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探究實驗教案

2022-10-26

教案的书写过程是对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的整理过程,包括教学课时、教学时间、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过程,导入、讲授、讨论、作业、板书,还有教学后的反思和小结,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总结提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生物探究實驗教案》,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初中生物探究實驗教案

如何进行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

龙山县湾塘乡初级中学 李湘军

人教版初中生物新教材中有很多探究性活动,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又发挥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如何将探究学习组织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是我们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做好第一个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七年级上册第一个探究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学生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重点理解变量和初中阶段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只允许出现一个变量。 在教学中个人认为,教师在实验中无论学生选择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中的哪一个因素进行探究都是可以的,设计的实验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为使实验设计更加完善,教师及时给予点拨:(1)需要做对照实验吗?需要探究几个变量?这么多变量需要设计几组对照实验?要几个实验装置?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然后教师讲解探究实验重点在于控制变量法,每一组对照实验只能控制一个变量,其余条件都相同。这次活动需要较长的观察时间,教师要有耐心,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这样,一则学生有成功感;二则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引导学生熟悉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只注重七个步骤的记忆,而忽略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不能只注重探究过程的完整性而忽略各步骤的独立性。所以在教学中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比对课本示例,完善“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节中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有意识地设计了针对思维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子设计出完整的探究性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分散教学难点,而且可以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实际教学中,实验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的,而明确实验变量是实验设计的关键,也是学生实验设计的难点。

我们可以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不同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实验变量确定的方法,总结实验变量确定的方法。

方法一:直接从实验目的获取。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什么?(光)

方法二:分析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推出。如: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首先演示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别泡在浓糖水和清水中的萝卜条所呈现的不同现象。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浸在不同溶液中的萝卜条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如果将已经皱缩变软的萝卜条放在清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浓糖水和清水有何区别?萝卜条的细胞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实验原理是细胞吸水或细胞失水,找出实验变量——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主要在实验设计中理解“什么是对照”、“什么是干扰因素”、“如何巧妙地设置对照组”、“如何避免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等关于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思路。掌握了实验设计的关键,一举突破了实验设计的难点,所以对紧接其后的探究性实验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训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不能形成能力。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在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

1.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从感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实验中增加将天竺葵的叶片与银边天竺葵叶片直接进行对比实验,用淀粉的产生部位同时也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以试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训练,从理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目前,围绕学生探究能力训练的试题不少,选择与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为背景的探究试题效果更好,也可以根据学生熟悉的生物学知识、事实和材料为背景编制训练题。 在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无疑是对生物教师提出的一个更高要求。

只要我们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从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开始重视,以方法入手,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多创设探究思维训练情境,学生才能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完善生物学知识体系,才能使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充满活力。

第二篇: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体会到:学生自己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既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又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那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怎样才能将探究学习真正落实到位?以下我就在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尝试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动手激趣,重视第一个探究性实验

七年级上册教材共有探究性活动57个,本册教材安排了6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每个探究基本上都包含了科学探究的6个步骤。由于探究的内容不同,各个探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和探究技能训练的侧重点不一样。本书第一个探究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学生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重点理解变量和初中阶段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只允许出现一个变量。 在教学中个人认为,教师在实验中无论学生选择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中的哪一个因素进行探究都是可以的,设计的实验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不仅

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为使实验设计更加完善,教师及时给予点拨:(1)需要做对照实验吗?需要探究几个变量?这么多变量需要设计几组对照实验?要几个实验装置?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然后教师讲解探究实验重点在于控制变量法,每一组对照实验只能控制一个变量,其余条件都相同。这次活动需要较长的观察时间,教师要有耐心,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这样,一则学生有成功感;二则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授人以渔,规范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教材专门安排了《探索生命的方法》这节内容,编排了实验法研究的示例——“蛆是从哪儿来的”,并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七个步骤。本人认为,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只注重七个步骤的记忆而忽略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不能只注重探究过程的完整性而忽略各步骤的独立性。

所以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本人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比对课本示例,完善“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节中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要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本人有意识地设计了针对思维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子设计出完整的探究性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分散教学难点,而且可以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实际教学中,本人感觉到实验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的,而明确实验变量是实验设计的关键,也是学生实验设计的难点。

本人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不同的探究实验,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实验变量确定的方法,总结实验变量确定的方法。

方法一:直接从实验目的获取。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什么?(光)

