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区蔬菜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

2022-09-12

铜梁区是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区和重庆市保证供应主城的核心基地区 (县) 。随着重庆直辖后主城迅速扩张, 主城及区县城镇化进程加快, 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为保障主城供给、满足和丰富城镇居民“菜篮子”, 重庆市委、市政府确定将渝遂高速公路沿线作为保障主城供应的“渝西菜都”进行打造建设, 渝遂高速公路沿线的铜梁区为蔬菜种植断档区, 为此, 市政府确定将铜梁纳入保证主城供应的4个核心基地县 (区) 进行打造。自2008年以来, 铜梁区科学合理地规划三大蔬菜种植区 (琼、涪两江流域, 平滩—侣俸浅丘平坝地区, 淮远河流域种植区) , 规划建成1.33万hm2蔬菜基地。项目建成后, 全区蔬菜年播种面积达到3.33万hm2以上, 总产蔬菜100万t以上, 商品率达到80%以上, 蔬菜初级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 加上加工及销售环节增值, 行业产值达到20亿元。

1 现状

铜梁区位于重庆市西北部, 距重庆主城40 km、0.5 h车程, 距成都180 km、2 h车程, 处于重庆“1小时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带”的双重覆盖区。全区幅员面积1334 km2, 耕地4.25万hm2, 辖25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 269个行政村, 4158个社, 总人口81万人。

铜梁区蔬菜基地于2008年启动建设以来, 全区整合涉农资金5.4亿元, 在15个镇街新建和改建标准化蔬菜基地1.15万hm2, 建成蔬菜基地万亩片12个, 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个, 市级蔬菜专业村9个, 蔬菜育苗中心18个, 冷藏室 (库) 11处, 钢架大棚787 hm2、竹架大中拱棚533 hm2, 廊式立体栽培11 km, 桩式立体栽培220 hm2, 露地喷滴灌面积1127 hm2, 全区蔬菜商品化基地基本达到“公路到基地, 便道到菜园, 沟渠相通, 能排能灌”的要求;引进和培植 (50×667) m2以上的种植大户270余户, 蔬菜生产及加工合作社90家, 农业企业30家, 家庭农场8个, 创建有10余个注册商标, 无公害蔬菜产品250个、绿色产品34个、有机产品2个, 到2014年底蔬菜年播种面积达到2.08万hm2, 蔬菜总产量63.66万t、产值达到13.1亿元, 蔬菜销售除区内自给以外, 与重百、新世纪、沃尔玛、永辉等超市以及主城机关、学校等食堂和大型农贸市场对接, 实现供应主城及周边城市42万t以上, 已承担起“蔬菜核心基地区县”保障主城供应的任务。

蔬菜基地建设也促进了农民收益显著增加, 业主承包土地种植蔬菜后, 农民一方面每年每667 m2可获得等同于250~300 kg稻谷价值的出租收益, 即每667 m2可获取700~900元的出租收入, 另一方面又能实现就地转岗就业, 每人每年可获取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 而且就近可以照顾家庭, 减少外出打工造成社会问题。

2 主要做法

2.1 整合资金速度快, 基础设施建设规格高

铜梁区在2008—2014的7年时间共整合各种涉农资金5.4亿元, 按照“统一规划, 各负其责, 共同打造”原则, 以每年平均新建2000 hm2的速度推进, 蔬菜基地的建设从2008年启动以来, 采用高起点、高规格的建设目标, 全部按照“公路到基地、便道到菜园, 拉得进运得出, 沟渠相通、涝能排旱能灌, 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的标准进行建设, 共建成高档次的标准化蔬菜基地1.15万hm2。

2.2 引进业主“边建边种”模式, 产业发展快

铜梁区蔬菜基地建设启动早, 标准高, 引进业主“边建边种”的产业发展模式, 即一边建基地, 一边引进业主种植蔬菜的方式, 改变了常规的一年建基地、二年引业主、三年见成效的作法, 实现了当年建基地、当年见效益的目标。目前, 全区范围内 (50×667) m2以上的蔬菜种植大户达270余户, 其中蔬菜业主中被市政府评为全市蔬菜种植状元1名、蔬菜种植能手1名。租地面积达6267 hm2, 已培育出新型蔬菜生产及加工合作社90家, 农业企业30家, 家庭农场8个。基地内租地农民每年667 m2可获得850元左右的出租收入, 转岗种菜的1.2万农民, 每人年平均务工收入在2万元以上, 2014年全区流转土地和农民工就地转岗种菜务工收入达4.2亿元。

