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方法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传统教学方法范文

中国传统德育方法

论文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德育 中国古代德育方法

论文论文摘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概括了中国古代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旨在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思想资源和方武方法。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德育的民族。在中国封建社会,自汉朝以后.儒家学说。成为国家正统,德育不但成为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首要途径,而且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

一、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的特点

中国古代德育思想起源很早,德育的观念在尧舜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下萌芽.并成长发展起来的,而封建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的社会形态.并且是以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异常集中的专制统治为主要特色的。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不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到的特色.而且与它相适应的传统德育思想也表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中国古代传统德育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一)内圣外王.修身为本

中国传统德育思想历来十分强调道德的修身功能,即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启发个体的内在道德自觉,督导个体不断进行自我道德品行的修炼.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良知的人。孔子认为“修己以敬”是成为君子的第一步。所谓“修己以敬”是指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以诚敬之心来进行自身道德的修炼.只有以诚敬之心进行道德修养,才能忍人所不能忍.才能够做到不被物欲所惑.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颜回身居陋巷,身无长物.日常赖以果腹者,惟箪食瓢饮而已,人皆忧戚难安无法忍受.而颜回却怡然不改其乐;有人问如此困境所示何事。他说非乐贫而乐道也。孔子曾再三赞叹他道:“贤哉回也,贤哉回也”。“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的根本特征。所谓“内圣”就是内以修养自身品格,以期成就圣贤人格;所谓“外王”就是外以平治天下.以期建立不朽功勋,从而造福黎民百姓。儒家经典著作《大学》详细阐述了儒家思想“以修身为本”的德育纲领和步骤。如“格物”是德育的起点,“格物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意思是说道德修养必须从“格物、知致”,即认识道德规范开始,由认识道德规范逐步转化为形成道德信念.即“诚意、正心”.才能最终达到约束自身行为,即修身的目的。无论是从个体身心发展.还是从德育发展的规律来看,这种观点都是符合个体道德心理发展规律的;同样。《大学》中提到的“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通过“修身”来达到的。中国传统的德育十分强调道德信念的作用。可以说,强调德育的自律,既是我们民族优良的德育传统.又符合德育发展之规律。

(二)知行结合,以行为本

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观强调知与行的有机结合,即强调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倡以行为本。子日:“纳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也就是说道德修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辞上.必须与实际行为相结合。朱熹指出:“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即是对知行关系形象而生动的表达。王守仁曾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更是强调了知行统一的重要性。王阳明也认为“满街都是圣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途径只有一个——“躬行实践”。

(三)立足当前,胸怀大志

《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思是说.要想把自己的品德昭示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国家的人,首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要想整治好家庭的人.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要想提高道德修养,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内心。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要想使自己的意念诚实,首先要获得丰富的知识;而要获得丰富的知识,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这里就提出了《大学》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有立志做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孔子的学生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孔子明确提出官员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在孟子的论述中得到了更深刻的体现:“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诚然。要实现以上的道德理想,就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如果一个人连“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小事都不愿干.又何以谈论治理国家呢?因此,我们的德育必须启发受教育者形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之心,胸怀天下的道德理想.从而达到“内圣外王”的道德目的。

二、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有十分丰富和深刻的内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德育方法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并对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启示作用。挖掘和概述中国传统德育的主要内容,目的是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精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宝贵的精神文化食粮。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关于道德结构的思想

中国传统德育虽然没有关于品德心理结构成分的系统阐述,但是其中却蕴含着极着丰富的品德心理结构的思想。例如.孔子提出的“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的思想.就是强调道德认识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其提出的“仁者不忧”的思想.即有道德的人是感到快乐的人,强调的就是道德情感的作用。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社会中的道德关系以及这种道德关系的原则、规范、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在培养品德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形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心理上对某种道德义务在认识基础上所产生的爱憎、好恶态度。

