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

2022-08-22

第一篇: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降低群体性突发事件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一旦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能,实施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危害降到最低点,维护企业安全与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文件精神,根据《***有限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特制订《***有限公司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对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损害和重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及处置。

三、组织机构

成立***有限公司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由公司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综合办公室主任、安全机务科科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各部门、各单位分管负责人组成,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司安全机务科(电话:工作日********,非工作日及夜间:********,传真:********)。

四、事件类型

1、 聚众冲击、围堵上级部门、要害部门、重要场所等重要目标的。

2、 利用交通工具居中堵塞交通或通过聚众静坐非法占据办公区域等重要场所的。

3、 罢工、罢运,违法聚众上访、请愿,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

4、 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械斗及打、砸、抢、烧等事件。

5、 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危害社会稳定、人员滞留以及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行为。

五、工作要求

处置群体性事件总的要求是: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

1、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制,由引发事件的相关责任单位负责解决。

2、 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正确理解“和谐社会”重要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预警工作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事件控制在萌芽阶段,及时消除诱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各种因素。要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并依法按政策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3、 理性克制,防止激化。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的宣传、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加强对参与者的说服教育,引导参与者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4、 快速反应,相互配合。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应严格落实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各有关单位要及时给予配合和支持,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并确保信息收集、情况报告、指挥处置等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对发生暴力行为、严重损害社会治安秩序、危害企业和社会安全的群体性事件,要及时报警,采取果断措施,坚决制止违法行为。

5、 加强教育,正确引导。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要将法制宣传、教育疏导工作贯穿事件处置得整个过程。教育群众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合法、正当渠道和方式反映问题。

6、 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事前处置做到信息反应灵敏,事中处置做到依法、及时、稳妥,事后处置做到精确处理,追踪掌控。

六、应急处置

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必须快速反应,根据事故性质规定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并根据《***有限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报告制度向公司和有关部门报告。

1、 凡出现涉及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苗头或群体性事件尚处在酝酿过程中的,由事发单位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出面做好化解疏导工作,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应当解决的要明确答复。不能解决的,要说明原因,讲清道理,并做好思想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化解矛盾,避免事态扩大。同时,要将工作情况及时报公司,并做好处置准备。

2、 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的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应及时赶赴现场指挥、处置,及时、主动做好工作,化解矛盾,避免事态扩大,必要时成立现场指挥部等临时应急组织,并向公安部门报告备案。

3、 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负责现场处置工作的工作人员应认真听取参与者代表的意见和要求,面对面地做参与者的工作,对参与者提出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责成有关单位限期研究解决。对确因决策失误或工作不力而侵害群众利益的,据实向群众讲明情况,公开承认失误,尽快予以纠正。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说服教育工作。稳定群众情绪,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和冲突,控制事态发展。

4、 查明挑头人或组织者,现场处置领导要亲自与其谈话,表明态度,开展法制教育,做好思想工作。对煽动群众闹事、散布谣言的,尽量将其劝离,并及时通过摄像、照相和录音等手段收集证据,为事后处理做准备。

5、 对于严重危害企业安全或损害企业利益的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应争取公安部门提前介入。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群体性事件,应迅速向公安部门报案,公安部门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现场处置人员做好配合工作。

七、应急结束

群体性突发事件现场事态平息后,对已经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到位,不得搞虚假承诺或者久拖不决。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而没有落实到位的,公司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有关单位或部门加以落实。对群众因不了解有关规定而存在误解的,要说明真相,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法制教育工作。对有关规定不够完善的,及时修改完善。坚决避免违背承诺、失信于民,重新引发群体性事件。

各单位要及时查明参与者情况,对在劝服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事发单位可予以表彰。 本预案未尽事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为预防和妥善处置公司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信访工作条例和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1.1工作原则

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总体要求: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遵循以下原则

1.1.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制,由引发事件的部门或车间在公司的直接指挥下负责问题的应急处置和妥善解决。

1.1.2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取得群众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制定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和规范信访工作,从源头上防止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发生;健全稳定预警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把群体性事件掌控在萌芽状态,及时消除诱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各种因素。

1.1.3依法处置、防止激化。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处置,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充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和宣传、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加强对群众的说服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防止矛盾激化的事态扩大。

1.1.4快速反应,相互配合。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要及时启动

应急预案,落实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各部室、车间要及时给予配合和支持,并确保信息收集、情况报告、指挥处置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对发生暴力行为、严重损害社会治安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群体性事件,要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坚决制止违法行为、尽快平息事态。

