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星星的秋千》有感

2024-05-17

读《星星的秋千》有感(精选8篇)

篇1:读《星星的秋千》有感

读《秋千上的妈妈》有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秋千上的妈妈》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不知道何为大人世界里所谓的爱情,但对于人们所说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点我还是赞同的。平日里,父母总是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唇枪舌剑以对。不过我还是幸运的,至少比《秋千上的妈妈》里的女孩幸运千万倍。

那个女孩,一出生就离开妈妈的女孩,只是在五岁的时候见过妈妈一次。被母亲抛弃的她对母爱的渴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而她的父亲,奶奶,姑姑却硬将仇恨灌输到她的每一寸骨肉里。我想,这个世上大概没有人能够真的憎恨自己的母亲吧?她也曾将思念写于纸上,折成千纸鹤,埋在后院的合欢树下。可却被发现了。继母的残忍语句,使她将这十几年来不知多少次听到的用来咒骂她的母亲的.那句“贱女人”还给了继母。却换来了父亲掐住她的脖子,甩她的几十个巴掌。这多像《白雪公主》里的剧情,不是吗?可是,白雪公主还拥有小矮人的陪伴,而她,什么都没有。

“他们都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被我,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伤害了。他们不停地说着,声音锋利灼热,无止无休,带有锯齿状的边缘,会把我拦腰锯成两半。”

“他们永远也不会明白,我要的爱,不只是饿了给饭吃,病了领去看医生这么简单。我的生命有一个巨大的缺失,任什么也填补不了。来不及了,就算妈妈回来,这个黑洞一般的吞噬我所有情感的缺失,也依然存在着,没有什么可以弥补。”都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可这样的悲剧实在太痛,痛得让人几乎窒息。

大人们常说,小孩子不懂大人的事。可,大人们有何尝懂得孩子的事呢?对于每一个单翼天使,内心永远都有那么一个创伤,一个阴影,没有一抹阳光可以照到的地方。我的表哥,单翼天使中的一员。他曾有一个女朋友,大学至交。那时,他们已是谈婚论嫁,由于她不是本地人,只能通过考试来到这边。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她已通过了考试,正准备搬家。谁知,表哥却毅然决然地和她分手了。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所有人傻了眼。随之而来的是对他的不解,责怪。或许,是他害怕了吧?害怕结婚,怕婚后步入父母的后尘。怕他们的孩子,会像他一样,被伤害。

我想,我是能体会表哥的心情的。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心里阴影,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清除的。为什么呢?为什么那么多的男男女女都要相爱了有分开?他们会知道,他们的孩子是多么的受伤吗?如今,离婚率还在不断地增长,等到我们长大后,这个世界,又会是什么模样?

看着父母依旧争吵,我真的没有勇气,像珠儿,苏晋那样去质问他们。我不敢,也不能。或许这个世界就像女孩的爸爸所说的那样:“没有为什么。哪有那么多为什么。你只要承受就是了。”

篇2:读《星星的秋千》有感

当我读完“有一天,小老鼠的星星变成了一块黑石头,小老鼠很伤心,它想尽办法,豪不气馁。奇迹出现了,黑石头被莹火虫点亮了,变成了一颗又大又亮的星星重新飞到了天空。”这一段话时,除了被小老鼠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打动外,同时,我也想到了我自己。

记得在三年级的时候,爸妈让我去学奥数。说真的,我对奥数的兴趣不大,原因在于我一直觉得奥数太难了,可是父命难违,我只好忿忿不平地走进了奥数课堂。第一次考试成绩出来以后,我居然位于奥数班所有同学最后一名,看完了成绩,我心里一阵悸动。读书这几年来,虽然我的成绩不是名列前茅,但是也是前几名,我从来没有这么差过。

回家的路上,看着夕阳西坠,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匆忙行走,擦肩而过的人群中似乎没有一丝温暖,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寒冷。经过书店的时候,我无意中瞥见了这本《晚安,我的星星》,只有她在橱窗里静静地对我微笑,我心头一震,仿佛见到了多年未遇的朋友,一见如故。我快步踏进书店,从书架上一把握住,仿佛担心被别人抢去似的。选择了一个角落,我贪婪地读了起来。狮子王专横、武断,但最后能知错能改;猫头鹰有智慧;小猴子机灵;小老鼠善良,充满责任感和爱心。小老鼠不怕困难,做事认真,勇敢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态度让我很是汗颜,从看似弱小的动物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是啊,生活中会有很多不顺心的地方,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利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去战胜它,而不是逃避。有人说困难就想镜子,你笑它就笑,你哭它就哭。想到这里,我合上书,似乎明白了很多。等我走出书店,我手握这本《晚安,我的星星》,心头似乎轻松了很多,很多。

这本书让我明白,珍爱教会我们爱惜自己的拥有,只有勇敢,才能战胜一切生活中的困难。怎么样,如果你听了我的倾诉,也觉得这是一本不错的书,欢迎你来找我借哟!

