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图案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传统图案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随着现代中国现代设计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民间传统图案能够为其提供丰富的创作资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特别是民间传统图案在艺术思想层面上的精神能够实现与现代技术的互补。在许多的现代设计中加入民间传统图案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并逐渐被世界所认可。

第一篇:传统图案论文范文

中国传统丝绸图案设计思维研究

摘要: 通过对中国传统丝绸图案在不同发展历史时期的图案设计题材、表现形式、艺术特点等进行比较研究与分析,初步探讨了影响传统丝绸图案设计思维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基本规律。研究认为,传统文化不仅是丝绸图案设计的思维基础、艺术表达的直接资料和激发丝绸图案设计思维创新的灵感来源,而且还是影响丝绸图案设计思维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传统思想、风俗信仰、等级礼仪和审美情趣等,是影响丝绸图案设计思维的形成、转变与提升的显著因素,也是丝绸艺术产业和图案创意设计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丝绸图案;图案设计;设计思维;传统文化;艺术产业

Key words: silk pattern; pattern design; design think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rt industry

在中國传统丝绸图案设计的发展历史过程中,传统文化一直是影响图案设计思维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也是丝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所谓传统文化,一般是指经由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主要内容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历代存在过的各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确切地说,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地理、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因此,传统文化的内涵是极其宽泛的,其对丝绸图案设计思维发展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经过概括总结,本文主要从传统思想、风俗信仰、等级礼仪和审美情趣几个显著因素进行初步探讨。1传统思想对图案设计思维的影响

丝绸图案是一门艺术,每种图案的设计和制作,均含有人们的主观愿望,带有一定的思想性[1]。中国传统思想作为图案设计的重要思维基础,其蕴含的丰富内涵一直是人们选取图案题材、设计图案形象、表达图案意义和配置图案构图的重要思维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对于图案的设计思维、艺术表达、风格特点等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藉由思想内容的表达,演绎出图案设计思维的多元化发展之路,蕴育了图案设计辉煌的艺术成就。

远在东汉时期,经学昌盛,谶纬之学盛行。在这一思想背景下,祥瑞纹样普遍流行,丝绸图案设计更多立足于华夏本土的文化传统,图案设计题材大体是云气纹、鸟兽纹、文字图案、几何形纹及人物骑猎纹等,大多均为中国传统图案题材[2]。在图案形式上,人物与飞禽猛兽共处于云气山林的环境之中,奔腾欢跃,展现出一幅奇异壮阔的场景[3]。从设计思维和结果上看,无论技术体系还是装饰风格都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鲜明烙印。如对丝绸图案中动物纹样的表达,便与古代异域民族的思想表达有很大不同。从古代斯基泰民族与波斯民族的装饰纹样可以看出,人与动物总是处于相互搏斗的场景中,而中国纹样中人与动物的关系则一直是和谐共处的场面。因为,在草原民族的思想意识中,动物是被人征服的对象,而中国的传统思想则经常将动物视为上天显示的瑞祥,并称之为祥禽瑞兽。所以,在中国的图案设计中,更多的是想象中的神圣动物,即使现实中存在的动物也通常被赋予吉祥如意的文化内涵而成为祥瑞之兽。如图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古研究所藏)所示,“长寿明光锦”中的双角有翼兽和回首行走虎;如图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古研究所藏)所示,“龙虎瑞兽纹锦”中简练彪悍、云中奔驰的豹和麒麟等。这些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天人合一”的本土化思想理念。因此,中国传统图案在设计思维方式上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本质特点,其中自然观、意象性和含蓄之美是其主要的思维模式[4]。

