果都带有十分突出的、十分明显的经验色彩,所以又有经验学派之称。其长处在于:研究的成果往往能够直接用来指导传播实践,特别是对开展卓有成效的传播活动作用更大。其缺陷在于:对现存社会及其传播体制持一种非批判的肯定态度,因此,总把自己置于现存秩序“之内”,把现存秩序当做一种固定不变的既定事实接受下来,从而自觉不自觉地以维护现存秩序为己任。总之,传统学派奉行的是同现存社会相一致、相调和的“服从主义”。与之相反,批判学派的基本特征则是,对现存社会持一种无情批判的否定态度,因此批判学派总是力图站在现存社会秩序“之外”,拒绝承认现存秩序的合法性,并自觉地以批判现存秩序为己任。于是,批判学派主要致力于传播现象之深层背景的考察,更注重传播与传播体制的阶级性,更强调传播与社会的联系,故而其研究有高屋建瓴、振聋发聩、大刀阔斧之势,令人有酣畅淋漓、茅塞顿开之感,这是其长处。批判学派的不足在于:忽视或根本就无视对传播自身规律的探讨,置实际经验和具体问题于不顾,一味进行大而无当、天马行空的高谈阔论,远离传播实践,结果其研究大多无助于指导人们从事传播活动。总之,两相对比,传统学派偏重于传播的小规律,批判学派偏重于传播的大问题;传统学派实际在维护传播现状,批判学派则旨在否定传播现状。也就是说,传统学派在传播理论上虽然颇多建树,但却很少对传播现象提出根本性的质疑;相反,批判学派虽然无情地撕破现实的虚假面纱,将它的丑恶暴露出来,但却很少提出有益于传播活动的科学学说。

第四篇: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试题答案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2010年考试题评分标准 试题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20分,共5小题,每小题4分)

1、自我表露:指人与人的沟通过程中,把自我的真实情况自愿地告诉给别人的行为。

2、非言语沟通:是指通过非语言文字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沟通方式。

3、农业传播受众的选择行为:

4、内向沟通

1、概念:信息在个体内传播。

2、特点:①指导个人思想、行为和经历的显示;②不断的创造和再创造的过程;③自我通过沟通的过程。

3、过程:⑴获得刺激(内部刺激和公开或隐蔽的外部刺激);⑵感受;⑶通过感受产生认知。

5、传播: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信息是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 试题

二、简答题(本题共30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

1、农业传播与农业推广的区别和联系。

2、农业技术传播模式的理论内涵。

3、农业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4、传播与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系是什么?

5、参与式研究、推广和培训的沟通意义是什么。

试题

三、论述题(本题共30分,共3小题,每小题10分)

1、如何理解农业传播的多样性特征。

2、论述如何提高有效倾听的能力?

3、如何理解“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

试题

四、论文写作(本题共20分)

课程论文要求立论正确,材料翔实,分析透彻,逻辑性强,语言流畅。课程论文必须包含两项内容,一是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即理论部分;二是它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即实践部分。不能离开本课程的主旨另写论文。

第五篇:电梯三级教育试题及答案

电梯安装三级教育试题

一、 填空题20题

1.所有安装人员持有 上岗证,质检员持有电梯安装质检员证。 2.土建工程交接检验的内容分为 三方面。 3.样板架一般用硬木料制作样板。在潮湿地区或在高层建筑中,为防止木材变形而导致尺寸误差,应采用 焊制样板架。

4.导轨总长超过 时,下端应留有空隙,以适应温度引起的长度变化。轿厢两侧的导轨接头应相互交错差 轨长。

5.承重钢梁安装在机房楼板上:有承重钢梁沿 安装和将承重钢梁 安装两种方法架起安装。

6.曳引机的固定方式有 固定和 固定两种。 7.滚轮式导靴安装应平整,两侧滚轮压紧导轨后 应相等,压缩尺寸应按制造厂规定。

8.导靴安装,上、下应在 上,不应有歪斜、扭曲现象。如果安装位置不合适,应进行处理,不得用外力对导靴强行安装就位。

9.将轿厢门的上梁安装到轿厢钢架前立柱上,悬挂架安装在导杆上,门轨的水平允许偏差小于 ,门轨的侧面应保持垂直,可以用框形水准仪检测。

10、安全部件的安装主要包括 。

11、电气装置所有电气设备及导管、线槽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必须 。

12、井道内敷设电线管时,各层应装 ,并根据需要加端子板。

13、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且驱动主机按轿厢上行方向连续运转时,空载轿厢严禁 提升。

14、在安装导轨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已安装完毕的 ,不得碰撞。

15、在井道安装导轨时,必须有可靠的 设备,以防导轨坠落。

16、液压电梯油缸固定在相应的油缸支架上后调整油缸中心,使之与样板

前后、左右偏差小于2mm。

17、自动扶梯桁架吊装如果现场基坑上部楼板设计有吊钩或允许在楼板上打洞吊装,可直接用倒链葫芦或 吊装。

18、轿厢门与梯井门的动力联系在整定电梯的过程中进行调节。其间的联系是由固定在轿厢和梯井门扇上的断电装置实现的。轿厢门扇上的断电装置须严格成 。

19、限速器与安全钳电气开关在联动试验中必须动作可靠,且应使 立即制动。

20、电梯调试完毕后,安装单位填写 ,业主、监理认可后报技术监督局电梯检测站验收。

二、 选择题20题

1、在确定导轨支架位置的同时,还要考虑导轨连接板与导轨支架不能相碰。错开的净距离不小于 。

A.15mm B. 20mm C.30mm

2、当驱动主机承重梁需埋入承重墙时,埋入端长度应超过墙厚中心至少20mm,且支承长度不应小于 。 A.60mm B.70mm C.75mm

3、限速器应装在井道顶部的楼板上,并应在楼板上用厚度 12mm的钢板制作一个底座,将限速器和底座用螺栓固定。如楼板厚度 120mm,应在楼板下再加一块钢板,采用对穿螺栓固定。

