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身教重于言教

2022-07-12

第一篇:浅谈身教重于言教

身教重于言教

——我的班主任工作札记

湖南邵东三中(422819)刘循方陈志伟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魏书生也说“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老师。我总觉得做教师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确实当班主任很苦很累很烦,大多数老师都不愿意当班主任,认为当班主任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可我并不这么认为,其实当班主任有很大乐趣的,特别是一个班集体在你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把它建设成一个师生幸福生活和学习的家园,我们生长在其中,变化在其中,关心它,爱护它,为它吃苦,为它的荣誉奋斗;班级取得成绩时,我们兴奋;班级出现问题时,我们奋起;看到学生一个个成人成材,我们又感到无比地欣慰与成功;毕业以后,离开它,留恋它,想念它,回忆它。若干年以后,当我们再回首往事时,往日之事历历在目,这无疑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而且在学生的记忆中,最深刻的还是班主任,最怀恋、最感谢的还是班主任。 作为一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人人成才”是我校的宗旨。我校培养的不仅是知识分子群(其中有些人还会从政、从军、从商),而且要更多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类劳动者,包括高智商和高情商的工人、农民、商人、士兵等等。要个个升学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但要人人成才既现实,也可能。要个个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类劳动者,是完全可能的。

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当然成绩有好有坏,表现也有好有坏,不可能整齐划一。有些学生尽管智商偏低,但情商尚可。况且,不是有一句俗话“你一定有一样是比别人强的”!加拿大风景园艺家琼尼·马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经常拿他来教育我的学生。高二那年,他曾被校方婉转地示意退学,因为没有文化,又没有经验,一直没有地方肯用他。大约半年后,他终于得到了一份替人自修园圃、修剪花草的活儿。虽然这是一份忙碌劳累的工作,但他异常珍惜这个机会,因为他发现,他是那样的喜欢和花草交谈。他非常勤勉用心地干着这份工作。不久,人们发现,凡经他修剪过的花草无不出奇的繁茂美丽。一天,他路过市政府,注意到有一块满是污泥浊水与垃圾的场地,觉得和周围的美丽非常不和谐,于是他主动向有关部门申请要免费整治这块空地。当天下午,他拿了几种工具,带上种子、肥料来到目的地。一位热心的朋友给他送来一些树苗,一些相熟的顾主请他到自己的花圃剪用花枝,一家家具厂表示愿意免费做公园里的条椅„„不久后,这块泥泞污浊的场地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公园:绿茸茸的草坪,曲悠悠的小径,人们在条椅上坐下来还能听到鸟儿在唱歌。一年一年,时光流逝,他一直没有学会外语,微积分对他更是一个未知数,但他却对色彩和园艺非常感兴趣。他不停地为人们设计着花圃园林,他工作到哪 1

里,就把美带到哪里,他的名字也开始蜚声世界。永远不要看低自己,因为,哪怕是一个“傻子”,也总有一样比别人强。永远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充分肯定他的闪光点。

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能言善辩当然是件好事,做学生工作,肯定少不了用语言进行教育。但是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身教重于言教,毕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以前我班有个学生,名字叫做赵一龙,哎呀,说起这个学生,老师普遍感到头疼:个子高高的,他迟到、旷课、打架、欠作业、抽烟、上网、早恋、考试经常不及格„„可以说学生能犯的和不能犯的错他都犯了,每天只知道打篮球。他的教育转化工作占去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他,他犯了错我耐心的教育,同时也严肃的处理,他有进步时我及时的鼓励,但就这样他还是屡教不改,错误不断。确实,他分到我班,我也头疼过一段时间,我找他谈话,他不以为然,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话谈了多次,可是收效甚微,但我不轻言放弃。我想:一个人总有闪光点吧,让我先找找赵一龙的闪光点。于是,我仔细的观察他,慢慢的发现他其实并不象大家说的那么讨厌,他的篮球打的相当好,并且很有集体荣誉感。慢慢的,我竟有点喜欢上他了。

我喜欢他只是我一相情愿,他其实根本没有改变。这可如何是好啊?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快半期了,他又和同学打架了。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我一言不发,铁青着脸,他走进办公室,也一言不发,低垂着脸。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十分钟过去了,“老师,我错了”他终于说话了,并且说完话就“扑通”一声就跪在我面前,我还是不说话,就让他跪着吧,我真的好气愤。我走出了办公室,一节课后,我再次来到办公室,只见他还跪在那儿,泪水打湿了地面。“起来吧,有话好好说”我劝他,他还是不肯起来,“那我走了,你跪着吧”我装出要离开的样子。他终于站起来,和我讲了他和别人打架的全部经过,“有力气不要去打架,以后班上打球的时候为班做贡献,那才算好汉。”我说,“你以为你是谁啊,长这么高用来吃饭啊?人,总要有一技之长,将来才会对社会有用。这件事我不计较,看你今后的打算。如果还是这样,你自己走人。”终于轮到学校举行篮球赛了,赵一龙同学每天一有空,就出现在球场上,他还担任了班篮球队队长,在最后的决赛中,我班赢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这当然有赵一龙的一份功劳。只不过在比赛中,他伤了左手。我拿班费帮他看病,医生说,要好得快,得服中药。于是我又帮他熬中药,我为他熬了整整一个月的中药。他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

