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差异论文

2022-05-12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中美文化差异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中国和美国在体育电影的制作和发展领域都有卓越的成绩,反应出两个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体育人文背景。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分析中国和美国体育电影文化的特点,找出中国和美国体育文化差异之所在,认为两国的体育政治因素与体育人的个性方面两国有一定的差异,两国的体育电影在国内的低位与体育电影人的文化背景与思维也有所不同。

第一篇:中美文化差异论文

从婚礼仪式看中美文化差异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不同的国家均具有着各自的文化,文化差异成为了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一国软实力的重要构成。从宏观视角来看,文化的载体极具多样化,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正在不断提升;美国作为国际发达国家,亦具有着自成一体的文化特色。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前,对婚礼仪式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婚礼仪式当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亦成为了一种国家文化的象征。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中美婚礼仪式的分析探讨折射出的中美文化差异。

【关键词】婚礼仪式中美文化文化差异

引言:婚礼习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婚礼中各种风俗习惯也皆渗透出当地传承的各种文化艺术风格。探究婚礼根本含义,即为一种宗教仪式亦或是一种公证方式,但不论哪种形式的婚礼皆在于获取社会以及家人朋友的祝福,以期帮助新婚夫妇适应社会。但由于文化差异,各地区婚礼习俗,婚礼举行仪式也存在一定差异,分析婚礼仪式,可从婚礼传统艺术中获取民族文化众多继承痕迹。众多婚礼仪式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莫属印度教婚礼,基督教婚礼以及儒教婚礼。

一、中美婚礼仪式

(一)中美婚礼差异之布置

婚礼是相互爱恋的人步入婚姻的一种仪式,虽然在法律上证件已可证明双方为合法夫妻,但举行婚礼仪式仍然深深扎根于人们脑海之中。在婚礼中布置以及安排具有至关重要作用,格式的婚礼风格不同,因此往往婚礼布置也将存在一定的差异。

1.色彩布置

中西方婚礼布置之间存在众多差异,如色彩布置,声音布置,会场布置等。色彩布置中,中式婚礼多以红色为主,收到传统思想的影响,红色一直被人们誉为喜庆的颜色,为了增添喜庆的氛围,在婚房布置时通常选择红枣,红色蜡烛,红色花生,印上喜字的喜饼等,这些都是为了营造喜庆氛围[1]。在中国红色被赋予了众多美好象征,新娘与新郎在结婚当日也需着装红色服饰,以此寓意新婚夫妇生活的幸福美满,婚房布置也需运用红色渲染气氛,如在窗户贴喜字,吊顶处放置红色拉花,新人被褥也将装饰为红色,这些布置皆象征着对新人的祝福。

而西方婚礼中可选择的颜色众多,多数与白色为主,白色象征着顺风如意,而蓝色则代表着婚姻幸福甜蜜,黄色婚礼则代表一生不幸,黑色婚礼则被誉为被下了诅咒。在美式婚礼中白色为首要选择,新娘身着白色婚纱以此彰显新娘的美丽无暇。

2.声音布置

中美婚礼声音布置也存在一定差异,中式婚礼中认为声音越是嘈杂,代表着越是红火,也是代表着朋友与亲人的祝福。为了营造婚礼热闹的氛围,人们通常选放礼花与礼炮,在会场上用音箱中播放欢快音乐以此来衬托氛围。而美式婚礼在声音选择上,多运用柔和音乐,双方亲友坐在教堂两边,看着新人走过,整体环境一篇宁静与祥和,伴随着《Wedding March》(《婚礼进行曲》)的播放,新人在教父见证下完成婚礼仪式。

3.会场布置

中式会场布置中有着一套系统的流程,首先新郎与亲友去新娘家接亲,到新娘家后,新郎与朋友需缴纳红包方可进入新房之中,而后为了多留新人相处时间,多采用藏鞋等方式,最终新郎怀抱新娘步入婚车。会场布置,通常为新娘家为结婚当日的前一天,主会场为新郎家,新郎家结合参加婚礼人数,摆放桌椅食物,并在会场中摆放气球,燃放礼炮等。待到吉时在司仪的见证下,双方完成婚礼。

