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科技强警范文

2022-06-14

第一篇:派出所科技强警范文

科技强警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新昆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警力与任务、形势与能力、装备与需求、传统警务模式与当前社会治安形势要求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突破困境,昆明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创建“全国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把向“科技要警力、要效率、要战斗力、要控制力、要满意率”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打造人居最安全城市的核心战略,使“科技是第一战斗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强警是第一方略”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四抓工程”:保证科技强警建设稳步推进

为确保创建工作领导重视、目标明确、任务具体、组织有力、实施有序,昆明市重点实施了“四抓工程”。

抓理念统一思想。为破解长期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昆明市副市长、市公安局长杜敏于2006年5月率市公安局所有党委成员和14个分县(市)局、直属部门“一把手”赴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南京、芜湖、杭州学习考察,带头改变工作理念,并在2007年初提出“扭住信息化建设不放”和“报警监控系统建设不放”的工作思路,把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狠抓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通过分层次召开创建工作启动会、组织建设协调会、项目攻关推进会、现场经验交流会、成果经验宣讲会等形式,不断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全面树立“科技强警是最经济、最大的节约”理念,强力实施“不懂科技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科技应用的民警将失去工作岗位”的制度,自觉主动养成“上班必开机、开机必上网、上网必浏览、办案必查询”的习惯,真正使科技强警工作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抓目标倒逼进度。为使创建工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要求明细,昆明市制订了《昆明市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对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要求、建设进度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明确提出以整合科技资源为核心,以建设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的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为载体,对指挥调度、物证鉴定、现场勘查与处置、报警监控、智能交通等项目进行重点攻坚,全面提高公安工作科技含量。通过采用目标倒逼进度工作方法,逐一明确建设要求和时限,形成了“建设项目有人抓、建设进度有人管、建设任务有人干、建设成效有人查”的良好局面。

抓领导落实责任。昆明市政府专门成立由昆明市副市长、市公安局长杜敏任组长,市发改委、市信息办、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综治办、市公安局等部门组成的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确保各司其职、强力推进。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云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孟苏铁,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云南省副省长刘平,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祖林

等省市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多次听取专题汇报,提出明确要求,并从政策、经费、装备等方面做出重要指示,极大地帮助公安机关解决了一大批想解决而又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

抓整体协作推进。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先后以文件、“市长令”、制度等形式出台《推进科技创安、打造平安昆明“十一五”建设规划》《昆明市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规定》《关于聘请公安科技建设专家顾问的决定》等规范性文件,全方位调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阶层力量参与科技强警建设的积极性,主动建立与省内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合作和培养机制,不断完善项目咨询、论证、验收、评审制度,为整体推进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四项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要做好科技强警这一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靠科学管理、靠严格奖惩、靠全程监督、靠执行落实。为此,昆明市公安局逐步完善了“四项工作机制”。

建立科技项目规范管理机制。在创建工作中,必须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才能保障创建工作协调有序发展,也才能防止重复建设,杜绝资金浪费。为此,昆明市公安局先后制订了《科技建设管理规定》《科技管理暂行办法》,对公安科技建设项目、公安科技设备、公安科技人才进行规范管理,确保科技项目建设有章可循。

建立全程追踪考核奖惩机制。科技强警的成败取决于全体民警的创新意识、执行效果和工作积极性,为深度挖掘潜能、激发工作热情、培育创新意识,昆明市公安局制订出台《科技工作先进集体(个人)评选表彰暂行办法》,每年至少对5个基层科、所、队及40余名从事公安科技工作的民警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进行全程追踪考核评估,使民警正确面对压力,主动寻求动力,激发创建活力。

建立督察倒逼落实工作机制。2007年,昆明市公安局将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项目和电子监控报警系统建设纳入市政府、市公安局重点工作考核,并进行分解立项督办,切实强化督察、问效、问责三大手段,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监督,做到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督察倒逼落实,确保各项建设任务按计划、按要求实现。

建立科技人才重点培养机制。通过选拔昆明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派出业务骨干跟班学习、加强科技人才招录等方式,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大幅提高。目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25名,占全市总警力的8.25%%。2年来,在信息技术、行动技术、刑事科学、智能交通等方面分别获省、部、市科技进步奖。全面落

实基层科、所、队配备信息员(科技协管员)制度,逐步建立起覆盖全部公安业务部门和基层科所队室及点、线、面均有科技强警人才储备的立体格局。

“四个加强”:服务实战和群众满意是目的

在科技强警工作中,人员素质是基础,经费投入是保障,规范制度是支撑,应用效果是关键,服务实战和群众满意是目的。为确保创建工作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开展,昆明市重点突出了“四个全面加强”。

全面加强教育培训。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昆明市公安局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开展科技大练兵,并投入上百万元培训资金,累计组织251期16513人次的科技专业知识和技能集中培训,使每名民警至少参加1次集中培训。同时,通过召开举办丰富多彩的培训会、演示会、宣讲会、博览会和科技活动周等方式,不断提升民警科技素质和应用水平,为全面推进科技强警工作提供优质人才保障。

