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经验交流材料

2022-11-17

第一篇:发展产业经验交流材料

林业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天有幸参加全县旅游产业工作会议,和在座领导及同仁共商xx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感谢县委县政府对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视和关心,还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启动的第一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决定》非常重要的一年,下

面我就如何抓好林业基本建设,壮大林业产业,促进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谈谈自己的意见,供各位领导及同仁参考。

一、我县林业建设及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xx县是xx省重点林业县之一,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1998年开始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全县230万亩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五年来累计完成公益林人工造林1.7万亩,完成封山育林1.3万亩;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建设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61300亩(其中荒山造林26000亩,封山育林5000亩);在大力推进和巩固森林面积稳步增长的同时,我们继续强化森林资源安全管理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监测防控措施的落实,完善完备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有效的控制和遏制了森林火灾与森林病虫害、及有害生物的发生曼延。经调查2005年我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5,比1999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不仅有效遏制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的各种功能也得到修复,枯萎的河水水流已逐渐回升,日益减少的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日渐恢复,频发的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控制,人与自然逐渐进入和谐相处的时期,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县生态旅游业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了林业生态旅游的产业发展。

(二)xx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林业局和筹建处紧紧围绕项目,筹措资金开展工作,在组织项目和编制后续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方面作出了大量工作。目前,“陕西省桑元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和总体规划项目”顺利实施,即将完成综考和总规报告汇编的初稿,这是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可以为保护区建设发展及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按照省林业厅的要求,在认真调研讨论的基础上,编制出了两个大熊猫管理类项目报告书,经审核后报省林业厅进入国家林业局大熊猫保护项目库,为今后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奠定了基础;上两河口和范条峪保护站基建工程已经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投入使用。

(三)xx山风景区建设在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xxx国有林场一是采用借、贷、职工集资等多种形式积极筹措资金,完成了“xx山宾馆”及“xx山休闲山庄”的改造建设,现可以同时接待近百名游客吃住,也可以接待中小型会议;二是积极配合xx山旅游道路拓宽硬化工程建设,抽派人员坚守工地协助抓安全、抓森林防火和沿路林木的管护,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四)xxx漂流山庄建设是xx国有林场拓宽产业发展门路,实现二次创业和结构调整的突破点,在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目前高低压输电线路、饮用水供水管网设施、宿办用房等前期建设工程现已完工投入使用,58间房的两层四合院主体建设已接近完工。

(五)我们按照“林上搞管护、林下搞开发”的工作思路,大力倡导各国有林场结合自身情况发展多种经营,第三产业链正在逐渐形成,林区特色经济亮点在逐渐显现。如xxx国有林场去外县学习借鉴经验,大力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森林公园附加产品,目前示范点的森林猪、森林鸡养殖和中药材种植已初具规模,为xx山风景区实现多种经营模式起到了示范作用。

(六)以“双创”为契机,加快实施“旅游强县”战略,全力提升城市形象。我们紧紧围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目标,积极动员全民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多年来在县城周边累计植树造林亩,2006年春季又筹措资金调购树苗棵对县城南环路进行了绿化改造,种种措施保证了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二、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困难

(一)缺乏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我县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林业产业开发资金来源渠道少、投入小,缺乏科技支撑,因此,产业化发展步伐缓慢,产业的开发程度和基础设施整体建设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二)管理人力资源缺乏

目前参与林业产业建设的大多数人员是各国有林场的在岗职工,受教育程度和整体素质偏低,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缺乏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综合管理能力不足,经营管理水平低,极大地限制了我县林业产业的发展。

(三)对林业生态旅游的认识和理解不足

由于我县地处山区,较为封闭,知识更新速度慢,我们对林业生态旅游的认识不足,就算有一定的生态旅游知识,也显得专业化、科学化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对林业生态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对所在林区群众生活水

平的帮助以及对林业生态旅游产品的理解和开发上。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一)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发展林业旅游产业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我们应在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和再培育。一是要进一步搞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不断完善管护体系和制度,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无火灾、病虫害的侵害

