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宋庆龄故居范文

2022-06-16

第一篇:上海宋庆龄故居范文

宋庆龄故居简介

宋庆龄故居简介: 上海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长期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1949年春宋庆龄入居此处,在此迎来了上海的解放。1949年8月,宋庆龄就是在这里欣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北上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制定建国大政方针,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建国以后,她经常在此寓所会晤和宴请来访的各国贵宾,积极促进中外交往,维护国际正义。她所创建的新中国妇幼文化福利事业和对外宣传刊物也都是在这里酝酿、筹划的。1981年宋庆龄在北京去世后,这里作为她在上海的故居供人瞻仰。2001年6月25日,上海宋庆龄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时间:

每天9:00~16:30

门票价格:

学生 10/人,学生团体 5元/人

路线1: 33路空调方向: 十六铺 出发:周家嘴路军工路

到达:中山东二路新开河路

926路空调方向: 上海体育馆 出发:新开河

到达:淮海中路武康路

路线2: 135路全程车空调方向: 老西门 出发:军工路控江路 到达:小北门

911路空调方向: 万科城市花园 出发:淮海东路 到达:武康路

周围景点:

位于徐家汇衡山路53号的国际礼拜堂是上海规模最大的基督教堂。建成于1925年。整幢建筑呈“L”形。近代哥德式的砖木结构。国际礼拜堂的建立,是从唱诗班为开端的。20世纪初,一群在沪的美国基督教徒在杜美路(今东湖路)组织了一个唱诗班。后来由于场地的限制,另建了一个礼拜堂。国际礼拜堂曾以优美的圣乐而斐声沪上。国际礼拜堂的一大特点是这是不分教派、国家的基督教礼拜堂。

上海植物园占地81.86公顷,前身是建于1954年的龙华苗圃,1978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建园以来接待游客已达1000万人次,1996年被海外人士评为最喜爱的郊游地之一,2000年被评为新千年“六一”好去处。

上海植物园是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游览和生产功能为一体的专类园。园内设有盆景园、牡丹园、桂花园、蔷薇园、槭树园、松柏园、草药园、竹园、兰室等十几个专类园区。盆景园占地4公顷,汇集了以海派盆景为代表的精品2000多盆,为世界上最大盆景园之一。 新改建的兰室占地面积1115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大型赏兰、养兰场所。朱德亲笔提写的“兰室”额匾高悬门楣上方,兰室已收藏朱德委员长和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及日本友人赠送的大批名兰,近300个品种改。扩建后的兰室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喷栽式展示区、自然式展示区、庭院式展示区,营造了兰花原始生态环境。

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园名的龙华烈士陵园位于龙华寺西侧,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这里原为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和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解放后,作为革命烈士纪念地予以保护,20世纪90年代初与上海烈士陵园合并建设。1995年7月1日建成开放,是一座集纪念瞻仰,旅游,文化,园林名胜于一体的新颖陵园,素有“上海雨花台”之称。

陵园设纪念瞻仰区、烈士墓区、遗址区、地下通道与就义地、碑林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干部骨灰存放区和游憩区等八大功能区。江泽民同志为纪念碑题写“丹心碧血为人民”。陈云同志题写馆名“龙华烈士纪念馆”。11座大型雕塑与纪念广场坐落于南北主轴线上。这里安葬着顾正红、罗亦农、赵世炎、林育南、李求实等1600余名烈士,并建有申城第一碑林,占地20多亩,分南北两排,各长54米,遥相呼应。南壁碑碣,为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全文,北壁碑收录了上海烈士的革命诗文。

第二篇: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最美人间四月天,4月16日(农历三月初十)综合业务党支部组织大家踏着和煦的春风,来到了位于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实实在在的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党性修养、廉洁奉公的深刻教育。

在故居专业讲解员的详尽介绍下,全面、深入的进行了参观学习。先后参观了宋庆龄生平展序厅、鸽子房、宋庆龄生前所居住的客厅、书房、卧室和孙中山宋庆龄廉洁思想与实践专题展览厅。

