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埠小学处置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

2024-04-26

过埠小学处置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精选8篇)

篇1:过埠小学处置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

过埠小学处置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

为进一步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增强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安全责任感,根据省、市、县关于处置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工作意见,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实施办法:

一、组织领导

成立过埠小学处置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工作领导小组。中心小学校长黄泽和任组长,副校长雷正行、黄振军任副 组长,刘集权、李奕亮、王南燕、冯庆伟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心小学,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归口处置的原则,各校也要成立相应的处置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工作领导小组。中心小学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掌握并及时向镇政府和县教育局处置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本单位安全工作和社会稳定的形势,主动配合镇党政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处置安全事故的群体性事件。

二、职责分工

在中心小学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校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工做好处置工作。

(一)对各学校处置权限的分工

1、中心小学(幼儿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由中心小学和班级负责。

2、各村小学、幼儿园(含民办)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按管理权限由各村小、幼儿园负责。

(二)信息报送

严格实行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信息报适制度。各校要在保持原有信息报送渠道不变的同时,建立健全处置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工作情报信息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重要情况务必在1小时内上报。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各校要立即向中心小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坚决杜绝迟报、漏报、谎报和隐瞒不报的现象。重大事故、事件经中心小学领导小组审核后,即报镇政府和县教育局。

(三)现场处置

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中心小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立即将下级报送的情况报送组长或副组长,组长或副组长根据事故的事件的性质、规模以及造成的影响,及时向镇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确定有关领导和有关负责人迅速赶赴现场,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四)各校要严格履行职责,制定和完善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工作预案,一旦事故发生各方面都要快速启动,有效运转。要进一步建立工作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实行24小时值班,全面掌握情况动态。

过埠小学安全稳定工作督查及责任追究办法

安全稳定,事关重大,为切实加强我镇小学安全稳定工作的督查,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稳定工作的精神,有效地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严肃追究安全责任事故和影响社会稳定案件中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保障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办法。

一、成立由黄泽和任组长,雷正行、黄振军为副组长,刘集权、李奕亮、冯庆伟、王南燕及各村小校长(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稳定工作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麦著进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的安全稳定的督查工作。

二、安全稳定工作督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负责督查各村小、教学点、幼儿园的安全稳定工作,重点督查全镇各村小学的安全稳定工作。

2、掌握全镇小学安全稳定工作方面的情况,定期分析,并向有关部门通报安全隐患,跟踪整改。

3、受理社会和群众有关安全稳定工作方面的信访举报,组织人员调查处理。

4、对全镇各小学进行安全工作大检查,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等办法,每季度要开展一次以上常规性的督查活动,发现隐患限期整改。

5、处理安全责任事故、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坚持从重从快的原则,从严查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6、对阻挠、干涉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的,对该部门主要领导,根据情节轻重,依据党纪政纪条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

7、对于存在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或监督不力,致使发生安全奋不顾身的、根据情节轻重对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致使发生重大、特大事故的,依法移交上级机关处理。

8、对于本校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危及安全的人和事,发现后不采取处理或措施不力,不制止、不查处的,根据情节轻重,依照党纪政纪条例给予处分。

9、对于出现安全稳定事故的情形不在上列范围内的,由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依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三、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篇2:过埠小学处置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

剑光街道地处丰城市中心城区,又是商业繁华区、文化闹市区、交通枢纽区和居民集中区。辖区面积3.8平方公里,拥有常住户41150户116340人。有147个驻街单位、中、小学校9所、临街门店2300余个。街道下设15个社区居委会,68个居民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小组。整个辖区人口稠

密,交通便利,社情复杂。为切实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特制定处置突发事件工作预案。

一、情况分析

当前我街社会治安稳定,但也存在影响稳定的因素。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境外电台等方式加紧对我渗透,台湾反华势力不间断向我市邮寄反动宣传品。“法轮功”等邪教组织非法活动不断,投寄、张贴、散发反动宣传品现象仍然存在,街道出现了“法轮功”反动宣传品,少数“法办功”痴迷者顽固不化,“东方闪电”等邪教组织渗入了我市。

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继续存在。一些传统产业面临调整和重组,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岗人员还会增多。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也可能引发一些新的矛盾和纠纷。

社会治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敲诈勒索现象依然存在,恶势力犯罪尚未根除,严重暴力犯罪危害较大,赌博现象比较普遍,吸毒现象正在蔓延,“严打”稍有放松,刑事发案很可能出现反弹,治安形势严峻。

街道可能应付的突发性事件和非法活动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敌对和恐怖势力策划的**活动。因为外敌对势力和恐怖分子以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制度为目的,组织策划**,围攻或冲击党政机关,以及关系国民计生的要害单位,搞“打砸抢”等暴力活动。

(二)恐怖和非法组织策划的大规模非法活动。非法、邪教组织策划组织的,聚众围攻或冲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扰乱社会秩序;非法举行游行、示威和群体上访;煽动、欺骗、组织其成员围攻、冲击、强占、哄闹公共场所及宗教活动场所;反动会道门、地下宗教组织等策划组织的大规模非法活动。

(三)不法分子聚众犯罪的恐怖破坏活动。少数不法分子聚众扰乱车站、码头、商场及其它重要公共场所的秩序;聚众堵塞、破坏交通秩序;聚众哄抢国家仓库、重点工程物资等。

(四)其它的非法聚众违法活动。其它严重危害社会公共秩序的重大群体犯罪事件。

二、基本任务

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综治委的领导下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积极组织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及全街市民,协助政法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街道政治工作的优势,深入细致地做好市民的思想工作,圆满完成任务,坚决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三、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领导,保证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的顺利进行,经研究成立剑光街道突发性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市人大副主任、街道党委书记李全春任组长;街办主任葛春华、城镇分局局长徐序任副组长,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及分局副职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街道综治办),邹小平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主要内容、程序和方法

街道处置突发性文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强党对制止突发事件和非法活动的领导,保证组织领导的高度集中统一,保证上级批示的坚决贯彻落实。

(二)健全各级党团组织,配备配强基层和社区居委会干部队伍,保证参战队伍坚强有力和组织领导的不间断;

(三)准确理解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意图和任务特点。

中共丰城市剑光街道委员会

丰城市剑光街道办事处

二OO*年三月十五日

篇3:过埠小学处置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

一、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复杂性。边境地区的群众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复杂, 既有历史积淀, 又有现实诱因, 既有国内因素, 同时, 又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 往往有国外敌对势力的插手挑拨。我国边境地区多数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 多数群众又信奉宗教, 边境地区群众性事件往往和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因此, 处置解决起来比较复杂。从事件发生的过程看, 有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交织在一起, 参与事件的人员成份比较复杂, 动机多种多样, 既有满足边民需要的合理要求, 又有危及国家安全的带有明显政治目的的非法要求。

