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部总结与规划

2022-11-17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发展规划部总结与规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发展规划部总结与规划

县级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总结评价与十二五规划建议

县级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总结评价与十二五规划建议

县级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总结评价与十二五规划建议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一时期也是我县能否与全省、全州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重要发展期。至今年,“十一五”规划已经执行到了期末阶段。近五年来,县委、县政府率领全县各级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推手,紧紧围绕《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思

路、主要目标、发展布局、主要任务等,进一步突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推进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两个重点,打牢农业、交通、教育三个基础,加快烟草、矿冶化工、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农业稳县、兴工强县、引资兴县、城镇活县、特色富县”五大战略。不断克服旱、涝、冰雹、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环境、安全生产、就业、物价上涨等带来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影响。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经济社会步入又好又快科学和谐发展的轨道,向着全面小康社会总目标迈进的良好局面。

现根据《中共县委 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对我县“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完成情况以及进一步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报告如下,以供参

考决策。

一、规划确定的主要经济社会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规划》确定的全县gdp、人均gdp、工农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物价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森林覆盖率、单位gdp能耗等十五大项目标,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等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全方面的内容。这些目标的实现,也就意味着“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的实现和构建和谐全面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

经济发展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主要包括:全县gdp、人均gdp、工农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七大项目标任务,均提前二年实现“十一五”

规划预期目标。

1.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至2010年达亿元。据初步核算,至,全县gdp达亿元,比增长%;预计2010年可实现亿元,比增长10%;比增长%。五年年均增长%,经济总量超额完成亿元 ,年均经济增长率高于10%的规划目标个百分点,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114%。主要因素是“兴工强县、城镇活县、发展非公经济”战略促经济结构优化和

二、三产业较快发展的推动。工业增加值达亿元,比增长%。预计2010年可实现亿元,比增长15%;比增长倍。五年年均增长达%,快于全县经济增速6个百分点,加上建筑业经济,全县第二产业增加值达亿元,比增长16%;预计2010年可达亿元,比增长14%;比增长倍。五年年均增长达%。第三产业增加值达亿元,比增长%;预计2010年可达亿元,比增长13%,比增长%,五年年均增长%。非公经济增加值达亿元,比增长%,预计2010年可达亿元,比增长

15%,比增长倍,五年年均增长%,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130%。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得到全面改善和优化。

一、

二、三产业结构由的::发展优化到的::,预计到2010年更加优化到::,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个百分点。公有制与非公经济结构由的:发展优化到今年的51:49,预计到2010年更加优化到50:50,非公经济比重上升个百分点。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

2.人均生产总值比翻一番。全县人均gdp达8693元,比增加1080元,增长%;预计2010年可达9850万元,比增加5560元,增长%,年均增长11%,比增加7333元,已经翻了番。全县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3.全县工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至2010年达亿元。至,全县工农业增加值达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增长%;预计2010年可达亿元,比增

长%;比增长51%,五年年均增长%。超额完成规划目标亿元。主要因素是“兴工强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至,全县工业增加值达亿元,比增长%,预计2010年可达亿元,比增长倍,五年年均增长%。全县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增加值达亿元,比增长%;预计2010年可达亿元,比增长5%;比增长27%,五年年均增长%。工业经济增速远快于农业经济和全县gdp增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规划确定的工农业增加值增速是当年价计算的,而本文中的增速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因而可比价增速低于现价增速,如按现价增速,全县工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其中:农业增加值增速达%,工业增加值增速达%。

4.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6%,到2010年达7090万元。于规划实施第一年就已实现。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7160万元,比的5291万元增加1869万元,增长%,比“十一五”规划奋斗目标7090万元还多70万元。至,全县实现财政总收

入达11864万元,比增加188万元,增长%;预计2010年可实现亿元,比增加1240万元,增长10%;比增长倍,五年年均增长%。超额完成规划奋斗目标%。

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到2010年达5510万元。于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就已实现。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797万元,比的5086万元增加1711万元,增长%;比规划目标5510万元还多1287万元。至,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116万元,比增长%;预计2010年可实现亿元,比增加1080万元,增长10%;比增长倍,五年年均增长%。超额完成“十一五”奋斗目标倍。

造成财政收入头年订目标一年就实现的主要原因:一是所订目标口径与省州口径不一致。省州口径所指的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指不含基金收入的地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此口径计,我县—的地方财政总收入应分别为5086万元、6797万元、7377万元、9505万元。地方财政

收入应分别为3906万元、4901万元、4898万元、6479万元。均按年均增长6%计,我县2010年的地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应分别为6806万元和5227万元。至,我县实际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应分别为10116万元和737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和%,,也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二是所订目标未能很好地考虑和把握近年来国家财税政策的调整以及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因而所订目标增速远远低于税收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所致。

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15%,到2010年达亿元。至,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比增长%;预计2010年可完成亿元,比增加4亿元,增长30%;比增长倍,五年年均增长%,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倍。主要因素是中屯水库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县城等城镇开发建设、乡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兴工强县”建设的推进所致。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到2010年达亿元。至,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比增长%;预计2010年可达亿元,比增长20%;比增长倍,五年年均增长%。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提前一年完成规划目标任务。主要因素是党和政府改善民生、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推动消费增长的作用显现。

民生改善目标主要包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两大指标任务,提到二年实现。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到2010年达11660元。至,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40元,比增加1274元,增长%。预计2010年可达15450元,比增加1510元,增长%;比增长%,五年年均增长%。按可比价格实际年均增长%。超额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主要因素是近来党和政府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刺激消费、促

进增长而大幅增加劳动者特别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水平、以及全面推行城镇低保、城乡医保、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等社会保障作用巨大。

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到2010年达2700元。至,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16元,比增加329元,增长%;预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实现3350元,比增加334元,增长%;比增长%,五年年均增长%,按可比价格,实际年均增长5%。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

社会发展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社会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等四大指标任务,能够如期实现。

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预计2010年我县人口自然增长率可控制在3‰左右。基本与持平,比下降个千分点,年均下降个千分点;比规划目标任务低3个千分点。

2.城镇化水平由现在的%提高到20%以上。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常住人口占全县常住总人口的比重。城镇常住人口是指长期居住生活在国家批准设置的建制市、镇建成区及延伸区内的村居民委员会的常住人口。至底,按规定纳入我县城镇化水平统计范围的共有4个建制镇的政府所在地及其延伸区的共计12个村居委会,其中:共和镇的茅阳、兴和、平屯3个居委会属城镇建成区,清波、金马、散花、龙池、牟尼5个村居委会属城镇建设延伸区,共计常住人口35080人;新桥镇的新桥村委会属镇政府所在地,马厂村委会属延伸区,共计常住人口7960人1 2 下一页