1.1.5加强教育,正确引导。预防和处置群体事件,要把法制宣传、教育疏导工作贯穿事件处置的全过程,教育群众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合法、正当渠道和方式反映问题。

1.1.6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做到事前处置信息反应灵敏,事中处置依法、及时、稳妥,事后处置精确处理,追踪掌控。

1.2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主要包括以下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性行为,以用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行为:

1.2.1大规模集体上访;

1.2.2人数较多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

1.2.3影响社会稳定的非法宗教活动:

1.2.4罢工、聚众围堵、冲击党政机关、要害部门、重要场所;

1.2.5聚众堵塞交通枢纽、交通干线、破坏公共交通秩序或非法占据公共场所;

1.2.6重大文体、商贸活动中发生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

1.2.7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公共安全的活

动或行为。

2组织机构与职责

公司成立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的指挥、决策。

应急领导小组组成

组 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副组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

成 员:各基层党支部书记、各部室、车间主管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公司办公室;主任由纪委监察负责人兼任。总值班室电话:

2.1 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2.1.1统一领导、指挥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1.2决定事件处置决策、应对措施,启动或终止本预案;

2.1.3组织和协调相关部室、车间参加应急处置;

2.1.4负责收集、整理、上报相关信息;

2.1.5对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工作中失职、渎职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3现场处置

3.1凡出现涉及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苗头或尚处在酝酿过程中的,由直接涉事部门主管出面做好化解疏导工作,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能够解决的要明确答复群众,不能解决的,要说明原因、讲明道理,并做好思想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化解矛盾,避免事态扩大。

同时及时将情况报告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及应急办公室,并准备好处置预案。

3.2一旦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涉事部门的主管立即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及应急办公室报告,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及应急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率相关人员到达现场指挥、开展处置工作;必要时可取得当地政法机关的有力支持,并协助、配合政法机关对现场维护秩序,保护现场财产安全;协调和落实处置工作中的具体事宜,应急办公室现场接访对话由公司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及相关部门负责;对外接待及媒体新闻报到应经公司领导小组领导同意的情况下,由应急办公室具体负责。

3.3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

3.3.1负责现场处置的人员应诚恳听取群众代表的意见和要求,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对群众提出的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意见和要求,当场明确解决问题的态度,;

3.3.2无法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现成相关部门限期研究解决;

3.3.3对确因决策失误或工作不力造成群众利益受损失的,据实向群众讲明情况,公开承认失误,并尽快予以纠正;

3.3.4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应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说服教育工作,稳定群众情绪,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和冲突,控制事态发展;

3.3.5查明挑头或组织者,现场处置领导要亲自与其谈话,表明态度,进行思想工作和法制教育;

3.3.6对煽动群众闹事、散布谣言的,由政法机关依法予以训诫,并视现场事态发展情况可强行其带离,并及时收集证据,为事后处理做准备。

4善后工作

群体性突发事件现场平息后,对已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到位,不得搞虚假承诺或者久拖不决;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而没有落实到位的,公司应急办公室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相关部门加以落实;对群众因不了解有关规定而存在误解的,要说明真相,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法制教育工作;对相关规定不够完善的,应及时修订完善。坚决避免违背承诺、失信于民、重新引发群体性事件。

5防范预警

5.1定期开展不稳定因素的排查、调处、化解,及时发现和掌握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倾向性问题;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切实将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听取群体的意见,并依法按政策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5.2对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要具体落实到部门、责任人,提出及时化解、消除隐患的工作要求,切实做到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工作不到位不放过、隐患不排除不放过,限期解决问题。

5.3对不稳定因素的产生进行分析,研究处置对策,制定有针对性的处置预案,做到预防在先,防止和避免群体性突发事件。

第三篇:群体性事件处置

用新理念预防和解决群体性事件

预防和解决群体性事件,不能仅用传统的方式去解决,而应该用全新的理念、手段、方式和机制来处置。

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群体性事件是群体心理失衡下的过激集体行为,其产生是社会变迁过程中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各种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是各种利益冲突的集中体现。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群体性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部分群体失衡心理支配下而表现出的一种对社会不满情绪的发泄。心理失衡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七种类型:

一是权力异化引起的心理失衡。权力异化即权力的腐败和滥用。

二是官僚腐败引起的心理失衡。

三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引起的心理失衡。

四是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引起的心理失衡。

五是教育机会、卫生费用等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引起的心理失衡。

六是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引起的心理失衡。

七是社会管理方式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不相适应引起的心理失衡。

正确处理当前的群体性事件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重在预防和解决。相关部门在继承和运用传统方式的同时基础上,要进一步用创新的的机制、手段、理念和方式来处置群体性事件。