不同的思想会带来不同的设计思维模式,进而会产生不同的图案设计结果,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演绎出独具特色的图案艺术成就。如北朝至初唐,丝绸之路的繁荣带来了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使具有西方风格的联珠纹样大量涌入中国。由于受西域文化的影响,丝绸图案充满异国情调,如团窠宝花、陵阳公样等图案形式,较多地体现了异域文化思想对图案设计思维的影响。但安史之乱后,华夏风范又重受推崇,丝绸艺术风格便胡气渐消,异域风情的联珠团窠与宏大壮丽的宝相花让位于鸟语花香的优雅世界,于是写实主义风格开始影响丝绸艺术,并由此发展成为穿花式折枝图案,改变了人们的图案设计思维模式,开拓了新的设计风格,标志着丝绸图案设计的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并为宋代的图案设计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不仅完成了中国文化的一次重要转型,而且形成了自己的一种相对封闭、内敛、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在这一文化形态和思想意识下,相关丝绸产品、图案设计及思维表达,完全迥异于汉唐时期的文化品格,愈发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并凝聚成特有的设计力量和思维路径。如在图案的选题与设计表现上,纹样中的植物花卉类题材成为时代趋势,改变了此前以动物纹样为主体的格局,造就了宋代丝绸图案雅致清秀的品格。特别是缂丝工艺与书画艺术的结合,发展出了观赏类丝绸产品,对于丝绸品类的开发和丝绸图案的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图3(上海博物馆藏)所示,朱克柔缂丝作品《莲塘乳鸭图》,作品图案以绘画为缂本,采用图像设计语言,以极细的丝线和极佳的晕色对红蕖白鹭、绿萍翠鸟、蜻蜓草虫、双鸭游乐等进行设计表达,作品精致至极如同书画真迹。这一结合绘画的设计思维,充分反映了宋代从图案设计到图像设计的思维已经较为普及,并且表现技法、思维形式、艺术成就等也已经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因此,在丝绸图案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文化思想的不同,造成了图案设计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展现出图案设计不同的思维变化。无论是东汉的祥瑞纹样、初唐的团窠宝花还是宋代的植物花卉,均体现出不同的主题内容与艺术风格。其中既有汉文化传统思想的本土化表达,也有外来文化思想的深度影响,更有不同文化思想交融后的创新。不同的思想不仅表现出图案设计不同的时代特色,更是图案设计思维产生必然变化的根本因素,是促进传统丝绸图案设计变革的重要力量。

2风俗信仰对图案设计思维的影响

风俗是指长期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是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信仰是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风俗与信仰都是人类智慧的积累和对普世价值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传统思想的普遍反映,也是构成丝绸图案设计思维变化的重要因素。丝绸图案设计的造型、图像不仅具有装饰性,更多情况下还具有象征性、寓意性,即图案艺术是作为社会思想、观念符号存在的[5]。因此,图案设计及其应用作为反映人们风俗信仰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具体的风俗内容和信仰形式也决定了图案设计的构成元素、造型法则、思维模式、艺术风格、表现方法等设计语言与设计原则。如楚人好巫,好“淫祀”,对鬼神的奉祀热烈而虔诚,其精神世界便弥漫着一种奇丽缤纷的色彩。因此,在图案设计思维上,人物与动物的形象便体现出较为奇特的设计特点和艺术风格。如图4(荆州地区博物馆藏)所示,马山楚墓出土的“凤鸟花卉纹绣”,正面的立凤瞪目如枭、鸟身浑圆、双翼平举,与后世的凤在艺术造型和内涵表达上有很大的不同,体现出战国时代楚国丝绸艺术奇伟诡谲的风格。而秦汉时期由于普遍迷信于道家的神仙思想,崇尚阴阳五行学说,追求长生不老或羽化成仙的世俗愿望,谶纬学说广泛流行。因此,社会上便出现了解释上天征兆的各种图文并茂的征兆书。于是,在这种思想意识下,人们“设计”了大量的瑞应图案。设计的题材有解释自然现象的,如祥云、甘露等;解释神异动物的,如凤凰、灵鸟等;解释吉祥植物的,如灵芝、茱萸等;解释器物的,如神鼎、方胜等。这些丰富的祥瑞图像不仅反映了人们浓烈的仙道思想,而且成就了别样的图案样式和艺术风格,最终形成了中国工艺美术中吉祥图案长盛不衰的独特现象,其设计思维一直影响到今天。

在风俗中,习惯上人们将自然条件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上的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社会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为“俗”。风与俗共同构成了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是人们传统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反映。因此,地域上和思想上的差异,造就了风俗具有多样性的特质。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便指出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而这一特点正是促进图案设计思维转变的源动力。如辽金地区丝织品中最具特色的“春水秋山”纹样,“……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其从秋山之服则以熊鹿山林为文,……其刻琢多如春水秋山之饰。”[6]这里提到的春水之饰是以鹘捕鹅为主题纹样,而以花卉为背衬装饰;秋山之饰则是以熊鹿为主题纹样,衬以山林景色。这种纹样在辽金的流行,充分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分析辽金的生活方式可知,每年春秋两季的捺钵(游猎)活动,是北方的契丹或是女真族最为重要的活动,即初春在水边放鹘打雁,入秋在山林围捕狩猎。基于这种生活习俗,人们创作了“春水秋山”的图案样式,从而风俗成为影响图案设计的题材选择、构图形式、艺术表现等设计思维的重要因素。