序厅分别从“求学立志”、“风雨同舟”、“继承遗志”、“团结抗日”、“迎接曙光”、“杰出领袖”、“心系人民”、“国之瑰宝”八个部分向大家展示了宋庆龄同志的生平事迹,生动地呈现了宋庆龄同志为了中国的自由平等而奋斗不息的辉煌一生。我深深地被宋庆龄同志的伟大爱国情操和救国救民的慷慨奉献精神所感染,对妇女儿童事业如此慷慨的宋庆龄,在平时的生活中却非常节俭。作为国家领导人,她经常要出席许多外事活动,但她的衣服却非常少。起居室、卧室等的生活用品也极尽简朴。特别是在参观《天下为公,共进大同——孙中山宋庆龄廉洁思想与实践专题展览》时,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孙中山、宋庆龄共进大同的光辉思想和天下为公的高尚品格,历史的文字和图片记录着两位伟人为民鞠躬尽瘁,廉洁自律的一幕幕。 今天,在党着力开展“反四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两学一做”的大背景下,实地感受伟人情怀,接受爱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开展支部经常性的教育,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依托“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不断完善的主动性,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更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

感受伟人情怀,知晓他们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鲜明的对比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和亟待改正的问题。不断在实践中强化宗旨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展现个人价值;增强奉献精神,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满腔热血和岗位职责化作励志图强、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才能不枉负青春,不辜负党的培养和教育。

第三篇:参观宋庆龄故居感想

建筑是人类历史的见证,每一幢古老建筑都有着自己不同寻常的过去,每一栋名人故居都承载着历史的积淀。今天,我们来到了位于淮海中路上的宋庆龄故居,寻访伟人足迹,了解宋庆龄奶奶奋斗的一生。令我感触至深,宋庆龄奶奶那动人心弦的伟大业绩,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宋庆龄故居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幢乳白色船形的红顶白墙的漂亮小洋房,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楼前有草坪和停车场,楼后是一个大花园,花园里林木木茂盛,各种鲜花由于季节的原因倒不多见,花园的四周种了40株百年香樟,四季常青,环境优美。

一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雕像,用汉白玉雕刻的,栩栩如生的宋庆龄的坐像,雕像神态非常慈详,抬头看到的是楼门口挂着的“宋庆龄文物馆”的匾额。径直往里走,院子里的车库中停放了一辆大红旗轿车,一辆吉姆牌轿车,这都是宋庆龄生前坐过的轿车,而那辆吉姆牌轿车还是由斯大林赠送的。然后进入室内,听取讲解员的介绍,故居内的陈设保持宋庆龄生前原样,收藏着大量的宋庆龄的遗物,总数在一万件以上。室内还存放着一架钢琴。二楼是卧室和办公室,室内的一套藤木家具,沙发和茶几是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室内摆放着孙中山18岁时的照片和孙中山逝世前一年与宋庆龄的合影。书桌上放着她生前使用过的文具用品。二楼走廊里,挂着宋庆龄1951年接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时的照片。室内不许拍照,只能静静地听,听完了介绍,我们又仔细地一件一件文物参观了一遍。

宋庆龄把这里视为她的家,她说到北京是去上班,回到上海就是回家。宋庆龄从1948年到1963年这15年之中,一直在这里工作、生活。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宋庆龄上海寓所的遗物“就地保管、就地处理”,其故居辟为永久性纪念地的指示精神。1981年10月,宋庆龄故居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遗物进行全面的清理,对房屋进行局部维修。1994年改名为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庆龄故居藏有大量的书籍,据介绍宋奶奶一生酷爱读书,少年时代,她就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大学毕业后,宋奶奶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理想毅然回国,担任了孙中山先生的助手,开始了长达七十年的革命生涯。

宋庆龄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位女性,她是个近乎完美的人物,一直让世人仰慕,被誉为“国之瑰宝”。在临终前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荣誉主席”称号,享年88岁。