美式婚礼会场则多为白色为主,新娘挽着新娘进入会场,而后将新娘之手交到新郎手中,象征着将新娘一生交付于另一个男人照顾,随后新娘共同步入教堂,共同穿过弓形花门,并在花童的引导下,在红毯上优雅的来到教父面前,双方完成婚礼仪式。在宴请请朋好友时,多数采用自助餐形式,在长条桌上,摆放众多甜品与美酒,人们可以随意选择,而后还可在音乐播放下,共同跳舞[2]。

(二)中美婚礼差异之服饰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中西方文化相互渗透,在重视现代婚礼中,多借用西方婚礼方式,在着装上,新娘多穿着白色婚纱,新郎身着西服,虽然现代婚礼多采用西式方式,但受传统风俗影响,新娘还会在敬酒时,身着中式红色礼服,红色高跟鞋。虽然在仪式举办中新娘身着白色婚纱,但新娘腰间仍然系红色腰带,腰带中通常放置百元钞票,象征着新娘母亲对于女儿的祝福。

在美式婚礼中新娘着装需满足五样东西,这种风俗主要源于维多利亚时代,新娘需身着一样旧的物品,即象征着与亲人亲友之间亲密关系不间断;一件新的物品,代表着两位新人的祝福;一样向其他成婚女子借来的物品,寓意该物品将会带来好运;蓝色物品,新娘可将蓝色装饰物装饰在礼服中也可装饰在头上;最后为六便士放在鞋中,代表着今后生活的金钱充裕。新娘礼服可以外接可以扔掉,但是不可变卖,美国变卖礼服象征着婚姻被金钱玷污而无法长久[3]。

从中美婚礼仪式差异之处可以看出,虽然文化不同,导致两国婚礼仪式存在众差异,但婚礼中都代表着同一种寓意,即希望婚礼长长久久,代表着双方父母以及亲朋好友对新人的祝福。

(三)中美婚礼差异之礼仪

中美婚礼差异存在一定差异,中式婚礼中婚礼不论是新人是自由恋爱走入婚礼的,还是由媒人介绍步入婚礼,婚礼现场都需有媒人来主持,以此,代表着的新娘是明媒正娶,而后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媒人也逐渐被证婚人所代替,证婚人必须为当地有地位有名望的人担任。但在美国婚礼中多数有教父牧师等来主持婚礼,在圣主耶稣见证下完成婚礼。

上文也曾提及中式婚礼中,新郎并很难顺利接走新娘,需进行发红包,藏鞋等活动,这些习俗一方面代表着父母对于女儿的不舍之情,更希望通过这些习俗告知新郎娶新娘并非一帆风顺,故此应珍惜新娘[4]。中式礼仪中,新郎找鞋后还应与新娘共同吃面,一同吃下母亲的手擀面,代表着母亲对于新人的祝福,希望新人之间可以长长久久。最后新郎将新娘报入车中,其中新娘不可回头,代表不走回头路,到新郎家,新郎与新娘跨过火盆,代表生活红红火火,而后举行仪式,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传统婚礼后新娘步入洞房,但在现代婚礼中,则新娘与新郎共同敬酒,感谢亲朋好友的到来。

而美国婚礼中通常由女儿与父亲共同步入教堂之中,随后父亲将手交付于新郎,代表正式将新娘交付新郎。两位新人共同宣誓,牧师或教父问道今后不论贫穷富有都将不离不弃彼此相亲相爱,若是同意则说出已久想要表达思想即“Yes I do”,而后双方交换戒指,亲吻,最终完成婚礼仪式。婚礼仪式完成后一对新人可进行蜜月旅行,即现代所讲述的度蜜月。

