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宋庆龄故居的感受

2024-05-06

参观宋庆龄故居的感受(共14篇)

篇1:参观宋庆龄故居的感受

故居参观感受萧红

参观完萧红纪念馆和故居,闲暇时间自己又观看了电影《萧红》,一口气又读了她的代表作《呼兰河转》,感受着一代才女的点点滴滴!

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她的一生是短暂,也是悲情和无奈的。她有着与李清照、张爱玲一样的感情经历,不同的是她在极端痛苦与坎坷之中有着更加悲苦的生活经历。在民族灾难的大背景下,她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终究在风华正茂的第31个春秋输给了命运。临死前她曾经在纸上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如果说经历是一笔财富,那么萧红贫困的生活和坎坷的情感历程赋予她创作的动力,可敬的是她并没有把她的不幸经历过多地在作品中表现。她的作品多取材于家乡,以其敏锐纤细的艺术感受力,朴实细腻的笔调,写出当时东北乡村小镇的闭塞与荒凉,塑造的人物鲜活可爱,风格明丽凄婉,弥漫着忧郁和感伤气息。譬如萧红的《生死场》,写东北农村人民在沉滞闭塞生活中的挣扎,以及日本侵占东北后他们的苦难与走向斗争。在写这部作品时,是萧红感情最幸福的时光,萧红经常和萧军去参加左翼作家的沙龙,参加抗日剧的排练,深感作家的使命就是揭露时弊,唤醒国民。电影《萧红》中提及,鲁迅在给作品写序时赞扬它“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东北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从而奠定了她抗日作家的地位。

茅盾曾说,与她在“情调”、“思想”上的缺失相对应的,是她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功。当然,这也不是纯艺术的技巧化的成功,而是一种源于作者短促生命和凄美个性的悲剧性的成功。由此说明真正艺术的成功还在于生命的投入与付出。

萧红对爱的人就犹如她对作品:是生命的投入与付出!她的凄美个性、人生阅历与掩饰不住的才情吸引了每一位靠近她的人。这也就无怪乎每个走近她的男人,都会爱上她,哪怕她贫病交加,哪怕她身怀六甲!

萧红,厚情薄命的一生……

篇2:参观宋庆龄故居的感受

为了寻找这位伟人的足迹我们小组来到了北京鲁迅故居。总体来说,鲁迅故居是一所北京普通的小四合院。从建筑到空间陈设,都是比较简朴的。出阜成门地铁站,东行一程,再往北转,喧闹声渐少。两溜老旧的平房间有一扇朱红色的大门,那就是鲁迅故居——阜成门内西三条21号。

鲁迅卧室和工作室,是堂屋的后面接出的一间小房子,这也是鲁迅设计的“作品”,北京人把这样的屋子称为“老虎尾巴”。走进去,里面的面积不足10平方米。窗下是一张长凳架着两块木板的单人床,单人床边上是一张书桌,书桌前依序摆放着一盏煤油灯、一个旧式闹钟和一个相框。相框里,是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推开窗户,就可以看到后园的水井和菜畦,以及院外的天空。

站在窗前,我想起以前读过鲁迅的《野草》、《彷徨》和《朝花夕拾》和他若干的杂文,才知道是在今天的这片屋檐下诞生的。离开这里以后,像《朝花夕拾》这样温馨而伤感的作品,鲁迅以后再也没有写出过了。鲁迅离开北京后,他的母亲和他在老家的妻子朱安女士一直在这里生活,直至她们相继去世。朱安去世后,小院无人照顾。为使鲁迅的手稿、藏书不致受损,鲁迅的生前好友从法院的渠道,以“接管”为名,把鲁迅故居“封存”,才使得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为救苦难的国家,在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弃医从文,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他并不像别的伟大人物那样,带给世间的惟是静止于历史的或一阶段的炫目的光辉;与其说,他带来的是“欣慰的纪念”,凯旋门,缤纷的花束,无宁说是围城的缺口,断裂的盾,漫天无花的蔷薇。作为现时代的一份精神遗产,它博大,沉重,燃烧般的富于刺激,使人因深刻而受伤,痛楚,觉醒,甘于带着流血的脚踵奋力前行。

篇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领悟课文内容, 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一、检查预习, 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 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 看大家的预习效果怎么样。

(1) 字词检查。指名朗读课文中的5个生字, 2个绿线内的生字。

(2) 指名朗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

(3) 提出疑难问题。

预设: (1) 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离开这两棵樟树?