思绪万千,让我从宋庆龄奶奶身上悟得了一个道理: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宋庆龄奶奶一生中,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私无畏,百折不挠,勇敢地同敌对势力作斗争,把全部的爱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世界和平事业,爱国爱人民的宋奶奶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我想宋庆龄最让人们敬佩的是她孜孜不倦的为祖国和人民所做的贡献,无论是建国前为国家命运而在战乱中的四处奔走,还是建国后为祖国建设的不懈努力,都证明了其爱国的伟大品格,爱祖国高于一切。参观宋庆龄故居,感怀宋庆龄,使我的爱国之心更加强大。

宋庆龄因为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国际和平奖金,用这些钱,她完全可以过上十分舒适、十分体面,甚至是豪华的生活,但是宋庆龄看到山区的环境、医疗设施都很差,孕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她不忍心看到这么多孕妇因为难产和肚子里的新生儿一起死去。所以把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全部捐给了中国福利院,建造了一座“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见到有困难的人,我们要像宋庆龄奶奶那样,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

在她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宋庆龄一直都没有亲人陪伴左右,她是孤独的。可是,在她心里装的却是对所有人民的爱。和她朝夕相处的工作人员谁有个头疼脑热的,她必定会让他们休息治疗;谁家有个天灾人祸,她必定会解囊相助;她会为工作人员添置寒衣;她会为工作人员的子女和警卫战士购置文具,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努力工作。 宋庆龄的一生,充满了爱和信仰。她把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安危与自己紧紧相连,她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女性。

第四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文第四段。

2.运用画句子,圈词语,谈感受,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学习

四、五段,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和香气能拒虫且永久保持的可贵。

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对比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画句子,圈词语,谈感受,感情朗读的方法学习

四、五段,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和香气能拒虫,能永久保持的可贵。

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对比的写作方法。

三、前置教学活动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宋庆龄故事。 学生:识读生字,朗读课文。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

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板书课题 ,启发质疑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请看老师板书课题。重点提示“龄”的写法。龄是个生字,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板书。左边是牙齿的齿,右边是令,意思是从牙齿可以看出年龄的长幼。

1.齐读课题。

2.故居是什么意思呢? (1)学生说。

(2)屏幕出示 故居,指从前住过的地方。现在一般特指一些伟人、公众人物或对社会有一定影响的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3.出示故居的照片 ,这就是宋庆龄的故居,它是一幢红瓦灰墙的小洋房,1948年-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5年之久!看,这就是宋庆龄故居的两颗樟树!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点,就劝宋庆龄搬家,她不肯,说:----课件出示:

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4)读句子,启发质疑。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宋庆龄喜爱樟树,对樟树很有感情。) 请读出你的理解。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师:这究竟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让宋庆龄奶奶如此地不舍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概括出这两棵樟树的特点。

1.学生浏览课文。

2.学生回答,小结板书:蓬蓬勃勃、香气持久 3.分别在哪个段落写的?

环节

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外在美---尝试方法

1.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生命力非常强、繁荣旺盛的样子。) 2.比较蓬蓬勃勃与蓬勃。这两个词语表达的意思有何不同?

3.樟树的蓬蓬勃勃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依据学习提示学习课文。 学习提示: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能够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句子,圈画出关键词语,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4.交流汇报:你画了哪句话? 5.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子

(1)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你圈画的关键词是什么?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从“伸向四面八方”你看出了什么?(枝干多,这正是生命力旺盛的体现阿,能读出来吗?),从伸得远远的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伸得有劲,这也是生命力顽强的表现啊) 让学生读出自己感受。 (2)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你圈画的关键词是什么?(稠密,绿得发亮)谈谈你的感受?