方法二:分析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推出。如: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首先演示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别泡在浓糖水和清水中的萝卜条所呈现的不同现象。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浸在不同溶液中的萝卜条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如果将已经皱缩变软的萝卜条放在清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浓糖水和清水有何区别?萝卜条的细胞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实验原理是细胞吸水或细胞失水,找出实验变量——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主要在实验设计中理解“什么是对照”、“什么是干扰因素”、“如何巧妙地设置对照组”、“如何避免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等关于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思路。掌握了实验设计的关键,一举突破了实验设计的难点,所以对紧接其后的探究性实验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训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不能形成能力。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在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

1.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从感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实验中增加将天竺葵的叶片与银边天竺

葵叶片直接进行对比实验,用淀粉的产生部位同时也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以试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训练,从理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目前,围绕学生探究能力训练的试题不少,选择与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为背景的探究试题效果更好,也可以根据学生熟悉的生物学知识、事实和材料为背景编制训练题。 在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无疑是对生物教师提出的一个更高要求。

只要我们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从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开始重视,以方法入手,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多创设探究思维训练情境,学生才能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完善生物学知识体系,才能使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充满活力

第三篇: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实施的对策

增城市荔城中学

陈捷花

摘要:探究性实验是高中生物新课改的一个主要方面,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面临着种种困难。本文对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难以实施的原因作一分析,尝试从推进新课标教材改革、教师更新观念和提高专业素养以及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等几方面探讨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实施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性实验 对策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的发展和教学都离不开实验。首先,观察、操作、实验探究能力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其次,生物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并获得对生物学事实更加具体和明确的认识,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综合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再者,生物学实验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有利于生物课的整体教学。因此,实验教学既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环节。

当前, 探究性学习已成为课程改革的研究热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切入点。虽然各地的高中生物教师都在积极地帮助开展学生们的探究性实验的学习,但在实践过程中却面临着各种困难。本文对探究性实验难以开展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1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现状 1.1 知识性教学量过大

许多教师认为, 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任务重,教材中的知识点密集, 课时有限, 仅知识内容的教学就占用了绝大部分的教学时间, 因此难以有足够的时间来实施探究活动和探究性学习。在教学大纲中,讲课课时与实验活动课时的分配比例应为5: 1。但实际上, 多数高中生物教师把绝大部分的课时都用于讲授知识,而实验及探究活动课时却并没有达到要求。

1.2 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准确

多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准确,他们仍把探

1 究性实验当作为传统的课堂,对学生实施“填鸭式教学”。对于学习主动、积极的学生而言, 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帮助他们思考问题, 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促进生物学成绩的提高;而对于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学生而言, 在探究活动中他们往往只做旁观者“跟着玩”,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收获甚微。

1.3 实验条件不完善

实验设备是开展探究性实验的物质基础, 但部分学校的实验设备较差,有些学校甚至连显微镜等基本的实验设备都没有配备好,长期存在着在黑板上画实验、讲实验的现象,有些中学的生物实验室长期处于空白状态,因此连课标要求必做的验证类实验也无法保证。另一方面,有些学校没有专业的实验员,对学生的实验不能给予恰当正确的指导。

1.4 学生知识经验不足,提出问题能力差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才能做出合适的假设,并展开积极的探究。如果学生知识基础太差或缺乏问题意识则难以提出问题,使探究难以进行。

2 实施对策

2.1 尽快推进新课标教材改革

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还是较为密集,留给学生探究和思考的时间较少,因此大部分的教师还是通过讲授来提高教学效率。探究性学习不一定事事进行实验和课外探究性实践活动。在教学任务非常繁重、课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充分挖掘课标的已有资源,开展课堂探究性学习,让教材中的学习内容通过探究途径获得,探究性的实验才能有效合理的进行。例如,在学习必修2第5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这一节内容时,老师首先提供以下情境: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周期长、育种工作极其复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无籽西瓜的推广种植。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学习过的知识发挥想象,提出可以通过扦插、嫁接、植物组织培养等方法解决这个难题。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把设想转变为创新性的探究实验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学校的生物园和实验室,亲自动手实践,

2 验证设想的可行性,并鼓励和指导学生撰写相关的小论文。通过这样能很好地把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与探究性的实验有效结合进行,有效地实现探究性学习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即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其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

2.2 教师要更新观念和提高专业素养

过去的教学较多采用“满堂灌”传统模式,以教师的讲为主,把生物教成了“死”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受抑制,得不到发挥。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坚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来理解和指导新课程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培训和现场指导有利于帮助高中生物教师较快地熟悉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 逐步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 采取探究式教学等新型方式授课。这种改变对于许多高中生物教师是困难的, 并不是仅仅上几次培训课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必须跟踪指导, 摸索经验, 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只有让教师感受到新的教学方式的优越性,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得到推广。

