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2022-05-14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本文中,笔者通过剖析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数学学科特性,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高等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有效衔接的相关策略。【关键词】大学数学中学数学教育衔接策略前言数学作为传统学科在新世纪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很多数学常识及思维技巧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多个领域。

第一篇: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高职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

摘要:随着当前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教育和中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目前的实际情况,要想更好的实践高职院校数学教育和中学数学教育的良好衔接,还需要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探讨,从学习方法方面进行研究,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育;中学数学教育;衔接

在当前高职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所设置的数学专业课越来越多,难度系数也逐渐增大,导致学生在由中学升入大学的这个阶段中可能会难以适应,导致学习效果下降。因此,高职数学教育和中学数学教育的良好衔接,就成为了现代高职院校教师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只考虑到了自身的发展,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在中学学习的实际问题,导致这两者的教学衔接不当,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下降的问题。所以更要从高职教育本身做起,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理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在高职数学教育和中学数学教育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

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都不断推进,高等数学教育作为改革的重点,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相比较原先的教学计划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变化不大。这样的改变现状导致向极坐标,三角函数和差化积公式等等内容在中学涉及不到,但是在大学中又会运用到的情况。这种与实际相脱节的教学会让学生感到高职数学学习的不适应性,自然而然学习效率就会降低。

2.教学方法的差异

除了与实际脱节的现象之外,高职数学教学与中学相比,还存在着教学方法方面的差异。首先就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和中学教师的不同之处,中学的数学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常常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采用边讲边练的方式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方式学生易于接受,而且经过了三年的磨合,学生也比较认同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旦换了其它的教学形式,就像是高职院校的大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可能就会感到不适应。而高职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比较多,也基本上采用满堂灌的形式,由于学生的基础相比较之前大大增加,也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一个数学教师无法顾及这个课堂上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学生。教师仅仅只讲究自己的教学进度,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3.思维方式发生跳跃

中学数学所学习的主要是常量,但是大学数学主要研究变量,这样的学习内容的转变也会使学生无法快速适应高职院校学习的节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将自己的思维从近态转变到动态,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的变化也会让学生感到非常的不适应,自己以往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放到现在已经不适用了,所以必须要重新开始学习。学生对极限,连续等基本概念很难理解,也会逐渐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

二、高职数学教学和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策略

1.教学内容和中学教学内容区别和衔接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乃至以后的大学的数学学习都是有一定连续性的。所以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之间的衔接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需要实现从中学的常量的学习到大学的变量学习,换言之就是要从一个经常用的数字转变到字母的一个过程。在新课改之后,高中数学分為选修和必修这两个模块,必修课程一共有五个大模块,选修课程一共有四个系列,这些共同组成了高中数学系统性的知识结构。但是在数学选修教材中不同的系列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也就是说,高中数学的学习是分文理科进行学习的。但是对于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报专业时是部分文理的,也常常会出现在高中学习文科的学生,大学报的专业确实偏向理科的。这样的学习差别化会让学生感到非常的吃力,因为很多概念在高中都没有提及到,在大学就必须要重新学习这些新的概念。高职院校的学生成绩普遍比较差,在进入大学以后主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就是微积分,因此,在高职数学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薄弱处进行删减性的教学,根据学生基础对定理证明的过程进行淡化处理,强调实际应用,即学会计算就足够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的所学专业各不相同,对数学学习的程度也大不相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也要加强与专业之间的联系。数学教育是一个整体,一个连续的过程,在教学的时候千万不能跳着讲,只讲该专业会用到的知识。而是要进行系统性的,全面性内容的讲解,让学生知道定理和定义的出处,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2.教学方法和衔接

基础教育在教学模式上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同学校的教学水平差异较大。而在中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课业比较紧张,每一门课程需要学习和背诵的东西都非常多,而数学更是需要大量的做题实践才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许多教师也都在钻研用新型的教育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都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中,以便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但是,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虽然学生要学习的东西较多,但是整体学习的氛围相比较高中会放松很多,再这样一个过度放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无论是上课下课都是和在宿舍一样的状态,在学习上也自然提不起兴趣。因此,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也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手段,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带入到数学课堂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益处。高职数学教师要针对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问题,了解班级中,全体学生的数学基础,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加强基本概念和教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才能够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生动的为学生展现一堂堂精彩的数学课。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相衔接,也是现在教育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样也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这还需要教师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研讨和实践,建立相对完善的高职数学教学理论体系,实现和中学数学教学的良好衔接。

参考文献:

[1] 朱为鸿.学生参与:我国大学管理创新的动机机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1).

[2] 吴传刚.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理念及方式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3).

