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观后感

2024-05-01

宋庆龄故居观后感(精选13篇)

篇1:宋庆龄故居观后感

上海宋庆铃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从1948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之久。故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和大量文物。

今天,我和我妈,小姐妹,一道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情去参观。

进到门里,见到汉白玉雕刻的宋庆龄的坐像,我站着看了很久,雕刻的宋庆龄很逼真,神态非常慈祥。后面的楼门口挂着“宋庆龄文物馆”的匾额,径直往里走,院子里的车库停放了两辆轿车,一辆是大红旗,一辆是斯大林赠送的吉姆牌桥车,这都是宋庆龄生前坐过的轿车。然后从侧门进去,仔细的参观图片以及一件件文物。

宋庆龄故居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幢乳白色船型的红顶白墙的漂亮小洋房,楼前有草坪和停车场,楼后是花木茂盛的花园,花园的四周种满了名贵花卉,四季常青,环境优美。

室内存放着一架钢琴。二楼走廊里,挂着宋庆龄1951年接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时的照片。宋庆龄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位女性,她是个近乎完美的人物,一直让世人仰慕,被誉为“国之瑰宝”。在临终前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荣誉主席”称号,享年88岁。

宋庆龄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她出生在一个富裕和显赫的家庭,他父亲是上海传教士及富商,她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在上海高中毕业,19――19留学美国,在历史悠久的卫斯里女子学院获得文学系学士学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并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宋庆龄具有很多的政治资源,她是孙夫人,被誉为“**”,虽然她有很多名誉官职,但并没有实权,她一直都没有进入政治权力中心,她并不热心于政治,而是把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1951年,宋庆龄获得斯大林和平奖。她把奖金全部捐出,在上海建造了妇幼保健院。

宋庆龄,她像“圣母”一样全心全意地为大众服务,一生尽做好事善事。故居,绿草如茵,虽毗邻淮海路,但闹中取静,漫步其间,似乎仍能感受到伟人的音容笑貌和不朽的风范。

篇2:宋庆龄故居观后感

四月5日,农历清明节,我们测控党支部来到了什刹海畔,参观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荣誉主席宋庆龄同志的故居。有道是“**故居赏海棠,绿叶无心花自香,后海恬静春光好,碧水温馨润红妆”。这座雅致的小居,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美丽。

当然,比西海棠的美景更重要的是这位曾经的中华民国、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生平展示。在展馆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未曾在课本中学到的关于宋庆龄同志的学习、工作、生活的痕迹。而这些点点滴滴更加深了我们对她的了解。比如,其中有斯大林赠送宋庆龄的轿车、周总理赠送宋庆龄乔迁此地之喜的.画屏、宋庆龄同志与中华民国主席孙中山的结婚照,更有宋庆龄同志早年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求学时登上校刊的照片,看着当年的她,也和现在处于大学中的我们一样,青春无限,朝气蓬勃。

也许当时的她,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以后会成为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会发起并组织了“保卫中国同盟”,支援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游击区的抗日斗争,以及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致力于妇女、儿童的福利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但是,就是一步一步,坚持自己的信念的走下来,宋庆龄同志成为了 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流芳千古,与国家兴亡息息相关的伟大的女人!

篇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领悟课文内容, 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一、检查预习, 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 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 看大家的预习效果怎么样。

(1) 字词检查。指名朗读课文中的5个生字, 2个绿线内的生字。

(2) 指名朗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

(3) 提出疑难问题。

预设: (1) 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离开这两棵樟树?

(2) 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樟树前留影纪念?设计理念:这里直接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既是对学生认真预习的肯定, 又能在检查中引导学生掌握提高预习效率的方法。事实上, 预习已经成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就没有必要人为地将学生拉回到零起点上。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学生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他们自主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二、交流探讨, 直奔中心

1.品读第4节, 感悟樟树的“蓬蓬勃勃”

(1) 赏樟树的蓬蓬勃勃。

播放宋庆龄故居樟树的录像, 欣赏樟树的蓬蓬勃勃。问樟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 品樟树的蓬蓬勃勃。

阅读第4节, 画出文中描写樟树蓬蓬勃勃的有关词句, 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出示:

枝干粗壮:写出了枝干的粗

伸向四面八方:写出了枝干的多

伸得远远的:写出了枝干的长

绿得发亮:这是一种怎样的绿呀!你们能想到哪些学过的词语? (绿油油、像抹过油一样, 青翠欲滴, 郁郁葱葱, 浓绿、淡绿、新绿、嫩绿……)

稠密:透过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引导学生想象, 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 (叶子你挨着我, 我挨着你, 挨挨挤挤的;叶子一团抱着一团;叶子层层叠叠, 密不透风, 就像一把绿绒大伞……)

(3) 想樟树的蓬蓬勃勃。

想象说话, 体会樟树的蓬蓬勃勃。

文中说樟树四季长青, 该是多么的不易啊!同学们想象一下, 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樟树要经历多少磨难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出示:无论是___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__,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4) 读樟树的蓬蓬勃勃。

过渡:狂风吹不倒它, 骄阳晒不枯它, 冰雪冻不死它, 雷电劈不坏它, 面对如此顽强的樟树, 你的心里会涌起怎样的情感? (赞美、崇敬)

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崇敬和赞美有感情地朗读第4节。

A.生生评价, 有感情地朗读

B.内化语言, 指导背诵

C.同桌相互介绍樟树的蓬蓬勃勃

(5) 画樟树的蓬蓬勃勃。

设计理念:通过品析文中的关键词句, 让学生感悟樟树的特点:枝美、叶美、充满生命活力;通过想象说话训练,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樟树生命顽强的美, 生命旺盛的美, 生命蓬勃的美;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 然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从而水到渠成, 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 积累美词佳句。

2.品读第5节, 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

(1) 默读第5节, 樟树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借机板书:品质可贵。

(2) 再读课文, 画出描写品质可贵的有关语句, 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会。

(3) 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 随机出示语句。

A.“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 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a相机理解 (香气从一发芽就开始有;它的香气与生俱来)

b你怎么理解“香气能永久保持”?