第二篇:牟定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总结评价与十二五规划建议

牟定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总结评价与

“十二五”规划建议

“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一时期也是我县能否与全省、全州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重要发展期。至今年,“十一五”规划已经执行到了期末阶段。近五年来,县委、县政府率领全县各级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推手,紧紧围绕《牟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发展布局、主要任务等,进一步突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推进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两个重点,打牢农业、交通、教育三个基础,加快烟草、矿冶化工、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农业稳县、兴工强县、引资兴县、城镇活县、特色富县”五大战略。不断克服旱、涝、冰雹、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环境、安全生产、就业、物价上涨等带来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影响。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经济社会步入又好又快科学和谐发展的轨道,向着全面小康社会总目标迈进的良好局面。

现根据《中共牟定县委 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牟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牟字[2009]66号)文件精神,对我县“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完成情况以及进一步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报告如下,以供参考决策。

一、规划确定的主要经济社会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规划》确定的全县GDP、人均GDP、工农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物价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森林覆盖率、单位GDP能耗等十五大项目标,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等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全方面的内容。这些目标的实现,也就意味着“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的实现和构建和谐全面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

(一)经济发展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主要包括:全县GDP、人均GDP、工农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七大项目标任务,均提前二年实现“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

1.全县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0%以上,至2010年达13.8亿元。据初步核算(下同),至2009年,全县GDP达17.71亿元,比2008年增长11.2%(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预计2010年可实现20.2亿元,比2009年增长10%;比2005年(“十一五”期末,下同)增长71.8%。五年年均增长11.4%,经济总量超额完成6.55亿元 ,年均经济增长率高于10%的规划目标1.4个百分点,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114%。主要因素是“兴工强县、城镇活县、发展非公经济”战略促经济结构优化和

二、三产业较快发展的推动。2009年工业增加值达3.01亿元,比2008年增长13.5%。预计2010年可实现3.5亿元,比2009年增长15%;比2005年增长1.23倍。五年年均增长达17.4%,快于全县经济增速6个百分点,加上建筑业经济,全县第二产业增加值达5.27亿元,比2008年增长16%;预计2010年可达6.3亿元,比2009年增长14%;比2005年增长1.22倍。五年年均增长达17.2%。200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15亿元,比2008年增长14.0%;预计2010年可达7.2亿元,比2009年增长13%,比2005年增长97.1%,五年年均增长14.3%。2009年非公经济增加值达8.67亿元,比2008年增长13.6%,预计2010年可达10.5亿元,比2009年增长15%,比2005年增长1.07倍,五年年均增长14.9%,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130%。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得到全面改善和优化。

一、

二、三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3.1:24.6:32.3发展优化到2009年的35.5:29.8:34.7,预计到2010年更加优化到33.2:31.2:35.6,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3个百分点。公有制与非公经济结构由2005年的55.7:44.3发展优化到今年的51:49,预计到2010年更加优化到50:50,非公经济比重上升5.7个百分点。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

2.人均生产总值(GDP)比2000年翻一番。2009年全县人均GDP达8693元,比2008年增加1080元,增长11.1%;预计2010年可达9850万元,比2005年增加5560元,增长68.5%,年均增长11%,比2000年增加7333元,已经翻了1.5番(按当年价计算,未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全县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3.全县工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至2010年达7.4亿元。至2009年,全县工农业增加值达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2008年增长7.4%;预计2010年可达10.2亿元,比2009年增长8.5%;比2005年增长51%,五年年均增长8.6%。超额完成规划目标1.9亿元。主要因素是“兴工强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至2009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3.01亿元,比2008年增长13.5%,预计2010年可达3.5亿元,比2005年增长1.23倍,五年年均增长17.4%。2009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即第一产业)增加值达6.29亿元,比2008年增长4.6%;预计2010年可达6.7亿元,比2009年增长5%;比2005年增长27%,五年年均增长4.9%。工业经济增速远快于农业经济和全县GDP增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规划确定的工农业增加值增速是当年价计算的,而本文中的增速是按可比价格(即扣除物价上涨因素)计算的,因而可比价增速低于现价增速,如按现价增速,全县工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5.8%,其中:农业增加值增速达12.5%,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4.1%。

4.财政总收入(含基金收入,下同)年均增长6%,到2010年达7090万元。于2006年规划实施第一年就已实现。2006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7160万元,比2005年的5291万元增加1869万元,增长35.3%,比“十一五”规划奋斗目标7090万元还多70万元。至2009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达11864万元,比2008年增加188万元,增长1.6%;预计2010年可实现1.31亿元,比2009年增加1240万元,增长10%;比2005年增长1.48倍,五年年均增长19.9%。超额完成规划奋斗目标84.8%。

5.地方财政收入(含基金收入,下同)年均增长6%,到2010年达5510万元。于2006年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就已实现。2006年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797万元,比2005年的5086万元增加1711万元,增长33.6%;比规划目标5510万元还多1287万元。至2009年,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116万元,比2008年增长6.4%;预计2010年可实现1.12亿元,比2009年增加1080万元,增长10%;比2005年增长1.2倍,五年年均增长17.1%。超额完成“十一五”奋斗目标1.03倍。

造成财政收入头年订目标一年就实现的主要原因:一是所订目标口径与省州口径不一致。省州口径所指的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指不含基金收入的地方财政总收入(即上划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此口径计,我县2005—2008年的地方财政总收入应分别为5086万元、6797万元、7377万元、950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应分别为3906万元、4901万元、4898万元、6479万元。均按年均增长6%计,我县2010年的地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应分别为6806万元和5227万元。至2009年,我县实际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应分别为10116万元和737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4%和13.8%,,也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二是所订目标未能很好地考虑和把握近年来国家财税政策的调整以及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因而所订目标增速远远低于税收增长速度和经济(GDP)增长速度所致。

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15%,到2010年达7.4亿元。至2009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2亿元,比2008年增长47.5%;预计2010年可完成17.2亿元,比2009年增加4亿元,增长30%;比2005年增长3.71倍,五年年均增长36.4%,超额完成规划目标1.32倍。主要因素是中屯水库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县城等城镇开发建设、乡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兴工强县”建设的推进所致。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到2010年达4.2亿元。至2009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亿元,比2008年增长21.9%;预计2010年可达5.8亿元,比2009年增长20%;比2005年增长1.42倍,五年年均增长19.3%。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38.1%,提前一年完成规划目标任务。主要因素是党和政府改善民生、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推动消费增长的作用显现。