全面加强经费投入。昆明市公安局相继出台《昆明市公安局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昆明市公安局“金盾工程”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等文件,以落实县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制度为抓手,狠抓科技强警经费保障落实。近2年来,昆明市共投入科技建设资金2.4亿元,争取省、市两级科技部门2000多万元的立项资助,为全面推进科技强警工作提供了充足资金。全面加强标准制订。为确保科技强警创建工作统一标准、规范运作,市政府和市局制订下发《昆明市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技术规范》《昆明市公安机关违法犯罪嫌疑人员信息采集工作的规定》《信息采集室建设标准》等规范性文件,让各级各部门和一线民警“瞄得准目标、看得清标准、抓得住关键、找得到措施”,为全面推进科技强警工作提供准确的参照。全面加强基础建设。现已完成2000兆接入公安二级网和四城区分局、直属部门千兆网的改造。昆明市公安机关各级各部门共开设443个局域网网站;县级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已全部完成“三台合一”建设;百名民警专网计算机拥有量由创建前的42台增加至76.5台;全警数字身份证的拥有率从创建前的54%增加至100%;基层一线民警350兆集群电台配备率由创建前的52.6%提升至61%;信息中心已建成数据库服务、应用服务、网页服务三层运行支撑体系,共采集各类基础信息1.8亿条,信息资源库的年访问量超过280万次;新建143个标准信息采集室,覆盖全市243个基层所队;全市14个刑事技术室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建成容量为100万枚的市局中心指纹库,已采集30万枚现场指纹,比对速度提升到10万枚/秒,指纹活体采集占全市采集总量的80%以上;城市报警监控系统启动建设以来,全市公安机关自建3458个报警监控探头和78个三级监控中心,利用社会资源建设63603个监控探头。

“八个促进”:

增强科技强警建设示范效果

科技强警的成效好不好,最终要体现在实战应用水平的高低上和服务群众质量的好坏上,为使科技强警的效果最大化,昆明市集中用“八个促进”增强科技强警的示范效果。用科技促进侦查破案。建立贴近基层、突出实战业务需求的流程化、规范化、角色化的“刑事案件管理系统”,实现业务工作和信息工作的双向促进。利用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实现网络化审核审批,以执法操作标准化促进执法办案规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整合系统信息资源,实现了违法犯罪人员信息、指纹信息的关联采集和应用,为信息应用、分析研判、指导侦查创造了条件。2007年以来,全市利用网上信息资料协破案件2275起,同比增加206起;利用指纹查中案件首次突破千起大关,同比上升了15.4%。

用科技手段促进信息研判。昆明市公安局设立信息研判专门机构,制订配套性文件,逐步形成了基于警务信息平台、省厅研判平台和110警情自动分析系统的日报送、周汇总、月分析和突出问题适时研判、适时分色预警的工作模式,为基层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撑,有力推动了“警力跟着警情走”和“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新型警务模式的形成。用科技支撑促进平台建设。昆明市公安局从2006年底筹资1437.4万元建设连通所有公安应用系统和八大资源库、集网上办公办案和警情预警等功能为一体的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全力构造“全警参与、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应用”的警务信息综合应用格局。通过采取强行推进和强力入轨等措施,初步实现了警务工作程序化、法制监督全程化、民警考核智能化、岗位工作数字化、管理结构扁平化的目标。目前,近90%的基层民警在网上办理日常业务工作。

用科技成果促进禁毒斗争。全力加大了车载式、便携式X光机,个人防护装备,毒品微量检测,取证设备等装备投入,3年共破获贩毒案件13912起,其中万克以上案件63起,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向实战部门和派出所发放9000余份新型毒品、毒物快速检测板。全市呈现出无毒县乡增多、毒品犯罪下降、社会吸毒减少、毒品市场萎缩的良好态势。2008年9月19日,昆明市强制戒毒所研发的新型毒品成瘾戒断药物新毒康胶囊正式获得生产批文,结束了我国在新型毒品成瘾者戒断过程中没有戒断药物的历史,填补了我国在新型毒品成瘾戒断药物领域的空白。

用科技促进治安管理。准备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建设20万个报警监控探头,目前,已经建立完成67061个。通过近一年打防“两抢”犯罪的工作,不仅打破了历年来“两抢”警情频发,刑事、治安警情持续上升的历史,还提前实现了市局制订的下半年每天“两抢”警情控制在个位数的目标。4244家旅店安装完成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安装率达99.6%。该系统建成以来,通过系统自动报警共抓获公安部网上通缉在逃人员598人,使用效果排名全省第一位。通过二代证办证信息的碰撞比对,共抓获了41名公安部网上在逃人员。利用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收集80余万条治安基础业务工作信息。

用科技创新促进交通管理。针对昆明市混合交通模式及交通供求严重失衡的现状,应用科技手段对交通管理进行整体谋划,对昆明市内的道路交通状况进行周密、详实的调研,在昆明主城区采用了路口“禁左”措施及部分路段实施“绿波信号控制”等科学管理方式,改善了昆明主城区交通拥堵的状况,高峰时段通行车速由此前的不足10公里每小时提高到了21公里每小时。

用科技导侦促进精确打击。市局共投入了653万余元专项建设经费,率先在全国城市公安行动技术部门建成了技侦侦控系统;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先后完成了“移动侦查取证指挥车”等多个技侦科研和技术革新项目。其中,“移动侦查取证指挥车”获第三届全国公安技侦技术革新成果三等奖和2006全省公安技侦技术革新成果一等奖,“技侦地理信息系统”获2007全省公安技侦技术革新成果一等奖。

用科技措施促进便民利民。市局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户口迁移网上办理,并通过电话查询、手机短信、互联网门户网站等方式,不断拓宽与公众联系、沟通的渠道,提供服务群众新方式。

第二篇:科技强警的思考

随着科技强警战略的全面实施,科学技术在公安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改变着警务模式,而且改变着民警的思想观念、监督方式、服务观念,提升了公安战斗力和民警素质。但是,还存在这样的现象:耗费巨资购买的设备长期闲置不用。在公安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时采用的仍是传统思维,没有运用先进的技术去解决问题的意识,有些购买或开发的设备只是在上级或领导检查时演示,形成不了真正的战斗力,一些民警不愿意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科学技术本身具有排斥心理等。这些现象的存在有多种因素,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有些民警的科技强警意识不强,只有提高他们的科技强警意识,才能更好地实施科技强警战略。