篇3:读《星星的秋千》有感

——《小王子》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这是吴均的句子, 用来形容一种难以言表的体验, 走过小王子的世界, 我心亦然。

再读这个充满温情的故事, 就算是悲剧的结局也让人有勇气满怀着希望与祝福去生活。

人是需要被打动的, 一个人行走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得到的和失去的都没法计算, 日子一天一天在指尖划过, 我们总会因着很多的责任咬着牙忍受着很多的委屈, 其实用不着太过苛责那些让你不开心的人和事, 每个人的生, 都是件很辛苦的事, 小王子对大人们的世界感到很奇怪, 他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会对数字锱铢必较, 对权利执著不放, 对金钱痴迷沉沦……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曾经路过天真吧, 剩下多少, 经历使然, 没有高下, 不过适合。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对于我们个体来说, 一些东西的价值是会变得不一样的, 很多时候, 我们不得不拿需要去重新评估认定。

一、我们是一伙的

我不愿意做一个愤世嫉俗的人, 那些尖刻的文字的确很睿智, 一语刺痛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是的, “纵有千年铁门槛, 终须一个土馒头”;是的, “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算了卿卿性命”;是的, “酿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忙”……这一切, 似乎都验证了努力的徒劳,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既然如此, 为何不“我醉欲眠卿且去”, 活得率性自然, 洒脱不羁?

因为放不下。

放不下亲人抚育的怜爱, 放不下师长教导的期盼, 放不下朋友相助的信任, 放不下爱人相携的眷恋……

牵挂, 放不下的牵挂越多, 行走的脚步越是沉重……

但是, 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放下这份沉重的——否则, 我们不必在一个个怪圈里坚持奋战, 我们不会在一次次失利后起身再来。每一条路, 都有我们坚持选择的缘由, 放弃那些自由和个性, 也许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代表我们懦弱, 如果你能静下心来感受这其中的勇气, 也许你会发现, 放弃或许不必比坚持更容易。

我愿意温和地去理解, 我相信选择背后的无奈, 我知道每个人都有他的苦楚, 我不能明白, 但我至少可以让自己不要轻易地去指责。

人, 何苦为难一个同类的悲哀。

如果可以, 谁不愿意生活在一个水晶一般清新透明的世界?

如果可以, 谁不希望守住自己心爱的布娃娃, 当别人抢走的时候大声的哭喊?

如果可以, 谁不愿意把自己的时间都耕耘在自己钟爱的玫瑰花上?

但是, 人是要长大的。

我们可以维系着一份天真, 但是我们不可以那么放松自己的那份任性。

我们必须学着正视, 有一种成长叫做习惯无奈。

我们需要去适应, 这是我们能生存和继续生存的理由。

根据皮亚杰的研究, “数量的起源, 从根本上说, 它是不论事物性质上的差异, 因而使得每一个别成分可与每一个其他成分相等;就数量来说, 一只橘子等于一棵树, 也等于一个人。”[2]

这样的等量代换, 在小王子的世界里是不可理喻而奇怪的, 作者想要隐喻的也就是人们舍本逐末分不清主次, 搞不清楚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但是谁能说自己比别人更优越呢, 衡量的标准, 不是因人而异的么?

所以啊, 亲爱的小王子, 别厌恶地把大人从小孩子的世界里隔开, 我们从来都是一体的呢, 别嘲笑我们的奔波劳累和自寻烦恼, 就像我们从不会讥笑孩子牙牙学语的无知与幼稚一样。

不是只有孩子才知道他们自己在寻找什么, 大人们会迷茫, 是因为从前寻找的, 或许不那么重要了, 因为, 没有一成不变的永远, 人自己也是。

二、甘心被驯服

狐狸对小王子说:“对我来说, 你还只是一个小男孩, 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 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 我也不过是一只狐狸, 和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但是, 如果你驯服了我, 我们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对我来说, 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 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3]

唯一, 为什么人们都希望拥有唯一或是成为唯一呢?

