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丽的教育有感》

2024-05-09

读《美丽的教育有感》(通用14篇)

篇1:读《美丽的教育有感》

“宽容与赏识让教育更美丽 爱心与智慧让教育走的更远”

在一次特殊的机会下,使我有幸读了《美丽的教育》一书,并且深深爱上了它。该书是一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孙浦远老师所著。孙浦远老师用43年的心血与智慧洒在了教育这块土地上,其态度之严谨、功夫之深厚,《爱的教育》是她一生的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写出了栩栩如生、纷繁多样的儿童现实生活,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小学心理学和教育学,读了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许多困惑,

篇2:读《美丽的教育有感》

利用假期的时间,我认真拜读了孙蒲远老师写给年轻班主任的《美丽的教育》这本书。首先吸引人的是书的名字。这本书共分为八个章节,每一章节又都有若干个子题目,这些题目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这些小标题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如:你冤枉过孩子吗?为什么班主任在课间要尽量和孩子们一起玩?学生写作业磨蹭怎么办?为什么不要轻易给孩子打坏分数等等,这些小标题非常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使人一看标题就有想看下去的欲望。

孙蒲远老师在书中用她自己细腻的爱抒写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因爱而美丽,因爱而神圣,因爱而光芒四溢。作为教师,没有人不知道不爱学生的。但是,怎样去爱?怎样用自己的爱来感化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孙老师告诉我们:

一、爱是关注

孙老师在《“爱学生”是什么意思》一文中说道:老师爱学生主要是对学生诚心诚意的“关注”。你要细心的发现他的闪光点,认可他的努力,鼓励他点点滴滴的进步,理解他的苦衷与需求,关心他的生活与学习,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充分发挥他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样的语言是朴实的,这样的爱是具体的,所以学生能够感受到孙老师的爱,学生能够被这样的爱点燃希望,积极向上。

爱是关注,在工作中,往往会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忽视了孩子,包括最重要的那些细节上的关注。

二、爱是宽容

也曾读过这样一篇短文:寺庙里的老师父看到墙脚的小凳,猜到小和尚在天黑无聊时偷溜出去玩耍,便搬走小凳蹲在墙脚。那夜,小和尚踩着师父的背翻过了墙,惶恐不安,师父拍拍尘土说:“天凉,多加件衣服。”从此小和尚再也没有翻墙出去。淘气是孩子的特点,是正常现象,犯错误是难免的,你不可能限制他,你要从他的淘气中找寻身上闪光的地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淘气,这时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主动和轻松起来,甚至还可以从中得到很大乐趣。

宽容不同于纵容。宽容的前提是理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要想做孩子的老师,你首先要变成孩子。如果你三十岁,你不可能要求孩子也三十岁,你也曾经有过自己的八岁或者十三岁,所以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才能懂得孩子,教育孩子。当然,老师对学生的宽容不是对学生无原则的迁就和让步,他是以学生认识错误为前提的。对已经认识到错误的孩子的宽容是启发孩子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

在孙老师的班里,上课的时候学生也可以去上厕所,这也许没有什么惊奇的,但让我惊奇的是如果碰到去的时间长了还没回来的情况,孙老师会让另一个学生带着手纸去厕所看看是不是那位同学碰到了什么困难?从这个细节上可以看出孙老师是一个多么宽容的老师呀,在她班里的学生真是感到幸福。孙老师的这种做法让人有些担心的问:您这么宽容会不会让孩子养成一上课就去厕所的习惯?孙老师摇摇头说:“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孩子没有这样,在孙老师的心目中班主任是在用自己的人格来培养学生的人格,是在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

篇3:读《美丽的教育有感》

一、用心感受细节

文中说到同事间如日常对话的友谊,被学生看在眼里转述给家长,家长把它描述出来,让作者感到这些平时几乎被我们忽视的细节竟是孩子和家长眼里极其温馨的一幕。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学生看见了,心里暗自庆幸学生看见的是美好。我们平时往往忽视一些细节,觉得它无关紧要,或者说根本就没想到它,更没感受到它的重要性。我想这个看到了老师间这种维持三年之久的、充满关爱的友谊的学生,将会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很好地经营友谊,并享受到友谊的快乐、幸福。美好教育的价值也因此得到了最好的传承。凡事只有你感受到、意识到它的重要,才会重视它,发扬它。其实,我们身边经常发生一些细节的故事,只不过你没察觉到罢了。

2010年,因教师紧缺,我先带了一年级两周的课。后来请了一位代课教师,是我带着这位教师到班里向孩子们做介绍的。后来就听我的同事跟我学(她儿子和侄女都在一年级)说她的侄女回家就和她说:“老婶,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老师,是我们高老师领着来的,还向我们大家做了介绍。”同事问她是怎么介绍的,她说:“说不清楚,还是我和大哥表演给你看吧,我演高老师,大哥演新老师!”同事说这俩孩子把整个过程都演下来了,就连我们当时说的话、做的动作都模仿下来了。还说她侄女挺崇拜我的,只要我说的话就记得,回家经常模仿我读课文,有什么事还经常说这是我们高老师说的,肯定是真的。我真没想到,短短的时间我能影响到孩子,而且这些要不是同事告诉我,我还不知道。过了不久,我又听同事说孩子回家后和她谈论他们的新老师,说他们的老师好像失恋了,接了一个电话就很不高兴,也不讲课了,让他们自己写,老师就低着头在屋里走来走去,给他数着,一共走了三圈。又过了几天,这孩子又说,我们的老师好像又和他的女朋友好了,我听他接电话,要去车站接女朋友。这就是刚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孩子看到后所说的。听后,我感慨小孩子的不简单,并且告诫自己,以后要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别让自己迟钝的发现和无意间的不良表现,给教育留下遗憾和污点。