孔子又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意思是说只有仁德的人才知道爱什么人、憎什么人.可见仁德中含有“爱”和“恨”两种情艨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道德义务有发自内心所具有的定信念。孔子提出的“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以及“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均强调道德信念对道德行为的导向作用。后来的儒家学者提出的“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已成为激励华夏儿女道德意志的格言警句。道德行为是指人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与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动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十分重视道德实践的作用和道德行为的激励。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意思是说,一个人的道德意识.不能转变为道德行为。不能践履自己的道德诺言.这是一种可耻;言而不行.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言语慎重迟钝.行动却敏捷干练.强调了道德行为的重要性。此外.孔子也十分重视道德行为的持续性。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意思是说.一个人时时刻刻都要坚守仁德规范,甚至连吃一顿饭的工夫也不违背仁德;一个人处处事事都要实行仁德,甚至在“流离痛苦“的时候也要按仁德行事。也就是说,即使遭遇不幸变动、困难等逆境,仍然不改初衷.坚持道德操守。

(二)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

古代教育家提出了许多德育方法。这些方法和技巧至今仍闪耀着生命的光彩。概括起来,这些德育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启发诱导法

孔子说:“不愤不言,不悱不发,举~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就是善于抓住“愤”、“悱”的时机来进行启发。启发诱导的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循循善诱”。孔子的得意门生颜渊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这样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要逐渐形成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坚定道德信念,并付诸道德实践,从而养成道德习惯。

2.因材施教法

对不同的个体.先哲们很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对其进行示同方式的德育。例如在《论语》中。孔子这样表扬颜渊道:“回也好学”,“回也不愚”“贤哉.回也”;而对于子路。由于其秉性亢直.又骄傲自大.很容易轻举妄动,所以孔子就采用批评的方式教导他。

3.以身作则法

孔子在德育中不仅重视“言教”。更重视“身教”。他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以身垂范,时时处处以自己高尚的德性品行向学生们示范,以自己真诚坦荡的人格魅力熏染学生。深受其弟子及后人的崇敬和膜拜。子路问君子。子臼:“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人。”日:“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百姓”。

4.修心德育法

根据儒家的道德观点.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开启善的心灵和德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心灵的道德修养。“行道而有得于心之谓德。得为心得.则修亦修之于心。”在具体方法上,古代学者先后提出了诸如寡欲法、唤醒良知的自我育德法、培育羞耻感法、慎独法、诚敬存心法和返璞归真法等,其目的是要求人们通过修心育德达到至善的境界。

(三)品德考评法

在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心理考评方法。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线.进行品德考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例如,孔子评价“孝道”的基本标准是:“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尽管这一标准在当代看来。显得有些片面、可是如果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道德标准来看。依然是一种具有实践价值的考评方法。概括的说.中国传统品德考评的方法主要有谈话法、观察法和自我评价法。

三、结论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德育思想蕴含着许多至今仍然很有价值的观点和方法.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中值得骄傲的一部分。虽然现代社会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古代封建社会,但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德育思想仍是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思想资源继续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德育思想和方法,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今后应长期坚持之探讨的重大课题

第二篇:《传统游戏》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统游戏》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学生了解传统游戏的玩法,学会玩一些传统游戏;

2.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引导其体会由传统游戏带来的乐趣;

3.对传统游戏产生兴趣,愿意在生活中玩一些传统游戏。养成爱玩传统游戏的习惯,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尝试并了解一些传统游戏;

2、学生感受传统游戏的趣味性,初步了解游戏的文化性和社会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

创设情境、讨论、游戏体验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

1、平常你们最喜欢玩什么游戏?(真是丰富多彩)

2、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最喜欢玩“东南西北”

师生共玩传统游戏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玩游戏,好吗?上课。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击鼓传花”,分享课前调查结果。

(1)请学生说“击鼓传花”的规则;

(2)边玩“击鼓传花”,边分享课前调查结果

二、传统游戏知多少

1、那你们玩过这个游戏吗?(PPT:老鹰捉小鸡图片)

2、揭题:你们喜欢玩,我们喜欢玩,祖父辈们也喜欢玩,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游戏,我们就称之为“传统游戏”。(板书:传统游戏)

3、传统游戏有很多,一起看看程老师小时候爱玩的.游戏(PPT出示图片)

小结:游戏,是童年的印证。

三、传统游戏我体验

1、翻花绳的乐趣

(1)师示范,生感受传统游戏的乐趣。

(2)小小的绳子,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它背后还有故事呢。(播放视频)

小结:每一个传统游戏背后都有一个属于它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体现。(板书:文化)

2、传统游戏百宝箱

(1)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传统游戏,想不想知道有哪些?