;二是要抓好公益林建设和低产低效林的改造,巩固并提高天然林保护工程取得的成效,持续发挥森林优化生态环境的效能;三是要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积极发展工程后续产业,巩固建设成果,认真解决好林区农民的生计问题,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四是要始终坚持依法治林,依法加强对林地、林木的管理,严厉打击偷砍盗伐、乱占林地、偷捕盗猎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促进产业项目建设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建成秦岭南部动植物生态圆;二是积极争取xx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是抓好xxx省级森林公园建设,着力打造出一个我县的旅游精品项目;四是在严抓施工质量的同时,加快施工进度完成xxx漂流山庄建设,尽早投入运营;五是鼓励各林场发展旅游服务项目,从游、购、食、宿、特产上下功夫,突出林区特色经济亮点。

(三)、充分利用森林资源

一个好的旅游区没有自己的特色和附加产品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区位优势,围绕“绿色”二字做好文章,加大开发具有林区特色的旅游产品力度,如xxx的蜂蜜、xxx林场发展的森林鸡养殖、蕨苔等野菜的加工等等,都是相当不错的,整合并利用好这些资源,形成品牌,产业化发展,在促进林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同时振兴林业经济。

(四)合理进行林业旅游产业规划

目前我县林业旅游产业子项目少,而且大多是各国有林场自行开发,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为了更合理有序的利用森林资源,我们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对森林景区内的水资源、地质资源、生物资源、林业资源等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形成材料,对今后林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建设做出一个全面、明晰的规划,进行合理的发展建设引导。

林业旅游产业在我县才刚刚起步,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面临的困难也不少,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通过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一个以生态旅游为主,与古文化旅游溶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必将在我县蓬勃兴起。

第二篇:县发展畜牧产业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县发展畜牧产业经验材料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近年来,——县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把畜牧养殖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初步形成了

“政策是发动机、技术作减震器、中介组织为推进剂”的畜牧业发展格局。截至2005年9月底,全县黄牛、生猪、山羊、家禽存栏分别为15.5万头、56.7万头、68.6万只和560.3万只;出栏分别为5.3万头、63.6万头、58.8万只和520.4万只。新增规模养殖场300多个,存栏1000只以上的养鸡场789户,存栏50头以上的养猪场1147户。全县畜牧业增加值4.4亿元,增长24.7%;畜牧业总产值达到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6.3%。

一、立足实际,理清思路

我县受传统农业格局和种粮比较效益低的影响,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还比较缓慢。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县委、县政府潜心研究的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畜牧业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收益高,适宜于千家万户。发展畜牧养殖业,既能转化丰富的粮食资源,又能带动饲料加工、交通运输、畜产品购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决定把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加大工作力度,推进畜牧养殖业上台阶。

二、正确引导,示范带动

为把发展思路变为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畜牧业的自觉行动,我们一是抓好宣传发动。为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发展畜牧养殖业的重要性,我们通过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和广播、电视、标语等形式,深入宣传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宣传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格局,把发展养殖业的有利条件和经济效益等情况印成资料,发放到群众手中。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乡村组干部和农民代表先后到山东诸城、江苏东台、河南中牟、唐河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从而更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迅速在全县形成了“一户上、多户跟、多户带全村”的发展局面。

二是抓好干部带头。农村有句老话: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我们要求乡村组干部必须当好群众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凡是有条件的乡村组干部都要带头搞好养殖业。据统计,全县13000多名乡村组干部中,已有6000余名办起了各类养殖场。城郊乡郑小楼行政村村委会主任王兆明率先办起养鸡场后又与村民联办了现代化的自动给水养猪场。目前,该村13名村组干部全部搞起了养殖业。在干部的带动下,这个村百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100家,年出栏商品猪2万多头,创产值2000多万元。张庄行政村马侯庄村民组长马建军与人联办良种肉牛育肥场,2004年出栏肉牛1000多头,创产值50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张庄行政村已建成良种肉牛育肥场20多个,还有一批正在规划中。

