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材料收集方法

2022-12-03

第一篇:公文写作材料收集方法

毕业论文材料的收集原则和方法

1.毕业论文材料的收集原则

(1)选择围绕主题的材料

主题就是毕业论文的主题和核心,是对显示的分析研究和观察体验而提炼出来的主题思想。一篇毕业论文的主题与材料的关系就好比是“骨与肉“的关系。因此,围绕主题来占有和选择材料是收集材料的首要原则,要注意克服为了“凑字数”而选择一些与主题无关和关系不大的材料,应充分考虑到毕业论文内容表达的实际需要。

(2)选择典型的材料

毕业论文的典型材料主要是指能够反映出客观事物本质和共性的材料。围绕主题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能够反映出客观事物本质属性,有的只是涉及了事物的本质,还有的可能是与事物的本质没有什么关系。因此,要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不能把主题相关的材料都写进毕业论文。

(3)选择真实的材料

毕业论文的材料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而且能准确地反应出客观事物,这样才能使毕业论文做到学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所以,在选择材料时尽量选择第一手材料,如果第二手材料要进行考证核对,最好能查看到原文,同时,还应注意材料的局部真实和整体的真实。

(4)选择新的材料

新材料立足于新,材料新颖,就可以及时体现出新技术、新思想和新事物,使毕业论文更具有时代感和新鲜感,同时也更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性。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与毕业论文所研究课题相关的材料可能浩如烟海,令人眼花缭乱,将新材料写进毕业论文,既能反映出作者具有敏锐的目光,也表明作者具有驾驭新材料的能力。当然,新材料不完全等同于真实或完全可靠的材料,因此,在使用新材料时一定要先要进行反复认真的鉴别和分析,然后才能使用。当然,对于那些已经通过专家鉴别的新材料完全可以直接

使用。

毕业论文的新材料的收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最新出版的报纸、杂志和书籍等,最新公布或刊载的各类材料,如统计数据、最新技术等,由于是最新发行的,所以这些材料也是新材料。

②通过调查研究所得来的材料,例如,有的大学生为了写《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毕业论文,进行了采访,召开了座谈会,并设计了调查问卷,这些交谈、座谈记录和问卷调查统计数字就可以说是新材料。

③自己积累整理的材料,例如,有的大学生平时就注意收集整理材料,将大学校园中那些反应大学生积极向上,具有健康精神面貌的流行语一一记录下来,然后经过分析研究,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总结,写出了《大学校园流行语研究》毕业论文,所收集的这些流行语就是新材料。

④不曾被别人使用过或引用过的材料也是新材料。

2.毕业论文材料的收集方法

毕业论文材料的收集方法很多,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收集。

(1)作笔记

作笔记对任何一个毕业论文撰写者都是必要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书报杂志时,搞调查研究时,或在进行课题研究实验实习的时候,都要随身带笔和纸,随时记下所需材料的内容或有关的想法体会、理论观点等。在作笔记时,最好空出纸面的三分之一左右,用来记载对有关摘录内容的理解、评价和体会。作笔记的基本方法摘录、提纲等形式,可根据个人的习惯和课题研究需要灵活选择。

①作摘录。作摘录就是根据毕业论文研究课题的需要,把有关书籍、报刊和杂志中文章的重点和精华部分摘录下来,也可以把调查访问对象谈话的重点和精辟之处摘录下来。

②做提纲。做提纲就是编写查阅和访问到的材料的提纲,以便记录相关材料的观点和见解,启发自己的思路或提供一些例证。

③做提要。做提要就是对相关材料的内容、主要观点、例证和数据等进行简要的介绍,提要的内容要求少而精。

④作改写。作改写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把所需的原文材料进行改写,使客观材料和自己的主观见解能够融为一体。

(2)做卡片

做卡片收集材料,比较容易进行分类、保存和查找,而且所作的卡片可分可合,根据需要灵活的进行组合。卡片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到文化用品商店购买。一个问题通常写在一张卡片上,内容太多也可以写到几张卡片上。当然,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要不要做卡片,可依据个人习惯,不必有死板的规定。

(3)剪贴报刊

将有用的材料从报纸、刊物上剪下来,或用复印机复印下来,再进行剪贴。要把剪贴的材料分类贴在笔记本、活页纸或卡片上,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节省抄写的时间。

无论是摘录的材料,还是用卡片收集或是剪贴的材料,都必须要注明出处。如果是著作,则要注明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发行年月等;如果是报纸,则要注明作者、篇名、版次、报纸名称、发行年月日;如果是杂志,则要注明作者、篇名、杂志名称、卷(期)号、页码等,以便附录在毕业论文的后面。

(4)目录、索引

目录、索引是学习和检索材料的工具。目录是用来记录图书名称、作者、版本等,索引则是用来汇集编排散见于图书期刊中的相关材料,编排时要注明出处、页码。

(5)因特网检索

由于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处理技术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信息的收集、利用和检索等都可以在因特网上实现。

通过材料的收集,应准确及时地掌握前人已取得的成果,以使自己能了解所研究的课题目前已达到的研究程度和它的“终点”,从而找到自己毕业论文的“起点”,还应该了解前人从事该项研究工作的经验教训,以此作为自己写论文的借鉴,以便少走弯路。此外,还要把握完成毕业论文各阶段收集材料的重点,一般来讲,开题时,要求资料“全”而“新”;撰写论文时,要求资料“全”而“可靠”;准备答辩时,要求资料“全”而“有理”。 本文来自于:http://gocheck.cn

第二篇:汇报材料写作方法

要写好汇报材料,关键是要对汇报材料特殊、重要的功效和作用进行悉心领会和准确把握。在撰写这类文稿时,要始终记住一条,上级或同级领导专门听取的工作情况汇报和介绍,是有很强目的性的。或总结推广各地的工作经验,或听取下级领导机关对正在制定的某些重大决策的建议,了解、学习、借鉴兄弟地区、单位对一些重大问题和决策难题的解决办法和经验。看到了这一层,我们在撰写汇报材料时,就可以做到“投其所好”、应其所需了。

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的汇报材料。这类材料要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兴趣,展示汇报者的领导水平和工作实绩,唯有突出个性和特色。许多汇报材料洋洋洒洒几十页,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无一遗漏,但上级领导并不看重,甚至表露出厌烦之色,原因就在于文不对题, “供需”脱节甚至错位。在上级领导看来,你所津津乐道的许多工作只是你这级领导应该做好的例行公事,做好了是尽职,做不好是失职。对常规性、例行性的工作,上级领导无心也无必要了解得那么清楚。相反,你这个地方在工作中出现了哪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你们是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去解

决的,这才是上级领导高度关注的。把本职工作应该做的事包罗万象地大加表白,对领导关注的东西避而不谈或一笔带过,这是撰写汇报材料的大忌,也是目前许多汇报材料的通病。

撰写汇报材料最能体现汇报者的全局观念、政策水平、决策能力和思辨能力。在具体写作技巧上,要把握三条:

一是仔细揣摩调研、决策的意图,上级领导为什么要听取这方面的情况和问题汇报?为什么要重点听取这方面的情况和问题汇报?对这些问题,要研究得明白透彻,不能有半点“走题”,更不能自作聪明。

