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otdr设计

2022-06-21

第一篇:模块otdr设计

《篮球》模块教学设计

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

(注:凡是需要用到信息化资源的知识点才需要填写此表)

知识点 1篮球是一项充满乐趣的运动 资源名称 NBA篮球比赛视频 有关运球的图片

素材类型 水平 理解 运用 分析、综合、应用

来源

使用时间 5分钟

应用方式和作用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热爱篮球运动

通过动画演示和图片结合,使学生掌握运球技巧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明白怎么投

篮 幻灯片给出文本,培养合作精神与自尊自信

视频+文本 自制 下载 开发、 下载 自制

自制 下载 自制 2运球技巧

动画+文本 演示5分钟

3投篮技巧

应用 网络投篮

视频+

分析 教学视频

文本

应用 应用

分析

5分钟

4篮球运动注意事项 篮球运动

文本+图片、幻

图片

灯片

5分钟

资源内容简要说明(请详细说明资源): (资源名称,主要内容)

1、 NBA篮球比赛视频视频下载,文本解说篮球运动的概况。

2、 有关运球技巧的图片。Ppt格式,通过演示,让学生掌握运球技巧。

3、 网络投篮教学视频。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明白怎么投篮传球。

4、篮球运动图片、幻灯片:通过篮球运动的注意事项,可让学生明白篮球运动的意义。 说明:

1) 水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 名称:为此知识点的信息化资源起一个名字

3) 类型:指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动画(包括flash),或者上述几类的组合,比如:“图+文+声”,注,可以自定义其它类型(一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来集成中演示型课件中),如认知工具类

4) 来源:开发、现有、现有需修改、下载 5) 使用时间: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间

6) 应用方式:该资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它起什么作用?

《篮球》模块教学设计

一、概述

篮球运动是高一学生最热门的选项之一,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通过初中的篮球教学,学生对篮球基本技术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单手肩手投篮的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投篮的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自信、机智、勇于表现自己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等能力,他们爱美、追求美。在体育学习中,能自觉地进行自学、自评,从中得到丰富自我、挑战自我的满足与快乐。尤其对健康有益的运动和练习方法、手段有浓厚的兴趣。篮球模块教学的的开展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精神上的需求,还可以使学生享受练习时的喜悦与创造性的乐趣;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以及组织和自控能力和敢于挑战自我、挑战困难、参与竞争的良好品质。

2、学练法:自主学习法、分层练习法、教学比赛法等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这是模块教学主要的学练方法,它要靠学生自觉、自愿地主动练习,并贯穿整个活动过程。

(2)分层教学法:采取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别对待,让水平好的同学能在比赛中合理发挥所学技术,进一步加强对技术的掌握,体验到比赛带来的快乐;而基本技术掌握不够理想的同学在教师的引导、同学的互助和自己的刻苦学习下,也能体验到掌握篮球运动的乐趣。

(3)教学比赛法:在教学中用有条件的比赛形式对学生所学情况和协作精神进行检验;而篮球比赛又是学生最喜欢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教学比赛,能提高他们对篮球的热爱和体验合作和竞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模块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1、 教法: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教学模式;

2、 采用这些方法的理论根据:遵循篮球教学规律、运动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球性练习、控球游戏入手,然后进行基本技术动作的练习;再开始分层教学,让水平好的学生自主练习,并在教学比赛中合理运用技术动作,基础薄弱的同学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练习和比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篮球运动涵盖了跑、跳、投等多种身体运动形式,且运动强度较大,因此,它能全面、有效、综合地促进身体素质和人体机能的全面发展,提高和保持人的生命活力,为人的一切活动打下坚实的身体(物质)基础,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 (2)、篮球运动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篮球活动的形式多样,具有更强的参与性、趣味性、应变性、娱乐性和竞技性等,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多种需求。篮球活动的形式可因人而异,运动量可随意调节,因此参与者都能在活动场上找到展示自我的方式,满足自己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3)、高考的无形压力限制了人们的相互交流与了解,但篮球运动给人们提供了机遇。能有效缓解学习压力,而良好的竞争环境又能培养健康的心理适应力和承受力,调整及维护参与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篮球作为集体项目的杰出代表,在增加交流和友谊的同时,更能有效地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等良好的体育道德,帮助参与者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