信仰是人们灵魂的标注,是支撑道德生活的基石,是人类生存须臾不可分离的基本生存条件,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道德实践的范围、层次和方式。信仰的种类包括原始信仰、宗教信仰、哲學信仰和政治信仰等。其中宗教信仰是人们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不仅是人们思想表达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们践行思想意图的行动指南和人生的“指路明灯”。在长期的宗教信仰活动中,出于宗教活动的现实需要和对神明的虔诚与敬畏,宗教逐渐成为丝绸图案重要的设计题材,并促进了丝绸图案设计主题的多元化发展,形成了丝绸图案设计中主题鲜明的图案类别。如魏晋南北朝起,莲花纹开始普遍出现,便与佛教信仰直接相关。《楞严经》云:“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莲上……”。莲花俨然已代表了佛祖的法身与清净的佛土,因此便成为了丝绸艺术的重要题材。至宋代时,佛道流行、理学昌盛,儒、道、佛三教合一,于是“中国人以儒家学说规范社会行为,以道家思维面对自然,更以释家思想培育精神。”[7]这种宗教的全面普及,致使宗教逐渐走向世俗化,除佛像等图案题材外,也开始通过工艺美术的装饰形式表达着人们辟邪祈福、延年益寿、吉祥平安、子孙满堂等种种世俗愿望,于是在丝绸图案中出现了仙道纹样、杂宝纹样、吉祥纹样等。如以珠、钱、磬、祥云、方胜、犀角杯、书、画、灵芝、鼎、元宝、金锭等杂宝中选取八种构成的八宝纹样;以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八种藏传佛教中的吉祥物进行设计的八吉祥图案,还有取八仙各自所持的器物设计而成的“暗八仙”图案等,都是宗教信仰影响下的设计思维结果。

风俗信仰所反映的思想内容较为广泛,不仅有物质上的具象描绘,也有精神上的抽象表达,因此风俗信仰的文化资源为丝绸图案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无论是楚人对鬼神的奉祀、秦汉对神仙的崇拜、魏晋起佛教的流行、宋代的三教合一,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围捕狩猎的生活习俗等,都可以成为图案设计的重要内容。于是,图案成为传达风俗信仰的重要载体,风俗信仰成为图案表达的设计源泉,并在对文化象征的视觉化表现中,风俗信仰逐渐凝聚成促进图案设计思维产生、转变与提升的重要力量。

3等级礼仪对图案设计思维的影响

等级礼仪制度是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划分社会集团的制度,是阶级差别的一种形式,是传统文化体系中人们等级观念和身份确认的表现方式。在等级礼仪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周代礼仪制度中的冠服制度可能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种礼仪制度。贾谊《新书·服疑》中记载的对“五礼”场合不同等级的人所着服饰之形制、色彩、图案作了严格规定,以使“贵贱有级,服位有等……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于服饰图案的主题选择、造型特点、艺术风格等设计思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创作出了大量极具内涵和影响力的图案作品。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十二章纹,这是基于礼制的特殊需要而经过精心设计的具有特定内涵与象征意义的12种图案。其中日、月、星辰,取其照临,这是天的象征,故为天子专用;山,取其能兴风雨;龙,取其变化;华虫,其形如凤,取其有文采;藻即水草,取其洁净;火,取其光明;宗彝,取其忠孝;粉米,取其滋养;黼,为斧形,取其决断;黻,两兽相背之状,取其明辨[8]。可见,每一种图案都被赋予了浓厚的思想内涵和象征意义,并被广泛应用于古代帝王的袍服中。如图5(故宫博物院藏)所示,“乾隆皇帝月白缎绣云龙袷朝袍”中的纹饰,除主要绣有43条龙纹外,还绣有十二章纹。因此,十二章纹不仅是等级礼仪制度的产物,其思想内涵和应用目的也是图案设计重要的思维依据。

等级礼仪制度下的图案设计主要应用于官服,可识别性是其设计思维的重要原则,并在历朝历代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唐中期以后,官服图案开始表现出系统化的等级识别内涵,图案内容和形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新唐书·舆服志》卷二四载“袍袄之制:三品以上服绫,以鹘衔瑞草,雁衔绶带及双孔雀;四品、五品服绫,以地黄交枝;六品以下服绫,小窠无文及隔织、独织”。这里的鹘衔瑞草、雁衔绶带、地黄交枝等图案均体现出不同的主题内容、构图形式、造型特点和象征意义,并严格对应不同的品级。另外,元代创新设计的“双角五爪龙”形象结合日月图案更是成为了帝王的象征,并沿用至明清。如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的“绫地日月纹绣辫线袍”,右肩的圆盘里绣有一兔象征月亮,左肩的圆盘里绣有三足鸟象征太阳。再如图6(故宫博物院藏)所示,清雍正年间的皇后礼服“明黄色缎绣五彩云金龙戏珠女袷朝袍”,在前胸后背都用撚金线绣正龙各一,龙纹为双角五爪形。这种肩挑日月、胸背龙纹的图案题材,象征着帝王皇后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等级的专用图案。这种根据装饰图案进行身份等级和社会地位的划分,对丝绸图案的设计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等级礼仪制度虽然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需要的管理手段,却在无形当中促进了图案设计的创新与发展,不仅为图案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明确的设计依据,而且开启了图案设计思维新的创意起点。