就像加冕一样, 那就仿佛是一种印证, 印证着一种不可取代。

我们要了解到一个通常大家的潜意识里认可的标准:什么东西越是不可替代, 就越是重要——这是理解这一命题的重要预设。

“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花费了时间, 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4]

付出了, 消耗的不仅是时间和精力, 还有热情, 还有希望, 还有信任……

那些没法量化的, 甚至比可以量化的要贵重得多。

就像那些倾家荡产的赌徒一样, 因为下的赌注太大了, 不甘心, 于是, 把自己彻彻底底地输掉了。

所以, 那些放不下的, 就真的放不下了。

如果不被从头到尾地撕碎, 有的人真的会坚挺到任血凝成紫色也不要离开。

这样的轰轰烈烈多好, 因为生命可被确切知道的只有一次, 那么短暂数十年, 那么飘如陌上客的身份, 偶尔想想, 也足够让多愁善感的人难以释怀了。真好, 人是会求救的动物, 更好的是, 总有机缘, 人可以被很多的因素拯救——你想想, 《圣经》里的献祭除了守约的意义之外, 不也可以意味着一种补赎么?神不会弃绝他的子民, 只要你不要放弃自己存在在一种关系中的可能, 神就会倾听你的忏悔。所以啊, 真正的背弃, 实际上是自己背弃了自己, 只要自己不选择放弃, 只要抱着信念, 就一定可以等待时间改变很多看似天定的东西……

尼采说, 整个西方的哲学思路都错了, 因为生活本身就是无意义的。

我想啊, 其实大家都没错, 尼采从自然的本身来说, 原本的“自然”有什么意义可言呢;意义这东西, 不是人规定的么?你看看庄子的葫芦论:谁说葫芦非得去当瓢啊, 若有大的不行的葫芦, 我正好乘着它浮游于沧海!可见, 所谓的意义之类的价值观, 都是很有针对性的, 尼采的无意义对于一个同时代的中国农民来说, 只能是吃饱了没事找抽的, 什么是意义啊, 吃饱饭有媳妇生孩子才是意义!

所以啊, 每个人建立概念的所指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的意义不是针对生活整体而言的, 什么东西对于我们有意义, 最天然的尺度就是我们在它身上付出的时间与耗费的精力。

狐狸觉得生活得很单调, 它甘心被小王子驯服, 即使被驯服是会哭的, 它也愿意为了风吹麦浪的声音永远怀念……

相处总是会有伤害的, 无论多小心翼翼, 失望是必然的, 冲突是必需的, 即便是以痛的方式纪念, 我们也愿意留下一些曾经存在过或者拥有过的印记。

更何况, 就算最终还是要离开, 如果真的拥有过的话, 就足以拥有可以用一生去怀念的回忆。

“夜晚, 当你望着天空的时候既然我就住在其中一颗星星上, 既然我在其中一颗星星上笑着, 那么对你来说, 就好像所有的星星都在笑, 那么你将看到的星星就是会笑的星星”。[5]

能有这样的信仰, 生一定可以远离虚无和寂寞……

有了安心的归属, 就会甘心被驯服……

三、别害怕长大

“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的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需要。因此为了达到必要的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 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 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 恰恰相反, 却使现实被他自己所同化, 这里既没有强制也没有处分, 他通过同化作用来改变现实, 以满足他自己的需要。”[6]

皮亚杰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 可以很理性地去分析儿童行为的心理, 这些深刻透辟的理论, 孩子自己肯定是没那么多考虑和想法的。

反思, 人仿佛只有在反思之中才能充满理性。

古时候的人, 总喜欢在诗文中描述上古世界的好, 那里老有所养,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 桃花源不是文人向往的精神家园么?但是实际上呢, 上古的时候, 人们茹毛饮血, 时时刻刻都不得不跟各种威胁自己生存的野兽, 自然作斗争, 真的可以那么惬意地享受“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么?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 物质基础论虽然比较烂俗了, 但还是很有道理的。