2.3 首创蔬菜“绿色行动”, 生产与安全并行

在抓好蔬菜基地建设和蔬菜产业发展的同时, 铜梁区于2011年开始, 在重庆市范围内率先启动“三到户”、“两上墙”、“六登记”、“一创建”的“3261绿色行动”。“三到户”即“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到户”、“蔬菜生产安全使用农药的标准下发到户”、“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监管到户”;“两上墙”即基地核心区的所有业主必须将“蔬菜生产中禁用化学农药警示表”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挂牌上墙, 以供业主、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常用;“六登记”即每个业主必须将“农药购买”、“农药使用”、“农残售前自检”、“肥料购买”、“农事记录”、“蔬菜产品销售”登记在册, 建立档案。“一创建”即所有业主 (大户) 都要积极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无公害蔬菜生产, 创建“无公害、绿色蔬菜”品牌。自开展蔬菜“绿色行动”以来, 铜梁检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每年国家农业部、市级部门在蔬菜基地随机抽查上市蔬菜样品合格率都在98%以上, 并在2012年成功申报为重庆市无公害蔬菜产地县, 至2014年, 全区创建有10余个注册商标, 无公害蔬菜产品250个、绿色产品34个、有机产品2个。

2.4 科技引领、多元化经营, 狠抓产业协调发展

通过科技培训、科技措施在蔬菜生产的贯彻落实, 目前已建起独具特色的重庆市“三个最”基地:即重庆市最大的单个业主基地—侣俸和恒蔬菜基地 (333 hm2) ;全市最大的工厂化豆芽菜生产基地—“绿油坡”8万t豆芽菜生产基地;全市最大的有机蔬菜基地—土桥新陆 (500×667) m2有机蔬菜基地。全市最大的幼教体验基地—侣俸三色幼教集团蔬菜种植体验基地也正在建设中。土桥镇“万亩荷花园”成功举办三届, “重庆·铜梁荷花节”, 接纳游客40余万人次, 侣俸镇“3万亩蔬菜大观园”已正式对外接待;在排水沟等设施上建成10余km的“瓜果长廊”, 既融生产与观赏为一体, 又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在基地内推行“猪—沼—菜”种养结合模式, 采取生猪养殖大户与蔬菜种植大户有机结合的方式, 统筹规划布局生猪生态养殖场, 发展循环农业;启动蔬菜专业技术队伍及技术服务体系项目建设, 新建蔬菜专家大院18处, 新建育苗中心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片各8处;开展区校合作, 利用“阳光工程”, 加强蔬菜技术培训6000余人次;发展农业机械化, 新推广蔬菜生产中的耕作、开厢、栽苗、施肥、浇水和管理类机械1000余台 (套) , 提高了蔬菜生产效率。

2.5 开展联合促销, 畅通销售渠道成效明显

铜梁区蔬菜基地从启动建设始就高度重视营销体系和销售网络的建立, 政府加大投入和引导, 多渠道开展联合促销。 (1)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 2011年投资800多万元, 对城区内及主要镇级蔬菜市场进行了规范化改造。 (2) 积极引导业主单独或联合开展农超、农贸、农校 (机关食堂) 对接, 目前已与重百 (新世纪) 、沃尔玛、永辉等超市对接销售量达16万余吨。 (3) 积极鼓励业主在重庆主城和城区开设基地业主直销 (配送) 中心。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 支持基地业主城区建起直销店, 直销蔬菜900余t, 且销售价比零售市场低平均35%, 业主销售价平均提高20%, 使市民和业主实现了双赢。据统计, 铜梁区通过农超、农贸、农校 (机关食堂) 对接和基地业主直销等渠道销售蔬菜总量达22万余t, 占对外销售的70%以上, 蔬菜销售渠道畅通有序, 全县270余名业主基本未出现蔬菜积压、烂菜 (市) 的现象, 有效保障了蔬菜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 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蔬菜产业从初级的产业规模扩张, 到目前的蔬菜基地提质上档, 营销市场外围及内部竞争加巨, 蔬菜产业的许多内在矛盾逐渐凸现。