二是严格按照上级领导给出的题目确定汇报的主题和内容。这里又有两种情况。第一.领导给出的题目恰恰是我们工作中的强项,且具探索性和经验性。这样,汇报材料就可以写实为主,把这项工作的起因(背景),工作实际中的困惑与探索,目前工作的进展及成效、经验作出比较系统、详细地总结和提炼。第二,领导给出的题目还没有 “破题”,或没有多大进展,或虽有进展但成效尚未显著。这样的汇报材料当以探索性思考为宜。重点讲这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矛盾,讲克服这些困难、矛盾的对策和政策建议,为上级领导机关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三是切忌罗列人人皆知的套话、空话、大话。因为上级领导在宏观形势把握和理论、政策理解上比我们更有优势。过多的“讲道理”就会有班门弄斧之嫌。向同级同行介绍、交流情况的汇报材料。同级同行互相走访、取经,是避免决策失误、缩短探索时间、推动工作进展的重要途径,同级同行对口参观、学习和考察,一般是对某项工作,准备开展但尚无清晰思路和必要把握,或正在做但对碰到的一些矛盾、问题尚无有效解决办法,所以前来学习和取经。因此,向同级单位介绍、交流情况的材料,贵在“预警”和“实用”,所谓“预警”,就是对自己做这项工作,曾经遇到的困难、矛盾、阻力要尽可能告知对方,对尚在探索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更要提醒对方注意。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使对方在工作热情高涨时保持冷静的决策头脑,使对方在良好的工作预期中看到危机。因为,对新开展的工作,决策思维容易被一些表面的有利因素所左右,看不到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加之求功心切,这往往成为决策失误的陷阱。其二,使对方未雨绸缪,对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及早防范,少走弯路。所谓“实用”,就是要把做这项工作的缘由(背景因素,为什么要抓这件事)、决策过程、实施情况及效果作系统、全面的总结和介绍,使对方明了整个土

作思路,得到实实在在的启发。

〃总结.推介经验的汇报材料。在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光企业要讲品牌效应,而且一个地方也要打自己的品牌。对一个地方而言,知名度就是品牌,就是生产力。善于总结经验,就是确立品牌、提高知名度的重要手段。我们发现,同一地方,同一单位,抓同一件事,由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总结,效果可能就大不一样。有的工作做得很好,有很多值得总结推广的经验,却总结不出;有些地方和单位的工作,在常人看来也许并无多少特别过人之处,但一经总结出来,就让人信服,就成了经验。

从更深一层看,总结经验不仅是全为“出名”,而是在进一步创新、完善自己的决策思路,使自己的工作进入更高更好境界的同时,把探索,创造的经验转化成社会共有的宝贵财富,由“一枝独秀”变成“万紫千红”。

经验贵在高人一筹而又切实可学,贵在反映和揭示特定时期对某一问题探索的最新甚至是最高的成果。因此,撰写经验材料,要“高”要“新”,要“实”,要“特”,要“精”,要“深”

跳起来才摘到桃子,这一“跳”就是经验。一伸手就摘到了桃子,这一“伸”就无经验可言。总结经验要

注重于总结和挖掘人们普遍关注但苦于找不到解决办法的问题,或研究和探索事物发展已接近甚至处于质变的临界点,而人们尚未引起注意的问题,这样,总结推介的经验才有意义。

总结经验,就是要在人们感到困惑时给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人们感到悲观时注入一线希望的曙光。离开现实需要,翻陈年旧账,毫无新意,千万不能用于经验材料的写作。

经验材料不同于学术报告,不能有“假说”的成分,不能为析疑而析疑。真实是经验材料的生命,实用是经验材料的要旨。

一一用科学的发展眼光看,世界上没有无解的难题,也很少只有一解的难题。同一问题,因时间、地点、条件以及事物本身的状况不同,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一时一地的经验,并不是唯一的教条。撰写经验材料,一定要突出特色,不要企求自己的经验能启发、帮助别人解决所有问题。

堆矿石,其有用元素是等量的,但不经过精选、提炼,去掉杂质,其使用价值和功效可能完全不同甚至是一堆废物。同理,工作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过程,探索性、创造性、突破性的工作就存在于一系列例行的、常规性的工作之中。我们在总结经验时,

就要像炼矿一样做精选,提炼的工作,绝不能面面俱到,记流水账一般。否则,最好的经验也不成其为经验。

对事物的认识,只有深入对规律的探求、理性的思考,才能有所成效。经验材料,贵在给人一种思路的启示,给人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而不能满足于就事论事地告知别人怎么办。撰写经验材料,一定要讲究研究问题的深度,善于从特定的背景分析中审视、提升所总结经验的价值和意义,善于从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归纳.提炼探索的轨迹和决策的思路,善于从特定的经验中引申出带普遍性的规律。这样的经验材料,才是经验,才有价值。

还要特别说明的是,不管是哪类汇报材料,都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带共同性的问题。第一,多用事实、数据、典型说话,恰到好处地提炼必要的带启示性、理性化的结论。但这些结论必须是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而不是故作深高、装腔作势地向上级领导和同行发表一通人人皆知的空道理。第二,切忌用祈使句,要多用“我们怎么想、怎么做”等谦虚性、请教性的词语。第三,在导语部分,要省掉诸如 “感谢领导在百忙之中抽出叫问来我地我单位视察工作”,“欢迎批评指教”等客套话。因为这些废话写在正式

的汇报材料中,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客易使听者读者对汇报者产生此人惯于懒惰、缺乏创见、只会照本宣科的不良印象,进而对整个汇报材料的质量和价值产生怀疑。

第三篇: 典型材料、经验介绍材料的写作方法

一、概念:

典型材料可分为典型事迹材料和典型经验材料,就是为宣传表彰典型的事迹所写的材料,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叙事性和生动性等特点。一般可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来叙述。典型经验材料是一种主要介绍先进典型的工作经验或成功做法的文字材料,它与专题经验总结的定法相似。

典型事迹材料与典型经验材料之区别:典型经验材料,是一种介绍先进典型的工作经验或成功的做法的文字材料,它与专题经验总结相类似,着重于叙述典型“怎么做”。事迹材料是一种通过对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的介绍,表现其思想、品德和情操,给人们树立行为榜样的文字材料,着重于叙述典型“做了什么”取得什么成绩,如写一个连队党支部,如果是经验介绍,重点要突出写怎样抓好党支部建设,可从坚持组织制度,严格管理党员,积极开展党内斗争等方面入手,而事迹材料则要突出反映这个党支部的先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可以从党支部的思想政治领导坚强有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强等方面来展开。

二、典型材料的写法:

一般包括标题、开头、主体、结尾四个部分。

(一)标题:典型材料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典型事迹材料的单标题通常要反映典型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如

《把青春和智慧奉献给水电事业,在雪域高原展示巾帼建功的风采》(武警水电第三总队总工程师赵秀玲事迹)。一般而言,用第一人称来介绍事迹的典型材料,多采用单标题形式。双标题一般主标题反映先进典型的精神品质,副标题由单位+职务+姓名+某方面的事迹构成,如《化作春雨育新枝----总后嫩江基地教导员郭华关心战士的事迹》。通常以第三人称叙述的典型材料,多采用双标题形式。典型经验材料的单标题通常要揭示文章所介绍的先进典型的工作经验,如《从知兵入手,扎实做好战士的思想工作》。双标题,正标题揭示文章的核心经验,副标题由单位+某方面的经验构成。如《用先进文化服务基层---军区政治部文化站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开展为兵服务活动的经验》。