他家里条件不太好,他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年也没有多少收入。有一次,开学好几天了,他还没有来报到,我亲自到他家去家访,原来他爸爸不准备供他上学了。我做他爸爸的工作,并且答应帮他去学校说好话,减免一点学费,他勉勉强强地来到学校。其实也没有抱减免学费的希望,后来他这样告诉我。但学校鉴于他的实际情况,还是为他减免了几百块钱的学费,他和他父亲都感激涕零的。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有的优点。多多看到他的长处,该表扬的时候也不要吝啬,我给他的期末评语大致是这样的:“你是一个聪明机灵的男孩,只是课堂上自由散漫,从不完成作业,字迹潦草,成绩不理想,老师知道你并不愚笨,只是对学习缺少信心。贪玩占用了你很多时间,爱玩虽不是缺点,可是贪玩却会影响你的进步。希望你在学习上多下点功夫。我相信你定能取得好成绩,你说对吗? ”

每天做早操,我作为班主任老师,总是第一个出现在队伍前面,检查学生做操的情况;每天早晨,我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教室,和学生们一起早自习;每次大扫除,我总是身先士卒,和学生一起劳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班成了学校的优秀班集体,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在一次全市的联考中,成绩遥遥领先。

赵一龙同学呢,成绩也迅速上升,但是由于基础太差,他没能进大学深造,家庭条件也不允许他复读,他当兵了。我们现在还经常有电话短信联系,他最近告诉我,他考上了军官学校。今年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是他发来的一封电邮,全文如下:“终于毕业了,回想这三年走过的路,感触良多,以前的我曾经给班级抹了黑,让老班头疼,尽管我做了那么多让老班生气的事,可是老班依然还是我把我当朋友。老班,没有你,就没有我的现在,我为我以前对你的态度抱歉,不管我以后到哪里,都不会忘记你的,我的好老师,我的好兄弟,我不会给你丢脸的!亲爱的同学们,也谢谢你们对我的包容!我不会忘记你们的,我们永远是高320的学生,永远是老班的爱徒!”。

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老师,没有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则说:学生有出息,就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

(注:文中人名、班级名皆为化名,由于赵一龙原来在陈志伟老师班,高二下期他读了理科,分到了刘循方老师班,所以本文有俩作者。)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案例 身教重于言教

班主任工作案例

身教重于言教,身体力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上学期我任七年级二班班主任,我发现班里有些同学有爱迟到,不认真做值日的坏毛病,尤其是吴岩同学家离学校很近,却经常迟到,值日很不认真,不是忘记值日,就是敷衍了事。

很多次周一第一节课上课铃已经响了很久,我看到他拽着书包无精打采走到教室门前喊报告。我很不理解为什么学校离家这么近,他还会迟到。科任老师也向我反映他课间迟到的问题,我很生气,找过他几次,他不是说早晨起不来,就是他妈做饭晚了。课间迟到的理由也很多上厕所了,买笔去了,所以晚了。因为经常迟到,科任老师很不满他的懒散行为,我曾用在教室反省写检查、罚做值日、罚抄课文的办法来制止他迟到的习惯行为,但是都没什么大的效果。做值日也体现了他懒散的坏习惯,更体现了他不负责任的心理。一次他又忘记打扫楼道,我看到楼道里很不干净,便气冲冲走进教室,喊道:“吴岩,今天你楼道值日,你不知道吗”他一面拿起扫帚,一面嘴里不满的嘀咕了几句,脸上的表情对我还很不满意似的,我看了更生气,批评他说:“你太不像话了,总是这么没有责任心,没有集体荣誉感,环境差,给咱班减分你满意了,你高兴了?”并罚他下周打扫楼道一周。其实这样的惩罚不止一次了,但是他还是忘记做值日或是打扫不干净马马虎虎,看来惩罚没有起到长远的效果。

如何改掉学生爱迟到、不认真做值日的坏毛病,我真是毫无头绪,只能慢慢在班工作中摸索,总结经验教训。每当我的课我会很早来到教室,站在教室门前等候学生,我发现那些迟到的学生在我面前走进教室都会表现出不自在和惭愧的表情,渐渐地很少有同学迟到了。虽然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不是短时间就能够见效的,但是我看到了学生的点滴进步,包括吴岩,迟到的次数少了。每当办公室该我做值日时,我都会认真扫地拖地,把同事的办公桌面擦拭干净,再烧好热水,帮同事倒好。一次吴岩来办公室看到我在拖地,对我说:“老师我帮你拖吧。”我说:“今天该我值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怎么能用别人帮,做好值日是我的责任,你还是把你的值日做好吧。”他对我不好意思的笑笑走出了办公室。以后我在办公室值日时,吴岩看到了都会脸上笑笑的,那种笑也许是对老师认真做值日的认同和赞许,然后我发现他不再忘记值日,值日时也不再马马虎虎了。原来教师的身体力行,会为学生树立起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次我深刻体会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

当然为了改掉学生迟到、不认真做值日的不良行为习惯,我也采取了其他策略。我先是让吴岩同桌监督他不要迟到,不要忘记做值日,要认真做值日不能马虎。然后我坚持和他家长进行电话或见面沟通,说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说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很懒惰,在家里就什么也不愿干,早晨起床很费劲,都得大人叫他起床好多遍才起来。我向家长讲了懒散、无责任心的危害,说明这些坏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要他们在家里也要严格要求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督促他不要迟到,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勤快起来。我经常与其家长保持联系就孩子的在家在校表现进行沟通,这个办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班会课上或是个别教育缺乏责任感的学生时,我重点强调要有集体荣誉感,要学会对他人对班级负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包括做好值日。也就是采取学生互相监督,做好家校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而我认为在改掉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起到促动和关键作用的应该是教师的以身作则,要做一位让学生信服尊敬的老师,就要以身作则,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或食品袋,扶正课桌椅,学生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学习。如要求学生守纪律、有礼貌。教师自己就要守纪律、懂礼貌,否则学生就不听你的。要求学生有干净整洁的仪容仪表,那么老师也要朴素大方、干净整洁,给学生以榜样。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才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篇:1。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班级 2。教师,身教重于言教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班级