科技实践证明,观念的落后是最根本的落后,只有改变观念、提高意识、勇于创新才能最终走向成功。科技强警不仅仅是增加编制,增加专业技术人员,更重要的是民警科学素质和意识的提高。例如:计算机应用技术大家现在都必须掌握、理解,只有利用信息平台、公安信息中心来共享信息,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胜任岗位工作。仅仅会动笔已适应不了现代警务的要求,必须学会应用计算机,不会应用计算机的人是当代的“文盲”。领导不懂计算机、信息化就会失去领导权,民警不懂计算机、信息化就会失去工作权。要在整个公安系统中形成一种人人学习、应用计算机的良好氛围。

科学技术在公安工作的应用,涉及到各个领域、各警种,涵盖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触及到民警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科技应用,增强科技强警意识。民警在警务工作中使用的警用装备的功能大小是由本身的科学技术含量决定的,科技含量越高则功能越强,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警用装备建设是公安机关提高战斗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民警在实际警务工作中通过使用这些装备,可以感到科技的巨大威力,从而增强科技强警的意识。如卫星通讯指挥车、排爆机器人、消防机器人、消防坦克、消防船、警用直升机等警用装备的应用,都大大增强了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而“网上追逃”、“网上打拐”,人口的存档、查询等手段的应用,提高了民警的工作效率,通过科学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可增强民警的科技强警意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流、车流、物流迅猛增长,道路里程不断延伸,道路交通体系中人、车、路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面对这样一个社会发展城市化、交通发展机动化、农村道路发展快速化的形势,作为职能部门我们只是被动适应,“物变而己不变”终究是行不通的,要坚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坚持不断地解放思想,自我调整、升华,以提高交通管理科技质量来促进交通管理发展,达到科技强警的目的,打出一条相对适应现代城市交通发展形势,有效缓解人、车、路之间矛盾的发展道路。

(一)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是服务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交通管理工作量急速增大,交通违法呈“隐蔽化、科技化”的形式,单一的“人管人模式”显得越来越乏力,公安交管部门集管理与服务职能于一身,科学技术的应用无疑为交通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提供了平台,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应用电子警察、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科技设备,对一些违法行为固定证据和开展非现场处罚工作,有效地消除了交通违法行为人对执勤民警的不满情绪,减少与民警发生正面冲突的机率,最大限度地缓解矛盾,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如像眉县县城过去乱停乱放比较严重,过去采取的是“吆雀式”管理,民警时常被违法者的家属起哄围攻,挫伤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去年大队及时调整策略,采用数码相机和电子监控车拍违停录入网上再处理的办法,有效地制止了乱停乱放问题,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冲突,街道秩序井然,受到政府的肯定,科技推动了交管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是打击假牌假证的有效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用假牌假证、交通肇事逃逸等违法犯罪行为有增无减,特别是盗抢机动车的案件危害更大,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一现状,必须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战斗力,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县公安局投资百万元在街道路口、交通要道、公路沿线安装监控系统,交警大队投资50万元购置三台流动电子警察车,这些科技装备的应用,在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通过科技系统的有效监控,成功的侦破了抢劫出租车案、持刀抢劫摩托车案及交通肇事逃逸案,及时准确的获取了使用假牌假证的证据,有效的打击了不法分子,提高了路面管控能力,实现了证据的固定,有利于执法定性,使交通管理执法更具有严谨性。

(三)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是根治机动车超速、违法会车、占道行驶、逆向行驶、闯红灯、不按规定让行等违法行为的灵丹妙药,这些交通违法行为稍纵即逝,在传统模式下很难取证,以致造成打击不力。因此,在交通管理工作中,让高科技充分发挥作用,给这些造成交通事故主要因素的野马套上龙头,是当前和今后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不间断的工作有效的遏制了超速行驶违法行为,预防和减少了此类事故的发性,取得了交通事故同比下降的明显成效。

所以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将科技建设渗入到强警措施中来。运用科学技术更有力的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第三篇:简述公安信息化与科技强警

公安战斗力等于科学技术与警力、警用工具、警务对象、 警务管理之和的乘积。公安科技具有乘法效应,这一论述非常准确的阐明了公安科技在公安工作中的作用。

公安科技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全面提高公安战斗力。公安战斗力的第一要素就是警力,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能否完成维护社会稳定这一重要任务,每个公安干警科技素质更是关系到我们能否高质量的完成保持社会稳定的任务。我国目前公安干警与人口的比例是非常低的,但依靠增加警力,只能是“治标”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提高公安干警的科技素质,让每个公安干警更多的掌握与业务相关的公安科技知识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这是提升警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要加大公安科技项目的研究,不断提高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大力加强科技培训,全面提升全体民警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公安工作的需要。

以信息化为龙头的公安科技工作促进警务管理的重大变革,指挥系统的建立和各类信息库的建设,将使每个指挥员的思维方式和指挥手段,都发生重大的改变,新的警务管理模式正在形成。手拿话筒的现场指挥,已经被各种信息、图像传输、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手段所取代,运筹帷幄,决

胜千里之外已成为现实。这一切都印证了公安科技在公安工作中的乘积效应。

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不断出现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的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提高整体战斗力,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就需要有一个强大信息化的公安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基础,注重信息,已成为公安机关科技强警工程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当前公安机关不可能大幅增警以及公安工作步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走科技强警之路的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公安战斗力的重要途径。

一、公安信息化和科技强警的内在联系

公安基础与科技信息紧密相关,公安科技虽不是公安战斗力的独立要素,但它直接影响着公安战斗力的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某种意义上讲,科技就是公安工作的第一战斗力。

(一)公安民警是公安信息应用的主力军。实践充分证明,犯罪与反犯罪的斗争中绝不是量的拼杀,而是质的较量。特别是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犯罪嫌疑人越来越多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现代装备进行犯罪,犯罪的智能化日益明显,尤以计算机犯罪为代表的高技能犯罪令人震惊。如果我们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公安民警队伍,不会运用各种信息通信

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就无法克敌制胜。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切实把提高民警的科技素质作为提高公安整体战斗力和整体工作效能的重要措施来抓,以开展"大练兵"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队伍素质培训,向科技要警力,才能适应现实斗争和形势发展的需求。