六、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3’)

1、课堂常规要求

2、安排见习生

3 、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准备部分(8’)

1、小游戏:滚球接力(15)

学生分成四大组,每组一球做滚动接力。目的是提高学生们的用脑动手的能力,发展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和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2、熟悉球性(4’)

教师先进行各种方法练习和讲解,然后学生自由模仿创新练习。组织形式为散点。

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改善手对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进一步热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准备。

(三)基本部分(30’)

1、运球(6’):原地和行进间的运球练习。

为了进一步建立运球的动作概念,使学生在运球过程中护好球,眼视前方把球控制好,采用了学生散点看教师示范模仿练习,同时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身体的姿势、手型、手法和球的运行要准确。着重解决手对球的按拍力量、方向、掌握。上下肢协调配合和眼视前方,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

2、单手肩上投篮

(1.)动作方法:右手后屈持球于肩上,左手扶球的左侧,右臂屈肘,对准球篮,上臂与地面平行,前臂与地面接近垂直,两腿微屈,右脚在前,重心落在两脚上。投篮时,右臂随同下肢和躯干的蹬、伸、抬

肘向前上方充分伸直,并用手腕前扣、手指拔球从食指和中指指端飞出。

(2.)指导学生掌握两个动作要领:一是投篮时抬肘,向前上方伸臂、压腕、拔球,使球从食指、中指端飞出。二是全身动作要协调,用力一致. 在教单个技术动作时,要使学生明白单个技术动作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建立完整篮球技术概念。单个技术动作教学要和教学比赛相结合,用比赛的方式体现。

3、三打三半场比赛。

(四)结束部分(5’)

1、放松操(3’)

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2、对本课进行小结,布置收回器材(2’)

七、教学评价设计

1、心理负荷预计:在学习目标制定过程中,对学情、教材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在教法上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学生能积极、认真参与到各项练习之中,师生关系融洽。

2、生理负荷预计:平均练习密度40%-43%, 生理负荷:130-140次/分

八、帮助和总结

通过篮球的练习和比赛,能使参与者的个性、自信心、情绪控制、意

志力、进取心、自我控制与约束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以及培养团结拼搏、努力协作、文明自律、遵纪守法、尊重他人等的良好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第二篇:足球模块教学设计

水平五足球模块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

高中体育课(足球选项)

1、简介足球运动的发展概况及锻炼价值

2、学习传接球技术。

3、带球绕杆训练。

二、教材分析:

足球是趣味性与竞技性强,体能技能与团队意识要求高的集体性运动项目,具有集体性、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足球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和思想品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足球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选修教材。足球运动由于技术动作多样,攻防频繁,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广大高中学生喜爱。通过足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项有很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

本课教学内容是足球运动中的学习脚内侧踢、停球技术。脚内侧踢、停球技术是足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高中足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因此,本课着重要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脚内侧传、接停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学生,学生来自各个初中,体育的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加上职专学生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脚内侧踢、停球技术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本课的重、难点确定:

重点:脚内侧踢、停球--准确的脚型及触球的部位、力量。

难点: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协调配合和脚对球的控制掌握能力。停球时伸脚提前量和及时后撤的掌握。

六、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

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5’ )

1、课堂常规

2、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二)准备部分( 8’ )

1、带球绕操场慢跑( 3’ )熟悉球性。

2、熟悉球性( 5’ )原地触球、球感练习。

教师先进行各种方法练习和讲解,然后学生自由模仿创新练习。组织形式为散点。

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改善脚对球的控制能力,进一步热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准备。

(三)基本部分( 30’ )

一、抢圈游戏

周围的学生互相任意传球,中间的学生抢球,谁传的球被抢断了,谁就和抢到他球的学生交换位置去中间继续抢球。

重点:传接球的准确性

难点:灵活位置移动

组织:多人一组,每组一球,同时进行练习

教法:

1.讲解、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时,巡回辅导,纠正错误动作

要求:认真听讲解,仔细观察教师示范,明确热身目的。认真的听从教师的安排,在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情,积极参与这个游戏中,享受这个游戏的乐趣。

二、带球绕杆练习

动作要点:两脚控制过杆的力度和方向,注意速度与节奏。

组织:全班分成2组,每组多球,两路纵队,依次进行。

二、教法:

1.讲解带球绕杆的动作要求

2.教师示范

练习方法:多人一组,每组一球,一人用带球绕杆通过,进行传接球后重复依次练习。

三、教学比赛

组织:分成两对进行比赛

目的是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进攻意识和协作配合能力,善于隐藏自己的传球意图,以及运球假动作新式单个战术行动与提高传接球技术相结合。要求:无球队员跑动、接应要积极,防守队员要密切注意传球队员的行动,抢断、封堵要积极。

通过比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脚内侧踢、接球技术,提高传接球的准确性、熟练性以及快速传接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结束部分( 5’ )

1、放松练习( 3’ )

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2、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布置收回器材( 2’ )

八、场地器材:

1、场地:足球场一块;

2、足球20只,标志桶若干

九、预计教学效果:

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为180次/分,出现在第二

十、三十分钟

运动密度约为50%,运动负荷为中等稍上。

第三篇:单元模块教学设计策略

浅谈单元模块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我们选择单元作为模块,来设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这种“教学”,是有区别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有新的方法和思路。这就叫模块化教学。

一、单元模块教学设计要求老师转变观念,整体把握教材。

在教学时,要求选择模块单元来组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根据目标来选择并制定可操作的单元模块教学方案,是广大一线教师遇到的最困惑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单元模块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 “单元模块教学” 是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目标,把相关知识关联为一条教学线索,融听说读写训练为一体,使单元整体运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展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注重能力的培养,由北大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师在进行单元模块教学设计时,要做到:

(1)不能只精通单篇教材,要通盘规划某单元相关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标准,要特别重视学生自身的提高,到达老师心中的一个目标;

(2)按单元模块教学的整体目标要求,在不同的课型中分解模块目标,将目标具体化; (3)根据知识的不同内容或单元主题的不同类型,设计不同类型的模块教学方案,使“模块”各具特色。

(4)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要从自身做起,构建创新思维模式,为学生学习、研究及自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不再把教学看作仅仅是课堂学习,而是把整个教与学看作是“活动”。在活动中,师生共同发展。

(5)不能只沿用原有的一些教学手段,要充分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构建更广泛的获得知识的平台,让学生见多识广;引导学生广泛地课外阅读,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6)不能只满足于学科成绩,要乐于把学生引进现实生活的大舞台,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哪怕不能立竿见影显现所谓理想的分数;引导学生整体认知事物,不断强化学生的“活动”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二、单元模块教学设计遵循由主导到主学,坚持自主发展原则。 在单元模块教学实施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两者的关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不能自主发展的学生,是失败的学生。单元模块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设计,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展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的个体主体性达到很好的尊重和展现。

在单元模块教学设计中,要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仍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所有的教学活动都由教师带领学生精心设计的,教师把脚本写好,舞台搭好,课的情感基调创设好,只等学生上台尽情表演。在经过了几轮单元模块教学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安排单元模块的学习,包括单元的选定,单元内容的取舍,单元活动的组织,单元评价的实施,老师一起参与学生的讨论,必要时可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老师的位置从主体退到主导,既而又退到指导作用。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学习的能力得以充分的提高,教师和学生在单元模块教学课程中主导和主体之间常常相互作用,交互推进。教师和学生建立起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他们在一个单元模块中共同探究知识、技能、思想感情、价值观念,共同享受探究过程中跌宕起伏的情感历程。

单元的内容不是绝对客观的稳定不变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是作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单元目标也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而是师生学飞过程中的一个参考,随着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情感、行为的变化而随时进行调整和重构。当一个单元结束,教师和学生会有获得全新感受的体验,获得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达到引人入胜的崭新境界后的满足与喜悦。