(二)开头:典型事迹材料的开头主要写典型在什么情况(背景)下,经过怎样的努力,完成了什么任务,做出了什么贡献,表现出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受到了怎样的评价。如卢伟昌事迹材料的开头:入伍14年来,(什么情况下)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改造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安心服役,牢记职责,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忠于职守,默默奉献(精神境界),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特别是调到军械股以后,能时刻把枪弹的安全使用放在心上,脑子里始终绷紧一根弦,(怎样

的努力,完成了什么任务)。三年来,团队没有发生一起枪弹方面的事故,枪弹维修保养一直处在全师先进行列、(做出的贡献)。我个人先后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上级评为“优秀党员”、“学雷锋先进个人”、“军民共建积极分子”(受到了什么评价)。

而典型经验的开头一般概述在什么情况(背景)下,从事了什么工作,创造了什么经验,做出了什么成绩。如某“模范通信站”的经验材料开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贯彻新时期军事战备方针的新形势下,(在什么情况背景下),她们始终牢记和努力实践军委江主席“五句话”总要求,全面落实《军队基层建纲要》,(做了什么事),把握基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正确方向,以总部站“龙头站”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按纲建站做表率,全面建设用真功(创造了什么经验),为国防通信事业建立了卓著功绩,不愧为基层建设的一面旗帜(取得了什么成绩)。

(三)主体:是材料的主要部分,材料中的事迹要在这一步展开介绍,写好主体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安排好主体的层次。也就是结构安排,通常有两种:①横式结构:紧紧围绕中心思想,不受时间限制,采取大跨度,多侧面的结构层次,从几个角度把典型事迹按类别集中,归纳在一定的观点之下,使之为突出典型的主要特点服务。②纵式结构:时间脉络为主要线索,其特点是按照一定的时

间顺序来记叙典型的成长过程和事件的先因后果,它的优点,在于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能使典型材料步步深入。

2、提炼层次标题。层次标题,需要对典型的主要事迹进行高度的概括,标题需围绕文章主题,对不同性质的事 迹分别进行归纳,层次标题的提炼是写作中非常关键的步骤,应下大功夫把他提炼好,如卢伟昌的事迹材料《把工作当事业干,立足岗位作奉献》,围绕“干事业,作奉献”这个主题,将其事迹归纳成刻苦学习、爱岗尽职、坚持原则、直面困难等四个方面,并且提炼标题:

勤于学习,刻苦钻研,把本职岗位当成成才的支点

尽心尽责,爱岗敬业,在本职岗位上奉献人生的亮点

坚持原则,敢于较真,在人生道路上不留下任何污点

不畏困难,敢于承担,勇敢面对人生的难点

这样的标题,思想突出,语言精炼,而且对仗比较工整,也比较新颖,能给人予比较深刻的印象。

3、选择好材料。典型材料的写作要做到形象生动,血肉丰满,特别应注意好材料,具体说来,一是要详细调查,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二是要从中选择最切合主题、最典型、新颖的材料,并深入挖掘动人细节,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四)结尾:实际运用中,有的写结尾,有不写结尾。一般来说,在会议上发言的事迹材料应当有个结尾,不能收

束得太快,以书面文章发表的典型材料,结尾可写可不写。写结尾时,如果是第三人称,可对典型做概括性结论;如果是第一人称,则主要表明自己对今后工作的决心打算或表示谦虚的话。

三、注重事项。

一忌“合理想象”,虚构情节;二忌随意提高,移花接木;三忌突出先进,贬低他人;四忌大话绝话,不留余地;五忌添枝加叶,画蛇添足;六忌一好百好,有意护短。

四、几个重点问题:

1、要精心选材。典型事迹材料是观点+例子,选材十分重要。一方面是要详尽地占有材料,要对写作对象的情况从各个方面作详尽的调查了解。因为一切事物的发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周围事物有着密切的联系,只要时间和精力允许,凡与写作对象有关联的人和事,调查了解得越具体越好,如要写一个连队党支部的事迹材料,不仅要对连队的战士干部做调查,对该连队的友邻,连队所属的营党委、共建单位的人员、官兵的亲属等都要进行了解。这样才能详尽占有资料,开阔思路,并在调查中逐步形成观点。对个人事迹材料的挖掘,不仅要了解本人的现实表现外,还要对人物成长过程、主要经历、志趣爱好等进行多方面、深入细致的了解,只有充分占有材料,才能获得写作的主动权。选材还要突出一个“奇”字,也就是要有独具特色的事迹,要找到能体现事物

共性的个别材料,有的人写材料之所以平淡无味,看起来有似曾相识之感,正是因为没有找到写作对象的“奇”处,同是名山,黄山奇、泰山雄、庐山秀、华山险。辩证法告诉我们,共性处于个性之中。如果没有找到写作对象区别于同类事物的最主要的特点,就难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例如,在赵秀玲的事迹材料中,同样是反映武警官兵为了事业顾不上家庭的事迹,文章却没有落入俗套,而选择了一个独特的细节来反映这一点:有一年假期,在我将归队的前夜,我第一次为儿子点燃了生日蜡烛,看着儿子被烛光印红的小脸,我真想留下来陪他,但又怕儿子看出我的心思,就对他说,快许个愿吹蜡烛吧,可儿子忽然泪眼汪汪,委屈的对我说:“妈妈,我不吹灭它你是不是就可以不走,求你送我上一次学吧,要不然同学们都说我没妈妈。”那一刻我心都碎了。这个独到的细节,一下就将人的感情推上了高潮。

2、要掌握剪裁艺术。占有了材料。如何运用材料至关重要,运用材料,首先要学会点睛之笔。写典型材料,要防止“见事不见人”,也就是要写出人物的思想面貌和精神世界,这就需要画龙点睛。毛主席曾经批评说:“把材料和观点割断,讲材料的时候没有观点,讲观点的时候没有材料,这是很坏的方法。”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赵秀玲的事迹材料之所以感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物的思想面貌和精神世界往往在关键时刻突显出来。如,在讲述她与武警官兵攻克一个

个难关,在西藏建成了七个水电站的感人事迹之后,接自就有一段她内心的独白:“我认为,在西藏创业,坚强和理想是人格的最高境界,从心理和生理角度讲,任何人都不是坚强的,没有任何一种虚名,值得人们咬紧牙关去,忍受痛苦,只有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在艰难困苦面前,意志淬火,理想生辉。又如,面对难以割舍的母子深情,文章中十分自然地流露出了她的真情世界:“确切的讲,面对艰难的选择,我也有过忧虑和徘徊,但一想到长年累月默默奋战在生命禁区的建设者们,想到他们为点燃世界屋脊的万家灯火献出了青春鲜血及生命,我就觉得我的付出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作为一名当代女性,我把青春韶华般的岁月留在了西藏,生活中虽然缺少了一点华丽的色彩,但生命中却拥有了美好的回忆,我由衷的感谢党组织给我在西

