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022-07-15

第一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文第四段。

2.运用画句子,圈词语,谈感受,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学习

四、五段,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和香气能拒虫且永久保持的可贵。

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对比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画句子,圈词语,谈感受,感情朗读的方法学习

四、五段,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和香气能拒虫,能永久保持的可贵。

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对比的写作方法。

三、前置教学活动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宋庆龄故事。 学生:识读生字,朗读课文。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

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板书课题 ,启发质疑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请看老师板书课题。重点提示“龄”的写法。龄是个生字,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板书。左边是牙齿的齿,右边是令,意思是从牙齿可以看出年龄的长幼。

1.齐读课题。

2.故居是什么意思呢? (1)学生说。

(2)屏幕出示 故居,指从前住过的地方。现在一般特指一些伟人、公众人物或对社会有一定影响的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3.出示故居的照片 ,这就是宋庆龄的故居,它是一幢红瓦灰墙的小洋房,1948年-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5年之久!看,这就是宋庆龄故居的两颗樟树!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点,就劝宋庆龄搬家,她不肯,说:----课件出示:

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4)读句子,启发质疑。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宋庆龄喜爱樟树,对樟树很有感情。) 请读出你的理解。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师:这究竟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让宋庆龄奶奶如此地不舍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概括出这两棵樟树的特点。

1.学生浏览课文。

2.学生回答,小结板书:蓬蓬勃勃、香气持久 3.分别在哪个段落写的?

环节

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外在美---尝试方法

1.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生命力非常强、繁荣旺盛的样子。) 2.比较蓬蓬勃勃与蓬勃。这两个词语表达的意思有何不同?

3.樟树的蓬蓬勃勃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依据学习提示学习课文。 学习提示: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能够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句子,圈画出关键词语,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4.交流汇报:你画了哪句话? 5.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子

(1)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你圈画的关键词是什么?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从“伸向四面八方”你看出了什么?(枝干多,这正是生命力旺盛的体现阿,能读出来吗?),从伸得远远的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伸得有劲,这也是生命力顽强的表现啊) 让学生读出自己感受。 (2)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你圈画的关键词是什么?(稠密,绿得发亮)谈谈你的感受?

(“稠密”是说叶子又多又密,“绿得发亮”,说明叶子长得好,只有叶子长得好,才能发亮。)

让学生读出感受。

(3)樟树四季常青,无论夏天还是冬天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句子中有一组关联词语最能表现樟树的蓬蓬勃勃,这组关联词语是什么?谁来读一读?说到夏天,你会想到哪些词语?(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冬天呢,你又会想到哪些词语?(大雪纷飞,万物凋零)

出示说话练习:能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中来赞一赞樟树吗? 夏天:骄阳似火 烈日炎炎 冬天:大雪纷飞,万物凋零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 )的夏天,还是( )的冬天,它总是蓬蓬勃勃。

师: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樟树都能长得蓬蓬勃勃,这是一种什么精神?(顽强)

6.让我们把热爱和赞美送给这两棵樟树吧!谁来读读这段文字。齐读第四自然段。 7.想把这蓬蓬勃勃而顽强的樟树印记在心中吗?

出示填空 背诵。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 ),而且伸向( ),伸得( )的。稠密的树叶( )。樟树( ),无论是( )还是( ),它们总是那么( )。

8.小结:我们是怎样学懂第四段课文的?归纳:画句子,圈词语,谈感受,有感情朗读。

(四)感受樟树香气持久的内在美—运用方法

1.过渡:这不仅是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还是两棵香气持久的樟树,樟树的香气持久从哪里能看出来呢?请同学们运用学习上一段的方法自学这一段。

2.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樟树的香气持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运用“画句子,圈词语,谈感受,有感情朗读”的方法自学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3.学生自读课文,画句子,谈理解。 4.小组交流。 5.教师点拨:

出示: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学生谈理解:“本身”,是说,这种香气是本身固有的,不是别人给予的。 出示: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1)过渡:这种香气能怎样持久?请结合这句话,谈谈自己的体会。 (2)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6.长久保存还体现在哪里?