(二)民生改善目标主要包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两大指标任务,提到二年实现。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到2010年达11660元。至2009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40元,比2008年增加1274元,增长10.1%。预计2010年可达15450元,比2009年增加1510元,增长10.8%;比2005年增长77.6%,五年年均增长12.2%。按可比价格(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年均增长7.1%。超额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32.5%。主要因素是近来党和政府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刺激消费、促进增长而大幅增加劳动者特别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水平、以及全面推行城镇低保、城乡医保、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等社会保障作用巨大。

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到2010年达2700元。至2009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16元,比2008年增加329元,增长12.2%;预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实现3350元,比2009年增加334元,增长11.1%;比2005年增长66.3%,五年年均增长10.7%,按可比价格(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年均增长5%。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111.7%。

(三)社会发展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社会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等四大指标任务,能够如期实现。 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预计2010年我县人口自然增长率可控制在3‰左右。基本与2009年持平,比2005年下降4.7个千分点,年均下降0.94个千分点;比规划目标任务低3个千分点。

2.城镇化水平由现在的16.4%提高到20%以上。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常住人口占全县常住总人口的比重。城镇常住人口是指长期居住生活在国家批准设臵的建制市、镇建成区及延伸区(通俗地讲就是“城乡结合部”)内的村居民委员会的常住人口。至2008年底,按规定纳入我县城镇化水平统计范围的共有4个建制镇的政府所在地及其延伸区的共计12个村居委会,其中:共和镇的茅阳、兴和、平屯3个居委会属城镇建成区,清波、金马、散花、龙池、牟尼5个村居委会属城镇建设延伸区,共计常住人口35080人;新桥镇的新桥(含原牟定铜矿区)村委会属镇政府所在地,马厂村委会属延伸区,共计常住人口7960人;凤屯镇政府所在地的飒马厂村委会常住人口1640人;江坡镇政府所在地的龙排村委会常住人口2200人。全县总计城镇常住人口为46880人,城镇化水平(46880/20285)%=23.1%。结合2009年我县城镇建设发展和城镇人口增长的实际,新增一个城镇建设延伸区,即共和镇的天台村委会常住人口约5400人,加上其他城镇村委会人口增长,共和镇9个城镇村居委会常住人口共40000人,共和镇城镇化水平为(40000/75610)%=52.9%;新桥镇城镇常住人口约8192人,城镇化水平为28.2%;凤屯镇常住人口约1780人,城镇化水平为9.4%;江坡镇城镇常住人口约2408人,城镇化水平为8.7%。全县4个建制镇13个村居委会的城镇常住人口约达52380人,全县常住总人口达20.46万人,则全县城镇化水平为(5.24/20.46)万人%=25.6%。城镇常住人口比上年增加5500人,增长11.7%,比2005年增加1.93万人,增长58.5%,年均增长9.6%,远远高于全县常住总人口0.7%的年均增幅;城镇化水平比2008年的23.1%提高了2.5个百分点,比2005年的16.4%提高了9.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84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20%目标5.6个百分点;预计2010年全县城镇常住人口可达5.75万人,城镇化率可达28%。 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由于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执政理念,采取诸如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实施“五大战略”,发展

二、三产业、非公经济,劳务经济和安臵“公益性岗位”等各种大力促进就业的有效措施,使我县在“十一五”期间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和失业率均保持在较低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3.5%以内,远低于“十一五”规划4.5%的控制目标。

4.保持物价基本平稳。物价水平是既关乎经济发展又关乎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指标。由于近年来,受国际国内粮油畜等主要农产品价格、能源及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涨落,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县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处于通胀与紧缩交替。但2009年下半年以来,全县物价总水平已呈回暖之势。至年底全县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102.9%,比2008年上涨2.9个百分点,但还低于2008年全年上涨4.2%的水平,居于良好状态。至“十一五”期末,即2010年,预期国家将会出台一系列油、气、水、电等生产生活必需品的适度涨政策,可能会连锁带动诸如交通运输、部分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等价格上涨,推动全社会物价总水平上涨,但形成较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预计2010年我县物价总水平(CPI)涨幅可控制在4%以内,全县物价总水平是能够保持基本稳定的。

(四)生态目标超额完成

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主要是森林覆盖率和节能减排。

1、全县森林覆盖率由35.9%提高到48%以上。预计2010年可达59.7%。比2005年的35.9%提高了23.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7.9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11.7个百分点。主要因素是我县各级各地大力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和人工植树造林基本消灭了荒山荒地。全县森林面积由2005年的5.26万公顷(78.9万亩)发展到目前的8.72万公顷(130.8万亩),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2、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15%,年均下降3.2%。预计2009年比2008年下降5.5%,年均3.22%(省、州还未核准公报)。预计2010年随着金融危机消除和经济复苏,能耗也会随之反弹,但形成较大反弹的可能性不大,预计单位GDP能耗比2009年下降4.5%左右,比2005年累计下降17.37%,年均下降3.47%,分别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2.37和0.27个百分点。

二、对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几点意见

(一)规划目标口径和提法应与国家、省、州相一致 从我局的职能职责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出发,我们重点就如何使得“十二五”规划目标符合客观规律提出以下几点思考意见:

1.规划目标应与国家、省、州口径一致。如财政收支目标等,省、州地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是不含基金收入的。主要观察考评地方实际经济发展、财税收支的实际水平,即地方财政收支应为“上划中央、省级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应为地方政府能够实际支配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以避免与省、州及各县(市)没有可比性及虚高我县财政实际收支水平,以致于五年目标一年就实现的状况。

2.规划目标应与国家、省、州的通常做法一致,即只订增长速度,不订绝对数量。以避免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带来的绝对数量完成而增速完不成或增速完成绝对数完不成的现象发生。因为增长速度是反映是否发展的趋势和程度,而绝对数等则反映当地当时的规模状态。规划目标就是规划和反映考评发展趋势和程度的。

3.规划目标凡是含价格涨跌因素计算的,均应与国家、省、州口径和通常做法一致,即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制定,不应按当年价格和绝对数量制定。如:全县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率,

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及其增长率,各行业总产值、增加值及其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率等,国家、省、州所制定的增长速度均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如:我县GDP按当年价格计算,2009年比2005年增长1.05倍,四年年均增长19.7%。按可比价格(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全县GDP总量达13.46亿元,比当年价格计算的17.71亿元少4.25亿元和24%;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4%,比按当年价格计算的19.7%的年均增长速度低8.3个百分点。表明有24%的经济总量是因物价上涨而形成的,实非新创造的财富等等。以避免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绝对量目标能够提前半数时间完成,而增长率则较难完成的现象发生,同时与其他县市也才具有可比性。