2.3 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3.1 普及学生的生物学实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

在生物实验中让学生熟悉实验的基本功,如低倍、高倍显微镜的使用,装片的制作等是生物实验的基本技能,尤其是显微镜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实验顺利的进行与实验者的基本技能和对仪器的使用原理的了解是分不开的。例如,在显微镜的操作实验中,学生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常常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观察的目的进行合理的选择来使用,总是一上来就用高倍镜,认为高倍镜比低倍镜观察得清楚。这种操作不合理性,正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不了解高倍镜放大倍数大,分辨率高,但所看到的实际面积小,即视野小。低倍镜所看到的面积大,适宜观察材料的整体结构,以及寻找观察目标。只要学生了解了这些基本原理,才能正确选用低、高倍镜。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如果图像不太清晰,只需调节细准焦螺旋,就可以看清图象了。至此学生只有了解了上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才能正确使用高倍镜。教师要善于把实验仪器使用原理讲清楚,这有助于提高学生使用它们的能力。

3 2.3.2 重视培养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与素养

在实验中,经常存在着重视对实验最后结果的记录,而轻视对实验过程中间出现某些现象的分析,重视实验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重视对成功实验的肯定,而不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等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其科学探究素养的形成。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创设实验探究的氛围,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自由发挥。良好的兴趣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活动。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老师要求改为探究性实验,让他们思考哪些操作步骤可以改进?有的学生将滤纸条变为圆形滤纸,正中央用绵线与滤液相连,滤液细线是围绕中心的一个小圆。学生见到慢慢扩大的而且分散开的几个圆则兴奋不已。有的学生想到在滤纸用滤液画一个可爱的笑脸,纸层析后会是怎样?更妙的是,有的同学甚至不用滤纸而改用粉笔,将纸层析法改成粉笔层析法,简单易行。这些方案的设计都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及求知欲望,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为顺利进行探究实验做好成功的铺垫。

2.3.3 日常课堂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

问题是思维运演的动力和催化剂,教学中若不能提出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学生能够就不会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就不会有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探究学习也就无从展开。因此“问题”是探究教学的关键和核心。目前高中生物知识内容的教学占用了绝大部分的教学时间,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的探究活动和实验显得有些奢侈。对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在实验中实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思维与习惯。

例如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家包饺子时,我们经常把白菜剁碎做馅,放盐之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得出“有水分渗出”的结论。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继续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白菜放盐之后会有水渗出”,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学生自然会想到是植物细胞中的水分流出来。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放盐后植物细胞会流出水来呢,流出水后的植物细胞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针对这一连串的问题学生会感到很棘手,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也

4 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教师这时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指出成熟的植物细胞由于中央液泡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将细胞质挤成一薄层, 所以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最后,教师给出最终问题: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共同构成了原生质层,而水分进出细胞则要通过原生质层,那么原生质层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呢?讨论至此,学生对植物细胞遇到盐后会流出水来的现象归纳出一种可能的解释,进而形成一种假说:“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对于这一点的验证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最终得到实验设计思路,形成一致的实验方案。

2.3.4 教学中注重实验探究思维与方法的渗透

新课程强调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高中生物问题,验证高中生物规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挖掘验证性实验中的探究因素,探求其中可转化为探究性实验的内容,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如检测“生物组织的糖类、脂肪以及蛋白质”的实验在旧课标中是验证性实验,但在新课标中对脂肪的检测实验,除提供了显微镜观察切片的方法外,还提供了另一种溶液显色检测法,就是向待测组织样液中直接加入苏丹Ⅲ染液,观察溶液的显色情况。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两种方法采用了操作,但结果却出现了迥异的情况。花生切片被苏丹Ⅲ染色后,大部分同学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橘黄色的脂肪颗粒,符合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的原理。但是当我们向花生组织匀浆中滴加苏丹Ⅲ染液后,却没有看到橘黄色,而是呈现出浅粉色。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对这种方法出现的这个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又为教师展开探究性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此时教师可以用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①花生切片中的细胞和花生匀浆中的细胞有什么区别呢?②细胞中是只有脂肪这种物质吗?③花生切片和花生匀浆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层层递进,深入思考,最后讨论得出原因:花生切片没有破坏花生细胞的结构,细胞内的脂肪没有和其他物质混合,苏丹Ⅲ就是单独给脂肪染色,能够清楚地呈现出橘黄色;而花生组织匀浆破坏了细胞的完整结构,细胞中的各种物质混合在了一起,苏丹Ⅲ染色的也不再是单纯的脂肪,因此,溶液颜色呈现浅粉色而不是橘黄色,就可以理解了。