(2)教授“挑小棍”玩法(播放视频)

(3)组长上台随即抽签,小组合作玩耍传统游戏(师巡视、辅导、参与)

四、传统游戏我来夸

1、看大家对游戏恋恋不舍,谁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游戏心得?(生畅所欲言)

(1)泥塑(图片:梦娃)

小结:小游戏,用心玩,玩出大名堂。

(2) 鸡毛毽

毽子作为户外运动距今已有20xx千的历史,它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其历史悠久,更是因为其可以强身健体(板书:健体)。户外运动有很多,我们要多多到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3)七巧板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一起来玩“七巧板”。(PPT出示图片,生一起挑战)

第一张图片:有色拼好的一棵树

第二张图片:无色画虚线的小船

第三张图片:暗影大公鸡

小结:小小的七块板,融入了我们老祖先的智慧,让你想去挑战它,这就是它的魅力。(板书:智慧)七巧板还可以拼成各种各样的图形。

五、传统游戏我传承

传统游戏,不仅有室内的、室外的、还有益智、语言······种类非常多。(播放PPT)

1、难怪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喜欢我们的传统游戏。

2、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我们中国的文化。

3、小小的游戏登上国际的舞台,成为中外友谊象征。

4、齐诵拍手儿歌。

小结:小游戏,大文化,齐玩耍,美名扬。让我们一起大手牵小手,传承传统游戏的美好,弘扬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三篇:《传统佳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比鲜逗褪樾幢究我求认写的字。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绷私庵泄的传统节日及其庆祝形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师:生字卡片,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字或音像资料。

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庆祝方式,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诗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文题目

1倍嗝教宀シ糯航谕砘峤谀科断。(没有这个条件的可展示一些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在庆 祝什么节吗?春节还有哪些庆祝方式?

2毕裾庵种卮蟮呐├传统节日还有许多,你们知道它们分别在哪一天,人们又是用什么方式来庆祝的吗?学习了今天这一课“传统佳节”你就会明白。(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敝傅荚は埃出示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勾出生字,想办法认识。

(2)文中有哪些节日?在农历哪一天?是怎样庆祝的?

2弊灾魇蹲帧

(1)学生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加一加……顺口溜……)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3)教师用生字卡片抽查。

重点指导:平翘舌音、前后鼻韵,上声去声的区分和“墓”的读音。

(4)让学生选择生字,练习口头组词、造句。[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XJXSJ.CN]

3痹俣量挝模理解内容。

(1)你读懂了什么?请把你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2)同学们很会读书。你们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3)教师梳理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领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的意思并练习积累,完成课后第二题。

4逼范量挝模读出感情。

5笔於脸伤校积累语言。

采用多种方式促读:自读、合作读、选择读、引读、赛读、默读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熟读成诵。

三、赏读内化,拓展延伸

1苯淌φ故靖髦肿柿希学生整体回顾之后赏读课文。

2贝耸贝丝蹋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请结合你们的所得,大家来一起交流交流吧。

(1)各种传统节日的来历、故事、传说。(如“年的传说”、“粽子的来历”等。)

(2)各种与佳节有关的诗文。(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元日》,杜牧的《清明》等。)

3笨瓮庾饕担阂“传统佳节”为题每小组合办一张小报。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毙∽楣固。

(1)互查字音。

(2)交流自己最拿手的识记方法。

2奔体巩固。

齐读、抽查。

3敝傅夹醋帧

(1)小组交流。

让学生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摆放位置。

让学生找出其特殊笔画。

让学生交流其结构特点。(如左窄右宽等。)

(2)教师指导。

小结学生所得;指导书写“登”;在对比中指导书写“初”和“祥”,完成课后第三题。

4毖生描红书空,展示交流。

第四篇:传统教学设计案例

“年、月、日”教学设计

“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年、月、日 目的要求: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年、月、日的知识 难点: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具: 年历卡,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出示日历册、挂历、年历卡、(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问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谁来告诉大家自己的生日?