等级礼仪制度对于图案设计思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图案设计的功能性表达和信息的视觉化传达两个方面。不同的等级身份采用不同的图案题材,不同的图案题材创意出不同的图案造型,不同的图案造型体现了不同的设计思维。设计思维因等级制度的要求而发生变化,并以具体的视觉元素设计而传递相应的识别信息。因此,基于功能和视觉识别的需要,等级礼仪制度决定了图案设计的选题、造型、构图、意义表达等思维内容,是影响图案设计思维的重要因素。

4审美情趣对图案设计思维的影响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人与世界形成的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情感的关系状态,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审美作为图案设计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审美情趣、审美思想、审美标准等是促进丝绸图案艺术风格形成的关键要素,也是促进丝绸图案设计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影响设计思维有效提升的重要推动力。“艺术的创造是人类有意识地实现他的美的理想,我们也就从艺术中认识各时代、各民族心目中之所谓美”[9]。宋代偃武修文、广开科举和厚待文士,激发起了全社会对文化艺术的热情,促进了全民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造就了宋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取向。因此,典雅清丽的审美时尚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并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深刻影响着上至宫廷权贵下至民间工匠,使得宋代的图案设计逐渐摒弃异域色彩,更多地体现出线条婉转、格调清丽的特点。

审美需要参与到审美对象当中去,并和它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获得对审美对象的深刻理解。因此,對于审美对象的不同理解会产生不同的设计思维意识。如元代的丝绸图案设计基本以植物花卉为图案设计的主流元素,并将其作为美的典范和重要的审美对象,在审美对象的表达上则表现为某种绘画性装饰的趋势。如“满池娇”图案设计,便是元代对审美对象的独特理解而出现的具有特殊意义和绘画性较强的图案类型。满池娇,也称“莲塘小景”或“池塘小景”。柯九思《宫词十五首》:“观莲太液泛兰桡,翡翠鸳鸯戏碧苕。说与小娃牢记取,御衫绣作满池娇。”描述的就是这类图案。满池娇原属于汉文化传统风范的图案形式,元中期以后却流行于蒙古族帝国之中,这与文宗皇帝热心汉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审美情趣息息相关。文宗帝提倡儒学,封赠先儒,亲祀南郊,编修《经世大典》,还创建奎章阁,收集古物、图书,延揽文人士子品藻赏鉴。其天历间的御衣多为池塘小景,这体现了文宗皇帝与一般蒙古族皇帝在审美取向上的不同[10]。因此,也决定了当时在图案设计上不同的审美风格。除“莲塘小景”外,元代还设计出了类似的更富有诗意的“流水落花”图案,以曲折起伏、节奏明快的流水造型作为底纹,其上散点布置律动有序的花卉,更给人以优美欢快的审美感受,具有“水流花落红”“桃花终日逐水流”的诗文意境和较高的视觉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不仅是思想的流露,也是对艺术鉴赏的表达。如太极图这种动态之美,便体现了中国人思维里对力量、动感的渴求,表达了先民对太阳的崇拜及对宇宙天体的认知和敬畏,且简单的图形显示了丰富的吉祥寓意和精深的美学思想[11]。因此,审美情趣作为图案设计思维的重要驱动力,对图案设计的题材内容、造型特点、艺术风格等的认知与创造具有决定性作用,因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甚至是同样的审美对象也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设计结果。如明清与宋元时期都偏爱以植物花卉为主题的丝绸纹样,但图案表达确有不同。宋元时期的设计一般趋向“莲塘小景”“流水落花”等具有意境的图案形式;明清则在设计思维上主要采用以缠枝与折枝的形式进行图案设计,通常配色浓重,较为强调对比色的运用,还常常加入金线勾边,使得织物色彩更加丰富。如图7(故宫博物院藏)所示,“绿地花卉樗蒲纹妝花缎”以牡丹、莲花、茶花、菊花组成樗蒲纹,构图匀称,色彩富丽,其花纹采用金线交边,更显堂皇悦目,图案设计呈现出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

“设计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在文化的参与和制约下展开与完成,并体现出当时的文化风貌。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心理结构,反映着不同的价值和审美观念。”[12]另外,在图案设计过程中,设计思维的审美能力需要在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它既具有个性特征,又具有社会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特征。因此,审美作为一种思想的表达,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和地域等,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而作为影响图案设计的关键因素,不同的审美情趣决定着不同的主题内容、图案造型、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从宋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到元代的“桃花终日逐水流”,再到明清的富丽堂皇等,审美情趣的变化催生出不同的图案形式和艺术特色,并在图案设计的发展过程中,最终转化为影响图案设计思维转变的重要因素和关键力量。