启发想象:

(1) 当它枝繁叶茂的时候, 它的香气浓郁;

(2) 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 它的香气_____; (依然如故)

(3) 当它制成家具的时候, 它的香气_____; (依然不变)

(4) 当它变成木屑的时候, 它的香气_____; (仍然不变)

(5) 当它零落成泥的时候, 它的香气_____。 (仍旧保持)

c指导朗读, 体会香气的永久保持, 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在读中品味樟树的可贵之处。

B.出示语句:“这木质存在一天, 虫类就怕它一天。”

引导点拨:只要它存在一年, 虫类就怕它________; (一年)

只要它存在十年, 虫类就怕它____; (十年)

只要它存在百年, 虫类就怕它_____; (百年)

只要它存在____年, 虫类就怕它______。

…………

(4) 怪不得作者这样评价: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那别的树木又是怎样呢?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5) 引导学生对比朗读, 体会作者写作的意图:通过对比, 突出樟树的品质可贵。

(6) 指导背诵。

设计理念:通过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 读出自己的思考, 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 体会感悟樟树的品格。

三、探究阅读,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1.读最后一段, 解疑: (1) 宋床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2) 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2.交流同学们课前搜集的有关宋庆龄的资料, 了解宋庆龄伟大的人格魅力。

3.合作探究“樟树”→“故居的主人”有什么紧密联系, 找出樟树的可贵品质与宋庆龄可贵品质的相似之处。 (樟树外形美, 品质美, 宋庆龄气质高雅, 仪态端庄, 心灵更美;虫子惧怕樟树是因为它有一身的香气, 敌人怕宋庆龄是因为她有一身正气;樟树虽历经磨难, 但它有顽强的生命力, 而宋庆龄历经人生的风风雨雨, 却依然是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无私奉献……)

4.揭示写作手法, 作者表面写樟树, 实际上是借樟树赞美宋庆龄, 这就是借物喻人的手法。

5.小结。

教师总结: (出示“树人合一”的课件) 人们总爱在故居的樟树前留影纪念, 因为它是宋奶奶的化身, 宋奶奶的生命已经与这两棵樟树融为一体。宋奶奶就像这樟树一样四季常青, 芳香四溢。她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篇4:《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品评

师: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第22课,谁把课题读—遍?

师:看老师板书课题:“龄”是个生字,左边是?(生:齿)右边是?(生:令)我们完整地把课题读一遍。(生齐)

师:从课题我们就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

生:(齐)樟树。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些段落直接描述樟树的样子和特点?

生:课文的第4~5自然段。

【点评】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执教者从课题入手,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文路,又为下面的学路和教路统一作好铺垫。

二、品词析句,感悟特点

师: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请大家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注意边读边找出相关的词句画出来,然后好好地读一读,品一品,把你的体会就写在相关的词句旁边。清楚了吗?(生边读、边思、边画)

师: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下面,就请你抓住所画的词句说说你的体会。我们先看看课文的第4自然段。(出示)

生:这是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我是从“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这些词语体会到的。

师:你能抓住描写枝干的词语来体会樟树的莲蓬勃勃,非常好。(板书:蓬蓬勃勃)还能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樟树的蓬蓬勃勃?

生:我从“稠密的树叶”中“稠密”这个词,感受到了樟树的蓬蓬勃勃。

师:其实樟树蓬蓬勃勃的美,不光展现在它的枝繁叶茂上,还展现在哪里呢?

生:樟树的蓬蓬勃勃还展现在它顽强的生命力上。你看,樟树虽然不高,但它的叶子却绿得发亮,而且四季常青,充满生机和活力。

师:你透过了“绿得发亮”和“四季常青”这两个词,感受到了樟树蓬蓬勃勃的生命力。

生:从“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可以看出任凭季节怎样变换,樟树的生命力始终那么顽强。师:你是抓住句子来体会的。看来,樟树从外到内无处不散发出蓬蓬勃勃的美。(出示图片)看,这就是那两棵枝繁叶茂、蓬蓬勃勃的樟树。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两棵樟树“蓬蓬勃勃”的美展现出来吗?自己先练一练。(生练读,指名读)

师:(一生将描写枝叶的句子读得比较平淡)孩子,从你的朗读中,我真的感受到了樟树顽强的生命力,但樟树的枝干伸向哪里?我的印象还不够深刻。请你把第一句再读一遍。让我再好好地感受一下。(生又读)当读到樟树的枝干伸向哪里的时候,速度要慢一点,声音要轻一点。听老师读。(范读)孩子,你再来试一试。(生读得好)

师:看来,只要你用心,就能把书读好。像她这样,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个自然段读一遍——(齐读)

【点评】于永正老师说:“对于小学生而言,最重要的阅读能力是品味能力,尤其是词语的品味能力。”林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捕捉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层层深入,步步逼近,感受樟树的形态特点和顽强的生命力,使学生读其言,见其形。

师:这还是两棵怎样的樟树?我们看看课文的第5自然段。就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请你抓住相关的词句来谈。(出示第5自然段)

生:我从“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本身”一词可以看出这是两棵香气永久保持的樟树。(板书:香气永久)

师:能具体说说香气能永久保持到什么程度吗?