二、自觉践行细节

教育中“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言传不如身教”,能将细节落实到工作中,发挥其作用更为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影响学生的资源。我们要将这些细节化为一种习惯,不能作秀,也不能搞一场运动。

记得安徽卫视“爱传万家———说出你的故事”栏目,有一期请来刘若英作客,主持人鲁豫问刘若英15岁最难忘的事是什么?她说是一个学期,上课都不说话。原因是,一天老师来上课时,教室很乱,很多人都在说话,老师就说了一句话“刘若英别说话了”,可刘若英说她真没说话,就连旁边的人都很有义气地证明她没说话,可老师就是不相信,认定她说了话。为了这一句话,刘若英一个学期课堂上都不讲话,老师问她,她只是点头或摇头,实在让她说,她就用眼睛瞪着老师。一个孩子的逆反就从老师一句“你别说话了”开始,可能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因此工作中我们真的要慎言,不然你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就会伤害到孩子,产生严重的后果。

长期以来,我养成了候课的习惯,以往铃响后,总是有几个孩子迟迟不到教室,说了几次都改不了。我以后每节上课前几分钟就站在教室的门口等着学生,几次过后,学生就不再拖拉了,比说教见效果。

三、实施美丽教育

我校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在作文中写道:我觉得我们班主任非常喜欢我,因为上半年的时候,老师给我写小学生手册时,有一句话:“老师知道你非常努力,你要坚持,要更上一层楼。”这是孩子从老师的这句话中读到的信息。平时我在批改作业时,不仅关注题目的对错,写上等级,而且关注书写的变化,字里行间所透露的感情、思想上的变化,经常给予适当的评语,把我的爱心传递给学生。通过批改作业,我既关注了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又和学生进行了心灵的沟通。

教育无小节,教师应注意的地方太多了,要慎言慎行。如生活上的细节,包括我们的着装、对办公桌的整理、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时间观念等。语言上的细节,板书上的细节,教育方式上的细节,和家长打交道时应注意的细节,等等。如果把这些细节做实、做长,就定会丰厚师德,滋养教育,塑造美丽。

篇4: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关键词:教育;灵魂;意蕴;期待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13-01

从教十多年来,最先吸引我去读肖川先生的书是偶然在杂志上看过他的“六个学会”,他说:“广大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细细品味他的文章,里面无处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肖川先生的随笔,让我感受到一个“随”字:随和,随意,随缘,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其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而是像朋友之间的促膝而谈。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下面是我自己读完全书后的一点体会:

一、教育的灵魂

书中提到,教育的灵魂该是道德教育,很多时候,我们趋向的是一种无视主体性的教育。这种无视主体性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数表现为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自律能力,缺乏进取精神,表现出盲目从众和循规蹈矩,表现为逆来顺受。读到这里,我有种被提醒被激醒的感觉,而如何将书中理念运用于我们专业基础教学中,我觉得应该从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孩子,从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开始,让学生只有对自己、对专业及其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有积极的情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教育带给我们什么

读这段时,我心里有一阵揪心但又力不从心的感觉,虽说是基础教育,但由于受客观环境影响,似乎狭隘成了应试教育的基础教育。有时,我们只看到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而不是让学生会灵活运用知识点。书里写到一个让人心疼却又觉得每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制约教育改革的瓶颈在考试评价制度,应该来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可是,我们为了公平所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 我不由地想,在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深刻的兴趣与爱好。书中提到,学习成了苦不堪言的差事,使学校成为造就失败者的场所。目前,一直都说,兴趣是最重要的,而我们目前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不要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对美好知识的向往,要使我们的教学有吸引力,就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尊重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宽容、宽松、宽厚的生长环境。

三、教育要与经典为友

肖川先生说过: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譬如说,要尊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成人’应该优先于‘成材’,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等等。教育的道理,之所以都是些大道理,就因为教育是关涉人心的工作,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皆然。”由此我想到,我们平时对学生日日提醒、教导的,正是经过了岁月的洗淘和一代又一代人社会历史实践的检验的道理,想到了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恐怕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笔者强调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在我们思考教育问题的时候, 要对教育的理解更细致、更深入。古老的智慧需要反复的咀嚼,需要不断的切已体察,不是简单的诵记就可以得其真传的。由此,想到我们对学生的日日提醒,也要自己先不断咀嚼其真意,并且联系到实际生活情境中,并且带着发展的眼光和辨正的态度去教导学生。

四、教育的意蕴

肖川先生提到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读了这段话,我有被提醒的感觉,似乎我就徘徊在探索,启蒙,宣传和灌输间,徘徊在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和指示、命令之间;徘徊在丰富认识和统一思想,徘徊在尊重、信任和消极防范之间,似乎稍不留神,就会误入非教育的歧途。我们应该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带入自己教育的范畴内,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永远都充满希望和自信。

五、教育的期待

书中提醒着我们,不能只习惯于树立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要学会观察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善端”,我们该对别人多一份信任和由衷的尊重,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暂时还处于落后的学生,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让他们多一份真诚的感动。肖川先生说:“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地方,就会有快乐!快乐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