5结语

丝绸图案作为文化内涵的视觉载体,其设计思维是以文化为基础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传统文化不仅为丝绸图案提供了直接的设计资料,而且更激发了图案设计思维的创作灵感。“历史的设计是设计的历史”(设计师切尔马耶夫),以此引申,图案的文化是文化的图案,作用于图案与文化之间的关键途径是设计思维。从传统思想中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人与动物图案设计;风俗信仰中宗教崇拜、祁福纳祥的佛仙净土与吉祥图案设计;等级礼仪中皇权礼制、昭名辨等的龙凤威仪和补服品级设计,到审美意识中浓墨重彩、清水芙蓉的团窠宝花和莲塘小景设计等,无不是基于文化而通过设计思维的转变所进行的艺术实践反映。因此,传统文化一直在影响、调节、促进着设计思维的拓展与提升,在伴随丝绸艺术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思想、风俗信仰、等级礼仪和审美情趣等文化内容,便成为影响设计思维的形成与转变以及图案的选题、立意、艺术表现、功能识别等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赵丰.中国丝绸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179.

ZHAO Feng. A History of Chinese Silk Art[M]. Beijing: Cultural Relics Publishing House,2005:179.

[2]孙荪.丝绸之路对中国染织图案的影响[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5156.

SUN Sun. Influence of Chinese dyeing patterns on silk road[J].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2002,2(2):5156.

[3]李青,张勇.楼兰两汉织物艺术论[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8(3):213.

LI Qing, ZHANG Yong. On Loulan silk works in Western and Eastern Han dynasties[J]. Journal of Xinjiang Arts University,2010,8(3):213.

[4]张秀梅,姚立志.论中国传统图案文化理念[J].美术大观,2013(10):72.

ZHANG Xiumei, YAO Lizhi.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atterns of cultural ideas[J]. Art Panorama,2013(10):72.

[5]郑轶.论西亚早期神话与神兽艺术[J].丝绸之路,2011(10):510.

ZHENG YI. Application of early Western Asia mythology and art of animal[J]. Silk Road,2011(10):510.

[6]张春旭,万雄飞.辽金元时期的春水秋山图研究[J].艺术工作,2016(2):8589.

ZHANG Chunxu, WAN Xiongfei. The study on the Chunshui and Qiushan pattern of Liao Jin and Yuan dynasty[J]. Art Work,2016(2):8589.

[7]貝阿特·莱芬塞德.汉唐视觉艺术的空间观念:基于亚洲与东方影响的比较研究[J].王鸷嘉,译.西北美术,2014(4):1823.

BEATE Reifenscheid. Han and Tang visual arts space concepton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ast Asia and the impact[J]. Translated by WANG Zhijia. North West Fine Arts,2014(4):1823.

[8]李理,车冰冰.明清皇家服饰“十二章”考[J].收藏家,2016(5):5764.

LI Li, CHE Bingbing. Research on twelve ornaments of royal apparel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J]. Collectors,2016(5):5764.

[9]宗白华.艺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01.

ZONG Baihua. The Realm of Art [M].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2014:101.

[10]袁宣萍,赵丰.中国丝绸文化史[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181.

YUAN Xuanping, ZHAO Fe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ilk Culture[M]. Jinan: Shangdong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2009:181.

[11]张婷婷,王宏付.论太极图文化在清代团花图案中的思想渗透[J].丝绸,2015,52(2):5662.

ZHANG Tingting, WANG Hongfu. Discussion on thought penetration of Taiji pattern culture into round pattern in Qing dynasty[J]. Journal of Silk,2015,52(2):5662.

[12]杭侃.设计与文化·传承与创新[C]//包铭新.丝绸之路:设计与文化论文集.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115.

HANG Kan. Design and culture &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C]// Bao Xinming. The Silk Road: the Proceedings for Design and Culture. Shanghai: Do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8:115.

