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主题班会的导入更有效

2024-04-26

浅谈如何让主题班会的导入更有效(精选8篇)

篇1:浅谈如何让主题班会的导入更有效

浅谈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主题班会

陈学厚 姚安县第一中学

摘要: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与集体的一种影响。”主题班会正是要将这种个人的影响汇集起来,发挥其良性的引导作用,指引学生们走上成人,成才之道。主题班会建设是现代课堂互动教育中不可小视的角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通过教师精心的构思和准备,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乐观而又宽松的环境中得到学习和情感的体会。

关键字: 主题班会的原则

主题班会的类型

主题班会的形式

主题班会课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指导学生的具体行动,使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学会怎样做人。主题班会比其他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时代性,学生在主题班会中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增强凝聚力优化班集体,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来实现的,主题班会课是其中一条重要的实施途径,每一次主题班会课的成功召开,都会使班级向它的总体目标跨进一步,所以,也可以说主题班会是班集体发展的基础,同时它能使班风、班纪和班级的人际关系得到强化和巩固,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一、主题班会应遵循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主题班会是一种传统的教育形式,目的就是教育学生。首先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觉悟;既开阔了视野,又陶冶了情操;既有深刻的思想教育,又有美的享受。其次,在教育环节上,主题班会的各个环节都体现出教育性。第三,体现在学生的内化上。一个主题班会教育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是否把教育内容真正让学生接受,内化到学生心里,如果教师费了半天劲儿,学生无动于衷,台上热热闹闹,台下没有共鸣,那么这节班会课则是失败的,一节好的班会课应该是全体学生,全过程的受教育的过程。

2、针对性原则

组织主题班会必须具有针对性,决不能因活动而活动,每次确定什么主题,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形式等都要有针对性,否则收效不大,容易走过场,这就失去了教育意义。首先主题班会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不同,认知水平也不一样,因此主题班会必须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选取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其次,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班级存在的问题。组织班会必须认真分析班级状况,抓住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是想而不清、思而不解的问题,提出带有启迪性的主题,及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认识,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也就是做到从要我做为我要做的转变。第三,针对社会现实,使班会赋予时代性。针对社会上的一些热门话题,学生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召开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这样的班会更具有时代的气息,同时也更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如:环境问题、抗震救灾、高消费、浪费问题等。

3、趣味性原则

班会设计的趣味横生,就有极大的吸引力,会使学生自觉的参加班会活动。首先,班会的内容和形式要具有多样性,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最讨厌的就是单调重复,学生都有求新、求奇、求异、求变、求动的特点,只要班会有趣,学生往往会在班会前产生期待的心里,容易引发他们积极参与的动机,活动也会积极投入,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工作,活动后还会反复回味,留下很深的印象,起到自动巩固和强化的教育效果。如果反反复复总是一个调子,学生很快就会厌烦。

4、主体性原则

班会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整个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每一节班会都应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当然,教师有指导作用却不能包办代替。对学生要充分放手、充分信任。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辅导,放手不是放任,自主不是自流,班会中应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一个好的班主任教师应该善于把自己的教育意图转变为学生的活动方针,把教师的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行动。特别是在主题确定,方案实施上,教师要真正起到指导作用。班会要尽量扩大参与面。学生在班会中的参与面往往与教育效果成正比,参与面越大受教育的学生越多。学生在班会中当演员和当观众所受的教育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要让学生人人动脑动手,亲自参与,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

5、实效性原则

主题班会要使学生入情入境,入心入脑,就必须本着“小、近、实”的原则,真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有所受益、有所进步,进而内化为学生的自己的行为,收到实效。

二、主题班会的实施过程

1、准备过程:

主题班会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主题是班会的灵魂,是班会的中心,班会主题的确立与设计对整个班会来说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它将引导班会向预定的方向发展,达到预期的目的。一般来说,一个班会主题主要是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宣传一个观点,歌颂一种精神,也就是说所有的节目都视为突出主题而服务,而且班会的主体与目的往往是合二为一的。围绕主题认真做好准备工作,也是组织好主题班会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发动和各项组织工作,使这次主题班会成为全班同学思想行动的中心。主题班会课前要布置好会场,会场布置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班会的气氛。

2、实施过程;

主题班会的组织实施是班主任教师对班会精心设计、精心计划的落实与深化,但整个实施过程要力求四戒:一戒追求数量走形式,不从实际出发;二戒把班会活动成人化、儿童化和简单化,不从年龄特点出发;三戒呆板的空洞表演式班会;四戒一个模式、千篇一律。总之,只要准备的充分,实施过程就会顺利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三、主题班会课的类型:

1、思想教育类。思想教育类班会对学生在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大致可分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国情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2、学习指导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可根据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不同教育内容进行。

3、扩展知识类。教师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面,同时达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的作用。

4、生活指导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多方面的问题,如:人际关系方面,班主任必要的正确引导,会使学生在复杂的问题前不至于茫然。另外,对单亲子女,农民工子女的生活也要多关心,必要时也可通过班会取得全班同学的理解与支持。

四、主题班会的形式

主题班会的形式应由教育内容来决定,采用何种教育形式,要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来决定,常见的班会形式有以下几种:

1、演讲。组织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演讲,用以表达思想感情,其特点是以学生活动为主,形式灵活,便于组织,收效明显。同时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组织材料能力等。

2、审美娱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真正掌握真、善、美的标准。

3、综合式。通常采用的融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为一体的主题班会。也就是我们平时所看到的观摩课,这种班会形式新颖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参与面广,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综合性班会教育作用突出,学生乐于接受,是主题班会中最常用、最受欢迎的一种类型。

五、具体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更新观念,积极引导。班主任要把班团(队)会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积极性。班主任只做必要的引导不要全包全揽或按自己的主观愿望组织活动。

2.切忌走过场,应付了事。要纠正搞主题活动就是编排节目、演节目的错误偏向,要以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学生的言行导向任务为根旨。

3.强化角色意识,让学生学会多角色实践。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承担中不断加深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努力让某些角色只能由某些学生承担的观念,让其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4.变换形式,激发兴趣。杜绝生硬说教式、口号式的班团(队)会,形式要新颖,要为学喜闻乐见。可采用说理式、交流式、文艺式、竞赛式、纪念式等等。

5.忌一劳永逸,搞好跟踪教育。搞好跟踪调查和教育,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教育具有长久性。