隐蔽性。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有的是由少数敌对分子别有用心的煽动而爆发, 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把自己隐藏在阴暗角落, 寻找人民内部矛盾的缝隙, 他们在幕后操纵, 到处煽风点火, 利用一些人的不满情绪, 激化人民内部矛盾, 蓄意制造动乱, 破坏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为达到目的, 在整个事件中有分工、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大多数闹事群众往往认不清他们的真实面目, 反而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代言人而信任、保护, 因而, 造成人民内部矛盾显性化, 而敌我矛盾反而隐性化的局面, 大大增加了事件的处置难度。

二、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对策

( 一) 坚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综合处理, 形成合力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诱因比较复杂, 处置群体性事件涉及面广, 参战单位多, 政策性强, 难度大。事件的综合性要求边防部门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必须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之下,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以预防教育为主, 其他强制措施为辅, 积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加以妥善处理, 千方百计地维护边境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如果不很好地组织协同就会各自为政, 令出多门, 形不成合力, 甚至会出现混乱。为此, 要组织好搞好协同配合, 要及时准确地把事件的起因、性质、规模、对立程度及发展态势报告给当地的党委和政府, 积极主动提建议, 拿出处理意见和方案, 供领导决策。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要根据不同的任务、地点、对象, 灵活组织协调。单独执行群体性事件时, 要组织好本部队内部的协同动作。在力量使用和协调上要集中兵力。保障重点, 科学筹划, 合理部署; 在措施的协同上, 要采取冲、堵、查、追、捕等基本战术, 以周密完善的部署和协调一致的行动取胜。在协同作战预案的制定上, 抓好边民群众权益相关的重要问题和边境地区民族矛盾、宗教问题的分析研究; 抓好人员的使用。

( 二) 制定周详的切实可行的预案, 努力提高正确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现场处置能力, 掌握处理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的主动权, 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和其他事物一样, 有一个酝酿、发生、发展的过程, 虽然发生是突然的, 但如果搞好预测, 并拟制较完备的处置预案, 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在前面, 思想上、行动上早做准备, 方案周全, 才能确保处乱不惊, 有备无患, 把事件制止在萌芽状态。要把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制止在萌芽状态, 必须在获得信息, 搞好预测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及时拟制预案。对处置的指导思想、组织指挥、解决方法、警戒防范、力量部署、交通通讯、后勤保障以及部门协调等方面都要认真考虑, 预案的制订要突出针对性、实战性和严密性。边防部门要认真剖析近年来发生的群体性事件, 对各种不安定的类型、特点、成因、后果以及趋势, 对本地区容易发生事端的敏感部位、重点部位, 要不断开展调查研究, 提高规律性的认识, 从中研究总结各类事件发生、发展和处置工作的规律。在此基础上, 制定和不断完善各类预案制度, 并应经常组织演练, 从中发现问题, 反复修改, 使之达到实际工作要求。

( 三)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讲究策略, 依法积极、慎重、妥善处置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发生情况复杂, 有些涉及到民族宗教问题, 政策性强, 处理时必须坚持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 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 在法律范围内解决问题。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有的是从人民内部矛盾向敌我矛盾变化, 有的由普通事件向边境暴乱发展, 处理时不能简单地、机械地使用一种手段, 要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 区别对待, 灵活运用各种斗争策略和手段。在采取行动之前必须严守法纪, 慎重行事, 尤其要加强请示报告, 依照上级党委的指示果断出手, 平息事态。处理过程中边防部队要谨慎行事, 慎重决策, 决不可简单粗暴、鲁莽行事, 要积极稳妥地依法有理、有利、有节地处理。必须依据准确及时的情报信息,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谨慎使用警力。对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群体性事件, 应在法律、政策规定的范围内, 以教育疏导为主, 大力宣传教育群众, 作好群众的劝解、说服工作, 使广大群众识大体、顾大局, 明辨是非, 使其尽快明白自己的错误并终止其非法行为。自觉抵制少数组织者、策划者的煽动, 防止事态扩大。当然对那些插手事件的敌对分子、敌对势力要依法坚决予以制止和打击, 做到稳、准、狠, 以起到威慑和控制事态的作用, 对属于对抗性质的群体性事件, 如边境地区民族叛乱、骚扰事件, 必须以武装的强制手段加以平息, 迅速恢复边境地区社会秩序, 确保边境地区社会稳定和安全。

摘要: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有的是从人民内部矛盾向敌我矛盾变化, 有的由普通事件向边境暴乱发展, 处理时不能简单地、机械地使用一种手段, 要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 区别对待, 灵活运用各种斗争策略和手段, 相机处理。要坚持“可散不可聚, 可顺不可激, 不解不可结, 可疏不可堵”的原则, 团结、教育和争取绝大多数群众, 孤立和打击极少数组织、策划、煽动闹事的骨干分子, 尽快平息事态, 尽可能把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

关键词: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综合处理,情报信息,妥善应对

参考文献

[1]熊一新.积极预防与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的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3, 19 (2) .

[2]周惠军.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中的政府行为[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06 (5) .

篇4:过埠小学处置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陕西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阻断机制

中图分类号:F318;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3)01-0016-06

在过去几年间,陕西农村群体性事件呈多发趋势,尤其是重大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对农村和整个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严重影响。如何正确认识陕西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特点趋势及其造成的危害,如何从源头上阻断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本文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转型期陕西农村重大群体性

事件及源头性因素分析

转型期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是指与农村或农民有关,但事件发生地点不一定在农村的,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或者因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经过长时期积淀而积累、激发,由一定数量的公众参与,有一定的组织和目的,采取静坐请愿、群体上访、阻塞交通、集会、聚众闹事、围堵打砸党政机关等行为,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使社会在一定范围内陷入一定强度严重对峙状态的群体性事件[1]28。自2008年陕西发生府谷事件、2009年凤翔血铅事件以来,陕西农村群体性重大事件呈多发趋势。经网络媒体报道的就有十余起。重大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原因何在,源头究竟在何处?