[3] 林长兴.试析高中学生参与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4(2).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张宇(女,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应用数学。

通信作者:刘晓(女,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作者单位: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

作者:张宇 刘晓 曲晨

第二篇: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解析

【摘要】本文中,笔者通过剖析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数学学科特性,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高等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有效衔接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大学数学 中学数学教育 衔接 策略

前言

数学作为传统学科在新世纪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很多数学常识及思维技巧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多个领域。尤其是高校的一些理工科专业,基本都需要掌握高等数学相关的一系列知识,从而在自我专业学习中得到提升。但是在我国很多大学教育中,数学教育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由于教学方法或者其他原因一些原本在中学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在大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成绩出现了明显倒退,而这其中的原因大多是由于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教育的衔接出现了问题,两个层次的数学教育出现了脱节。因此对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衔接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过渡和学习数学知识提高高校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1.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学各个学科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成绩,往往十分注重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通过集体讨论或者小组探究学习或者在课前设疑置难边讲边练等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数学基础。但是由于我国应试教育及高中过分强调升学率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各个中学普遍存在利用题海战术进行数学教学和练习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大学数学教学大多是以课堂封闭教学、但区别于高中填鸭式的教学,其目的不是为了大量知识的灌输,不是为了让学生们记住理论知识而是希望通过教学点拨及问题引导等模式加快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性

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不多,教师往往可以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精讲和反复的训练,从而对每一个考点和细节知识都能做到深入的掌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且教师还能利用大量的时间辅导学生们做课堂练习或者课后习题,这样的教学及学习方法往往能够帮助学生更扎实的掌握数学知识。当前大学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大多是以学生为主依照教师的引导探究式的展开学习。而且由于大学数学内容较多,很多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程中全面讲解到知识,因此课程进度也比较快学生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难以理解所学的知识,只能是“囫囵吞枣”,课后教师也很难抽出有效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学生大多是自主学习利用课下时间去理解和深化高等数学知识。

2.高等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有效衔接的策略

2.1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

首先,针对现阶段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学方法衔接不到位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深刻分析我国现阶段应试教育的利弊,有针对性的将重点与非重点学校的师资及教学质量区别研究,作为中学的数学教师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也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并积极实践避免盲目的为了学习知识而不以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评价标准,探索创新出适合本校学生的优势教学手段提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模式及应用数学技巧处理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从中学教育过渡到大学教育学生产生的各种不适应。

2.2教学内容的有效的衔接

由于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中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已经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和重新整合。因此为了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或者脱节应当注重大学与中学数学教育对教学内容的衔接,而这个工作的关键人物是高等数学教师,因为中学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围绕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为中心的,高的数学成绩才能在高考中占据优势地位才能进入优质的高等学府。所以高等学府的相关教育学者应当本着积极负责的态度,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及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和对比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把握最新的课程内容增减情况有效减少内容的重复或者衔接不到位,这也能帮助大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灵活收放自如,对于重点内容进行详解,以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有条件或有经验的教师还可以编制个性化的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高数教材,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数学教学。

结语

做好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能够让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有助于学生在数学领域能力和造诣的提升。教师要对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帮助学生在高校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巍.探索中学数学与大学数学的衔接[J].教育教学论坛,2014.

[2]尚婵娟.刍议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有效衔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

作者:徐岚

第三篇:浅析数学应用和中学数学教育

摘 要:数学是中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更是灵魂学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理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与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本文主要针对中学数学应用的内涵与意义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我国中学阶段数学应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究提升数学应用水平的有效策略,希望对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学数学;应用;教育方法;策略

一、数学应用的含义与作用

数学应用意识指的是将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和养成的思维方式与现实应用结合起来,在面对其他事物时,用数学的观点和角度看待问题,对事物的发展历程及走向趋势进行系统理性的分析,并对此用数学语言进行理性的阐述。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往往忽略对学生理性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只以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为主要培养目标,理论知识与现实应用严重脱节,这显然与当今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相违背,不利于我国中学教育的发展。因此,要不断深化教育制度改革,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究更适应时代发展的数学应用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理性的思维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我国传统数学教育的弊端

目前,我国中学的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以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和考试分数为主要目的,即使课本中穿插应用问题,也往往经过模式化的加工,为解释理论知识而服务,无法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服务。教师迫于升学压力和上级领导的指示,侧重于讲授数学知识的推理、证明过程,轻视创造性和相关数学思维方法的介绍,没有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对应用例题的讲解也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一招一式的训练,希望将学生培养成做题“机器”。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对提升学生的考试分数十分有利,但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无法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运用能力,更不用说体现诸如数学语言等深层次的要素。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很少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讲授课本知识后巩固学习的唯一方法就是做大量的习题。教师在教学中很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对现有的结论进行推广、质疑或反驳,没有向学生传达如何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的理念,学生也就无法创造性地利用自己的理性思维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十分不利于当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提升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策略

1.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数学家对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进行总结和发展而形成的数学理论。比如,集市上买卖东西用到的是加减乘除法,盖房子修屋时用到的图纸等无不与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将复杂的现实问题转化为课本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并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产生学好数学,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服务的愿望。教师在课程设置时,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生活案例走进课堂,丰富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数学知识的运用

相比于大量枯燥的习题训练,实践课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理性思维和解题策略。教师应该设置更多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与教师充分交流,积累经验,采集素材,养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实际现象,采集实际数据并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3.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

数学是其他学科发展的灵魂,是将各种形式之间的转化方法、空间向量关系、变化规律等作为主要研究目标的学科。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的案例比比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时常向学生介绍数学在其他学科当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习惯。例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介绍在物理中研究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温度与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等;学习概率问题时可以联系生物中的遗传概率问题;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联系到物理知识中的抛物线问题,等等。

四、结语

数学是灵魂学科,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加强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理性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我国中学的数学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与现实脱节严重。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数学应用教育一定可以取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鲁小莉.中美高中数学教材的数学应用水平的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2]但琦.高一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6-69.

作者:刘威

上一篇:皮鞋营销论文范文下一篇:办公自动化oa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