(“稠密”是说叶子又多又密,“绿得发亮”,说明叶子长得好,只有叶子长得好,才能发亮。)

让学生读出感受。

(3)樟树四季常青,无论夏天还是冬天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句子中有一组关联词语最能表现樟树的蓬蓬勃勃,这组关联词语是什么?谁来读一读?说到夏天,你会想到哪些词语?(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冬天呢,你又会想到哪些词语?(大雪纷飞,万物凋零)

出示说话练习:能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中来赞一赞樟树吗? 夏天:骄阳似火 烈日炎炎 冬天:大雪纷飞,万物凋零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 )的夏天,还是( )的冬天,它总是蓬蓬勃勃。

师: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樟树都能长得蓬蓬勃勃,这是一种什么精神?(顽强)

6.让我们把热爱和赞美送给这两棵樟树吧!谁来读读这段文字。齐读第四自然段。 7.想把这蓬蓬勃勃而顽强的樟树印记在心中吗?

出示填空 背诵。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 ),而且伸向( ),伸得( )的。稠密的树叶( )。樟树( ),无论是( )还是( ),它们总是那么( )。

8.小结:我们是怎样学懂第四段课文的?归纳:画句子,圈词语,谈感受,有感情朗读。

(四)感受樟树香气持久的内在美—运用方法

1.过渡:这不仅是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还是两棵香气持久的樟树,樟树的香气持久从哪里能看出来呢?请同学们运用学习上一段的方法自学这一段。

2.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樟树的香气持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运用“画句子,圈词语,谈感受,有感情朗读”的方法自学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3.学生自读课文,画句子,谈理解。 4.小组交流。 5.教师点拨:

出示: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学生谈理解:“本身”,是说,这种香气是本身固有的,不是别人给予的。 出示: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1)过渡:这种香气能怎样持久?请结合这句话,谈谈自己的体会。 (2)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6.长久保存还体现在哪里?

(1)出示: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2)学生谈。

(3)师引导。只要……就……这个词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这个香味保持得够久的了!请同学们把他读出来。

(4)有了这种香气,它就有了什么样的功能?(板书:拒虫)

7.小结:香气能够持久保持,而且能够拒虫,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啊!让我们带着赞美再来读一读。

8.学习写法:

(1)这段除了写樟树还写了什么树?石榴树有什么特点?

(2)课文明明是写樟树香,能驱虫,为什么还要写石榴树容易招虫呢?(这是对比的写法,能够反衬出樟树的高贵品质。)

9.文章读到这里,我们了解到(出示宋庆龄故居图片配上如下文字) 屏示: 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10.现在,你能用“因为樟树不仅( ),而且( )所以”说说宋庆龄奶奶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吗?

环节

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资料拓展,感悟人物,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1.过渡:这两棵樟树陪伴着着宋庆龄度过了春夏秋冬,走过了风风雨雨,直到宋庆龄去世。在宋庆龄去世后的三十多年里,出示: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2.指名读句子。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3.体会宋庆龄如樟树的品质。

看来,宋庆龄和樟树之间不仅仅是喜爱樟树这么简单,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资料。自由读一读,你觉得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她和樟树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资料1 宋庆龄,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民主革命事业。孙中山逝世后,她继承他的事业,战斗不止、顽强不屈……在长达70年的革命战斗生涯中,她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

师:你觉得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她和樟树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小结:宋庆龄奶奶正如樟树一样蓬蓬勃勃,精神顽强。 资料2

1936年,宋庆龄得知国民党反动派非法关押了七位著名的爱国人士,十分愤怒。在那炎热的7月,她不顾疲劳,带着十几位救国会的同志,来到苏州高等法院,自请入狱。敌人一个个被吓得狼狈不堪。宋庆龄的一身正气,让敌人敬畏,他们被迫当场释放了7位爱国人士。

师: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一身正气,能保护人民。) 师:这一身正气就好比是樟树的香气,樟树香气能---拒虫,宋庆龄的一身正气让敌人敬畏。

4.人们为什么喜欢在樟树前留影。

5.师:人们觉得“人如树,树如人,与樟树留影,似乎就是与宋庆龄留影,让我们带着崇敬与怀念之情再来读。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6.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1)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课题,本文的作者仅仅是在写樟树吗?还在写什么?对表面是在写樟树,实际也是写宋庆龄。

(2)知道这种写作方法的名字吗? 这种写法就是----(板书:借物喻人) (六)迁移运用、学习方法

1.小知识:什么是借物喻人?借物喻人的写法又有什么特点呢?请看屏幕: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描述事物的特点时,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

(1)谁来读?