(一)陕西农村社会正处于改革深化、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并激化这是重大群体性事件多发的社会原因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农村社会正处于改革深化、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社会的整体结构、区域结构、组织结构及农民群众的身份结构都在发生着重大转变,农民群众的民主、平等和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利益纠纷增多;群众维权意识增强,利益诉求趋同趋众,聚合效应明显。但同时社会转型中新旧社会管理制度转换间出现制度性欠缺,保障农民权益的政治体制和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法治还不够健全,导致觉醒的权利主体找不到行使和救济的通道,往往被逼采用过激的手段表达不满或寻求自我救助。

(二)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是陕西农村群体性重大事件多发的根本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正在从一个意识形态型的社会转变成为利益导向型社会。伴随着农村社会各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分化,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会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利益的分化也势必发生,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不可避免地相互竞争和冲突。就经济方面而言,因征地搬迁补偿偏低及补偿不到位、林木矿藏产权纠纷、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农村金融组织不规范经营、农村农民之间民事纠纷等引发多起群体性抗争,比如 2010年咸阳市秦都区政府无国家审批文件私自强征强拆双照镇南上召、北上召等村上千亩耕地及宅基地引发当地农民与镇政府严重对抗。而据笔者调查,Z县D村因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征用农民土地每亩2.5万元,山阳县政府在法官庙乡僧道关建设酒店式豪华农家山庄征用农民土地每亩1.8万元,再未给农民任何补偿,也没有为村民办理养老保险[2]。2010年5月,府谷县境内的神府高速公路七标段接连发生两起因讨薪引发的冲突事件,农民工被打伤住院;2011年11月西安培华学院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农民工堵校门。2012年2月14日发生陕西杨凌区揉谷镇姜嫄村农民怀疑村干部疑私分土地承包款烧毁村支部办公室,直接造成村委会损失十几万[3]。就政治方面而言由于村官“贿选”、暗箱操作等导致农民民主权利受到损害。2011年年底村官选举中Z县D村两个候选人一个给村民100元现金外加80元购物券,一个给村民100元外加一袋面粉,选举当天动用了170名警力维持秩序。至于在选举过程中请客送礼、发短信拉票甚至大打出手的村子不在少数,严重影响了选举的公平公正和正常进行。就生存发展而言,主要是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农民生存,2009年陕西凤翔县因部分儿童血铅超标引发农民冲击企业,而2011年又传出泾阳云阳镇声威水泥厂污染多、噪音大,引发村民不满[4],凤县温江寺铅锌冶炼企业污染百余名儿童血铅严重超标事件[5],至于像彬县小章镇坡头庄村因河北中达煤矿挖煤造成地陷房裂,村民有家不能住的现象还有多起[6]。这其中有些虽未造成严重群体性冲突,但都有可能为群体冲突事件发生埋下隐患。

(三)农村基层政府干部的官僚主义,办事拖沓,不作为,是农村群体性事件多发的直接原因

一些地方基层政府软弱无力,对农村存在和农民中反映的矛盾和问题,不愿管,不敢管,从而导致农民的正常利益无法实现;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干部不给好处不办事,收受贿赂,腐败严重,引发农民不满;一些基层干部对农民通过正常途径和合法渠道反映问题,久拖不决,使一些原本极小的事情演变发展成群体性大事件;一些地方基层干部胡作为、乱作为,使本来极小的问题激化,引发群体冲突。这时的农民群众极易将矛头指向基层政府,基层政府往往成为民众冲击的对象和攻击的目标,极易演变成为重大群体性事件。

(四)转型期相关法律制度衔接不上,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是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制度原因

首先是相关法制不健全,对社会转型期农村新发生的事件处理起来无法可依。法制建设明显滞后于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变化,造成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难以找到相关法律作为解决依据[7]。其次是政府部门相互推诿,农村中产生新问题后找不到相关政府负责部门和机构解决,政府行政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导致问题积聚,最后爆发冲突;再就是司法不公、执法困难等问题,使农民对法律的公正性产生疑虑,对诉诸法律解决矛盾的信心不足。当法律不能成为农民信赖的解决问题的工具时,当打官司的成本高居不下时,当上访闹事能够解决问题而带来示范效应时,农民自然而然会放弃法律来选择集体上访等群体性闹事的方式找政府解决。

(五)农村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是导致农村群体性事件多发的重要原因

一些地方村官选举或按上级意图或被宗族和金钱操纵, 金钱势力或村霸等进了村委会,这些人只会侵占农民的利益,只顾自己掌权捞钱,对于农民合理诉求不能及时回应,农民寻求上级政府解决问题的努力也被一拖再拖,甚至置之不理。当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多次反映解决不了情况下,就容易成为矛盾爆发点,2012年2月14日杨陵区揉谷镇姜嫄村农民烧毁村支部办公室事件,此前农民因怀疑村干部私分土地承包款,曾多次向相关政府部门反映,但都未引起重视,直到事件发生,造成村委会损失十几万时,政府才组织多个部门进驻该村联合调查。而与此相联系是,近年来随着农业税及各种乡统筹、村提留的废除, 农民对基层组织的经济依赖减少,基层政府对农民的行政管理和控制力严重弱化,而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由于不能依法公平公正调处村民事务,保护农民切身利益,在农民中的威信大大降低,对群众的号召力、凝聚力和说服教育作用大大减弱。长此以往,自然就会疏远民心。由于政府公信力严重丧失,基层政权自然难以化解矛盾纠纷,驾驭复杂局面。

(六)基层政府和农民法治意识淡漠是导致农村群体性事件多发的主观原因

首先是基层干部法制意识淡漠。当农民提出要求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时政府往往不予重视,一拖再拖,而当群体性事件发生以后,为稳定局面,担心事件闹大累及自身前途,往往不是按相关法律程序来办事,而是以行政手段解决冲突,一味满足处于激愤状态的农民的诉求,这就进一步助长了一些农民“集体上访来得快、有人管”、“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农民这种群体性行为。其次是一些农民群众法治意识淡漠,法律知识模糊,不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不善于通过合法途经主张权利,参与民主管理,当自己利益受到损害时,不懂得用民主、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缺乏用民主、法律方式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耐心,当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在短期内得不到满意的解决的话,头脑发热冲动,产生对立不满情绪,错误认为“法不责众”,搞起群体上访、群体闹事,采取激烈的、甚至违法的手段向政府施压。

二、转型期陕西农村重大群体性

事件的特点、趋势、性质及功能 近年来在陕西农村发生的多起重大群体性事件,尽管在现实中的表现不尽相同的,但大都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和趋势:

1.由于偶然突发因素导致,事件发生具有突发性。陕西农村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重大群体性事件,往往是由于较小事情引起,而又没有得到相关政府部门领导足够重视,在长期积累后因一些偶然因素突然爆发。

2.由于自身诉求未及时满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陕西各地农村发生的群体性重大事件多是因为部分农民群体利益受损害。包括经济政治生存等各方面利益。所以在事件的起初他们往往要求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迫切希望获得自己未得的利益,因此,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较为明确的目的性。