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哪月哪日诞生的?

年、月、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年、月、日也是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电脑出示课题 年、月、日

一、认识年、月、日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结合实际认识一年、一月、一日的时间长短

师:问你知道多长时间是一年?多长时间是一月?多长时间是一日? (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所了解的)

师:为了看着方便,人们把日历册制成挂历和年历卡。

2、请同学们拿出1900年、1993年、1996年的年历卡,认真观察一下,看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总结归纳)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

一、

三、

五、

七、

八、

十、十二; 小月:30天:

四、

六、

九、十一; 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师:习惯上人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叫小月。 你知道为什么这样规定每月的天数吗? 电脑讲述故事。 (知识拓展)

3、计算全年天数

生计算后汇报。 (学生活动) 师板演:31×7+30×4+28=365,平年二月:28天,全年365天;

31×7+30×4+29=366,闰年二月:29天,全年366天。

二、判断平年、闰年

问:有的年份的二月是28天,有的却有29天,是不固定的,你知道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提出任务,小组讨论) 请你观察下表:

电脑出示1981--2004年二月份天数表。

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当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年份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得出每4年出现一次29天 ,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 (得出结论)

师:算一算1900年是4的倍数吗?但1900年的二月却是28天,这是因为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这年的二月才是29天。

师:你知道为什么4年才会出现一次二月份是29天,也就是闰年。 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情况。

师:用电脑介绍形成闰年的原因(地球绕太阳旋转,加解释)。

1、练习:

判断:下面哪一年是闰年?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1990、190

8、2000、199

8、2100 生说出想法后,师介绍可以用年份的末两位数字除以4能整除就是闰年,否则是平年。师告诉学生大家喜爱的奥运会一般在闰年举办。

2、记忆每月天数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忆每月的天数吗?

让知道的同学回答,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下面的方法: (1)拳记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2)歌诀法:

一、

三、

五、

七、

八、

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

六、

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再把一加。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3)平年二月是多少天?闰年二月有多少天? (4)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5)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2、判断:

(1)一年中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 ) (2)每年都有365天。( ) (3)凡是4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 )

3、游戏

大月过生日的举起你的生日卡。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你今年几岁?算一算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老师今年38岁,算一算是哪一年出生的?

(3)今年二月你家的电费花了多少元钱,算一算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4)今年1--3月共花电费多少元钱?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5)4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板书设计:

一年 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1个平月) 365天 (366天) 大月 31天 一月 小月 30天 平月 29(28)天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堂引领者:店口一小:姚炜

一、 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1页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 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和 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三、 教学重、难点:

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

四、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各种图形、线绳等

五、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教学过程

一、 猜图游戏,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画家,他画画可有点特别!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他的作品吧! 〈多媒体演示:小画笔勾勒出乒乓球拍的轮廓〉 师:猜猜,他画的是什么? 生:乒乓球拍 〈分别演示:手机、国旗的轮廓〉 请学生发挥想象去猜测。

小结:刚才小画家沿着这些物体所画的长度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周长(板书课题)

二、 实践中理解周长 (讨论教学)

1、 理解封闭图形

师:谁听说过“周长”,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

师:我们看看课本41页是怎样介绍的。 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质疑:这里好象有个词不常见? 生:封闭。 师:谁能解释? 生:四周都不漏缝的 „„

师:那么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封闭图形呢? 〈多媒体演示: 〉

师:这些图形中那些是封闭图形?为什么? 生:„„

小结:像这样首尾相接起来的就是封闭图形,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多媒体同时演示封闭图形首尾相接的过程〉

2、 指一指,从实物中找周长 (合作学习) (1) 师生合作 出示钟

师:谁能指一指钟面的周长? 生指

师:你是怎么指的给大家说一说 生:我是从这里开始绕一圈再回到这里。 „„

指叶片、粉笔盒、数学课本表面的周长。 引导理解周长在面上 (2) 生生合作

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吗?