1.预防解决群体性事件应坚持七项处置原则。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在预防和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指导上,应坚持“七项处置原则”。即党委、政府主导原则、现场第一原则、就事论事原则、依法果断处置原则、第一时间公布事件真相原则、反思自责制原则以及慎用警力原则。其中:问责是重塑政府形象,让群众恢复信心的重要途径;慎用警力则是避免事态扩大的关键中的关键。

2.加强对群体性事件发生前的心理引导。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前,加强特定人群的心理引导和干预,建立起国家、省、市三级社会矛盾预测、评估、化解机制,将“群体性事件”消弭于未萌期。

3.加强对群体性事件处置后的心理干预。建立相应的利益表达机制,确立群众利益问题解决机制,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参与群体的心理紧张。

4.加强对群体性事件整体过程的信息公开和权威发布。政府应该针对群体心理,选择信息发布的形式和方法,让被流言鼓动的群众及时听到信息公开和权威发布的声音,从而让更多人能够及时结束观望、做出判断,不轻易地让群体形成,或者促进群体的瓦解。

5.构建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一是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二是转变政府工作作风,改善干群关系,三是建立健全社会安全机制,消除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隐患。四是进行深入持久的法制文化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意识。

6.构建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构建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关键是建立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有效的谈判协商机制,在平等、法制的轨道内解决利益冲突;要把应急能力的建设更多地转化为日常管理能力的加强,一是坚持“软硬结合”,尽快控制事态。二是坚持“冷热结合”,注重教育先行。三是坚持“上下结合”,领导亲自上阵。四是坚持“宽严结合”,依法妥善处置。

第四篇:@@区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维护全区社会政治稳定,为全区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现结合@@区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群体性突发事件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以维护个人或单位利益为由,聚众进行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上访、静坐、冲击、围堵党政机关及其他要害部门和堵塞交通等严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行为。

二、组织领导

为及时有效地排查调处社会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迅速妥善有效处置发生在辖区内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区委、区政府决定成立@@区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由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直相关部门、各镇、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维稳办。

三、设立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功能组

区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领导小组下设功能组:

处置应急大队:以公安干警为主力军,基干民兵为辅助;辖区各派出所民警、联防队员由区公安分局调动;基干民兵由区武装部调动。

交通疏导组:由区公安分局负责协调市交警队做好事发地交通疏导工作。

督导督查组:由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办室牵头,负责对处置工作的督办及责任追究的督查工作。

信息调研组:由区委办牵头,区政府办、区委宣传部组成,负责情报信息的收集、整理、编发及上报工作。

后勤保障组:由责任主体单位牵头,负责安排车辆运送,人员安置,饮食饮水工作。

医疗救助组:由区卫生局牵头,负责人员伤病的救治工作。

企业军转干部及复退军人类调处组:企业军转干部由区委分管领导、区人事局长及涉及镇办分管领导负责处置;复退军人由区政府分管民政工作副区长、区民政局长及涉及镇办分管领导负责处置。

厂矿、企业职工类调处组:由区政府分管经济工作副区长、经济局长和事发地镇办党政一把手负责处置。

辞退民师类调处组:由区政府分管教育工作副区长、事发地镇办党政一把手负责处置,区教育局配合。

城管城建类调处组:由区政府分管城建工作副区长、区城管局长、区建设局长和事发地镇办党政一把手任负责处置。

涉法涉诉类调处组:由政法委和区公、检、法主要负责同志负责处置。 农村土地纠纷类调处组:由区政府分管农村工作副区长、区农业局局长、事发地镇办党政一把手负责处置。

返城人员类调处组:由事发地办事处党政一把手负责处置。

农民工类调处组:由区政府分管劳动工作副区长、区劳动局局长和事发地镇办党政一把手负责处置。

工伤意外死亡类调处组:由事发地镇办党政一把手、安监局长、劳动局长负责处置,事发地派出所参与。

医患纠纷类调处组:由区政府分管卫生工作副区长、卫生局局长、事发地镇办党政一把手负责处置,事发地派出所参与。

各镇、办事处和相关部门要成立领导小组和相应的现场调处工作专班,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深入细致地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进行认真排查梳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及时处置,对排查出来的重大不稳定因素要及时上报,对一时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要跟踪处理,直到矛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坚决杜绝出现“露面的人不能拍板,拍板的人不露面”的情况。