A. 不小于 小于 B. 不小于 大于

4、电气设备接地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A.所有电气设备及导管、线槽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必须可靠接地(PE); 接地支线应分别直接接至接地干线接线柱上,不得互相连接后再接地; 接地支线应采用黄绿相间的绝缘导线。

B.所有电气设备及导管、线槽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必须可靠接地(PE); 接地支线应分别直接接至接地干线接线柱上,可以互相连接后再接地; 接地支线应采用黄绿相间的绝缘导线。

C.所有电气设备及导管、线槽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必须可靠接地(PE); 接地支线应分别直接接至接地干线接线柱上,不得互相连接后再接地; 接地支线应采用黄兰相间的绝缘导线。

5、轿壁安装后再安装轿顶。但要注意轿顶和轿壁穿好连接螺丝后不要紧固。要在调整轿壁垂直偏差不大于 的情况下逐个将螺丝紧固。 A.1/1000 B.2/1000 C.3/1000

6、曳引机试运转时,发现异常现象,应由 负责检查处理。 A.施工单位 B.建设单位 C.制造厂

7、电梯安装之前,所有层门预留孔必须设有高度不小于 的安全保护围封。并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

A.1.0 m B.1.2m C.2m

8、当液压电梯装有安全绳安全钳时,使 保持开启状态(直到钢丝绳松弛为止)的同时,人为使安全绳机械动作,安全钳应可靠动作,轿厢必须可靠制动,且轿底倾斜度不应大于5%。

A.上行阀 B.下行阀

9、当轿厢悬挂在两根钢丝绳或链条上,且其中一根钢丝绳或链条发生异常相对 时,为此装设的电气安全开关应动作可靠。 A.伸长 B.缩短

10、层门地坎至轿厢地坎之间的水平距离偏差为0~+3mm,且最大距离 超过35mm。

A.允许 B.不允许 C.严禁

11、曳引机的固定方式有 两种。 A.柔性固定和刚性固定 B. 刚性固定和弹性固定

12、机房内钢丝绳与楼板孔洞边间隙应为20~40mm,通向井道的孔洞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 的台缘。

A.20mm B.30mm C.50mm

13、井道脚手架应有专人拆除,拆除前应先拆除临时电气线路,打开井道照明灯。脚手架应 逐层拆除,事先应通知有关人员并发出警告,避免伤人。 A.从上至下 B.从下至上

14、终端保护装置是为了防止因电气失灵,使电梯到达顶层或底层后仍继续运行而设置的。通常设置有 。 A.强迫减速开关 B. 终端限位开关 C. 强迫减速开关 终端限位开关 极限开关 终端限位开关

极限开关

15、电梯安装工程中照明系统安装要求: A.要求每两层有一盏照明灯。灯具为一般照明灯具; 照明器具必须避开井道内的移动设备; 井道照明开关安装在主机房和基坑内,且为一个专用回路。 B.要求每两层有一盏照明灯。灯具应为防尘、防潮型灯具; 照明器具必须避开井道内的移动设备; 井道照明开关安装在主机房和基坑内,且为一个专用回路。

16、液压泵站的安装必须按土建布置图进行。当设计无规定时,泵站箱体距墙 以上,以便维修。

A.200mm B. 350mm C.500mm

17、当轿厢载荷达到110%的额定载重量,且其10%的额定载重量的最小值按75kg计算时,液压电梯 启动。

A.可以 B. 严禁

18、在停电或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移动轿厢的装置必须能移动轿厢上行或下行,且 时还必须装设防止顶升机构与轿厢运动相脱离的装置。 A.上行 B.下行 C.停止

19、弹簧式导靴安装前应将导靴调整螺母紧到最大限度,使导靴和导靴架之间 。

A.间隙小于1mm B.间隙小于2mm C.没有间隙 20、安装单位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根据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电梯安装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

具有完善的安装工艺及施工操作规程。

具有健全的安装过程控制制度及施工过程记录表式。

所有安装人员持有安全操作上岗证,质检员持有质检员证。

B.根据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电梯安装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

具有完善的验收标准、安装工艺及施工操作规程。 具有健全的安装过程控制制度及施工过程记录表式。

所有安装人员持有电梯安装安全操作上岗证,质检员持有电梯安装质检员证。

答案:

一、填空题

1. 电梯安装安全操作 2. 机房内土建工程交接检验、井道内土建工程交接检验、主电源开关交接检验 3. 钢板 4. 100m 1/2 5. 地面 架起 6. 刚性固定弹性固定 7. 压缩量 8. 同一垂直线 9. 1/1000 10. 安全钳、限速器、缓冲器、终端保护装置 11. 可靠接地 12. 分支接线盒(箱) 13. 向上 14. 导轨支架 15. 16. 基准线 17. 卷扬机滑轮组 18. 垂直状 19. 20. 自检报告

二、选择题

1~5 C C A A A 6~10 C B B A C 11~15 B C A C B 16~20 C B B C B

安全起吊 驱动主机

上一篇:记叙文表达方式及作用下一篇:警校学员毕业实习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