篇5:读《美丽的教育有感》

如果孩子是鱼,你就是大海;-----------------题记 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

爱——教育的真谛

——读《美丽的教育》有感

“面对孙蒲远老师,我心里涌动一种崇高的敬意和巨大的好奇,使我无法拒绝这本书的强烈诱惑。”,是的,正如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教授所说的,当我拿到《美丽的教育》这一本书时,当我翻开书本,看见一个个鲜明的案例,我就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确切的说是被孙老师的的人格魅力,教育艺术所吸引。

我刚刚走上教师的岗位,也刚刚当上世界上最小的主任-----班主任。官职虽小,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自从当上班主任那天起,我每天面对着许许多多的琐事,比如谁谁打架了、谁谁作业没写了、谁谁的家长来告状了、谁谁值日逃跑了、谁谁校徽没戴等等,没完没了的琐事让我喘不过气,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教育天空是灰色的。我从来也没有想过教育是美丽的,但孙蒲远老师却能用宁静的、美丽的心情来看待班主任辛苦的工作,她将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这些美好的风姿带进我们日常的教育生活之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教育图画,为学生编写了一个美丽的教育童话!

为什么孙老师能创造美丽的童话?我读完《美丽的教育》这本书以后,总结出一个字——爱。那么爱是什么?孙老师用具体的行动告诉我们:

爱就是尊重 故事1:当看到后进生小郭同学举手时,孙老师激动地对全班说:“郭某能积极参与学习,我们特别欢迎,他就是念错十个地方,我也不批评他。”这暖暖的一句话里,有鼓励、有尊重,更让其他同学对小郭同学也十分尊重。结果这个孩子只在一个地方打了磕巴,没有念错一处!这个孩子爸爸原来几乎天天打他,家里几天就得买一把新笤帚,孙老师教他后,和爸爸及时进行了沟通,爸爸就再没有打过他。一天,他突然问孙教师:“孙老师,您哪天生日?”“你问这个干什么?”他哭了,一边哭

一边说:“您对我太好了„„我想长大了报答您„„我有您这样的老师觉得很幸福。”孙老师听后感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着他的手„„

孙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人们常说:“尊重就是坐在一条板凳上”,尊重就是平等。教师多一份尊重,学生就多一份自信。作为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将心比心的思考,设身处地的比较,推心置腹的教诲。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体验被别人尊重的滋味,享受被别人尊重的快乐。唯有这样,他才能学会尊重别人。爱就是信任

故事2:有一个三年级的女生,总也不完成作业,批评也不见效果。孙老师试着用孩子的方式与她“拉钩”,约定完成作业,居然取得了成功。这位女生在日记里写道,当她不想写作业时,想起了孙老师,“老师温暖的手紧紧地拉着我,我怎么能辜负老师呢?我要守信用,不能骗人!”

孙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学生,还要信任学生。唯有信任,才能和孩子交心,才能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才能找寻每个学生的长处,才能捕捉每个学生的亮点,以便制造机会,架设平台,让他们登台亮相,展示自我,在信任中汲取力量,在鼓励中茁壮成长。

爱就是责任

故事3:有一个女孩得了耳聋病,家长怕影响全班的平均成绩,决定让女儿退学。但孙老师执意留下她。她说:“如果我班的平均分低一些,这只影响我个人的名利问题,而这个女孩能不能上学可是她一生的问题。”孙老师让这个女生坐在第一排,看她的口型上课,终于使她读完了小学,升入了初中。后来,这个女孩顺利地参加了工作,还建立了幸福的家庭。有一天,她带着爱人来看孙老师,很感动地说:“要不是您,我妈妈说我现在只能打哑语和别人交谈,谢谢您,老师,谢谢您。”

孙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学生,就要承担责任。德国诗人歌德讲:“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的一种爱”。也有人说,教书育人是世间一部很大很沉的词典,而“责任”是这部词典里最重的一页。的确,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面对着天真可爱的学生,走进那明亮庄严的教室,站上这神圣无比的三尺讲台,我们的责任更多的是爱,因为责任,我们关爱学生的生命;因为责任,我们爱岗敬业;因为责任,我们时刻用爱心召唤着学生,带着学生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爱就是理解

故事4:一次,孙老师接过学生送来的一团看不出模样的用画报贴成的东西时,想笑,看着学生庄重的样子,她忍住了笑,努力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终于看出来了:“一个机器人!”“对极了!”学生高兴地叫道。试想,如果老师随便一句:“这是什么破玩意儿呀?”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孙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学生,就要理解学生。诗人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只有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才能有师生情谊,有了感情,才能沟通,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

爱就是宽容 故事5:在孙老师的班里,上课的时候学生也可以去上厕所。如果去的时间长了没回来,孙老师会让另一个学生带着手纸去厕所,看看是不是那位同学碰到了什么困难?有人担心地问,您这么宽容,会不会让孩子养成一上课就去厕所的习惯?孙老师摇摇头说,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孩子们没有这样

孙老师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学生,还要宽容学生。宽容是一种信任和激励,更是一种仁慈和关爱。试想,同学看不起,老师瞧不上的学生会怎么样呢?答案只有一个,肯定是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如果你认定一个人是璞玉浑金,缺的只是琢磨而已,那么,尽管他身上有一些小缺点,你的宽容也会使他成为一块璞玉。