因此,在进行单元模块教学设计时老师要正确处理好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两者的关系。教师要精心设计单元教学过程,课型设计体现由老师主导到学生主学的过程落实。因此老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不能仅是教学的主导者,还要想到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和合作伙伴; (2)教师不能只是固有知识传授者,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批判反思能力;

(3)分单元设计系列化的教学活动,达到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查找资料、合作学习、自评与他评等能力;

(4)研究模块教学中各种特性之间的优化组合,如模块的独立性和教材的系统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和知识的抽象性、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学生之间的合作性与学生的个体性等。

(5)注重知识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从在老主导下学习过渡到在教师辅导、自主状态下学习。

三、单元模块教学设计坚持开放的、活动的、具有探究性课堂教学原则。 单元模块教学坚持整体性、活动性、开放性、探究性、主体性和综合性。整体策划单元教学、着力组织各类教学活动、全力开放学习场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努力寻求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这些使学生从封闭的教学空间走向了社会大课堂,从单一的课本信息来源变为多渠道、全方位的感知、接受,所以学生充满好奇充满渴望,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和非凡的创造力,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各项活动。

单元模块教学设计要关注回归经验与生活。教师应该明白: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学习语言,感悟人生、提高修养,达成目标。

单元模块教学备课时要挖掘模块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教材内容的现实感和生活感,注重学生的实际经验,关注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的主体,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远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课堂教学所体现的只是单一的教学模式:缺乏生活的学习没有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更没有生活激情。在教学设计上应给学生相应的体验和感验的空间,强调学生理解、体验、反思和创造等不同试的整合,克服单一的呆板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开放的、活动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从而创造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达到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理解、感受和体验教学内容的境界。

单元模块教学使学生学习方式从老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学,使学生学习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单元模块教学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方位培养,比如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编辑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摄影绘画能力、学习评价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等等。单元模块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各种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各方面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摆脱了以往语文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生活,千篇一律机械操作和训练的怪圈,从语文教改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科学高效之路。

四、精心设计单元活动主题,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单元模块教学中,单元活动主题是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的主线,单元活动主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思维活动的实际情况,达到掌握单元训练重点的目的。在单元教学之前,教师要通读整个单元的课文,围绕单元导读内容,通盘设计活动主题。比如,我们在教学人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的时候,该单元共有五篇课文,一篇是古诗,四篇是我国古典名著中的精彩故事。我们设计该单元的活动主题就围绕我国古典名著的阅读,让学生注意收集有关资料,读读原著中与课文有关部分,这样,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入,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高。然后,在读原著的基础上,我们再在学生中开展讲四大名著故事比赛,同学们阅读和表达兴趣十分浓厚,能力大大提高。

五、在单元模块教学设计中,要积极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儿童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在单元模块老家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

(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暂差生,更应多一份关怀。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4)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5)让学生结合单元导读,设计自己的单元达标规划,确立单元目标,组织同学自评、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进步。

六、设计多种掌握学习的策略,并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 权威人士指出,现在的教学百分之八九十应该放在科学方法论、教育方法、推理方法、搜索资料的方法、从事实中做出结论的方法以及分析综合事实的能力上面,学会学习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策略。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重要途径:

一是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一句名言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句话深刻地指出了老师教的目的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其实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尽量多的设计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选择并能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传授学法,使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也是“授人以渔”的体现,

其次是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人对事物的看法是由自己的来调节的,学生要学会这习,必须学会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学会自我调节的监控,通过对学习过程、方法和效果的分析,学会学习策略,并运用学习策略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确定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培养并发展元认知。

再次是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根据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自学、互学,在讨论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掌握。这种能动式的学习不但使学习过程有效,而且使学习者本身主动而自信。总之,要通过不断的历练达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策略的目的。 七.单元模块教学设计还要妥善解决单元模块的相对独立性和教材内容系统性的问题。 单元模块教学设计中要处理好语文单元模块教学中模块与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问题,要思考它们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有序、有层次地完成,在知识、情感、能力上有效地保证了单元模块教学的相对独立性和知识能力目标的完整性和系列性。