二、中美婚礼仪式中的文化差异

(一)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上文曾提及三大婚姻形式,其中儒家婚礼仪式,中式婚礼形式的不同主要受到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影响,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中,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儒家思想是贯穿中华数千年文化发展的核心思想,从春秋时期开始,儒家思想便影响着我国社会文化的构建与发展。因此,中式婚礼体系中,儒家思想的渗透与融合亦十分明显。儒家思想文化的核心概括为“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涕”。而“仁是儒家思想理论的核心,是儒家学派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行为准则及伦理道德的最高标准和要求[5]。可以说儒家思想的所有思想著作、理论都是以“仁”为前提和基础,“仁”所体现的“爱人”、“仁以处人,有序和谐”等思想。传统思想挂念中,认为婚礼是神圣的代表,象征着阴阳相调。在汉代秦嘉《玉台新咏》中曾提及到“羣祥既集。二族交欢。敬兹新姻。六礼不愆。羔雁总备。玉帛戋戋。君子将事。威仪孔闲。猗兮容兮。穆矣其言。”进一步陈述了二族交欢是结天地之和,符合人伦之本,从始终也隐约透露出,婚姻符合伦理纲常。两人结为连理,是秉承天地之合。

但中国古典文化思想观念中也指明了婚姻是上天注定,婚事应秉承孝道与礼道,由父母做主,结成连理是月老红线相牵而促成的婚姻,忽视的婚姻的自主性,在古代很多年轻人素未谋面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这种具有封建思想的色彩的观念,也使得婚姻这一本来应具备幸福气氛的行为活动,演变成女性一辈子囚禁的牢笼。在婚姻之前,将新人五行八字相互匹配,只有八字相符合得双方最终才得以共结连理。除了传统思想观念,还有一点即中式婚礼讲求门当户对,若佃户与富家小姐相爱,这种爱恋是不被世俗所承认的,而双发在婚前就已经发生性行为,女性将被视为不贞洁,一旦被发现,将会面临严重惩罚如侵猪笼等严酷的惩罚,这些传统观念束缚下,囚禁的是中国女性的灵魂。

自古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甚至到如今,此种观念仍未得到有效扭转,古代三妻四妾,女性被当成为男性附属品,婚姻之中男性占据所有的主体地位,在婚姻后更有三从四德等观念约束着女性,在婚姻中男性多不满意妻子,只需一直休书就可结束婚姻。由此可见,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下,是压抑着千年的被束缚的灵魂,在这种思想观念下更衍生出了再婚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职业,即媒人,媒人这一职位发展至今,也逐渐演变成为婚姻介绍所等,为两个新人牵线搭桥最终结成连理之和。

道教也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代表,道教与儒家思想对于婚姻还念也有着一定的差异,道教讲求现有天地,天地生万物,而后有男女,最终成为夫妇,夫妇之间地位平等,方能促使婚姻持之以恒。但传统思想观念儒家思想根深蒂固,道教思想中的婚姻观念始终不被世俗所接受。

(二)西方婚姻观念中的为爱牺牲观念

婚礼是步入婚姻的一种仪式,借助婚礼仪式,向大众证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西方婚礼习俗受到希腊文化以及基督文化的影响,在这种观念影响下,逐渐发展的到当前的婚姻观念。西方婚姻观念中重视个人意愿的表达,尊重人性的释放。近些年随着婚姻观念的不断变化,旅行结婚方式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西方人眼中婚礼只是一种形式,而更重要的是和自己相爱的人成为夫妻,故此他们并非真正在乎的是婚礼仪式,更愿意摆脱传统婚礼形式以及婚姻观念的束缚,在旅行中增加两者之间的关系,注重对于自由的把握。

西方婚礼仪式是在牧师以及教父主持下完成的,而并非为媒人,西方婚姻观念中,倡导自由[6]。众所周知基督文化中的亚当与夏娃角色,夏娃是亚当肋骨演变而成的,这一思想观念中也表达出对于女性不平等的观念。在《圣经》中前两种中表达到在神的见证下,亚当与夏娃连合,这一观念也阐述道婚姻是神所准许的,而后随着婚姻观念以及婚礼仪式的变迁,在神的见证下完成婚姻是对婚姻的祝福。直至后来伊甸园亚当与夏娃偷吃禁果,被驱逐到人间,让人类仅需繁衍生息,并接受生老病死离别的痛苦。此外,西方婚姻观念还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希腊文化注重释放人的天性与自由,这种思想观念也逐渐演变成为今天的恋爱与婚姻自由思想,受希腊文化的影响,西方婚姻观中,人们自由恋爱并心甘情愿将资金一生奉献给予对方,两人在相互承认观念中,通过组成美满幸福的家庭。