藏的奋斗经历,倘若没有这十年的奔波锤炼,我怎么能得到人生价值的启示,我的人生又怎么能变得如此厚重和美丽。”这样如珍珠般的语言,错落有效地镶嵌在文章里,极好地提升了文章的主题,感染了听从,整个文章读起来,就有一种荡气回肠之感。

巧用材料,还要学会使用表现全面的概括性材料和表现事物本质的个别材料,这一点很重要。一些同志写作总喜欢罗列个别事例,好象多举几个例子就能凑成一篇文章。却不知道个别事例是有偶然性,并不一定能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尤其是随意罗列几个例事,是没有任何意义或起完全起相反作用的。例如:有的人写党支部班团结,就举了一例子:有一次连长的小孩生病了,指导员立即把孩子送到了卫生队。这样的例子反映的班子成员生活上相互照顾的一个小侧面,但我们并不能推断出这个班是真正地团结了,说服力不强,如果我们把表现全局的概括材料和个别材料统一起来,文章的可信度就会大大增加。同样是讲班子团结,我们再在前面加上一段:支部“一班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感情,处处讲团结,始终做到:工作相互补台,生活相互关心,错误相互指出,困难相互帮助,家庭相互照顾。有一次,„„人们对于这个班子团结的形象就会更深刻一些。

运用材料还需要掌握归纳的技巧,必要的归纳可以使认识的思路更加清晰。比如写一个连队苦练精兵的事迹,将观点归纳为“三个常抓不懈”,从而保持了“三个始终不变”,即:“上一线、打头阵”的责任意识常抓不懈,当兵打仗的战斗队思想始终不变;爱军习武的积极性常抓不懈,精益求精的高强度训练始终不变;“夺红旗、争第一”的进取意识常抓不懈,争创一流的标准始终不变。杨政委写文章也非常注重归纳,在师党委扩大会议汇报提纲中,对团队存在的每个问题都进行了归纳为几个字,如把领导机关干部存在的问题归纳为“四个不够”:一是工作方法不够科学。存在“三性”:协调性不强、连续性不够,统筹性不够。二是作风不

够扎实。存在“三怕”:怕深入、怕吃苦、怕较真。三是工作进取意识不够强烈,满足于“三不”:领导不批评,下级不指责,同级不说闲话。四是表率作用不突出,表现“四个不严”:遵守纪律不严,作风养成不严,廉洁自律不严,思想修养不严。从而条理清晰,使人印象深刻。

3、注重实践。有道是“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写好一篇反映部队建设或专项工作的材料,就必须了解部队建设和专项工作的规律,否则写出来的材料质量就不高,比如,要写一个指导员的事迹材料,要写一个党支部的事迹材料,刚毕业的文学专业的本科生也有难度,因为没有经验。对如何当好一个指导员,抓好党支部建设的规律认识不够,感性的认识都没有,更不可能上升为理性的认识。这个实践,一个方面是进入工作,就是当一回指导员试一试,还有的就是搞调查研究,经常找指导员们聊天、座谈,同样能获得感性的经验。另外,还可在书刊、报纸、领导的讲话等方面获取经验,经常读一些经验文章,事迹材料,把文章的主人翁换成自己,在书本中实践,领导讲话、作指示,部署工作的时候仔细倾听,从中总结归纳部队建设中规律性的东西,同样也可把领导的经验为自己的经验。所以,实践,是要手勤、脚勤、脑勤,处处用心皆学习。

4、合理设计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也是文章的构架,设计文章结构是公文写作的一项基本功,也是非常关键的一

步,结构出来了就相当于一棵树有了枝干,只要添加一些素材作叶子,一棵树的形状就勾勒出来了。设计文章的结构,一是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内部规律,围绕主题设计的观点,要能够为主题服务。如去年一营党委的经验材料《把干部作为经常性工作的重点对象常抓不懈》,主题是抓好干部的管理教育,而要抓好干部管理教育有什么规律呢?主要就是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教育到位,管理到位,激励措施到位等,由此就理出了文章的二级标题:统一思想认识,确保重点突出;加大教育力度确保基础牢固;坚持严抓勤管,确保行为规范;用好激励机制,确保最佳效应。二是要体现典型所具有的特性。规律性的东西,每一个单位都有,主要是哪个单位落实的力度大小问题。而典型之所以成为典型,还有别的单位和个人不具备的特性。设计结构就要把他反映出来,如,去年团党委的经验材料《依靠经常性工作夯实基础,努力加强部队全面建设》,首先,根据我团由后进到先进,正是由于下大力抓了经常性工作的特点,理出二级标题:“统一认识,确立经常性工作的重要地位不动摇”,进而确定三级标题:无论环境多么复杂,始终抓住经常性工作不放松;无论工作任务多繁重,始终抓住经常性工作不放松;无论部队建设形势如何变化,始终抓住经常性工作不放松。其次,根据我团抓经常性工作善于把握规律,突出重点,抓出实效的特点,理出二级标题:把握重点,在狠抓经常性工作的关键环节上

求实效;理出三级标题:紧紧抓住落实制度这个根本;紧紧抓住干部队伍这个关键;紧紧抓住内部关系这个突破口;第三,根据我团坚持从严治警的方针,理出二级标题:加强专项治理,固强薄弱环节求发展。进而理出三级标题:狠纠“三外”(不假外出,对外乱交往,参与外界经济纠纷是我团以信经常性管理工作连连出现漏洞的主要原因);横扫“三气”(惰、油、骄是我团官兵当时精神状态差的主要体现);力治“三差”(环境差、卫生差、伙食差是我团当时环境条件的写照),这些枝干结构,都是紧扣我团特点深入思考的结果,写出来就显得特色鲜明。三是要注意挖掘时代精神。总结一个单位,一个人的经验和事迹,首先要在开掘其典型意义上下功夫,一般来说,越是能够集中反映时代精神,体现事物发展规律的典型,其指导意义就越强,在设计文章结构时,应该把握好这一点。如,广州军区文化站的经验材料《用先进文化服务基层》,他们的二级标题分别是:确立用先进文化服务基层的意识;提升与先进文化相适应的素质;创新用先进文化服务基层的手段;拓展用先进文化服务基层的领域。其内容也还是提高服务意识,增强素质,创新手段,拓宽渠道,但由于找准了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合点,就使文章从立意到结构都得到了升华。

典型材料是把先进集体或先进人物的事迹加以综合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材料。用具有先进性、代表性人物的事迹和

经验,去推动面上的工作,是团委开展工作的方法之一。 写典型材料,应该注意:

(1)实事求是。真实性是先进典型生命力之所在。虚假浮夸,人为制造典型,迟早要垮台。写典型材料一定要确有其人,确有其事,不有拼凑材料数字,人为拔高,笔下生花,编造典型。

(2)用事实说话。典型材料以事实为基础,通过介绍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经验,使大家通过感人的事实悟出道理,得到启迪。抽象空洞的形容、议论,是无济于事的。

(3)边叙边议。典型材料用事实说话,但又不是简单的事实列列,而是要从生动的事例中提炼出思想和经验来。注意发掘典型的价值和意义。以事实为基础,加以必要的议论,使事迹有灵魂有思想,使典型鲜活起来,富有感召力。