三、更新观念,强化服务

一是环境服务。县政府成立了发展畜牧业领导组,使畜牧工作有人管,具体事情有人问。同时,对专业养殖大户优先办理土地使用证,实行奖励机制。为切实保障广大养殖户的生产安全,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轮流站岗放哨,抓好群防群治工作,严厉打击破坏畜牧业发展的犯罪活动,使广大养殖户有了切实的安全感。

二是资金服务。为解决发展畜牧业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县政府积极出面与金融部门协调,帮助养殖户贷款。同时组织农民群众积极自筹资金,联合办场,增加投入。三年来,组织群众自筹资金5亿多元,为养殖户争取贷款近1亿元。

三是技术服务。县政府聘请河南农大教授为发展畜牧业的常年顾问,县畜牧局抽调50名技术人员定期到乡进行技术指导。2005年9月前,全县共举办养殖培训班4000多场次,编印技术资料20万份,购买养殖技术光碟2000多张,把畜牧养殖技术送到每个养殖户手中,培训了一批养殖技术能手和农民自己的“土专家”。同时,县畜牧局组织专门力量,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信息咨询、饲料供应、良种普及、疫病防治服务,做到“技术跟得上,防疫到场舍,饲料送上门,销售不出村”。县政府还组织各乡镇成立了各类养殖协会,请专业养殖户介绍经验,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效地解决了畜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

四是销售服务。为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打消群众的“卖”难顾虑,各乡都成立了畜牧养殖公司,帮助养殖户搞好销售,组织搞好批量调运。同时,建立健全中介服务组织,与工商部门一起对全县400多个畜牧购销经纪人建立了档案,实行统一管理,规范其行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疏通了畜产品销售渠道,为外来客商营造了优良的购销环境。2005年9月底中介组织及经纪人共销往北京、上海、香港、郑州等大中城市的商品猪达

第三篇: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交流材料

凝心聚力 加快发展

努力开创某某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某某县旅游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旅游局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对接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主动融入全市“知名旅游城市”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打造旅游品牌,加快推进我县的旅游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一、 加强组织,注重基础,凝聚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合力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主动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融入全县“三个文明”建设之中,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总体发展规划,切实抓紧抓好。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某某县高度重视,成立某某县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县委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国土局、建设局、旅游局等单位领导任成员,还成立了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分工明确、通力合作,从组织领导、资金运作、土地使用、规划建设等各方面通盘计划运行,全力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县先后建成了……等4个旅游景区,其中AAA级、AA级和全国农业示范点各一个;按AAAA级标准规划的文化遗迹公园正在兴建之中;建成了……宾馆等旅游酒店,成立了3家旅行社;汤沟酒、……等旅游商品省内外知名,旅游发展体系基本形成。

二、谋划思路,确立目标,构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根据省《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某某市“十

- 1

代农业示范区旅游发展规划,完善旅游功能;启动编制乡镇旅游发展规划,发展乡村旅游。一是加快文化遗迹公园建设。该公园占地395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项目于2010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截止目前,已累计完成投入6800万元,一期工程主体建筑已竣工,正在进行装饰装修、文化布展和景观绿化,计划10月份建成开放。同时,二期工程也将于近期开工建设,整个公园将于2012年底全部建成。二是开工建设天湖公园。该项目位于城区西北角,占地900亩,总投资1亿元,规划开挖500亩人工湖,湖内建“七星岛”,湖面开展水上运动,周边堤岸建景观公园。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和征地拆迁工作。三是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坚持以方便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农户为主体,加快乡村旅游点建设,年内建成2个以上星级乡村旅游点;同时加快现代农业园区花文化街建设,建成生态餐厅、垂钓中心、游客中心,完善旅游接待功能。广泛开展适应乡村旅游发展需要的农民培训工程,增强农民的卫生意识、礼仪意识,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技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四是强化旅游促销宣传。扎实开展旅游专题促销,积极组团参加各类旅游宣传活动;将……等景区、景点精心组合,串点成线,形成独具特色的某某县一日游线路,纳入全市旅游促销计划向外推介。积极组织参与“全市乡村旅游节”系列活动,筹办“文化遗迹公园开园仪式”、“ “现代农业观赏游”等活动,进一步宣传某某县旅游,在某某县电视台开设“二郎神与某某县”专题,打造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完善“旅游网”,充实拓展网站栏目,适时更新报道内容,让广大网民能及时了解某某县旅游的最新动态。