(三)中美文化差异下现代婚礼与婚姻观念的嬗变

在西方婚姻观念中,男女双方可以自主确立爱恋关系,从相知相遇到相爱,最终走入婚姻的殿堂,这也是传统婚姻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但从当前婚礼形式以及仪式差异上来看,中西方婚礼仪式呈现趋同,自由恋爱,婚姻自由的西方思想也逐渐渗透到国内之中,也正是这种婚姻自由观念的传递也使得受传统思想影响下的女性婚姻得以释放,女性可逐渐踏入追求婚姻自由的道路中。但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国内婚礼逐渐成为一种交易方式,传统婚礼借助陪嫁寄托着父母对于女儿的爱意,但这种观念演变至今,则逐步变成攀比的筹码,很多婚礼由于工薪家庭无法承担更多的金钱花销,进而终止了两人的关系。当前这种被曲解的婚姻观念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尤其在偏远山区,一个家庭为儿女筹办婚礼而负载累累,更有些人为在婚礼中收取更多的红包一再结婚、离婚,当然,对于婚姻自由的今天,人们有权选择自身所想要的婚姻生活,青年也有理由追求一生的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将婚姻自由当成人们日益挥霍的筹码,这种思想也严重桎梏了青年对于婚姻对于婚礼的正确态度。

结论:婚礼是人们步入到婚姻的仪式,不可否认西方婚姻观念影响下,解放了被传统在束缚的灵魂,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应摒弃传统风俗。在婚礼中各种风俗这些都代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一种传统思想文化的象征。随着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这些由于文化差异也致使婚礼仪式趋同,这种趋同现象是现代社会进步的表现,更是人类文化融合的展示。

参考文献

[1]阿比克·罗伊,李丹阳.从语境文化模型看中美沟通方式的差异[J].社会科学论坛,2012,08:159-163.

[2]马芳琴.从传统婚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09:167-168.

[3]涂兵兰.从婚礼仪式用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117-119.

[4]戴方方.中西婚俗差异的成因探析——以英汉宗教背景、婚礼服饰颜色词意义差异为视角[J].莆田学院学报,2015,04:64-68.

[5]佘骁璇.从《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看中西方文化中的礼仪差异[J].海外英语,2013,07:191-192.

[6]林群.从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理论看中美文化差异[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4,03:99-102.

作者:朱玉湘

第二篇:由中美体育电影文化特点分析中美体育人文差异

摘要:中国和美国在体育电影的制作和发展领域都有卓越的成绩,反应出两个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体育人文背景。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分析中国和美国体育电影文化的特点,找出中国和美国体育文化差异之所在,认为两国的体育政治因素与体育人的个性方面两国有一定的差异,两国的体育电影在国内的低位与体育电影人的文化背景与思维也有所不同。中国在电影制作的规划、经济投入、市场运作以及创新方面需要向美国学习,从而提高中国的体育电影的质量与影响力。

关键词:中关体育电影

文化特点

人文差异

体育电影是源于人们现实体育生活又高于体育生活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以体育事业为主题,传播体育精神,反映体育运动的发展和成就,激励观众参与并关注体育事业,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作为电影中的一类,体育电影一直有着众多的拥趸,不但由于人们对于体育的热情以及体育所传达给人们的激情、鼓舞、团结,更包括了人们希望超越自我、达成梦想的诸多因素,所以体育电影从问世以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体育,作为人类的五种沟通方式之一,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和种族的隔膜,能够把需许许多多不相识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这也许就是体育有独特魅力的原因,也许就是人们喜爱体育电影的原因。

中国和美国都有深远的体育电影历史。中国体育电影诞生,至今为止创造近600余部电影作品,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景观。美国体育电影从1897年至今,体育影视作品已经有几千部之多。在美国,体育电影早已成为电影类别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体育类电视节目也是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类型之一。相比之下,中国的体育影视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数量与质量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与当今中国在世界体坛的地位极不相称,不仅不利于体育文化在我国的弘扬,也不利于全民健身的普及和推广。