(2) 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樟树前留影纪念?设计理念:这里直接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既是对学生认真预习的肯定, 又能在检查中引导学生掌握提高预习效率的方法。事实上, 预习已经成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就没有必要人为地将学生拉回到零起点上。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学生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他们自主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二、交流探讨, 直奔中心

1.品读第4节, 感悟樟树的“蓬蓬勃勃”

(1) 赏樟树的蓬蓬勃勃。

播放宋庆龄故居樟树的录像, 欣赏樟树的蓬蓬勃勃。问樟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 品樟树的蓬蓬勃勃。

阅读第4节, 画出文中描写樟树蓬蓬勃勃的有关词句, 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出示:

枝干粗壮:写出了枝干的粗

伸向四面八方:写出了枝干的多

伸得远远的:写出了枝干的长

绿得发亮:这是一种怎样的绿呀!你们能想到哪些学过的词语? (绿油油、像抹过油一样, 青翠欲滴, 郁郁葱葱, 浓绿、淡绿、新绿、嫩绿……)

稠密:透过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引导学生想象, 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 (叶子你挨着我, 我挨着你, 挨挨挤挤的;叶子一团抱着一团;叶子层层叠叠, 密不透风, 就像一把绿绒大伞……)

(3) 想樟树的蓬蓬勃勃。

想象说话, 体会樟树的蓬蓬勃勃。

文中说樟树四季长青, 该是多么的不易啊!同学们想象一下, 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樟树要经历多少磨难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出示:无论是___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__,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4) 读樟树的蓬蓬勃勃。

过渡:狂风吹不倒它, 骄阳晒不枯它, 冰雪冻不死它, 雷电劈不坏它, 面对如此顽强的樟树, 你的心里会涌起怎样的情感? (赞美、崇敬)

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崇敬和赞美有感情地朗读第4节。

A.生生评价, 有感情地朗读

B.内化语言, 指导背诵

C.同桌相互介绍樟树的蓬蓬勃勃

(5) 画樟树的蓬蓬勃勃。

设计理念:通过品析文中的关键词句, 让学生感悟樟树的特点:枝美、叶美、充满生命活力;通过想象说话训练,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樟树生命顽强的美, 生命旺盛的美, 生命蓬勃的美;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 然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从而水到渠成, 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 积累美词佳句。

2.品读第5节, 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

(1) 默读第5节, 樟树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借机板书:品质可贵。

(2) 再读课文, 画出描写品质可贵的有关语句, 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会。

(3) 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 随机出示语句。

A.“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 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a相机理解 (香气从一发芽就开始有;它的香气与生俱来)

b你怎么理解“香气能永久保持”?

启发想象:

(1) 当它枝繁叶茂的时候, 它的香气浓郁;

(2) 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 它的香气_____; (依然如故)

(3) 当它制成家具的时候, 它的香气_____; (依然不变)

(4) 当它变成木屑的时候, 它的香气_____; (仍然不变)

(5) 当它零落成泥的时候, 它的香气_____。 (仍旧保持)

c指导朗读, 体会香气的永久保持, 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在读中品味樟树的可贵之处。

B.出示语句:“这木质存在一天, 虫类就怕它一天。”

引导点拨:只要它存在一年, 虫类就怕它________; (一年)

只要它存在十年, 虫类就怕它____; (十年)

只要它存在百年, 虫类就怕它_____; (百年)

只要它存在____年, 虫类就怕它______。

…………

(4) 怪不得作者这样评价: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那别的树木又是怎样呢?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5) 引导学生对比朗读, 体会作者写作的意图:通过对比, 突出樟树的品质可贵。

(6) 指导背诵。

设计理念:通过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 读出自己的思考, 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 体会感悟樟树的品格。

三、探究阅读,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1.读最后一段, 解疑: (1) 宋床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2) 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2.交流同学们课前搜集的有关宋庆龄的资料, 了解宋庆龄伟大的人格魅力。

3.合作探究“樟树”→“故居的主人”有什么紧密联系, 找出樟树的可贵品质与宋庆龄可贵品质的相似之处。 (樟树外形美, 品质美, 宋庆龄气质高雅, 仪态端庄, 心灵更美;虫子惧怕樟树是因为它有一身的香气, 敌人怕宋庆龄是因为她有一身正气;樟树虽历经磨难, 但它有顽强的生命力, 而宋庆龄历经人生的风风雨雨, 却依然是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无私奉献……)

4.揭示写作手法, 作者表面写樟树, 实际上是借樟树赞美宋庆龄, 这就是借物喻人的手法。

5.小结。

教师总结: (出示“树人合一”的课件) 人们总爱在故居的樟树前留影纪念, 因为它是宋奶奶的化身, 宋奶奶的生命已经与这两棵樟树融为一体。宋奶奶就像这樟树一样四季常青, 芳香四溢。她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篇4:参观梁赞故居有感