(二)公安信息化是科学技术的具体成果和应用。近几年来,公安信息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从而被广泛地运用到公安工作的各领域中,并在现实斗争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公安信息和高科技手段,公安工作就无法适应现实斗争,克敌制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公安信息化建设,以延伸和拓展人力资源,切实提高公安工作的战斗力。

(三)公安信息化建设在激活公安基础工作为现实斗争服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近年来,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大批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大量公安信息进入数据库,形成综合信息查询平台,在公安业务查询和公安信息服务等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将沉睡多年的基础数据、台帐翻新变成活的信息,并通过信息共享,有效地提高了整个公安战斗力,真正实现了科技强警的目的。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公安工作要牢牢把握信息工作的主动权,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打造"信息化公安、数字化公

安",作为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坚持向科技要警力、要效率、要战斗力,实现数字化公安工作的新飞跃。

二、公安信息化对提高公安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有利于引导公安队伍树立科技意识,进一步推进警务信息化。在当前治安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公安专项斗争持续不断,民警超负荷工作、专项斗争虽声势浩大,但收效甚微,这与公安机关掌握信息的质量和民警的科技素质直接相关。由于平时不注意收集信息,把握信息,致使网上比对,网上追逃等先进科技手段无法发挥最大效益。信息就是基础,只有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才能固本强基。要发挥公安科技手段的作用,就必须以科技效益谋求警力效益、谋求治安效益,才能使公安机关的科技意识、基层领导的指挥艺术和思维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进而提高民警的工作效率,使信息化转化为战斗力,实现科技强警。

(二)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的推进,有利于取得党委、政府的支持,提高公安工作科技含量和信息应用水平。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工作中信息的基础性作用,对建设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公安队伍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而对公安机关

提高战斗力的举措--"科技强警"工程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不断加大投入,从而使公安机关能把信息化建设用到社会治安管理上来,不断增强打防控工作效能,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三)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有利于公安自身管理和决策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实施科技强警,掌握和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快工作速度,严密工作精度,能够使公安机关进行更加高效的管理决策,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战斗力。如根据形势、任务变化信息,及时调整计划与部署,突出工作重点,保证完成中心任务;根据各类统计数字信息,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根据警员配合协调、自我意愿的信息,优化组合部门结构,提高公安机关的整体功能。

(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的推进,有利于深化公安工作运行机制改革,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提高公安战斗力始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没有任何一种特定运行模式。因此,提高公安战斗力的根本途径在于信息化,数字化的推进,不断加快实施科技强警,把现代信息化高新科技与整个公安工作相结合,从根本上实现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的有效管理。具体到公交分局讲就是要依托当前公安信息网络建设,积极争取市局党委的支持,将前期开发的出租车出城登

记、查询、监控系统尽快立项投建,以提高分局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提升驾驭我市"一车两线"治安大局的能力,走科技强警之路。

三、当前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克服的认识误区

公安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公安工作科技强警的一场革命。当前各级公安机关正在积极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以实现公安工作从量的发展迈向质的提高。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在公安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利信息化建设及科技应用的认识误区,必须切实地加以排除和克服。

(一)必须克服对公安信息内涵与外延问题认识的误区。加快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在公安系统已形成共识,但在其内涵与外延问题上,认识不同,有的单纯地认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只是技术、资金问题,而忽视建设过程中信息的应用。这种误区往往导致警务信息与实战相脱节。

(二)必须克服信息资源开发、应用认识的误区。通过多年的努力,公安计算机信息通信宽带光纤网络基本建成,网络中心设备基本到位,作为硬件建设为信息运行载体的网络有了良好的保障条件。但目前的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主要原因是忽视了网络资源的利用和信息资

源的共享,不利于提高设备、网络、软件的使用效率,影响通过科技提高公安战斗力的深度和广度。

(三)必须克服民警素质与科技强警关系认识的误区。基层公安机关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其主要项目是计算机系统、通讯系统、刑侦办案技术系统、社会面技术防范系统,而要使这些系统充分发挥作用,关键是要达到规模效益。但目前,公安队伍没有系统地、计划地组织广大公安民警科技素质培训,第一因素的第一资源未能充分有效地得到开发,民警的认识滞后,认为信息化,数字公安离我们还遥远,也有的认为信息化建设与我无关,不学习,不努力,不争取;甚至在日常警务工作中不比对、不应用,使先进的信息实战应用手段不能发挥整体效益。

综上,要实现公安信息化和科技强警,提高公安整体战斗力,必须加强警力素质培训,警务信息培训,克服认识误区,打造信息公安、数字公安,进一步推进金盾工程,全面实现科技强警。

第四篇:公安科技强警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文章标题:公安科技强警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前不久,**县公安局计算机安全监察科科长兼“金盾办”主任刘新生因为在默默无闻的工作岗位上大胆创新,科学管理,成为一名出色的科技强警排头兵,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公安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精:技术创新抓获案犯80人

去年6月,接市公安局通报:2名涉黑上网逃犯可

能潜逃至**,除几个上网QQ号码外,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线索。网上追踪的重任自然落在了“金盾办”主任刘新生身上。他接到任务后,进行认真分析和技术比对,随即对一即时IP锁定软件进行了修改,使之具备自动锁定报警功能。接到任务第二天、第四天晚上,逃犯张某、钟某相继出现在网上,一出现即被守候在电脑旁的刘新生锁定所在位置IP,断定张某、钟某分别在县城两家网吧内。面对如神兵天降似的出现在面前的公安民警,张某、钟某发出哀叹:自己的神机妙算还是在这位网警面前失算了。这一事例是刘新生大胆探索,创新技术,灵活应用科技,加强科技建设为公安实战服务的众多事例中的一例。