3.由于情绪激动失控,具有过程中破坏性。群体性事件中不少群众大多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和“闹得越大,解决的越快”的思想,因而在群体性事件中他们往往借机对基层政府各类办公用品、办公设备进行破坏,借以发泄个人情绪,有的甚至公然袭击处置事件现场的民警,焚烧各级政府机构的办公大楼,砸、打过往行人、阻断交通要道等,借以制造社会混乱,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和暴力性。

4.由于农民诉求的多面性,表现方式具有多样性。陕西农村群体性事件轻者主要表现为群众集结上访、静坐、抗议、在互联网等媒体上发表不实言论等;重者主要表现为游行示威、围堵、围攻党政机关、攻击政府执法人员等;更为甚者是堵塞高速公路、国道,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打、砸、抢、烧等方式。

5.由于社会转型矛盾凸显,事件呈现多发性态势。陕西农村社会转型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社会利益关系会发生重大调整,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出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相互交织、碰撞和叠加,甚至在一定条件下激化,使得农村群体性事件短期内难以真正根除,仍将保持多发态势。

6.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见识的增长、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增强,事件出现由单纯泄愤型或经济诉求型向经济政治复合诉求型转变趋势。以往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大多出于泄愤或者出于经济方面的诉求,并没有涉及政治方面的诉求。但在近年来陕西农村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既有提高征地搬迁补偿费,解决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解决环境污染的诉求,也有维护农民合法民主选举权利,惩罚贪官等方面的要求。而随着农民见识的增长和公民意识的提高,农民开始组织起来进行集体维权,甚至呼吁外界尤其是利用互联网给予支持与互动和声援,以把事件的规模及影响扩大,从而给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以实现其利益最大化。这些都需要我们予以正视和重视。

转型期陕西农村重大群体性冲突事件是农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后得不到赔偿和救济时不得已的选择,是农民维权实现自身利益诉求的一种方式。虽然形式激进,冲突激烈,后果严重,但它的目的不是推翻党和政府,而是通过这种方式迫使政府满足自身诉求。所以应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陕西农村群体性冲突事件是社会改革深化中各种复杂因素聚合的产物,是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阵痛,它包含着制度创新中社会矛盾合理释放的诸多因子。因而既具有危害社会稳定动摇基层政权的副功能,也可通过释放积聚的不满情绪,在新的基础上构建更加稳定和谐的社会关系,在社会系统中具有一定正面功能。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中国农民维权活动中迫不得已采取的一种方法。它的发生向我们社会发出了及时纠偏的警告,我们哪些地方需要完善制度,那些地方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政府只有把社会矛盾压力转变为社会进步动力,才能推动社会前进发展。

三、转型期陕西农村重大群体性

事件预防处置策略分析 搞清楚了陕西农村近年来发生多起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原因,需要我们从源头上预防和处置,这就需要构建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源头阻断机制。我们认同学界提出的所谓冲突源头阻断,是在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之前,通过疏导积怨、缓和矛盾、化解冲突等方式,把重大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把冲突阻断在爆发之前。所谓冲突源头阻断机制,是指能够把冲突化解在萌芽状态、阻断在爆发之前的应急管理体系及其有效的运行机理。所谓群体性事件源头阻断,就是针对群体冲突事件形成的一系列因素链和促使事件形成的各要素及时进行果断干预,防止大规模冲突爆发,或者阻止冲突升级扩散[8]。笔者认为构建陕西农村重大群体性事件源头阻断机制应结合实际,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畅通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据笔者在新华网省市领导回复民众诉求栏目中看到,陕西农村农民的诉求占了相当一部分,但各地领导对农民诉求回复率并不高。我们觉得农民向各级领导写信反映自己愿望要求,是对政府的希望和信任。只有政府领导及时回应农民诉求,把反映的问题解决了农民也决不会没事找事。因此省市县乡镇各级政府应设立专门机构受理农民诉求,对农民的合理诉求一一回应.同时完善相关制度,为农民说话,给农民代言,在发挥农村人大代表作用的同时,需要改革民间社团管理制度,支持建立农民协会或者种养植业协会等民间社团,让其发挥利益聚合与表达功能,使农民自己有制度性代言人;在乡镇企业政府应引导工人组织工会表达农民工声音,解决劳资冲突问题;在基层建立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强化公共利益表达。运用政府邮箱、政务微博、QQ群、热线电话等多种现代化手段回应农民诉求。

(二)建设透明公正的基层民主机制

农村群体性事件多发,是一些地方农村做事情做决策没有经过民主程序,领导干部暗箱操作,个别人决策,把农民蒙在鼓里。一旦事情败露,农民知晓了实情,自然极为气愤,导致群体性行动,要求真相。说到底还是一些地方的村民自治流于形式,基层民主没有落实。为此,需要切实完善村民选举制度,用法制来阻止惩罚村官选举过程中的一切违法行为。同时借鉴一些地方的有效做法,把村民代表大会做实,就是在村级组织的议政和行政之间建起一种民主制衡的机制,由村代会对执行机构(村委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防止违背民意、权力腐败等问题的发生。进一步可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做实,由它来监督和制约乡镇政府的决策和行政。只有在乡村两级建立起有效的制衡机制,农村的公共财政体制才能真正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才不至于流于形式,农村基层才能真正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

(三)构建重大经济项目监督检查机制

近年来,陕西对新农村建设投入了巨额资金,包括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未来10年陕西省还将投入1 000多亿元实施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工程,279.2万人将告别地质灾害多发和极端贫困缺水的山区。这是陕西统筹城乡发展,创新减贫避灾实施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是大好事。但如何保证工程款的合理公开透明使用,这需要有相关的制度和措施予以保障。省市县政府应该成立相应机构,对县乡镇和村上使用情况定期检查,进行工程审计,并公布结果。各村也应成立由农民代表组成的理事会,进行监督,确保国家的钱真正用在新农村建设上,农民自己的钱花得明白。

(四)完善社会矛盾冲突化解机制

要充分发挥县乡村组调解组织的作用,组织人员定期深入到村队户和社区对矛盾纠纷排查摸底,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对一些重大疑难的矛盾纠纷,要做好应急预案,牢牢掌握调处矛盾纠纷的主动权;要推进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常态化、规范化,确保各类社会矛盾发现得早、化解得好。基层政府党政主要领导要定期对重大不稳定问题排查进行研判,把大量社会矛盾及时排查出来,化解在基层。建立健全维稳信访调解工作新机制。建立大调解机制和大接访工作机制,综合调处矛盾纠纷,及时发现突发事件的早期征兆,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科学措施,防止危机扩大,防患于未然[9]。

