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新上海范文

2022-05-29

第一篇:老上海新上海范文

师徒结对 携手共进——上海市朱行中学新老教师结对会议

师徒结对 携手共进

——上海市朱行中学新老教师结对会议

在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九月,为了帮助我笑新进教师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早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业教师。在2017年9月11日下午1时,在我校三楼小会议室召开了主题为“师徒结对 携手共进”的新老教师结对会议,会议由教导处金丹副主任主持,乔辉杰书记、张美英副书记、政教主任兼校办主任胡丹英老师参加会议,与会四位新教师:胡渊元、何叶青、范天馨、丁益兰,与会带教师傅:孙燕平、周玉明、徐欢华、何愔等。

首先,教导处宣布带教名单,师徒相互介绍认识,签订《带教合同》;由乔辉杰书记为带教师傅颁发《聘书》。紧接着,四位新教师分别发言,表达了对学校和师傅的感激之情,并表示虚心学习、尽快找到自己的教学风格、做好每一件事、学习师傅的每一个优点。孙燕平老师作为带教师傅发言,她表达自己作为徒弟时的真情实感,鼓励新教师们用心待学生、用计(技)管理班级、用情呵护学生。张美英副书记作为带教师傅表示我校几十的不断发展中,知名度不断提高,学校对新教师的期望值也在增加,并给徒弟们提了几点希望。

接着,教导处金老师为新教师提了几点要求:

1、细读《上海市朱行中学教学五环节细则》,规范教学五环节;

2、努力实践“生态课堂811”,课前课后勤反思。

3、制定个人学科学习计划。

4、尊重带教师傅,学师德、学技能、学习班级管理,多听课多被听课,用好听课本,仔细研究师傅的讲课技巧,通晓讲课思路。

5、见习教师要写详案,主动给师傅指导,虚心听实践中改进。

6、要多问、勤思多写,每周至少一天听师傅的课,主动要求师傅听课。

7、认真学习,阅读教育教学名著和杂志,了解教育前沿动态,争取有研究专题和积极撰写论文,每学期写总结。随后,政教主任胡老师给新教师们一些建议:有着一颗亲近孩子们的新教师们,你们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活中,要善于和学生保持距离,言爱有加;不只做教书匠,授业之外善于传道;一言一行重细节,处处都要积极传递正能量;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了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才能;做好副班主任,不断向优秀的班主任学习班级管理。

最后,乔书记为本次会议讲话。他要求新教师们有理想爱学习,敬业爱岗,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同时要求师傅们能倾囊相授,互有所长,教学相长,在新教师身上学新东西,有创新意识、有高品质工作。会议结束,师徒和行政领导合影留念。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通过本次会议,新教师们能够谦虚谨慎,勤勉好学,尽早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学生的进步,为学校的发展,师徒携手共进。

第二篇:走进上海老校园(二十) 上海工业大学

走进上海老校园(二十)

上海工业大学

上海工业大学前身是成立于1960年的上海工学院,骨干教师主要来自清华、哈工大、交大、浙大等名校。学校的党政干部多由中共上海市委工业部从企业中抽调。1979年更名为上海工业大学,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作为当时中国工商业中心(上海)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为上海和全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工程师和技术管理专家;并被确立为上世纪上海市三所市属重点大学之一。1994年以上海工业大学为主牵头联手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上海大学和上海科技专科学校组建了新上海大学。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民盟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教授长期担任该校校长。

原上海工业大学正门 现上海大学延长校区,延长路149号。延长校区平面示意图一进校门就能看到一幢四层楼的红色建筑,俗称“南大楼”,原工大“红楼”,是学校的行政办公楼。

这是一幢美国教会学校时期建造的老建筑,据悉已有百年历史,从四楼屋顶两面开了许多老虎窗,并且还有安装壁炉所需的烟囱上,也能让人感觉到它有久远的历史。上海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原上海工大第一教学楼,清水红砖,应该60年代初建造的。典型的欧式大立柱门廊,显得大楼很有气派。大楼的门厅很宽阔。第一教学大楼侧面的教室。从学校大草坪远观第一教学大楼,清水红砖红屋顶,略显一丝古朴色彩。

第一教学大楼对面的,第四教学楼 、大草坪东侧,高六层,是一幢较新的教学楼。它的欧式大立柱门廊的气派,感觉和老大楼相距甚远。

学校的校园主干道,两边树木林立,树荫覆盖。占地面积比较庞大平房建筑,这样的房子现在也只能在校园中才能看到。

延长校区第二食堂,据了解,上工大有五个食堂。校园内唯一的一段小河,以及相配套的由假山、亭子、绿色植物组成小园林。园林中的亭子的外观颜色呈水泥本色,感觉单调了些。红色树草不知是何种植物。