科技强警就是要通过运用科技手段为侦破案件、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的安定等公安实战服务,贴近公安业务管理需求开展公安科技建设。在计算机专业里,刘新生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凭着刻苦钻研的精神,通过自学,掌握了研制开发软件的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运用。他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先后开发了OA办公系统、**县公安综合业务系统,为“网上破案”、公安工作信息化提供了快捷的手段。近年来,全局通过综合业务信息系统的应用抓获嫌疑人80人,其中网上逃犯17人,这一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让80名案犯无处可逃。

细:科学管理年节约经费3万元

科技强警从何着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全凭探索和创新,作为县级公安机关“金盾办”主任,刘新生不仅以精湛的本领创新,运用公安科技,更注重周密细致,加强和完善科技管理。

自上任“金盾办”主任后,刘新生积极转变角色,大胆管理,探索出一条公安信息通信运行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的全新管理路子。在他的努力下,**县公安局实现了“金盾办”实体化管理,在全市公安机关中建立了第一个信息中心。中心专门负责全局通信网络,特别是四级网的运行管理,对全局通信网络运行情况实行日记录、周检查、月通报。加强了网络和信息安全内部防范,建立全局有关单位、网络、信息管理部门和用户的三级信息安全责任制,从整体上来构筑**公安网络和信息安全体系。在前两年全球爆发“冲击波”和“蠕虫”等网络计算机病毒期间,刘新生总是带领技术人员白天坚守信息中心机房,晚上加班加点,密切监视病毒的动态,研究杀毒办法。

由于已形成的管理机制和日常的有效管理和有效防范措施,全县公安机关网络及100余台计算机终端无一受到感染,有效地保护了全局信息通信正常运转和公安业务数据服务器的安全。“三分投入,七分管理”。目前,**县公安局平均2人就有一台电脑,通信装备、局端信息中心机房设备多,为加强使用、管理和维护,刘新生发挥自身技术力量自行进行整合和维护,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为局里节约设备维护、维修费用3万余元。

专:一“网”情深10余年

“不是所有民警都能经历惊天动地的场面。作为一个从事公安科技建设工作的民警,自己所能做到的全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平凡的工作岗位,干一行,爱一行。”刘新生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公安信息通信运行保障工作业务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派出所信息网络设备、350M无线通信系统转信台、公安专网电话、机关局域网设备的维护,公安科技建设规划、实施,公安业务系统应用指导,公安综合信息网维护等等这些任务的具体落实,都压在刘新生的肩上,他不辞辛苦,自我加压,一项一项地安排、布置,身体力行不停地在穿梭忙碌。2005年4月,治安防控体系道路监控系统及指挥中心“三台合一”建设启动后,他率领全办人员全力以赴,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其他非工作时间,都予以全过程配合。在短短的一个星期,治安防控体系道路监控系统及指挥中心“三台合一”中心端设备在没有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在7天里,刘新生白天与建设工程队在道路现场一起进行设备安装,晚上加班加点在中心机房进行设备安装与调试,最长的一次有30多小时没合眼。到最后关键的日子,他偏偏患了重感冒,还发起高烧,领导劝他休息一下,但他知道此时的工作更需要他。于是,他吃了点药、拿块毛巾在额头上敷一下就过去了。

有耕耘就有收获,汗水也给刘新生带来诸多的荣誉,他先后获得“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省110报警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全市优秀人民警察”等10项荣誉。(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2007年4月7日)

《公安科技强警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来源于,欢迎阅读公安科技强警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第五篇:XX法院“科技强警”调研报告(精选)

人民法院实现信息化、科技化建设是科技发展必然趋势.将科学技术引入法院工作,使之跟上时代步伐,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既是法院工作的要求,也是加强法院物质装备建设、业务建设的需要,是法院科技强警的必由之路。人民法院的审判和执行工作的科技应用化程度,是法院的综合实力、队伍素质和工作效率的集中反映。科技强警,能够提高法院综合实力、队伍战斗力、科技吸引力,能够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

一、法院科技强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科技强警,是法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路和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它对推进法院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和物质装备建设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当今法治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现代化程度越高,司法文明越是发达,法院的现代化程度也就越高,法院科技化是现代法治的需要,也是司法文明的标志。

第一、科技强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小康社会是崇尚法治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法院作为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审判工作中的运用程度、含量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现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前进步伐。

第二、科技强警是法院与国际接轨的客观需要。我国加入WTO,市场主体对外交往和贸易往来的空间、范围逐步扩大,案件当事人必然会来自不同的国家,人民法院必须尽快适应与国际接轨的新形势,不断推广利用高新科技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只有这样,法院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处理好对外交流过程中出现的纠纷和争议,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进一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第三、科技强警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不断地发展变化,法院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由于法院科技化、信息化程度不高,影响了工作效率,与审判工作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加强物质装备建设,提高法院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普及办公自动化,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

第四、科技强警是建设现代化法院的内在要求。现代化法院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法院物质装备科技化、信息化和法院办公自动化。建设一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科技骨干队伍、配置符合司法文明要求和能够保障司法效率的现代化法院装备设施,全市法院的基础设施和司法装备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司法行政管理规范有序,物质技术保障和后勤服务更加科学、有力,是法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第五、科技强警是司法文明的标志。法院科技强警是人才、物质装备等各方面的现代化、科学化,是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在审判工作的中含量,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法院建设上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反映。包括信息网络、司法装备、法医技术鉴定和科技人才等诸多方面的科技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二、近年来我市法院科技化、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和成就

近年来,我市法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走科技建院、人才兴院之路,大力加强法院科技化、信息化建设,保障了法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了法官素质的提高。