(五)健全基层政府考核机制

必须推进深化基层政府治理创新,促进政府从全能型、多功能的政府向有限功能的政府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突出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九年义务教育、计划生育、维护社会治安、推进合作医疗、村民自治等方面开展工作,重点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变领导为指导,变指示为示范,变命令为协调。要提高基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科学执政的能力,改变官僚作风,真正树立公仆意识。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决策。同时要在农村加强对农民的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让农民知法守法。要全面建立领导干部综治维稳实绩考核档案,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把社会矛盾化解情况作为评价一个县区、一个部门政法维稳工作好坏的一项硬指标,加大社会矛盾化解在年终考核中的比重。根据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状况进行奖惩。对因没有搞好社会矛盾化解引发不稳定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按照有关规定坚决予以“一票否决”,同时进行责任倒查。

(六)推进完善利益共享机制

社会转型期,由于农村利益主体的分化、利益冲突的加剧及表面化,再加上国家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利益均衡机制,致使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健康运行。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完善利益共享机制。首先要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培育职业农民、专业农民,让新一代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农村或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经营。对青年农民回乡创业,在财税、信贷政策上都应给予相应的支持;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使农业从粗放走向集约经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变身”,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以此吸引村民关注村庄公共事务;更多地关注农村弱势群体,赋予其更平等的发展机会,让他们有尊严的生活,消除公共资源获取和使用过程中的特权现象,防止贫富进一步分化,要妥善安置失地农民,解决他们的就业、社会保障问题,提高土地征用的补偿标准。各级政府要投入更多地农村民生项目,建设“全方位、多角度、高标准、广覆盖、可持续”的城乡民生保障体系,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9]。

(七)强化重大事件源头预防、预警、预控机制

要以“超前”意识,坚持“抓苗头、抓小事、抓初期”的原则,把抓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热难点问题作为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着眼点。切实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进一步完善经常性走访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建立政务微博、QQ群等方式,着力搭建联系群众、体察民情的新平台,不断拓宽民情表达的新平台。及时了解群众各类诉求,及早排查认真分析各种社会纠纷发生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增强预控能力,减少群众纠纷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要健全应急指挥系统,在冲突大规模爆发之前实行预控,平时负责预防工作,组织理论研究、协助相关政府部门制定法律法规、组织宣传工作、干部培训工作、物资储备、提高技术水平等。一旦发现大规模冲突征兆,常设应急机构立即转为指挥中心,主要领导靠前指挥,迅速果断予以处置。

只要我们构建好处置转型期陕西农村群体性事件源头阻断机制,就能及早发现农村中的各种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民怨、民愤,就能实现农村社会和谐,努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中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2] 薛辉,胡小宁.山阳县天竺山景区屡现——蹊跷的“度假山庄” [N].陕西农村报,20111027(A4).

[3] 谈春平,张长贵.杨凌干部疑私分土地承包款 村民怒烧村委会[EB/OL].[20120215].大秦网.http://xian.qq.com/a/20120215/000292.htm.

[4] 泾王军,王琦.一纸“拆迁通知”惹民怨[N].陕西农村报,20111014(A4).

[5] 白兆东.陕西再曝血铅村 凤县百余孩子血铅严重超标[EB/OL].[20111201].三秦网.http://www.sanqin.com/article483771.html.

[6] 于忠虎.地下挖煤致村庄地陷房屋开裂 彬县坡头庄村村民有家不能住[N].西安晚报,20111015(8).

[7] 杨莉芸.新型农村治理结构的重塑[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4.

[8] 黄顺康.论构建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源头阻断机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3):5256.

篇5:过埠小学处置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

北仑区柴桥街道处置重大群体性事件工作预案

和危及公共安全重大事件工作预案

随着我街道开发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随之增加,群体性上访、突发事件、安全伤亡事件等随时可能出现,给人民的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带来一定的混乱,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为及时妥善处置和有效化解突发性人民内部矛盾性质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及处置危及公共安全重大事件,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保护经济建设稳步发展,结合本街道实际,特制订本工作预案。

一、处置范围

(一)所指突发事件:

1、群体性(30人以上)上访街道办事处。

2、群体性上访区政府(5人以上),经劝阻无效。

3、群众性上访市政府、省政府(5人以上),经劝阻无效。

(二)突发性的群体民间纠纷和事件,如家族斗殴、劳资纠纷、邻里纠纷、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相邻纠纷,山林、水利和土地纠纷。

(三)发生可能引发群体性民事纠纷和危及公共安全的重大意外事件,如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和重大疫情等重大事件。

二、指挥部人员组成及有关职责

(一)指挥部人员名单:

总指挥:顾惠良

常务副总指挥:张国平沈亚娟胡焕宏

副总指挥:王佩丽俞宏侃张永军虞建军张旭波

杨再达丁俊杰高镇宁徐宏杰赵卫星

成员:胡丹郑如盛张惠朝王国海曹季蔺

虞美娥王志宏柯锡春殷福祥黄进鹏

郑裕峰周永远邱红辉王信康刘鹏海

何德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胡焕宏兼任办公室主任,胡丹、郑如盛兼任办公室副主任,江加友、张海芳、韩峰为办公室成员。

指挥部成员因人事调动,调离本岗位或调出本单位的由其后来者接替在指挥部中的位置。

(二)相关职责

指挥部根据“谁主管、谁负责”和“归口管理”的原则,依据突发性重大群体事件的性质和危及公共安全的程度确定成员分工,一般分为:

1、现场维稳组:负责现场秩序维护工作

负责人:张旭波殷福祥黄进鹏何德成成员:公安派出所、交警中队、城管办

2、事件处置组:负责前期现场处理工作

负责人:胡焕宏王佩丽

成员:根据事件性质,由指挥部决定成员组成,负责现场和善后事故处理。

3、后勤保障组:负责车辆安排,物资调配等后勤保障工作。负责人:沈亚娟

成员:党政办公室人员

4、信息组:负责信息收集、汇总、反馈、报送、向公众公开等工作

负责人:俞宏侃

成员:指挥部办公室成员宣传办

5、机动组: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负责人:虞建军

成员:民兵应急分队

三、处置原则及方法

(一)处置原则:

1、坚持疏导教育与依法处理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快速反应,果断处置原则。

3、遵循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相互配合的工作原则。

处置突发性重大群体事件和危及公共全事件时,应统一服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指挥,街道各科室派出所、边防站、行政村(居)等相互要加强沟涌,相互配合,形成处置事件的合力,增强工作实效。

(二)处置方法:

1、群体性(30人以上)上访街道办事处应对方法:

(1)一旦发现先由相关科室、信访办、综治科的同志到指定地点负责接待询问;