(1)出示: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2)学生谈。

(3)师引导。只要……就……这个词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这个香味保持得够久的了!请同学们把他读出来。

(4)有了这种香气,它就有了什么样的功能?(板书:拒虫)

7.小结:香气能够持久保持,而且能够拒虫,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啊!让我们带着赞美再来读一读。

8.学习写法:

(1)这段除了写樟树还写了什么树?石榴树有什么特点?

(2)课文明明是写樟树香,能驱虫,为什么还要写石榴树容易招虫呢?(这是对比的写法,能够反衬出樟树的高贵品质。)

9.文章读到这里,我们了解到(出示宋庆龄故居图片配上如下文字) 屏示: 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10.现在,你能用“因为樟树不仅( ),而且( )所以”说说宋庆龄奶奶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吗?

环节

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资料拓展,感悟人物,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1.过渡:这两棵樟树陪伴着着宋庆龄度过了春夏秋冬,走过了风风雨雨,直到宋庆龄去世。在宋庆龄去世后的三十多年里,出示: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2.指名读句子。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3.体会宋庆龄如樟树的品质。

看来,宋庆龄和樟树之间不仅仅是喜爱樟树这么简单,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资料。自由读一读,你觉得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她和樟树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资料1 宋庆龄,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民主革命事业。孙中山逝世后,她继承他的事业,战斗不止、顽强不屈……在长达70年的革命战斗生涯中,她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

师:你觉得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她和樟树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小结:宋庆龄奶奶正如樟树一样蓬蓬勃勃,精神顽强。 资料2

1936年,宋庆龄得知国民党反动派非法关押了七位著名的爱国人士,十分愤怒。在那炎热的7月,她不顾疲劳,带着十几位救国会的同志,来到苏州高等法院,自请入狱。敌人一个个被吓得狼狈不堪。宋庆龄的一身正气,让敌人敬畏,他们被迫当场释放了7位爱国人士。

师: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一身正气,能保护人民。) 师:这一身正气就好比是樟树的香气,樟树香气能---拒虫,宋庆龄的一身正气让敌人敬畏。

4.人们为什么喜欢在樟树前留影。

5.师:人们觉得“人如树,树如人,与樟树留影,似乎就是与宋庆龄留影,让我们带着崇敬与怀念之情再来读。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6.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1)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课题,本文的作者仅仅是在写樟树吗?还在写什么?对表面是在写樟树,实际也是写宋庆龄。

(2)知道这种写作方法的名字吗? 这种写法就是----(板书:借物喻人) (六)迁移运用、学习方法

1.小知识:什么是借物喻人?借物喻人的写法又有什么特点呢?请看屏幕: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描述事物的特点时,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

(1)谁来读?

(2)我们来读两首借物喻人的诗,做个练习,好吗? 练习一

自读诗歌,完成填空: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这首诗写的物是( ),赞美了人的( )品质。 练习二 石灰吟 明代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写的物是( ),赞美了人的( )品质。 练习三

如果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位老师,你会选择什么物?

2.小结: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少,不仅理解了课文,感受了宋庆龄的可贵品质,还了解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作业。

3.布置练习:

(1)请同学们阅读《宋庆龄》这本书,进一步了解宋庆龄的事迹,感受它的品质。

(2)请同学们写一段话,通过写一个物来表达对老师的赞美。 (七)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借物喻人

顽强不屈 蓬蓬勃勃 顽强

一身正气 香气持久 拒虫

第二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评课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评课

听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我觉得在课堂上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扎实,学生经历了一个又不会到会的过程。

首先老师的字词教学很扎实。在导入课题后,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文中的词语,让学生自己读,再检查“瞻仰、繁衍”两个词语,预习的检查很有针对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抓住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词语反复读。然后让学生说写“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完后老师边总结边范写,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是学生重要的阅读能力之一。楚老师在这个环节中非常准确地抓住学生难以理解的“瞻仰”“繁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用文中的语句解释词语的意思。放到课文中去发现词语的意思。最重要的是,这两个词的意思可以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来理解。由此可见她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不仅充分预设了学生的情况,也是充分研究了文本中的词句,并在学生和文本两者之间恰到好处地找到了结合点。