和谐的社会由和谐发展的人组成,和谐发展的人由和谐的教育产生,和谐的教育由和谐的校园支撑,和谐的校园由和谐的班集体构成,和谐的班集体靠学校德育工作者来构建„„

人本主义教育是西方现代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强调以自我为核心,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教育理论。人本主义者追求的教育目标,不是知识渊博的人,而是具有独立判断、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他们对学生的社会化远没有对学生的个性化重视;他们的教育目的体现着个人本位论思想。这种思想与我们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十分契合,对我国教育改革,尤其是针对应试教育的改革有重要意义。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运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创建和谐的班集体,也是十分有效的。

所谓和谐就是:“配合的适当匀称”。在一个班级中,配合的适当,既应包括学生的自我配合,也应该包括科任教师与科任教师的配合,以及科任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在这三者之间,班主任是核心,是桥梁。一个和谐班级的创建离不开班主任在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科任教师之间关系的协调,离不开班主任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一、以人本为理念,协调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

很多班主任可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觉得当班主任只要管好班上的学生就行了,至于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工作关系不大。但按照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教育活动应该是一个双主体的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同样是主体。在班级管理中,任何忽视科任教师教育功能的看法都是错误的。一个班级班风、学风的好坏,学习成绩能否提高,与有没有一个团结而乐于奉献的科任教师队伍是密切相关的。而一个和谐的班级更离不开科任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

首先,作为班主任必须统揽全局,为班级的发展制定必要的规划和目标,科任教师的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班级的发展。班主任应该艺术性地做好科任教师的工作,使每一位科任教师产生归属感,真正地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一员,而不仅仅是上几节课。只有这样,科任教师才能立足于班级发展的整体,而不是只盯着本学科。当然,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学校给予制度上的相应支持,否则,科任教师服务于班级的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其次,班主任必须有效地化解科任教师之间的矛盾,不能因为想息事宁人而对矛盾视而不见,更不能为了安抚一个教师而对另一个教师评头论足。一般来说,科任教师之间,问题比较多的就是学习时间的分配和作业的布置了。对于时间的分配,我们要尽可能地充分讨论,统一意见,拿出具体的方案,使各学科的时间安排都有章可循。至于各学科作业的问题,我的做法是专门制作一个作业记载本,由学习委员负责记载每天每个学科的作业情况,并预估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这样,一方面科任教师可以根据当天情况,及时调整作业量;另一方面,班主任也可以全盘掌握,及时协调。

二、以人本为理念,协调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人本主义的教师观认为,“教师角色应有别于传统教师,他并不重视认知的,也不握有所谓‘正确答案’,他不过是一位愿意帮助学生探索可能答案的人,教师就应如同罗杰斯所描述的那样,他应是一位‘促进者’。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发展的‘促进’,而不是传统教育中对学生的‘训练’或‘教导’。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按照人本主义的教育观点,如果科任教师不能保持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班主任要积极主动地去协调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由于科任教师与学生交往多限于课堂,这就使得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的情感联系比较单一。班主任应该从培养感情这个角度出发,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两个方面,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一,班主任要及时、主动地与科任教师交流本班情况,使科任教师及时掌握班级整体情况。

与科任老师交流时你会发现,很多老师对班级的基本情况不很清楚,对学生也了解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手段,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往往也是在这种情形下,由于老师和学生都互相缺乏了解,所以很容易出现矛盾。你可利用月考分析会的机会,把班上的基本情况对所有的科任老师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如全班总的学习情况,各科各分数段的人数,班干部配备,突出学生的表现等等,尤其是那些有突出个性,或者说问题比较大的学生,让科任老师对本班有大概的了解。把各学科的科代表召集起来,作一次培训。让所有的科代表清楚,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交作业那么简单,而是要充当班级与科任老师之间的桥梁,要积极主动地与科任老师联系,反馈同学的意见给科任老师,同时也要做好同学的工作。此外,也可利用各种正式非正式的场合,经常性地与科任教师交换意见,了解学生上课的表现及学习的动向,认真听取科任教师对学生有关情况的反映和对本班工作的建议、意见。

第二,当问题出现时,班主任还要注意妥善处理学生与科任教师的矛盾。既要维护科任教师的威信,也要让学生心服口服,不要产生怨恨与隔膜。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比较复杂,有时可能完全是学生的错误引起的,有时也可能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教育方式不当而导致的。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班主任都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压制学生,但也不能为了讨好学生而公开批评教师或背后议论科任教师。而是要从多方面了解事实情况,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再开展工作。 一方面,如果是科任教师的问题,班主任可先代科任教师向学生道歉,让学生能心平气和地与班主任交谈,然后再分析科任教师这样做的原因与目的,最后让他分析自己在这件事中处理的方法是否正确,这样学生也比较易于接受。

另一方面,若完全是由学生错误而引起的,班主任可先冷处理一两节课,在谈话过程中先挖掘一些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说说其他教师对他的看法及评价,尤其是与他发生矛盾的教师对他以往肯定的评价,然后才让他找找自己的错误。这样学生不但会认识到自己错误之处,而且会有所行动去改正它。

此外,感情的沟通也很重要,班主任要利用各种机会,增加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的感情。比如,各种班级活动邀请科任老师参加等等,通过活动来提供科任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从而增加科任教师的班级认同感。

三、以人本为理念,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

人本主义教育的学生观认为,应当“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具有他或她自己的感情的独特的人看待,而不是作为授予某些东西的物体”。基于这样的理解,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主张这样一个理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才。老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在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首先,班主任必须建立规范、合理、适用的班级管理制度。