修缮不久的老校舍,北大楼 位于大草坪西北侧,是延长校区办公所在地。大广告下小广告。体育场上正在进行足球比赛,现在大学的体育场修得一个比比一个好,好羡慕那些运动学子。

行健楼 为延长校区最高建筑,位于校区北侧,高12层,内有计算机学院和通信学院的办公室、实验室、会议室等,也是延长信息办所在地,1990年建成。

日新楼,位于行健楼西南侧, 为材料学院所在地。2001年徐匡迪领导的“现代钢铁冶金与材料”重点实验室大楼拆旧建新时,钱伟长老校长命笔为“日新楼”,期望这一传统的专业能“日日新、又日新”,不断创新。

科技楼 位于行健楼东南侧,内有孵化基地。

上海大学的广中校门。

延长路校区是上海大学理工科大三大四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所在校区,主要有通信、计算机、材料、影视技术艺术、机电工程等专业。

上海工业大学出了两位国内重量级名人,钱伟长、徐匡迪,他们两人为学校的发展居功至伟,是上海大学精神的象征。

第三篇:上海老城厢规划

何阿姨口中的“这里”便是地处上海中心城区的露香园,也是上海老城厢历史风貌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部紧邻豫园、城隍庙和外滩,西部连接淮海路和西藏路,北部毗邻人民广场和延中绿地。改造前的露香园基地内,建筑密度达80%以上,绿化率几乎为0,面积最小的住户3平方米内居住了4个人。

目前,黄浦区正在制定中长期旧区改造发展规划,并已初步明确,立足于改善居住困难与重点功能区建设,全力推进外滩由外向内、新天地由西向东、老城厢地区由北向南成片旧改。与此同时,黄浦区每年都将旧住房综合改造的“三大工程”——卫生设施改造、综合改水工程、旧住房综合修缮作为区政府实事项目,覆盖尚未纳入征收范围的百姓,到今年底,将有约1.4万户居民受益,涉及面积约45万平方米。

首先来关注黄浦区的旧区改造工作。今年,黄浦区提前完成了

5000户的旧改目标,其中近一半来自收尾基地。当年新开基地6个,收尾基地8个。依法收尾带来资金的及时回收,实现滚动投入,良性循环,为旧区改造的可持续推进、可持久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形成了新的旧改“平衡观”。

为了解决旧改难以收尾的“怪圈”,黄浦区近年来从基金、政策、队伍、房源以及稳定五大要素着手,通过制度创新抑制非理性成本的上升,实现了动态平衡。黄浦区的旧区改造优先考虑的是老百姓最为迫切需要改善的居住困难,同时也兼顾区域长远发展的迫切需要,注重“战略性与紧迫性相结合,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今年启动的6块旧改基地中,有建设开发关系到董家渡地区教育、市政、公用事业的配套以及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的董家渡18号地块;位于淮海中路新天地附近的1

24、131地块兼顾了新天地区域延伸发展和居民居住条件陈旧简陋的现状;而作为历史风貌保护区地同福里,则探索了老城区保护性改造的新模式,为老城厢改善居住条件和保护历史风貌实现两全提供了参考。

目前,黄浦区正在制定中长期旧区改造发展规划,并已初步明确,立足于改善居住困难与重点功能区建设,全力推进外滩由外向内、新天地由西向东、老城厢地区由北向南成片旧改。与此同时,黄浦区每年都将旧住房综合改造的“三大工程”——卫生设施改造、综合改水工程、旧住房综合修缮作为区政府实事项目,覆盖尚未纳入征收范围的百姓,到今年底,将有约1.4万户居民受益,涉及面积约45万平方米。

第四篇:#老上海影集#之浦东(1)

老上海影集#之浦东(1)1:在“北上”(闸北、虹口、吴淞等地)、“西延”(静安寺、卢家湾、徐家汇、虹桥等)的一百多年里,与外滩、十六铺仅一江之隔的浦东,却一直处于半梦半醒之间,远远落后于浦西的现代化步伐。图为1930年代依然寂静的浦东。

2:浦东人到外滩盖大楼,或到杨浦做纱厂,或去十六铺卖土产,面对上海(浦西)巨大的城市变化,深感压力在身。诸乡贤,如黄炎培、杨斯盛等曾努力服务桑梓,旨在推进其现代化,但浦东囿于不宽不窄之黄浦江,变化甚微。图1:外滩、陆家嘴方向鸟瞰浦东,一马平川;图2:昔日之浦东一派田园景象。