整堂课学生参与的很多。首先,在让学生读完课文讲对樟树的了解时,学生回答完,楚老师让学生上黑板板书,透过这个小细节可以看到的是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所有活动。这个时候,有的学生发言,有的学生板书,所有人的思维都动起来了。其次,在讲“蓬蓬勃勃”这个词时,楚老师用“蓬勃”和“蓬蓬勃勃”比较,让学生体会并说出自己的理解。接着楚老师又自然地把叠词用于对学生的评价中,并让学生回到自己的经验,照样子说一说,这样一来学生体会到叠词表达的意思更深。最后抓住“伸的远远的”中的“伸”字,让学生扮演樟树努力地伸展自己的双臂,这种“现场体验”的活动,我们在教学中也会使用,但是重要的是,体验是否有效,体验是否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楚老师的课中,楚老师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伸”字写出了樟树竭尽全力地往远处伸展。

作业的布置也是独具匠心。让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提出自己的疑问。很多学生问的都是“为什么大家要在樟树下留影?”在课堂上楚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说了一句“只有走进宋庆龄才能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并给学生渠道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宋庆龄,以问题的形式把学生引导到了阅读发现的路径中。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课本第八册的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第二课时。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文章,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语言简洁,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我确定了这几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无论„„总是„„ 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樟树的可贵之处以及它的象征意义.

2、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三、教学方法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他们对同一文本的反映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我在课前就安排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宋庆龄的故事,让他们对于那个时代的那个人物有整体的感知,让课内课外知识交融,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更快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四、说教学程序

围绕上面所述的三个教学目标,并采用“课内课外知识交融,追求开放性;读中感悟怡情养心,注重人文性。”的教学方法,我把整个教学环节分为四大块。

第一环:揭题导入,复习上课时内容。

第一课时,我跟同学们一起了解了课文大意,分享了关于宋庆龄的一些生平事迹,学生对宋庆龄这个人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二课时一开始就直接揭题提问,宋庆龄不肯搬家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马上可以回答,是因为她舍不得那两棵樟树。这样,学生的目光就从宋庆龄身上转到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上,让学生明白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有着密切的联系,宋庆龄很喜欢这两棵樟树。 第二环:感悟樟树的“形象”,体会樟树永远蓬蓬勃勃的顽强。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孩子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学生已经了解到宋庆龄是很喜欢这两棵樟树的,那就可以很顺当地引导他们去看一看这两棵樟树到底长得如何,为何会得到宋庆龄的青睐。于是我马上安排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小节,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学生可以迅速找到“蓬蓬勃勃”这个词。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最重要的手段,找出了蓬蓬勃勃这个词,就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是: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哪些地方反映出樟树的蓬蓬勃勃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有关语句,随机交流,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样子。指导的时候,特别要学生读好“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等词语。

这里还有一个关联词“无论„„总是„„”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关联词说明樟树在任何条件下,它的生命力都是很顽强的。抓住这点,我展开说话训练,要求学生想象一下,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同桌交流彼此的看法。这样,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语言实践的舞台,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语言,更深一步地体会到樟树这种蓬勃向上的顽强生命力,接下来再读“蓬蓬勃勃”这个词,学生的感受就强烈了,带着这种感受齐读第四小节,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樟树这种生命力顽强的特点整体感知,更为课文要求的背诵打好基础。

第三环:品味樟树的“精神”,体会樟树的可贵。

在上一环节,樟树的外在美已经浮现眼前,这一环节中就要引导学生感悟樟树的精神,体验它的内在美了。在这一环节中,我给学生一些时间,要求学生朗读第五小节,把樟树跟其他树木进行比较,先讲别的树木有容易招虫的缺点,并举石榴树为例予以证实。接下来就说说樟树的特点,让他们自己发现樟树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本身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拒虫的香气能够永久保持。”这是第一步,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那第二步我提问“这种拒虫的香气可以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层次,抓住“即使„„仍然„„”“只要„„就„„”这两个表示假设、条件关系的句子来理解这个香味保持得的确够久!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呀,怪不得宋庆龄那么不舍得它们。带着这种理解,再次感情朗读,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在读中品味樟树的可贵之处。这样,学生对樟树精神的体会更加直观深入,也能更好地记住并背诵。

第四环:体会樟树与宋庆龄共同的“精神”