第四篇:模块2教学设计方案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

福建省漳平实小桂林校区 陈 婷

一、概述

《从现在开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第21课。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借森林里竞选“万兽之王”这件事, 告诉学生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 互相尊重, 才能和睦相处。把这一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识字任务后,初步了解故事的经过,把课文读通顺。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演一演故事,能领悟到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认识相互尊重对于营造和谐生活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遵循这一准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完本课,能够认识课文后所要求的9个字,并会写后面的10个生字,正确率不低于90%。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在朗读中揣摩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动物当上万兽之王后说话的口气和神态。 (2)结合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把握课文中心思想,加深字词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悟生活中相互尊重的重要。

(2)围绕课文中心思想阐述小猴子最终当上“万兽之王”的原因。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生有识字的基础,重点把握字形。学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巩固、应用生字。二年级学生在教师对课文的梳理和引导下能够感受相互尊重的重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拼音阅读拓展材料。

四、教学策略

演示法:课堂开始用图片和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示范模仿法:学生分角色扮演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结合生活实例和以前的学习,掌握生字的形和意。

发现法:即通过课文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资源准备:教学PPT 、拓展阅读《自私的小黑兔》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展示课文中各种动物的图片,播放三种候选动物的视频简介。

二、生字教学

1、想知道课文是怎么写这次万兽之王的选举活动的吗?想,就读读书吧!读了以后你就明白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这篇课文比较长,所以读书的时候要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生字,就把它圈起来,读一读,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开始吧!

2、生字词教学 (1)出示生词

万兽之王 轮流 上任 星期 第一个 上任 习惯的方式 笑眯眯 郑重 神气极了 议论纷纷 叫苦连天 荡来荡去

指名读、带读、开火车朗读 (2)出示句子

a、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 b、每个动物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

c、狮子见了,笑眯眯地说:“不用再往下轮了。我郑重宣布,从现在开始,小猴子就是万兽之王了!

朗读句子。 (3)生字卡片朗读 a、开火车朗读生字

b、识字教学:“眯”是形声字;“郑”用姓氏歌的方法识记;“轮”给以量词新知识;“第”与弟进行比较。

三、指导书写。

四、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小动物?(板书狮子、猫头鹰、袋鼠、小猴) 二.讨论交流:

1.找一找:找出文中的对话,用横线画出来。

2.想一想:这些对话应该怎么读,需要什么样的表情,可以加上什么动作? 3.演一演:在小组中分角色读一读。 三.汇报展示

1.请狮子大王说话。(板书:威风) 2.请猫头鹰大王说话。 (1)评价朗读

(2)出示词组:神气极了

极了

(3)听了猫头鹰的命令,如果你是小动物,你有什么意见?请用下面的句式跟同桌说一说吧。课件:我是——,白天——,夜里——,这回可要——!

3.请袋鼠大王说话。 (1)评价朗读

(2)从哪些看得出动物们不同意袋鼠的做法?(直摇头) (3)大家看,动物们跳得怎么样?

(看图积累词语:满头大汗

大汗淋漓

筋疲力尽)

过渡:猴大王要上任了,大家担心什么?读大家担心的句子。用什么语气读?猴大王让大家担心了吗?

4.请猴大王说话。(猴大王的话为什么不像猫头鹰那么神气,也不像袋鼠那么激动呢?)(板书:和气)

动物们用怎样的方式表达自己高兴的心情?(欢呼) 5.定下万兽之王

是呀,从今以后的生活都是自由自在的!狮子大王听了,笑眯眯地说:„„ 狮子为什么说“不用再往下轮了”,他开头不是说“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吗”?

6.表演读:

四.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学会尊重别人) 五.阅读链接

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是“敬人者,人恒敬之。”同样,关心爱护别人,也才能得到别人的关心爱护。这就是:“爱人者,人恒爱之。”尊重别人,关爱他人,才能与人友好相处。下面请同学们读读主题丛书《书山有路》中P138的《自私的小黑兔》。看看这只小黑兔因为自私,后果怎么样了?