作者:王言升 张蓓蓓

第二篇:中国民间传统图案艺术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中国现代设计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民间传统图案能够为其提供丰富的创作资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特别是民间传统图案在艺术思想层面上的精神能够实现与现代技术的互补。在许多的现代设计中加入民间传统图案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并逐渐被世界所认可。因此,本文通过对相关实例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探索现代中国现代设计中民间传统图案的实践来不断引发思考,以期能够在现代中国现代设计中更好地运用民间传统图案,创造出既有中华民族特色同时又具备国际语言的优秀设计作品。

【关键词】现代设计;民间传统图案艺术;实践应用

基金项目:2019年度哈尔滨市社科联共建研究课题“中国民间图案样式在哈尔滨城市冰雪景观设计中的呈现”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HSKG0016)。

民间传统图案艺术是东方文化的艺术瑰宝与符号,是东方文化的代言与传承;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瑰丽多彩,寓意深远,渊远流传,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典型的民族文化特征。随着全球化背景的不断加深,从现代设计的发展现状来看,必须要仅仅依靠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世界的认可,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的主要研究就是如何将我们国家传统的民间传统图案更好地融合到现代设计之中,并且在融合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将民间传统图案进行简单的堆砌,而必须是要在深入了解民间传统图案艺术的内涵之上,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然后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设计作品,使得我们国家的现代设计能够真正地走向世界,使其能够成为现代中国现代设计的新起点,从而更好地明确中国现代设计将来的发展方向。

一、现代设计与中国民间图案相结合的必要性

(一)民间传统图案的表现形式

在我们国家悠久的发展历史长河之中,民间传统图案是中华民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所创造并逐步积累下来的,不仅是社会历史阶段现象的深刻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所具备的朴实精神、艺术思想和审美观念的一种重要体现。中国的民间传统图案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用劳动和智慧积累下来的,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我们国家的艺术发展中民间传统图案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拥有着多种的表现形式,如美术绘画、雕刻雕塑以及工艺作品等。正是由于我们国家民间传统图案拥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使得现代设计作品在运用民间传统图案时可以有多重选择。

(二)民间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

随着艺术创作和形式的不断发展,民间传统图案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认可,在现代设计行业中也并不例外。因此,在现代设计作品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运用民间传统图案,使得现代设计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并且也拥有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由此可见,民间传统图案为现代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以及对于创作手法的借鉴,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现代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在作品中更好地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

(三)民间传统图案提升平面设计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我们国家的民间传统图案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对于艺术的优秀审美观念。除此之外,民间传统图案还拥有着非常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能够给欣赏者带来与其他美术形式与众不同的视觉和感受,还具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将传统的民间传统图案作品与现代的现代设计作品相比较,就会发现二者具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例如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创作理念都具有一定的相似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很好地证明艺术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深入分析传统的民间传统图案作品后,发现许多作品会传达出朴素的人文精神,这一特点也是现代设计作品应该吸纳和借鉴的。除此之外,在造型手法的层面上,民间传统图案也与现代的现代设计也存在许多的共同之处,例如二者都比较擅长运用简洁、夸张和对比的手法,更加注重对于视觉效果的构思。

二、民间传统图案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一)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图形创意中的运用

对于一个美术作品来说,必须要具备一个良好的表达形式,才能够更好地表达作品内容,以吸引更多的观赏者。而这里的形就是指一个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结构或者物象,在我们国家传统的美术作品中都非常重视形与形之间的关联性,一般来说是相互照应的,并且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在设计层面也非常注重对于图形比例和尺度的运用,要做到比例协调,才能够让作品中的内容更加连贯,使用大小、曲直和虚实不同的图形都能讓设计作品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增加艺术感染力的最终目的。这样丰富的表达形式对于现代设计来说更是需要作者不断探索由设计而带来的传达信息和受众能否接受的概率性。由此可见,为了能够在现代设计中更好地运用民间传统图案,就需要删繁就简,将一些陈旧的内容不断进行提炼,才能使得民间传统图案获得新的发展活力。

例如,2001年推出的香港新标志——飞龙标志,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祥瑞的龙作为设计元素,并在传统的图形上做了一些改动,将香港二字的英文缩写融入其中,在保留了传统艺术神韵的同时,也使得这件设计作品更加具有文化内涵。这件作品的设计构思非常巧妙,一方面体现出了香港的历史背景,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得整个标志更加生动形象,也将时代的气息运用这一形式更好地表达出来,很好地体现了民间传统图案的“形”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二)我国民间传统图案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如果说家装设计是里子,那么建筑设计就是面子。民间传统图案艺术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一般表现在山墙墙面或整体造型、地面拼花、门窗等的装饰上,龙、凤、麒麟、鹿、蝙蝠等是代表美好愿望的常用题材。由此可见,在我们国家传统的民间传统图案中是非常强调对于审美精神的强调的。因此,在许多的设计中都应用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表达出对于寓意的传统,而这也正是现代设计应该注意的内容。