当人对现有的处境不满的时候, 总是喜欢对过去或者未来充满幻想和憧憬。

就像我们之中的很多人喜欢回忆一样, 仿佛回忆总是很温馨的——普希金不是很温暖地说么,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但其实, 处于现实中的回忆, 常常已经是被我们加工过滤了无数回了, 人的身体是有着很精密的保护机制的, 它会和自动地将发生过的不愉快埋藏, 在需要拣拾从前的时候, 就狡猾地拿出能愉悦或者至少是尽量减少你的不快的过往供你欣赏玩味。

所以, 我们可以怀疑, 孩提时代也许没有那么美好, 而现实, 也没有你告诉自己的那样残忍, 因此, 长大也不是一件那么令人不安的事。喜欢纯粹的人, 总是害怕一路走过, 都是在遗失美好, 但其实, 我们的选择总是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的, 宽容地面对眼前的这一秒, 才不会再下一秒懊悔前一秒的仓促。

摘要:大部分的人, 只要在童年没有受到什么重创, 总觉得孩提时代是最幸福的, 仿佛童年就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 往后呢, 越是成长, 越是无奈。也许, 换一个角度想, 其实现实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糟。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得出的反差其实没有那么大。回忆是让人暂时忘却现实的麻醉剂, 越是沉迷越是散发着完美的气息, 而且年代越久, 越是无从考证, 倒成于是了顽固者自娱自乐的法宝。

关键词:小王子,星星,玫瑰,回忆

参考文献

[1]《小王子》, [法]圣埃克苏佩里著, 林秀清译,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8月第一版

篇4:读《乔丹的眼泪》有感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在与人相处时,要更多地看别人的长处,不要计较别人的短处。

在生活中,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我们班有一位同学,他上课的时候经常流口水,时常和其他同学发生矛盾甚至打架,大家都不喜欢他。但是,当同学们玩耍时,他在教室里认真地看书;上课时,他踊跃地回答问题;考试时,他总是名列前茅。

一天,我对自己说,虽然他的言行不尽如人意,但他也有很多优点。我们以前是不是只看到了他的缺点而忽略了他的优点呢?于是,我主动和他聊天,一起打球,一起讨论问题,我们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很快,我们成了好朋友。

后来,我委婉地把大家的意见告诉了他,他真诚地接受了。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既感动又难忘。

上自习课,一位同学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露出一脸痛苦不堪的表情。他快步走到那位同学面前,说:“你有哪儿不懂,我给你讲解。”那位同学却说:“我不用你来给我讲,我不领你的情。”那位同学继续冥思苦想着。过了一会儿,他第二次走过去,说:“需不需要我给你讲题?”那位同学自己实在做不出来,只好点了点头。他讲得是那么耐心、仔细,一遍、两遍……终于,那位同学听懂了。不久,他们俩也成了好朋友。慢慢地,我们全班同学都发现,他变了,他不再是一个人学习了,而是帮助其他同学一块儿进步;他很少和大家发生矛盾了,班里很多同学都和他成了好朋友。

篇5:读《晚安,我的星星》有感

记得《晚安,我的星星》中,那个善良的小老鼠也有这样一颗星星,不同于这颗星星,它的那颗没有耀眼的光芒,但是它却十分珍爱它。对于它的喜爱甚至超过了所有的动物。每天晚上看着它,就像看着自己最好的朋友,即使它“生病”了,也不放弃它,并且帮助它,陪伴它。一直到天明靠近。

朋友?多么温暖的词汇。我也有这样一个朋友,一个像星星一样的朋友。她,很平凡。但是我很珍惜她,就像珍惜自己的所有。

我们相识已经十一年了。现在的我也才刚步入成年的门槛,可想而知,这份从小一起长大的情谊已无法用友谊来诠释它的含意。虽然相处的过程有些磕绊,但正如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谁又能保证两个人拥有完全相同的性格呢?已经不记得第一次见你时拥有怎样的心跳。但是我们相处的每一个精彩片段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

你是我的星星,总是在我孤单时,给我带来温暖。你总说我是一个纠结的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活泼开朗,可是总有一股淡淡的寂寞与孤单。你也曾霸道的宣誓:我的世界里有你一个人就好,已经足够热闹。我喜欢一个人在操场上遛弯,静静的感受那一份淡淡的忧愁,枫叶在风的舞动下沙沙作响,操场上空无一人,就好像与世隔绝了一般,我站立在那里,渺小的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珠,这时我会害怕,但是更加孤单。因为我总是一个人,一个人。“嘿,你怎么总是一个人在这里啊?害得我好找。走,一起去玩吧。”你微笑着,风吹动你的头发,就像落入人间的精灵。不同的是,你拥有一双更加灵动而又明亮的眼睛,像星星一样的眼睛。我深陷其中,不再感到害怕与孤单,反而有一股暖流注入心间,温暖而又美好。