(二)对进一步做好2010年经济社会工作,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的几点意见

(1)创新农村经营机制,培植壮大专业村组、发展高效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2)坚定不移地推进兴工强县。

(3)加快推进城镇活县步伐。

(4)实施投资和消费双拉动战略,逐步创造外贸拉动。

(5)大力开发建设生态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如:开发建设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姑娘房”人文民族民俗品牌产业、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打造化佛山生态人文名胜圈,发展旅游产业;强壮牟定油腐乳产业链,发展特色产业经济等等。

(6)发展生产,扩大开放、规范秩序、控制物价全面大幅上涨,确保经济安全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7)打造既节能环保又高效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三)、对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思路的几点粗浅看法

(1)要认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人与社会、资源环境友好协调发展的理念。

(2)新增节能减排,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目标和内容。

(3)认真扎实开展县情调研,切实找准牟定在全省、全州的发展定位,以便开辟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产业,达到“求异存同、殊途同归”的发展效果。

(4)规划目标如前所述。要以国家、省、州口径和通常做法一致,主要是只订速增长速度,不直接订绝对数量等等。

三、对“十二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体系及目标建议

(一) 对“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设臵的建议

“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应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重要方面,如: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社会进步、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建议设臵以下16大指标:

1、全县生产总值(GDP);

2、人均GDP;

3、经济结构主要是三次产业结构优化程度;

4、地方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农民人均纯收入;

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物价总水平(CPI);

10、单位GDP能耗;

11、城镇化率;

12、城镇登记失业率;

13、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

14、人口自然增长率;

15、常用耕地面积;

16、森林覆盖率。

第三篇:《公司发展规划与职业发展规划》培训心得

作为GRGT的新人,黄总的《公司发展规划与职业发展规划》让我进一步了解了GRGT,深刻体会到了GRGT的奋斗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让我有一种作为一个GRGT人的自豪感及使命感。黄总关于职业发展规划的培训,结合自己的职业经历,深感认同,给我职业发展的指明了方向。

作为母公司广州无线电集团重点扶植的高端服务业,我们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有着过硬的硬实力。公司目前已获得国家、国防认可项目446项,通过美国UL、FCC、Timco、德国TUV、德国交通部、日本VCCI、PSE、挪威Nemko等国际机构的授权认可,同时也是著名机构Intertek、SGS的签约实验室,我们是华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综合计量检测专业机构之一。 拥有高达1500万元的注册资金,实验室面积达6800平方米,公司实力的雄厚是毋庸置疑的!

同时GRGT有着优良的企业文化,在这里,能够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又能激励员工奋发向上,为公司,同时也是为了员工。GRGT继承了广州无线电集团优秀的基因文化,形成公司全体员工共同认同和理解的价值观、经营理念、服务理念和行为规范,最终形成可传承的创业文化体系。 GRGT的企业宗旨是:创造价值(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创造机会(企业为员工创造机会,客户为企业创造机会)、创造效益(客户为企业创造效益,企业为员工创造效益,企业为投资者和社会创造效益)。有着敬业(以企为荣,忠于职守,勇于承担,精益求精)、团队(互相欣赏,互相

学习,互相信任,互相支持)、激情(充满活力,乐观向上,积极主动,自信自强)、进取(勇于探索,学无止境,迎难而上,孜孜以求)的企业精神,更有着创业精神(敬业、吃苦、拚搏、节约)、竞争精神(亮剑精神)、狼队精神(组织、协调、迅猛)、创新精神、学习精神、坚忍不拔的精神等六种精神,这些企业文化会让每一位加入GRGT的人热血沸腾,GRGT自然会保持着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上升势头!

公司的主要业务从1964年的计量检定工作开始,由计量业务开始起家,发展到现在以计量器具校准、产品检测与认证、军用技术保障装备(测控仪器)研发、制造、销售、仪器仪表维修与租赁、计量技术咨询与培训为主要业务,服务范围及营业额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公司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更是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营业收入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经营规模接近期初数的10倍,逐步达到广东省同行第一集团规模,公司资产不断增长,企业经营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公司人才不断积聚,初步搭建起支撑企业发展的专业骨干队伍。公司员工数量已经由2002年成立初期的不足50人,已经上升到了将近500人,人员数量的增多,以及人员素质结构的优化,经营资质大幅提升,技术形象和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公司行业地位和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这些发展孕育着GRGT更加高速发展的明天。在取得的成绩面前,GRGT人不骄傲,继续以创业的心态奋发向前。公司有着宏伟的“十二五” 发展规划,期望到“十二五”期末,公司发展成为全国性的一流的计量检测与认证技术服

务专业机构,年营业规模达到6亿元以上,利润超过1亿元。并实现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公司有着蓬勃发展的势头,作为GRGT人,我触摸到了公司迅猛发展的脉搏,感受到了做一个GRGT人的自豪,更感受到了作为一个GRGT人的责任与使命,并愿意以主人翁的态度去投入工作,为GRGT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黄总还对公司从事的行业发展做出了客观的判断,他认为计量检测行业成为中国发展前景最好、增长速度最快的现代服务行业之一,近五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2010年全国计量检测市场规模达到700亿元。根据CCID预测,中国计量检测市场未来几年仍将保持8%以上的增长,2015年预计将达到1030亿元。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对公司的行业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通过培训,对公司的综合实力和行业发展前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学习知识,为GRGT的发展添砖加瓦片,为GRGT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毕业也有五年了,对黄总关于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的培训,我是深感认同,如果在自己的毕业的时候,能够来听黄总的培训,我肯定会少走弯路。

黄总对与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的培训,让我对职业和工作的含义有了更深刻更高层的理解。职业是人生的信仰和使命,生命的价值在于职业成就,生命的乐趣在于职业过程的高峰体验。这几句话值得我去细细品味,去细细理解。

黄总认为职业生涯是有阶梯的,分职业生涯的早期、中期、晚期。

我们应该从做好小事做起,避免好高骛远,急功近利。我们应该干好眼前的工作,努力学习各项技能,塌实积淀,日后才能厚积薄发,在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才能取得相应的成绩。同时应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要始终充满激情和热忱地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工作,表现自己应有的能力,同时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和发展。同时要珍惜时间、绝不拖沓,在这一点上我是需要认真注意的,做事一定要雷厉风行,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这样办事的效率是不行的,同时也是对时间的浪费,是对生命的犯罪。要勤奋踏实、从不懒惰,勤劳是克服很多疑难问题的一把利剑!做事要积极主动,自己主动做事情跟被安排做事情,感觉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将要我做某事变为我要做某事!当然工作中要有自信,要敢于挑战困难,要有亮剑精神,要有自信但不自负,要有舍我其谁的魄力。当然我们还应该严谨认真,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要虚心地向同事学习优点。我们要持续学习,定期总结,学无止境,遇到问题要及时解决,善于学习,要学会定期总结,调整相应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生活中要勤俭节约、量入为出,在什么阶段做什么样的事,如果连生活都保证不了,谈什么好好工作,打拼事业。当然不能忘的是我们应该坚持体育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在身体锻炼方面,这几年已经得到了重视,加强了体育锻炼。但坚持度还不够,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正如黄总所说,体育锻炼贵在坚持,只有坚持,日积月累才能出成绩。

毕业以来,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企业的培训,受益良多。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培训机会,提升自己的素养,让自己的成长和成熟起来,在职业生涯少走弯路,享受工作,享受人生!