- 3 -

第四篇:英萃镇香菇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合作社撑起香菇新产业

(中共英萃镇委员会 英萃镇人民政府 英萃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们好!

英萃食用菌生产合作社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县林业部门及其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于2008年10月由22户香菇种植专业大户发起成立。合作社大大提高了菇农组织化程度,实现了生产标准化和发展规模化,对内服务社员,对外加强联合与合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的做法和经验是:

一、基本情况

英萃镇地处旺苍县北部深山区,独具食用菌发展优势,气候条件适宜,植被覆盖率高,有栎类林木5725公顷,蓄材约29万立方米。且发展森林蔬菜历史悠久,产品丰富,主要有段木木耳、段木香菇、竹笋和大脚菇。发展以袋料香菇为主的森林蔬菜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可带动全镇农民尽快脱贫致富,推动全镇现代农业的发展。2007年全镇发展袋料香菇13万袋,2008年发展袋料香菇30万袋,2009年发展袋料香菇48万袋,2010年发展袋料香菇70万袋。食用菌合作社注册资本20万元,固定资产30万元,现有社员,137人,178户农户从事香菇生产,分布在以新房、长石村为中心的周边村以及檬子乡、正源乡,现有食用菌专家1名、专业技术人员6名,拥有食用菌制种及加工基地1个,农民科技培训中心1个,2009年实现产值576万元,社员人均增收5600元,带动农户发展人均增收3100元。英萃香菇产业已初具规模。

二、发挥合作社作用,带动农民致富

1、明确宗旨,强化服务。合作社以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为目的,以“依靠科技,服务至上,努力实现社员效益最大化”为宗旨,充分发挥了组织、协调和示范带动作用,利用多种途径,将分散的香菇种植户有机地结对连片组织起来,与菇农签订种植收购合同,通过实施统一菌种供应、统一物资采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加工、统一包装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对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使菇农种植香菇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极大的保障和提高。

2、建设自身,壮大实力。广泛吸收食用菌企业和生产者加盟,尤其动员返乡农民加入合作社,使合作社在资金、技术、人才上进一步壮大,让社员在合作社中发挥更大的生力军作用,有效地增强了合作社活力。多方争取建立了香菇生产基地3个,建立了科技示范园、农民科技培训中心,集菌种研究、繁育、推广、示范、培训、办公于一体。

3、建章立制,规范发展。建立健全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制定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

2 健全了社员管理和生产档案。建立了经营服务体系,制订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严格技术操作规程,实行标准化生产。其次,健全了利益分配制度,合作社在盈余中提取5%作为公积金,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等;提取5%为风险基金,用于调节食用菌收购价格和社员种植风险补贴等;提取5%作为公益金,用于成员培训、福利事业。盈利的按交售食用菌数量和股金份额进行再分配,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结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为形成香菇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制度保证。

4、创新经营模式,开展互助合作。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用专业合作社的科研人才、设备、技术、原料,扩大自身基地发展,先示范种植后再进行带动,并以此为核心实行基地连锁向外延伸,逐步形成区域特色经济。其次,实行“富帮穷,强带弱”结合扶贫互助资金项目“联保小组”模式,成员之间形成五户联保,“一人有事大家帮”已成为合作社的一种合作理念,提高了组织化、信息化程度和组织观念。如有的成员要盖菌棚,大家义务帮建;有的成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采菇,大家义务帮摘;有的成员不能掌握生产技术,大家义务帮教。