俗话说得好,“绳以规矩,始成方圆。”对一个班级的管理来说,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是很难想像的。每一位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都会想方设法制定出一个班级管理制度来。要想制定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班级管理制度不现实。只有适合学生,能够起效,才是对的。简单地讲,班级管理制度必须遵循规范、合理、适用的原则。规范是要求符合现行的所有法律法规,合理是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适用是要与班情相适应,要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要有可操作性。

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把以前自己带班制定的管理制度,依据以上的原则做一些简单调整后,交给学生讨论。很多老师可能忽视了学生讨论的过程,其实,学生的讨论不见得会对老师提供的管理制度作多大的改动,但经他们讨论认可的东西,学生更好接受一些。否则,学生可能在潜意识中,认为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自觉不自觉地会有一些排斥。

其次,班主任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并将学校、班级的要求内化成学生的需要。可能很多老师都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爱默生和他的儿子想把牛关进牛棚,可牛怎么也不进去。他的女仆拿着一捆嫩草,把手指放进小牛的嘴里,小牛吮着手指,闻着嫩草的清香,乖乖地跟着女仆走进了牛棚。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顶牛”现象。怎么办呢?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学习爱默生的女仆,去了解“牛”的喜好、需要,才能有的放矢、按需施教。

一般来说,在开学的第二或者第三个星期(完成班级管理制度之后),做一个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对新阶段的学习有了一些了解,也会发现一些问题。通过调查可以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初步的了解。然后,老师可以通过观察或者定期的调查,不断地增加学生的信息。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生活的热情,使每名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和完善。

此外,班主任也要注意把学校的要求内化成学生的需要。比如,不管是学校的卫生评比,还是校运会的体育道德风尚奖,本来是学校对班级、对学生的要求,但通过我们班主任的工作却可以把它变成学生的需要。问学生一个问题:大家是愿意在一个处处落后的班级,还是一个事事争先的班级?学生当然回答要事事争先。那么在活动中拿出行动来,奉献自己的力量,维护班级荣誉,刺激学生形成“争先”的心理需求。另外,给学生这样的心理暗示,学校评比的每一项都是我们本就应该做好的,做不好就是自己出了问题,从而把学校的要求,逐渐变成学生的需要。其实,不管是在班级管理,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师的教育要求内化成学生的需要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主体性教育、教学模式都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样的转变呢?研究、分析学生的特点,把教育、教学的内容内化成学生的需要无疑是最主要的方法。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一个知识点,不管老师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可能还是有些学生不注意,但如果我们告诉他,这是考试要考的内容,学生马上就会重视起来。其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内化过程,学生有考试考好的需要啊。

再次,在组织学习方面,班主任更要注意立足班级整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要学”。利用学习动机调查表对学生做了调查,然后通过班会对学习动机做一次讨论。其次,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也是必要的,要使学生“会学”。一方面,让班上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介绍他们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也邀请一些有经验的老师来做讲座。此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到了初四毕业的时候,很多学生晚上学到

一、二点钟,早上五点多又起来,严重影响了白天的学习效率。

最后,培养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实现班级自主管理。

建立一支高效负责的班干部队伍,是我们实现班级自主管理、建立良好班风学风的基础。班干部既要靠发现,也要靠培养。俗话说,“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班主任首先要善于创造发现班干部的机会。在让学生讨论、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鼓励学生自愿报名来负责,然后让所有报名的学生自主分配和协调各自的工作。 对班主任来说,发现有班干部潜质的学生,就要创造一切机会让他展示自己,树立威信。此外,学生干部毕竟还只是学生,他们在管理的很多方面都存在误区,这就需要班主任利用班干部会议、课后谈话等形式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指导,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刺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班干部的选拔上,绝对的民主选举不一定合适。尽可能保持班委会核心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度的选举来进行调整。

有了一支高效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大可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够管理好自己,哪怕有时候犯点错误也没关系,只要他们能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就行了。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错误不可怕,怕的是老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学生能够“吃一堑,长一智”,那就能够不断进步。班主任该出手时要出手,该放手时也要放手。班主任不仅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还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对班级管理提出他们自己的想法、创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展示自我,发展个性。

总之,人本主义尊重教育过程中所有“人”的因素,创建和谐班级需要我们班级的每一个成员,包括班主任、科任教师以及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教师,身教重于言教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班主任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

李岚清副总理最近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地;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应该承认,目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教师是绝大多数,他们在工作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的确令人可敬可贺,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也有少数教师在改革开放特定环境中丧失师德和人格,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活名钓誉;有的赌博成性,作风下劣;有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有的计得患失,事事讲报酬。如此种种,都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敬业精神,采取措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崇尚身教重于言教的教师非常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快乐不快乐,启发没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教师在教学中的心态,不应只面对少数优等生,而应该平等对待那些后进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财富”的源泉。教师应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且有特色的“产品”。此外,教师还应课外辅导,上门家访,与学生的抵足谈心等。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种心态,才会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使“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更焕以光彩。

在教学中,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利用学习成果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正确评价,适当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在教学中,采取多表扬鼓励,少批评,不打击的方式,课堂上多数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课前巧设练习题,对好、中、差生配备难易不同的练习题,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题可做。当他们取得成功和有微小的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当他们看到教师鼓励的目光,听到教师表扬的语言,学生们脸上露出微笑。这样,无形中对学习就更感兴趣。每次批改作业和测验后,对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在心里上打上一针强有力的兴奋剂。当然对学生表扬要适当,应该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简单的表扬,使后进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增强了自信心,只要好好学,也能学好。而对学习较好的同学,则适当地指出他的缺点,让他知道自己的不足,让外来的动机及时转化为内在的动机。