第四篇:学校发展与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与学校发展规划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戚业国 我们都在为学校发展而忙碌、而苦恼,但我们是否思考过什么是学校发展?学校为什么要发展?

我们曾经认为发展是不证自明的公理,“发展是硬道理”。“我想飞得更高”是国人共同的追求,今天全中国都在思考:这是我们要的发展吗?我们为什么要发展?

对学校发展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校长的管理行为,影响着学校资源的配置。不同校长对学校发展的认识并不一致,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学校管理追求,其背后则体现了不同教育思想理念。

一、关于学校发展问题的思考

1、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因

发展是一种变化,学校发展就是适应内外部环境而调整变化的过程;

学校发展面临内外环境变化的挑战(社会需要、学生状况、教师心态、教学条件与任务等);

学校发展不能等待,孩子耽误不起; 强势学校不进则退,弱势学校勇于超越; 学校发展的根本追求是进步与提高。

社会是自变量,教育是因变量;学生是自变量,教师是因变量;知识与经验是自变量,学生是因变量;教育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革。

2、学校为谁而发展?

学校教育没有真正的市场竞争,各有生存空间,在一个小的区域并没有完全的“同层竞争”;

不同学校的关系就像水体里的鱼,各自在自己层次发展,各取所需、和谐竞争、共同发展;

学校发展的目的之争:为学校组织利益而发展还是为了教育的理想与使命而发展;

学校的两种管理理念:发展性管理与竞争性管理;为了人的发展还是为了获得竞争优势

学校教育:为了国家、为了人、为了社会还是为了学校?(殊途同归但发展的路径截然不同)

3、如何实现学校发展

——学校发展的外部基本矛盾

学校的需要与利益主体的需要之间找到结合点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双方之间的价值取向冲突是学校发展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

不同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不同,甚至在某些时候可能是矛盾的,因而对学校发展的要求不同,使得

学校发展变得更加复杂。

外部需要主体:国家、社会、个人(家长、学生、老师)

4、教师第一还是学生第一?——学校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

学生发展是教育的本义和目的 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学生发展的途径 学校发展是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结果 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需要学校的支持 建设学校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不要颠倒教育发展的结果与目标,高考中考是学生人生发展的一个个加油站,决不是人生最终的目标追求。

5、学校发展定位与建设一流学校

“一流学校”认识的背后是对教育价值和教育质量的选择。人们认识教育质量主要从学术水平、适合需要和文化发展等三个方面(学术质量、功利质量、人文质量),因而形成了三种不同教育质量观。

社会结构类似金字塔,人的身份是多样的,人才需要是多样的,因此需要多样的学校教育培养。中国教育两大问题:选择性不足、关注知识意义不够

让不同能力与天赋的学生学习相同的内容、适应不同的社会需要。既有“质量不足”又有“质量过剩”;既有“片面追求升学”也有“盲目减负”

6、学校特色建设与学校发展

基础教育“英才教育”的质量严重不足; 基础教育“普及教育”的质量明显过剩; 学科知识的过剩与社会适应准备的不足; “不需要的要求必须学习,需要的又不让学”片面应试与片面“减负”并存;

学生的能力与天赋是多样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多样的,但基础教育却是“标准”的;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的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采用的是共同一致的高中教育模式。

7、学校发展的管理策略 创新决定学校发展力; 特色决定学校竞争力; 机制决定学校执行力; 平衡创造稳定; 包容创造和谐。

二、学校发展规划的编制与运用

1、学校发展规划的理解与运用

作为一套学校改进技术方法的学校发展规划,是整合各种学校发展思想与方法的平台;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管理的思想: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发展,调动发展的内在动力。用“自律”交换“自由”“自主”,实现自主发展。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实现学校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分析诊断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凝聚人心调动积极性)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实现学校发展的管理手段(目标引领、计划落实、评估管理)

2、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

校长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总导演”,“自上而下”地引领学校发展;

调动群众是根本目的,“自下而上”地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取得共识是学校改革发展的群众基础;

与社会各界沟通交流,在参与中凝聚学校发展的支持力量,认识“公共教育”本质;

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交流,得到理解与支持是学校发展的条件,充分理解“政府办学”;

以目标与愿景营造士气、引领学校精神。

3、学校发展的分析与诊断 竞争性背景分析与发展性背景分析

如何看待SWOT分析法(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社会需要、历史轨迹、学生状况、条件资源 社会发展与学校(利益关系人分析);历史文化传承(特色与风气、优势与劣势、地方文化与传统);学生调查(心理、品德、家庭、学业基础);教师与硬件以及学科的情况(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情绪、学科实力、设备设施、经费投入)。

4、学校发展目标的确定 学校目标确定要考虑:

社会需要(教育使命与理想、地方教育发展) 家长期望(略高于家长的现实期望) 学生实际(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学生差异) 学校条件(校舍、设备、经费的限制,时间空间)

学校发展目标最终要包括: 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学校发展总体目标的内涵界定 学校发展的阶段目标 学校发展规划目标的表述

目标是预期的行动结果; 目标不能用行为表述;

目标要最终直接体现在受教育者的变化; 目标应当是清晰的,不能产生歧义; 学校发展的目标最终体现在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把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

(以******为指导,坚持********,通过*******,为学生提供*****的教育或者使学生成为*******,把学校建设成为*******)

5、学校发展的战略措施

坚持德育核心,创新育人模式(德育引领育人模式创新);

积极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有效性(课程的校本化,提供适合的教育,有效课堂的研究);优化学校组织体系,提高运行成效(有效做事,扁平化管理、班级管理的制度创新);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有效教学(围绕教学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从校本研修到校级研修);

注重学生激励,努力实现有效学习(调动学生,90后学生发展动机的来源);

加强学校教育科研,用智慧创造成绩(高考研究、学生研究、课型研究、评价研究);

推动政府、社区、家长合作,建设立体的育人环境。

6、学校规划的实施与保障

学校规划的保障体系(资源保障、制度保障、机制保障、组织保障、文化保障)

学校规划的实施与调整 围绕规划实施学校战略管理 学校发展规划的总结与评估

三、学校发展规划的完整文本 制定学校规划的起因

学校环境分析(包括历史、资源与竞争) 学校发展目标及其说明(总目标、目标内涵界定、阶段目标)

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战略措施 学校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 附件

第五篇:学校发展与学校发展规划 6

学校发展与学校发展规划主讲人:戚业国

课程简介

我们都在为学校发展而忙碌、而苦恼,但我们是否思考过什么是学校发展?学校为什么要发展?