5、加强培训,优质服务。要保证香菇产品的质量并保证菇农致富增收,必须使香菇种植户尽快掌握技术。合作社利用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对菌料的选择、粉料生产、灭菌接种、培养管理、出菇采摘、烘烤分级等各个环节进行理论和现场

3 培训,又到户到棚进行指导,使每个社员都掌握了种植技术,并建立了服务网络随时咨询和指导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严重不足,制约合作社的经营发展。技术培训、购臵设备(脱水烘干机、建冷冻储藏库等)等方面的资金都存在缺口,另一方面,农户种植生产投入资金也严重不足,在银行借贷难。

2、储藏设备短缺,销售价格难以保证。没有大型的烘干、储藏设备,若集中收购香菇,则存放时间短,不能及时出售时,销售价格难以保证,有时只有低价抛售,致使合作社和菇农的利益受到伤害。

3、管理人才缺乏,发展缓慢。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思想还不够解放,视野还不开阔,急需学习先进经验。需要从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建立一支人才队伍,才能使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4、缺乏政策扶持。合作社运行难艰。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争取政策推动资金扶持。二是购臵设备,确保销售。三是强化管理,促进发展。

另外,英萃香菇个大、味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有补肝肾、健脾胃、益气血、美容颜、安神益智之功效。具有较高的食疗价值,请大家食用和宣传!

4 谢谢大家!

第五篇:发展马铃薯产业典型经验材料

我们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小兴安岭西南麓,松嫩平原北缘,下辖5镇11乡,148个村,耕地面积318万亩。我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是马铃薯最佳生产区,特别是随着近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薯产业链条逐步延伸,种植技术标准快速提升,薯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薯产业逐步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全县

马铃薯种植面积近年保持在5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实现1.5吨,薯产业企业年创利税500万元。我县在推动薯产业发展中,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依托优势育基地

我县农民素有种植马铃薯的习惯,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薯产业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出来,面对企业扩大生产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我们把培育马铃薯生产基地作为加速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靠组织引导。县内不断加大对薯产业发展的领导力度,组建了薯产业化发展办公室,成立了马铃薯专业协会,配齐专门人员抓薯产业链条,制定了薯产业发展规划,层层分解马铃薯基地建设任务,运用政策和行政的手段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马铃薯生产,花大气力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二是靠效益吸引。我们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发展薯产业的优势所在和致富典型,动员广大干部深入农户中,给农户算效益账,引导农民认识种植马铃薯效益,改变农民传统种植思维定势。通过市场效益的拉动,近年来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连年递增,中心镇自由村就是受效益吸引的典型,目前全村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全村种植业面积的50。三是靠发展订单。我们把发展订单种植马铃薯作为解决农民销售后顾之忧的根本措施。年初确定定单的最低保护价格,秋后收购做到随行就市,最大限度保护农民生产利益,现在全县订单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四是靠提供服务。我们积极理顺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并为其牵线搭桥,协调搞好政策、物资、资金等方面服务。今年我县三信公司就为农民无偿提供优质马铃薯种子,在农户中树立了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有效激发了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目前,全县已建立马铃薯生产基地乡5个,基地村40个,年种植面积突破50万亩,生产基地的不断育强,为保证企业生产原料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整合实力壮龙头