生: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师: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

生:(齐)仍然不变。

师:即使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

生:(齐)仍然不变。

师:这还是两棵怎样的樟树?接着谈。

生:这是两棵拒虫的樟树。我是从“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这个句子体会到的。

师:樟树香气能够永久保持,而且可以驱虫,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板书:可贵之处)谁来读?让大家好好地体会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生练读、指名读)

师:课文的第4自然段展现了樟树蓬蓬勃勃的美。第5自然段作者又写了樟树的可贵之处。其实,这些都是对樟树特点的直接描写,也是具体描写。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第5自然段的开头,还有这样的一段文字,谁来读?(指名读)

师:你觉得这是写樟树的吗?(生:不是的)是写——

生:写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师:课文应该写樟树呀,而作者却写到了别的树木上。是不是跑题了呢?你认为该不该把它去掉?为什么?请你读一读,想一想。最好把你的看法跟同学交流一下。

生:作者是用别的树木来作比较,更加衬托樟树与众不同的可贵之处。

师:对,那就是香气永久,可以拒虫。你看,无论是对樟树的直接描写,还是间接的衬托,作者对樟树都充满了喜爱之情和和深深地敬意。这份喜爱和敬意又潜藏在一些不为人注意的关联词语中(出示两段文字:将关联词语变红),请你试着朗读这两段话,注意这些关联词语。读出作者对樟树的这份美好的情感。(生练读)

师:这两段文字写得非常精彩,你能不能借助这些关联词语把它积累下来。自己试一试。(一练背指名)

(出示:樟树不高,但____,而且____,____。稠密的树叶____。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____,还是____,它们总是____。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____。即使____,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____。只要____,虫类就____。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点评】樟树的“可贵之处”是教学的重点所在。教学时,教师不光引导学生得其意,品其言,还悟其法,使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实现语言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

三、结合资料,表达敬意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樟树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香气能够永久地保持,而且可以驱虫。人如其树,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宋庆龄的一些资料了吗?(生:搜集了)宋庆龄的身上也有许多和樟树一样的可贵之处。那么,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又在哪里呢?老师这里也有一份宋庆龄的故事。请大家快速浏览。读—读,想一想,边读边画出—些重要的内容或词句。(出示要求:读《宋庆龄的故事》,完成写话)

师:想一想,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在哪里呢?读后,请你任选下列一组词语来赞美她,结尾用上“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这句话。(1)无论……总是……(2)只要……就……(3)即使……仍然……(生读、画、思、写)

师: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又在哪里呢?写好的同学,把你的发现和理解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生:无论国民党反动派怎样威胁、恐吓她,宋庆龄总是毫不畏惧,与他们进行坚决地斗争。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生:即使国民党反动派用尽办法想收买她,但宋庆龄仍然一身正气、严词拒绝。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生:只要宋庆龄还活着,她就绝不向反动派屈服。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师:宋庆龄身上还有许多可贵之处,就像这两棵樟树散发出的香气,使敌人惧怕,让朋友敬佩。同学们,这两棵樟树默默地陪伴着宋庆龄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如今,伟人已去,但樟树常青。来到宋庆龄故居,仰望这两棵樟树,你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生:我很怀念宋庆龄。

生:对于宋庆龄,我很崇敬。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读这三段文字。(学生配乐朗读第4~6自然段)

师:学到这里,你还认为课文仅仅写的是樟树吗?(生:不是的)作者写樟树的目的其实是____。

生:写樟树的目的是赞美宋庆龄身上像樟树一样高贵的品质。

生:借樟树来赞美宋庆龄,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写法。以后,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写一写这样的文章。(板书:借物喻人)

【点评】宋庆龄的“可贵之处”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怎样才能化难为易?教师除了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宋庆龄的资料,课上还为学生提供有关宋庆龄的故事,让学生阅读、圈画、思考,为学生“铺路搭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由“树的可贵之处”感悟到了“人的可贵之处”。

附:宋庆龄的故事

1936年,宋庆龄得知国民党反动派非法关押了陈赓(ɡēnɡ)等七位著名的爱国人士,十分愤怒。在那炎热的七月,她不顾疲劳,带着十几位救国会同志来到苏州高等法院。自请入狱,敌人被吓得一个个狼狈不堪。宋庆龄一身正气,让敌人敬畏,他们被迫当场释放这七位爱国领袖。

宋庆龄还十分支持抗日,常常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威胁。有一次,她收到一封装着两颗子弹的信,信里写着:“警告你,子弹是不认人的!……”宋庆龄看完,临危不惧,坚定的说:“我是不怕他们的!”