(2)基本了解情况后向有关分管领导汇报;

(3)要求其选出代表,由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政策回复解答;

(4)如现场秩序混乱的,通知派出所及城管办,由民警及协警到场维护秩序,避免事态激化。

2、群体性上访区政府(5人以上),经劝阻无效的应对方法:

(1)及时与区信访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局联系沟通信息;

(2)由综治科、信访办及相关科室同志先到现场进行安扶劝慰;

(3)再由党政办公室安排车辆及有关人员到场劝离上访人员,把其带回街道办事处进行解答。

3、群体性上访市政府、省政府(5人以上),经劝阻无效的应对方法:

(1)及时了解上访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统一回复口径;

(2)由有关领导带队,党政办安排车辆,组织信访办、综治科、有关科室及派出所等人员到场进行再次劝阻;

(3)再次劝阻无效的,把其强行带离现场。

4、突发事

件:

(1)接到信息后,立即派员调查了解现场损伤及事态发展状况,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2)及时出警,维护现场秩序;

(3)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依法处置;

(4)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5)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训,以增强快速处

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篇6:过埠小学处置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

一、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一) 数量逐年增多, 规模不断扩大。

近几年来, 是企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时期, 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时期, 特别是在开发区建设过程中, 由于利益的重新调整, 各种矛盾交织的一起, 群体性事件频发, 数量逐年增多。同时, 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规模越来越大, 少则数十人, 多则上百人, 甚至数百人。如2011年6月11日晚, 广东增城市新塘镇大敦村发生聚众滋事事件, 参与人数就多达上万人。

(二) 行为日趋激烈, 破坏性也日益严重。

近年来所发生的群体性事件, 其行为方式不再像过去那样温和, 而是采取一些比较暴力的方式, 因此其破坏性也越来越大。如阻塞交通, 冲击党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甚至采取打砸抢烧的方式, 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

(三) 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当前发生的群体性事件, 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 往往都有专人组织和策划, 他们往往在事件酝酿之初就成立了组织, 制定行动计划, 进行周密的安排, 统一指挥, 统一行动, 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四) 涉及面广, 矛盾复杂, 处置难度加大。

目前所发生的群体性事件, 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 既涉及到经济领域, 也涉及到社会领域;既有农村方面的问题, 也有城市方面的问题。比如城市发展中的征地拆迁问题、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 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而且涉及的人员也比较复杂, 有下岗职工、失地农民、离退休人员、个体户等等。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人员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在他们的诉求中, 多数人的要求是合理的, 但也有少数人的要求是无理取闹的。由于在同一起事件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利益群体, 而且各种矛盾也交织在一起, 这样就会给处置增加难度, 一旦应对不当, 就会激化矛盾, 造成事态扩大。

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

(一) 处置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生命是无价之宝。因此, 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 要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最大限度减少事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即使这样做可能要造成其他方面的损失, 但我们仍然要以保障人的生命安全为前提, 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2、防止矛盾激化的原则。

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 应讲究艺术和策略, 说话不能过激。同时, 应注意处理层次结构, 要孤立核心层、瓦解附和层、疏散围观层, 教育疏导多数, 打击处理少数, 防止矛盾激化。

3、依法处置的原则。

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依法依规办事, 对群众的合理要求, 我们要尽量解决, 暂时解决不了的, 也要跟群众解释清楚, 取得群众的理解。对不合理的要求则态度要坚决, 讲清政策, 不能为了息事宁人而违背政策法规, 做出一些违背政策法规的承诺。

4、慎用警力的原则。

群体性事件发生后, 必要的情况下, 可以动用警力。但是, 我们动用警力要做到慎之又慎。因为, 群体性事件往往是人民内部矛盾没有得到解决或解决不好而引发的, 其性质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因此, 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 主要通过疏导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使用警力带有强制性, 处置不当会激起民愤, 激化矛盾。所以, 我们能不动用警力就不动用, 也就是要做到慎重。

5、相互协调的原则。

一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可能会涉及到多个部门, 如工商、劳动、安监、财政、教育、卫生等部门。因此, 我们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时候, 一定要联合相关部门, 互相配合, 协调处理, 这样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事件才能最终平息下去。

(二) 处置的步骤和方法

1、迅速组织力量, 控制事态的发展。

群体性事件带有突发性, 往往来势凶猛, 而且参与者处于一种冲动和非理性的状态。所以, 事件发生后, 要迅速组织力量, 赶赴事件现场, 建立现场指挥部, 部署各方力量。并通过宣传教育, 讲清政策, 说明事实真相, 揭露少数人的阴谋, 疏散现场人员, 使围观人员离开现场。必要情况下, 要采取强制措施, 果断平息事态。

2、倾听群众意见, 及时制定处置方案。

事态控制以后, 并不意味着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因此, 要及时了解事件的真相, 倾听群众的意见, 对事件发生的原因、性质、动机、目的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并针对调查了解的情况, 立足于群众的合法利益, 立足长远的角度, 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3、加强部门协调, 形成处置合力。

处置一起群体性事件, 可能会涉及到多个相关部门。因此, 要平息和处置一起群体性事件, 就必须要协调相关的部门, 明确责任分工, 统一思想, 统一认识, 统一行动,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和战斗力。绝不能互相推脱、推卸责任或各自为政。

4、加强领导与群众的沟通, 增进群众的理解。

如果政府领导能放下官架子, 亲自出面, 与群众进行直接的对话, 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 这样群众就能看到我们领导和政府的诚意, 就会拉近领导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从而起到增进理解与信任, 消除误解和对立的作用。往往很多矛盾和冲突就是因为沟通不够, 相互误解所致。如果我们的政府, 我们的领导能够多一点与参与者沟通和对话, 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 许多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5、利用主流媒体, 主导舆论导向。

群体性事件发生后, 应利用主流媒体, 及时公开信息, 让群众了解事件真相, 这样才不会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一些群体性事件在处置的过程中, 就是因为信息不公开, 信息不畅通, 结果被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散布谣言, 歪曲事实真相, 造成负面影响。如2008年贵州的瓮安事件, 就是因为信息没有及时公开, 结果受谣言的影响, 导致事态的扩大, 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

摘要:近年来, 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 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 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本文主要针对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提出了处置的原则和方法。

篇7:过埠小学处置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

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最后磨练的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受到社会的关注, 其平安和稳定也不容忽视。在当前社会形势下, 高校的一举一动都容易引起学生家长和社会大众的热切关注。特别是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 在部分教师或学生的推动下, 高校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这直接影响到高校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稳定, 不利于高校发展。对此, 高校必须重视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而在此过程中, 有必要充分发挥法学专业学生的作用。为了深入了解法学专业学生参与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现状, 本项目小组对省内外多所高校的5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①, 同时, 还走访了部分高校学生处、保卫处、校团委及开设法学专业学院的主要负责人, 从而形成了该成果。