又如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老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

5 尝试探究:①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紫色的洋葱?可用其他材料代替吗?②实验中30%蔗糖溶液改成10%或50%的浓度实验结果会怎样?③质壁分离的条件是什么?外因是什么?内因又是什么?④若选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或尿素)代替30%的蔗糖溶液做实验,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这样教师在实验前启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这些问题是教材上没有现成答案的,必须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动脑才能得出结论,将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老师鼓励学生要敢于对实验进行改革,结果有的同学在实验中加入红墨水,通过染色,效果更好。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实验探究的兴趣和逐步形成实验探究的思维与方法。

生物学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探究与其说是一种操作,倒不如说是一种思维方式。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着眼于使学生掌握生物实验的思想方法,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不断探索生物实验教学的规律,就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锦.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22(3):16-17. [2] 方鹏.在生物实验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08,10(4):27-29.

第四篇:高中生物探究实验室设计方案 友联科教

1、台面选用耐磨、耐火、耐腐蚀的美国威盛亚理化贴面板热弯成型加工(可选用高分子明洁石、钢化玻璃或亚克力塑胶板,颜色可选),主体采用高密度三聚氰胺贴面板(可选用钢木合制、塑钢框架、合金框架,颜色可选)ABS连接件组装,优质PVC封条,经久耐用、美观大方。

2、教师安全总电源,教师在讲台可控制学生电源,学生实验台电路四组控制,每组均配备漏电保护装置,220V交流电源到桌。

3、陶瓷芯全铜镀铬三联化验水咀,水封式PP化验水槽

第五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复习教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体会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的思路;体会完成实

验设计及实验评价的思路。

过程和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能提出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和验

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

精神。

二、教学设想: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探究不仅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也

是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重要的实践活动。2013年中考考纲试卷结构表明,科学试题探究占18分,分布在: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部分中。

根据我们这两次的模拟试卷分析实验探究题是我们丢分最多的部分,没有

达到中考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科学探究题进行专题复习。

三、教学过程

1、近几年科学探究热点题型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2)有关化学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

(3)有关金属活动性及金属回收的探究;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

(5)有关废水、废气(尾气)分析及处理的探究等。

2、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3、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注意事项

(1)提出的猜想要合理,有利于方案的设计;合乎题意,不能信口开河。

作、

4 (2)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紧扣提出的猜想,设计方案要简单易行。 (3)结论一定是对假设的判定,反思评价一般是对实验方案、实验操结论等方面的反思 ,是探究题中最难的地方。 、解题思路 (1)认真读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2)找出题目中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 (3)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 实验探究

一、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例题解析:例

1、(06 陕西)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们炫耀说他捡

到了黄金。小宝说他曾在网上看到过,有一种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相似,常被误认为是黄金。于是他与小新开始探究。

高温下

【提出问题】 :这块黄色的金属是黄金?还是铜锌合金? 【提出猜想】 :①小新认为是黄金 ②小宝认为是铜锌合金 【查阅资料】 : 合金中的金属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金在高温下不与氧气反应,铜在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设计实验】 :

①小新设计的实验是: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②小宝设计的实验是: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现象与结论】 ①小新在实验中观察到黄色的金属变黑,则他的猜想对吗? 黑色物质是( )

②小宝在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应用】 ①假如你的观点和小宝的观点相同,你还可以设计一个实

验是: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入( )溶液中

②你设计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探究

二、有关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2、(09黄冈) 端午节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当她来到实验

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

小丽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

你的新猜想: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象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⑴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 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丽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⑵小丽除了用酚酞等指示剂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解析(见课件)

四、课堂检测

3、(07 河北)小明家住在山青水秀的月牙山脚下,几年前,村里为了发展经济,在村边建起一座氮肥厂。近段时间,小明发现村里的井水,在烧水或用碱性洗衣粉洗衣服时,总闻到水里散发出一股与氮肥厂附近相似的刺激性气味。

【作出猜想】联想到所学的化学知识,小明猜想可能是氮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井水。

他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帮助小明归纳污染物的化学性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从氮肥厂取来氮肥作为样品。

(2)取适量样品放入玻璃杯中,加入井水充分溶解。将所得溶液分为2份。

(3)一份加入碱性洗衣粉,搅拌后闻气味;另一份加热后闻气味。

【反思评价】小明的实验方案存在着问题,你认为应怎样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结论】小明通过改进后的实验,确认是氮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井水。

【探究启示】目前该村村民还需饮用井水,请你提出一条简便的处理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学反思:

上一篇:初中体育学期教学计划下一篇:初中数学课题研究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