此外,蒋介石和汪精卫曾经想用很多钱来收买宋庆龄,要她到他们的政府里去做官,但是宋庆龄都严词拒绝了,还把他们狠狠地骂了一通。

篇5:《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读后感

四四班 郭家识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一课,这篇课文让我深有感触。

课文主要讲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这两棵樟树四季常青,蓬蓬勃勃,香气永久保持。人们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时,总爱在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作者通过写樟树的特性,让我知道,樟树能发出驱蚊的香气已属不易,而且能永久保持,更加令人敬佩,这也是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原因。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还知道宋庆龄早期参加革命,致力于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而她对妇女、儿童方面做出的贡献更不可被忘记。她常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还说“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而樟树的品质恰恰是宋庆龄一

篇6:陈云故居观后感

称陈云同志为“三严三实”的教育楷模,并号召全党向其学习。他身上有5种精神。“坚守信仰,党性高洁,一心为民,实事求是,刻苦学习”。他也曾说过:“解放了的祖国,是由毛主席的领导,人民的努力,先烈的鲜血而谋来的。”于是,怀着深深地敬意,我们于10月21日参观了陈云纪念馆,听馆长讲述了陈云的人生经历。

陈云纪念馆坐落在青浦区某个僻静的街道旁,馆内陈设简朴而清雅,院内有溪涧与小片竹林,像极了陈云同志温和的气质与谦谦的君子之风。

在馆长的陈述中,我们了解到5种精神的内涵。坚守信仰指的是坚守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应为光产主义而奋斗终生。陈云同志自选择之后从未动摇。无论是在逆境还是顺境,他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他与19出生于穷苦的农民家庭,从艺术馆的店员成为了一名革命者。当时中国共产党生于微末,非执政党,而他20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70年一直投身于工人运动中,他曾说:“我一不为做官,亦不为发财,而为工人阶级的解放而斗争”。

党性高洁,一心为民,实事求是,刻苦学习,这些精神在她的一生中都有明显的体现。无论是在解放战争、长征等的革命时期,还是在全国经济工作中,他都甘于奉献,从未退缩。他有瞻前的眼光,早在60年代已经提出“分田到户”的设想。他对人民群众一心一意,在57年的中央委员的生涯中,他总是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他曾在中国发展历程中,为人民谋福利,比如中年积极分子的待遇方面的提升,比如他关注北京市民大白菜的运输和消费,他总是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用个人行动践行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节操。

陈云同志严于律己,清廉节俭。他的三餐简单而普通,他的着装也非常简单,从不铺张浪费。他不仅对自己严格,不因为自己的声望而自得,从不享乐,同时,他也对家人严格要求。要求其夫人儿女生活节俭。并为祖国建设做贡献。最后,在其去世之后,陈云同志将自己的遗体捐赠用于医学研究。这是多么可敬可爱的人啊,他用一生诠释着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节操与本分。将群众利益永远放在个人利益的前面,永远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公正廉明,正是革命者,一个共产党员的模范。

在此次经历中,我了解到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不是理论上的,而是在生活中一直坚守党的宗旨的人,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7:朱德故居观后感

五四青年节这天,商学院的党员服务站组织商院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一起来到朱德故居——南昌花园角2号——参观,体验一下朱德同志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感受他曾经的日子。可以说是第一次参观南昌的红色革命景点,心情有些沉重,走进屋内,原本很浮躁的心情自然而然的安静了下来,真的可以感受的到他们当时的态度,一种积极向上、激情燃烧的态度,他们可以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一步一步的找到中国革命的出路,最终解放全中国。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者,军事家,共和国元帅。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南昌起义。红军时期,历任军长、总司令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解放后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朱德革命一生,功勋卓著,位高至极,但他谦虚谨慎,勤勤恳恳,朴实无华,忠厚仁慈,给世人留下了质朴而崇高的元帅形象。

朱德同志,我对他的了解也许只能算是冰山一角吧。以前看过许多的战争纪录片,里面或多或少的有点关于他的内容,给我的总体感觉是他是一个很和蔼的人,总是乐呵呵的,人很随意,但在真正严肃关头又是那样的严谨。他戎马一生,功绩卓著;他忠职勤政,鞠躬尽瘁;他胸怀天下,气度恢宏;他谦虚谨慎,纯朴忠厚。这就是我对他的总体感觉。

他弃教从军,以武救国,他抛官弃禄,追求真理,成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拥护者,也为寻到中国革命的道路做出了重大贡献。他高举义旗,为民而战,与周恩来等在南昌打响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枪——南昌起义。他力挽狂澜,拯救危局,在红军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走上大转移之路——长征,坚持到底,经历多次曲折依旧不屈不挠的长期斗争,终于实现了陕北会军,保存了革命的种子,壮大了红军的队伍。他挺进华北,指挥抗日,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建立的初期,朱德一直在抗日最前线,亲自指挥了许多战役和战斗。在回到延安后,正值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施封锁,我军民面临经济困境。党中央提出了自力更生的政策。朱德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创造了“南泥湾政策”,主张屯田垦荒,发展生产、养兵抗战,有力地支持了毛泽东提出的大生产运动。以此为基础,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他运筹帷幄,解放全国,在解放战争中的他虽然已经年过六十,虽退出前线杀敌,但是在决策和运筹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协助毛泽东统筹指挥全国的军事斗争,直到战争的全面胜利。1976年 7月 6日在北京病逝。他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上都卓有建树,对丰富毛泽东军事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以上是我对朱德同志生平的简短介绍,我明白他的一生恢弘灿烂,将在中国历史上流芳百世。

这次的活动既然是为党员们以及即将成为的党员们安排的,就是想让我们深入推进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开展中国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

在参加过程中,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想象着老一辈共产党员的满怀对革命胜利的理想和憧憬,为新中国浴血奋战的场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红色景点凝结着我党的光荣历史、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是激励今人继续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强大动力,我们身临其境,在充满感性的接触中接受历史熏陶和理想信念教育。