(4)留有余地。写典型材料,宣传典型,措词要有分寸,不要讲过头话,注意效果。要摆正先进人物与周围群众的关系,坚持实事求是,不要为了写出典型而把成绩都算在一个人头上。否则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仅难为群众接受,而且直接影响典型宣传的效果。

第四篇:公文写作常用成语收集

成语收集

返璞归真[fǎn pú guī zhēn]: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

产业培植:培养产业,使壮大。培植:培养(人才);扶植(势力)使壮大

时间节点:时间节点是一个很抽象和应用很广泛的概念,通俗的说就是某个大环境中的一个点或者一段,好比公交车线路中的一个站台。 比如在工期计划,或者工作计划等里面体现较多。 以工期计划为例,时间节点可以代表工程的某个阶段或者某个里程碑的点,而此阶段或这个里程碑之前的工作需要在某个时间之前完成,这就是工程中经常提到的时间节点。 其他行业也是一样的,譬如某软件的开发工作需要在某时完成,调试工作某时完成,销售推广某时完成等,都是时间节点。

节点:一个交汇点。电路中联接三个或三个以上支路的点。 轻车简从:【解释】:行装简单,跟随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 轻车熟路:【解释】:赶着装载很轻的车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本是贬义之用,现在常中性使用;近义词 得心应手、轻而易举、驾轻就熟、易如反掌

求贤若渴:像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指珍惜人才。【近义词】思贤若渴、求贤如渴、爱才如命。【反义词】嫉贤妒能

推心置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近义词】:肝胆相照、赤诚待人、推心致腹。【反义词】:居心叵测 开诚布公: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近义词】: 待人以诚、开诚相见、襟怀坦白。【反义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 1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比喻做人应当宽容随性,不要过于苛刻。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过分按照自己的意志苛求别人。

掷地有声: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锲而不舍: 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近义词】: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反义词】:半途而废、知难而退 夙夜在公: 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时不我待: 我待:“待我”的倒装,等待我。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珍惜并充分利用时间。【近义词】:时不再来、争分夺秒;【反义词】:无所事事、得过且过 浅尝辄止[qiǎn cháng zhé zhǐ]: 辄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常用作谓语和定语。辄的意思是就。【近义词】:半途而废、浮光掠影;【反义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广开言路:广:扩大;言路:进言的道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反义词】:闭目塞听、独断专行、堵塞言路 广开才路:【解释】:指让有才干的人广泛得到任用。

【示例】:国家建设需要大批人才,唯有~,任人为贤,才能使其发挥所长,为国家做最大的贡献。

任人唯贤:任用才德兼备的人,而不管他跟自己的关系是否密切(选用人才只考虑他是否真的有才能,可以胜任这个职位,而不看他的其他方面)。【出处】《尚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反义词:任人唯亲。

- 3

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协调: 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如:协调推进;协调一致。 魅力:形容事物有很强的诱惑力,吸引力。如:人格魅力。

洗礼:比喻在艰难的磨练和考验后,或经过好方面的教育、引导后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新的起点和开端。如:精神洗礼;思想洗礼。(干部职工通过…………,全面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和心灵启迪。

启迪:开导,启发。推进:推动工作,使前进。

区位优势:所谓区位优势,它是指跨国企业在投资区位上所具有的选择优势。也就是说可供投资地区是否在某些方面较国内优势,投资区位的选择要受到生产要素和市场的地理分布、运输成本和投资环境等诸因素的影响。

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横向的分析指的是和类似的事物或者同类的事物进行比较;而纵向比较指的是和相同事物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情况进行比较。

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关键少数:关键少数:指推动发展的关键因素,一般是事物的最精华部分,在发展过程中作用最大但数量极少,是引领发展的最大优势。

部署:指安排,布置;处理;料理。 箴言[zhēn yán]:规谏劝诫的话。警示箴言:

- 5

渐行渐远:离本来确定的人生目标、方向、信仰等方面越来越远。 同频共振:同样频率的东西会共振,共鸣或走到一起。往往指思想、意识、言论、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共鸣或协同(如:在建言献策中贡献智慧,一心一意谋发展、同频共振促跨越。)

- 7 -

第五篇:如何引导学生收集写作素材

【摘要】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初中学生对任何事物充满着新鲜和好奇,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但学生大多生活单调平淡,再加上阅历浅,观察力弱,不会集材,不会措词,所以他们写起作文来,觉得无话可说,没活可写,从而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指导他们养成从观察、发现、感悟生活以及阅读文学作品中积累素材的习惯,使他们有物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保证他们对写作有持续的热情和兴趣,

【关键词】作文教学 观察发现 积累素材 感悟生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教学效益的高低也是语文教学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能全面的反映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阅历和知识水平,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高低的体现。当我们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常为它们的旨意高远、博大精深、搜罗丰富而感叹,而每个学生也想妙笔生花,写出文情并茂的有创新的好文章,但是,现在的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难在哪里?难在取材上,不知写什么;很多学生写作文时,常会觉得无素材可写,无感情可抒。所以,学习写作,应先从搜集、积累材料着手,尽可能地占有丰富的资料,只有做到这点,再运用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善于思索,就能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那么,鲜活的写作材料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要想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须靠我们教师指点和引导。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入写作境界,开启心门,做到笔至文来,思如泉涌呢?本人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探索,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设置特殊巧妙的情境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学生大多生活单调平淡,没有酸甜苦辣的刺激,再加上阅历浅,观察力弱,因此,他们很难深入细致地去观察感悟生活,写起作文来,觉得无话可说,没活可写。

在作文教学中,为使学生迸发灵感的火花,点燃写作激情,教师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或讲故事、或举行竞赛活动、或玩有趣的游戏、或调查实践活动等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感悟,来丰富生活和语言积累。并根据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特点,适时设置巧妙的情境,让学生亲身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心理刺激,产生剧烈的情绪反应,再让他们写出经过和感受,自然是兴趣盎然。如:我们在学习古诗文后课前抽查已成惯例,在学完《杜甫诗三首》后,下节课准备上心理描写训练课,刚好有几位老师来听课,学生认为老师不会检查背诵,我照例宣布检查背书,在学生面面相觑,气氛凝重之时,我抽查了两位同学,一位性格外向,大胆活泼,一位性格内向,胆小羞怯。可想而知,在那种特殊氛围中,两个学生的反差有多大!在这情境中,我鼓励学生做一回“心理专家”,要求学生拿起笔来,描写两位同学的心理活动历程,同时鼓励那两位学生也描写自己的心理,然后交流,看看谁写得准确。课堂立刻活跃起来,随即而来的品读、点评更使学生的热情到了极点。教室里不断爆发出笑声和掌声,学生对内心独白式、描写结合式的心理活动描写方法的应用也到了极至。因此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巧设特殊情境,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方面能收到奇效。

二、观察发现,捕捉信息

其实,不是学生生活中没有素材,而是他们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的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想有所发现,就离不开观察。的确,没能用心去观察、去发现,怎么能写好作文呢?因此,教学生学会观察、善于发现生活来积累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