篇2:浅谈如何让主题班会的导入更有效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研究”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黄梅县小池镇一小课题组邹华勇、张冬霞胡建英洪萍

一、课题概念界定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指用简洁的语言或辅之动作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进入课堂教学主体的过程。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能否在一开始上课便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课堂上,并使其处于积极状态,是上好这堂课的首要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实践证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

所谓“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惟一指标。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

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

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

1、国外研究现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C.特耐(C.Turney)等人提出导入功能为:引起注意、激起动机、构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以及建立联系。他们认为,在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吸引学生的注意是很重要的;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导入要构建学习目标,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全神贯注地有意义地开展学习;导入要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

2、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外学者对课堂导入进行研究的同时,国内的学者和教育家们对此话题同样很感兴趣,并从多个方面撰文研究。胡淑珍(1996)提出导入也叫开讲,她认为导入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是一堂课的开始,有时也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对导入的功能、类型及基本要求作了一些阐述。阎承利(1999)研究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导入艺术,提出了新课导入、设计导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并介绍了某些学科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一些导入方法。李如密(2000)首先把课堂教学的导课环节作为教学艺术中的导课艺术,认为导课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住。并认为不同特点的导课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功能。王宝大(2001)等编著的《导入技能结束技能》一书中指出导入是指在讲解新知或教学活动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时境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导环节、领起环节。它的目的在于:导入新课,新旧衔接,启发学生,激发兴趣,说明目的,暗透动机,创造氛围,营造情境,等等。傅建明(2005)在《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一书中指出巧妙设计导课环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以至于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这些研究具有一个共性,即都强调了导入的重要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3、研究意义:现代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研究发现:在一堂40分钟的课时中,学生思维状态分三个阶段,即思维水平逐渐集中阶段,最佳思维阶段和思维水平逐渐下降阶段。常规教学中学生思维变化呈如下规律: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个10分钟内,学生的思维逐渐集中;在10—30分钟内,思维处于最佳活跃状态;而在最后10分钟内思维水平则逐渐下降。这一规律揭示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集中程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授课时应尽量延长最佳思维活动时间。具体的在第一阶段,新课一开始,教师要加强信息强度,以最少的时间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水平、以最快的速度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遵循学生的课堂思维规律,精心设计教案,特别对新课导入的设计,要反复斟酌,力求科学合理,恰当安排,巧妙组织,灵活运用。心理学研究表明,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首因效应”。人们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一般是以第一印象为中心形成的。课堂导入作为教学的一个首要环节,是一堂课的开端,所以,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期望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够带来一堂课的精彩,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那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导入,使其产生这样的效应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研究。

三、理论依据: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

1、清晰授课。我认为教学设计的导入应清晰精炼,突出逻辑性。

2、多样化教学。课堂教学的导入也应体现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也应是多样化,多媒体的视觉效果应多样化。

3、任务导向。任务明确,让学生主动学。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所以导入要多考虑学生的主动参与。

5、确保学生成功率,导入应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

四、研究目的、内容、方法

目的:

1、引领教师围绕课题研究、学习、思考与实践,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的学习效率与能力,激发起学习热情,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3、探索教学管理新机制,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

4、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帮助教师在“同伴互动”和“专业引领”中,获得专业发展和支持,进一步形成既有研究热情、又有一定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小学数学科研队伍,推动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走向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轨道。

内容:

1、理解导入技能的意义和导入技能的作用,掌握导入技能运用的基本要求和各种类型。

2、能设计和编制合理的导入教案。

3、能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导入类型应用于教学之中。

4、导入技能水平比训练前有提高,课堂导入效果好,导入达到目的性、针对性强。

5、能按导入的要求对本人或他人的导入技能进行评价。方法:

为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优课率,充分发挥课改所带来现代教育教学课堂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也为了保障课堂教学的科学有效,我们根据以往学校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效率不太高等存在的实际问题,确立研究课题,课题研究能促进我们围绕一个中心,有计划有重点进行研究性地工作,并有动力有信心研究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本学期,我校立项了《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有效性的研究》,已经从教育的大环境以及学校的实际论证了该课题研究的必要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我们将潜心学习,努力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作一些大胆的探索、延伸和发展,使我们的这项课题取得进展。

1、文献法:查阅、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的国内外学者专著、论文和资料。通过浙师大图书馆、学术期刊网、天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导入设计及相关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们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内容分析法:大量收集数学课堂典型导入案例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1)课题开展的过程中,按年份分为春学期和秋学期两个阶段开课题研究课,展示阶段性研究新经验、新成果,并对这些课进行研讨、交流,剖析,找出优点,发现不足及暴露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省。从而汲取经验教训,以利于下一阶段的开展。

(2)收集相关听课评课资料,以及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及时统计分析,听取学生对研究课,特别是“新课导入”环节的感想和建议。

(3)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新课导入”的相关研究,如课堂教学环境、教学模式、评价制度,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典型分析和专题总结。

3、教育实验法:将精心设计的导入案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4、调查法:调查实施课堂导入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程度,学生对课堂导入的满意程度等情况。采取学生与数学老师谈心的口头问答形式进行,以说自己的课堂表现为主要内容,以对课堂导入环节的认可度为参照,让他们畅所欲言,表达心中对导入环节实施的满意和批评,以此进行反思,作为下一步研究和实践的指南。分阶段组织师生交流座谈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该课题中来,让他们成为该课题的主人和最终受益者,也让他们帮助我们认清不足,纠正错误。

5、展示法:通过撰写本课题属性的论文和案例,敢于把观点和研究性推介出去,接受更为专业更为科学的业内专家和外部同行的评价和指导。

五、研究步骤和保障措施

步骤:

1、筹备阶段(2006年9月-2007年2月)

召开课题启动会,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初步确定实验框架,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2、课题启动阶段(2007年3月-4月)

举行开题会,课题组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方案,制定课题组课题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各种学习与培训活动。

3、课题实施阶段(2007年5月——2009年2月)

(1)2007年5月,课题组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学业成绩等进行实验测量,形成基础研究数据,建立研究档案。

(2)2007年6月——2009年2月,课题组按学期进行实践性研究,开展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研讨,积累阶段成果,作好每学期末的研究工作小结和课题阶段研究报告,调整并确定明确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4、课题深化、总结阶段(2009年3月——2009年5月)进行实验后测;对比研究数据,进行研究资料分析,撰写相关论文、案例与课题研究总报告;接受总课题组验收。