师:下面请和你小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周长。 指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说的时候要说清是哪个面上的周长。 学生活动,汇报

师:我们身边能指出很多周长,例如:操场上也有。

三、 探究中体验测量方法 (任务教学)

1、 创情境

师:这段时间,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忙着干什么呢? 生:做操„„

师:小动物们也和大家一样忙着锻炼呢? 〈多媒体演示:小动物们绕图形一周跑一圈〉 师:怎么同时到达终点,那么他们跑得一样快吧? 生:„„

师:我们要看谁跑的路最长,也就要知道哪种图形周长最长,我们可以测量一下,可这些图形我们要怎样测量呢? 生:可以用线、用尺。

师:那下面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图形的周长评出冠军。

2、 量周长

师提出合作要求:每个小组长的信封里有这些图形,每人选一种图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绳子,你们可以选择喜欢的方法测量。量的过程中有不满整厘米的可以选择接近的整厘米,最后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活动 汇报结果

对照测量结果,承认误差。 师:谁的周长最长? 生:长方形

那么青蛙就成为了这次比赛的冠军!

四、 全课总结

说说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

纵观本课,从周长概念的归纳,到圆形、三角形、月牙形、五角星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探究、归纳,再到课末的汇报小结,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作者: 赛青格日力(小学数学 青海海西小学数学九班 ) 评论数/浏览数: 2 / 362 发表日期: 2011-11-17 09:50:06 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传统的计算课也能上出新意,并充满情趣,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将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二册中“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案例摘录如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师:谁能告诉大家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全班齐答)!

师:在春天里你最大的发现是什么? 生1:春天里小草发芽了,树叶都绿了。

生2:春风一吹,花儿都开了,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师:那今天咱们一起到公园里去看看这些美丽的花儿。 (电脑演示花展情景图)

师:看了花展,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1:公园里的花可真多啊!

生2:还有呢,它们的颜色很美,有红色的、紫色的、黄色的。 生3:老师,我真想去闻一闻,花儿香不香?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么多漂亮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苗圃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我们应该爱护它们。现在,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苗圃里去看一看吧!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电脑演示苗圃情景图) 师:在苗圃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1排红色的花,2排黄色的花,还有3排紫色的花,整整齐齐的摆放在那儿。

生2:我数了数,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 生3:有一个工人叔叔在运送鲜花,他说:“我要搬走10盆紫花”。 生4:一个叔叔马上问:“那还有多少盆紫花?”

生5:小女孩也提出了一个问题:“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师:同学们发现得可真好!我们先来看看:“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列式? 生1:10+20。

师:10+20等于多少?怎样算?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小组活动) 师:谁愿意把你的算法说给全班同学听? 生1:我是用接着数的方法,

10、20、30。

生2:我是用数的组成算的,因为10和20组成30,所以10+20=30 生3:我在想,因为1+2=3,很快就能算出10+20=30。

生4:我跟他们不同,我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先摆1捆小棒,再摆2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每捆是十个,所以10+20=30。 生5:我是用十作单位,1个十加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也就是30。(学生抢着说算法)

师:同学们太棒了,说了这么多种算法,真了不起!在计算10+20时用1个十加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所以10+20=30。

师:小女孩非常感谢大家帮她解决了问题,“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后,还剩多少盆紫花?”怎样列式呢? 生:30-10。

师:30-10怎样算呢?

生1:因为10+20=30,所以30-10=20。 师:你真聪明! 生2:从3个十里去掉1个十就是2个十,所以30-10=20。(学生汇报算法)

面对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回答,老师都笑着给予肯定,并说:“同学们真能干,想得对,说得好。”并指出:在后面的学习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最适合自己,就用哪种算法。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自己解答吗?