七、总结与评价

文章借森林里竞选“万兽之王”一事,告诉人们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尊重别人,与人和睦相处,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拥护。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发学生学习资源,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把课本内容演一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主动学习、研究、内化。用演、评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文本的意义在朗读中自行发现,自发建构起来。学生们在情境中充当课文中的角色,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读活动物,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人物个

性。如狮子大王的王者风范,猫头鹰大王的神气,袋鼠大王的激动,小猴大王的和气、干脆、机灵等等。

八、帮助和总结

在形象感知中,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想象童话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而体会童话人物。例如:“神气极了”的精彩演读、“议论纷纷”的情境创设、“叫苦连天”的角色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1+1”的方式,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内,把《小学语文主题丛书》的阅读带进课堂,以达到通过补充阅读来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

第五篇:高中语文模块单元教学设计

(以必修二模块(北京版教材)第三单元(中国戏曲)为例)

北京市东城教师研修中心

夏宇

【编者按】

2007年7月16日—7月29日,北京市教委对新高一有关学科的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在这次培训中,各学科的专家、教学研究人员、一线优秀教师为参加培训的老师作了辅导报告,他们从理论上、实践上对新课程标准作了准确精辟、实事求是的解说,对参加培训的老师们帮助很大。本期《教学通讯》选登了东城教师研修中心的夏宇老师所作的《高中语文模块单元教学设计》报告的一部分,供老师们学习参考。本刊还将陆续刊登这些辅导报告的有关内容。

一、了解本模块及本单元的编写意图

1、必修二模块(北京版教材)的学习内容和编写意图

语文学习是不断地、广泛地阅读各类优秀作品,积极地表达、交流,建构言语经验的活动过程。基于这一认识,必修二模块(北京版教材)按照文体组建单元,每个单元内部,“教学建议”“精读课文”“泛读导引”“单元作业”四个板块的单元结构,为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活动搭建平台。

必修二模块(北京版教材)重视学生对诗歌、戏曲等文学体裁的感知、体悟,安排了古代诗歌、现代诗歌、戏曲这三个单元,力求提高学生阅读思考文学作品的基本水平,为学生相关模块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同时,有选择地安排了多元化写作(阅读写作、探究写作和命题作文),以提高学生表达和交流水平。

模块二的基本编写意图如下:

①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②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提高对文学作品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提升审美境界,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③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④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2、必修二模块第三单元(中国戏曲)的编写意图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窦娥冤》《牡丹亭》《杨门女将》《红灯记》(四篇课文均为节选)。戏曲文学作品的传统文化底蕴丰厚,表演属性突出。学习本单元,意在增加学生的语文学习参与空间,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深化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把握本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

1、根据课文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戏曲的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戏曲文学作品。围绕戏曲的基本体裁特点及主要表现手法,反复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文学史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或从揣摩戏文入手,或从欣赏表演入手,或从表演实践入手,为生动、活泼、主动的语文学习创造条件。在多样的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落实对鉴赏能力的培养。

3、阅读戏曲作品,品味语言,理解含义丰富的语句,建构言语经验,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提高对戏曲文学语言的感受力。感受作品中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4、帮助学生走进剧中人物内心世界,使其能够流畅地朗读剧本,恰当地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阅读和鉴赏戏曲作品,体会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三、实施本单元教学的几点建议

以下建议针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从学习过程的角度来描述。

1、丰富背景知识,调动参与热情

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以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为基础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的阅读。缩小读者与作品之间的时空距离和情感距离,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审美和探究能力。《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因此,建议参考教材中的“单元教学建议”中的“过程建议

1、2”和“准备建议”,也可播放戏曲元素丰富的电影、曲艺等文艺作品片断,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戏曲的认识和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打通学生对中国戏曲的隔膜。引导学生接触戏曲时,不能只识记一些枯燥的概念,要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熟悉戏曲文学特定的言语模式,引导学生发现中国戏曲中的美,进而感悟传统艺术形式的魅力。