通过孙老师的这些教育故事,我们知道:爱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尊重,一种责任,一种理解,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如果一种教育未能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憾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而孙老师对学生的爱犹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滋润干涸的心灵。它虽平凡,却能在平凡中孕育着一份惊人的伟大。

可见,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因素,否则“教书育人”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为了使学生感受到我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爱,我们应通过以下几方面传递我们的爱:

热情地面对全体学生

热情的面对全班同学,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师”进而“乐其师”。教师只要付出爱,就能得到爱,就会体验

爱,因此,爱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换。只有这样,教师爱的教育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功,这就是爱的感染作用。反之,如果教师用粗暴专制的教育方法去对待学生,用讽刺挖苦的口吻去数落学生,那么,教师不仅不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给学生的心灵投下阴影,让学生内心感到痛苦和教导,反而会对教师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这些学生还会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久而久之,这些学生还会发展到厌恶老师、厌恶学习、厌恶校园生活,导致自暴自弃,消极无为,不思上进,有的学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我们知道,爱优生、好生,对大多数教师来说不是困难的事,而要爱那几个为数不多却令人头疼没商量的差生却不是容易的事。这也正是需要我们用平等心去面对的现实。我们要认识到:差生也是我们的学生,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不能把这些学生搁在一边,漠不关心,或一味批评、漫骂。不要在有意、无意间让学生觉得你看重这个,忽视那个。例如,下课了.许多学生围了过来,想与老师交谈,当教师面对的是优生时,教师脸上是笑容灿烂,边说边点头,流露出的是赞赏与肯定.而当差生挤过来想与教师交谈时,教师却马上眉头一皱,用不满的眼光看了他一眼,更有甚者,或用手将他推开,或自己转过身子背对此生。每个教师都应该清楚,我们的学生,他们每个人都很明白自己在教师心中的位置。

因此,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仅仅不训斥、不指责、不苛求他们,是不够的。必须重视自己的非语言方面的行为在与学生交往中作用。教师要让所有学生感到老师对我很好,老师是喜欢我的。

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全社会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学生的心中培养一种爱,需要比培养任何一种名花更多的细心和耐心。教师不仅要爱聪明的、漂亮的、健康的、稳重的、学习好的和家庭富有的学生,教师还要爱迟钝的、残疾的、调皮的、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和家庭贫寒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爱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

在移情中,善于与学生沟通

所谓“移情”,就是指自己在觉察他人情绪时自己也体验到的与之相同的情绪。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美国学者戈尔曼说过:“不能识别他人的情绪是情感智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做个有心人。用“移情”这一心理互换的方法来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发生的事情。这样,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学生进办公室,要向老师报告,而老师此时谈趣正浓,因此,学生刚开口说话,或说了半句,或还没有说完,教师就极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别来烦我!教师这样粗鲁地对待学生,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情绪、学生之所想,能跟学生心心相印吗?如果教师能站在这个来报告的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一下的话,那么他就体验到学生的无助。他是抱着求助老师的希望来报告的。如教师能及时认识到这一点,体验学生当时的心情,那么不和谐的场面就可以避免了。

实际上,这里面也有一个师生理解的辩证关系。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那么相应的,学生也一定会产生“我要好好学习”“我要对得起老师”“我一定要出色”这些朴素的思想感情,并会用行动来回报老师;对于教师来说,其实也有一个“被认同”的问题。自己的学生是不是能认可你,你在教学中是否能如鱼得水,这都取决于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程度,沟通的成效。

人是感情动物,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教师要以情为重。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顾及到学生的感情。是“动之以情”“以情育情”,还是“一意孤行”“惟我独尊”?显而易见,前者更能引起师生双方情感的共鸣,更能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从而有利于师生双方的沟通。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学校里的任何地方:教室、办公室、走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师说的这些话:我懒得对你讲了,你不要拖欠作业了,拖欠作业最后受害的是你自己;我这样也是为了你的孩子好,他的这些毛病再不改,后果不堪设想;你怎么这么不争气,总是给我捅漏子,你不会学学好吗?凡此种种,都让我们感觉到了教师在为学生着想,教师是恨铁不成钢。但事实是如此吗?实际上,教师的这些话给学生留下的信息是:我不好,我没救了!至于自己究竟该如何做,学生却是稀里糊涂不明白。教育是一门艺术。面对个性各异,千人千面的学生,如何引导他们,积极鼓励他们努力向上,这对教师来说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教师要对学生少警告、多鼓励。法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是这样,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创设民主平等的气氛,建立亲密无间的新型师生关系,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在于教师是否有与学生讲民主平等、把学生当作朋友的意识。如果不树立这样的观念,还会一味地坚持自己是师长,惟我独尊,颇指气使,自己是金口玉言,只能你听我的。这种家长式的专制教育,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不是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已被认同。那么,首先是作为人的学生,他们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他们也有讲民主、讲平等的热望。所以,建立民主、平等、亲密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篇6:读《美丽的大脚》有感

这是一个发生在两代之间的故事:

自从‚我‛生了孩子后,妈妈就开始以每隔一天的频率往返于我家和她家之间。她的鞋和‚我‛的鞋总是并排放在我家入门的鞋垫上。妈妈穿的鞋子,全都是水货鞋,对于她而言,一双鞋的价钱是不应该超过50元的。她的鞋摆在我的那些达芙妮、百丽、简等品牌的鞋子的旁边,显得格外不入眼。而我对于妈妈鞋子的态度,总是持反感意见。一天下午,我回到家,宝宝正在闹腹泻,‚我‛来不及穿上自己的长靴,套起妈妈的鞋就抱着宝宝冲了出去。一出家门,‚我‛就后悔不应该穿妈妈的鞋出来。一路上,我的心情很复杂,先是愤怒、生气,为什么妈妈会买这种劣质鞋,害得‚我‛举步维艰;然后是后悔,为什么穿错鞋就跑了出来;渐渐是心疼;最后是禁不住地自责。抱着沉甸甸地孩子,穿着妈妈这双硌脚地鞋,‚我‛走在阴冷地风中,回忆起年少时光。昔日的笑语还在眼前,而‚我‛呢,现在有能力挣钱了,却连一双好鞋都没有给妈妈买过。回到家里,‚我‛放下孩子,打了一盆热水放在妈妈面前,妈妈诧异地问:‚怎么了,宝宝有尿尿了‛?‚不是,妈妈,您的脚不是裂了吗?‘我’到医院顺便问了一下,您的脚需要泡一下,这是给您泡脚的。‛‚我‛竭力忍住自己的情感,装出很平静的样子为妈妈泡脚。给妈妈洗完脚,‚我‛打车到‚我‛经常去逛的大型品牌柜台前,找了一双最舒适的、最柔软的,标价580的棕黄色小牛皮靴子。回到家,‚我‛把这双鞋给妈妈穿在脚上。妈妈突然问道:‚这双鞋真舒服,好是好,很贵吧?‛‚一点也不贵,只要58元。‛‚我‛飞快地回答到,妈妈这才笑了。

读完整篇文章,我禁不住又一次落下了热泪。不只有主人公的妈妈是这样,在这个世界上,全天下的妈妈都是这样。

想起我的妈妈,从我有记忆到现在,她也一直都是这样。在饭桌上,妈妈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有时在家吃饭,妈妈总是吃剩饭,而给我做新鲜的饭;妈妈给我买的衣服,都是知名品牌,什么‚以纯‛、‚卡丹路‛、‚美特斯邦威‛、‚李宁‛,穿的鞋也是乔丹、安踏什么的。妈妈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而我有时却不知回报。

从今天起,我会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在五年后的今天,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实现自己最终的梦想。用自己的本事回报妈妈十几年来的辛苦。让妈妈也穿最好的,吃最好的,用最好的,让她也享受一下被关心的幸福。

篇7:读《美丽的乔》有感

《美丽的乔》说的是有一只小狗,名字叫美丽的乔。你别看它的名字有“美丽”,其实它没有耳朵也没有尾巴。如果那天小狗原来凶恶的主人詹金斯没把它的耳朵和尾巴砍掉的话,它肯定会漂亮一些。后来在莫里斯家一家的精心照料下,它才摆脱了被虐待的阴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从小就知道不能虐待不会说话的小动物们的话,世界上就不会有人这样做了。不管这些动物好不好看,你都不要伤害它们。你不能够拿那些小动物们出气,因为,再好的动物也会伤害你。只要你对你周围的动物好的话,那些动物也不会伤害你。如果你经常伤害你身边的小动物的话,小动物也会伤害你,因为你能伤害它们,它们也可以伤害你。如果你要养动物的话,你要想好来。为什么你身边有这么多的流浪猫和狗,就是因为它们的主人不要它们了。只要从小养成不虐待动物的好习惯,长大后就不会变成恶毒的人。

篇8:读《美丽中国》有感

我的家乡在枣庄。这里环境优美, 风景秀丽。有举世瞩目的万亩石榴园, 有天下第一崮——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 有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有天下第一庄——台儿庄古城。听爸爸说, 我们枣庄还曾经是一座“煤城”, 可是由于过度开采, 现在煤炭资源已经枯竭, 成为了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我们的城市很美丽, 可是每到华灯初上, 街上的垃圾遍地都是, 美丽的东湖沙滩上也被游人污染得一片狼藉。

也许, 你对这些现象见怪不怪, 而读了《美丽中国》, 我知道了:如果我们再这样贪得无厌, 最终我们将失去一切;如果我们不爱惜自己的家园, 我们将再也看不到碧水蓝天。让我感到庆幸的是, 我在书上读到了徐秀娟和丹顶鹤的故事。她不远万里从黑龙江来到盐城, 大学毕业后, 毅然选择扎根湿地, 成功地一路孵出了三只小鹤, 为了寻找那只名叫“黎明”的天鹅, 失去了美丽的生命。这是一位有智慧、美丽而又细心的大姐姐, 她用生命诠释了对自然的挚爱, 诠释了对生命的尊重, 这份挚爱让我感动。

篇9: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一、反思让教育更精彩

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地方,也不会永远停止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人,而是要超越自我,超越自己的过去,而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成长。李希贵老师不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中从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吗?在与学生、教师、学校的零距离共呼吸中,李老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或追求,那就是“自由呼吸的教育”。他在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是的,“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幼儿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语解释得淋漓尽致,我不由地为李老师的观点大声喝彩。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而教师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没有挖掘幼儿的潜力,总是希望他们的教育对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一定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己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反思的目的在于自主监控自身的教育行为,从而逐渐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实现与幼儿共同成长。