竞赛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手段。教学中适当引进竞争机制,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意识的游戏和比赛活动把知识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如看谁期未考试能第一;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问题时,看哪个小组先得出结论:课堂上回答问题看哪行举手的同学多,且回答正确率高等等,造成一种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的气氛,使学生内心潜在的动机和需要转入兴奋状态,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创造环境, 用诚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著崇尚身教重于言教的教师会给学生创造温暖的环境,会用诚心对待每位学生。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要创造出让自己感动的人。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温暖的环境是每位教师应尽的基本职责。冷漠是缺乏对生活的感动,并非是身边缺少感动的人和事,只是常常视而不见。你可给学生布置一份作业:每人用一周时间去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或发生在同学间感人的事,然后开一次“可爱的同学”的主题班会,让同学在班会上交流发现。你会发现在第一位同学羞涩的讲述后,发言的同学此起彼伏,一个个可爱动人的形象被描画了出来,再看那发言的听讲的一个个漾开了笑脸。之后的周记本上就有了“名人某某”、“淘气大王”、“同桌的她”,更有了“可爱的校园我的家”等生动鲜活的精彩纷呈的文章了。不仅如此,同学间互帮互助的场景也会时时感动着你。同学间能互帮互助,互关互爱是形成良好班风的一个重要因素。

良好的班风除了同学间互帮互助,还应亲师信道,班主任是搭建学生与任课老师间的桥梁,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自己的老师,使任课老师不会因与学生课下交流少而给学生的印象只限于课堂上讲授知识时蹙额锁眉的那一面,你还可以开一次“我们的老师”的主题班会。在学生谈了自己眼中的老师后,你把不为学生所知的各位老师的为人做一下补充介绍。身边有可爱的同学,有可亲的师长,怎能不使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呢,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必定会拥有一个美丽的人生的。

再者,用诚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生活的美丽不是用几句话或一堂课就能催生出来的,老师往讲台上一站,在学生中间一走都具有指示性,你到底是不是可亲,时间会证明一切。庄子有言曰:“真者精诚所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要创造让自己感动的人,首先老师自身就不该是一个冷漠的人,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该拿出百分之百的诚心。 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样,我们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的心中!如:四年来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临毕业时会收获感动。临毕业时,班长代表全班同学发来一封短信,信上说:“四年,您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本分--真诚,请相信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真诚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灵深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要的只是时间和耐心。

对于学生可爱的小举动必须给予回应,粗心大意对稚嫩的心灵的漠视,其后果怕是导致他们对人世的冷漠。教师的爱,就像火种,它能点燃学生的爱。学生得到教师的爱,才会把这种爱“反射”给老师、同学,以至上升对生活、对学习、对祖国的爱上去。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话说:“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 有爱心的人必定是一个懂得感动的人,感动是与人相处的润滑剂,感动于他人的帮助,感动于他人的忏悔,感动于他人的真诚,感动于他人的美丽;感动是与生命的对白,感动于小草破土而出,感动于夏日的一缕清风,感动于落叶魂归大地的壮烈,感动于第一片雪花消融在脸颊„„懂得感动才是健康的人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我们的美誉,同时也是在告之我们的责任。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健康的人性创造让我们感动的人吧。

激活英语教学的研究和探索

浅谈2+5+2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上的试用

有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因此,探索教学的2+5+2教学法在本校应运而生。

“2+5+2”中的第一个“2”是教师提前两分钟候课。“2+5+2””的“5”指的是最后五分钟测试当堂的重点内容。“2+5+2”中的后一个“2”是指在下课后教师滞留两分钟,这两分钟是为学习有困难、有疑惑的学生准备的,在这两分钟里,教师即可以为这些学生点拨疑难。

激活课堂要求1。导入带兴趣,人人参与; 2。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3。信息反馈畅通,结尾有成果。4。疑难解惑,及时点拨。

一、兴趣导入,人人参与---2分钟

长期以来,对如何更快的进入上课的状态,从而使“45分钟课堂”的一开始就达到了高效,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都能带有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一直是我校研究的课题。我们知道:Well begun is half done。几年来,我们采用了2+5+2课堂教学法。充分利用上课前教师提前两分钟候课这段时间使学生很快进入上课状态。 例如:课前给课代表布置这两分钟的任务。1。领读单词句型。2。测验上节课所学内容。3。讲英语小故事。4。表演对话等。只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机会。现代教学论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拓宽思路,又能以最佳状态进入课本的学习。我们尝试了这种新的手段导入课本,学生热情高,进入角色快。

以Book One, Unit 5为例:标题为Is this your pencil ? 在学新课之前,我给课代表布置了任务:将同学们知道的有关学习用品的单词罗列在黑板上,并把学习用品拿出来说一遍。从黑板上罗列的内容来看,学生的思维非常积极,人人参与,且无重复。虽然由于时间与黑板大小关系,展示的只是学生说出的大部分,但已能看出它基本上覆盖了课文的单词。在以后的学习中,无论是掌握对话的质量还是速度,都是令人鼓舞的。