在教学完樟树的外形特点和作用之后,学生很顺利地知道了樟树的外形特点:蓬蓬勃勃,具有顽强的生命;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于:具有拒虫的香气,并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这时,我引领学生回到课始,这就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是宋庆龄舍不得的两棵樟树,深深爱着的两棵樟树。引导学生读文章最后一小节,读完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要在樟树前留影呢?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展开讨论。如果学生只是从樟树本身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来思考,我就继续引导,让他们回顾第一课时所了解到的宋庆龄生平事迹,且边回忆边想:宋庆龄和樟树和哪些相似之处?让充分发表见解,意在为学生打开一个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激活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探究的精神,从而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宋庆龄与樟树之间的相似。有的可能说:樟树长得蓬蓬勃勃,因此从外形看,宋庆龄和樟树一样长得挺拔秀丽。有的可能说:樟树四季长青,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宋庆龄曾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在孙中山去世后,她仍然积极参加抗战,说明她是樟树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有的说:樟树的香气,令虫子害怕,而宋庆龄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的精神让敌人望而生畏。有的说:樟树身上的拒虫香气能永久保持,这就像宋庆龄一样她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还有的说:宋庆龄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她虽然去逝了,但一看到樟树就会想到宋庆龄,她永远会留在我们心中„„

最后点明,这就是人们喜欢在樟树前留影的原因,樟树是普通的樟树,但与众不同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人们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还是因为这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在人们的心中,这已经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了,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们就是宋庆龄的化身,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宋庆龄的影子。带着这样的理解和体悟朗读整篇文章,感情升华。通过上述对文本、课外知识的有机整合,学生对本课的写作目的有了各自深浅不一的独到的解读。

深入学完整篇文章,最后回到文章的写法上,让学生明白这是运用了“借物喻人”写法。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2、

学习抓重点词理解课文的方法,会用“无论„„总是„„”

“只要„„就„„”造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樟树的外形特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人们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课,揭示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请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板书课题,写字就应该一笔一划,工工整整,注意“龄”字,左边“牙齿”的“齿”,右边“命令”的“令”),齐读课题。 还记得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想一想,请你来说)

(文章主要讲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可贵之处)

同学们可真会读书,通过一节课的努力就把六个自然段读成了一句话。老师相信,这节课的三个目标,你们一定会完成的更加出色。 呈现目标:

1了解樟树的特点,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想人们为什么爱在樟树前合影留念?

二、民主导学,品读课文,感悟樟树之美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描写樟树的句子。(请同学们说说,谁还有补存?)

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A自己读一读,说说你眼中的樟树是什么样子的? (请你来说一说,随机板书:枝干粗壮树叶稠密) B你从这些地方感受到了什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C你们想不想看看这课樟树?

(我们亲眼目睹了樟树,你一定会读的更好)

D大家的读书热情,积极性感染了老师,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 大家也来读一读。

E这个自然段,除了描写它的外形,还描写了它的什么特点?(生长特点) “四季常青”怎么理解?(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再读这句话,其中还用了一对关联词,如果去掉这对关联词,再读一读,你觉得可以吗?(不可以)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读出它的美,读出它的蓬蓬勃勃。

F这么美的樟树,想不想让它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呢?(想)请同学们轻轻地合上书,看着画面,把这段话背一背,觉得有困难可以看着书来读。(同学们背的真好,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2、你还划出了哪些描写樟树的句子? 出示第五自然段:(略)

A你从这段描写樟树的句子中又捕捉到了什么信息?

“香气永久保持”怎么理解?仔细读这段话,文中有两组句子其实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解释。(读一读)这就是樟树的可贵之处。(板书香气永久保持) B这一段除了写樟树,还写了什么树?(石榴树)石榴树与樟树有什么不同?(读一读,体会体会,说一说)

C这篇文章写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石榴树呢?(通过作比较更突出了樟树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

D小结:樟树不仅外形美,四季长青、蓬蓬勃勃,而且还有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那么,这两棵樟树长在什么地方呢?