乍进入大院观看,梁赞故居显然是南方古式平房四合院,从整体面积和室内装饰不难看出,梁家在当地肯定属于富裕门第,整座建筑砖木结构,青砖墙七顺一丁错缝垒砌。工艺有木雕、灰雕、彩绘等。宽敞的露天大院在书斋前面,书斋设于大门口右侧的大院之后,大院左右两侧建有数间住房。近看整个大院宅舍仍保持古式古貌,青砖绿瓦依旧扎实,雕梁人物花鸟清晰可见,门墙院地的花岗岩石板虽有些陈旧但是却洁净无尘,大院露天处高低有序,和谐自然。古裕章先生向我们介绍,此粱家大院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乃赞先生年轻时与父携巨资回乡建造,由于历经多年变故,故居内的木人桩、木马桩、棍桩、刀桩,以及刀棍枪等文物已荡然无存。而梁赞的后人很早就移居美国、加拿大等国谋生,开枝散叶。

古金明先生把我们领进书斋大门口,向我们详尽地介绍了梁赞祖师的家世和习武师承(古修玄按:由于本人已在《咏春拳祖师梁赞》一文中介绍过梁赞祖师的情况,在此不再细表)。古劳同门边介绍边把我们带进书斋大堂。书斋呈长方形,足有百余平方米,墙高两丈有余,雕梁壁画、花木人鸟,栩栩如生,生动精妙。大堂内墙正中摆放着一张旧式神台,上方对联是“拳伏深山猛虎,棍打海底蛟龙”,横额是:“咏春派”,对联的中间是一个“武”字。堂联左右两边挂着介绍梁赞祖师生前习武的故事及其传承后人的一些情况,其中也介绍了李小龙随叶问学咏春拳的事情及画像。在大堂的左侧则放着一个兵器架,上面传统的七尺二鼠畏单头棍和与眉齐高的双头棍,地上竖着一个极具咏春拳特色的三手一脚的木人桩。(古修玄按:1999年5月31日,咏春拳第四代弟子梁挺博士率领印度、匈牙利两国的咏春拳徒子徒孙,以及中央电视台、香港亚洲电视台、佛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前往古劳镇墟东便村梁赞故居拜祖,事后叶问之子叶准也率弟子到古劳梁赞故居拜祖,自此每年也有世界各国的咏春拳弟子莅l临梁赞故居认祖归宗。鹤山政府正准备筹备兴建梁赞纪念馆,以方便各地的咏春拳传人和爱好者到梁赞故居拜祖。然而,中国武术源远流长,论起派系不外乎少林、武当、峨嵋、崆峒、昆仑几派,咏春拳实属南少林一脉,就算自立门户也只能称咏春门,而当地却把“牌匾”写成“咏春派”,本人认为不妥。)

古机华师傅见我摸了一下木人桩,马上为我解疑:“古劳咏春拳原无木人桩法,现在的木人桩尺寸是冯根珠(外号“猪头皮”)师傅和叶问的弟子之一古生(古振和)从香港带回来的。除了套路,古劳咏春拳更重视的是单式对拆、散手、混合黏手、步法等的单项训练。况且对拆法是机械固定式的,真正的跟手灵变功夫却完全依赖师承者的领悟与言传身教,并与学者的实践、天赋以及文化修养而自成风格,亦因为古劳咏春理法深奥无穷,又式式好用,虽同出梁赞之古劳咏春,但各师承传人对训练中的技术、用劲、变化也不相同,打法上也有差异。”

劳广诚师傅说:“我习咏春拳三十多年从未打过木人桩,靠木人桩练出来的功夫不是梁赞咏春的最好功夫,而是靠内功心法与精神意识练出来的,与外力练出的功力不相同。”接着他又直言:“2008年梁家后人(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闻说是梁壁之孙)首次从国外返乡,交谈中我诚言拜教一下梁家真功,前辈亦有此意即允。但见前辈出手快如闪电,一搭手即把我弹出丈外,我顿觉神奇,于是我重新振作精神,全力以赴,又请教前辈试手几次,结果每次还是把我放出丈外,我一败涂地之余又莫名其妙,心想以往我常与人切磋,对各种拳手均能应付自如,为何此次不堪一击呢。后来前辈又亲自试了我的手法说:‘你的手法还算可以,但缺乏结合内功心法的训练。’”

由于时间的关系,古劳的同门又带我们观光了王华三、古兆龙、林德联、冯威廉等生前的住处并拍照留念,而后我们顺路到古修玄家中一叙,又到沙坪由古锦志师傅开办的“志道”会馆一叙,大家彼此派出代表表演了各自训练的对拆和黏手,霎时间将在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篇5:参观宋庆龄故居的感受