保障措施:

1、组织保证。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做到认识统一,责任明确,目标一致,团结协作。

2、制度保,重证。制定课题管理条例,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使课题研究制度化、规范化,运用激励机制奖科研成果,对研究成员评优、晋级等政策倾斜,激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科研兴校。

3、经费保证。学校设立专项课题研究经费,确保课题研究活动正常开展。

4、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课题研究与学校日常工作相结合,做到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六、研究过程

1、加强学习丰富理论。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课题的研究的需要,积极动员和组织全体教师广泛学习有关改革的文件、文章及各种材料形成一定的学习制度。学校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每周组织教师进行一次学习,同时,还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订阅一本教育刊物,精读一本课改书籍,摘写一本读书笔记,交流一次学习心得体会。课题组老师除了要求摘抄笔记外,还要求结合学习和教学撰写写教育故事、教学随笔和课后反思。为了提高研究人员的教研水平,我们还重视骨干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选派优秀教师带着课题(问题)、领着任务,走出校门参加培训学习。通过学习、培训、教研,增强了教师课程改革的自觉性,丰富了“主体性发展课堂教学机制”的先进理论,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水平。

2、分析教材明确法则

一堂课要有好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要演好序幕,一篇新闻要写好导语,一部好乐章要奏好序曲一样重要。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因此,课前导入要做到以下几点(1)、导入要有目的性、针对性,突出一个“准”字。(2)、导入要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突出一个“趣”字。(3)、导入要有直观性,突出一个“形”字。(4)、导入要有启发性,突出一个“奇”字。(5)、导入要有艺术性,突出一个“巧”字。(6)、导入要有概括性,突出一个“精”字。

3、组内分析寻找问题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并不是所有的课前导入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导入设计不好也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小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公开交流课,课题组教师根据听课情况总结出了小学数学课导入常见的几个问题:

(1)、谈话导入过于繁琐

有位老师执教《分苹果(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这样开始的: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生:夏天。师:夏天有什么特点?生:热。师: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生:喜欢。师:喜欢吃什么水果?(由于前面的引导,许多学生说喜欢吃西瓜。)师:还有吗?(终于有个学生说喜欢吃苹果。)师:老师也喜欢吃苹果。如果有两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该怎样分?生:一人一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苹果”(板书课题)。老师用了7个问题,将近5分钟的时间才引出了课题。老实说,我们开始没听明白老师想问什么问题。在小学课堂,一节课一共40分钟,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课堂前半段的时间显得尤为宝贵,导入时间过长,会喧宾夺主,主次不分,会使重点内容的教学和练习时间紧张,而且像第一位老师那样繁琐的问话,离题远,问题多,对学生的思维也是一种干扰。所以,谈话导入要力求简洁,指向明确,避免繁琐。

(2)、情境导入过于生硬

我们有位老师在讲《5的乘法口诀》时,使用教材上的情境导入,问:2008年要在北京举办哪个盛会?全班学生只有2名同学知道是奥运会,更别说那个五环旗了。显然,这个导入的情境对这些学生来说显得太过陌生。情境导入是为后面的教学服务的,为学生创设有趣的、现实的情境导入课题,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和已有的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教材上的情境都是比较好的,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生活出发,适当地改造情境,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现实的教学,而不是生搬硬套,闭门造车。

(3)、多媒体导入过于杂乱

信息技术普及以后,多媒体进入课堂,把枯燥的说教变成了有趣的动画,把抽象的公式进行了生动的演示,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凡事都要讲个度,工具手段都有个适用的范围,超越了这个度和范围,就会适得其反。有位老师讲《等量代换》一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含义,想出了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来导入,这本来是个不错的创意,可是老师选用的动画是网上下载的QQ版,搞怪的形象和无厘头的情节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滑稽的场景中而忽视了对现象的思考,预期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还浪费了时间。所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导入要有所选择,突出主题,切不可虚图热闹,华而不实。

(4)、活动导入过于形式

学习本身就是活动,在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老师在用活动导入时要注意活动设计一定要合理,难度不宜过大,活动时间也要充分,不能徒有其表,为活动而活动,要与后续的教学活动建立有机的联系,才能真正使学生在活动中提炼出问题,引发积极的思维活动。

4、集体交流总结方法

学校每个实验阶段都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课堂导入方法的交流、总结。大家认为课堂导入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和固定的方法。作为教师应该灵活的根据各个教学内容和本班的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最恰当、最有针对性的导入方法。下面就几个实例具体得谈一谈:(1)、简介导入力求真实

例如:“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一节,一上课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大的数,比如:92600000、12亿(用数码表示)。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数的位数很多,读好这种数和写准这种数对今后学习与工作有很大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利用问题巧导新知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略加讨论)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3)、设障立疑激发思维

如教《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3×5和4×4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同学说: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老师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主动精神后,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积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被如何“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这一问题牢牢吸引,积极动脑,自主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借助故事趣导新知

如教《分数的基本性质》上课伊始,只见屏幕上正播映着歌曲《三个和尚》,正当大家听得正入神的时候,歌曲突然中断了,随之传来了一阵争吵声,是怎么回事呢?乍一看,原来是三个小和尚因分东西而争吵。只见他们都抢着那3/6的,不要1/2和2/4的。接着教师伺机设置了疑念‘三个小和尚所抢的那份是否真的最大呢?大家能不能帮他们证明?’由此自然地导入了新课。精彩的课堂开头,就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整堂课,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充满生机,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教师也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目的。此导入使学生在故事里尽情畅游。进入故事也就进入课堂,进入了课堂也就产生了迫切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自然学得津津有味。

(5)设置悬念诱导新知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指出:375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学生一时不能说出。教师接着说,我们能直接判断任意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请同学们报数我来判断,这时学生纷纷报数,教师对答如流,学生被眼前情景所吸引,然后教师说,今天我就来教你们这个本领(出示课题),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

(6)、直观导入引导探究

如“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先出示“7.00元”,移动小数点,让分别读出所表示的实际钱数,使体会到小数点移动能使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再设问引入课题。

5、课堂研讨,促使进步。

开展观摩课、研讨课是课堂教学研究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课题研讨课,根据“课堂教学评价表”对教师的公开课进行评课,同时应用问卷调查、课后检测、学生访谈等方法,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分析评价一堂课。通过专家、同伴的评点和执教者的教后反思,让教师们学会评课,从中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促进全校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七、科学研究取得成果