2、强调诵读,揣摩语言,获得体验

据调查分析,目前从小学到高中整个教育阶段中,学生的诵读能力并没有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得到质的提升,相反,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诵读能力以及兴趣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一现状,与高中生应有的素养水平相差悬殊。巢宗祺先生曾指出,《课标》的实施关键在于继承我国语文教育优良传统:读书兴趣、习惯、品位、方法、能力、阅读与诵读,广泛阅读与精读。其中,诵读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通过诵读,(1)可以记住语言材料(2)可以记住词、句、篇的框架模型(3)可以形成、强化语言的反应机制(4)可以加强文化与审美的情感熏陶。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指出:“目标中特别强调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这是文学鉴赏的基础。”“多诵读,在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文言文的学习也应当从感性着手„„”“在文学作品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阅读活动应该落实到语言层面,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二是教师的分析讲解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独立阅读;三是要尊重学生新鲜或不成熟的阅读感受,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激发学生的想像、联想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四是教师对学生在阅读鉴赏中出现的某些认识偏差,要随时给予引导和纠正。”

戏曲的诵读,则特别要注意京白、本白、吟诵、唱词等剧本要素的不同特点,引导、鼓励学生结合语境,体会戏曲语言的鲜明、生动、准确,使戏曲文本在学生头脑中的反复再现,有助于理解、记忆,进而有效地建构学生的相关言语经验。

3、突出戏曲特色,增加参与空间

学习戏曲文学,当然离不开对剧本的精读。但仅有文本的阅读并不能构成阅读戏文的完整过程。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应该更多关注阅读行为在生活情境中的应用。文本是表演所用,读剧本、赏戏剧、参与实践都应该注意这一特点。对于戏曲单元的学习者来说,欣赏、参与表演被看作学习戏曲文学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如果有条件,可以通过实际表演,强化学生对戏曲文本的学习效果,使其尽量做到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深化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具体做法,可参考教材“单元教学建议”中的“方法建议”。

4、读写结合、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指出:“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必须以理解性阅读为前提。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学习戏曲单元,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采取读写结合的形式,以写促读,通过表达和交流,发表见解独特、个性鲜明的观点。例如:改写剧本,给作者写信„„

关于本单元练习,注意《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中提到的“多元评价原则”(p33)。

四、本单元教学设计示例

《窦娥冤》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的了解是有限的,大部分学生对古代戏曲比较陌生,也没有过相关的阅读鉴赏经历,对戏曲文学的兴趣也不浓。根据对高中生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学生的戏剧文学知识比较贫乏,认读能力也较差。学生基本上都知道《窦娥冤》这部作品,然而这种了解却很肤浅,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讲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学生对作者关汉卿的了解很少,仅限于听说过这个人物,对作者的其它作品一无所知。就具体文本而言,调查《滚绣球》的阅读情况时,绝大部分学生在没有任何注释的情况下都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本课的文本部分并不存在太多的语言障碍。因此,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作者关汉卿,了解、积累元杂剧的相关文学常识。阅读杂剧剧本,认识古代戏曲这种文学形式。

2、阅读文本,把握本剧的矛盾冲突及人物形象。帮助学生走进剧中人物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窦娥的反抗精神。

3、诵读曲词,欣赏杂剧曲词的艺术之美,培养学生对戏曲文学的喜爱之情 《窦娥冤》设计示例一

这一设计更多采用传统教法: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在此基础上,实现其他的教学目标。

1、课文预习。分组收集相关材料,由同学介绍戏曲及元杂剧的相关知识,介绍本课的作家作品情况,老师总结。从普及知识的角度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戏曲单元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积累基本字词。

3、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4、再读课文,精读三桩誓愿显灵的情节,了解《窦娥冤》的人物命运和思想价值。用心体会课文中悲愤情绪的精彩表达。

5、品读第三部分,赏析本剧的浪漫主义色彩。布置诵读比赛,品味本剧的本色语言。探讨词句的切分,有所发现。可以采取重点诵读、齐读、分角色朗读或分段轮读等形式。(如有条件表演,可以借此确定表演人选)

6、从文学作品如何能够“感天动地”,打动人心的角度,探讨本课“三桩誓愿”的审美价值。

7、品味本剧的“本色”的语言、“当行”的性格刻画。如:唱词“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