1 中国体育电影文化综述

中国的体育电影还处于初级阶段。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就有了自己的体育电影作品。这个时期的体育电影主要以体育人物与体育事件反映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气节,探究人生存的价值与意义,可以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纯体育文学。“十七年”就是指新中国诞生(1949年)至“文革”开始前(1966年)这一历史时段发生的体育文学,独特的历史语境使这一时段的体育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果说《体育皇后》是现代纯体育文学形成的标志,并开创了体育电影的元叙事,使爱国救国成为体育文学表现主题的话,那么“十七年”体育文学则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提倡体育强国,并促进了体育文学的蓬勃发展。新时期,经历了“十年动乱”的洗礼,一切欣欣向荣,百废待兴,整个时代燃烧着奋斗的激情,拼搏奋斗、努力进取、为国争光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新时期体育文学的新气象也促进了体育电影的复兴,作品涉及的体育运动项目更为广泛。到了21世纪,体育电影又更多的向娱乐化方向发展。如《大灌篮》等更多娱乐艺术明星的加入体现了在电影中体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2 美国体育电影文化综述

美国体育电影在美国电影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美国电影的一个重要题材,它传播了体育知识,对体育精神和文化输出做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美国体育事业的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体育电影以展现社会时尚、描绘现实生活为主。以拳击运动为主题的《洛奇》、《愤怒的公牛》;以棒球运动为主题内容的《北达拉斯队》、《天赋》等,反映了以运动为职业的美国民众的现实生活。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体育电影出现以表现时尚为主题、并向喜剧风格转化,如《空中大灌篮》、《疯狂教练》、《球球向前冲》等。21世纪初,美国体育电影由表现喜剧风格逐渐转向励志精神:一是延续描绘生活和表现喜剧并存的电影主流,如描绘生活的《女生出拳》、《爱情与篮球》等,富有喜剧色彩的《像迈克那样打球》、《足球老爹》等。二是积极创新,向励志精神的电影主流发展。如《最长的一码》、《卡特教练》、《一球成名》等。

3 中美体育电影中的体育文化差异

3.1 中国体育电影相比于美国政治文化色彩浓厚

中国体育电影中涵盖了更多的时事政治成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体育电影的主题以国家不强、争取民族斗争胜利为主,反应在那个时代人们渴望通过强身健体,弘扬体育精神来改变旧中国屈人之下的面貌,彻底甩掉“东亚病夫”的称号。新中国成立到九十年代之前的体育电影与当时的中国不同时期政治思想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国家性质特点,美国人思想开放,工作、生活很少受不同时期国家政治的影响,因此体育电影中很少有美国政治文化表现成分。美国是一个视体育运动为国家生活的大陆,美国体育电影能够更加深入人们日常生活,更加能够得到美国老百姓的青睐。

3.2 中国励志体育电影更加强调集体主义,以及个人情感因素,而美国励志体育电影显示更强的个人英雄主义

中国的励志体育电影大多强调的是集体主义精神。运动员是为了国家、集体荣誉而战,成绩往往是属于集体的,即使在如《女篮五号》、《沙鸥》、《女足九号》等电影中刻画出了主人翁的一些形象、但也是重点以描述主人翁如何刻苦训练、为国家集体争光,或者以个人情感为主,很少特意去表现主人翁去力挽狂澜去夺取胜利的英雄主义气概。这与中国有着古老传统的国家所拥有的诚实、稳重,的名族性格以及国家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体育文化特点有很大关系。美国励志体育电影都会特意的去刻画一名英雄,展现出极强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美国精神”,即使有团队配合也是展示在英雄成功的背后有一支默默的支持他、为他付出的团队。美国的很多其他电影也从不缺乏英雄的身影。这与美国这个年轻的国家自由、奔放、张扬的个性、崇尚英雄、渴望英雄的国度有很大关系。在现实体育比赛中,美国也是有意识地造就英雄,如在篮球比赛中,中国大多通过多次传球、依靠集体配合、找出机会投篮得分,而美国往往是在“非机会”情况下单打独斗、强行出手;橄榄球也是往往一名核心球员在其他队友的配合帮助下,一人连续过人、达阵得分,美国人认为这样更加容易出现英雄。