在中国近代史课上,为了多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中国历史上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我们参观了李大钊故居,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于是,暑假社会实践其中一个地点,我们组选择了李大钊故居。我们乘车来到李大钊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胡同21号。我们到了那里,在门口先参观了故居整体的模样,拍了几张照片。随后我们进去李大钊故居,来参观的人不是很多,所以我们与那里的工作人员交流了起来,询问他一些关于李大钊故居的故事。工作人员热情接待我们,最后也与我们合影了。从中我们知道了在网上查阅不到的知识,增长了见识。李大钊故居及对中国的影响介绍:为缅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在北京市西城区和河北省乐亭县建立了李大钊故居。

李大钊所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特点等一系列论述,为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先例,他的大量论著,有待于我们继续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我们要学习李大钊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李大钊同志率先在中国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播火者。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接受了他认为是真正能够拯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何其艰难,但他以开拓者的无畏姿态,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真理,是“拯救中国的导星”,并积极付诸行动。正是李大钊同志等一批革命家的艰辛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使大批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也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密切结合,使中国工人阶级发展成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自为阶级。

通过这次走访李大钊故居,我们深刻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对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政治哲学知识,了解人文,有了很大帮助。

参观国家博物馆

我们小组把社会实践的第二个地点选择在了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原名历史博物馆。是前几天才改名的。这也证明了国家博物馆展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蕴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内涵。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我们乘车来到了国家博物馆,这里是免费领票的。进入博物馆,首先感受到的是大气的装璜,先进的设施,新颖的设计。往里走,马上就感受到了很浓的历史气息。现代与历史交相辉映,使我们几个人赞不绝口。

首先来介绍一下地理位置: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发展理念,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坚持“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地位相称,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相称,与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称,与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称”的建馆方向。以“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为建馆目标。中国国家博物馆历经近百年的历史沿革,积淀了丰厚的博物馆文化的基础,为20世纪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在国内外公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我们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它给了我一次重温了中国历史的机会。展览让我切身体会到先辈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的贡献,他们的可贵精神将永存人们心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通过参观,我感慨万千,感慨国家从贫穷落后一步一步走上复兴之路的艰辛。

观看了展现中国从改革开放时期一穷二白的面貌到现在繁荣昌盛的历程,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实现复兴所走的路的不易与艰难,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在面对困难和考验时无惧无畏勇往只前的精神,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如何一步一步实现的复兴,增强了我们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我们对我们的国家充满了信心,我们相信祖国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篇6:参观宋庆龄故居感想

建筑是人类历史的见证,每一幢古老建筑都有着自己不同寻常的过去,每一栋名人故居都承载着历史的积淀。今天,我们来到了位于淮海中路上的宋庆龄故居,寻访伟人足迹,了解宋庆龄奶奶奋斗的一生。令我感触至深,宋庆龄奶奶那动人心弦的伟大业绩,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宋庆龄故居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幢乳白色船形的红顶白墙的漂亮小洋房,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楼前有草坪和停车场,楼后是一个大花园,花园里林木木茂盛,各种鲜花由于季节的原因倒不多见,花园的四周种了40株百年香樟,四季常青,环境优美。

一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雕像,用汉白玉雕刻的,栩栩如生的宋庆龄的坐像,雕像神态非常慈详,抬头看到的是楼门口挂着的“宋庆龄文物馆”的匾额。径直往里走,院子里的车库中停放了一辆大红旗轿车,一辆吉姆牌轿车,这都是宋庆龄生前坐过的轿车,而那辆吉姆牌轿车还是由斯大林赠送的。然后进入室内,听取讲解员的介绍,故居内的陈设保持宋庆龄生前原样,收藏着大量的宋庆龄的遗物,总数在一万件以上。室内还存放着一架钢琴。二楼是卧室和办公室,室内的一套藤木家具,沙发和茶几是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室内摆放着孙中山18岁时的照片和孙中山逝世前一年与宋庆龄的合影。书桌上放着她生前使用过的文具用品。二楼走廊里,挂着宋庆龄1951年接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时的照片。室内不许拍照,只能静静地听,听完了介绍,我们又仔细地一件一件文物参观了一遍。

宋庆龄把这里视为她的家,她说到北京是去上班,回到上海就是回家。宋庆龄从1948年到1963年这15年之中,一直在这里工作、生活。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宋庆龄上海寓所的遗物“就地保管、就地处理”,其故居辟为永久性纪念地的指示精神。1981年10月,宋庆龄故居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遗物进行全面的清理,对房屋进行局部维修。1994年改名为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庆龄故居藏有大量的书籍,据介绍宋奶奶一生酷爱读书,少年时代,她就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大学毕业后,宋奶奶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理想毅然回国,担任了孙中山先生的助手,开始了长达七十年的革命生涯。