二、形式求活,方式多样---38分钟

说起课堂教学,人们就会想到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布置作业。课堂活动为:1。听:听老师、听录音、听同学。2。说:背诵、回答、小品表演。3。读:读课文。4。写:作业巩固。无可厚非, 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已习惯此教学方式。 但你如果没有用适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教学方法,你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缺乏生气,学生缺乏活力。 学生为学而学,一个字“苦”。为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思路入正轨;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思想集中,应该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听老师、背诵、读课文。而应该采取让学生眼、耳、口、手并用的新的教学方法。以Book One, Unit 5为例:1。课前你可以收集一些学生的(也可以包括教师自己的)文具,课上让学生轮流找物品的主人。2。找学生轮流到黑板上话教室里的任意一种物品,其他学生从一开始就可以猜所画物品,看谁能在画完前猜出答案。3。小组活动:四人一组,把四个同学的物品混在一起,然后请小组中每一个同学挑出自己和同学的物品,看谁花的时间少。这时候他们便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做这些事情,对对话的理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信息反馈畅通,结尾有成果---5分钟测试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要想提高课堂活动的质量,教师既要精心设计课堂还要设计信息反馈内容。这节课的效率究竟如何,通过最后五分钟的测试就可以知道了。5分钟测试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很好的激励和督促。因为教师会为了让学生最后五分钟的测试达标而付出更多的努力,会想尽各种办法使这堂课的前四十分钟凝聚精华,并能让学生真正学会这“精华”。而学生呢,也会为了让自己顺利通过测试而更加认真的听课、学习。所以这五分钟的意义之重大毋庸置疑。测试内容是本节课精华。以Book One, Unit 5为例:通过上述几个环节你可设计这样几个题来测试本节课的内容:

1。--这个用英语怎么说?--它是一支钢笔。--怎样拼写它?--P-E-N. 2。--请问,这是你的铅笔吗?--是的,谢谢。 3。--请问,那个是你的橡皮吗?--不,不是。

4.--这个是他的书吗?--不,不是。它是她的书。 5.这是我的直尺,这是你的铅笔盒,詹妮。

四.疑难解惑,及时点拨—2分钟

“2+5+2”中的后一个“2”是指在下课后教师滞留两分钟,这两分钟是为学习有困难、有疑惑的学生准备的,在这两分钟里,教师即可以为这些学生点拨疑难还可以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改善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教师更敬佩。这对今后的教学帮助非常大。俗话说“信其师授其道”吗?另外,如果一个学生的疑问或困难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那么,他以后的学习就会更加困难。久而久之,他将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从而一个名符其实的差生,美好前途也将从此与他绝缘。这是任何一位老师、学生和家长都不愿看到的。我们和学生通过交流都得到了一种全新的感受。通过教学活动不仅可使学生在学习运用中学会外语,更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自信心。这非常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效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总之,教师应该尝试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教学,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 减轻学生的负担。每一个教师必须在"解惑"上多下工夫,既教知识,又教给学生去解决问题的要领,轻松而又敏捷地掌握、理解运用知识。2+5+2不愧为一有效的教学模式。

第四篇:教师的言教与身教

教师的言教与身教应体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

教师的劳动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必须持十分慎重的态度。 学生的“向师性”强,“可塑性”大,他们往往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并且把它们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所以教师的言行和举止,就会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言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树立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严格的学习纪律,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校风校纪规范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学习、观察与思考。身教正是通过感官传导进入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这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形式,在教育生活中起着“言传”所代替不了的重要作用。身教可以配合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在教师无声的教育影响下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实现自己的自由发展。身教影响力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教师要注重自身人格的塑造,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一、案例展示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七年某班自成立以来,班主任兼教语文课的刘老师发现学生有“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倾向,他们对班级的事、别人的事总是表现得很漠然。虽经多次说服教育,效果不好,她很苦恼。

一天下午的语文课上,刘老师正讲着课,突然“哇”的一声,该班的学生林瑞吐了一地。时值盛夏,臭味立刻充满整个教室。此时林瑞脸色苍白,汗珠从脸上渗出来,痛苦地趴在桌子上。见他这样,刘老师很着急。而同学们有的捏鼻子,有的扇着书驱赶臭味,有的竟起哄:“熏死了!”

面对这一场面,刘老师放下书,疾步来到林瑞面前,掏出自己的手帕,边为他擦汗,边询问病情,确认是感冒所致,刘老师才稍微放下心。接着,她拿起笤帚和簸箕,从外面取来沙子,清扫呕吐物。教室里很快静了下来,有的惊讶,有的满脸羞色„„班长和另外两个班干部连忙接过刘老师手中的工具接着打扫。刘老师转向全体同学说:“大家先上会儿自习,自己看一下课后题。”说完,立即带着林瑞同学去了医院。

刘老师走后,又有几名学生自觉地拿起了扫除工具,大概过了几分钟,教室被清扫干净了。教室里开始有人小声议论。一个同学说:“刚才,林瑞吐了一地,我恶心得也要吐出来。”另一同学接着说:“可不是?真脏啊„”“看咱们老师,一点也不嫌脏,又打扫,又送林瑞去医院的,我算是服了。”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大,此时班长贺名同学站了起来说:“大家对今天发生的事情好像有很多话要说,记得刘老师说过‘想说大家一起说’,我们借这件事开一个十分钟的班会,怎么样?”大家都纷纷赞同。其中一个学生对贺名说:“以往班会都是你主持的,今天还由你主持。”贺名也毫不推辞地走上讲台,用粉笔在黑板的空白处写下了‘这一幕,我„„’,然后说:“这是我们今天班会的题目,就今天发生的事情,大家想说点什么?”说到这,同学们又小声议论开了,班长贺名打断大家的议论说:“我想借这次机会说说我自己,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班长,在评选班干部时,老师说过‘一班之长,要以身作则,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中关心同学,帮助同学’,当时我信誓旦旦地向老师向同学保证:一定要做好大家的勤务兵。今天,林瑞有病了,开始我无动于衷,是老师的举动提醒了我,我愧疚的接过老师手中的笤帚,当时想:如果时间倒流我一定会主动地上前帮忙。”班长的话再一次打开大家的话匣子。林瑞的同桌站起来说 :“我距林瑞最近,这节课我发现他总是趴在桌子上,我为了听课也没理他,他吐了之后,我没考虑到他那时有多难受,只是嫌气味难闻,又离他远远地。看刘老师平时对同学挺严厉地,其实对我们挺好的。”坐在最后面的一名学生也站了起来说:“看见林瑞痛苦的样子,我很想上前帮助他,可我怕学生讽刺我,说我‘装好人’„„。我应该勇敢点,像刘老师那样做。”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恰巧被刘老师听到了。原来她将林瑞同学安排妥当后,急匆匆赶回校上课,刚走近教室,便听见了同学们的议论,刚想推门走进教室,便听见了热烈的掌声。她激动地走进教室,看见同学们勇于自我检讨、纷纷上台发言,她的眼睛湿润了。再看看干干净净的地面,她明白了:同学们思想正在成熟,对自己的要求也在提高。