1 当前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展状况

1.1 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概念与特征

笔者认为, 高校群体性事件是指, 高校师生员工为了表达共同的诉求和主张、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发泄不满、制造影响等目的, 通过集体请愿、集中上访、静坐请愿、游行示威等方式, 对学校管理和教学秩序造成影响的群体行为。

高校群体性事件可以细分为:学生利益受损产生的群体性事件, 学校管理不当产生的群体性事件, 学生群体之间矛盾产生的群体性事件, 突发性自然灾害后产生的群体性事件, 学生面临的诸多压力产生的群体性事件, 学生因意外死亡引起的群体性事件等。

居于对高校群体性事件概念的认识, 笔者认为, 高校群体性事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受从众心理的影响, 被动参与者多;二是持续时间不长, 事件发生不久即告平静;三是行为具有非暴力性, 一般不会产生严重的人员伤亡;四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 制造与事实不符的效果。

1.2 大学生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认识及参与情况

作为一名大学生, 应该有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 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学生活动、结交各地朋友、积累社会经验之外, 也应该关注校内外动态, 其中包括群体性事件。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只有3.33%的受访者非常了解高校群体性事件, 还有32.22%的受访者比较了解, 其他受访者都是不了解或没有听说过。

了解群体性事件的大学生不多, 参加的也就更少了, 所以近年来媒体报道的高校群体性事件并不多, 只是在特殊时期偶尔发生。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受访者对于“是否参加过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问题, 有252人表示“从不参加”, 152人表示“偶尔参加”, 126人表示“从没听过类似事件”, 只有10人表示“经常参加”。应该说, 调查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属于高素质人才, 在处理纠纷和解决问题时也比较理性, 保持克制, 即使在参与群体性事件时也是如此。当前高校群体性事件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借助网页、微信、微博等途径造势”和“集体写请愿书”, 其次是“聚众起哄”、“集中上访”和“游行示威”, 很少发生“集中静坐”、“拦路堵车”和其他形式。

任何事件都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 高校群体性事件也是如此。多数师生参与群体性事件是为了“表达诉求”和“发泄不满”, 包括工资待遇、食宿条件、课程安排等方面;其次是为了“给发起人造势”和“寻求刺激”, 参与者并非有自身的目的, 更多是为了声援他人, 甚至是为了好玩;只有少数人是为了制造危机和其他目的, 容易触犯法律。

2 法学专业学生参与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的现状

法学专业学生学习了基本的法律常识, 接受了比较完整的法律技能训练, 通过参加法律援助和法律旁听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社会经验, 可以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发挥作用。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超过五成的受访者认为法学专业学生“可以发挥作用”, 也有近三成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总体来说, 法学专业学生在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2.1 法学专业学生参与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中发挥的作用

对于高校而言, 尽量不要发生群体性事件, 预防比处置更重要, 一旦发现事件再进行补救, 就得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且有些影响无法消除。在预防群体性事件中, 法学专业学生可以发挥专业优势, 主要在“普法宣传”和“及时引导”方面开展工作 (七成以上的受访者也是这样认为的) , 还可以参与“法律咨询”活动, 及时解答师生的法律困惑, 消除他们某些方面的不满, 还可以“向老师报告情况”, 方便老师全面了解情况, 及时进行引导。

如果事件确实无法避免, 高校就必须正确面对,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处置, 以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造成负面影响。在这个过程中, 法学专业学生的作用依旧重要, 他们可以重点参与“普及法律知识”和“组织协商、调解”方面的活动 (75%以上的受访者也是这样认为的) , 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双方消除矛盾、解决问题;还可以及时“传递双方信息”和“引导参与人回归理性”, 搭建双方沟通桥梁, 引导双方冷静面对事实, 积极商讨解决方案,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 法学专业学生参与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掌握专业知识是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事件的基础,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由于培养模式、接收能力、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 并非所有法学专业学生都能掌握与群体性事件相关的专业知识, 调查显示, 77.5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所掌握的与群体性事件相关的专业知识“不多”, 8.48%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 只有13.94%的受访者认为“多”。据了解, 只有通过学生社团培训的法学专业学生才会掌握较多的专业知识, 其他的学生掌握这方面知识不多。

当然, 掌握了基础知识还不代表参与了实际工作, 虽然很多同学都希望通过实践检验知识的有用性, 但并非每个同学都有这种机会。调查显示, 只有11.52%的法学专业学生参与过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或处置工作, 另外88.48%的法学专业学生明确表示从来没有参与过。由此可以看出, 法学专业学生参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情况不佳, 参与率非常低, 其作用确实难以得到发挥。

3 充分发挥法学专业学生在预防和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

3.1 重视法学专业学生的作用

首先, 要重视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工作。调查显示, 六成以上的大学生认为群体性事件是可以预防的。对于高校而言, 为了预防各种事件的发生, 一般都会积极制订各种预案或处置方案, 群体性事件也不例外, 之前有制订的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完善, 之前没有制订的要尽快制订, 同时将方案付诸实施, 以实际行动加强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防。

其次, 要重视法学专业学生在其中的作用。多数学生认为, 如果他们是群体性事件的组织者或参与者, 会考虑事先征求或事后听取法学专业学生意见, 可见, 法学专业学生的意见非常重要。如果他们能够正确引导, 化解潜在矛盾, 可以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即使不能够避免, 最起码能够帮助参与者采取合法途径, 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

3.2 加强技能培训, 提升法学专业学生自信心

对于参与预防或处置群体性事件, 38.79%的法学专业学生认为“基本可以胜任”, 29.09%的“不清楚”, 26.06%的认为“无法胜任”。由此可以看出, 法学专业学生对于这方面工作的自信心不足, 这也是导致他们不敢积极参加这方面工作的原因, 我们有必要对法学专业学生在心理上进行引导, 在专业上进行提升, 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专业技能提升方面, 要重视将理论运用于实际, 通过实际检验理论的不足, 实现整体提升。我们要重点组织学生参与模拟调解训练, 增加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专业实践。此外, 还要督促他们加强理论学习, 学生社团也要邀请专业老师指导相关活动, 不断提升法学专业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能力。