3、快速读一读1——3自然段,把你的发现说一说 (它们长在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 宋庆龄很喜欢它们)

4、是啊!不仅宋庆龄喜欢,就连参观的人们也喜欢它们,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自然段。

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留念呢?(读一读宋庆龄的资料,然后说一说)

5、小结:是啊!樟树是蓬蓬勃勃地,宋庆龄是永葆青春,斗志旺盛的;樟树有着香气永保持的可贵之处,宋庆龄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作者通过描写樟树来赞扬宋庆龄的伟大人格,这总方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永葆青春

斗志旺盛

一身正气

借物喻人)

6、让我们带着对樟树的西,喜爱之情以及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齐读课文。

三、拓展练习

1、看到樟树图,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

2、学习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樟树不仅外形(蓬蓬勃勃),而且还有(香气永久保持

)的可贵之处。人们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既表达了人们对樟树的(喜爱)之情,又表达了人们对故居主人(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3、同桌互相检查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完成好请在段落前面画“★” 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永葆青春

枝粗叶密

斗志旺盛

四季常青

坚强不屈

蓬蓬勃勃

一身正气

香气永久

第三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 同学们,这就是位于上海市淮海中路一栋白色的小洋房,宋庆龄奶奶曾经就住在这里,所以我们你管他叫——宋庆龄故居

2、 谁来读一读

3、 后鼻音读的很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带有“龄”字的词语

4、 出示:

年龄

芳龄

工龄

树龄

驾龄

职龄

5、读的真好!宋庆龄故居内有两棵樟树

板书:樟树

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部分,体悟宋庆龄对两个樟树的情感

过渡:宋庆龄对这两棵樟树有着深厚的情感,捧起书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1—3自然段

1、 读完这一部分,你有什么想问的?

(预设:她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树呢?)

2、对呀,他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树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板书舍不得

“学贵有疑”读书就应该向他这样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不忙着解决,随着学课文的时候来解答他

2、 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宋庆龄对这两棵樟树的珍爱之情

3、 这一部分几次写到樟树?请同学们用——画出来

出示: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

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4、 通过比较你发现这三个句子有什么变化?

5、 是的最后一句才突出这是两棵樟树,为什么呢?(过渡自然,引起下文)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樟树的“外形美”

过度,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1、 读完这一段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樟树?

(预设: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板书:蓬蓬勃勃

2、 边板书边指导理解“蓬蓬勃勃”这是一种怎样的旺盛的生命力,这种旺盛的生命力体现在哪些语句中?勾画出表现樟树旺盛生命力的句子。

3、 学生说“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叶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1)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樟树旺盛的生命力呢?

(2) 这个句子也可以这样说“樟树不高,它的枝叶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3) 哪个句子让更能够感受樟树旺盛的生命力了?为什么?看,一个但字就把樟树的生命力表现出来,恰当的使用关联词就能把作者表达的意思写出来了 我们读书呀,就要这样字字落实,才能把文章读懂读透

4、“稠密的树叶绿的发亮”

(1)理解“稠密“

(2)“绿的发亮”这是生命的光泽

5、交流“樟树四季常青,无论——他们总是蓬蓬勃勃”哪个词语给你印象深刻?

6、通过诗句理解“四季常青”

7、出示:当春天百花盛开,樟树新叶青嫩,树冠葱绿

当夏天烈日炎炎,樟树郁郁葱葱,青翠欲滴

当秋天的凉风吹起,樟树别样缤纷,荡漾绿意

当冬天的雪花飞舞,樟树依旧沉稳,蛮熟墨绿

8、你读懂了吗?什么是“四季常青”

(就是一直保持,始终没有改变青绿色,这就是樟树的品质,请同学们圈画出“常”并在旁边作批注“一直”,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字字落实,才能咀嚼出其中的韵味来)

四、学习第五部分,体会樟树的“内在美”

过度:樟树不仅蓬蓬勃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的可贵之处还体现在哪?

1、 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 思考:樟树不仅蓬蓬勃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的可贵之处还体现在哪?

3、 指名回答:板书:香气永存

4、 请同学们用——画出写樟树香气的句子,指名读

5、 这一自然段除了写樟树的香气还写了别的树木什么特点,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6、 男女分读,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通过对比,突出樟树香气永存的特点)

7、 除了对比的手法,这一段中哪些关联词的使用突出了樟树的“香气永存”的特点?