你是我的星星,总是在我迷茫时,给我指明方向。那时的我们还在上初三,每天都被试卷,资料压的喘不过气。班里的学习氛围一直都很好,每个人都在努力,每个人都在进步,可是,我的成绩却在一次又一次的下降,那是的我哭的很厉害,泪水像是读懂了我的心事,一直在流淌。你坐在我的旁边,一直默默的陪伴我,等我情绪稍微好点,你问我:“你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吗?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目标与方向,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你呢?一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是不知道自己想要考取哪所学校,难道是‘家里蹲’?”是的,你说的都对,我对自己的未来确实没有过规划。望着湖里静静的水,再静静的看着你,我突然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又是什么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你是我的星星,总是在我失落时,给我带来力量。我不会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又不好,经常说的话与我想要表达的意思相隔甚远。因此,经常被人误解,我很困惑,也很苦恼,但更多的是失落,我开始讨厌自己,也变得不爱说话。那天,你送了我一张明信片,背后写着这样一句话:友情不是一幕短暂的烟火,而是一幅真心的画卷;友情不是一段长久的相识,而是一份交心的相知。至今,我仍然保留着这张明信片,是它在我失落的时候,给我带来力量。每当看见它,就像看见你一样,回想起自己曾经的点点滴滴。那段像星星一样闪亮而又美好的过去。

席慕容曾说过:人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你。

转眼间到了暂时分别的时刻,我上了高中,而你已经成为了上班族。但是我始终相信,暂时的分离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遇。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始终都心系着对方。在聊天软件上,我们互相倾诉着自己的生活遭遇,偶尔也会互相调侃,一切都很平静,也很美好。

篇6:读《星星闪耀的日子》有感

本来犹太女孩莉莉亚娜是一个小女王,和爸爸幸福地生活在米兰。可是突然有一天,纳粹法律剥夺了她上公立学校的权利,所以她就进入了一所私立学校,有了新的伙伴、新的同学和新的老师。可是,纳粹们并没有止于此,他们被迫离开家乡,逃往瑞士,却没有成功,被关进了那“一所又一所的牢狱”,直到“身处奥斯维辛”,一步步被迫走向苦难的深渊。其间,莉莉亚娜发现了自己也没有察觉到的变化,自己开始变自私了,可这是唯一可以活下去的办法,莉莉亚娜在绝望中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抵抗着苦难对于身体与心理的破坏与摧毁。

在获得解放后,莉莉亚娜回到了自己的家,可是包括家人也无法理解奥斯维辛给她带来的难以言说的痛苦,好在后来,莉莉亚娜幸运地遇到了她的爱人和“生命的向导”阿尔弗雷多,他也曾是德国人的囚犯,他能够明白曾经莉莉亚娜的姐于寒冷,他们结婚了,他给了莉莉亚娜一把教会她认识这个世界的钥匙,和莉莉亚娜一起开始了一段“重建希望的时光”。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联想到我的爸爸,其实,人生就是一场经历苦难并走出苦难的过程。爸爸在我二年级时因为疾病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让我们全家跌入了苦难的深渊,几乎整个暑假全家人都奔走于医院,之后跟着爸爸一起经历着漫长的康复期,尽管到了现在爸爸还有恢复的空间,但至少幸运的是,在爸爸和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爸爸获得了重生。我也坚信,我们也会一直幸福地生活。

同时,也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对照莉莉亚娜,我感到脸上一阵阵热。我经常遇到一点小事就想哭。现在想来,我那一点事儿算什么呢,比起莉莉亚娜,不过就是小巫见大巫罢了。莉莉亚娜以前的童年生活,快乐、宁静,之后却被驱逐、被排斥、被拘押于集中营。她的一生充满坎坷,可也对现实充满了希望、勇气和光明。莉莉亚娜之所以可以活下来,是因为面对难以忍受的饥荒,她没有放弃;对于纳粹军官的态度,也积攒了勇气去面对;面对未来,则从没有放弃信心。靠着这样的信念和坚持,她终于等到了自由的那一天。

