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地理综合实习教学初探——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2022-09-11

创新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主题, 是深层次的素质教育, 也是高等院校在科教兴国战略中肩负的历史使命。我国在《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实施创新型教育, 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积极的情感品质、顽强的意志品质的创新型人才, 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需求。

在高校地理学教学中, 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地理学素养、锻炼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 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如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在学生一、二年级, 带领学生到江苏省苏州、南京两个实习基地和浙江省普陀山-富春江-杭州-天目山一线开展专业基础课野外实习;在学生三四年级, 面向理科基地班学生开展综合研究性实习, 并已形成了西北、西南、东北三条稳定的跨地带综合野外实习路线。

但目前, 各高校地理专业在学生实践能力环节仍普遍面临一些共性问题。如在实习过程中, 没有采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 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重知识、轻能力, 重结论、轻过程。而教学内容的陈旧则不利于学 (生积极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和现代技术探究现实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综合实习课程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探索, 经过几年的摸索,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全面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 实现了地理学实践教学在研究方法上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的转变, 在研究内容上从静态对象研究到动态趋势变化的转变, 在技术路线上从简单资料分析到海量数据处理的转变。本文以地理综合实习课程为例, 围绕地理野外实习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提高问题进行了探讨。

1 实习基地特色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综合实习基地——北京延庆基地建立于2006年, 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水务局、北京林业大学共同建设 (见图1) 。该基地立足于北师大以地球表层过程为主体的地理学研究特色, 突破传统的野外教学模式, 向培养、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目标发展。

北京延庆基地地处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的自然过渡带, 该区域具有完整的城镇体系, 产业结构多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利于地理综合实习项目的设计与实习数据的获取, 有利于地理综合实习课程综合性、设计性特色的实现, 是开展地理综合实习教学良好的外部环境。

目前, 基地已经建设1个小型气象站、23个坡面径流小区、1个小流域沟道控制站和1个土壤化验室等坡面和沟道水土流失观测设施。此外, 基地还引入先进的水土流失监测技术和设备, 包括自记雨量计、浮子水位计、自动采样器、超声波水位计、自动采样器、沟道控制站数据采集器、径流小区数据采集器、现场数据显示设备和数据处理软件等, 建立起自动化监测系统, 形成地表过程监测网络。基地完整的地表过程实验设施、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了实习项目的实践性、设计性与准确性。

2 实习教学内容

地理综合实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实习以综合自然地理为理论指导, 以流域区域为研究对象, 以“3S”技术与地表定位观测技术为主要技术支撑, 实习在内容上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3S。实习每年通过发布指南, 公布当年研究内容, 2007年实习内容见表1。

在课程设置上, 地理综合实习要求以气象学、水文学、植物学、土壤学、地质学与地貌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课程为先修课程。因此, 地理综合实习设置在第六学期结束后的暑期开课, 以确保修读学生具有进行地理综合实习的专业知识储备、实践技能积累和科学研究训练。

3 实习教学模式

围绕课程目标, 地理综合实习采取教师辅导与学生分组独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学生自我完善、自主创新创造条件。同时, 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分层次开展教学。对于理论基础较好, 有一定科研经验的实习小组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 由学生自主命题、设计实习方案、完成问题分析与解答等环节, 教师仅对实习地区情况、实习的内容和研究思路与方法做出讲解, 在实习过程中给予必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侧重挖掘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案的潜力。其他同学则以小组为单位, 在老师提供的研究性实习课题中选择兴趣课题, 完成实习任务, 该模式以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训练为主, 教师需详细指导学生野外实习内容及实习方法, 并在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引导其不断发现新的问题。通过采用这种为学生量身打造的教学模式, 能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

4 实习评价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综合实习评价以科学性、客观性、公平性为原则, 以鼓励创新研究为导向。实习评价由实习过程评价和实习成果评价两部分组成。在授课过程中, 实习指导教师根据教学互动和实习现场检查情况, 对学生的实习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能力、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等方面给予实习过程评价。实习结束后,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实习总结和技术报告进行实习成果评价。实习总结是学生对实习中的收获和心得体会、以及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而实习技术报告则是学生按实习任务要求提交的技术成果, 是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的综合反映。

通过实习评价, 指导教师全面掌握了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实习目标的落实情况。此外, 教师对学生实习过程和实习成果中的创新点予以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与创新兴趣激发起到重要作用。

5 实习成效

创新型地理综合实习是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化训练, 也是对学生地理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全面检验。通过实习, 提高了学生现代野外实验设备使用技能, 增强了学生空间信息和时间序列数据综合分析能力, 训练了学生实践地理学传统野外常规调查和现代地表过程数值模拟相结合的地理综合研究方法, 促进了学生对半湿润半干旱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中地表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同时, 通过分组完成课题的教学形式,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交流与协作的能力;通过野外实地获取数据训练, 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 坚忍不拔的精神与意志。

创新型地理综合实习课程经过两年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两年来, 共形成学生实习技术报告20篇, 为实习后续建设进行了数据和信息储备;学生通过对实习成果的提炼, 发表实习相关内容论文2篇;此外, 对学生地理综合实习课程反馈意见、实习心得的调研结果表明, 学生更加认同这种内容上高度综合性、形式上高度自主的野外实习。

综上所述, 创新型地理综合实习在对学生认知训练、技能强化与创新培养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高等院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 要以科学的教育观念为先导,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构建创新教育体系, 扎实推进创新型教育的具体实施。本文围绕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综合实习课程建设, 探讨了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创新教育,实践教学,地理综合实习

参考文献

[1] 赵媛, 韩雪珍, 诸嘉.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 (2) :238~240.

[2] 吕宜平, 代合志.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模式与评价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 2006, (2) :79~82.

上一篇: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下一篇:26例ICU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