我们曾经认为发展是不证自明的公理,“发展是硬道理”。“我想飞得更高”是国人共同的追求,今天全中国都在思考:这是我们要的发展吗?我们为什么要发展?

对学校发展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校长的管理行为,影响着学校资源的配置。不同校长对学校发展的认识并不一致,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学校管理追求,其背后则体现了不同教育思想理念。戚业国教授在本课中主要从关于学校发展问题的思考和学校发展规划的编制与运用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课程提纲

一、关于学校发展问题的思考 1.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因 2.学校为谁而发展?

3.如何实现学校发展 ——学校发展的外部基本矛盾 4.教师第一还是学生第一?——学校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 5.学校发展定位与建设一流学校 6.学校特色建设与学校发展 7.学校发展的管理策略

二、学校发展规划的编制与运用 1.学校发展规划的理解与运用 2.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 3.学校发展的分析与诊断 4.学校发展目标的确定

5、学校发展的战略措施

6、学校规划的实施与保障

三、学校发展规划的完整文本

从去年开始,按照上级要求,我们制定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今年按照上级要求又需要制定学校四年发展规划。其实,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对于学校来说是必须的。但如何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却使我们感到茫然。今天网上搜索,偶然看到了有关学校发展规划的几篇理论文章,学习后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有了新的认识,很受启发。今天先转载戚业国博士的一篇文章,与诸位同仁共享,其中红色部分是我感触较深而标注的。 全文如下:

如何理解和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是当前学校管理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过去,许多学校制定的规划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正像有些人所描述的那样:“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而近年传入我国的学校发展规划(SDP),则成为改进学校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学校发展规划(SDP)是近年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改进学校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技术方法,这种方法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从英国兴起,其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90年代后期随着国际教育合作项目进入我国,最近五六年在西部地区改进学校管理中取得显著成效,引起国内广泛关注。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认识到,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是实现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学校发展规划为转变管理思想、凝聚各方共识、分析诊断学校存在问题、帮助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学校发展规划以追求学校发展为核心,规划是为学校发展服务的,因而规划是形式,是实现发展的“抓手”,通过规划实现学校发展才是目的,才是学校发展规划的最终追求

什么是学校发展规划?

首先,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教育规划,它建立在对学校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学校发展的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确定的措施和实施阶段。但从另外的意义上讲,它又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教育规划,学校发展规划以追求学校发展为核心,规划是为学校发展服务的,因而规划是形式,是实现发展的“抓手”,通过规划实现学校发展才是目的,才是学校发展规划的最终追求。

其次,学校发展规划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一种思想,即要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发展。这样的思想具有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在处理与办学主体的关系上,通过理解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理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要,通过规划,主动落实教育政策法规,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将规划作为学校办学自律的“承诺”,由此换得对自身办学的支持,获得学校自主发展的条件和运行空间;第二个层次体现在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上,主张通过制定和实施“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将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结合,形成结合学校发展需要的教师发展目标及其行动方案,要求教师按照个人发展计划不断实现专业能力、专业精神、职业道德的提升发展,而学校则要尊重教师个人发展的自主权,从而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第三个层次是在学生管理和教学改革中,主张制定和实施“学生个人成才计划”,通过制定和实施成才计划,约束学生的行为,明确学生发展的目标,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第三,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是实现学校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学校发展规划有三个基本要求,一个是要不断分析诊断学校存在的问题,另一个是通过广泛的参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学校的组织凝聚力,第三个是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的支持。这样,扩展了学校办学资源,调动了积极性,又不断分析解决了学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由此实现学校的不断发展。这一过程重点是建立一种新的学校发展机制,当然它体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学校发展观。

学校发展规划具有独特的内涵,体现的是科学发展观。它认为实现学校的发展应当首先从分析和理解“学校发展”开始,它的“发展”是一个基于不断进步的概念,认为不断追求学校发展是学校管理者的基本责任和良知,因为每一个受教育者不能重复已经接受过的教育,如果学校管理中的缺陷不能即时解决,对这些孩子来说,将是终生不能弥补的缺憾,他们将带着这样的遗憾离开学校。

学校发展规划主张学校管理者要“放弃抱怨、立刻行动”,立足现实,不要好高骛远,能做多少算多少。首先解决那些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对自己不能控制、无力解决的问题,无论多么有道理,抱怨也是没有实践意义的。“坐着谈不如起来行”,能进步多少就进步多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程度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

在实现学校发展的途径上,学校发展规划主张通过满足“学校利益关系人”的需要,获得他们对学校办学的支持,不应抱怨得不到什么,没有什么,首先应当思考我能为别人做什么,我能为利益关系人提供什么。比如作为学校举办者的政府为什么要设立这所学校,希望通过学校得到什么?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为什么要选择这所学校,他们想得到什么?学生家长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他们对学校的要求和期望是什么?作为利益相关者的社区,对学校的期望和要求是什么?作为教育者的学校教职工他们的需要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为学校教育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了解了这些利益相关者的需要,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也才能得到他们对学校办学的理解和支持。事实上,一所学校如果得不到这些利益相关者的理解与支持,学校的办学就可能陷入困难和被动,更谈不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发展规划坚持“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办学以教师为中心”,主张建立教师、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是一切教育的本意和最终目的,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的,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场所,没有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现实意义;但学校的教育教学是由教师组织实施的,如果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提高,学生的发展将是一句空话;而学校的发展是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后的结果,一所学校,如果培养了优秀人才,满足了利益关系人的需要,教师创造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成果,这样的学校自然就会发展。学生、教师、学校三者是利益共同体,如果仅仅追求学校的发展而不顾及教师的利益和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这样的学校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样,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都需要学校这样的载体,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帮助。

应对学校发展中的内外环境变化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直接动机,得到各方对办学的支持、调动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是学校发展规划的直接目标