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展示课是我们课题组的重要项目,我们深知,新课导入属于课堂的需要,也是课堂的艺术,也需要在课堂课堂上来展示和检验。为此,我们课题组在每年春学期和秋学期分两次开研究课,并且从小学数学学习的不同领域进行研究,以期通过实践获得更泛的认识和经验。如洪萍老师主讲的《认识线段》、胡建英老师主讲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张冬霞老师主讲的《5以内的加法》、邹华勇老师主讲的《找规律》等研究课,都能够获得真切的实践体验,并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表,学生对新课导入的满意度专项调查问卷等形式来反馈和表现。

其次课题组还得到了学校教科室的支持,与全校年轻老师一起,开展了《经验之谈—新课导入》的沙龙活动,从不同学科,不同人员的层面,大家都高度重视,因为新课导入的研究不是数学学科的专利,毕竟是所有老师要涉及的课题,成功的导入也是他们追求的教育教学目标之一。所以在大家的精心准备,友好而热烈的学术探讨的气氛中,取长补短,精益求精,形成了相当丰富的信息和经验汇总,形成了课题研究形式的一大特色。会后把成功经验成文,并积极向市教育信息网投稿。

付出总有回报,一份辛勤一份收获,在课题组老师的精心努力下,我们的研究初获成效。张冬霞老师撰写的课题组阶段性小结《让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课题会上交流;洪萍老师撰写的《浅谈如何实施“活动式”课堂导入教学》一文和胡建英老师撰写的《恰当的“导”才能有效的“入”》一文获得市级论文奖,课题组老师的多篇有关新课导入的论文和案例也获得了县级奖。

八、存在困惑努力方向

目前课题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我们在欣喜地看到研究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之时,也为几个方面而感到困惑:

1、各学习领域的新课导入所能够建立的模式究竟有多少,尤其是细化到什么程度,我们的研究究竟是否科学。

2、鉴于课题组年龄结构的老化,人员流动性大的事实,课题研究工作如何更优化,更富有成效。

3、在成功与失败的案例面前,我们何去何从,依托农村小学一个课题组的师资配备,是否能科学地分析清楚其中的原因,控制相关变量,变被动与主动,在现在的信息时代,如何与其他学校联手,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研究共进等。

篇3:如何让中职数学课堂导入更有效

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 学生学得很痛苦, 可是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为什么学生迟迟不能进入角色, 为什么师生配合难以默契, 为什么教学达不到理想效果, 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我的深层思考。写文章讲究一个好的开头, 这样能紧扣读者的心弦, 讲课也要讲究一个好的导入方法, 这样才能先声夺人。导入, 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开始前, 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活动。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 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如果教师的导入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抓住, 就可以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创造优越的条件, 为整个新课教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开端。

一个别开生面的课堂导入设计常常能令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既能起到抛砖引玉、温故求新、承上启下、导入新课的作用, 又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作用, 以此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让中职数学课堂导入更有效, 我认为首先应遵循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 其次要注重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

二、遵循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

课堂教学的导入, 目的是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跟着教师所预设的方向前行。因此, 无论是什么课其导入都不能偏离本堂课的教学主题和目标。课堂教学导入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

导入采用什么方式和类型, 要服从于教学任务和目的, 围绕教学和训练的重点, 不能喧宾夺主, 只顾追求形式新颖而不顾内容。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 要有助于学生明白将学什么, 怎样学, 为什么要学。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不搞千篇一律, 不追求形式上的“花俏”。

2.启发性原则

导入要有利于引起注意、激发动机、启迪智慧, 尽量做到“导而弗牵, 开而弗达”、“引而不发”。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和实验为依托, 引入新知识、新概念;设问与讲述要求能做到激其情, 引其疑, 发人深省;用例应“当其时”、“适其时”。

3.简洁性原则

导入要精心设计, 做到短小精悍、内容精炼、语言简明、讲解精彩、操作简便、切中要害, 以最有效地方式迅速而巧妙地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及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 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同时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导入切忌繁琐复杂、冗长拖沓、喧宾夺主。

4.新颖性原则

导无定法, 切忌生搬硬套, 新课教学不能有固定的套路, 导入也不能千篇一律, 导入也要常新, 只有新颖才能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新颖的导入往往能达到奇制胜的效果, 因为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事物, 可以有效刺激学生感官, 吸引学生注意力。材料越新颖, 越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参与的兴趣就越浓, 效果也就越好。

三、注重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门艺术, 不同的教学对象, 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课型, 都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

1.实验导入法

中职数学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组织实验就能做到这一点, 不仅学生对实验情有独钟、乐此不疲, 而且实验能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例如在解决空间几何中“最短路径”的问题时, 我给出如下导入: (1) 有一个由铁丝折成的正方体框, 正方体的边长为2cm, 在框的A处有一只蚂蚁, 在B处有一粒糖, 蚂蚁想吃到糖, 所走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2) 其他条件不变, 把B处的糖换成C处, 又该如何? (3) 将正方体铁丝框改成正方体纸盒, 上述两题结论又该如何? (4) 将正方体纸盒改成长方体纸盒, 题 (2) 结论又该如何? 我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个由铁丝折成的正方体框和一个正方体盒子, 然后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和实验, 让学生亲自动手找出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 并考虑如何计算。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 思维被激活。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实验中, 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中挖掘出更一般的结论。当问题解决后, 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成就感和自豪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

2.发现导入法

启发学生从某些现象中发现某些规律从而导入新课, 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在发现的喜悦中提高学习兴趣,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立体几何《锥体体积》的导入:教师拿一个圆柱形容器和一个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 当装满圆柱的沙倒入圆锥形容器中恰好倒满三次时, 问学生:“你们能发现它们体积的关系吗? ”学生立即就能悟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在学生这个发现的基础上, 教师进一步引导:“这个体积上的三分之一的关系是否对等高等底的各种形状的锥体和柱体都成立? 若成立, 怎样从理论上严格证明这一结论呢?今天就来研究这一问题。”这样导入新课就把学生从生动的实验所得到的发现引向严密的逻辑推理, 对教材来说, 这是一种自然的过渡, 对学生来说, 则成为一种思维上的需要和满足。对于那些容易发现的规律适用于这种方法导入新课。

3.情境导入法

创设情境导入法即教师选取具体的背景, 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 生动形象。它的设计思路:教师从实际生活出发, 引出里面所包含的数学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从而点出新课。

4.视听导入法

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它具有集图像、声音、动作、文字于一体的特点, 可以化静为动, 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直观, 化枯燥为有趣, 让学生通过调动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激活思维, 并从多角度感受数学, 探索问题, 从而顺利进入新课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 只要遵循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 注重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 就能精心设计出新颖实用的导入方式, 有效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允远.关键是创设问题情境.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1 (10) .

