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糖尿病足的影像学检查与介入治疗

2023-02-17

为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 并采取相应的介入治疗,文章抽选该院2012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例糖尿病足(D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分析患者影像学特点的基础上,给予其相应介入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该院收治的42例DF患者为观察对象,男25例,女1例,年龄均在36~70岁间,平均年龄是51岁,所有患者均满足临床WHO制定的有关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平均糖尿病史为12年。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 给予其患足正斜位与溃烂部位行X线切片摄片检查,同时给予其患足溃疡部位的轴位、矢状位T1W、T2W与STIRE准T2W的MRI检查 ,部分给予其DSA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患者病情后,通过相应介入治疗[1]。

1.3观察指标

于术前术后对患者的足部体温、ABI (踝肱指数) 与步行距离、并发症发生等情况进行记录观察, 并于患者出院后随访年,给予其彩超检查以观察其下肢血流变化情况,以统计出其血管以一、二期通畅率与救肢率[2]。

1.4统计方法

选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用χ2与t值检验其中的计数与计量资料。

2结果

2.1影像学检查结果

1 X线片检查:所有患者经X线片检查,均显示出局部软组织溃疡情况,其中,20例患者的X线片可见骨骼炎性发展;

2 MRI检查:经MRI检查发现,所有患者患足的软组织均存在溃疡样的变化, 其中,22例患者表现为骨质炎性样变化,1例溃疡附近的骨组织中的部分皮质髓质呈现出长T1与长T2信号影,而STIRE则呈现出高信号影,出现软组织的溃疡情况累及到周边骨质炎性样表现,其中,在X线片中所显示的骨质改变情况并不是很明显,另外7例表现为单纯性的软组织溃疡,并未出现骨质改变。

3DSA检查。该研究中有30例患者被给予DSA检查,均显示其患肢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情况, 且狭窄段的动脉壁伴有僵硬感,不规则。

2.2治疗效果分析

术后患者患肢的血供情况与体温均得到明显改善, 且足背动脉或是胫后动脉的搏动也有所强化,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术后患肢疼痛与麻木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步行距离有所增加。

3讨论

DF作为一种因糖尿病综合因素而诱发的足部疼痛、肢端坏疽与皮肤深溃疡等病变的总称,临床表现为下肢肿凉,存在小腿抽筋情况,并伴有间歇性跛行,存在不同程度足部溃疡且久治不愈,是导致众多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尽早发现并治疗,是防治糖尿病足的关键所在[3]。其中 ,影像学检查就是其中最为方便且有效的临床早期诊断办法。该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被给予了X线片与MRI检查, 部分患者被给予了DSA检查,且被给予相应介入治疗。具体为:由路径图技术,借助导管同导丝间的有机配合经其狭窄段或闭塞段, 对于股动脉或髂动脉狭窄或是闭塞性的病变, 根据患者的病变发展程度给予其血管内支架治疗或是PTA(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而对于膝下血管病变患者,则给予其PTA治疗,术中患者全身肝素化,并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增加肝素剂量,术后继续应用肝素3 d,于术后2 d加用潘生丁与阿司匹林以抗感染, 而对于膝下段供血动脉呈现出广泛性病变且多支弥漫,难以打通的患者,给予其腔内溶栓术,并于术后常规进行抗凝治疗[4]。结果显示 ,术后患者各方面情况均得到明显,救肢率高达100%。可见,以影像学检查结果为依据给予DF患者相应介入治疗,可取得较显著的效果。

摘要:目的 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介入治疗。方法 抽选该院收治的42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给予患者X线、MRI与DSA等相关影像学检查,进而根据检查结果 采取相应介入治疗。结果 经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局部的软组织溃疡、骨质炎性样变化与不同程度的患肢动脉狭窄,给予介入治疗后,情况得到有效改善,整体效果显著,未出现截肢病例。结论 在结合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给予其相应介入治疗,整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足,影像学检查,介入治疗

上一篇:球头硅胶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下一篇:关于加强新时期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