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

其实在讨论学校发展规划内涵的时候,我们已经回答了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问题。

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学校发展,应对学校发展中的内外环境变化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直接动机,得到各方对办学的支持、调动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是学校发展规划的直接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第一,通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分析诊断学校发展环境的变化,分析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代社会是一个变革的社会,学校教育面对的社会需要越来越复杂,一方面社会对学校教育期望在不断变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要求等都需要学校不断变革;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群体,教师的思想、素质、能力也在不断变化,家长的期望、学校办学的社会环境都处于变动中,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断分析、适应变化的环境,不断推动教育改革。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可以建立这样一种机制,帮助学校定期分析诊断所面对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推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努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第二,通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凝聚共识,调动积极性。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要求在学校内部坚持自下而上,要求民主参与,通过群众的广泛参与和讨论在学校内部形成学校发展的目标,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共识,这样的目标和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得到教职工的支持,能够增强凝聚力、调动教职工落实学校规划的积极性。国际教育研究的一条重要结论就是,任何教育改革如果没有教师的理解和积极参与都是难以达成预期目的的。同时,在学校外部,通过广泛的沟通交流,可以有效改进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增强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相互理解与支持,为学校发展创造最好的外部条件。

第三,通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寻找和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在克服问题中不断提升、进步。学校发展规划重点要分析学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不断发动群众,群策群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其本质是建立一种学校自我分析诊断、自我寻找和克服不足的机制,努力做到“今天做得比昨天好,明天做得比今天好,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缺点一天比一天少,优点一天比一天多,天天都有新面貌”,由此使学校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第四,通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发展目标与方向。学校发展规划以学校目标为核心,这样的目标体现了利益相关者对学校的要求,目标可以起到引领作用,同时也是学校对社会的一种承诺,对学校自身具有约束作用,这样的目标推动学校不断进步,也在约束学校的办学行为不偏离方向。

第五,通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形成学校发展的行动方案。学校发展规划要求最终要落实到学校的行动方案上,这样的行动方案是目标的落实,也是实现学校发展的具体行动计划,是学校日常运行的主要依据,它规定了什么时候做什么、如何做、达到什么效果,因此是学校发展的“施工图”。

由于有了这样五个方面的作用和特点,学校发展规划在学校管理中具有引领、规范、导向作用,能够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学校不断发展。这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一般动机和目的,但具体到一所学校,除了这些共同的一般性目的,通常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具体目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类型:

从外部看,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通常有两种考虑,一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可以使社区和学校更好合作,共同发现学校面临的问题、原因和需求,共同承担起改善教育的责任;二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可以加强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多的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从学校内部看,当学校发生搬迁、合并、升格、降格等重大变动的时候需要制定规划;随着教育形势发展,学校的任务和使命发生变化,对学校提出新的要求,为了应对这样的要求和变化需要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当学校不满足目前地位和处境,希望改变自己当前的处境和状况,需要系统分析学校发展的策略,需要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当学校内部发生人事等重大变动,办学思想调整的时候,面临新的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通常出于上述一种或几种考虑,因此对一所具体的学校来讲,制定规划前应当首先明确规划的出发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使后面的工作建立在正确的基础上。

学校发展规划作为改进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技术方法,有自己的思想与技术要求

如何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作为改进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技术方法,有自己的思想与技术要求,与以往的教育规划有所不同,它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点:

一是要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我们通常的规划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要求自下而上,这样的规划要坚持体现“生成性”,它是教职工共同参与、凝聚共识达成的。要求教职工全员参与,通过不同层次的分组讨论,逐步归并意见和建议,由此形成规划的具体内容。在技术措施上,包括思想发动与准备、召开教职工大会、分组讨论的意见归并、特尔斐法的运用等等。一般的方法是在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以办学思想讨论为铺垫,总结一个学期的工作,在总结的基础上组织讨论,每个人对学校发展进行展望,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析,提出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主要的机遇与挑战,对学校未来的期望,分析自己的工作与学校发展的关系等,将这些讨论归并形成意见和建议。

二是要坚持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思想,没有社区的积极支持,学校的发展就难以实现。社区参与主要是通过社区分析诊断学校自己的问题与不足,了解社区的需要,满足社区群众的要求,同时也是得到社区支持、开发利用社区各种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社区参与的技术方法主要有绘制社区地图(社区地图是通过参与方式所绘制的、反映一个社区的基本情况的地图,应包含社区成员认为重要的信息,需要显示学校的社区交通、人口、机构、设施等环境条件,也包括学生分布、社区人力资源、社区文化等等)、组织社区调查(尤其是弱势群体的调查)、召开社区代表会议、组建学校发展委员会等,通过这些方法调查社区的情况,了解社区需求与意见,达成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学校发展规划开发了很多与社区交流的技术手段,并始终把与社区的联系作为重要的内容,因为只有了解社区的要求、满足社区的需要才可能真正办成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三是要坚持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交流。学校发展规划坚持自下而上的思想,这样的思想也包括学校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作为政府办学的学校,必须了解政府的要求、满足政府的要求,做到依法办学,努力实现为人民服务。学校发展规划认为,学校和政府在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方面是一致的,学校主动与政府沟通交流,一方面可以把握政策、明确办学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规划使主管部门相信学校在努力按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得到对自主办学的认同,还可以在各个方面得到更多办学的支持。

一般而言,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谁参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要求各方面广泛的参与,它是在校长的组织下实施的,但绝对不能由校长或学校领导班子自己制定,校长是组织者;应当从发动教职工总结自己的工作、分析状况入手;需要广泛征询社区意见、发动社区参与;还应当积极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沟通;也要听取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必要的时候请一些外部的专家帮助分析诊断也会有很好的效果。我们必须认识到,学校发展规划是需要教师和各方面的人士共同落实的,规划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就很难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第二,学校发展环境的分析。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里办学的,学校今天的现状是昨天发展的积淀,而今天的改革决定了明天的发展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内部和外部变化,调整改革自身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过程,因此分析学校发展的环境变化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分析学校发展的状况,特别要注意总结学校成功经验,哪怕过去办得不够好的学校,能够生存到今天也会有自身的优势和传统,分析和继承这些优良传统,是实现学校自我超越的条件,对过去的全盘否定会动摇推动学校不断进步的信心。分析学校的现状还要分析学校已有的办学资源,分析可能获得的潜在办学资源,很多学校的发展规划不能落实,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学校的规划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源状况,比如规划修建一栋艺术楼,但经费从哪里来没有着落,规划增加教师却不知道编制已经用完无法增加编制等等。除此之外,也要分析当地其他学校的状况,其他学校是自己办学的参照,包括了不同层次学校的衔接、同层次学校的合作交流与资源竞争等等。