在一次“分享玩具”的音乐活动中,我和孩子一起高兴地演唱歌曲,突然张彤小朋友说:“老师你扮演妈妈,我们扮演小朋友来唱歌曲吧!”我认为他的主意非常好,就和孩子们商量如何扮演得更有情趣,大家一致认为再有小朋友扮演“玩具”就好了,可是谁也不想演“玩具”,因为玩具不会动,又没有情节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大家只好拿出玩具汽车、布娃娃等协作表演。虽然表演比较成功,但是由于情节单一,孩子很快就失去了兴趣,我只好草草收场。活动后,我对教学活动进行了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仔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在回忆教学细节时突然我想起了一个动画片《玩具总动员》,那里有一个场景就是晚上所有的玩具都“活”了,它们在欢迎新来的玩具“机器人”,这些玩具会说话,会跳舞,非常热闹,突然天亮了,它们立刻回到玩具柜里,又一动不动了。我想这个情节不是可以很好地解决今天孩子不愿扮演玩具的问题吗。第二天,我又组织孩子表演“分享玩具”这首歌了,我把《玩具总动员》的动画片段放给幼儿欣赏,接着我对孩子们说:“妈妈把玩具带回家的晚上,佳佳的家里也开了一场欢迎会,你知道他们是怎样欢迎的吗?”一说到这,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表演了,他们一会像机器人一样走路,一会像小熊一样敲鼓,热闹极了。

合理的环节设计、科学的引导,给幼儿增强了表演的自信心。宽松的活动氛围营造出愉快、成功的教学活动,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帮助改进自己的教学,再经过实践尝试,使自己在反思中学会了怎样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通过反思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所得到的成功,让我在专业成长道路上迈出一大步。

二、尊重让每个人感觉更重要

“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是李希贵老师独特的人文管理理念与实践。他心系广大教师,实实在在地关心教师,认真解决教师子女入学问题、就业问题,为两地分居的教师联系工作调动,为教师解决住房问题。教师病了,他到病床前慰问。节日到了,所有职工家属都会收到来自学校的一封贺卡。李希贵先生尽可能地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让全体教职工发挥潜能的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教师们的主体性,从而使教师们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当一个人意识到“自我的独特价值”,当一个人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尊重”和“关注”时,责任感和使命感会油然而生,从而为主体性的发挥注入了持久而强劲的耐力。这点我深有体会。在我刚开始接任园长时,就发生了一件令人头疼的事:老师们怨声载道、牢骚满腹、愁眉苦脸、不知所措。种种境况常常使她们自己也觉得无奈和困惑。最最让她们伤心的是:没人看得起。经调查,学校由于生源太多、硬件设施不合标准、教师配备少等诸多原因造成老师的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再加上时时有烦人的“官司”,始终擦不尽的鼻涕,永远系不完的鞋带,认为自己的地位低人一等。针对这种现象,我买来了许多水果、瓜子,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先让老师说说当幼儿教师有哪些幸福开心的事?有哪些比小学老师优越的地方?老师们畅所欲言,有的说:“那精灵般的眼睛,嗲声嗲气的童音,纯真无瑕的笑脸,有时会让我们心智明晰,心神俱醉,心悦诚服。”有的说:“小学老师有考试压力,作业很多,担子重,在校时间长”……这样,老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消除了自卑,从而开阔了求索的视野,她们懂得了“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懂得了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是快乐着孩子的快乐,喜悦着孩子的喜悦,梦想着孩子的梦想,让每个人都能“自由的呼吸”。让园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微笑;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约束,多一些尊重。这样教师的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受到感染后容易对工作产生兴趣,处处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读书,让之成为生命的存在方式

李希贵老师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经谈到: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名人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历练自己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是世人皆知的道理,就看谁能坚持到底,做到了,就能让自己在教育工作中自由顺畅的呼吸。

一位优秀的幼儿老师,就要有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就要让自己是一位嗜好读书的人,孜孜不倦探索的人。与书为舞,我感慨一滴水就是一片海;与书为舞,我惊叹整个世界就是一本书;与书为舞,我顿悟我们的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让我明白了幼儿的成长过程,各个年龄阶段幼儿在思维、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可据此来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运用能激发幼儿兴趣的教学语言等;《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中的课堂实录和理论剖析,让我领会到优秀教师的风采,深感教学的艺术性,从而明确了自己教学之路的方向,尝试着为孩子营造艺术和学术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给教师的建议》为我解开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在课堂上如何调控,如何为孩子创造自由健康成长的空间……与书为舞,使我一天天变得充实,一天天懂得人生的真谛,一天天实现教师的使命。

四、无痕教育,让之成为课程改革的精髓

李希贵教师有句名言:“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正是因为有了真爱与宽容,才有了对各个层面的学生的关照。

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这话多么耐人寻味而又充满哲理。而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我们是否经常在进行着这种失败的教育呢?面对孩子的过错,忍不住训斥、指责。有的虽方式委婉,但多数仍是直面孩子的错误。殊不知,这种教育往往适得其反。教育无痕需要教师永远扮演问题遭遇者的角色。不是告诉、不是给予、不是灌输,而是退到思维的起点,与孩子一同探索。无痕的教育没有口若悬河,没有正襟危坐,没有训斥责备,没有伤心与眼泪,只有触动感激、心有灵犀、快乐成长。在突出幼儿主体作用的今天,教师的无痕迹指导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幼儿活动中,指导者以求教者、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并参与其中,使受教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获得愉快的体验。适时、适当、适度地指导,教育无痕应是教育者力求达到的最高意境。