[2]陈明娟.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理论和实践.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 2005.

篇4:如何让语文新课导入更有效

关键词:语文;新课导入;有效

采用何种导入方法更有效,当因人、因文而异,切不可死搬硬套。

一、根据文章体裁,选好教学的切入点,设计课堂导入

1.叙事类文体,抓住文中的主要事件或情节作为切入点来设计导语

教师通过温情脉脉的语言、诗情画意的画面、悠扬舒缓的音乐等方式来极大地激发学生心底里最柔软的情感,让学生能够贴近课文的感情基调,融进教学情景。以最恰当的精神状态获取新的知识。这种导入方式,层层深入,逐步挖掘,不仅能营造学习情绪氛围,促进师生感情的沟通,而且能化解学生对教学的抵抗情绪,使学生从心底里流淌出对新知识的渴望、对课文的亲近之情,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背影》一文,在播放了一小段《父亲》的歌曲后,我们这样设计导语:“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敬天下父子情”,回顾你的成长之路,父母为我们呕心沥血,辛苦操劳,付出一生,何等伟大。今天,让我们来看看现代散文家朱自清怎样从父亲的背影中体会到父爱的?

诸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走一步再走一步》《爸爸的花落了》《最后一课》《社戏》《猫》等叙事类文章,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2.写景类文体,从描写层次、描写角度等方面选择切入点来设计导语

如,《春》是朱自清先生的写景名篇,其最大特点就是抓住不同的事物多侧面地进行描绘,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福主要画面,赞美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实际教学时,我们采用分组分节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悟。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设计导入: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

诸如,七年级教材中的《济南的冬天》《秋天》《钱塘湖春行》《天上的街市》《静夜》等写景抒情的文章,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3.说明类文体,教学应从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的顺序、说明方法等方面选择切入点来设计导入

如,《苏州园林》是介绍多景点的说明文,可以先播放苏州园林录像的精彩图片,然后从苏州园林特点入手来设计导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更值得我们去欣赏,它景点众多,设计也颇具匠心,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门窗图案、油漆色彩都很讲究。今天,让我们拜读叶老的文章,去了解苏州园林建筑群的整体特点。

诸如七年级教材中的《绿色蝈蝈》《看云识天气》等文章,可用此法。

二、根据实际学情、结合教师自身特点选择适宜导入

1.同一位老师在不同班级上同一课,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选择适合的导入

如,我曾带的两个平行班,A班学生男生多,有点偏理科,不善言谈。B班学生活跃,发言积极。在上《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设计了不同的导入方法。在B班采用“情景剧表演法”导入,课前请兴趣小组的学生提前排演课本剧,在表演完后请其他学生评价,在你演他说中,发挥了学生爱说好动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A班,我采用讲故事、设悬念的方法导入,我先给学生讲故事: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特别喜欢穿得漂亮。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请大家动手算算,假如他能活67岁,他这一辈子要换多少件衣服?他有打理朝政的时间吗?他会遇到怎样的事情?这个荒唐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这种导入,发挥了学生爱动手计算的优势,避开了他们不善言谈的不足。

2.不同的老师上相同的课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如,同样的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我校一位女语文老师充分发挥她善于激情演讲的优势,从课题中的“仙湖”一词入手,激情描绘,继而转入“消逝”一词的发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思维:美丽的罗布泊“仙湖”,为何“消逝”了?效果良好。

总之,课堂导入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创造。所以,新课程标准下好的语文课堂导入,应该是既求趣,又求真,还更求实效的。

参考文献:

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篇5:《让青春更美丽》主题班会教案

针对开学之初,学生经历上学期的沉淀,学习积极性较高,主动性较强,合理引导他们在课上课下的活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

【活动目的】

希望通过集体的力量让同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现状,扭正思想的舵向,振奋精神,让同学们明白什么样的青春是无价的,什么样的个性是鲜明的。释放同学们在学习方面的压力,从而能够更好的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发挥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更好的加深同学之间互助友谊精神。发现同学之间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搞好教学与育人两个方面。

【活动对象】

20xx级数控

【活动时间】

20xx年2月28日

【活动形式】讨论法、表演、诗歌朗诵、合唱、格言欣赏、演讲。

【活动准备】班干部准备有关的活动,例如关于青春小诗的准备,合唱歌曲的选择(以青春为主题,能振奋精神为佳),格言(每生准备一句或更多)、名人青春的故事、挖掘身边同学现在如何做,排演小品等。

【活动步骤】

一、开场:全班沉浸在《致青春》主题曲当中,边听边合唱,并打节奏。

主持人:青春,是生命的春天,像刚出生的婴儿,正在慢慢地成长。一个人的一生是短暂的,青春正是这一切的开始,以后的路还有很长,你可以选择让他丰富多采也可以让他碌碌无为。让我们来倾听来自校园的声音。

活动:朗诵诗歌《我们的青春》

二、问题:同学们谁能回想一下历史上的名人是怎样度过自己的青春的吗

活动:

1、学生讲故事。祖逖、周恩来、爱迪生,再请同学来阐释他们成功的秘诀。

总结:坚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精神,崇高的理想,是青春绽放光彩,是成就事业的保证。同学们也许会说,他们之所以能成就伟大的功绩,因为他们是伟人、是名人,离我们生活太远了,那么,是不是这样呢

2、同学们将最近所做的的事情在一张纸上,交给老师,老师随机抽出3-5个和同学们共同讨论,寻求解决办法。

问:当自己荒废青春时,你该怎么办

板书:战胜自我。

小结:战胜自我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最重要是你是否有毅力并能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三、自由发言:

十六、七岁的人儿,总喜欢去看看周围的世界,喜欢探索,不愿荒废自己的青春,相信对于这些同学一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已的感想吧。

四、人物故事剧——《我的课堂》

主持人:岁月的长河里,谁能说自已没有五彩斑澜的梦这梦至少在自己看来是美丽的。而理想只能在行动中实现,没有行动的理想只是一个梦。

活动:三名学生在课堂上从荒废时间于玩乐到踏实学习的转变。

问: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学生发言)