3.3 中国体育电影的情节相对单一,不同时期的体育电影文化主题差别不大

中国体育电影虽然经历了90年的发展变迁,但中国的体育电影始终贯彻是两个主题:一是借体育电影表现爱国主义主题,弘扬金牌至上的体育精神;二是歌颂运动员、教练员的生命体验和昂扬斗志,缺乏娱乐成分。一直到了2008年所拍摄的“大灌篮”等电影又变成了单一的娱乐成分,情节过与肤浅。美国体育电影往往扣人心弦,不同电影充斥了不同的电影风格,在一些影片中美国将科幻卡通技术运用于体育电影拍摄中,加上跌宕起伏的情节自然能够拍出成功的高质量的体育电影。充分展示了美国作为多元化的年轻国家创新思维开阔的体育人文特点。说明在电影制作和拍摄过程中,美国的电影人能够开拓思维、不断创新,很少受地区政治文化束缚。中国的电影人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影片的情节规划和创新力度与美国有一定差距。

3.4 美国体育电影能够邀请更多的一线体育明星参加演出,拉近了体育明星和民众的距离,中国电影人很少邀请一线体育明星参加演出

美国体育电影中的《空中大灌篮》和《乔丹接班人》等影片中邀请了美国NBA众多的明星参加演出,在影片中描绘了许多明星与普通人之间的故事,拉近了人们与自己心爱明星的距离,受到了人们的热捧。正是这种所谓的明星效应,这些电影创造了小投入大产出的奇迹。如“空中大灌篮”中由于“飞人”乔丹是主演,加上巴克利、拉里伯德等明星助阵,投入8000万美元的影片获得了2.4亿美元的票房,虽然没有《终结者》、《阿凡达》等好莱坞巨片吸金,单也创造了人类体育电影奇迹。中国的体育电影演员过于平庸,虽然中国通过参加奥运会、世锦赛加上国内职业体育的开展,也打造出了许多中国的体育明星,但体育明星很少参加电影拍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疏远了体育明星与普通人的关系,限制了国人的对本国体育电影的兴趣。

3.5 中国体育影片在国内的低位、数量和质量与美国差距甚远,美国的大众体育发展广泛、深入人心,造就了美国体育电影的成功

2012年奥斯卡来到了第84个年头,而在前81届中共有28部体育影片获得115项提名,最终获奖21项,最近三届都有体育题材入围最佳。相比体育题材电影已在好莱坞占据一席之地,美国是众所周知的体育大国和强国,体育产业是美国的第六大产业。美国大众体育更是深入人心,2008年,有七项集体项目随意的非正式比赛数量超过了有组织的正式比赛数量,据2009年统计有4500万美国人加入各种不同的健身中心,美国人每年花在健身房的会费高达190亿美元,超过1.7亿美国人参与健身运动,体育文化遍及每一个学校,一项拉拉队队大赛就能吸引上万支队伍参加。在人人都爱体育运动的国家,体育题材的电影获得成功显得顺其自然。中国影坛的体育电影却是少之又少,曾获奖的还要追溯到1981年以女排为题材的《沙鸥》,而去年共有20部国产影片票房过亿,体育题材影片无法分得一杯羹。中国体育军团在国际大赛上争金夺银越发的给力,2008年奥运会上以5l金超越美国跃居首位:一方面拥有体育大国头衔,一方面体育电影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处于极度弱势的地位,这种矛盾的存在其实并非偶然,这与中国电影商业环境差、缺乏体育因素。群众体育开展滞后有很大关系。

4 结论与建议

中美电影都具有自己的情节特点,展示了中美两国不同政治环境、社会环境下,不一样的体育文化特征。通过体育电影展示,表现出中国在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所表现出的保守、谦虚、谨慎的个性;大局观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占了主导地位。美国由于国家年轻、人员参差不齐。展现出年轻的国家自我、豪放、张扬的个『生以及团队衬托下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体育电影的另一面也展现的中美两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状况,也表现出两国体育经济、职业体育的运作和管理情况。通过电影展示可以看出中国的社会体育和群众体育的普及情况不如美国,体育经济的运作和管理方面也和美国差距巨大,这些因素影响了中国体育电影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要想提高体育电影的质量以及在国内的关注度,在提高竞技体育发展的同时做好群众体育的开展,群众参与体育锻炼、欣赏体育电影的兴趣。体育电影工作者本身也要系统学习体育运动有关知识,要深入人民群众、敢于在电影制作中不断创新;邀请一线体育明星前来参加拍摄,以吸引群众目光;学习美国先进的体育电影理念以及商业运作模式,从而在本质上发展中国体育电影事业。