这次的活动让我牢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牢记入党宣誓,增强党性观念,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的先进性既然要成为党员,我们现在就应该发挥出党员的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革命精神弘扬方面应该起带头作用。想到曾经的革命先烈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如此的流血流泪的举动,是他们的鲜血才换来今日的幸福安康,我们真的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我们作为党员,真的要始终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们的英勇献身、为新中国而战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为现在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虽然我们还只是大学生,这并能说明什么,大学生依旧可以做的很好,关键是看你怎么做。

篇8:宋庆龄故居的昨天和今天

宋庆龄故居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京后海北沿。清初,它是大学士明珠府邸,后先后为和珅别院与成亲王府。清末,它成了光绪皇帝生父、醇亲王奕譞的府邸花园;之后传给光绪弟弟载沣,载沣之子、末代皇帝溥仪就出生于此。园内楼台亭榭系明清古建,尚有名木花卉、奇石假山,蕴涵着浓厚的历史文化,也是仅次于皇家园林的王府花园文化的代表。

1963年,这里被改建为宋庆龄住所。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在此生活和工作了18年,处理国家大事,从事国务活动,为新中国的建设,为国际友好和世界和平呕心沥血,直至1981年5月29日与世长辞。

次年5月29日,宋庆龄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宋庆龄是个念旧的人。东门甬道上的那架龙眼葡萄和园内十株桶栽石榴树,都是她刚到北京时栽种的,已经随她两次迁居。

走进园区的主建筑群,首先见到的是一个四合院。南面的前厅是大客厅,北面的后厅称畅襟斋,是宋庆龄的大餐厅。畅襟斋前,两株古老的西府海棠生机盎然。

西厢房的后面巧妙地接建了一座仿古二层小楼。楼下设有小客厅和小餐厅,楼上是宋庆龄的卧室和书房。

走进卧室,正对的是宋庆龄的办公桌。桌上放着十分简单的办公用品和一副眼镜。墨盒上放着一个铜铃,每当有事要办时,宋庆龄就摇响小铜铃,通知工作人员。屋子中央有一个小沙发、一个小茶几和两把软椅。靠西墙是宋庆龄的卧榻。在她病危期间,床前摆满了各种医疗器械,匆匆来往的人们第一次打乱了这里安静祥和的气氛。靠南墙的窗下,摆着宋庆龄用了多年的十分简单的梳妆台。左右两面镜子的水银已经严重脱落,工作人员曾建议更换,宋庆龄却指着中间那面说:“你们看,不是还可以用嘛。”靠北墙的门边是宋子文送的施特劳斯牌黑色竖式老钢琴,这大概是她最奢侈的用品了。她常常关起房门,独自弹奏,那熟悉的旋律将她带回在上海与家人团聚的快乐日子,带回在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时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

书房里,占满一面墙的书柜,排列着几千册中外文藏书。一架英文打字机放在不大的书桌对面。她常会久久地坐在矮小的圆凳上,熟练地敲击着键盘,发出“喀、喀”的声响。

宋庆龄迁入这里时,已经70岁了,但仍是那样端庄、优雅,脱俗超凡的美丽。她经常要代表国家去参加外事活动,所以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但日常生活中,宋庆龄十分俭朴,上个世纪50年代后就极少给自己置办新衣服。但身边工作人员遇到困难,她总是尽全力去帮助。

周总理曾多次赞誉宋庆龄是 “国之瑰宝”。1992年,为纪念宋庆龄诞辰一百周年,在园内西山上兴建了“瑰宝亭”。2001年,宋庆龄逝世二十周年之际,宋庆龄基金会在东广场竹林前举行了宋庆龄汉白玉雕像的安放仪式。

故居对公众开放27年来,接待国内外观众500余万人次。并多次举办“宋庆龄生平展”巡回展览,影响遍及全国各省区市和台港澳地区,以及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向海内外打开一扇扇了解宋庆龄思想和精神的窗口。

今天,宋庆龄故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她的伟大精神,永远鼓舞着人们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祖国统一,为民族的强盛、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走进今日故居

5月29日,经过大规模的改造重建与精心的调整,宋庆龄故居以崭新的面貌再次对公众开放。展厅的形式更新颖,内容更充实;庭院更美丽,设施更完善;还新建了高水平的文物库,解决了文物的收藏保管问题,并为宋庆龄思想的研究与宣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新展厅

宋庆龄生平展是宋庆龄故居的一大亮点。经过调整的新展陈,在内容上,增加了新文物、新照片,拓展了展览时间和空间的跨度;推出新概括、新场景,在序厅就以宏大的场面先声夺人;同时探索新方式、新表达,通过改变解读方式潜移默化地感染观众。形式上,更加符合宋庆龄的精神气质与性格特征,通过空间、采光、色彩和材料等方面的恰当处理,更加切合宋庆龄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取向。同时根据环境艺术原理,实现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审美、自然与人工、时空与情境的结合;贯彻了“科技、绿色、人文”设计理念。

复原——将位于原大客厅、大餐厅的宋庆龄生平展移入文物库一层展厅,工作人员也腾出了位于主楼中的办公室,使原状陈列保存得更加完好。

扩展——新展的展线由过去的75.7米延长到196.6米,增加了1.6倍;展厅面积由过去的309.55平米增加到550平米,扩大了近1倍,展览条件更加优越。

继承——共分11个部分,总体结构仍延续廖承志同志主持的故居第一代展览的思路,即1949年8月28日前按时间分五个段落介绍,之后按专题分五个段落介绍。但增加了“事业延续”部分,以展现祖国建设和宋庆龄事业发展的成果。