作为一名普通的幼教工作者,也许我的生命中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通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我应该像李希贵老师那样怀着满腔的赤诚对待我的每一天、每件事、每个人。

篇10:读《美丽的规则》有感

今天,我读了《美丽的规则》这篇文章,读后受益匪浅,懂得了人性之美与规则之美。

当我读到“这是一条左右极不‘平衡’的车道……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辆。”时,我不止一次地被这种“失衡”的情景所打动,心里暗暗佩服他们遵守规则的严格自律和高尚公德。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说明了规则在他们心里占有多么重的分量。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多少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拿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开玩笑,难道他们不感到羞耻吗?

想想自己,哎,说起来还真有些惭愧。有一次散步,马上要过公路了,可是这个红绿灯不给我面子,行人道的红灯亮了起来。这下完了,又要浪费一会儿时间了。我这个急性子可是不耐烦了,我看了看两边的车,发现车离我比较远,于是就想一股作气冲过去。可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辆摩托车也不知从哪儿飞快地冒出来向我疾驰而来。还好,我反应敏捷,飞快地跑到了对面。跑过去后的我被吓得魂飞魄散,走在后面的妈妈也被吓住了,先是对我一阵又一阵的安慰,后来就变成了一阵又一阵的训骂。

到现在我想起来都后怕。我也是,为了节省时间什么后果都不顾,什么规则都抛到九霄云外了。如果人人都像这样,这社会上,何来美好规则呢?

篇11:读《规则的美丽》有感

读完这篇课文,我想到了,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遵守规则,但是少数人还是不遵守规则。如,我曾看到一些人在银行取钱,他会理直气壮地走过去,站在前面,别人对他们说不要插队,可他们装听不见。我觉得他们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他们这种不遵守规则的做法既会影响到别人,也会侵犯了别人的合法权利。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规则,规则是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我们要自觉地去遵守它。只有我们遵守规则,才能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我希望每一个到银行取钱的人,好好地排队,不要乱插队,乱拥挤,自觉遵守规则。

生活中,也不缺乏遵守规则的人,比如,交通堵车时,有些车会乱窜,可有些车就自觉遵交通规则。我为这些遵规则的人点赞,因为规则是一种美,它是一种制度之美和人性之美,这些人值得我们学习。

篇12:读《规则的美丽》有感

这篇文中赛车手们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并没有造成交通堵塞。而在我的生活中也遇到了一些不遵守规则的人。

有一天我从学校出来打车回家,就在我要上车的时候,一个人先跑上去,车就这样被他。“抢”去了。我又气又恼,如果生活中每个人都这样自私自利的话,社会就会乱成一团,没有任何快乐、幸福可言。

还有一次我坐私家车准备回去的时候,一个横行霸道的人在道路上走S形,原本四个道现在一个道也没有了,周围的人对他破口大骂,可是那个人不理会,还戴上了耳机,悠闲地走着,好像整条道路是自己家的一样,对于这样不遵守规则的人只会招来大家的指责和鄙视,对他自己的名誉也有极大的损害。

这篇文章和我的经历都在告诉我们规则的重要性,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规则,有人在法律的红线边也没人管,整个国家就会一团糟,所以规则很重要,遵守规则是文明的体现,

篇13:读《美丽的教育有感》

读完这本书,固然为书中绝妙而深刻的思想所震动,但掩卷之后,心头却有怅然若失之感。

该书开篇即说:“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教育看来是使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的一张必不可少的王牌。因此,委员会在其会议结束时,着重表明了它的这一信念,教育是一种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发展的一种主要手段。人类可借其减少贫困、排斥、不理解、压迫、战争等现象。”

看到这个开头,从事教育的人们似乎就要为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欢喜鼓舞了。即使教育不是实现理想社会的万能钥匙,教育却也是保证人类向正确方向发展的“一种主要手段”。所以,教育是重要的,从事教育的人是崇高的。

该书接着说:“委员会首先想到的是儿童和青少年,是明天将成为成年一代的接班人的人,而现在的成年人则过分倾向于关注他们自己的问题。教育,对我们社会应该接待的儿童和青少年是一种爱的呼唤;在教育系统中应有他们的地位,在家庭、基层社区乃至国家中也应有他们的地位。”

给教育“一种主要手段”的“荣誉”之后,这确是对教育说了较为客观的实话。儿童是花朵,今天的“儿童和青少年,是明天将成为成年一代”,所以,社会要给予他们在社会、国家中应有的“地位”。因为“儿童和青少年”重要,所以教育重要。

虽然书中用诸多章节来论述“终身教育”,但这两点无疑是该书的基调,书中所隐含的关于教育的形象,也在这两点上确定了下来。笔者接下来对“教育”本身做一思考。由于该书是教育文献的经典之作,其里程碑性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有一段时间,我国教育学界就“教育本质”进行了热烈的辩论,提出的观点包括生产力说、上层建筑说、统一说、多重属性说、社会实践活动说、特殊范畴说、生产实践说、精神生产说等几十种。本质的说法来自西方哲学,是相对于现实的表象而言的。表象表现为多,本质却是一。一种事物或一类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一个唯一的“一”,即是本质,事物是在获得本质概念之后才有其表象的。以此种思路探求教育的本质,则教育的本质不可能是多,只能是唯一的。