宋庆龄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位女性,她是个近乎完美的人物,一直让世人仰慕,被誉为“国之瑰宝”。在临终前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荣誉主席”称号,享年88岁。

思绪万千,让我从宋庆龄奶奶身上悟得了一个道理: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宋庆龄奶奶一生中,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私无畏,百折不挠,勇敢地同敌对势力作斗争,把全部的爱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世界和平事业,爱国爱人民的宋奶奶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我想宋庆龄最让人们敬佩的是她孜孜不倦的为祖国和人民所做的贡献,无论是建国前为国家命运而在战乱中的四处奔走,还是建国后为祖国建设的不懈努力,都证明了其爱国的伟大品格,爱祖国高于一切。参观宋庆龄故居,感怀宋庆龄,使我的爱国之心更加强大。

宋庆龄因为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国际和平奖金,用这些钱,她完全可以过上十分舒适、十分体面,甚至是豪华的生活,但是宋庆龄看到山区的环境、医疗设施都很差,孕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她不忍心看到这么多孕妇因为难产和肚子里的新生儿一起死去。所以把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全部捐给了中国福利院,建造了一座“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见到有困难的人,我们要像宋庆龄奶奶那样,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

篇7:参观宋庆龄故居作文

我们学校地处市中心,周边有很多小型的历史博物馆,它们承载了武汉的很多历史,很多馆都是这些年才翻新的,有些我都没去过,一个个去看看吧,起码增加点儿关于武汉的知识也好!

上个学期本来定的是周五的下午,但是我去联系宋庆龄故居的时候,保安说下午4:30闭馆,只能利用中午的时间了。而且上个学期的时间没有选好,1:00钟在校门口集合,结果有人迟到(对这些不守时的人恨得牙痒痒),1:15才到宋庆龄故居。

参观了5分钟后保安说楼上有微电影,意外的收获,结果我们看了一场15分钟的微电影。回学校的时候都13:50了,好险,差点儿迟到!

这学期进一步改进,12:30就在校门口集合了。(但是还是有同学迟到,还有两个不乐意去)管不了那么多了,12:40出发。

篇8:参观宋庆龄故居小学生作文

我一直盼望着参加暑假小队活动,今天终于实现了!

这次的小队活动有三个人参加,罗文舒、孙雅韵和我。孙雅韵和我在宋庆龄故居的大门口跟罗文舒集合了。

我知道宋庆龄奶奶是二十世纪的一位伟大的女性,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誉主席。

上海宋庆龄故居有宋庆龄文物馆、主楼、车库、大花园……,资料上写着主楼建于1920年,是一幢假三层的欧式建筑。宋庆龄奶奶在1949年迁居于此,直到1981年去世,这里一直是她的家,也是她从事国事活动的重要场所。

我们三个人先在宋庆龄奶奶的雕像前合影,然后来到文物馆参观,里面有很多宋庆龄奶奶用过的物品,有衣服、有文件、有国际友人赠送的.礼品等等,有个屏幕上还播放了宋庆龄奶奶在大会上的发言,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料。

接着我们准备去主楼参观,进入主楼前我们看到了车库,里面停着两辆大汽车,是宋庆龄奶奶使用过的。走进主楼后,工作人员要求我们都穿上了鞋套,然后才能参观。主楼是一栋大别墅,里面有厨房、餐厅、客厅、书房、卧室,还有一个卫生间,在这个卫生间里有台很古老的打字机,我想宋庆龄奶奶一定是个很勤劳的人!在主楼二楼我们发现了一个大冰箱,可是不能打开看,我们都很好奇,真想知道里面是不是装了好吃的。

在主楼的前面是座大花园,旁边的介绍牌上写着这个花园有2200平方米,很大吧!绿绿的草地和高大的树木,很漂亮!

篇9:参观宋庆龄北京故居有感

最美人间四月天,4月16日(农历三月初十)综合业务党支部组织大家踏着和煦的春风,来到了位于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实实在在的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党性修养、廉洁奉公的深刻教育。

在故居专业讲解员的详尽介绍下,全面、深入的进行了参观学习。先后参观了宋庆龄生平展序厅、鸽子房、宋庆龄生前所居住的客厅、书房、卧室和孙中山宋庆龄廉洁思想与实践专题展览厅。