身教重于言教,这件事对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现在,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已蔚然成风。大家都懂得,帮助他人是件快乐的事,更是有修养的人的美德。

二、案例分析

刘老师对这件小事的正确处理,提供了教师 “身教重于言教”作用的成功案例。显示了教师良好的示范、影响和教育功能。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阳光。”

归结刘老师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有这样几个特点: 首先,注重与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刘老师做到了以尊重学生的态度和方式与学生民主平等的交往。面对同学最初的表现,教师往往容易感情冲动,大声训斥、指责。如此,被训斥者丢了情面,伤了自尊,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师的话语会变得难以接受。而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和被教育者能否接受这种教育。相反,刘老师保持“沉默”,一改教师以往的高高在上的施令者地位, 以“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的平等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使“互相关心”成为全体同学一种自觉的行为。

其次,注重以身作责,为人师表。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刘老师在面对全班学生的漠不关心、无动于衷时,保持“沉默”,通过自己无声的举动,诱导学生自我认识错误、自我教育,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将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简单的行动胜过了千言万语。

最后,教师的身教是时时处处存在的。教育学生要从大处着眼——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更要从小处着手——充分利用学生中发生的小事,因势利导,把握时机,教育学生。刘老师就很好地把握住了教育契机,让学生在事实面前, 让学生在经历之中, 去探索、去体验、去思维、去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激发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

三、理论对接

恰当使用言教与身教,首先要了解言教与身教的内容及二者的关系。

所谓言教,是指教育者用讲说的方式教育、开导被教育者。它属学知识、习方法的范畴,注重双方的语言交流,通过彼此之间的交谈,及时交流思想,并且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批评、指点或者帮助。“身教”,是教育者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和教育被教育者。它注重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有意识地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身教是告诉学生怎么做,言教是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言教的基础是身教,言教事实上是身教的抽象与概括,身教是言教的体现。言教不能脱离身教,如果身教不好,那么言教的效果不可能好,甚至起到反宣传的作用;同样,如果仅用“身教”,在时空上受到很大局限,也不利于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所以言教和身教缺一不可,它们必须同时进行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言传身教都很重要,但身教相对言教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身教不同于单纯的言教。印度的谚语有:“告诉我的,我忘了;表演给我看的,我记住了;我亲自动手做过的,我明白了。”从心理角度分析,这是因为身教具有形象直观性、动情性。由于形象直观,身教就为学生思维发展拓展了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再到实践的认识道路,身教就容易被学生接受。

实践表明,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是学生最易接受的,他们对这种无形教育既不能防御,也不能抵制,模仿也就在无形之中产生,这种模仿最初是外部行为,直观的、有目的的,而后逐渐由外向内、由表及里地转化和深入,经过较长的时间后,教师最初的行为规范就成为学生稳定的心理品质。古今中外诸多教育家对“身教”都作出过精辟的阐述: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正身,如正人何。”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解释师范时说:“范就是模范,可为人的榜样,自己的行为要做别人的模范。”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教育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仿效的榜样。” 因而“身教”重于“言教”。

最后,教师用身教达到预期的教育功效,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师必须学识渊博,学业精深。要想搞好教学工作,真正要做到“学高为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作为一名教师一是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二是要有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结合力,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望。

2.教师本身要做到言行公正,品德高尚。为了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就必须首先致力于培养为人师表的品德。教师要用正直的品行感知学生,用高尚的道德感化学生,用自己良好的品质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首先不做。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做出榜样。榜样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3.与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教师板着面孔,学生敬而远之,施教者不会收到良好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大喊大叫,并不能收到预想的结果,有时反而引起学生的消极反抗。所以教师应该以尊重学生的态度和方式与学生民主平等的交往。而这种交往的感情基础就是爱。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说过:“如果学生的内心深处永远拒绝了老师,则一切教育措施无异于在荒凉的沙漠中种植庄稼。”教师的这种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4.教师的身教是时时处处存在的。身教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也绝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而是要在更广泛的时空里,时时处处以身示范,为教书育人做出奉献。

5.身教与言教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身教重于言教。身教与言教相比具有更强烈、更深远的影响力。但在强调身教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言教。因为要想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就必须有言教相配合。 事实上,言教和身教是不能分开的,二者是密切结合的。只有将身教与言教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第五篇:身教重于言传

陕西省义务教育课改成果展示

身教重于言传

徐海霞

陕西省安康市第一小学

身教重于言传

安康市第一小学 徐海霞

内容提要

“言传身教”,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言传,口头上的传授、讲解;身教,亲自在行为上示范。

我想从家长和老师两方面来说一说对孩子教育“言传身教”的问题。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无可替代。“言传”固然重要,而“身教”却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关键词

言传身教

行为习惯

孩子

家长

老师

榜样

正文

“言传身教”,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言传,口头上的传授、讲解;身教,亲自在行为上示范。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为了孩子,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可以说是都费尽心思,竭尽全力。可有时候,左叮咛,右嘱咐,千百遍地唠叨,教育孩子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然而收效却总是不尽人意,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从家长和老师两方面来说一说对孩子教育“言传身教”的问题。