齐读“即使——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他一天”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的文字需要细细品味,慢慢品读,这是两棵蓬蓬勃勃,香气永存的樟树,关于樟树的主人她—

2、示:面对强敌,她拒绝撤离

面对强敌,她自请入狱

3、宋庆龄故居瞻仰这两棵樟树,总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人如其树,树如其人”宋庆龄这种精神蓬勃、一身正气,宁死不屈的精神就像这两棵樟树。板书:精神蓬勃

一身正气

4、着崇敬和赞美之情一起读——人们怀着(起)

六、总结

读到此处,你们应该明白了“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钱留影纪念了吧?”是呀,宋庆龄女士的像樟树一样的美好品质令我们尊敬。文章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像这样借物喻人的文章很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古诗。

出示:《竹石》《青松》

七、作业:

1、想一想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前留影纪念

2、课下再搜集几首借物喻人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樟树

蓬蓬勃勃

香气永存

借物喻人

宋庆龄

精神蓬勃

一身正气

第四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它体现 了一种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 图片、搜集宋庆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

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到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到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指导生字书写

1、学生读帖,记忆字型。

2、学生提出难字,教师指导“瞻”、“龄”。

六、作业

1、 生字描红、临写。

2、 注音:枝干( ) 繁衍( ) 崇敬( ) 瞻仰( )

3、 组词:

稠( ) 俱( ) 纪( ) 蓬( ) 绸( ) 具( ) 记( ) 逢(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朗读课题

二、探究课文,体情悟道。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

(2) 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宋庆龄与故居的樟树深厚的感情) (3) 朗读训练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外形 蓬蓬勃勃) ②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自己读书做标记 ③交流:枝干、树叶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树叶绿得发亮)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看着图片,学生再来介绍樟树的特点 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樟树不仅外形很美,更美在它的内在(板书:内在)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保香气拒绝虫子)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三、赏读课文。

四、课堂作业:

1、写出近义词 崇敬( ) 繁衍( ) 稠密( ) 永久( )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恭敬地看 ( ) ②大略地看( ) ③ 向四周看( ) ④聚精会神地看( ) ⑤ 从高处往远处看( ) ⑥从高处往下面看( ) ⑦ 回过头来看( ) ⑧仔仔细细地看( )

3、造句: 无论„„总是„„ 只要„„就„„

四、实践作业:

搜集有关宋庆龄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外形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内在 永保香气 拒绝虫子

第五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坚持“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交流、讨论扽学习方法体会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体会宋庆龄的伟大人格,基发学生对宋庆龄女士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图片、收集宋庆龄相关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宋庆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了解一位伟大的女性—宋庆龄。

2、昨天我们叫同学们回去查宋庆龄的有关资料,哪位同学来说说你了解的情况。

生:自由说。 3简介宋庆龄。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她有关的文章,请看课题,听清老师是怎么问的,看手势。 什么地方的榕树? 宋庆龄故居的? 生:读课题。

5、昨天晚上预习了吗?

6、好,我来检查一下你们预习的生字词,请同学们读,齐读。

龄、瞻、樟、稠 蓬蓬勃勃

老师想找难一点的要求,选一个上面的字组词,并造句(一个字只能选一次)

二、走近课本

1、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2页,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两个小细节详细地描写了樟树的外形的是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师:文章哪两小节仔细描写了樟树?

师:齐读4两小节,读后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樟树外形特点的词语。

生:蓬蓬勃勃。

师: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

生:充满生机,很有精神。

生:有旺盛的生命力。

师:樟树很茂盛。

生:樟树长很茂密,枝繁叶茂。

师:前两位同学把樟树当做了人,从“蓬蓬勃勃”看到了旺盛的生命力!后两位同学的描绘,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蓬蓬勃勃的樟树。请同学们再读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樟树的蓬蓬勃勃?

生: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我从“稠密”看出樟树的叶子多而密。

生:我从“稠密”看出樟树枝繁叶茂,从“绿得发亮”又感受到它充满生机。

师:理解得真好,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

生:感情朗读!

师:好!跟他读!

生:齐读

生: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我从“枝干粗壮”体会到樟树很强壮,像一位勇敢的战士。

师:能再读读好吗?

生:感情朗读。

师:我只感受到樟树“伸得远远的”,没有体会到“枝干粗壮”。大家试着练练呢?