序厅分别从“求学立志”、“风雨同舟”、“继承遗志”、“团结抗日”、“迎接曙光”、“杰出领袖”、“心系人民”、“国之瑰宝”八个部分向大家展示了宋庆龄同志的生平事迹,生动地呈现了宋庆龄同志为了中国的自由平等而奋斗不息的辉煌一生。我深深地被宋庆龄同志的伟大爱国情操和救国救民的慷慨奉献精神所感染,对妇女儿童事业如此慷慨的宋庆龄,在平时的生活中却非常节俭。作为国家领导人,她经常要出席许多外事活动,但她的衣服却非常少。起居室、卧室等的生活用品也极尽简朴。特别是在参观《天下为公,共进大同——孙中山宋庆龄廉洁思想与实践专题展览》时,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孙中山、宋庆龄共进大同的光辉思想和天下为公的高尚品格,历史的文字和图片记录着两位伟人为民鞠躬尽瘁,廉洁自律的一幕幕。今天,在党着力开展“反四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两学一做”的大背景下,实地感受伟人情怀,接受爱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开展支部经常性的教育,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依托“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不断完善的主动性,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更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

篇10:参观徐霞客故居的作文

一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整齐的桌椅。四张黑两而大方的椅子排在两侧,没有意思灰尘。还有依仗正方桌。方桌上拜访着徐霞客研研究过的岩石。有钟乳石、葡萄石、晶石……旁边有一个小房间,进去一看,哇!那一块块的黑木板是徐霞客去世界各地所写的笔记,因为那时出去写事没有纸,他才用黑木板。写的密密麻麻。

徐霞客生前留下的物品更令我震惊,他可真伟大呀!他的墓是不是也十分漂亮,华丽呢?于是,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到徐霞客的`墓地。

穿过林间小道,就会来到一个宽广的墓地。那里干净得一尘不染。一个大的墓碑上面刻着“旅游家徐霞客之墓”,但并不华丽。我瞻仰他,没想到徐霞客能从世界各地发掘这么多岩石,做这么多贡献。临终也只是默默的离去,不需要他的丧礼让人们都知道。

篇11:参观陈云故居有感++

为了对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共产党员有更多的了解,党支部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带领我们这些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位于青浦练塘镇的陈云同志故居暨青浦革命烈士纪念馆。经过前一段时期进行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对我们来说都受益匪浅,所以这次的参观活动我们带着对陈云同志的崇敬来到这里。

经过30多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青浦练塘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我们参观了陈云同志的故居,认真听取了讲解员关于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同志的生平事迹和丰功伟绩。朴素而庄严的纪念馆格局按时间顺序展示反映陈云光辉一生的图片、文献、实物等史料。

进入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党旗和陈云同志的雕像,看上去那么庄严,那么肃穆,讲解员缓缓而来陈云同志不平凡的一生……

陈云,1905年6月13日出生于上海青浦县练塘镇。他幼年便丧双亲,由靠做裁缝和经营小生意的舅父抚养,因此又名廖陈云、廖程云。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救国十人团”和宣传队,经历了爱国运动的洗礼。同年底,他小学毕业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后当店员。1925年入党并投身五卅运动和上海商务印书馆的罢工运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他回家乡搞农运,曾任农民起义武装的党代表、青浦县委书记和江苏省委农委书记等职。

1930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陈云被补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中央委员。1931年9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成立,他是成员之一。1933年初,他随临时中央迁到江西瑞金,任白区工作部部长。

长征初期,陈云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在遵义会议上积极支持毛泽东。会后,中央派他恢复白区工作。部队过了大渡河后,陈云历尽艰难,化装潜出四川。到了上海,他发现难以活动,便于1935年9月转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了长征及遵义会议情况。随后,陈云化名“廉臣”,撰写了《随军西行见闻录》一书。为便于公开发行,书中以一个立场中性的医生口吻,介绍了红军长征的种种情况。1936年,此书先后在法国、苏联和中国出版发行,第一次向世界宣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1937年初,得知红军西路军在甘肃西部失败,陈云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回国到达迪化(今乌鲁木齐),随后接回进入新疆的西路军余部。他从中挑选骨干,又从延安调来人员,组织他们利用苏援装备学习航空、车辆驾驶等,为党在后来建立机械化部队奠定了重要基础。

抗战开始后,陈云到延安,长期担任中央组织部长。在干部工作中,他以正派公道著称。党的“七大”后,陈云成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在党内领导人位置排序中,继“五大书记”之后为第六位。抗战胜利后,陈云马上搭乘苏联飞机赴东北。当时虽然中央曾提出过进军东北的口号,但陈云经过实地分析,认为苏联按照当时的国际条约不会将大城市交给中国共产党,因此建议向两侧的农村和小城市发展。

1947年初,他主管南满工作时,面临部队被国民党军压到长白山边的严重局面。他在七道江会议上一锤定音,要求不再撤退而保卫临江,终于扭转了东北的战局。解放沈阳后,他又主抓接管工作,为全国完整接收大城市创造了一个典型范例。