四、主要任务及分工

区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负责对不稳定因素、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情况分析,研究处置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并作出处置决策;负责组织、指挥、协调、调动各方面力量和资源赶赴现场妥善处置。

办公室:负责对不稳定因素、群体性事件的情况收集、整理并及时向区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同时提出处理问题的建议和相关的法规依据,传达领导小组的指示、命令及领导交办的具体事项。

功能组:发现群体性突发事件或接到区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指令,相关功能组组长应立即组织足够力量迅速赶赴现场,尽快查明事件真相报告区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或办公室,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遏制事态蔓延,防止矛盾激化,劝导围观群众离开现场,尽快恢复事发地的正常生产、生活和交通秩序,并书面报告事件的处置情况。

职能部门主要任务:

公安分局:负责维护事发地的现场秩序,划出警戒线,在周边择址设立观察点,掌握动向,做好录音、拍照、摄像等取证工作。劝导围观群众离开现场,疏导交通,配合有关部门做说服劝解和疏导教育工作,防止事态蔓延扩大。国保大队要及时掌握矛盾纠纷引起不稳定因素的事态动向,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开拓信息渠道,对发生的问题要迅速摸清情况,对事件的起因、组织者、策划者作深入细致的调查后,立即向区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报告。对不法分子利用人民内部矛盾,策划组织、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给政府施加压力,引起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一经查明事实,应依法采取措施果断处置。

检察院:对因国有企业领导贪污受贿,导致该企业频临倒闭,造成员工生活困难,或职能部门负责人贪赃枉法,失职渎职引起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要迅速介入侦察,证据确凿应及时按法律程序进行公诉。同时要发挥监督职能,协同相关部门做好维稳工作。

人民法院:针对经营者故意拖欠员工工资和恶意克扣工资或违规收取费用等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法院主管领导和相关庭室领导应立即到现场,正确引导上访人员通过法律解决问题,同时做好相关法律的咨询和解释工作。对经营者欠薪逃匿的员工向劳动部门申请仲裁的重大劳资纠纷案件,员工提出财产保全的,法院应依法尽快予以受理。对劳资纠纷诉讼案件要认真按国家有关规定从优从快依法处理。

司法局:要发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和司法所的职能作用,认真开展法制教育,提供有关法律咨询、支持和援助,疏导劝说和化解群众的不满情绪。

武装部:组建一支高素质、装备精良、反映迅速、特别能战斗的民兵应急队伍,人数不能少于100人。主要任务是: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现场秩序,遵照命令采取必要措施制止违规、违法和犯罪行为,保护党政机关和重要目标不受冲击,保障无辜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要求民兵在接到命令之时起,应急队伍30分钟以内集结完毕,并按要求到达指定位置。

五、应急处置原则

统一指挥原则。区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对区内突发事件的现场统一组织指挥,形成高度集中统一和整体处置能力。

快速反应原则。一旦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各级组织领导和工作人员应在第一时间迅速到达既定位置,按各自分工开展工作。

密切配合原则。在区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单位要加强联系,畅通信息渠道,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有条不紊地开展处置工作。

依法行政原则。在处置不稳定因素和群体性突发事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严格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慎用警力和警械。

六、处置措施

(一)处置群体性赴省进京滋事的突发事件

获悉有关人员准备群体赴省、进京滋事或已赴省、进京的情况后,事发地的相关部门应及时向区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汇报,同时事发地镇、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和相关职能部门要迅速组织、调动处置力量赶赴现场,采取相应措施,并将详细情况和处置方案向区有关领导报告。

1、由街道办事处干部、派出所民警、居委会人员和相关部门干部对准备赴省、进京人员的日期、时间及人数、乘坐的交通工具进行排查摸底工作,及时掌握情况,做好针对性的劝阻、疏导工作。镇、街道办事处和派出所落实好相关力量,切实做好防范、控制措施。

2、对暂时失控的准备赴省、进京滋事人员,由事发地镇、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组织劝阻专班,分别到各车站进行拦截,并到其亲朋好友处查找,将准备赴省进京上访滋事人员带回,区法教班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3、对可能已赴省、进京人员,区信访局要及时通知驻汉办事处和驻京专班进行拦截。对已赴省、进京上访滋事的人员,由各包案工作组迅速组织精干力量赴省进京堵截,防止造成更大危害。对已赴省、进京进行群体性上访的人员,由区委主要领导带领公安分局负责治安的副局长、相关部门负责人赴省进京进行劝返。期间,公安民警要做到证据的收集工作,对有违法行为的人员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二)处置群体性冲击我党政机关的突发事件 发生群体性冲击我党政机关的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公安、民兵应急分队等应急力量,并立即向上级机关领导汇报,视事态严重程度,必要时请求防暴力量、武警部队支援及时做好保卫和警戒工作。同时指令事发地街道办事处迅速调集本辖区的防范资源和力量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1、各相关部门到位后,果断封闭现场,立即着手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导围观群众,与冲击人员形成隔离区,避免不明真相的群众介入,造成现场混乱。