明确:花无千日好,人无再少年。最宝贵的青春要做最有意义的事情。

小结:正如这个故事所展示的,很多时候,当我们走错了方向,却不得不从头再来时,你是否依然有勇气命运完全掌握在你手中,抱怨与嫉妒只会让你意志消沉,委靡不振;信心和勇气才会让你成功。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寻找、认识、完善自我的过程。每一次寻求人生价值的过程,都是一次成功,都能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独特的位置和价值。

五、青春名言

一句生动的语言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在生活中有不少好学的青少年从名言中吸取前进的力量。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们所知道的青春名言吧。

活动:学生发言展示与青春有关的名言警句。

1.青春的朝气和前进不已的好奇心若消失,人生就没有意义了——穆勒

2.人的青春是短暂的,但是,如果卑劣地度过这短暂的青春,就显得太多了----莎士比亚

3.谁能保持永远的青春,便是伟大的人——郭沫若

4.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获,冬天就不能品尝——海德

5.青春是在它即将逝去的时候最具有魅力——塞涅卡

6.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易卜生

7.青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朱德

8.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莎士比亚

9.青春最漂亮的装饰应该是勇气——德 雷马克

10.我宁愿一百次跌倒,一百零一次地爬起来;只要爬起来,就要有进无退——张海迪

明确:从先贤的智慧之海里撷取一勺,陶冶自己的情操。

总结:人生的青春时光是短暂而又漫长,只有把自己的身心倾注其中,才能拥有勇气、智慧,人生才有意义。

六、诗朗诵,讨论诗中涵义

青春,难道是对成熟的叛逆吗 青春,难道是对父辈的轻视吗

青春,是对冷漠的叛逆,它热情奔放

青春,是对骄傲的叛逆,它谦逊诚实

青春,是对固守的轻视,它开拓激奋

青春,是对寂寞的轻视,它情绪高昂

青春,是对怯弱的叛逆,它大胆敢为

青春,是对落后的轻视,它踊跃超进

哦,青春…青春…青春…

问题:到底什么是“真正的青春”

活动:举一些青春实例,在利用群体的力量,群策群力想一些可行的办法。如:手机带入、穿着打扮、好逸恶劳、情感与理智的矛盾、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小组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彼此共勉

七、教师讲故事——《许衡》,请学生续尾

许衡小时候正逢战乱,有一天,他与很多小朋友一起在路上奔走,正口渴,发现路的两旁有很多梨树,这时小朋友们纷纷爬上树摘梨子吃,只有许衡一个人站在那不动,有人就问他,“这里的梨树没有主人了,你为什么不去摘梨子吃哪”……

学生分组讨论,编完这个故事。教师下到各组,有意识的了解各组情况。教师根据了解到的情况,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小组,由小组推选代表发言。

思考:同学们,你们再次讨论讨论,讨论完后,小组推选代表

教师总结:人们在生活中,对待青春会有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就告诉我们当面对选择时时,决不放弃任何的努力,用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要守住自己青春的阵地,你们看,许衡坚守了自我,也就成就了他的事业

八、结语:引用高尔基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春天就像黄金,你想做成什么,就能做成什么”祝愿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把握青春年华,无怨无悔的付出,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无愧于家庭、社会的栋梁之才。

九、活动在费翔《飞扬的青春》中结束

篇6:主题班会教案:爱,让我们更靠近

乙:我们常可以听到同学们这样评价自己地父母:“他们太不理解我们,一天到晚只知道成绩成绩。”“他们懂什么呢?”

甲:也常看到同学们在作文中大声呼吁:“请给我们一些自由”“妈妈,爸爸,请多多理解我们吧。”

甲乙:其实我们又理解我们地父母多少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父母”,让我们更接近他们,让我们一起去体会父母对我们地关爱吧!

今天光临我班的有百忙之中抽空而来的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以及尊敬的各位老师,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乙:父母之爱如缕缕春风抚慰着我们,又如一丝阳光温暖着我们。可我们又知晓几分,感受多少呢?现在我们就先来掂量一下这份爱吧!

甲:也许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每天享受着父母地爱而从不去想想,今天就请大家回忆一下与父母度过地日子中难忘地往事,让我们和你一起分享你的幸福吧。

谈谈生病期间父母是如何照顾你的 生乙:生病本来是一件痛苦的事,可痛苦被父母那份浓浓的爱化解了,那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我们再来听听其他人的讲解吧。

谈谈如何照顾你的生活的

范文网

生2

甲:古诗有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它在我们的学习上,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是无处不在的。平时对我们的关心无微不至,犯了错误时更是循循善诱,xx同学就有很深的感触,不信我们来听听。

犯了错误时是如何照顾你的 生3

乙:严是爱,松是害,爱之越深,恨之越切,父母的每一句话何尝不寄托着他们对自己子女更深的企盼呢?今天我们很有幸请到了两位妈妈的代表,就让我们去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谈谈自己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感受

妈妈代表:

甲:是的,也许我们真的太习惯了,以致于常常忘了去体会一下他们唠叨背后的深意,曾有这样一则广告:世界上每个父亲都记得自己儿子的生日,但是又有几个儿子能记得自己父亲的生日呢?

同学们你知道你的父母最喜欢吃的东西,最喜欢的歌吗?你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你愿唱给大家听听吗?(学生唱)

尽管歌唱的不怎么样,但我们相信你爸爸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

乙:十年前,一首《妈妈再爱我一次》唱遍大江南北,感动了一代人,今天再让我们听一遍吧,再去体会一下其中的爱吧。(小组唱加笛子独奏或竖笛合奏)

甲:父母对我们是百般呵护,无微不至,他们给了我们最无私的爱,最慷慨的情,最深切的期盼。但我们对父母又怎样呢?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事,与父母顶嘴,赌气,他们关心我们的学习,我们却总要说声:真烦。这些事在同学们看来很平常,但你们想想这样做是否理解他们呢?请同学们反思一下平常的日子里,我们有哪些不足之处。

1、侧重家务

2、侧重生活

3、侧重学习

(学生在学生队伍中举手进行)

乙:刚才大家满怀惭愧,表达了内心的忏悔,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今天也很有幸的收到了一封远方母亲的来信,下面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听听妈妈的心声吧。

(朗诵《儿子,妈妈爱你》)