陈云作为党内少有的工人、店员出身的领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几个关键时期都做出过突出贡献。这既出于他自身的优秀品质,同时也与他所处的成长和工作环境密不可分。中国近现代最大的工业金融中心上海,是陈云人生轨迹起步的地方。西方资本主义在这里建立了侵略据点,并以早期资本主义冷酷的敲骨吸髓式的压榨,给神州古国带来了重重灾难。不过与此俱来的副产品,便是在这里出现了体现近代科学管理的市场效益观念,出现了一批精明的上海人。对于陈腐的“重义而不喻利”的封建传统观念来说,那种看似缺少温情却务实求真的作风,正是破旧立新的重要催化剂。陈云受家境所限,只读完了小学,靠辛勤自学成才。他通过工作实践,了解了中国最近代化的城市;在长期农运斗争中,他又懂得了中国的乡村;后来又与国外的学习考察相结合,终于使他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一次又一次飞跃,成为解决难题的能手。

新中国成立时,面对经济崩溃的烂摊子,主持中央财经委的陈云连出良策,只用半年多时间就使全国财政收支接近平衡,解决了旧中国多少年都无法解决的金融物价问题,一时被人叹为奇迹。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任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等职,“八大”后还成为中央五位副主席之一。在被称为“共和国总管家”的周恩来身边,陈云是主要的理财家。1957年,他因反对急躁冒进受到错误批判。他在党内较早发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问题,支持并提出实行包产到户的建议。1959年夏,“大跃进”恶果显现时,毛泽东感叹地引用了“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的古语,提出仍让陈云管经济。在三年困难时期,陈云想尽一切办法,扭转了局面。可惜,至60年代中期以后,他又遭到排斥。

1978年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有关对彭德怀和陶铸等人的平反、康生的罪恶等问题还是大家都不敢触及的禁区。陈云却在会上率先提出这些问题,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陈云重新当选为党的副主席、中央纪委第一书记,后来又任中顾委主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反对“洋冒进”。在共和国迈向现代化的漫长历程中,陈云的真知灼见将永远铭刻在史册上。

陈云自己的生活一向简朴,并始终严于律己。有一年,11月10日左右,北京的气温骤降。周恩来去陈云那里,发现陈云正拥着棉被坐着办公,仍抵御不住寒气。周总理看着于心不忍,马上表示特许这里提前几天烧暖气。陈云却坚辞道:11月15日供暖的时间是我定的,我不能破这个例

陈云平生最爱竹———竹是虚心、正直、廉洁与坚韧等美好品质的象征,也概括了陈云性格的某些特点。“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是陈云在延安任中央组织部长时所写文章的题目。他强调,指导工作应采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态度,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普通学徒到共和国元勋,在战争废墟撑起民族灵魂,陈云付出了多少智慧和艰辛。从陈云的故居翠竹,能让人读懂如何学做事,学做人。

陈云同志1995年4月病逝,享年90岁。当我看到陈云同志在1939年5月30日对于《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的一句话“我党是马克思列宁之一的战斗的党,首先我们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能培养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有坚强党性的共产党员,我们的学习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学习他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背诵教条。”我觉得很有感触。我们党的先进性是由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的,那么就像陈云同志所说的,我们应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

陈云同志的勤俭作风也是有目共睹的。在展厅里看到陈云同志在窑洞里的摆饰,让我们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一桌一椅一床,是那么的简单,可想当时的条件是多么的艰苦。但陈云同志仍然坚定信念不动摇,为了革命艰苦奋斗。而我们就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听了陈云同志的生平介绍以及看了教育片,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应该学习陈云同志的精神,以他为楷模,学习他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学习他高尚的精神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作风,学习他不追名、不求利,一切以群众的利益为先,艰苦奋斗,恪尽职守,严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统一,逐步加强我们的党性修养,提高我们的党员意识,最终能够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为党旗添彩,为国家添色。参观结束后,我们在谈及个人的感受时,纷纷表示陈云同志为国家的解放,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他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及他“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的人生信念,感染着一辈又一辈的人。作为新一代的主人翁,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我们要学习陈云同志的精神,学习他高尚的精神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作风,并且应该接住这根沉甸甸的接力棒。

篇12:参观莫言故居作文

1988年,莫言在高密县(现在的高密市)买了房,和妻子杜勤兰及独生女儿管笑笑从旧屋迁出。1990年,莫言的父母也从这里搬到管谟欣(莫言的二哥)的家里,这座老宅,自此闲置。图为10月14日,莫言出生的地方平安庄,到处张贴着横幅。