3.1 用工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 当前在农村务农的青壮年劳动力已经很少, 新生代农民工一般也不愿意返乡务农, 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的情况严重, “谁来种菜”的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基地集中、规模较大的地方用工困难凸显。 (1) 工人难请, 基地内缺乏劳动力, 主要是在基地集中分布的镇。 (2) 工价较高, 目前基地内用工大约45元/ (天·人) , 加上早晚接送车费、中午用餐费等大约70元/ (天·人) 。 (3) 工人年龄普遍偏大, 目前基地内75%以上的工人年龄均超过60周岁, 基地生产存在用工人身不可预见的安全隐患。

3.2 蔬菜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不牢固

(1) 在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等蔬菜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形势下再加之人工成本也急剧提高, 导致种菜的成本不断提高, 蔬菜种植的比较效益下降, 再加上自然灾害、价格波动等对蔬菜业的亏损风险增加, 菜农和业主种菜的积极性受到抑制。如这种情况长期累积, 将来出现大面积弃种的可能性增大。 (2) 蔬菜种类和品种比较单一, 主要是当季菜, 高端蔬菜、设施蔬菜占比极小, 结构不够合理, 且产量不稳定。 (3) 蔬菜产业大而不强, 缺乏实力强大的成熟的龙头企业, 至使蔬菜储存、保鲜、加工水平低, 缺乏产地标识, 缺乏品牌效应, 价格竞争上处于劣势, 即使行情好时利润也低廉, 一旦行情不好亏损就在所难免, 抗风险能力低。 (4) 科学技术对蔬菜基地建设的支撑作用弱。运用科技种菜, 是铜梁区蔬菜生产上的薄弱环节, 其主要原因是群众接受难;其次是技术指导难, 科技力量不够, 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

3.3 蔬菜基地提质上档及产业链建设难, 政策保障不足

(1) 蔬菜基地提质上档难度较大。新建基地基础设施缺乏, 主要体现在缺乏板车道、沟渠、机耕道;部分老基地基础设施损毁较重;新老基地生产设施例如钢架大棚、喷滴灌、桩式栽培等缺乏, 基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2) 全区蔬菜种植业主270余个, 其中基地面积在 (100×667) m2以上的业主急需建设生产管理用房、冷藏室 (库) 、蔬菜整选、包装场等, 但由于基本农田调规、办理建设用地十分困难等因素, 使得蔬菜生产管理及延伸产业链条等受阻, 严重影响到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蔬菜种植的区域分布不尽合理

铜梁区蔬菜基地的建设从一开始就比较注重规模, 急于产业化发展见成效, 由于过分强调集中连片, 造成区域分布不尽合理, 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出现集中连片地的业主雇佣劳动力困难, 因为就地就近的农民满足不了业主或大户的用工需求, 导致业主需在基地外请工人, 大大增加了用工成本。而在基地外的一些农民, 因为要照顾一家老小, 他们希望就近就地打工的机会并不多。这就造成了用工和做工的双难, 明显有违农业产业发展的规律。

4 对策与建议

4.1 依靠科技提升产业化服务和管理, 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4.1.1 稳定现有面积和蔬菜种植业主

现目前主要是引导和要求农民或业主加强蔬菜生产管理, 切实稳定现有面积, 力争建成一片、稳定一片、成功一片。加强地方服务能力, 优化种植环境, 确保业主安心种菜。

4.1.2 积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 创新科技推广方式

积极引进蔬菜先进适用生产技术, 创新科技推广方式, 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力引进蔬菜业发展的专门人才, 壮大技术人员队伍, 科技人员搞好面上指导、良种引进、技术培训和技术资料编印工作, 加强现场培训。加强基地镇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技术人员配备, 每个基地镇乡农技服务中心至少有2~3名懂蔬菜生产技术的专业人员。同时, 条件成熟的地方可安排技术人员或行政干部到蔬菜专业村兼职。