甲:古人云:投之以李,报之以桃。父母为我们整日辛苦操劳,两肩正肩负着生活的重压,两鬓已刻上了岁月的年轮,同学们,我们该怎样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如何去走近他们,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呢?让我们一起来谈谈吧:

1、侧重学习

2、侧重生活

3、父母生日时,你如何做。

甲:曾经一首《好爸爸,坏爸爸》让我们从威严的爸爸哪里体会到了“打是亲,骂是爱”的道理,其实爸爸的威严中也蕴藏着一种爱,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我们爸爸的代表,请他来谈谈他的感想和他对我们的希望吧。

(父亲的代表发言)

乙:是的,尽管我们已经是中学生,但我们在许多方面都还幼稚、单纯,需要师长们耐心培养和教育,需要我们自己不断努力增长才干。或许下面一位同学的发言,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一同学:

我们和父辈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生活也在我们身上打下了不同的时代烙印,他们身上有年轻一代所缺少的宝贵经验和崇高品质。虽然我们的独立意识较强,思维敏捷,向往变革,不乐意盲从,但往往又很幼稚、偏激、片面,总以为自己已经长大,可以超越前辈。(班主任工作)因此,年轻一代只有接受父辈们的精神财富,使自己变得充实,吸收父辈们的智慧,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才能使我们更为完美,更为成熟。我们应该说财富就在我们身边,财富就是我们的父母和老师!

甲:的确,时代在我们身上留下了不同的时代烙印,要使我们变得更加完美,更加成熟,我们就应该走近他们,去了解理解他们,去学习他们。

乙:因为爱,让我们更多的体会到生活的甜蜜,因为爱让我们更多的理解了我们的父母,爱让我们靠得更近。

我想如果我们之间多了一分理解和宽容,世界又是一番灿烂。两代人心的交融,掀起了情的波澜。下边请听班主任带给我们的诗朗诵《妈妈》

尽管妈妈离开我已很久很久,但我仍然牢记妈妈那双慈祥的眼睛;

尽管妈妈离开我已很远很远,但我对妈妈的一切依然记忆犹新。

尽管皱纹已爬上了我的眼角,但我对妈妈的思念却日益强烈;

尽管岁月已染白了我的双鬓,但我对妈妈的爱更是一往情深。

可是,我拿什么奉献给我的妈妈?

只有那无限的愧疚像海一样深深。

因为儿时的我,曾无数次刺伤过母亲那颗慈爱的心。

同学们,爱你们的爸爸妈妈吧

为了你们,他们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和情。

也许曾经过火,也许曾经偏激,但是他们对儿女的爱却是最纯真!

因为,他们把你们看成是太阳,希望你们同祖国一起辉煌;

因为,他们把你们看成是长江,希望你们永不停息地咆哮、奔腾。

什么“代沟”,什么“隔阂”,让我们一起把它抛得远远,我们心心相连,携手并肩,搭起一座心灵的彩桥,让它通向永远的辉煌。(《相亲相爱》歌起)

主持人A: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说过:“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酒的酒杯。”是啊!爱让我们生命变得充实,爱让我们生活撒满阳光,爱让我们的明天充满希望。

主持人B:父母用爱托起了我们的生命之舟,他们用爱滋润了我们稚嫩的心田,他们用爱抚慰了我们孤寂的心灵,父母用爱温暖着我们整整一生。

主持人A:同学们请珍惜这份爱吧,因为这种爱只有余生,没有来世。

主持人B:同学们请把握这份爱吧!因为她会使我们成为世界上最最富有的人,她为我们带来一座开掘不尽的宝藏。

篇7:浅谈如何让主题班会的导入更有效

【活动设计背景】

爱国主义作为人的一切基本道德价值观和品质,必须经过长期教育和熏陶,才能逐步形成。

【学生现状分析】

当代中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主流是好的。他们大都认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仍然是当代青年学生们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之一,中华民族历史优久,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建设,人民过上小康生活,祖国建设蒸蒸日上,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祖国养育了我,人民教育了我,我们应该热爱生我养我的祖国。但仍有少数学生是非观念模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淡漠。如少数学生对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漠不关心,对那些是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内涵和具体行为不清楚,

班会目的:

通过召开《爱,让中国更美丽》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深深感受到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少年是那么骄傲与自豪。

【活动准备】

1、搜集相关资料(歌曲、图片、电影片段)。

2、课件PPT

【活动形式】

视频解说、歌唱爱国歌曲、竞赛、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

班会过程:

导入篇

第一节:建国篇

1).全班同学起立齐唱国歌。(播放国歌,插入FLASH升旗)

2).播放开国大典毛主席讲话录音,

东方红,太阳升,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升起了我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从那一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让我们共同回忆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播放视频《开国大典》

第二节 改革开放篇

(播放专题片“改革开放30年”,出现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录象)

思考::请同学们注意出现了哪些经典瞬间。

第三节 中国之最篇

(播放歌曲感受中国之最)

第四节:爱国篇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中学生如何爱国?”

老师:我相信大家都有一颗爱国之心。我国正处于和平年代,祖国又正在日益强盛起来,讨论: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总结:我们不必为保卫祖国浴血奋战,也不必像奥运健儿那样为国争光,更不必像革命烈士那样为国捐躯,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爱国就应从爱自己、爱周围的人、爱学校、爱家乡做起,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当你看见师长和同学时,你问候了吗?当你看见学校的水龙头在滴水,你主动将它拧上了吗?当你离开教室看见窗子和灯没关时,你能将它关好吗?当你走在校园里,看见脚下有杂物时,你会弯一弯腰把它捡掉吗?同学们,爱国就从一声问候、一次关灯、一次拣杂物开始吧!培养良好的习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就是爱国的表现。我相信,一个热爱自己学校的人,那么也一定热爱自己的祖国。

展示一组图片

老师: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新时代的中学生的表现吧。

第五节:结束篇。

在《爱我中华》歌曲中结束:

结束语:回首昨天,我们的祖国在曲折中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展望未来;我们的祖国以让世人瞩目的姿态扣响了新世纪的钟声。而今天,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图强,用实际行动去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历史将会验证我们誓言!我们是这新时代的主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我们要站在世界之巅高呼:(学生一起)

我自豪,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篇8:浅谈如何让数学作业变得更有效

一、设计数学作业的目的

作业, 其实是一种信息的反馈, 一方面, 它集中反应了学生对所学知识、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数学思维与能力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 通过对作业的评阅, 教师可以从中获取学生的即时信息, 为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提供必要的前提信息.数学作业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渠道,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情况, 调整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以通过作业, 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 知道自己的不足, 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理解掌握已学的知识.