课堂稍有片刻安静,学生看着屏幕沉思。“我来提个问题!”一个学生大声发

言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20+30=50,就解答出来了。 老师奖给他一颗智慧星,并鼓励说:“提得好,还有谁要说!” 生1:我想问:“红花,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用10+20+30=60就可以解 答出来!

师:你还会算连加,真了不起!

生2:我想问:“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后,紫花现在有20盆,那原来有多少盆紫花呢?”10+20=30就可以解答出来。 师:你提的问题可真巧妙!

师:同学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心里可高兴啦!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齐):加法!

师:那有谁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生1:我来提:“紫花比红花多多少盆?”用30-10=20

生2:我还可以问:“紫花原来有30盆,现在剩下20盆,那工人叔叔搬走了多少盆?”列式:30-20=10

生3:“苗圃里一共有60盆花,工人叔叔搬走10盆花后,苗圃里还剩多少盆花?”

列式:60-10=50(学生们争先恐后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反 思: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精神。这节课结合生活的实际,创设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春天里欣赏花展,激发了学生欣赏美的一种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工人叔叔劳动的敬佩。在这种情感下,描述工人叔叔运送鲜花的情节,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苗圃里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从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运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等计算问题,继而产生计算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算出结果,还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还可以……这时教师并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感受,这样的学习过程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可贵的体验。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不应是个只重求知的过程,在注意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打量世界,培养多方面的才能。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分析、思考他所要解决问题与哪些条件有关,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让他们在尝试中有所发现,在活动中享受成功,在应用中有所发展。

第五篇:传统节日作文教学

家长也能教作文系列之——传统节日篇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基本上有: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有的家长朋友可能会有所担心,我们这里算是农村地区,孩子刚上三年级,以前也没有接触过完整的作文,他们能写得来吗?

有这个担心也是正常的,不过,我要说的是,按照我下面所讲的方法,作为家长的您,是完全可以辅导孩子写出一篇有头有尾且内容充实的文章的。(可能有套路之嫌,但刚学嘛,来点儿套路也算有柄可握,有法可依。想要无招胜有招,还是得先学好一招一式啊!)

我举个例子,比如要写“_____的春节”,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先看看下面列出来的写作小提纲。

写作小提纲:

1、 题目:_______的XX节

2、 说说你要写的节日,再简单介绍该节日的习俗。

3、 介绍该节日的由来,也可同时说说与它相关的传说。

4、 写出该节日里你参加的或做过的一些事情。(重点描写)

5、 这个节日给你带来的感受,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略写。)

以上共五个环节,我们一个一个来摆平。

首先,文章的题目。可以直接一些,比如“难忘的春节”“快乐的中秋节”“有趣的七夕”等。孩子才三年级,没必要扯得很高深,

比如“难忘那浓浓的粽子香”这是写端午的,这类题目等孩子上了五六年级再说。

第二,说说你要写的节日,再介绍节日的习俗。可以有好几种开头方法。

1、开门见山法。如:春节,是我们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而且,小朋友们都能收到长辈给的红包。(这段话共两句,第一句直接说出要写的节日名称,第二句说出这个节日有什么习俗特点。)再如: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一家人聚在圆圆的月亮底下,可以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听爷爷讲着嫦娥奔月的故事。(看,第一句也是点出要写的节日名称,第二句讲出这个节日的习俗。)

2、对比法。如:有人喜欢中秋节,有人喜欢端午节,而我,最喜欢的是春节。在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而且,小朋友们都能收来长辈给的红包。(第一句把春节和别的节日进行对比,第二句和刚才的一样。当然,你也可以改一改,但一定要把习俗特点讲出来。另外,因为孩子刚接触作文,所以我这里举的例子都较简单,有的家长可以自己加花。比如:有人喜欢喜气洋洋的春节,有人喜欢合家团圆的中秋节,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可以独立于飒飒秋风中登高远眺的重阳节。——这是提高了,我们这里只要求能教学生基本上“会”就好。至于别的,以后会慢慢讲到。)