第一、把科技建院作为建设现代化法院的基础性工作,提高了法院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首要力量。要实现法院工作的全面发展,必须顺应时代要求,站在历史的高度,充分认识科技建院的重要性、迫切性。引导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向科学要警力,向科技要效率的意识,增强学科技、用科技的自觉性。建立科技育人的人才机制,以先进的科学手段促进审判工作从质和量上的大的飞跃,把培养和提高全院审判人员的科学素质,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服务和促进审判事业发展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使大多数法官成为熟练掌握科学理论,善于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专业人才,推动审判工作的开展。制定科技兴院的战略规划。提出了“硬件建设高标准,教育培训高质量,监督管理高效能、科技审判一体化”发展战略,制定了近期和远景规划。投资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审判管理、行政管理的微机化,庭审记录、司法统计、档案管理等的无笔化。构筑科技人才高地。与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借用“外脑”提高科技化水平。积极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录用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成立计算机中心,负责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利用,进行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和微机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了法院科技水平。

第二、努力增加管理工作科技含量,提高了审判执行工作和法院管理工作效率。

增加管理工作科技含量,把科技强警作为推进审判改革,促进审判管理、加强队伍管理和行政后勤管理重要手段,提高了审判执行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一是借助计算机速录等科技手段,实现办案手段的科技化。提高庭审记录速度,解决了手工记录中存在问题。培养速录员,配置速录机,设置大屏幕投影仪,庭审记录实现了“无笔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拓宽计算机使用范围,提升法院管理工作水平。两级法院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实现了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实现了网上通邮,图文传输便捷快速,节省了人力物力。固定资产、车辆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等也实现了微机化,建立起了人事信息、诉讼档案数据库,实现了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三是实现了案件审理信息的动态管理,审判管理走上科技化、信息化轨道。研究开发了法院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利用局域网对审判、执行工作进行全程监督,案卷结案与微机报结同步进行,实现司法文书的电子归档,杜绝了超审限案件的发生。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使司法统计工作结束了人工操作的历史。四是加大技术防范力度,实现了内部保卫的科技化监控。为加强对办公、审判场所的安全监督,加大了院内办公场所、审判场所和重要部位和重要设施的安全保卫,在法庭、羁押室、办公楼大厅等重点部位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对各部位视频信号的数字化转换,汇入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庭审情况和重点场所进行监控,确保了法院办公安全及审判工作的正常进行。五是提高窗口服务的科技化水平,打造便民利民品牌。投资兴建了公告显示大屏幕,通过该设施对外发布有关庭审信息、转播重大案件的庭审过程,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在立案大厅设立电子公告牌,采用微机联网录入,方便了当事人的查询和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第三、增加法医技术和司法鉴定科技投入,为审判和执行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近几年,法医技术室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和条件,不断开展新的鉴定项目,创出了特色和品牌项目,形成了集法医鉴定、物证检验、文件检验鉴定、痕迹鉴定和照相专业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有着良好影响的法定鉴定机构。充实了技术队伍,现有3名硕士研究生和1名XX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具有鉴定各种复杂疑难案件的能力;增加仪器设备配置投入,现有6个实验室和总价值近350万元的仪器设备。先后设置了法医临床专业电生理实验室,配有国内比较先进的肌电脑干诱发电位仪;物证专业DNA分型实验室、pCR-STR实验室、DNA测序三个实验室,配有美国ABI公司产ABI-310型DNA测序仪、美国pE公司产9600型基因扩增仪及480型pCR仪、德国Heraeus公司产Biofuge 15R型高速冷冻离心机及Biofuge pico型高速离心机、瑞典Amersham pharmacia公司产1000伏垂直凝胶电泳系统、美国GIBCO公司产3000伏高压pAGE电泳系统、瑞士METTLER公司产AE-200型电子分析天平、美国MILLIpORE公司产MiLLi-Q型超纯水系统、法国产各种规格微量进样器等配套仪器设备;文检专业的物理和化学两个实验室,配有英国产VSC-1文检仪、德国产三维立体显微镜和瑞士产SCNNER-3薄层色谱扫描仪等设备。

第四、推广先进科技知识,营造科技建院的人文环境。

适应法官职业化建设的需要,坚持干中学、学中干的原则,努力造就高素质的专家型、复合型法官队伍。认真做好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营造了科技强警的政法文化氛围。一是强化培训,提高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因人施教,重点培训,加强对全院干警的微机操作技术的培训。邀请计算机专家教授来院讲课,普及计算机操作知识和技能;对45岁以下的干部进行重点培训,先后组织了多次计算机水平考试,调动了运用现代化手段做好审判工作的积极性。在书记员单独序列管理中,对新录用的书记员,严格进行微机操作基本知识测试,不会微机操作一律不予录用;对现有书记员按工作能力高低实施层级动态管理,确立各层级书记员的业务技术标准,重点加强速录技能和审判数据存储、处理、传输以及法律文书打印的业务培训,定期授课,组织业务考试特别是微机运用技术的测试,对考核不合格的离岗培训直至淘汰,有力地促进了书记员队伍的专业化、科技化。二是发挥科技手段在干警业务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作用。开展了学法律、学科技、学外语、学习普通话等“四学”活动,学习掌握先进的审判理论;拓宽信息资源的吸收渠道,开阔法官工作的视野,建成局域网,便于查询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最新的审判动态,参与学术探讨,了解与审判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学科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三是建立网站为载体的法院先进文化的主阵地。建成了法院网站,网站的主页上拥有法院新闻,文学天地,裁判文书评比等实用性内容,与上级法院以及其他法院的网站实行了链接,使法院和工作人员通过网站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到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保证法官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事”,时刻适应时代发展前进的要求。网站的建立,丰富了法院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干警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对法院先进文化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全市法院科技化、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通过几年的法院科技化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全院法官干警的科技素质,推动了法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我市法院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较早,在系统的推广、应用,在服务审判、管理规范审判中,取得了成绩和经验,在法院系统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也得到了上级法院和兄弟法院的认可,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的设备、软件、人才等都已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建设现代化法院对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要求。与省高级院提出的建设现代化法院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审判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对法院科技化、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足。