二、设计数学作业的类型

时代在变化, 现在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在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不仅要懂得如何教好本门课程;还要懂得如何顺应学生的心理设计数学作业, 调动学生写数学作业的积极性, 以达到让数学作业更有效的目的.

(一) 自主型数学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对教师布置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业的题型、作业的格式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不是每天重复的课本习题, 练习册的习题、试卷, 通过题海战术, 巩固、复习学过的知识.作业的设计, 要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 吸引学生的眼球.“三视图”有关的习题中有这样的题目:“根据三视图, 判断几何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考虑到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是很强, 做这种题很困难, 甚至不喜欢做, 于是我给他们介绍了“填数字”的方法.

例1根据下面的三视图, 判断组成的几何体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我采用下面的方法给他们讲解这类题型:结合图1, 首先, 从俯视图入手, 在俯视图里填数字;其次, 看主视图, 主视图有三列, 分别将主视图每列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填入俯视图对应的列中, 比如, 主视图第一列有一个小正方形, 就将1填入俯视图第一列的每个小正方形中, 主视图第二列有两个小正方形, 就将2填入俯视图第二列的每个小正方形中, 依次类推, 如图2;再次, 看左视图, 左视图有三列, 分边将左视图每列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填入俯视图对应的行中, 顺序均是从左到右, 从上到下, 比如, 左视图第一列有两个小正方形, 就将2填入俯视图第一行的每个小正方形中, 左视图第二列有一个小正方形, 就将1填入俯视图第二行的每个小正方形中, 依此类推, 如图3;最后, 将两个图合并成一个图, 取每个小正方形中最小的数字, 如图4;将图4中的数字加在一起就是组成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该方法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对于主视图, 是竖着看, 竖着填;对于左视图, 是竖着看, 横着填, 取最小的数字再相加.

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如图5所示, 一共是由六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和用填数字的方法所得的结果是一样的.利用这种方法我又给学生们出了几道类似的题, 他们非常活跃, 都纷纷要求再多出一些这样的题目.

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使学生们不再害怕学习数学, 而是能够主动学习, 并且自己要求留数学作业.这样的作业, 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印象深刻的同时, 还能达到巩固旧知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学生喜欢做数学作业了.

(二) 选择型数学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不一样,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考虑到每一个学生, 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程度、不同数量的作业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收获, 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材施教是我们一直倡导的教学方法, 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心理, 将做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 做什么样的作业, 做多少作业, 由学生自主选择.做这种作业的前提是必须告诉学生:要结合自身的水平, 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注意不能出现抄袭现象, 目的就是为了将所学的知识掌握好.给学生们自主选择的权利, 给学生更多的信任, 他们才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不会将数学作业当成负担.

通过一年多的教学, 深深的体会到:学生由于作业负担过重, 会暴露出很严重的抄袭现象, 比如题目是让求一个角的余弦值, 很多同学都写成了角的度数.如果这是个选择题, 教师会认为:学生可能是因为马虎犯的错误, 可是如果这是一道大题, 并且过程都是一模一样的, 很难让人相信这不是抄袭的作业.有的学生因为作业过多, 虽然没有抄袭的现象, 明显能感觉到作业是应付的:要么没有思路、要么字迹潦草.作业质量越来越差,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针对所教的学生的特点, 适当改变作业方式, 达到最理想的作业效果, 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 应用型数学作业

从小学到中学, 应用题是学生很反感的题目, 按理说将数学应用到实践中, 贴近学生生活, 应该更容易被理解、被喜欢才对.但在教学过程中, 我慢慢地体会到, 原来数学当中的应用题和学生们所理解的应用题有一定的差距.以下面这道题为例, 我来阐述理论和实际的差别.

例28位退休老师分别乘坐两辆小汽车从山区赶往飞机场, 可真不巧, 其中一辆小汽车在距离飞机场15千米的地方出了故障, 不能行驶, 此时离飞机停止检票时间只剩下42分钟 (停止检票后即不让乘客上飞机) .这时, 唯一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只剩下一辆小汽车, 连同司机在内一次限乘5人, 这辆小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小时.

(1) 这辆小汽车要分两批送这8人, 如果第二批人在原地等待, 那么这8人都能及时到达机场吗?说明理由.

(2) (列方程解答) 如果小汽车送第一批人的同时, 第二批人先步行, 小汽车把第一批人送到机场后立即返回接送步行中的第二批人, 设这些人的步行速度为5千米/时, 问:这8人都能及时到达机场吗?

这是一道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们感觉没有思路.是字太多, 没有思路?还是这道题本身很难呢?在我讲解的过程中, 捣乱的学生说:“老师, 要是堵车了呢?”“如果飞机提前走了呢?”“车上可以多坐几个人吗?”虽然学生是因为调皮才提出的这些问题, 但也值得我们深思.

实践出真知, 实践能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数学真正生活化、趣味化, 使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 像上述问题较难实际操作, 我们可以留一些能够实际操作的作业,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比如:学生学习了黄金分割之后, 可以让学生回家测量一下家里的液晶电视机的长和宽, 记录下该数据;还可以测量一下自己和家人的身高, 将从腰部到头顶、腰部到脚底的高度分别记录下来.结合学过的黄金分割,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是黄金分割呢?这样的作业可以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根据各部分知识的特点, 有的知识可以应用到实践中, 有的不一定适用.能用到实践中的知识, 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应用型作业, 让学生在应用型作业中体会数学的真正内涵.

(四) 探究型数学作业

现在的数学试题中, 都有探究型的题目, 这样的题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发现意识, 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教师可借助课外作业设计一些具有探究、发现规律的习题, 使学生从传统模仿习题中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来.探究型作业没有标准的唯一的答案, 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 技能在作业中掌握, 能力在作业中形成, 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学生们喜欢做具有挑战性的题目, 要给学生留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驰骋.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 采用不同的作业类型, 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 增强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三、关于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前文对设计数学作业的类型做了分析和总结, 如果将其用于教学实践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虑和研究.

数学作业设计的四种类型能否真正应用到实践中, 能否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能否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等等,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上一篇:宣传册制作合同范本下一篇:黑皮同桌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