第三,学校发展中的问题诊断与关键问题确认。分析学校发展中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学校发展规划开发了专门的技术方法用于分析诊断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并确定问题的重要程度和解决问题的优先次序,包括学校发展问卷、问题树的运用,关键问题分析法,优化排序,对比排序等等。

第四,学校发展目标的形成。学校发展目标是规划的核心和关键,目标的形成通常是以学校发展的环境分析与问题诊断为基础展开的。通常要求通过对教师个人“学校发展展望”的概括总结形成,这种方法要求规划制定的不同参与者分别展望学校未来的情况,包括发展性展望和非发展性展望。发展性展望是对学校现在没有做到而希望在未来做到方面的描述,比如:我希望我们的学校学生的成绩更好,得到政府和家长的赞扬等。非发展性展望是对学校现在存在,但展望者希望在未来不存在方面的描述,比如我们的学校应该没有体罚、没有对学生的不尊重等。显然,发展性展望隐含了学校发展的目标,而非发展性展望隐含着学校发展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当然,学校发展目标形成后,需要分解为阶段目标,需要确定目标的优先次序,也需要概括出相应的内涵以便使目标深入人心。一般认为,学校发展的目标如果不能朗朗上口、高度概括,就难以起到凝聚作用,难以为教职工记住,但如果概括成口号化的目标,就不具有可检测、可评估性,就难以得到群众的信任,也会因为缺乏监督而难以实施。为此,学校发展目标通常包括两个层次的表述,一是口号化的总目标,二是目标内涵的具体界定,一直描述到可以监测评估的程度。

第五,学校发展规划的措施与落实。学校发展目标确定后,需要相应的措施来实现这样的目标,学校发展的措施是规划中列出的行动计划,它要求紧扣发展目标来制定,强调目标与措施的相互对应,“不能直接支持目标实现的措施不能作为学校发展的措施,没有措施支持的目标不能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对于那些间接而不是直接支持目标,又是必须有的措施,通常会列入学校发展计划中的“保障体系”,所谓保障指的是落实措施的条件,是指措施和目标的保障。

第六,学校发展规划的文本。学校发展规划的意义主要在过程,但规划最终需要形成一个文本,对于学校发展规划的文本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可以没有固定的文本格式,但一些确定的内容是不能缺少的,主要包括:制定学校规划的起因,这是制定规划和实施规划的起点,需要简要说明;学校环境分析(包括历史、资源与竞争),分析的具体内容根据规划的起因确定;学校发展目标及其说明(总目标、目标内涵界定、阶段目标),目标来自对学校的分析,来自教职工的集体智慧;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战略措施,这些措施是指向目标的;学校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那些间接支持目标的措施通常作为保障措施。这五个方面是学校发展规划正文必须回答的内容,通常学校发展规划的文本不宜过长,篇幅过长会冲淡主题,但篇幅过短就不能体现可操作性。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学校发展规划建议可以采用附件的形式,列出针对某一方面的分规划,比如师资队伍发展规划等等,附件的篇幅长短都可以,主要是根据实际的需要。 至此一份完整的学校发展规划就基本完成了,接下来就是规划的分解与落实。

学校发展规划作为一种管理思想与方法,不仅体现在学校层面,还要体现在对教师的管理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上。

学校发展规划如何分解与落实?

教师个人发展计划是为实现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而设计的一套基于教师个人自我职业设计的自主专业发展体系,包括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现在发展状况的分析、学校发展对教师个人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全员实施教职工个人发展计划活动,要求所有教职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教职工的个人发展计划应包括个人发展基础、发展目标(教师应重点关注专业发展的目标)、该目标与学校目标的相关性、为实现该目标个人的措施、以及需要学校提供的帮助等方面。

个人发展计划的修订要在认真分析自我发展计划制定以来进展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应包括个人取得的成绩、目标未能实现的方面、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个人发展的新目标、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和需要学校提供的帮助等方面。

年级组和有关组室在收到教职工个人发展计划(或修订稿)后,应重点分析目标或新目标对教职工的挑战性,按“富有挑战”、“有一定的挑战”、“挑战性不足”和“不具有挑战性”4个等级做出评价。对后两等级的教职工要给予鼓励,帮助其提高对自身的期望,振奋其奋斗的精神。与此同时,年级组要将教职工希望学校提供的帮助归纳整理,及时上报,以便学校及时做出安排。

每一个周期结束,教职工都要对自己的个人发展计划实现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计划与现实的差距,提出计划调整或者进一步实施计划的打算。在个人总结基础上进行计划实施情况的评价。

教师教学自我改进计划通常是作为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设计的,这样的计划通过校本培训与自我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帮助教师选择指导自己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理论。在教学改革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分析诊断个人的教学情况,制定改进教学不足的目标和行动方案,将这样的方案付诸实施并经常检查目标是否有偏离,一个目标达到后总结并设计新的目标,使教师的教学效能得到持续的改进和提高。

在教师个人教学改进计划中,并不以教师教学不好为起点,它假设所有的教师都是非常优秀的,都有自己的教学长处,但同时也认为,每一位教师可能都不是最好的,都有改进的余地。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教师个人教学改进的基本口号是“让我们做的更好,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一天比一天更好”。

学生个人成才计划是类似教师个人发展计划的自主发展管理模式在课堂内部的应用,课堂改进需要教师的主动努力,更需要学生的配合。课堂的问题显然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解决课堂问题最后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学生个人成才计划”通过学生的变化影响课堂。

学生成才计划是推动解决课堂问题的方法,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是在多年学校改进实践中总结形成的课堂改进方法。这一方法重在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责任,帮助学生确立目标,用个人发展的自我目标管理实现自主发展。通过系统的帮助,发掘利用学生上进心,将其转化并巩固下来,通过学生的发展解决课堂问题。学生个人成才计划充分吸收了“成功教育”、“尊重教育”等教育思想与理念,并与管理理论相结合,与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相适应,由此建立课堂管理的新方法。

学生个人成才计划重在激励,通过理想与目标的激励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动机;通过有限目标的设计与实现使学生取得成功的体验,形成新的自我激励;通过教师、家长、同学和自己四重监督系统,克服青少年学生难以自制的困难。在这里,目标是有限目标,坚持“有限目标、不断前进”,而学生的评价建立在目标实现的情况下,重在不断进步,淡化不同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

由此可以看出,完整的学校发展规划通过三个层次的规划来落实,实施这样的规划是推动学校发展的过程,因此规划的落实应当与学校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建立领导机构、组织阶段检查,不断反馈修正,从而落实规划,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上一篇:发展产业经验交流材料下一篇:圩丰小学信访工作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