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途径,是写作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是学生收集写作素材最主要的方式。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这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观察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品质。教师有效指引学生观察,学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素材储备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学生收集到与众不同的素材,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不落俗套。观察指导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一是要有独特的观察角度。如别人看正面,我看反面,别人注意表面,我注意内部。也就是观察要变换角度。二是要有独特的观察方式。如:用像电扇那样旋转角度,进行全方位观察的电扇式观察;用细致观察局部,做好细节描写的放大镜式观察;用适当破坏观察对象,进行内部观察的破坏式观察,比如将一段草根剖开,尝尝味道等。除此以外,还要教会学生用更多感官配合观察,要捕捉观察对象的声、形、色、味等多元信息。这样,笔下的观察对象才会有声有色,生动鲜活。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当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在观察中发现,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感受,在观察中想象,事物变得生动起来,表达充满了灵性,使“一切景语皆情语”,事事物物在学生的语言中都会变得富有情感。

三、发现生活,感悟生活,蕴积素材

1、发现自然,捕捉素材

大自然有着鲜活的语言,教师如果在大自然中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发现、想象、思考、习作,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诉。如以“春”为题,组织学生到校园内寻找春天的踪迹,学生聆听小鸟的鸣唱,远视花的颜色、近观花的形状,嗅闻花的清香,触摸小草的柔嫩„„个个兴致勃勃,快乐写作,不仅写出春物的特征,而且把对它的赞美抒怀无遗,给我们带来无数惊喜。

2、感悟生活,提取素材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也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也就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不可能是无源之水,而生活正是一切创作的根本和源泉。我们要让学生回归生活,寻找习作的源泉。

人人都在生活中,但是未必人人都能发现生活。可以说学生的生活不是不丰富:成功、失败、孤独、幸福、挫折、磨难、嫉妒、洒脱„„只是他们没留意。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视野投向生活,主动捕捉生活中不为人注意的细节,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生活、体验情感,有了这样的素材和情感积累,才能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文。如写学生最熟悉的人——父母,先让学生去调查父母的童年,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拓宽他们写作的空间。学生从课堂走出来,走向家庭和生活,在调查实践中,学到了很多珍贵的东西。由于调查的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从而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认真调查后获得了内容详实的第一手材料,这些生活素材拨动了学生的“情”弦,他们把父母童年的故事与自己的感受流泻于笔端,文章真实生动,由于每个家长童年时所处的环境不同,学生在采访调查时获得的体验也各不相同,使得本次写作表达极具个性,颇有创意。完成了这一步的习作,后面表现、抒怀亲情之“爱”就显得容易了。

习作源于生活,源于情动。生活是多彩的,也是复杂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观察生活,要从生活中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悟出别人没悟出来的东西,从而发现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材料。

四、指导阅读,获取信息,丰富素材

书籍可以说是我们的另一种生活。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著名学者梁衡先生说:“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欲望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每一个人接触外界,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的机会总是有限的,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亲身去体验,这就要学会通过间接经验来积累素材,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就是阅读。朱自清说过:“写作的训练,还是要从阅读说起,虽然文章不等于生活,是‘流’不是‘源’,但同样可影响写作。”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写作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1、研读课文,寻找素材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万千世界中自然美、情趣美和理想美的艺术语言总结和作家情感的铸炼,是作家用形象思维和炽烈的情感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阅读优秀的书籍,不仅拓宽了知识面,帮助学生认识生活,并且在熏陶感染之中丰富了感情,观察了社会,品味了人生,积累了素材。

且不说人类文明史以来积淀的优秀作品,仅以我们的教材为例。叶圣陶语“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的教材中选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之作。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无一不是写出了作者的体验和发现:《紫藤萝瀑布》写尽树盛花繁,花之勃勃生机,这种生命的喜悦为作者的发现;这种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是作者领略到的。这篇文章仅仅从植物现象就触动了人的心灵。而动物现象同样能触动生命的发现,如不管生命长短,为了生命延续,积极面对,好好活着的《蝉》。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使我们学会从生活小事中发现人生的真理。《背影》通过作者发现亲情,也让我们发现了深沉质朴的爱„„

所有优秀的作品的本质都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的发现,他们在极易被忽视的现象中,发现生命的本质,抒写生活的真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实现在阅读教学中唤醒学生的发现意识,发现作家们独特的“发现”,挖掘出深藏的意蕴和独特的诠释,使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生活与认识自我的意识,通过换位思考、创新演绎,从文章中收集更多的材料,去接触、理解更多的文化物象,由此而丰富自己的素材库和文化底蕴,做课本素材的创新者。

2、博览群书,广收博采

阅读可以弥补生活的空白,充实人的生活,我们的许多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来的。为了打牢写作的基础,除语文教材外,我们要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拓展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叩开作文之门的起点。

某年初夏,校园三角梅落地时,有一位学生立即想到席慕容的诗句“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于是写下了感人的文字,这一普通的曾被忽略的平常景象成了一个永恒的瞬间,成了审美的永恒。所以,阅读文学作品可以给人以知识,给人以启发,给人以灵感。会读书的人,一定会有丰厚的沉积,那么,对生活的敏感度会更强,对生活的领悟力也一定会更高。

阅读教学一部分意义是为写作打基础,而读书笔记则是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每读必写的习惯。发现别人一种没有发现过的情趣和神采,发现他人难以言喻的思想、趣味,发现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言的妙处,不断吸收,不断积累,在发现大师的同时,也发现自我。

此外,搜集写作材料还可从关心时事、追随时代来扩大社会信息,去粗取精,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材料库;也可与同学交流互换,把别人的素材变成自己的生活材料,从材料中得到启迪,从而扩大知识储备。

总之,只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养成读书习惯,才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更新的素材,为写作打开思路。

初中作文教学浅谈

【摘要】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初中学生对任何事物充满着新鲜和好奇,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但学生大多生活单调平淡,再加上阅历浅,观察力弱,不会集材,不会措词,所以他们写起作文来,觉得无话可说,没活可写,从而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保证他们对写作有持续的热情和兴趣,指导他们养成从观察、发现、感悟生活以及阅读文学作品中积累素材的习惯,并教会写作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 兴趣 观察发现 积累素材 感悟生活 方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教学效益的高低也是语文教学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能全面的反映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阅历和知识水平,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高低的体现。要想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须靠我们教师的指点和引导。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入写作境界,开启心门,做到笔至文来,思如泉涌呢?本人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探索,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写作兴趣,点燃写作欲望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诗人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英国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直接内在动力,激发兴趣是作文成功的途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留心观察事物,才能有情可发,有物可写,学生才会步入顿生灵感的佳境,学生才会把写作当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好的倾诉,才会乐于动笔。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写作的欲望呢?