4.1.3 加强政府部门协作, 共同完善基地建设

加强政府部门协作, 共同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建设, 以提高蔬菜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1) 财政资金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 与资金用途相对应, 逐步安排解决相应生产设施和部分基础设施建设; (2) 建议区内交通、水务、国土、农综、财政等部门紧密协作, 按照“渠道不变、共同打造”的原则, 就管理及延伸产业链条用地指标的解决和菜地公路、主供水管网、提灌站、山坪塘等基础设施建设通力合作, 逐步解决基地生产生活困难。

4.2 调整和优化区域布局, 发展重点向“专业村”转移

对蔬菜基地的定位, 应以保障蔬菜供给“淡季不淡, 旺季不烂, 四季均衡”为目标, 必须遵循“大中小规模、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合理布局”原则, 优化区域布局。铜梁区蔬菜基地下一阶段的建设应从集中连片向分散成点建设转变, 发展的重点应从城郊向交通便利的偏远地区转移, 实现全区镇街适合蔬菜种植的专业村建设。近年来, 农村公路建设已经实现了村村通, 蔬菜运输不再成为难题, 而且偏远地区农民就地就业愿望有所提高, 选择交通便利的偏远地区发展蔬菜基地, 这既能增加农民就业渠道和增收途径, 实现农村均衡发展, 也能很好解决业主或大户的用工需求。

4.3 多渠道破解“用工难”问题, 政府加大对业主保障力度

多渠道破解“用工难”问题: (1) 通过提质增效的手段, 提高业主机械化生产水平, 增加固定生产设施 (钢架大棚、桩式立体栽培、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等) , 尽可能减少业主用工量; (2) 通过区级合理布局, 不再大规模集中扩建基地, 尽量缓解业主争用人工矛盾; (3) 建议区、镇两级就业部门推荐用工信息, 扩大业主用工供求渠道。

关于用工风险增加问题, 建议政府对蔬菜业主用工提供保险补贴支持。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 蔬菜基地从业人员年龄普遍较高, 60岁以上的占50%, 且女性居多, 文化水平低, 安全意识淡薄, 而商品化基地要求机械使用程度较高, 工作带来意外事故的风险较高, 蔬菜业主需为用工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增大了业主的投入成本。为留住业主、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建议每年由财政安排资金对蔬菜业主用工提供意外伤害保险补贴支持。

4.4 多举措解决“卖难买贵”困局, 打造安全放心蔬菜品牌

4.4.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为更好地促进蔬菜种植、市场营销、价格等信息 (包含产地与市场零售价) 共享, 通过创建铜梁区蔬菜信息建设平台, 建立信息共享网站, 使业主除共享市场价格信息外, 还可共享种植布局信息 (种植的品种、面积等) 、用工信息及经验交流。这样既可方便政府全面掌握蔬菜生产实际状况, 为决策提供依据, 又可为蔬菜业主提供可用信息, 互通有无,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4.4.2 增加销售渠道, 搭建直销平台

多渠道增加销售渠道, 搭建直销平台, 减少流通环节, 确保业主利益。 (1) 加强区内蔬菜批发市场建设, 政府出台优惠政策, 吸引社会资金, 积极参与蔬菜批发市场建立; (2) 组织搭建业主向学校、企事业单位、机关食堂进行集团式配送蔬菜平台。

4.4.3 严格实施安全优质生产, 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

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 切实执行好“三到户”、“两上墙”、“六登记”和“一创建”制度。建立健全无公害蔬菜检测检验体系, 围绕蔬菜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 重点抓好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检测网点建设, 完善检测设施, 提高检测水平。此外, 建立蔬菜生产投入品、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质量管理制度;编制、发放蔬菜田间生产档案, 详细记录蔬菜生产投入品的使用情况, 实现蔬菜自检常态化, 有关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基地的蔬菜产品进行抽检, 将抽检结果及时公布于众, 确保蔬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可控, 不断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摘要:阐述重庆市铜梁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主要做法, 分析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依靠科技提升产业化服务和管理, 调整和优化区域布局, 多渠道破解用工难问题, 多举措解决卖难买贵困局, 打造安全放心蔬菜品牌”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蔬菜,产业发展,问题,建议,重庆市铜梁区

上一篇: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中GPS技术的应用研究下一篇:谈如何落实新时期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