一、家长的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一出生,他心灵上这块土地是荒芜的,父母是这片土地的第一个播种者,你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因此父母和孩子的个性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将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个人成长。在孩子身上,任何一个优点都有父母的传承,任何一个缺点都可能是父母的影子,以无声的行为取代有声的说教,相信效果会好出几倍。

有一个“曾参教子”的故事。说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她的小儿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就哄儿子说:“你回去等着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结果曾妻从街上回来后,看到曾子真的要杀猪,就急忙阻拦道:“我只不过是跟孩子说着玩,是哄孩子的。”曾子说:“跟小孩子是不能开玩笑的,孩子年幼无知,处处会

2 模仿父母。今天你欺骗他,就是教他学你的样子骗人。做母亲的欺骗自己的孩子,那孩子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啊!”于是曾子杀了那头猪,煮了肉给孩子吃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对孩子许诺必须慎重,有的家长认为,跟小孩说话何必当真,这种想法太轻率了。

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孩子刚上小学,许多家长会居高临下,采用传统的 “我说你听,我训你忍,我打你挨”的单向型教育方式。看见孩子没写作业就“骂”,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训”,孩子不听话就“打”,往往发现情况越来越遭。

有一位家长告诉我:“要求孩子每天写一篇日记,有一天我检查女儿的日记本,发现已连续五天没有写,最后一篇只写了两句话:‘爸爸是个大骗子,说话不算话’。我当时真的很生气,女儿不仅没有完成我给她的任务,而且还把自己的父亲说成是大骗子。我把女儿叫过来狠狠的训了一顿,谁知女儿一改往日里的斯文,歇里嘶底地反驳:‘你说过给我买一个芭比娃娃的,已经过去一个多周了,你们大人都说话不算话,还每天叫我们小孩子写日记,你们为什么有空就去打牌,搓麻将’。听到这里我心里为之一震,这是我今生第一次听到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在批评我,模仿我,而且句句属实。我心里很内疚!”

是啊!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妈妈一再给孩子说多吃胡萝卜有营养,自己却不吃;你千叮咛万嘱咐地要求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而你自己趁没人的时候闯红灯;怎么可能期待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呢!家长都没有做好,你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好呢?因此,“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和改变孩子”非常重要,应该形成一种“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应该做到”的教育理念。

2、创造家庭学习氛围,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要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创造一个学习型的家庭氛围。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里别的东西可以少一些,但不能没有书”。试想,你滔滔不绝地要求孩子有时间就多读书,而你自己一有时间就看电视打麻将,从不摸书,孩子心理自然会不平衡。

3 有一位家长,一次购买了近百本各类书籍,创建了一个“温馨家庭书屋”。他并没有给孩子制定学习规章,而是和爱人有个约定:休息时间没有特殊情况,不得出去打牌,搓麻将,每天晚上一定要到“温馨书屋”看书一小时以上。他们坚持了一个月,发现知识的魅力使他们再也离不开书屋了。这期间,他们的孩子一做完作业就跑到书房来,一是察看一下家长在做什么,二是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看。慢慢地,看书成了孩子课外时间的第一大兴趣!他们成功了,因为他们明白“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他们没有强迫孩子,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引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3、对孩子的教育无处不在

做家长的要时刻意识到有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在瞅着自己。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在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向别人说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敌人和朋友,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都对儿童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的儿童教育家孙敬修也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象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父母个人的范例,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行不仅影响到自己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威信,同时还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效果,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便是育人先育己,每位家长都应该牢牢记住这一点。

二、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

教育如同一缕阳光,受教育者沐浴着这缕阳光,灵魂得到了唤醒。教师是非常神圣的职业,在这种唤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为人师表,是最直观的模范。我觉得教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且最好做到以下几点。

1、从仪表气质做起,培养学生人格

当老师用雪亮的眼睛监督学生行为的同时,这几十双眼睛也注视着我们。我们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学生历来对老师外在形象格外注重,教师任何不雅的谈吐、不当的装束和体态都会招致学生的议论、模仿和反感。

4 在学生面前,我从来不骂人;课堂上如果做了不当的事,我会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错误;我会亲自教他怎样对其他老师有礼貌地交谈„„办公室的同事经常说:“每次徐老师班上的孩子进办公室来,特别有礼貌!”

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在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的行为时,也将其纳入自己的行为条例。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以得体的仪表、良好的言行塑造有个性、有气质、有吸引力的接班人形象。

2、从业余爱好做起,培养学生广泛兴趣。

学生爱好广泛且热情很高,他们尤其佩服有各种“本领”的老师。 我希望本班学生能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为此我花了不少心思。虽然我教语文课,但是在我的课堂上,经常会发现其它学科的影子。有时候,我会为同学们高歌一曲,或者在黑板上随手画一幅画,要么来上几个舞蹈动作„„这样一来,无声地激起了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

所以我觉得,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以教师的多才多艺成为学生的表率,培养学生对各种业余活动的兴趣。

3、事无巨细,教师从自身做起,培养个性、优秀的学生。

一个教师除了用教学艺术吸引学生,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事无巨细,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培养个性、优秀的学生。

我始终有一个信念,就是不怕学生不会做,就怕自己做不好!学生在晨读时懒洋洋,我就放开嗓子与他们一起读;每天放学扫地拖拖拉拉、扫不干净,我就亲自示范;孩子的课桌上乱七八糟,每天我都把教室讲桌上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无可替代。“言传”固然重要,而“身教”却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希望家庭教育与我们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2009-08 参考文献

1、网络

http:///Item/150703.aspx》“曾参教子”

上一篇:全球猎身读书报告下一篇:全体会会议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