真实——选取清晰度最高、场景最全的图片,幅面更大,更便于观众观看。原有图片中的报章、文稿,将全部制成复制件,不再用照片表现,以增加真实感。

丰富——文物展示充分发挥故居文物品质高、数量大的优势,选择更加精彩的文物、设计,更加丰富的文物组合表现展览内容,以增加观众的历史感。

完整——对没有文物和照片的重大历史事件,用美术作品来表现,包括观音山之战、(1927年)7月14日的不眠之夜、救国入狱、步上天安门等五幅油画,此外还增加木刻“抗议德国法西斯”、布质宣传画“逃亡”等。

该展览完成后,故居还将继续筹备孙中山文物展和“友谊长存”展览。前者将展示宋庆龄收藏的以及故居成立后收集的孙中山珍贵文物;后者将集中体现宋庆龄与国际友人、党和国家领导人、各阶层人民之间的友谊。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新展厅的氛围。

序厅的设计整体上追求典雅大气。以镌刻着梅花、菊花、青竹与和平鸽的巨型石刻为背景,前面是宋庆龄的汉白玉雕像。

展厅以新颖的展墙形式,分段式进行灵活组合,运用多媒体、影像合成、定向音响、陈列柜等科技方法与自然光自动控制等艺术手段,使展览能够“一步一景”,高潮不断。在材料的运用上,紧贴故居原状陈列和王府花园特色,力戒冷硬,以温暖、柔和而富有表现力的纸质、木材、玻璃、布艺等材质,突出宋庆龄作为女性的高洁但不失亲切、坚定而柔和的优雅美、健康美,同时把这些寓于她作为国家缔造者的气魄美中。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的有效结合,突出了重点部位效果。展柜内的灯光采用防紫外线的冷光源,以对展品进行有效保护。

新庭院

在北京市古建园林设计院的指导下,对故居原有路面进行了修整,对断裂、狭窄之处进行修补与拓宽。中院重新铺设排水系统。按古建风格,将水泥路面改成仿古砖,极大地改善两棵“西府海棠”的生长环境。

照明系统的改造是园林改造的一个亮点。通过新的装饰灯、景观灯,提升了故居园林的亮度,华灯初上时分,把故居映衬得美轮美奂。

故居的草坪从开放起就没有更换过,这次进行了全面更新。按照当代最先进的种植方法,采用新工艺、新品种,加装喷灌、排水系统。例如,新草坪的草种是从美国进口的,这种草绿期长,到11月份还墨绿一片,且有排斥杂草的功能。同时,想尽办法节约资金与资源,为节约用水,在湖里安装了抽水泵,过滤之后浇灌草坪。

山桃、丁香、碧桃、金银木等30多种新植物在这里安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为“活化石”、“植物中的大熊猫”的红豆杉,中南海院里给温总理种植了一盆,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知道故居在进行园林改造后,马上送来10棵。还应该提提耐阴耐旱的丹麦草,它们在山坡上树木下茁壮生长,既避免水土流失,又增加了故居的绿地覆盖面。同时,对危树、有病虫害和影响景观的树木进行了移植和砍伐,并精心修剪了枝桠。

宋庆龄非常喜欢牡丹花,在庭院里种植了七八棵。庭院改造中,洛阳某公司捐赠的10个品种共400 株牡丹被种植在扇亭周围,布满了整个南坡,形成了 “国色天香 ”景观。

这次庭院改造,既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让文物科学陈列、重新组合与空间特征完美协调;又是功能与审美需求的结合,兼顾便利、舒适与视觉享受;更是自然与人工创设的结合,使新展厅与秀丽典雅、自如空灵的王府花园特色浑然一体,完美和谐。

文物库

文物库工程是宋庆龄基金会的工作重点之一,2008年3月初开工建设,2009年5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

文物库坐落在宋庆龄故居西侧,占地面积1506平方米 ,建筑面积3543平方米 ,一层为展厅,面积550平方米,展有宋庆龄一生不同时期的历史照片,以及200余件珍贵文物。地下一层为文物库,收藏有孙中山、宋庆龄的历史文物2000余件。这座恒温恒湿、符合文物科学保存条件的高水平文物库房,不仅合理地解决了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的收藏保管问题,还为深入研究宋庆龄思想、宣传宋庆龄精神,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专题展览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链接:

篇9:萧红故居观后感

这次去姥姥家--呼兰县,终于有机会参观萧红故居了,我别提多高兴了!一路上,我没心情看路旁的风景,心里一直在想:萧红故居会是什么样的呢?好不容易盼到站了,我第一个冲下车,拉着妈妈买了门票就直往里奔。

呀!萧红故居好大啊!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花坛中间的一座石雕:萧红奶奶梳着一条长辫子,右手托着腮坐在那里,好像还在思考问题呢!左边是萧红祖父母住的土炕,通过客厅、暗室仓房,是萧红的房间,有梳妆台,还有很多书,都是萧红奶奶写的书,还有和鲁迅先生的书信。后边是菜园子、果园,还有磨房。这些都是萧红奶奶小时候常玩的地方,还有呼兰河。

篇10:故居的观后感

在同学的欢声笑语中,难熬的3个小时过去了,美丽的广安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不过还好,这边没下雨。下车后,我们草草地吃了点儿饭,之后,就开始了旅程。