龙头企业是实现产业牵动力的核心,我们始终把改造、引资、扶持企业发展作为加快薯经济发展关键环节来抓,着力整合薯产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强力打造薯经济的“航空母舰”。一是调整改造老企业。我县淀粉厂(现改制为冰山淀粉公司)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以生产“超过英国赶荷兰”的冰山牌马铃薯淀粉面闻名全国,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生产一度陷入困境。经过1999年投资技术改造和2002年莫斯科太阳公司购买后,企业年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年产精制马铃薯淀粉4000吨,实现利润达100万元,该公司成为我县薯类加工企业的重要力量。二是引资建设新企业。我县通过实施全民招商战略,着力引进国内外薯产业龙头企业,以招商引资的办法,不断提升和壮大薯产业。先后引进并建设了齐齐哈尔三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金龙淀粉厂、奈伦淀粉工业公司等7家薯制品企业。特别是引进的内蒙古奈伦淀粉有限公司是投资达2亿元,年加工马铃薯能力达33万吨的大项目,2004年正式开工建设,今年秋季将全面投产。该项目引进了代表世界领先水平全自动、全旋流瑞典拉森公司马铃薯设备,主要生产马铃薯淀粉、变性淀粉、高吸水膳食纤维、脱素蛋白等。奈伦公司从开工伊始,就与基地紧密对接,今年春季分别与北部乡镇签订20万亩的马铃薯订单,奈伦公司的引进全面壮大了我县薯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快企业技改步伐。我们积极为企业向上争取技改政策扶持,提高企业生产能力。金龙淀粉厂在政策扶持下,引进了国际领先的生产工艺和日本铃木系列生产线。技改后,该厂以农村小粉坊加工的粗淀粉为生产原料,进行深加工,带动了全县大部分小粉坊的加工生产,有效地解决农民的卖薯难问题,仅2004年就为农民节省运输成本170万元,有力地全县薯产业的良性运行。目前,全县各类薯类加工企业及小粉坊已发展到20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60万吨以上,薯产业的企业牵动力全面增强。

三、依靠科技增效益

为了解决马铃薯种植模式单

一、科技含量低的问题,我们把扩大单产、提高质量、增加收益的支撑放在依靠科技进步上。一是大力实施技术培训工程。以县农业推广中龙头、以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纽带、以村家业技术员为基础的三级科技服务体系,为全县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提供了有力保证。近两年,我县连续聘请东北农大博士生导师、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会员陈伊里教授,到我县作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讲座,为乡村干部、种植大户、农业技术员答疑解惑。我们还充分利用“科普之冬”活动,开办马铃薯栽植技术培训100余期,达3万人次。二是全面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随着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县农业科技人员又成功试验

、示范了大垄栽培模式,集成大垄马铃薯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下发了《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方案》资料3万余份,开办了专题电视讲座。《方案》从选种、选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各环节都确定明确的标准,并且文字力求通俗简约,便于农户掌握和操作。通过《方案》的实施,全县优质高效载培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1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接近2.5吨。三是积

极辟建标准化栽培基地。上游乡兴旺村的王振有,是县内有名马铃薯种植大户和联系企业与农户的经纪人,为了解决马铃薯引种靠外购和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问题,2005年王振有筹资辟建了5500亩优质马铃薯标准经栽培基地,基地的辟建有效解决了技术推广应用和种子靠外购的问题。他开发种植的克851品种,具有高产、抗旱、耐储等特性,这一品种非常适合我县部分乡镇种植,将解决我县农户分散引种的乱而杂问题。

四、创优品牌拓市场好范文版权所有

我们不断整合和创优品牌,牢牢把握薯制品市场销售这一产业链条的终端,依靠品牌来拓宽市场占有份额。我县马铃薯及其制品品种齐全,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冰山淀粉有限公司生产的“冰山”牌淀粉、金龙淀粉厂的“云晶”牌粉丝、粉皮,三信食品有限生产的高吸水性膳食纤维及脱素蛋白,这些品牌产品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覆盖率和竞争力。我们不断加大品牌产品的对外影响力,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参加绿博会、哈洽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我县的薯产品,通过各种媒介提高我县薯产品知名度。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组建马铃薯企业协会,并着力整合品牌,力争形成“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品牌带动效应,并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尽快生产出绿色、优质的各类薯产品,打造新的品牌,有效发挥品牌优势,从而带动产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好范文版权所有

总之,我县在薯产业发展上已经迈出可喜的一步,但在产业链条的各个衔接环节上,还存在一定的断点和脱节问题,这也是我们所需要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们将积极借鉴兄弟省市县的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继续培植基地,壮大龙头,推广科技,做靓品牌,不断使我县薯经济做大做强,推动薯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上一篇:防汛应急预案演练总结下一篇:发展规划部总结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