(2)我们来读两首借物喻人的诗,做个练习,好吗? 练习一

自读诗歌,完成填空: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这首诗写的物是( ),赞美了人的( )品质。 练习二 石灰吟 明代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写的物是( ),赞美了人的( )品质。 练习三

如果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位老师,你会选择什么物?

2.小结: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少,不仅理解了课文,感受了宋庆龄的可贵品质,还了解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作业。

3.布置练习:

(1)请同学们阅读《宋庆龄》这本书,进一步了解宋庆龄的事迹,感受它的品质。

(2)请同学们写一段话,通过写一个物来表达对老师的赞美。 (七)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借物喻人

顽强不屈 蓬蓬勃勃 顽强

一身正气 香气持久 拒虫

第五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评课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评课

听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我觉得在课堂上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扎实,学生经历了一个又不会到会的过程。

首先老师的字词教学很扎实。在导入课题后,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文中的词语,让学生自己读,再检查“瞻仰、繁衍”两个词语,预习的检查很有针对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抓住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词语反复读。然后让学生说写“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完后老师边总结边范写,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是学生重要的阅读能力之一。楚老师在这个环节中非常准确地抓住学生难以理解的“瞻仰”“繁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用文中的语句解释词语的意思。放到课文中去发现词语的意思。最重要的是,这两个词的意思可以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来理解。由此可见她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不仅充分预设了学生的情况,也是充分研究了文本中的词句,并在学生和文本两者之间恰到好处地找到了结合点。

整堂课学生参与的很多。首先,在让学生读完课文讲对樟树的了解时,学生回答完,楚老师让学生上黑板板书,透过这个小细节可以看到的是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所有活动。这个时候,有的学生发言,有的学生板书,所有人的思维都动起来了。其次,在讲“蓬蓬勃勃”这个词时,楚老师用“蓬勃”和“蓬蓬勃勃”比较,让学生体会并说出自己的理解。接着楚老师又自然地把叠词用于对学生的评价中,并让学生回到自己的经验,照样子说一说,这样一来学生体会到叠词表达的意思更深。最后抓住“伸的远远的”中的“伸”字,让学生扮演樟树努力地伸展自己的双臂,这种“现场体验”的活动,我们在教学中也会使用,但是重要的是,体验是否有效,体验是否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楚老师的课中,楚老师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伸”字写出了樟树竭尽全力地往远处伸展。

作业的布置也是独具匠心。让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提出自己的疑问。很多学生问的都是“为什么大家要在樟树下留影?”在课堂上楚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说了一句“只有走进宋庆龄才能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并给学生渠道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宋庆龄,以问题的形式把学生引导到了阅读发现的路径中。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课本第八册的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第二课时。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文章,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语言简洁,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我确定了这几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无论„„总是„„ 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樟树的可贵之处以及它的象征意义.

2、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三、教学方法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他们对同一文本的反映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我在课前就安排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宋庆龄的故事,让他们对于那个时代的那个人物有整体的感知,让课内课外知识交融,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更快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四、说教学程序