现在的旧宅是5间共约60多平米的土墙平房,门朝南,屋内仍摆放着莫言几十年前使用过的一些旧物件。东西向有一米多高的土墙,门前有一庭院,面积大约百余平米,种着黄豆和胡萝卜,平时由莫言90岁高龄的父亲管贻范料理。图为10月15日,高密市大栏乡平安庄,莫言旧居前,一男子向管谟欣(莫言的二哥)赠送一面窗帘。这些天,常有些做企业的和自称搞文化产业的人找管家谈一些合作事项,管谟欣都没有应允。

篇13:参观陈云故居有感

小鸽子幼稚园陈烨

7月初,冒着酷暑,满怀敬仰之情,我们一行人参观了陈云同志故居和纪念馆。通过参观和学习使我们对陈云同志光辉伟大的一生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

陈云同志是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廉正又伟大光辉的一生指导我们如何继承先辈的事业,如何忠诚于党的事业,如何做到无产阶级的先锋模范。

陈云故居暨革命历史纪念馆是经党中央批准建立的系统展示陈云生平业绩的传记性专馆。2000年6月建成并开馆,江泽民总书记题写了馆名。

步入陈云纪念馆的序厅,陈云雕像栩栩如生,昂然挺立,雕像两旁簇拥着的是他所钟爱的竹——虚心、正直、廉洁、坚韧,这正映衬着陈云的品质和人格。接下来的四个展厅分别展示着陈云同志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有关图片、文献和实物等史料。

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陈云同志1905年6月13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幼年丧父丧母,但生活的艰辛没有使他畏惧,在不断的磨练中他养成了谦虚、朴实、廉正、正义、好学的性格,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的一生感动了几代人,是个真正优秀的共产党员。

陈云同志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风浪、挫折和压力,都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他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客观真理,要树立这样的人生观,必须做到三件事:一是要把握这个客观真理;二是要为实现这个客观真理而奋斗;三是在奋斗中要有决心,要干到底。

虽然陈云同志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将会被更多的共产党员所继承,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决不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我们也要继续努力,继承共产党员真正的精神,以实际行动来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参观已经结束了,但学习不会结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仍然需要努力,我们也要像先辈那样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踏踏实实在自己的幼教岗位上耕耘。我们从内心感谢陈云同志对我们的启发和教导,我们一定会自强不息,永不放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

篇14:参观陈云故居

当历史的道标指向2011年,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也迎来了建党90周年华诞。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为信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引人民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息,代代相传。促使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为拥有这样一个伟大而光荣的党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6月25日支部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上海西部的青浦练塘镇。参观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的故居。

纪念馆北依市河,南临西塘港。由主馆和陈云故居组成。建筑设计既有江南特色,又与陈云故居及周边民居建筑保持风格一致与和谐。走进纪念馆大厅,厅中矗立着高大的陈云汉白玉雕像,雕像栩栩如生地刻画出陈云作为共和国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的光辉形象。雕像的背景是雨后春笋,寓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事业蓬勃发展。雕像前种了两种竹子----方竹和圆竹。竹是虚心、正直、廉洁与坚韧等美好品质的象征,也是陈云生前最喜爱的植物,同时象征着他做人的高风亮节。

陈云生平业绩展览位于主管一楼、二楼。共四个展厅八个部分内容:分别为

1、店员出身的工运领导人;

2、在历史转折关头;

3、党的组织工作的杰出领导者;

4、参加领导东北解放战争;

5、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6、在逆境之中;

7、推动拨乱反正;

8、参与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展厅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陈云光辉一生的重要片段。一组组珍贵的历史镜头把我们带回到陈云工作、生活过的年代。聆听着陈云的讲话录音,使我们亲身感受到一代伟人博大而深邃的思想。

陈云故居位于主馆北面,是一座老式砖木结构的江南民居,故居里的陈式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原貌。

陈云作为党内为数不多的工人出身的领导人,在中国革命的几个关键时期都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他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为中国革命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长达7年,这期间他对于中共党员人数由3万到121万的大发展功不可设;他在国共两党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中,为解放东

北和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立下汗马功劳,与肖劲光领导指挥了四保临江战役,这场战役扭转了整个东北的战局,为解放全中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陈云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在建国初期他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政务院副总理和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等职,在统一全国财经、稳定物价斗争中,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都作出了突出贡献。文革中,陈云受到错误批判,被下放到江西“蹲点”,但他依然关心国家发展、人民生活,认真调查研究,并率先提出要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成为打破自我封闭,实行对外开放的先声。

粉碎“四人帮”后,陈云冒着巨大风险,率先提出重新评价“天安门事件”,让邓小平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平反冤假错案的意见。这推动了拨乱反正工作的全面开展,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真正转移提供了政治保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云作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参与领导改革、开放事业,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大贡献。他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论述,关于党风问题重要性的论述,至今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是留给我们党和人民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

上一篇:优秀销售人员培训之四下一篇:职称评审个人业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