篇7:读《晚安我的星星》有感

书的棱角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消退,我又重新捧起这本书,回到了开始的序言。我陷入了沉思,开始回味这个恬静美好的故事。在森林中,每个小动物都十分喜爱夜色中的星星,于是森林之王狮子应他们的要求开始分发星星,故事的主角小老鼠的得到的星星又暗又小且十分不起眼,但是它开心极了,因为它终于拥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星星了。可是好景不长,星星变成流星坠落人间,变成一颗随手可捡到的石头。怎么办小老鼠一下慌了,他请来几百只萤火虫来点燃,又用皎洁的月光来温暖他,奇迹出现了,黑石头亮了,变成天上最大最亮的星星了。诗一样的语言,诗一样的旋律,孩子们明媚而不忧伤的烦恼。

星星努力的闪烁着自己,向世人证明它的存在,他那坚定的信念从未被抹去,一直追寻最深处的灵魂。我想梦想不也是这样吗?

到了初三,突如其来的压力就像桌前小山般的作业,我看着桌前一摞试卷,那声还是放弃吧回荡在脑海。我一惊,刚刚的急躁与疲倦全部淡去,我怎么可以有这种想法呢。我渐渐平静下来,想到这么多年来的艰苦奋斗,想到因上这个学校被迫离开父母,想到和我们一起奋斗的同学们,我渐渐坚定了信念。梦想不就是用来实现的吗?信念不就是用来追求的吗?我抬头仰望天上的星星,它们依旧闪烁,我再次拿起手中的笔出发。

星星在闪烁,我们在长大。我曾做过一个天真美好的梦,如可以不长大就好了,可是时光总在身后挡住我的退路,可青春何不有它的美好?青春是一张白纸,当我们挥洒色彩的时候,便开始拥有了自己的梦想,没有人可以帮你决定未来的道路可以怎么走,但你或许可以听听星星的善意叮咛,青春因思考而清醒,因坚持而美丽。追梦途中的旅人,千万不要放弃你的梦想,你要相信,时光此岸搁浅的痛都是彼岸暖你的灯,即使不足以对抗夜的黑,却暖在一颗前行的心,不要害怕时间的流逝,因为时间飞了梦想还在。

星星是信仰,我会用心守护。

篇8:读《碰巧的杰作》有感

首先我从这本书里补习了很多艺术史以及艺术家的知识, 让我开了眼界。更重要的是书中所呈现出来的对待艺术和生活的态度, 以及对我们的启发和所引起的思考。我最喜欢的章节是《口香糖球机的艺术及其他简单的快乐》。首先吸引我的是夏尔丹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专注”:如作者所描述的“一个小女孩一边让妈妈帮她系好帽子, 一边瞟一眼镜中的自己”“一位保姆用手臂端着一只长柄的平底锅, 同时手里剥着熟鸡蛋的蛋壳”。翻到后页的彩色插图看夏尔丹的画, 还真有跃然纸上的专注:从《饮茶的女士》里这位女士对茶的专注中可以看出夏尔丹对这位女士的凝神观察;《肥皂泡》中曼妙的少女和身边天真无邪的儿童对吹出的大肥皂泡的专注, 仿佛画中那杯沐浴在金色阳光下的温暖的牛奶 (看起来像是牛奶) 也在凝神注视着这美丽的肥皂泡泡。虽然这个晶莹透亮的肥皂泡早在1733年就已灰飞烟灭, 但它着实让我凝视了很久而没有忍心把书翻到下一页:这个泡泡牵动了我的心, 让我在惊叹它美丽的同时又担心它是否已经被吹到极限, 然后在超越极限的一刹那瞬间幻灭。从画面中儿童全神贯注的眼神中似乎也看出和我同样的担心。难道这便是罗兰·巴尔特在《明室》中所描述的“刺点”?本雅明在《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中所说的“灵光”?