围绕上面所述的三个教学目标,并采用“课内课外知识交融,追求开放性;读中感悟怡情养心,注重人文性。”的教学方法,我把整个教学环节分为四大块。

第一环:揭题导入,复习上课时内容。

第一课时,我跟同学们一起了解了课文大意,分享了关于宋庆龄的一些生平事迹,学生对宋庆龄这个人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二课时一开始就直接揭题提问,宋庆龄不肯搬家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马上可以回答,是因为她舍不得那两棵樟树。这样,学生的目光就从宋庆龄身上转到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上,让学生明白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有着密切的联系,宋庆龄很喜欢这两棵樟树。 第二环:感悟樟树的“形象”,体会樟树永远蓬蓬勃勃的顽强。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孩子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学生已经了解到宋庆龄是很喜欢这两棵樟树的,那就可以很顺当地引导他们去看一看这两棵樟树到底长得如何,为何会得到宋庆龄的青睐。于是我马上安排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小节,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学生可以迅速找到“蓬蓬勃勃”这个词。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最重要的手段,找出了蓬蓬勃勃这个词,就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是: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哪些地方反映出樟树的蓬蓬勃勃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有关语句,随机交流,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样子。指导的时候,特别要学生读好“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等词语。

这里还有一个关联词“无论„„总是„„”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关联词说明樟树在任何条件下,它的生命力都是很顽强的。抓住这点,我展开说话训练,要求学生想象一下,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同桌交流彼此的看法。这样,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语言实践的舞台,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语言,更深一步地体会到樟树这种蓬勃向上的顽强生命力,接下来再读“蓬蓬勃勃”这个词,学生的感受就强烈了,带着这种感受齐读第四小节,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樟树这种生命力顽强的特点整体感知,更为课文要求的背诵打好基础。

第三环:品味樟树的“精神”,体会樟树的可贵。

在上一环节,樟树的外在美已经浮现眼前,这一环节中就要引导学生感悟樟树的精神,体验它的内在美了。在这一环节中,我给学生一些时间,要求学生朗读第五小节,把樟树跟其他树木进行比较,先讲别的树木有容易招虫的缺点,并举石榴树为例予以证实。接下来就说说樟树的特点,让他们自己发现樟树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本身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拒虫的香气能够永久保持。”这是第一步,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那第二步我提问“这种拒虫的香气可以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层次,抓住“即使„„仍然„„”“只要„„就„„”这两个表示假设、条件关系的句子来理解这个香味保持得的确够久!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呀,怪不得宋庆龄那么不舍得它们。带着这种理解,再次感情朗读,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在读中品味樟树的可贵之处。这样,学生对樟树精神的体会更加直观深入,也能更好地记住并背诵。

第四环:体会樟树与宋庆龄共同的“精神”

在教学完樟树的外形特点和作用之后,学生很顺利地知道了樟树的外形特点:蓬蓬勃勃,具有顽强的生命;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于:具有拒虫的香气,并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这时,我引领学生回到课始,这就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是宋庆龄舍不得的两棵樟树,深深爱着的两棵樟树。引导学生读文章最后一小节,读完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要在樟树前留影呢?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展开讨论。如果学生只是从樟树本身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来思考,我就继续引导,让他们回顾第一课时所了解到的宋庆龄生平事迹,且边回忆边想:宋庆龄和樟树和哪些相似之处?让充分发表见解,意在为学生打开一个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激活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探究的精神,从而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宋庆龄与樟树之间的相似。有的可能说:樟树长得蓬蓬勃勃,因此从外形看,宋庆龄和樟树一样长得挺拔秀丽。有的可能说:樟树四季长青,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宋庆龄曾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在孙中山去世后,她仍然积极参加抗战,说明她是樟树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有的说:樟树的香气,令虫子害怕,而宋庆龄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的精神让敌人望而生畏。有的说:樟树身上的拒虫香气能永久保持,这就像宋庆龄一样她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还有的说:宋庆龄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她虽然去逝了,但一看到樟树就会想到宋庆龄,她永远会留在我们心中„„

最后点明,这就是人们喜欢在樟树前留影的原因,樟树是普通的樟树,但与众不同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人们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还是因为这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在人们的心中,这已经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了,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们就是宋庆龄的化身,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宋庆龄的影子。带着这样的理解和体悟朗读整篇文章,感情升华。通过上述对文本、课外知识的有机整合,学生对本课的写作目的有了各自深浅不一的独到的解读。