3.3 发挥法学专业学生的舆论引导作用

对于学校动态的了解, 有七成以上的大学生表示是通过微信、网站和老师、同学口头相传而获得, 其次是通过微博、QQ和会议获得。因此, 舆论引导非常重要, 引导正确了, 后续的工作就很好开展;引导错误, 就会前功尽弃, 结果越来越复杂。因此, 我们要借助3.15、12.4等法制宣传时机, 充分发挥法学专业学生特长, 普及基本法律常识, 引导正确的舆论走向, 确保师生不造谣、不传谣。

3.4 发挥法学专业学生的宣传及咨询作用

当法学专业学生被问及“如果学校希望您在预防群体性事件方面发挥作用, 您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时, 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有“普法宣传”、“及时引导”和“法律咨询”, 还有少数人认为“向老师报告情况”和其他方面。对于高校而言, 在重视法学专业学生作用的基础上,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法学专业学生在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方面的作用, 减少矛盾存在, 避免事件发生。

3.5 发挥法学专业学生的协商、调解作用

调解作为法学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门技能, 对于缓冲矛盾, 解决问题, 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法学专业学生在“组织协商、调解”方面的作用, 及时传递双方信息, 全面普及法律知识, 帮助引导参与人回归理性, 从而有效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

4 结语

法学专业学生参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最基本是先要学好法学知识, 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去解决问题, 进而加强对校园学生的普法宣传, 引导大家合理合法表达诉求。当然, 解决高校群体性事件需要多方面协调处理, 学校要积极听取学生想法, 认真思考学生想法并给予合理解释与处理办法, 同时学校也应给予渠道让法学专业学生参与到预防与处置中来;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要合理合法表达诉求, 可以事先征求法学专业学生意见, 询问该做法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法学专业学生要积极为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提供积极的意见, 加强双方沟通, 提供合理渠道。

参考文献

[1]洪惠珊.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 2011.

[2]王琭璐.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2011.

篇8:过埠小学处置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

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分析

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很多, 有直接原因, 也有间接原因, 有表面原因, 更有内在因素, 归结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

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均GDP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 按照国际经验, 这一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 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换句话说, 就是“社会燃点”比较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 如果一些干部对社会“燃点”麻木, 对群众情绪不在意, 就容易发生群体性事件。

2. 群众的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群体性事件多发的一大原因, 就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 对弱势群体考虑不周。弱势群体在社会和政治层面处于弱势地位, 当他们的利益被侵害, 要求维护权益时, 个人无法找到协商机制和利益维护机制, 很难表达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在现实维权工作中, 其维权诉求往往石沉大海, 群众利益得不到及时有效化解决, 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 矛盾就越陷越深, 甚至产生了群众对社会的仇恨心理。矛盾宜解不宜积, “小病不医成大病”。对群众的个别诉求和反映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协调办理和解决, 随着时间的推移, 积少成多, “个别”问题就转变成了“群体”问题, 个别群众的“不满”就汇集为“众怒”, 群体性事件往往就会一触即发;如果本身就是群体性诉求而久拖不决, 或对群体性利益处理不当, 则更会直接引发群体性事件。

3. 地方政府危机应对失当

2008年6月, 贵州“瓮安事件”发生后数小时内, 瓮安县主要负责人均未到现场和群众对话, 这成为引起群众强烈不满的重要原因, 而当政府大楼被点燃后, 相关领导仍没采取果断措施, 而是在办公室里开会研究, 层层请示等待, 领导干部严重缺乏突发危机意识和处理能力, 直接造成了事件的恶化。这反映出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群众意识淡漠, 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欠缺。在社会多元化和多种矛盾高发期, 基层主要干部是否具备这些素质, 能否运用智慧有效处理各种矛盾, 已成为工作成败的关键。

二、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多发和高发, 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 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 服务群众, 化解矛盾。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 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如何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 是新时期各级党政干部面对的重大课题, 能否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好群体性事件, 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和重要内务, 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严峻考验。因此, 中央高层和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很重视, 去年年底中央党校把2000多名县委书记集中培训, 今年年初公安部把县级公安局长纳入的培训序列, 目的就是着重提高广大干部在新形势下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1. 源头防范

化解情绪, 完善制度, 畅通表达渠道。回顾2008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 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演进规律:起因很小——基层反应迟钝———升级为群体性事件——局面失控———震惊高层———迅速处置——事态平息。在冲突萌芽和聚集的初期, 一些地方的基层党委政府对社会矛盾普遍表现出“迟钝”, 也犯了很多常识性的错误。所以领导干部要高度关注社情民意, 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 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同时, 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 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及时消除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各种因素, 力争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初始阶段。

2. 现场处置

快速反应、公开透明、真诚坦率、承担责任。在群体性事件上, 政府的处理思维正在发生大的改变, 如2008年11月3日的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 重庆市处理出租车司机罢运事件的做法与以往处置群体事件的方式不同, 重庆市委市政府在这次危机处理中, 不是用很强硬的手段, 而是以最大的善意理解出租车司机的行动, 采取疏导的办法, 和出租车司机面对面对话, 有什么想法请大家坐下来谈, 缓和矛盾。在巧妙的政治智慧作用下, 以出租车司机“非暴力不合作”为开端的罢运事件, 最终波澜不惊, 以平和的方式告结。

相反, 发生在贵州的“6·28瓮安事件”, 因地方政府的处置不当, 导致瓮安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等160多间办公室、42辆警车等交通工具被烧毁, 150余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1600多万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说明, 事件发生后, 如果手段好, 可能化险为夷;如果方式方法不对, 结果可能是火上浇油。做好现场处置工作, 有效控制局势、平息事态。主要负责同志决不能害怕群众, 躲而不见, 一定要满腔热情地主动接待, 靠前工作。以一种理智、宽容、忍耐的态度, 尊重上访者的权利, 让他们把话说完, 然后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做出负责任的解释和答复。接待上访群众, 要态度诚恳, 换位思考, 以心换心。即使对极少数有过激行为或别有用心、有意挑起事端的人, 也要注意场合, 讲究策略。还要坚持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的原则。既要防止因使用警力和强制措施不当而激化矛盾, 又要防止因警力和强制措施当用不用而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对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伴有严重暴力行为, 如不及时果断处置将造成更为严重后果的群体性事件, 应依法果断采取措施, 坚决予以制止。政府要进行正面的疏导和引导, 不要采取过多过激的措施, 过激措施会适得其反。

3. 善后工作

深刻反省, 纠正错误, 防止反弹。群体性事件现场事态平息后, 各级党委、政府要组织干部, 深入有关单位中去, 深入群众中去, 做好回访调查工作, 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 了解已经采取措施的实际效果, 特别是对群体性事件可能出现反复或者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苗头、信息, 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坚决消除在事件反复之前。

上一篇:六年级作文:教室里的“不速之客”下一篇:论严谨的高三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