(一)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设置特殊巧妙的情境

在作文教学中,为使学生迸发灵感的火花,点燃写作激情,教师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或讲故事、或举行竞赛活动、或玩有趣的游戏、或调查实践活动等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感悟,来丰富生活和语言积累。并根据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特点,适时设置巧妙的情境,让学生亲身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心理刺激,产生剧烈的情绪反应,再让他们写出经过和感受,自然是兴趣盎然。如:我们在学习古诗文后课前抽查已成惯例,在学完《杜甫诗三首》后,下节课准备上心理描写训练课,刚好有几位老师来听课,学生认为老师不会检查背诵,我照例宣布检查背书,在学生面面相觑,气氛凝重之时,我抽查了两位同学,一位性格外向,大胆活泼,一位性格内向,胆小羞怯。可想而知,在那种特殊氛围中,两个学生的反差有多大!在这情境中,我鼓励学生做一回“心理专家”,要求学生拿起笔来,描写两位同学的心理活动历程,同时鼓励那两位学生也描写自己的心理,然后交流,看看谁写得准确。课堂立刻活跃起来,随即而来的品读、点评更使学生的热情到了极点。教室里不断爆发出笑声和掌声,学生对内心独白式、描写结合式的心理活动描写方法的应用也到了极至。因此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巧设特殊情境,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方面能收到奇效。

(二)精心设计题目,激活写作灵感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命题是一门艺术。老师给学生出题目写作文叫命题,因学生必须按题目去写文章,所以命题也要讲究点艺术。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出的题目就等于唤起学生的写作动机。”“学生无话可说,毛病大多在于题目出得不好。”由此看来,命题是呼唤起学生作文兴趣的关键。题目只要生动有趣,贴近学生实际,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就会激发他们写作热情。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训练是介绍自己,教师在题目“我”前分别加上“嘿”“哈”“咳”,后面加上“这个人”,然后让学生用不同语气读了这三个题目,学生也就有了不同的感受,题目“嘿,我这个人”,凡是觉得自己还不错,做了自豪的事的学生就有的可写了;“哈,我这个人”,觉得自己很逗,做了滑稽可笑、出洋相的事的学生就可以写这个题目;每个人都做过一些错事,做过后悔的事,提起自己难为情的事的学生就可选“咳,我这个人”。看着学生露出会心的微笑,生动丰富的表情,就知道他们已自觉地进入写作佳境。

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应重视作文命题的选择,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要能体现学生生活,要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创作灵感。

(三)从评价的角度,让学生享受快乐,延续写作兴趣

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想写、乐写,这种可贵的积极性教师尤其要给予保护。而恰到好处地评价鼓励,能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所以,我们在习作评改实践中要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起来。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是得到别人的赞赏。”因此肯定优点,发现闪光点是作文评价的主要内容。学生的作文不是普通的作业,是付出了高智慧高难度劳动的成果,教师和学生都应把写成的文章看成“作品”,应得到高度重视。

1、从教师角度。教师评价学生作文,应以鼓励为主。因为作品是了不起的,是值得读者欣赏和品味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投身其中,调整心态,降低身份,用欣赏的眼光、孩子的眼光去阅读学生的作品,以读者的身份阅读学生的文章,尊重学生的言说,努力理解学生的言说方式和目的,多挖亮点少挑刺,做能提建议指明修改方向的高明读者,努力充当学生作品的知音,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他因希望能写出更好的作品而投入到写作中。

2、从自评角度。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写完后,最好是”因此,学生写好作文后,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检查修改文章。通过自改作文,可以提高语感水平,增强写作的自控意识,巩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自评自改,会让学生从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完善、鉴赏能力的提高中得到写作的乐趣。

3、从互评的角度。让学生参与读评同学作文,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文章当成“作品”让更多的读者阅读,广泛吸收大家的意见,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互评,同桌前后互改互评等,对评价者要求写下鼓励性为主的总结性评语,对被评价者要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悦纳读者的意见,勇敢地接受各种评价。古人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发现得失,弥补不足。评阅者看的是同伴的文章,就会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感受,在感受中启发,在启发中共同提高。但评改后,还需交与教师点评把关,此时上交的作文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文了,应该说它是由原文本及“点评 ”再创造生成的“反馈文”。通过此“文”,教师既可以就学生原作及学生“点评 ”进行评判指导,又可以总结本次作文共同的优点,分析共性的不足,使生明确了自身不足,从而追求了规范与创新的统一。如此作文反馈,也就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且找到自己的写作新起点。

在评价中,只有教师和学生都把作文当成“作品”,才能充分享受其中带来的快乐:教师享受批改的快乐,学生享受写作的快乐。从而延续写作的兴趣。

二、积累素材,言之有物

当我们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常为它们的旨意高远、博大精深、搜罗丰富而感叹,而每个学生也想妙笔生花,写出文情并茂的有创新的好文章,但是,很多学生写作文时,常会觉得无素材可写,无感情可抒。所以,学习写作,应先从搜集、积累材料着手,尽可能地占有丰富的资料,只有做到这点,再运用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善于思索,就能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那么,鲜活的写作材料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一)观察发现,捕捉信息

其实,不是学生生活中没有素材,而是他们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的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想有所发现,就离不开观察。的确,没能用心去观察、去发现,怎么能写好作文呢?因此,教学生学会观察、善于发现生活来积累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

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途径,是写作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是学生收集写作素材最主要的方式。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这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观察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品质。教师有效指引学生观察,学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素材储备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学生收集到与众不同的素材,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不落俗套。观察指导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一是要有独特的观察角度。如别人看正面,我看反面,别人注意表面,我注意内部。也就是观察要变换角度。二是要有独特的观察方式。如:用像电扇那样旋转角度,进行全方位观察的电扇式观察;用细致观察局部,做好细节描写的放大镜式观察;用适当破坏观察对象,进行内部观察的破坏式观察,比如将一段草根剖开,尝尝味道等。除此以外,还要教会学生用更多感官配合观察,要捕捉观察对象的声、形、色、味等多元信息。这样,笔下的观察对象才会有声有色,生动鲜活。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当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在观察中发现,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感受,在观察中想象,事物变得生动起来,表达充满了灵性,使“一切景语皆情语”,事事物物在学生的语言中都会变得富有情感。

(二)发现生活,感悟生活,蕴积素材

1、发现自然,捕捉素材

大自然有着鲜活的语言,教师如果在大自然中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发现、想象、思考、习作,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诉。如以“春”为题,组织学生到校园内寻找春天的踪迹,学生聆听小鸟的鸣唱,远视花的颜色、近观花的形状,嗅闻花的清香,触摸小草的柔嫩„„个个兴致勃勃,快乐写作,不仅写出春物的特征,而且把对它的赞美抒怀无遗,给我们带来无数惊喜。

2、感悟生活,提取素材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也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也就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不可能是无源之水,而生活正是一切创作的根本和源泉。我们要让学生回归生活,寻找习作的源泉。

人人都在生活中,但是未必人人都能发现生活。可以说学生的生活不是不丰富:成功、失败、孤独、幸福、挫折、磨难、嫉妒、洒脱„„只是他们没留意。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视野投向生活,主动捕捉生活中不为人注意的细节,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生活、体验情感,有了这样的素材和情感积累,才能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文。如写学生最熟悉的人——父母,先让学生去调查父母的童年,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拓宽他们写作的空间。学生从课堂走出来,走向家庭和生活,在调查实践中,学到了很多珍贵的东西。由于调查的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从而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认真调查后获得了内容详实的第一手材料,这些生活素材拨动了学生的“情”弦,他们把父母童年的故事与自己的感受流泻于笔端,文章真实生动,由于每个家长童年时所处的环境不同,学生在采访调查时获得的体验也各不相同,使得本次写作表达极具个性,颇有创意。完成了这一步的习作,后面表现、抒怀亲情之“爱”就显得容易了。