例如,北京王府井饭店的标志就是使用了几何图形设计而成的,是以长方型为基础造型,由垂直和水平直线构成的上下左右对称的正方形,形成有秩序的穿插组合。这其中主要表达了王府井饭店对于酒店的规范管理,以及能够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除此之外,还将四个边角的线条做了断开处理,意在表达王府井饭店名字中的“井”字,并且还寓意了饭店的位置。而且还在整个标志的中间加入了“王”字,又很好地表达出了在饭店行业中所处的较高地位。这种将民间传统图案中的图形寓意很好的结合,一方面使设计作品更加具有强烈的美感,也使作品拥有丰富的寓意,使得设计作品的形意能够巧妙结合。

(三)我国民间传统图案艺术应用于书籍装帧设计

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来说,书籍都是必不可少的,是人们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也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世界。现阶段,我国民间传统图案艺术被广泛应用在书籍装帧设计之中,以便于能够将文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给读者。但是,书籍装帧设计不仅仅只能够对于文字语言进行表达,還需要通过创意设计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书籍的内容。从书籍的性质来看,它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因此有着一个美观的装帧设计能够将书籍的文化价值更好地展现出来。美观的书籍装帧设计应该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书籍原本的内容,而插花艺术对于这一点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书籍的类型有很多种,而儿童读物则是所有书籍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儿童是我们国家的花朵,书籍对于他们的成长能够起到指引所用,因此,儿童书籍的装帧设计必须要更加严格,从而让儿童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例如,201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再版的《家庭教育》中采用了我国画家萧继石创作的80幅水墨主题绘画作品。此书的主题就是儿童的教育与关爱,通过民间传统图案艺术不仅将丰富的哲理展现给儿童,也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了故事。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民间传统图案能够更加贴合人们的实际生活,让人们产生亲切感,这对于现代的现代设计来说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有效地运用民间传统图案不仅能够丰富现代设计作品的寓意,还能够做出更加创新、亲民的作品。因此,现代的现代设计中应该有效地运用民间传统图案,并且将其与现代的审美观念进行融合,从而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孔令伟.现代艺术传统的形成——关于百年美术教育的一点思考[J].美术观察,2017(10):25-26.

[2]凌继尧.艺术设计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秦瑞丽.原件作品的“缺失”与印刷史料的“补位”——著录作品的整理与中国近现代西洋美术研究[J].中国美术研究,2017(2):94-100.

作者简介:刘根源(1988-),男,山东莱芜人,本科,助教;马浩瀚(1985-),男,本科,哈尔滨市宾县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作者:刘根源 马浩瀚

第三篇:试论传统图案的现代化

摘要:图案和图案教育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正是这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图案遗产。然而,发展到近代,特别是受西方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不断渗透,“三大构成”设计教育理念的巨大冲击,图案和图案教育在现今的学院教育中已日趋式微。面对这种形势,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传统图案的现代化问题,以期达到图案和图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图案 现代化 学院式

一、传统图案的现状

中国装饰艺术体系中传统图案的演变历经数千年的历程,已经积淀了无数的华章,而大浪淘沙,发展到今天,由于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演进,传统装饰图案无论就内容和形式,都面临着巨大变革。我们对传统装饰图案进行选择和扬弃,从某种意义上讲,凸显着新时代设计创新的现代设计立场。

传统图案复杂的多义性以及与现代生活的疏离,让现代人的使用产生了困难。语意的转换是一个基本的问题。现代社会生活基本上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也改变了。乡土性、民族性的区域文化在面临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刺激中,在矛盾对峙后必然走向融合。于是,中国传统图案以及它的背景中的古典文化如何转型成为现代化的积极因素就是需要探讨的问题了。中国传统图形最大的特点是“写生变化”。“写生变化”以自然形象为元素,所变化的元素直接来自于大自然原形。而中国传统图形如何才能走向现代化,我们必须突破传统图形“写生变化”的藩篱,根植于中国民族性、地域性的传统艺术渊源中,对传统图形进行二次抽象、三次抽象等再提炼、再分解和再创造,强调二次创造的原创性。从造型的角度讲,中国传统图形主要注重的是实形(或正形)的完整性与装饰性,关注实形与实形之间的呼应、礼让和穿插关系。尽管中国传统图形中也讲究虚形,但这种“虚形”更多的是精神概念中的虚空间,而不是实际中的虚形。现代图形不仅关注正形(亦称实形)也关注负形(如影和虚形),并且利用切割、打散、错位等的手法不断的打破原形以达到不断的追求新的视觉形象的目的。

目前,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使艺术设计产业快速发展,也为艺术设计和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我们还必须看到:一方面,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够完善,众多经济犯罪的出现,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使艺术设计的深入发展增加了新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图案自身的某种文化缺憾也使传统图案现代化转型增加了难度。看到一些艺术作品抄袭创意、抄袭理论,从国外抄到国内,却毫无自身的民族文化特色,以至滥用传统图案、纹样,把艺术设计事业折腾得千疮百孔时,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二、传统图案的现代转型