导游先带领我们到邓小平爷爷的故居。通往故居的路上的两边,有许多各个地区捐赠修建的纪念园林。邓小平爷爷家的房子是典型的三合院,白墙灰瓦,古朴中不失一些典雅。庭院中竹影摇曳,绿树成荫。屋内摆放着祖宗三代生活的用品:床。桌子,既简洁又干净。

接着,我们来到了邓小平陈列馆。陈列馆大门旁边立着一块大匾,上面还有江爷爷的亲笔题词:“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八个钢筋刚劲有力的大字。一进大门,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邓小平爷爷高大的铜像,它面容严肃,颇有国家领导人风范。里面陈列着邓小平爷爷生前用过的、穿戴过的物品,如:照相机、印章、毛衣、鞋子、军装等。最抢眼的还属那辆黑亮亮的检阅车,走近那辆车,当年邓爷爷检阅时英姿飒爽的样子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最后导游带我们来到了邓小平爷爷的铜像前。坐在木藤椅上的他一脸和蔼的笑容好像在和其他国家领导谈判呢!铜像周围还有几棵江爷爷、温爷爷亲自栽的树木,可见大家对小平爷爷的尊重。

篇11:毛主席故居观后感

[毛主席故居观后感]参观毛泽东故居,是此行的目的,毛主席故居观后感。毛泽东故居是一座泥砖的平房,背倚苍松翠竹,面临清澈荷塘,是南方常见的普普通通的农家住房,里面的小木床、煤油灯、土炉灶等,一切都朴实而清幽。这里依山傍水,环山围绕,青松郁郁,翠竹婆娑。这就是世界伟人毛泽东诞生之地,是人们把它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革命的圣地!当我们参观完故居,走出故居,展现眼前的是满眼绿色,大自然的气息使我们心旷神怡,让我们领略到圣地灵气和岁月的记忆。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虽然已远逝,但他的丰功伟绩永存,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四年了。八十年前,中国正处在风雨如磐,长夜难明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在这个时候,人们多么渴望有一个坚强的政治力量,一个伟人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毛泽东就是在这个时代下诞生的。80年来,我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有过挫折,有过失误,但谁也无法否认,成就是巨大的,业绩是辉煌的。在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使我们从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变为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缔造了一个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党和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务,在 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继续推动中国历史向前发展。尽管在探索中有曲折甚至有严重失误,但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我们要坚持毛泽东思想,要完整地准确地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把握它的活的灵魂,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观后感《毛主席故居观后感》。◆分享好文◆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宝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永远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抚今追昔,我由衷地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如果没有它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今天的改革开放。如果没有毛主席、共产党,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活。在这次全系参观毛泽东故居的活动过程中,我们瞻仰毛主席故居,重温他老人家写下的字字句句,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深切地感到共产党的伟大、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普通学生,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该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首位,而现在做为学生的我们,首要的就是学习,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短短的一天韶山游结束了。这一天让我获益颇多。我觉得自己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这位伟人。一个人之所以伟大不是他为自己得到了什么,而是为别人做了些什么。他不但是伟人,一个万人敬仰的大英雄,而且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儿子,一个简单过着清贫生活的平凡人,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平凡衬托出了他的不平凡,此时主席已从一位伟人的形象变成了我心目中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了。最后我还是想以主席的诗词作为结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努力吧,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今朝的风流人物!

篇12:《宋庆龄》观后感

宋庆龄(1893——1981)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好朋友,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年少时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革命的`大潮已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70年的革命生涯。

19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跟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了孙中山他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篇13:王若飞故居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若飞故居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若飞故居观后感1

王若飞的纪念馆——泰安客栈,王若飞同志就是于1931年11月21日在泰安客栈3号房间被捕的,后死于飞机失事。王若飞的一生有数不尽的光辉事迹,光是展室就有三间,里面陈列着各种图片和有关王若飞光辉事迹的文字。展室的名字就叫“王若飞光辉的一生一展室”、“二展室”和“三展室”。

在1937年9月,王若飞曾先后担任过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统战部长,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统战部长等。在1938年9月至次年11月,还担任了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宣传部长,中共中央华中工作委员会兼华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委员等职。在1943年,他还担任了中共中央研究局党务研究室主任。

其实他的贡献,还远不止这些,在1944年5月,王若飞还参加了国共谈判,而且,他对开辟内蒙古这一工作的影响也甚是深远。乌兰夫说过这样一句话:“若飞同志虽然在内蒙工作时间很短,但是他的影响很深。”

王若飞的一生创造了无数的光辉事迹,心中时时刻刻装着党,装着人民,甚至在长达5年零7个月的的监狱生活中,仍然抱着满腔热血和希望坚强地活了下去,仍然对党充满了信赖,誓死忠于共产党。

我想,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像王若飞这样的民族英雄,八年抗日才得以胜利,国民党政权才得以粉碎,新中国才得以昂首屹立于世界。他们值得纪念,值得敬佩,也值得学习。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步入了和平时代,人们再也不用受到战火的伤害,硝烟的摧残,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中华人民曾饱受的欺凌压迫,践踏侮辱,我们更不能忘记这些可亲可敬的民族英雄,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王若飞故居观后感2