8、争取当堂背诵《滚绣球》一曲。

9、切身体验:观看演出或视频文件,写评论性文章,丰富学生感受,发展想象力。体现本单元的学习特点。 《窦娥冤》设计示例二 前3个环节,可与“示例一”基本一致

4、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教师介绍诵读曲词与宾白的注意事项与要求(参考课后“思考练习一”),分配三到四人,分角色流畅地朗诵课文。

5、品读第三部分,这一环节,可与“示例1”基本一致。

6、曲词的推敲与鉴赏。(可参考教材中“单元作业”的“语言推敲”部分)

7、戏曲实践:任务驱动,写表演辅导词,补充表演情境。请几个同学分角色上台吟诵曲词,表演本折情节。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文本中的唱词的印象,体会唱词的表现力。

8、交流学习体会、表演体会,比较京剧、秦腔、河北梆子等剧种的《窦娥冤》片段,比较并评价不同剧本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窦娥冤》设计示例三

建议以教材第66页“探究提示”第2至第5题的问题为中心,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

《牡丹亭》

通过事前的学生情况调查可以发现:就本课来说,大致知道《牡丹亭》的剧情的学生寥寥无几,对于本课“构成学习困难的因素”,第一是词句意思难懂,第二是不能把握戏曲特有的表达方式(白、科介)是如何表现思想感情的。因此,本课重在落实“积累整合”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积累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对戏曲文学的喜爱之情。

2、品味戏曲语言,体会人物珍惜青春、追求自由爱情生活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 《牡丹亭》设计示例一

传统方法: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1、落实课文预习的相关任务。

2、简要介绍“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牡丹亭》全本的情节及社会影响,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3、结合课文注释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分小组,准备对六段曲子的鉴赏。

4、通过揣摩极富诗情画意的曲词,把握主人公细腻的心理活动以及含蓄复杂的思想感情。对曲词的表达特点和它们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作小组交流。指导交流时要注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如有分歧,重在自圆其说。

5、配乐配画,组织诵读。对曲词部分反复诵读,要求达到流畅朗诵的程度。鼓励学生尽量背诵其中的著名唱词。

6、利用多媒体技术,观赏昆曲《游园》(段落),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曲词中的密集意象所传达出的动人画面和浓厚的抒情气氛。

7、以戏曲或流行歌曲的曲调演唱本课曲词,要求所选曲调能与主人公思想感情一致。选出最适合演唱的同学,全组合作,制作一段音频。

鼓励部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剧场,接触戏曲,感受有声有色的戏剧表演。充分理解曲词含蓄优美的风格,感受中国戏曲的魅力。 《牡丹亭》设计示例二

前2个环节,可与“示例一”基本一致

3、本课曲词的推敲与鉴赏(揣摩戏文)。(参考“单元作业”的“语言推敲”部分)

4、学习曲词的鉴赏方法。印发关于本课的专家赏析文章,引导学生体会鉴赏曲词的方法。

5、曲词鉴赏拓展。提供(或学生自行搜索)一篇课外曲词(如《单刀会》《西厢记》《桃花扇》中的曲词),写一篇鉴赏文章。

6、学生互相批注、修改。

《杨门女将》

教学目标

1、阅读文本,体会京剧人物的唱、白在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2、感受中华民族不畏强寇、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 实施过程

1、对照课本看视频,熟悉文本,了解全剧剧情,积累词语。

2、再读课文,深入理解。了解这场戏怎样通过人物唱、白推动情节发展。这些唱白表现了剧中佘太君、寇准、王辉三个人物怎样的身份、立场和性格特征(扣住具体唱白答)。

3、探讨寇准的欲进先退、佘太君的激将法等吸引人的情节,或京剧的语言特色等。

4、欣赏《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李陵碑》等京剧片段,更全面地了解杨家将的故事,更加深入地了解京剧。鼓励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片断并作表演。

五、相关资料

北京版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实验”资源库(光盘)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京剧、秦腔、河北梆子等剧种的《窦娥冤》片段 昆曲、京剧、黄梅戏、越剧等剧种的《游园》片段 京剧《杨门女将》 现代京剧《红灯记》

上一篇:中庸30经典名句下一篇:企业vi设计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