习作源于生活,源于情动。生活是多彩的,也是复杂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观察生活,要从生活中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悟出别人没悟出来的东西,从而发现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材料。

(三)指导阅读,获取信息,丰富素材

书籍可以说是我们的另一种生活。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著名学者梁衡先生说:“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欲望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每一个人接触外界,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的机会总是有限的,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亲身去体验,这就要学会通过间接经验来积累素材,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就是阅读。朱自清说过:“写作的训练,还是要从阅读说起,虽然文章不等于生活,是‘流’不是‘源’,但同样可影响写作。”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写作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1、研读课文,寻找素材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万千世界中自然美、情趣美和理想美的艺术语言总结和作家情感的铸炼,是作家用形象思维和炽烈的情感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阅读优秀的书籍,不仅拓宽了知识面,帮助学生认识生活,并且在熏陶感染之中丰富了感情,观察了社会,品味了人生,积累了素材。

且不说人类文明史以来积淀的优秀作品,仅以我们的教材为例。叶圣陶语“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的教材中选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之作。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无一不是写出了作者的体验和发现:《紫藤萝瀑布》写尽树盛花繁,花之勃勃生机,这种生命的喜悦为作者的发现;这种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是作者领略到的。这篇文章仅仅从植物现象就触动了人的心灵。而动物现象同样能触动生命的发现,如不管生命长短,为了生命延续,积极面对,好好活着的《蝉》。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使我们学会从生活小事中发现人生的真理。《背影》通过作者发现亲情,也让我们发现了深沉质朴的爱„„

所有优秀的作品的本质都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的发现,他们在极易被忽视的现象中,发现生命的本质,抒写生活的真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实现在阅读教学中唤醒学生的发现意识,发现作家们独特的“发现”,挖掘出深藏的意蕴和独特的诠释,使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生活与认识自我的意识,通过换位思考、创新演绎,从文章中收集更多的材料,去接触、理解更多的文化物象,由此而丰富自己的素材库和文化底蕴,做课本素材的创新者。

2、博览群书,广收博采

阅读可以弥补生活的空白,充实人的生活,我们的许多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来的。为了打牢写作的基础,除语文教材外,我们要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拓展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叩开作文之门的起点。

某年初夏,校园三角梅落地时,有一位学生立即想到席慕容的诗句“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于是写下了感人的文字,这一普通的曾被忽略的平常景象成了一个永恒的瞬间,成了审美的永恒。所以,阅读文学作品可以给人以知识,给人以启发,给人以灵感。会读书的人,一定会有丰厚的沉积,那么,对生活的敏感度会更强,对生活的领悟力也一定会更高。

阅读教学一部分意义是为写作打基础,而读书笔记则是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每读必写的习惯。发现别人一种没有发现过的情趣和神采,发现他人难以言喻的思想、趣味,发现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言的妙处,不断吸收,不断积累,在发现大师的同时,也发现自我。 此外,搜集写作材料还可从关心时事、追随时代来扩大社会信息,去粗取精,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材料库;也可与同学交流互换,把别人的素材变成自己的生活材料,从材料中得到启迪,从而扩大知识储备。

总之,只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养成读书习惯,才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更新的素材,为写作打开思路。

三、有效指导,教会方法

(一)善于选材

1、选材力求“新”

文章是由材料组成的,所以材料一定要新鲜,要新颖独到。新鲜就是写进文章里的材料,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新颖就是观点新,认识新,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不步人后尘。一篇文章材料新鲜,观点新颖,见解独到,能令人耳目一新。古人语:“文章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强调文章选材应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出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选材时关注人文,关注社会,跳出狭小的生活圈子。

2、选材力求“精”

材料不能游离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选材一定要围绕中心,要契合文章主题。但符合中心的材料不一定就是好材料,所以选材力求精。首先,让学生任意、大胆,而且尽可能多的列出材料,如写《我的爸爸》,让学生列出记忆中有关爸爸的事件:衣服破了,自己将它缝补上;帮助老奶奶抬重物;保护环境,打捞河里的垃圾物等等。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材料佳美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其中保护环境打捞垃圾是最美的材料。因为缝衣服是为自己;帮老奶奶是为别人;保护环境是为社会,只有将社会上的事作为自己的事才是最高尚的美德。学生从生动的选材训练中不仅学会了选材方法,也赏析了何为优材、美材。

3、材料不能过于狭窄。生活如此广阔,如此多彩,方方面面都有作文素材: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知识阅读、所见所闻、经历感悟„„选自己熟悉的材料,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二)写出真情实感

鲁迅先生说:“能爱能憎才能文。”巴金在谈自己创作的体会时说:“生活要靠勇气,写作靠感情。” 新课标也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所以,作文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写真事,诉真情。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为教会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在上完《皇帝的新装》后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指名学生模仿模特走时装步。学生走两步摆一个造型,那别扭劲简直没法说,同学们笑得欢,有了这样的场景,真切的体验,学生对表演者的表现有了较强的感知,此时是在情境中向学生渗透写作方法的最佳时机,于是我引导学生抓住表演者的动作、神情,自己的心理,大家的表现等细节畅所欲言。学生的作文描写角度不同,风格各异,但内容充实,精彩纷呈,他们眼里看到什么,笔下就写什么,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端,写出的习作内容丰富,饱含真情,充满灵性。此刻对学生来说,习作是他们展现真情,抒写个性的广阔天地。

写作时要让学生真诚地反映生活,真诚地反映自己的内心感受。内心世界的情感是文字的源泉,每个人的内心情感不同,用以表现的文字当然也就不同。因此要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写自己的真实事,敢于在作文中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表达自己对生活及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把用心灵感悟的真切情感展示于字里行间,在作文中升华灵魂,在成长中作文,在作文中成长。

3、文辞丰富,语言生动

老舍说:“我们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最美妙的语言具有准确性、简炼性,尤其是生动性的特点,“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怎样让作文语言生动起来?

1、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在写作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难状之形,难绘之景,难描之声、难传之情,凭借精妙的修辞手法,就会使形如目睹、景如亲临、声如耳闻、情同身受。有一位作家说过:“没有修辞的文章是不可想象的。”修辞如同一条秘密通道,带你进入一个意象的世界;修辞如同一只神奇的彩笔,为你描绘一个斑斓的世界;修辞,能使你的文章呈现丰富的意象,能带给你无法言喻的美妙感觉。所以,在作文中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的修辞手法,易于抒写作者心灵的感悟,可以使文章语言生动,精练、富有表现力,增添文采,使文章新颖动人,富有吸引力。

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灵活应用修辞手法,写作必将是一种超级的享受,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2、名言警句、古诗词名句的妙用

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是最丰富的语言宝库,发自内心的语言是最美丽的殿堂,而古人留下的诗词名句、名人的名言警句、民间流传的谚语俗语以及动人心弦的歌词,都是将生活与语言与心灵结合在一起的。在作文中适当妙用名言警句、歌曲、诗词名句等,能使文章“春风化雨山山翠,妙诗入文神韵来”,既富含哲理性又富含文采,既有说服力又易于引发读者的共鸣。这是提升作文语言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总之,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要学生写出新颖的、充满个性的作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注意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生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同时,也要注意教会学生写作技巧,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上一篇:公司职员工作安排方案下一篇:公司转型升级情况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