作者:张博 陈志远

第三篇:基于文化维度理论的中美文化差异研究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美文化差异直接影响着两国的跨文化交流。本文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为基础,比较了中美文化差异,旨在促进中美跨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

【关键词】文化维度理论;中美文化差异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顺畅,但不同国家和国家长期生活在一起,形成和保存的各种习俗和文化传统仍然影响着两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一、文化维度理论

所谓的“文化”是同一环境中人们的“共同心理过程”。文化不是个人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社会经验和相同教育的许多人共有的心理过程。由于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Hofstede对全球50多个国家的IBM文化价值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分析并结束了测量值的五个文化维度: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性气质和女性化,长期定位和短期定位,它为分析和应对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中美文化差异分析

1.权利距离。正确的距离是组织中权利的集中程度和领导者的独裁程度,以及社会在组织中分配这些权利的不平等程度。 一种文化究竟是大的权利距离还是权利的微小距离将不可避免地反映在社会中不同规模成员的价值观。

中国是一个权利距离较大的国家,美国是一个低权力距离国家。中国人看重权威,尊重并服从领导者,认同等级制度,对权利的不平等分配不敏感;美国人对权利的不平等分配很敏感。在美国公司中,等级制度是为了方便存在,而领导层则在不太重要的位置。

2.不确定性规避。霍夫斯泰德认为,人们可以通过三种主要方式抵制未来的不确定性:科技、法律和宗教。人们利用技术来抵御自然的不确定性,利用法律来抵制来自社会其他成员的不确定性,而宗教被用来解决不可抗拒的死亡和来世的不确定性。Hofstede的调查显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不确定状态的回避趋势存在很大差异。一些民族认为生命的未知和不确定性是敌人,尽一切可能避免它们,一些民族采取冷静和接受的态度。他们认为“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美国是一个低度不确定的社会。中国是一个具有高度不确定性避免的社会。

3.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指的是社会中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重视个人主义的文化倾向于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形成松散的社交网络,并且非常注重自尊。对本人的职业和个人酬劳尤为重视。集体主义者关注团队并促进成员之间的和谐。

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和美国个人主义。中国人倾向于用“我们”这个词来关心忠誠的群体,更多地关注群体的利益。在组织中,它倾向于促进有亲密关系的人,关注人际关系,个人表现欲不强;美国人关注个人利益,集体观念薄弱,个人表现欲望强烈。

4.男性化和女性化。“男性化”倾向意味着两性在社会中的性别角色明显不同。女人应该谦虚,温柔,关心生活质量;“女性化”的倾向是指社会中性别角色的重叠,男女都谦虚,礼貌,关注社会生活的质量。

中美都是男性化社会。为了给中国农民工赚更多的钱,中国学生注重分数和排名,这些都是男性社会的表现形式。美国社会的男性化表现在以新教伦理为指导的自助者意识形态中。

5.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长期文化关注未来,重视节俭和坚持不懈,并认为储蓄应该丰富并顽固地坚持实现目标;愿意投资未来将考虑人们的行为将如何影响后代。在短期文化中,价值观倾向于过去和现在。人们尊重传统,注重履行社会责任,但目前的行为和感情是最重要的。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长期国家。美国是一个短期国家,个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消费方向。

三、总结

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美国是西方文化的一个融合体,将这两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国家进行对比,它将有助于加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重新审视过去中国千百年来积累的文化传统,更好地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孙彩惠.从霍夫斯坦德的文化维度看中西方价值观[J].现代交际, 2015(10):63.

[2]李日.以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试析中美文化差异——以电影《喜福会》为例[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4):59-63.

作者:陈雅洁

上一篇:绿色化学化工论文下一篇:对外汉语硕士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