关于开头的方法,还有诗句引用法,声音切入法等等,这里先不说,以后在别的作文教学中会讲到。

第三,介绍节日的由来。这个可以去查资料。俗话说得好: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比如过年的年兽啊,端午的屈原投江啊,中秋的嫦娥奔月啊等等。写哪个节日就看哪个故事,和孩子一起把内容看明白了,再指导孩子在不看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讲出来,尽可能用较简洁的话把意思说清楚,有病句也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能将意思说完整,再让孩子写进草稿纸。——有些错别字或是实在无法避免的标点问题,留给我改好了。我们要的就是先把意思写清楚。还有,那个„„我视力不大好,所以,孩子们的字要写工整。

第四,说说在这个节日里你参加的活动或是做过的事。这个是最重点的,刚才第三点“介绍节日传说”的时候,我们要求尽量用简洁的话说,那现在这第四点,就得很具体地说了。比如,端午节我学习包粽子或是春节时我帮爸爸贴春联,这种做事情的情节,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语。如此一来,就可以具体一点儿了。有的家长朋友可能会问,如果孩子在这个节日里没有做过什么事呢?我想说的是,一定有的。比如春节,一定收过红包吧?嗯,家教太好,没收过?那么,春节之前也要大扫除,一定帮忙打扫过房子吧?比如扫地,或是擦窗户。端午的时候看过赛龙舟吧?或是清明的时候和家人一起扫过墓吧?最好写自己真正做过的,因为那样写起来最真实。家长也容易辅导。毕竟这些事一般都是家长们和孩子们一同完成的。我们一般不建议用空想编造的。

第五,结尾。扣紧题目与文章中心,千万别在结尾的时候才跑题,那样就太可惜了。常见的有几种。

1、直白式:今年的XX节真令人难忘啊!

2、反问式:怎么样,我们中国的XX节,有趣吧?

3、提炼中心式:这个方法对于60分左右或以下的同学有些儿难,但也可以看看。如下面的范文结尾。(附郭老师范文及自评,红字部分。)

更多精彩文章,尽在微信公众号:guoxuejiangzuo

范文:开心的除夕

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有清明,有端午,有中秋„„其中最令人开心的还是除夕。(对比法开头,突出要讲的这个节日。)

除夕,本地话又叫过年。在这一天里,要做的事情可多啦!和爸爸一起贴春联;开开心心地洗完澡,换上爸妈早就为我们准备好的新衣服;全家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还要守岁,在将近零点的时候放鞭炮迎接新年第一天——春节的到来。(第二段可以介绍一下这个节日的习俗,大家在这一天里一般会做些什么事。如果不清楚,可以查资料。)

关于过年,有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做“年”的怪兽,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跑到村子里偷吃猪啊羊啊,有时甚至还吃人。老百姓们对它又怕又恨。后来,有一位老人路过这里,他告诉大家,年最怕的是响声、红色还有灯光。于是大家就在年即将到来的前一天,给自家门上贴上红纸,还把屋子里的灯全都亮起来,家家户户放起了鞭炮。这天晚上,年刚到村口,就被噼哩叭啦的鞭炮

声给吓得魂飞魄散,落荒而逃。大家都拍着手开心地欢呼起来。

(第三段简要地介绍一下与这个节日相关的传说或是故事。) 每到除夕夜,我们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而且,饭桌下面还会燃起一个小火炉,预示着新的一年里一家人的运气会像炉火一样旺。吃过年夜饭,我们还会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吃着水果和糖,一边欣赏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那么多的节目,我最喜欢的就是小品。只要赵本山一出场,全家人就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此时,似乎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欢快的气息。我还总是天真地嚷着:“我要每天都过年!”这时,爸爸就会说:“只要过得开心,每天都可以是过年。”(第四段说一说自己在这个节日里参与的活动,做了哪些事,要紧扣题目“开心”两个字,不能跑题。)

是啊,爸爸说得真好!只要我们能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不就是相当于每天都在过年了吗?(结尾,扣题——开心,并说一说自己的感悟。)

上一篇:出纳工作要点范文下一篇:春希望的散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