生:感情朗读。

生: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我从“四季常青”看出樟树生命力顽强。

师:是啊,樟树生命力顽强。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樟树要经历多少残酷的磨难呀?樟树会经历哪些磨难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出示: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生: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生: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天寒地冻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师:是啊,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生: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生:无论是荒野角落还是冰天雪地,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师:不管条件多么恶劣,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师:多么顽强的樟树!让我们一起来读第四小节,会背的就背。[

生:感情朗诵。

师:课文还向我们描写了……(生跟说樟树的“可贵之处”)你心里还有哪些词和“可贵”意思相近。

生:宝贵。

生:珍贵。

生:高贵。

师:樟树高贵在哪呢?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生:我觉得樟树高贵在于樟树本身具有一种香气。这香气能驱虫。 师:樟树本身具有一种香气!从中你知道了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樟树的香气是与生俱来的。小虫子都怕它! 生: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师:一点也感觉读到你的肯定,再读读这句话。 一年,一百年,一年,一百年。

生: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我从“即使……仍然……”感受到樟树的香气是本来就有的!

师:即使,就是……(生跟说:假如。)退一步说樟树枝枯叶落、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引读),香气仍然不变。

师:那么枝繁叶茂是呢?

生:当樟树枝繁叶茂时,香气四逸

生:当樟树枝繁叶茂时,你还没靠近它一股香气就扑鼻而来。

师:课文既然写樟树香,能驱虫,又为什么要写其他树招虫呢?

生:这是对比,更能突出樟树本身的可贵之处。

师:这就是侧面烘托。文章学到这,你觉得这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

生:这是两棵稠密、具有香气的樟树。

生:这是两棵蓬蓬勃勃、香气扑鼻的樟树。

生:这是两棵蓬蓬勃勃,香气能驱虫并且永久保持的樟树。

生:这是两棵蓬蓬勃勃,香气能驱虫,永久保持,深受宋庆龄喜爱的两棵樟树。

师:学到这,你们喜欢樟树吗?

不止,老师你们喜欢这两棵樟树,宋庆龄也非常喜欢这两棵樟树,我们来看课文的一个自然段。

生:有感情的朗读。

3 师:那么宋庆龄又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曾学过《孙中山陋习》,看图,说说宋庆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美丽、慈爱、高贵。

生:漂亮、典雅。

师:漂亮、典雅就是高雅。

师:除了从图上看到的这些印象外,还能根据你课前浏览的资料补充一下吗?

生:她热爱祖国,身在过外,也想着祖国。

师:爱国爱民。

生:她热爱儿童,在“文革”期间,“四人帮”在上海的代理人妄图取消宋庆龄亲手创办的儿童艺术剧院。宋庆龄回到了上海,她驱车直往儿童艺术剧院深情地凝望着剧院的大门。很快,“孙夫人来看儿童艺术剧院的牌子了”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宋庆龄的到来,迫使“四人帮”悄悄地撤走了。青少年,小朋友都亲热的叫她宋奶奶。

师:樟树的香气让虫子离得远远的,是什么让“四人帮”如此害怕呢?[

生:是宋庆龄的一身正气!

师:你真是宋庆龄的知音啊!

生:她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战士,追随孙中山革命了近七十年。

师:进七十年的革命让我们知道她是一位永葆革命青春的特殊女性。难怪美国记者安娜说“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最高雅的女性。”法国著名的作家罗曼罗兰说“你认为我们卓越的宋庆龄只是一枝香溢全球的美丽鲜花吗?不,不,她是一头要冲破天罗地网的雄狮。”

师:学到这你知道,我们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女性呢?

生:这是一位永葆革命青春、充满活力、大义凛然的特殊女性。

生:这是一位一身正气、爱国爱民、永葆革命青春的特殊女性。

师:课文读到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生:因为樟树和宋庆龄有很多可贵的相同之处。

师:能联系课文具体说说吗?

生:……

师:多么崇高的人啊。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人们到宋庆龄故居来瞻仰,都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在那两棵樟树下留影了吗?引述:其实,这两棵樟树就是——透过这两棵樟树,人们仿佛就看到——

如果,有一天,你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瞻仰宋庆龄故居时,你想对宋庆龄奶奶说些什么?

重新一页

外形美: 蓬蓬勃勃,粗壮、稠密、常青

4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内在美: 高贵: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

上一篇:社区双拥工作计划下一篇:社区法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