深入学完整篇文章,最后回到文章的写法上,让学生明白这是运用了“借物喻人”写法。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2、

学习抓重点词理解课文的方法,会用“无论„„总是„„”

“只要„„就„„”造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樟树的外形特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人们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课,揭示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请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板书课题,写字就应该一笔一划,工工整整,注意“龄”字,左边“牙齿”的“齿”,右边“命令”的“令”),齐读课题。 还记得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想一想,请你来说)

(文章主要讲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可贵之处)

同学们可真会读书,通过一节课的努力就把六个自然段读成了一句话。老师相信,这节课的三个目标,你们一定会完成的更加出色。 呈现目标:

1了解樟树的特点,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想人们为什么爱在樟树前合影留念?

二、民主导学,品读课文,感悟樟树之美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描写樟树的句子。(请同学们说说,谁还有补存?)

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A自己读一读,说说你眼中的樟树是什么样子的? (请你来说一说,随机板书:枝干粗壮树叶稠密) B你从这些地方感受到了什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C你们想不想看看这课樟树?

(我们亲眼目睹了樟树,你一定会读的更好)

D大家的读书热情,积极性感染了老师,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 大家也来读一读。

E这个自然段,除了描写它的外形,还描写了它的什么特点?(生长特点) “四季常青”怎么理解?(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再读这句话,其中还用了一对关联词,如果去掉这对关联词,再读一读,你觉得可以吗?(不可以)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读出它的美,读出它的蓬蓬勃勃。

F这么美的樟树,想不想让它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呢?(想)请同学们轻轻地合上书,看着画面,把这段话背一背,觉得有困难可以看着书来读。(同学们背的真好,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2、你还划出了哪些描写樟树的句子? 出示第五自然段:(略)

A你从这段描写樟树的句子中又捕捉到了什么信息?

“香气永久保持”怎么理解?仔细读这段话,文中有两组句子其实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解释。(读一读)这就是樟树的可贵之处。(板书香气永久保持) B这一段除了写樟树,还写了什么树?(石榴树)石榴树与樟树有什么不同?(读一读,体会体会,说一说)

C这篇文章写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石榴树呢?(通过作比较更突出了樟树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

D小结:樟树不仅外形美,四季长青、蓬蓬勃勃,而且还有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那么,这两棵樟树长在什么地方呢?

3、快速读一读1——3自然段,把你的发现说一说 (它们长在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 宋庆龄很喜欢它们)

4、是啊!不仅宋庆龄喜欢,就连参观的人们也喜欢它们,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自然段。

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留念呢?(读一读宋庆龄的资料,然后说一说)

5、小结:是啊!樟树是蓬蓬勃勃地,宋庆龄是永葆青春,斗志旺盛的;樟树有着香气永保持的可贵之处,宋庆龄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作者通过描写樟树来赞扬宋庆龄的伟大人格,这总方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永葆青春

斗志旺盛

一身正气

借物喻人)

6、让我们带着对樟树的西,喜爱之情以及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齐读课文。

三、拓展练习

1、看到樟树图,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

2、学习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樟树不仅外形(蓬蓬勃勃),而且还有(香气永久保持

)的可贵之处。人们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既表达了人们对樟树的(喜爱)之情,又表达了人们对故居主人(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3、同桌互相检查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完成好请在段落前面画“★” 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永葆青春

枝粗叶密

斗志旺盛

四季常青

坚强不屈

蓬蓬勃勃

一身正气

香气永久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海宋庆龄故居范文】相关文章:

上海宋庆龄陵园范文06-16

北京宋庆龄故居范文06-07

宋庆龄传范文05-17

宋宋庆龄范文05-17

宋庆龄陵园范文05-21

宋庆龄小学范文05-21

绍兴鲁迅故居范文06-01

课时一宋庆龄范文05-29

宋庆龄的资料范文06-01

观鲁迅故居有感范文06-10

上一篇:生日贺词祝福语范文下一篇:涂装设备有哪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