2、在事发地现场及周边择址设立观察点,掌握动向,宣传部门配合公安做好录音、拍照、摄像等取证工作。

3、有关责任部门及时查清引发事件的原因,组织力量,周密部署,相互配合,有效控制事态恶化。

4、对部分法制观念淡薄、被人利用的闹事群众,必须掌握政策,讲究方法,要积极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因势利导,力劝他们自动撤离,尽快平息事态。

5、公安部门负责对事件的起因、组织者、策划者作深入细致的调查,对少数带头恶意挑唆、鼓动闹事的违法分子或幕后组织、策划的敌对分子,要果断采取强制措施依法处置。

(三)处置群体性堵路堵门突发事件

事件发生后,事发地街道办事处应及时向领导小组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立即着手调查事件真相,根据掌握的具体情况、事件的性质及程度,迅速作出处置决策,制定处置方案。

1、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迅速组织本辖区派出所民警及有关治安防范力量赶赴现场,维持治安秩序,疏导交通,劝说围观群众离开现场。

2、积极主动做好说服劝解和疏导教育工作,将参与堵路、堵门人员带回本单位,立即恢复道路畅通和正常社会秩序。

3、当事态逐步升级,应立即向上级部门领导汇报,请求调动公安、武警、民兵等治安力量增援,特别是对于堵塞交通的群体性事件,由公安部门划出警戒线,并对其进行法律、法规宣传,严正声明其行为造成的法律后果,责令其在规定时间内离开现场。

4、对不听劝阻者要依法强制带离现场,对蓄意制造事端、煽动、挑拨群众闹事的违法分子,公安部门及时做好调查取证工作,依照法律、法规果断进行处置,防止事态蔓延扩大。

5、对群体性堵路、堵门事件中采取非法使用的障碍物及设施,由公安机关迅速强制拆除,并没收相关的宣传物品。出现实施群体性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和要害部门、卧轨拦车、阻断交通、骚乱等情况,严重妨碍公共事务、正常办公秩序,影响他人利益的行为。经反复做工作无效,局势难以控制,严重危害社会政治稳定的,经请示有关领导批准后,可使用非杀伤性武器予以强行驱散。对于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实施绑架劫持人质或发生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活动分子,公安机关应立即采取强制措施,依法处置。

第五篇: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普洱中心卫生院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为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平安医院”创建要求及其它相关法律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1.组织机构:

组长:杨进山(院长)

副组长:刘远会(业务副院长)

成员:张传江(防疫专干)

谢永英(总护士长)

钟美(妇幼专干)

2、职责:

(1)凡出现涉及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苗头或群体性事件尚处在酝酿过程中的,由科室直接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出面做好化解疏导工作,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应当解决的要明确答复群众;不能解决的,要说明原因,讲清道理,并做好思想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化解矛盾,避免事态扩大。同时,要将工作情况及时报应急领导小组,并准备好处置预案。

(2)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单位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应迅速到达现场指挥、处置。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工作人员应诚恳听取群众代表的意见和要求,面对面地做群众的工作,对群众提出的要求,符合法 1

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责成涉事单位或部门限期研究解决;对确因决策失误或工作不力而侵害群众利益的,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说服教育工作。稳定群众情绪,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和冲突,控制事态发展。

二、工作原则

处置群体性事件总的要求是: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制。

2、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事件控制在萌芽阶段,及时消除诱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各种因素。

3、依法处置,防止激化。

4、加强教育,正确引导。要教育群众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合法、正当渠道和方式反映问题。

5、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事前处置做到信息反应灵敏,事中处置做到依法、及时、稳妥,事后处置做到精确处理,追踪掌控。

三、善后工作

群体性事件现场事态平息后,对已经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到位,不得搞虚假承诺或久拖不决。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

规定而没有落实到位的,办公室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单位或部门加以落实;对群众因不了解有关规定而存在误解的,要说明真相,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法制教育工作;对有关规定不够完善的,及时修改完善。坚决避免违背承诺、失信于民,重新引发群体性事件。

普洱中心卫生院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一日

上一篇:全体员工大会开场白下一篇:前台工作内容及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