把科技强警做片面性理解,认为科技强警就是装备建设,把科技强警与物质装备建设等同,对于高科技技术在法院工作中的运用缺少了解,有的认为高科技的东西在法院工作中用不上。有的受自身知识的限制,不愿接受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有的计算机不会操作,也不愿学习和应用,在科学技术面前却步。

第二、资金严重不足,技术人员缺乏。

科技强警资金不足、人才缺乏,是我市法院科技强警的“瓶颈”因素,当前,因实行收支两条线式,法院财政困难,尤其是基层法院,财政拨款一般只能满足日常开支,无资金用于科技引进和建设;缺乏相应的科学技术专业技术人才,高科技人才还比较缺乏,科技人员限于计算机管理人员,且数量较少,严重阻碍了法院科技强警的建设步伐。

第三、计算机网络和部分计算机软硬件日趋落后,专业技术队伍不稳,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操作技能差。

一是我市法院部分硬件设备趋于老化。网络服务器、网络设备及部分计算机已超过使用年限,备份服务器速度、性能均难以满足新的软件系统的要求。网络仍为百兆主干网,还有部分十兆的共享式集线器,访问服务器速度很慢,经常造成网络数据冲突和堵塞,故硬件设备的更新已迫在眉睫。二是软件系统存在缺陷,不能适应法院审判工作需要。省高院统一开发的《法院综合管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第一位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理信息系统》软件距法院办公、办案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虽经多次修改和完善,仍存在许多问题。三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队伍不稳。全市法院计算机管理、技术人员最多时三十多人,基本达到了上级法院对人员配备的要求,但目前流失严重,对法院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和技术都十分熟悉的中坚力量调入了其他部门,专职管理技术人员非常缺乏。主要原因是:技术工作不受重视,积极性受影响;没有相应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没有晋升希望;缺少学习进修机会,知识逐渐老化。三是缺少技能培训,操作水平差,阻碍了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多年来,中院除进行过几次有关法院信息系统软件使用的培训之外,未进行过专门培训和考核,部分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知识掌握不多,操作技能差,制约了法院科技化、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第四、警务装备落后,配备不到位,各基层法院发展不平衡。

先进的警用装备是司法警察履行职责的物质基础,现有的警务装备已远远不能满足执行任务的要求。值庭押解人犯、执行死刑所需的警用武器、械具、防护装备、安检设施比较落后,有的法院还是建院时的一些陈旧装备;日常工作和执行任务中未配备专用指挥车、囚车,与上级有关规定不符,难以达到“召之既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要求;通讯工具落后,全市法院法警队未配备执行任务时所用的对讲机,部分大队领导未配备手机;司法警察技能训练不过硬,全市法院没有设备齐全的体能训练场和室内射击场。难以完成上级下达的训练科目,影响了战斗力。

各市区装备情况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李沧法院法警大队有指挥车两辆,平度法警大队仅一辆囚车;市南、市北法警大队不仅头盔、警械具全部更换新型,而且还配备先进的摄像机、数码相机,而有的法院法警队的领导至今还没有配备手机;中院、四方法警大队将羁押室全部实行软包装,并且配备安检器,但大部分基层法院刑事开庭的羁押室只有一间简易的小房,让犯罪嫌疑人面对面排在一起,这不仅易造成嫌疑人相互串供,影响审判质量,而且易发生罪犯自伤、自残,甚至逃脱的危险,给社会造成新的不安定因素。

第五、法庭智能化程度低,不能适应现代审判工作需要。

我市法院的法庭智能化建设起步较早,在服务审判、管理规范审判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和经验,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设备、人才等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建设现代化法院对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要求,已远落后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法庭专用设备配置的意见>中要求。同全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法院相比有较大差距,这与XX法院地处沿海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制约了两级法院的发展和司法水平的提高。法庭智能化建设的核心是智能化设备的配置,是以法院网络技术为支撑平台的现代化软硬件办公系统,利用数据库、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借助庭审记录、证据展示、电子展示、庭审监控、现场录象、羁押职守、安全检查、数字通讯、数据存储与交换等设备,实现法庭审判现代化向智能化的转变。它不但包括照明系统、音响系统、速录系统,还包括内外网络通讯系统(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线路,用于法官通过计算机查询资料、远程取证的需要)、直播系统(用于记录庭审以及领导观摩、检查庭审情况)、警务监控报警系统(用于法警监视法庭的突发事件及法官与法警的紧急联络等)、安保系统、门禁系统(用于法庭通道管理,特别是法官通道的管理)、证据综合显示系统(包括视频、音频、物证和书证的图象显示)、同声翻译系统(主要接待外宾和少数民族旁听等需要)、信息查询系统等,远未达到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不能适应现代化审判工作需要。

第六、车辆指挥调度水平和通讯装备设施落后。

各种审判、执行案件警车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化的车辆调度和管理的需要,不能进行跟踪智能管理,无法掌握警车所处方位,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指挥和监控,不能适应科学管理的需要。先进的车载GpS定位智能化管理系统还未配备。这个智能化车载管理系统,是通过GpS全球定位技术和GSM强大的移通网络联通,实现全球车辆定位三种形式的(语言、短信、互联网)查询服务,也可设终端管理主机,可实现直观的了解各个车辆的所处地位,及时准确可靠,极大的方便指挥调度警车。此系统可实全国联动救助、提供指路导航、天气预报、航班列车时刻查询服务等。还可实现紧急情况报警、智能网络防盗、适应性强、耗能低、易携带,还配有车载免提通信等功能,是用于警车执行紧急任务和远程指挥智能化的手段,也是当今军事对抗战的现代化技术之一,代表着现代化车辆管理的发展方向。为适应法院现代化需要,提高法院科技化管理水平,应在全市法院配备这个定位系统。

第七、计算机数量少,服务器老化,网络没有健全。现有微机数量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仅能保证审判一线人员用机,占全院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远没有达到一人一机、公用机与个人机分离的要求。网络服务器购于1997年,已经老化,网络速度过低。部分基层法院网络还未健全,不能利用网络进行上传下达,行政公文还没有实现完全无纸化,不适应法院信息化、科技化建设需要。