故居陈列的是王若飞的生平事迹展览,展览共分八个部分,在三个展厅展出,系统介绍了王若飞光辉的一生。第一展厅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展出王若飞青少年时期,在达德学校求学期间以及辛亥革命、护国运动中进行革命活动的资料;另有王氏家庭的祖宗牌位,以及王若飞青少年时用的文房四宝。第二部分展出王若飞在日本、法国留学和进行革命活动的照片,以及在白色恐怖下,领导无锡地区农民暴动的资料。第三部分展出王若飞在狱中的革命斗争,与黄齐生之间的通信来往。第二展厅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展出王若飞回到延安,在整风运动和土地革命运动中的资料。第二部分展出王若飞在重庆谈判期间的照片,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在一起工作的珍贵照片。第三部分展出王若飞遇难后,中共中央领导人、民主人士、爱国将领的题词、悼文、悼词;解放后社会各界缅怀先烈、瞻仰王若飞故居以及中央领导参观故居的情景。第三展厅是各个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题词。王若飞故居正房是供人们仰怀先烈、举行各种宣誓活动的地方。堂屋正中,挂着王若飞巨照,四周簇拥着一丛丛美丽的鲜花。两边条幅书写董必武同志诗句“磊落胸怀照日月,冷清头脑战风雷。“堂屋两边是王若飞和黄齐生先生的生平简介;正房左右次间,堂屋半间,陈列的是王若飞祖父留下的清代家具。故居整个展线长87米、有照片82张,文字14幅,实物191件,领导人题词20幅。

王若飞有胆有识,是值得我们努力学习的榜样。这里有几个小细节,可以窥见王若飞的伟大与不凡。小时候的小学课本里学过:1931年,王若飞同志不幸被捕。敌人想从他嘴里得到党的机密。几个特务掏出枪对准王若飞的胸口恶狠狠地说:“现在只要你说一个‘招’字,就放了你;不说,马上送你回老家!”王若飞坚定地说:“什么‘招’字,早从我的.字典里抠掉了!”敌人把王若飞押到刑场上。王若飞站定了,抬头望着北边那巍峨的大青山。大青山峰峦叠嶂,连绵起伏,在夜色中显得更加雄伟。敌人把枪口对准王若飞,凶狠地说:“这是最后的时刻了,再给你几分钟,好好考虑一下!”王若飞从容地说:“用不着考虑了,开枪吧!”等了几分钟,敌人没有开枪。王若飞厉声喊道:“开枪吧!混蛋们!”敌人还是没有开枪。王若飞忽地转过身来,面对着敌人。敌人吓得后退了几步。我非常推崇“王若飞站定了,抬头望着北边那巍峨的大青山。大青山峰峦叠嶂,连绵起伏,在夜色中显得更加雄伟。”这句话,极度佩服王若飞的胆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追求真理与自由、追求民族解放的视死如归,“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王若飞号称“铁嘴”,因为有胆,故而有识。因为党性坚定,献身革命,加之一生博学文采,积极投身革命实践,故而能够舌战宵小,青史留名。中共中央、社会各界进步团体和民主党派及其友好人士分别在延安和重庆为遇难的“四八”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向“四八”烈士送了挽联并发表悼念文章,一些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也撰写悼念文章或题辞,对王若飞等“四八”烈士给予高度评价。走出王若飞故居.写着“一切要为人民打算”字样的匾额还是条幅固长久浮现在我的脑际。据说,这是王若飞遇难的头一天晚上与周恩来交谈说的最后一句话。哦,原来如此:一个在战火中深入虎穴去谈判,与战友话别时还在嘱咐“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人,人民怎会忘记他呢!我同时想:王若飞能有如此博大的胸怀并真诚为国家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与他接受先进思想教育和追求真理是分不开的。

王若飞故居观后感3

王若飞故居是我党久经考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王若飞同志诞生和度过童年的地方。故居由朝门、过道、门楼、正房、南北厢房、对厅房等组成。整个建筑群占地1900平米,均为全木小青瓦结构。是典型的中国南方四合院民居。建筑年代为清代早期,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198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十三个部委公布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9年11月,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公布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09年9月,中共贵州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公布为全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

经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下文批准,于2006年4月8日在紧邻故居南面新建占地近4000平米的王若飞故居陈列馆,新馆于2009年4月8日全面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新建故居陈列馆展厅面积640平方米,共8个展厅、两个仿真场景和1个多媒体放映厅,展线全长140米。有照片166幅、实物97件、景观6个、塑像11尊、油画4幅、插图8幅、灯箱6个,展柜、展台20个,为中型规模陈列布展。整个布展配以现代的声光技术,生动展示了王若飞同志为中国革命建立的不朽功勋。

王若飞故居及陈列馆从2008年对社会免费开放。免费开放两年多来,参观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截至目前参观总人数达到32万余人。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原国防部长曹刚川等国家领导人均到故居参观并签名留念。为做好免费开放工作,王若飞故居管理处坚持从加大开放宣传力度,提升开放服务质量,挖掘王若飞精神内涵,拓展展示空间四个方面做好工作,先后制定了针对免费开放的8个岗位管理、财务管理及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加强解说员培训,全面提高解说员解说水平。并从群众需要入手,精心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参观休闲环境。

王若飞故居观后感4

王若飞故居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诞生和度过童年时代的地方。故居坐落在安顺老城北街,从繁华的北大街拐向临街一座古朴的门楼,在过道的尽头是小巧雅致的朝门,朝门檐下有一块黑底烫金字的横匾,“王若飞故居”几个大字是聂荣臻元帅所题。踏着方石板铺就的路面经过一条狭长过道朝门向右走进去,呈现在眼前的是座西朝东、青瓦层顶、红板壁、木窗户、石级阶梯、石板地面,由正房、左右厢房和对厅房围成的古朴高雅致的明清四合院。

上一篇:事迹材料图书馆下一篇:社区矫正监管风险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