3:其实,浦东现代化起步并不晚。浦东和虹口、杨树浦一起,同是上海修造船业、轮船运输业、烟草加工业、火柴制造业、纺织业的发源地。1864年之前开办的九家外资船厂,浦东就占了五家,大多集中在陆家嘴地区。图1:地处浦东的英商耶松船厂设立的渡口;图2:大华火柴公司设在浦东六里桥的工厂;图3:1937年,“八一三”事变,陆家嘴一带船厂、工厂和码头遭日军炮击。

4:面对日新月异的浦西,近代浦东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差异。一种文明转换过程中的落差,一种西式的城市文化对中国传统工商业生活的巨大冲击。中国人一直尝试振兴浦东,但终因战乱和政府腐败,而壮志未酬。图1:民国政府设在浦东的税务稽征处;图2:上海特别市公用局船舶管理处。1938年上海特别市公用局船舶管理处设浦东办事处,浦东的税务稽征处设立时间也接近,两处地址不详。

5:浦东的公司、工厂、码头沿江一字排开,然而人员、物质和市场都在浦西,流通必靠轮渡。早期轮渡处于自发状态(图1为早期塔桥渡口)、至清末,方归人市政公用事业,得以快速发展。1910年,浦东塘工善后局率先开办机动船渡江业务。是年九月,浦东塘工善后局“经禀准县道立案”,租赁小轮附载旅客酌收渡费。航线为铜人码头(今南京路外滩附近)至浦东东沟,是上海第一条正式渡江线。后来,商界和各市政机构合作,成立市轮渡公司,统一经营市轮渡。图2:舢板、划子作为市轮渡的补充。6: 塘董线(塘桥—董家渡)。清康熙年间,先后由张、朱、孙、曹4姓捐田置船设义渡。西岸渡口建有屋宇,岸滩砌以长石。有“翼翼四艇刻无停晷”之誉,官府亦为之铺筑石路,以“永济”名渡(董家渡之前身)。1913年,浦东塘工善后局在浦东塘桥路口建筑木质码头,方便渡客,有摇橹渡船12条,船工59人。20世纪20年代,日渡客约万人。1928年,上海特别市政府公用局拟建市办轮渡。1933年11月,上海市兴业信托社投资20万元,添双叶两端行驶的钢壳柴油机渡轮2艘,浦西码头建外马路董家渡街南首(图1),浦东码头建塘桥路口。1936年3月1日塘董线开航。渡轮每班江面行驶6分钟,上下分道,秩序井然,渡资铜元5枚。兼运汽车过江(图2塘桥汽车渡口)。1937年上海沦陷后停航。抗战胜利后,浦西原码头沿江泥沙壅塞,另在北首公义码头辟建轮渡码头,1946年7月完工,10月1日复航。上海解放前夕停航。1949年6月12日,借用中华码头公司码头复航,6月22日塘桥码头修复,恢复航行。8月28日,遭国民党飞机轰炸,泊码头的市轮渡21号轮中弹沉没。1958年,设非机动车辆过江业务,最高峰时日渡1500余辆,成为全市非机动车辆过江的集中点。1990年,常备渡轮3艘,日均渡客5.3万人次。

7:西闵线(西渡—闵行)。设于清末民初,有1条手摇渡船。1922年,沪闵公路通车后,增为2条。西渡渡口设横泾西渡至轧花厂,闵行渡口位置在浦江路闵行港监站地点。1932年,车辆渡经航号投运,客、车混装。1937年上海沦陷后,车辆渡轮及浮码头均遭破坏,恢复手摇船渡。1946年4月,闵行镇35人集资购1条木壳轮船(俗称乒乓船),取名顺风1号,可载乘客60人,经营闵行至西渡白天渡运。是年,增华泰轮,作备用,并成立民营闵渡公司。1952年,闵渡公司改为闵渡轮运行,1953年并入沪南轮运行。1958年4月1日,划属上海市轮渡公司接管经营,定名西闵线轮渡。1990年,有候船室2个、对江渡码头2个、对江渡船3艘,日均渡客量2.7万人次。8:东东线(东昌路—东门路)。原系民渡。浦东借用鸿升公司码头,浦西借用招商局新江天码头。1929年4月,迁移十六铺粪码头,腾地用作建市轮渡浦西码头,次年竣工。浦东陆家渡渡口1座浮码头略加修理,先行开驶东门路至陆家渡航线。1932年2月23日,东昌路码头建成,渡轮改靠东昌路码头。1933年2月23日,命东东线,备渡轮2艘。1937年上海沦陷后停航。渡轮改自东昌路码头北驶停靠浦西北京东路码头,为上海沦陷时期仅剩的官办市轮渡对江渡航线。1945年12月1日,东东线对江渡复航。上海解放前夕停航,1949年5月26日复航。1981年,东门路轮渡站扩建,1983年9月20日启用。1986年扩充为双线。1990年,常备渡轮4艘,日均渡客16万人次。现浦西码头设在金陵东路,仍在运营。