四、加快我市法院科技化、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一、提高科技意识,树立现代办公与科技化管理的新理念。

人民法院的信息化,科技化管理,不仅要有先进的办公设备,更重要的是要有现代办公意识和科技化管理的理念,才能正确认识提高审判工作科技水平所进行的必要投入与实现公正与效率,最终降低司法成本的辩证关系,才能高效率的动用现代科技手段,才会有超前意识,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第二、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根据需要自行开发应用技术。

法院工作要实现信息化、科技化管理,就必须有专门的科技人才,法院科技化、信息化建设需要很多人才。维护科技管理手段,开发审判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软件,对旧的技术手段进行更新改造等,离不开专业科技人才。这些科技人才包括电脑专家,通讯专家,声像技术专家,自动化管理专家等,根据人民法院的科技发展和需要进行培养和引进.这是实现法院工作科技化的关键。进一步提高微机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的政治、物质待遇,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自主开发适合法院审判业务需要的软件。目前委托软件公司开发软件,对审判业务不熟悉,软件设计不符合法院工作实际,不能适应法院审判改革的需要,在软件维护和系统升级等方面制约了审判工作。要通过引进、培养既懂审判业务又精通软件开发的专业技术人才,自主开发自己的软件系统,降低开发成本,研究开发符合法院工作需要管理软件和系统软件。

第三、制定“科技强警”规划,把法院科技化建设纳入法院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科技强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制定长远规划,立足法院工作现实,考虑需要和可能,把把法院科技化建设纳入法院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要尊重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搞好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规范业务流程,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建设和实施要以需求为导向,务实求放,坚决杜绝借机搞所谓“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制定合理的法院信息化、科技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在全面实行法院经费全额预算管理的新形势下,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建立能够确保法院工作需要的经费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把法院的基本建设纳入全市发展规划,按照最高法院关于“两庭”建设的标准,建起适应审判现代化要求,庄严肃穆,能够体现司法权威和现代司法文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第一位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明的审判法庭、办公场所及相关设施,并实现办公区、审判区、生活区“三区分开”。充分运用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审判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真正实现视频、音频、数据“三网合一”。加强管理和维护,加大开发和利用措施,充分发挥先进设备的功效,以信息化建设促进法院工作的发展。配备先进的交通、通讯、技术鉴定设施和警务装备,建立健全司法技术鉴定网络,为审判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服务和保障。

第四、加大对下级法院科技化、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和领导,整体规划,合理布局。

定期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培训,解决技术难题。上级法院对在实践中证明实用的先进技术,在全市法院范围内及时推广应用。上级法院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制定出信息化建设切实可行的远期和近期目标,综合考虑各部门发展情况,避免重复投资,争取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上级法院应站在本辖区整体高度上,认真研究法院科技化、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使全市法院的科技化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第五、加强法院队伍的计算机技能培训及科技教育。

法院队伍科技化水平直接影响法院信息化、科技化管理的运行质量与效率。当前要提高“科技强警”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通过深入宣传、搞好试点等形式,提高广大干警对法院科技强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科技在现代审判工作中的广泛运用所带来的变化,增强掌握科学技术的意识和动力。要将计算机技能列入岗位目标考核和业务技能考核目标,提高法院队伍应用计算机技能的整体水平。

第六、加强法庭智能化建设,建设符合现代司法需要的审判庭。

法院法庭智能化建设是“科技强警”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一项持久的工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改进和提高的过程。审判综合大楼和法庭建设要与法庭智能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法庭智能化是审判楼智能化重要组成部分,审判大楼的建设,应包含审判楼智能化的规划和建设,要将法院信息化和法庭智能化建设作为基本建设项目专门立项,进行规划、列入预算,与土建等工程同步进行。要提高法庭智能化设备的后台集成度,方便操作,减少干扰。

第七、加大资金投入,购置现代化科技设备。

保证法院科技化建设资金投入,精心、慎重地挑选科技项目,科学制定实施方案,以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在法院能够承受的资金范围内的实施方案。量力而行,逐步推进。通过增收节支、压缩内部开支的方式节约出一部分资金;努力争取党委、政府的财政支持。多方筹集资金,逐步提高法院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第八、完善法院科技化建设管理制度,形成良性循环。

要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培养科技骨干,既要引进以理工科本科以上学历的全日制大学毕业生,也要引导在职人员自学成才;提高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放特殊津贴、保证专业对口、提供专业进修培训、立功奖励、提拔晋升等各方面给予照顾;要对科技化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实用高效的运行机制,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信息安全建设,物理方面严格实行与外部网络隔绝的措施,加快信息安全设施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非法入侵、泄密、窃密等行为的监管和防范,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

第九、加大对现有网络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保证网络的高速畅通。更好的利用《法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这套系统达到了审判流程管理效果。但是它所具有的6个模块并未完全发挥作用,其中院长办公室决策支持系统、办公信息管理系统和统计报表数据系统还没有充分开发,尤其是统计报表数据系统,不能与中院的司法报表系统对接,这还需要上级法院与我们的共同努力。要采取措施,尽快改造派出法庭的网络线路,彻底解决法庭上网速度慢和线路不稳定的缺点。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全院各项工作中的动用,不断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建设信息丰富、功能齐全的法院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推进政务信息化,提高政务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十、配置现代化科技装备,适应审判和执行工作需要。购置新近的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提高车辆调度指挥科技化程度;配备先进的通讯设备,保障审判和执行工作、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的顺利进行;增加法医技术、司法鉴定技术的科技投入,为审判和执行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司法警察警务装备建设,保障审判和执行的顺利开展;改进法院内部安全保卫设施,确保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法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上一篇:批评意见及建议范文下一篇:葡萄酒代理协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