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

2023-02-12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在中国政法大学名家论坛上,以“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题详细地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现存问题,批判了国外学者针对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怀疑,肯定了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并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众所周知,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不仅要看到现在的发展成绩,更重要的是看能否持续平稳的继续向前发展,即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就经济发展现存的问题而言,较突出的有:(1)高耗能行业在经济发展中仍起带领作用。近年来,由于能源供需关系紧张,能源工业成为投资建设的重点,能源工业的发展速度也列各行业之首。但是,能源工业本身的能源利用效率下降的问题非常突出,这反映了能源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没有与规模扩长同步增长,基本上属于低技术水平的粗放型的规模扩张:(2)落后产品与生产能力没有被淘汰,高能效产业与技术尚未广泛应用。尽管我国出台了有关淘汰落后产品与生产能力的政策规定,但是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过快,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给落后的产品和生产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空间。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应该做的是加快发展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业,抓好重点行业的节能工作,大力开展以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消耗为重点的技术创新,同时加强节能工作的法律监督,大力宣传节能理念。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行业的节能、节约能源和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创新等的具体实施,需要的是科技,科技的发展在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节能工作中法律监督的有效执行与节能理念被广大行业者和人民群众所接受,需要人民素质的普追提高,而这又需要教育。所以,我国经济能否克服现存的一些问题,继续向前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教育发展的状况如何。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基本实现了普及9年义务教育及高等教育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随着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日益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世界许多教育经济学家的研究都表明:教育与经济二者之间关系十分重要且密切。主要是经济发展对教育发展起决定作用,相反,教育发展又对经济发展起强大促进作用,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我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高速度增长,已经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但是每年在教育上的投入,跟其他同水平国家相比,实在太少,更没法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提并论。拿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博士培养来说,一般情况下,博士生每月的生活费只有400元左右(个别学校会高一些),这些费用不可能让他们生活无忧、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去。最新世界高校排名显示,前1 00名中没有一所中国的高校,排名标准中,重要的一条是学术研究水平,最适宜学术研究的人才是博士研究生,而我们的这些人才却不得不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最基本的生计上。据最新资料统计,我国全日制在校生约2.3亿人,占全球教育总人口的20%,规模位居世界第1位,而年度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为170亿美元,占世界各国教育经费总数11500亿美元的1.5%,可见,我国是以占世界1.5%的教育经费支撑占世界20%的教育人口。当前,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大背景下,都很重视教育。早在50~60年代,美国的舒尔茨于1927~1957年在本国教育对经济贡献的研究中,曾指出了当时美国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达到33%。由此可见教育对经济的发展何其重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都表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现在全日制9年义务教育实行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确实是件值得庆祝的事,这样使得广大的农村子弟都能享受到受教育的最基本权利。实践证明,适宜的教育投入,其产品教育的数量与质量的提高,对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很大。最近,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是:小学43%,中学108%,大学300%。这说明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一般情况下是与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成正相关。

从上可知,经济的发展与教育发展息息相关,个人认为我国的教育发展需从下述工作中加大力度。

1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我国经济增长总量不断得以提高,但教育投入增长始终缓慢。尽管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作为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了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及教育财政投入应该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的指标,并在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了到20世纪末实现4%(只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而世界平均水平为5%)的目标,实际上直到今天也从未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城乡,中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教育还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还在拉大已成不争的事实。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下一代人才的培养,没有强大的高素质后备力量,怎样才能产生大批的高技术人才来服务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促进高等教育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不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重书本,轻实践;重理论,轻科研,不能做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与知识经济的要求极不适应。把大学从经济社会的边缘推向经济社会的中心使得高等教育要面向市场,为此,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更加重视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的转化,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高等学校将日益与社会紧密结合,并将直接为社会服务;采用多媒体技术、信息化、网络化教育手段普遍取代传统的课堂班级制和黑板加粉笔的教育方法,国家、个人、企业多元化的投资,取代靠政府投资的单一渠道;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直接制约和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继续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优化结构至关重要。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做为一名高校的人民教师肩负着传播知识、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教育适应经济改革发展,并为促进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服务。相信我国的经济和教育一定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摘要: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受到了人才短缺这一瓶颈的制约,然而中国经济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而且仍有可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为此,中国经济增长必须与教育发展结合起来,推行教育改革,培养大批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从而促进可持续意义上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经济发展,教育改革,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周叔莲.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 王小鲁,樊纲.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 晨昃,陈追红,程超泽.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经济[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4] 任慧文.中国探索和谐之路[N].参考消息, 2005.02(16).

上一篇:从“YH”轮一起主机故障看防海生物装置的作用下一篇:矿业资源管理博弈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