我想我看到《肥皂泡》和其他的夏尔丹的画感到非常兴奋和喜欢的原因还与他所描绘的对象有关:他们都是生活中很小却很真实的细微的事物, 这种生活没有雕饰和做作, 平常得不能再平常, 却能让人感受到平和的快乐。这与我喜欢的一位日本年轻摄影师川内伦子极为相似。川内伦子也善于把握细微的生活, 并擅长用柔和的色调审慎、温和地将它们表现出来, 就如夏尔丹的《肥皂泡》, 无论看多久都不会产生审美疲劳, 有的只是淡淡的意犹未尽, 因为在她的作品中, 就连一只小白山羊、一个狭窄的通道或是几粒西瓜子都被赋予了高贵的尊严。而我对这种“口味轻而美好”的小生活有着偏爱和天生的情有独钟, 所以我才会因为“遇到”夏尔丹而感到特别兴奋吧。

不过对于我们来说, 更有价值的不是画面中美好的小情节, 而是艺术家观察事物的专注和方式。这种在生活细微中的观察是温和、谦卑的观察, 就像小女孩专注于自己心爱的小宠物, 老爷爷带着微笑凝视心爱的老伴儿的背影……不仅让人的内心找到出口变得开阔, 整个生活也一起变得开阔起来。

我是懒人, 懒到我让我的方案们都毫无行动力地止于记事本子等待流产。正当我懒到家的时候, 当代艺术家杰伊·德费奥、画家菲利普·伯尔斯坦、舞蹈家编舞家推拉·撒普、插图画家艾尔·赫什菲尔德、安迪·沃霍尔、皮耶·蒙德里安等等一大群艺术家们蜂拥地从书页中闯入我的脑袋叫我清醒, 就像一个仰面熟睡的士兵被迎面踏来的千军铁蹄惊醒——我感到我是危险的。不是因为他们伟大的艺术作品, 而是他们的工作习惯和方式使我产生了紧迫感和危机感。

在《最大限度扩充时间的艺术》一章中, 杰伊·德费奥从1958年开始创作《玫瑰》到1969年《玫瑰》得以展出, 一直都在源源不断地倾注着心血。光从时间上看, 她的坚持就已经让人佩服的不得了。她是在挑战艺术家创造力的极限, 十年如一日地面对同一件作品, 这份强大心魔所驱使的毅力让我的内心受到触动。

《富有成效地凝视裸体的艺术》中, 画家菲利普·伯尔斯坦差不多依照同样的日程安排, 日复一日、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地进行工作, 所创作出的《米老鼠、白宫模型鸟舍、男女模特》《狐狸、鱼、模特和木雕仕女》等伟大的品都是他这种工作习惯的产物。

舞蹈家编舞家推拉·撒普也写到:“很多天生有创造力的人都有一套工作前做准备的程式。这些程式往往与他们为开始每一天所设计的环境有关。一旦进入了那样的环境, 他们创造力焕发的一天就开始了。”

插图画家艾尔·赫什菲尔德所画的漫画之所以会如此逼真完美, 是因为他七十多年不断地在实践中努力而得来的。

安迪·沃霍尔有现在这样伟大的成就, 与他通宵画画卖力地工作是分不开的。

皮耶·蒙德里安能使《百老汇爵士乐》的画面变得鲜活、线条闪动、微妙精细又充满活力, 也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努力和不断地工作的。

若没有不懈的坚持和努力, 艺术的人生岂是潇潇洒洒随随便便就可以得来的。这些艺术家们都有着固定的很好的工作方式, 他们的惯例让我睁开眼睛审视自己, 他们将我引向前方, 促使我效仿他们, 行动起来, 努力在艺术中努力寻找第二次生命。

读完这本书后再回想生活, 觉得有趣了许多。眼前这片被大伙儿吐槽为不毛之地的乌拉特草原也会迎来它的春天, 无论长出来的会是多么袖珍的小小小小草它都是可爱的。和来自蒙古国的黑小子聊天, 夹杂着扭捏的蒙语、半生不熟的英语、以及国际标准普通话大家一起一锅粥, 也还真是一件妙趣横生的乐事。

摘要:在珍贵的假期中《碰巧的杰作》成了我的精神食粮。从对《建造一个世界的艺术》的生疏到《口香糖球机的艺术及其他简单的快乐》的喜爱, 让我对艺术重新有一种茅塞渐开的感觉。本文就《碰巧的杰作》的阅读感想做讲解。

关键词:碰巧的杰作,读书笔记,艺术

参考文献

[1]迈克尔·基默尔曼.碰巧的杰作[J].文苑, 2010 (4) :33-33.

上一篇:见证取样方案汇总下一篇:转正申请书监狱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