尽管如此,上述对教育本质的探究还只是在教育领域内部的作为,虽有苦恼,但仍有可慰藉的存在,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所透出的教育隐像却使人们不得不直面那个本当如此的“教育”,因为它是以一种全社会的视角来观察教育的。人们谈到社会子系统时,往往会举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这是把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列在其中的,作为一个子系统,要有自己独立的体系。以硬实体来看,教育由学校、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教育服务机构等构成;以软实体来看,教育由法规、制度、结构等构成。软硬结合为一体,似乎教育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了。但教育缺少其最关键的一项,这一项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给予教育崇高荣誉的同时,就明明白白地点出:教育是“手段”。“手段”一词清楚地表明了教育的身份。“手段”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手段的东西就不能是主体,教育是手段,教育便不是主体。这造成了教育的尴尬,一方面,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确实在社会中存在自己的领域,还有一大批人在这个领域里把教育作为一个独特存在寻找它的规律;另一方面,教育却不是主体,是手段。基于教育实践领域的存在现实,教育领域中的人们更希望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一个独特的体系,有自己的本质、规律。

我国古代教师的地位很低,现在教师被认为是“灵魂的工程师”,是高尚的人。实际上,教师仍是不受人喜欢的职业,当教师不见得总是某个区域内的出类拔萃者。这里有两层解释:表层和根本层面。先来说表层,首先,没有谁当教师能当得腰缠万贯。只要他是一个正直的人,当教师发财的事情便不会发生,中国从古至今都没有,外国也没有。其次,“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事,教师做不来。世间最看重的金钱和权力,教师都没有,当教师不会被认为多有出息。再来说根本层面的原因,在于教育行业既不产生经济利益,又不集中权力,追根就在于教育是手段,并且是被紧密挟持的手段。金钱和权力都具有役使的性质,无论教育具有了哪一样,都会有翻身的意向,所以教育哪一样都不能有。

正因这两个基调,《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本书,从序言到主体内容,看起来句句都在讲教育,似乎又句句意不在教育。它不像教学论、教育学把眼光深入教育的内部世界,它以全社会的视角论述教育,清楚地揭示出了教育的“手段”身份。也许正因为它在这方面的勇气和深刻,使它成了教育文献中里程碑式的经典著作。

摘要:《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是教育文献中的经典之作, 它所透出的教育隐像, 为我们理解“教育是什么”提供了启示。人们有必要认识这样的事实:教育不是主体, 而是手段, 是因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地位需求, 教育才获得了其地位。

关键词: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手段,主体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l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郑金洲、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篇14:读《教师最喜欢的教育名言》有感

教育是民族振兴与社会进步的基石。古往今来,那些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富有知识的人们发表了许多有关教育的名言,这些名言以其特有的哲理性和丰富的内涵给人们以激励和警醒,对教师理解教育、促进教育的发展、提升自身的素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教师的价值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我很欣赏书中有关教师价值这样的话,为什么教师如此重要?因为它能够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施加影响。

美国年度优秀教师获得者罗恩·克拉克说:“当你真的能够对另一个人的生活带来影响时,这是一件很震撼的事情。对我来说,这就是教师的价值。”

一个对学生充满期待的老师,会让学生每天充满生活和学习的激情;反过来,如果一个学生被认为没有出息,他自己也会降低对自身的要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自己的不行。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詹森·卡姆拉斯说:“我认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最重要的不在于条件和资源,而在于教师的核心信念。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有所有孩子都能够达到最高水平的坚定信念。”

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也说:“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和闪光点。作为老师,我们不只是教书更要去育人,那么如何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并且使之熠熠生辉,进而弥补他们的缺点,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而在好多老师眼中,都是以成绩来对待学生,如果成绩不好,孩子做再多的努力讨老师欢心也是徒劳的。回想以前自己还是学生时,就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一次,我和班里的几名学习上的佼佼者在一起淘气,由于我的成绩不好而被老师狠狠的责骂,而那些佼佼者却被老师包庇、原谅。我深感这样的老师是让学生厌恶的,我更能感受到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老师,对此我对每个孩子都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从他们身上发现了各自不同的的闪光点。

有一天我到我们班的江源同学家家访时,此前我对他家的情况进行了了解,他的父母都是酒厂的下岗工人,现在都在外地打工赚钱维持生计,他只和奶奶在家。当我和他谈起学校的事情时,我对他的在校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等方面表现赞赏时,他竟趴在我身上里哭了,我有些莫名其妙,我把他扶起来,刚想问他为什么哭时,他哭着对我说:“老师,你是我碰到的最好的老师。以前从来没有哪个老师会把我当个好学生来看,无论我做什么努力,他们都看不到我,我就呆在那在被老师遗忘的角落里,一直都是如此,直到你发现我,并且一再地表扬鼓励我,让我重新找到了自信,我才变得越来越优秀……”听到这里,我的眼眶中也溢满了泪水。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感受到这种关爱学生的力量,真的会使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番话让我更加坚信了“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奉行教师价值的格言,让我的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教師的价值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成为学习者

教师,要让学生善于学习,自己首先就要成为学习者。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在日常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却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所以,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自身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应该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要教学生这样,还不如教学生为什么这样。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

上一篇:县文化局18年工作总结下一篇:水浒传人物性格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