9:上定线(上川路—共青路),即原庆定线(庆宁寺-定海路)。始设于民国初年,为民营济渡。浦东渡口为庆宁寺路,浦西在定海桥内侧。1931年春,在定海桥建码头,次年5月16日开航,渡资铜元4枚。民渡照常行驶,1934年12月停航。1937年上海沦陷后,渡轮也停航,1946年3月下旬,复航,1949年5月18日停航,6月22日复航。1958年,浦西轮渡移址复兴岛共青路。1966年1月1日,浦东庆宁寺路改上川路,同日航线改为上定线。1982年12月1日,扩建两岸轮渡站。1990年,有常备渡轮3艘,日均渡客6.4万人次。10:北高线(高桥—北京东路)。1910年,浦东塘工善后局设东铜线,租赁安泰号小轮行驶东沟—南京东路外滩铜人码头,附载乘客,酌收渡资,后经禀准县道立案,是为官办黄浦江轮渡之始。1929年,浦江轮渡管理处在黄浦江东沟港口外,建轮渡码头。1931年3月,航线延伸至高桥(图2)。1934年初,在吴淞镇外马路原检船码头旧址建成轮渡码头,航线延伸至吴淞。次年1月28日,北京东路双层浮码头(水上饭店,图1)落成,成为北京东路—吴淞航线专用码头,渡轮不再停靠铜人码头,航线改为淞沪线。1937年上海沦陷后,剩长渡

3、5号2轮,1945年6月因燃料中断断航。7月1日,委托上海市内河轮船公司经营。上海解放前夕,北京东路至吴淞航线全部停航。1949年6月2日,航线恢复。1950年2月,因陆上开辟公共汽车,撤销吴淞站,改走北京路—高桥,称北高线。1958年11月,撤销高桥、东沟2站,并改走北京东路—庆宁寺,称北庆线。1960年9月19日撤销。

第五篇:上海的老知青男60周岁

上海的老知青男60周岁,女55周岁,提供失业证明或退休证明等相关材料。可以办理回沪定居。

具体是针对子女已经回沪的知青。办理上海市居住证需三投靠,一靠在沪父母,二靠在沪配偶,三靠在沪子女)。

在上海居住满3年,可以将户口迁回上海(需要外地的退休证明、身份证明、户籍证明,独生子女证明、上海原迁出派出所证明)

新出台的政策 :

外来人口办公室在调查上海支边,支内、上山下乡等到外地的,现在退休后又返沪办理居住证住在上海的没有上海户口的上海人。可能对此类人员有补助政策出台。

今年开始登记办理退休人员补充医疗保险。在单位里没有办理的,或失业、协保等无单位退休人员可以前去居委会办理。

一、帮困补助对象

1、 原本市户籍并由本市动员分配支援外地建设,在外地办理退休(职)手续、享受外地社会保险待遇,经本市公安机关批准,报入本市常住户口(或按规定已经领取“上海市居住证”)的支内、支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山下乡知青,异地安置离退休干部等人员;

2、 上述人员的外省市户籍配偶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外地办理退休(职)手续、享受外地社会保险待遇,经本市公安机关批准,报入本市常住户口(或按规定已经领取了“上海室居住证”)的人员;

3、 上山下乡知青及外省市户籍配偶中,因养老收入水平目前尚未列入补助对象范围的,可列入生活补助和节日补助范围。

二、帮困补助分类

1、 节日补助:春节(200元)、国庆节(100元)、五一节(100元),分别发放一定金额的补助。

2、 生活补助:每月按新规定发放补助金,07年增加到每人每月60元。

三、帮困补助的发放

1、 对2007年二季度已经享受补助的在册人员,将在五一节之前,按新规定标准补发节日补助和生活补助差额。

2、 对已享受补助人员中符合分档帮困补助条件的人员和新申请人员,经本人申请,并由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发放相关补助。

四、申请受理说明

1、 已享受补助人员中符合分档帮困补助条件的人员和新申请人员,5月起向现户籍(居住登记)所的街道(镇)民政部门设在社区事物受理服务中心的“支援外地建设退休(职)回沪定居人员生活帮困补助”受理窗口提出申请。

2、 申请人应填写统一印制的《本市支援外地建设退休(职)回沪定居人员生活帮困补助申请表》,并提供本人身份证、退休证、原本市户口迁出证明、现本市户口(或上海市居证)、养老收入证明(养老金领取卡,领取卡无明确记录的凭退休所在地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出具证明,未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凭单位证明及单位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出具未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证明)。

上一篇:老师我赞美您范文下一篇:老舍猫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