“复归是一种简单的方法,常常不分时空背景,以古典情节召唤人们亲和的向往心理,仿佛回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时代。”但简单照搬传统图案、纹样到设计中,花花绿绿的只是增加了传统图案的视觉影响,并没有从人的生命本质出发完成设计的自觉,实际上它只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矫饰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是由于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对于设计者来说,复归仅仅是一种过渡,而不是结果。传统图案的现代化进程是需要文化性质的转化,转化是对传统图案的形态进行重新分解组合,以获得革古鼎新的效果,以期达到古今融合的目的。

传统文化走向现代的难度是当前设计和设计教育界遭遇的一个难题,主要还是现代生活接受传统文化习俗的困难。从纵向看,民国以前的传统文化基本上被割断,当学院式图案教育替代了古老的手工作坊中师徒传授式教授方法,我们就意识到其根本在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基的被改变。这种文化根基的变化意味着对视觉形象的传统图形意义的接受是非常挑剔的,以至于使很多传统图案、纹样已经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

“‘现代’的界定是以大工业化生产的文明形态,其设计物品对人性适用大多是建立在工业标准化的基础上。因此,文化观念和艺术设计也随之形成生产线式的劳作。”现代摄影技术的普及,因特网技术的发展,使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图形图像的丰富处理,很快的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范畴,尤其是对软件系统的不断研制开发,形成了一种水涨船高的竞争性行业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后,多媒体技术随计算机系统的广泛普及,计算机的文字与动画、声响等形态的综合建构,形成了一种新的视觉艺术造型原理,为广告招贴、书籍装帧、包装装潢、环境艺术、摄影艺术等方面的设计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可行的技术手段。与传统图形的审美不同的是,计算机图形除了网上阅览外,可以通过打印机制出来,其材料、质感、形式、意味、风格等等都与“手绘”时期图形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些技术的应用为中国传统图形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在艺术设计中技术仅仅是创意图形的外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创意是一个复杂问题,包含着创造者的个人素质和技术条件,也有着时代精神对个人的不同层面的积极影响。尤其是创造者的文化品格与修养决定了创意的优良。“创意的出现是对以往知识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理想的憧憬,表现在作品中就是转化时空的深入思考。如对传统文明或者疆域领土有创意性表现,就是创造者的博大深厚精神的高度体现。”艺术化的创意是一种精神的导向,传统图案、纹样的借用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创意。但是,技术手段的提高不仅仅扩大了传统图形的使用价值,而且对传统图形的不足予以积极的修正。古人对于使用前人的范式并在其中巧妙创新是极具天赋和特别爱好的。一旦一个范式确定下来,古人会不断地沿用它,适应它,并在实践中去完善它。不可否认,范式在给传统图案一定的规范性的同时也束缚了人们的创造力,使得传统图案在形式上陈陈相因,在意义表达上牵强附会,少有突破和创新。因此,对传统图案的批判继承不失为创意的一个重要的要素。我们知道对传统的归复不是最终的目的,它只是一种过渡、一种手段、一种召唤人文精神,对现代工业设计中那些压抑人性,忽视人本身存在的拨正方式。我们的目的是综合现代的新的技术手段,使传统图形和图案与现代文明对接,使传统图形积极进入现代文化的通途,通过人文精神进行建构和融合。人文精神是以人为本的一种生命精神,它应该是艺术设计和教育本质的内在力量。

三、传统图案的现代化需要东西本土文化的和谐共融

传统图案的现代化进程决不是嫁接和照搬,而是被赋予了其时代的崭新意义。这种融合成为了新的传统河流中的浪花,不断影响着后来。

针对全球化这一现象,从上世纪以来,我们的文化就面对着全球化的冲击,它一方面表现为本土文本的重新组合与生存,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文化艺术的民族化、本土化解构。

“全球化文明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主导理念。很多人认为自文艺复兴开始,全球化便成为世界的大思潮,西方人回归到希腊、罗马、基督教的最初文化形态,同时也开始了对中国文化为主体的东方文明进行研究分析、吸收和再创造的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图案的现代化需要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和谐共融。在艺术上可以形成互相吸收和再创作的局面:国内、国外没有界限。古代与现代没有界限,艺术风格不再单一化。中国传统图案只有经过解构和重新创造才能使之符合国际化的表达方式,才能在现代设计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尽管如此,但我们还是不能忽视全球化文化传播的不平等性。“很多学者也提出这种两极文化传播的不平等论说一由于全球化本原是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全球扩展,全球化使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各国的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性。”世界范围内这种社会关系的强化将遥远的东西方联系起来。然而,这个全球化的过程并不是以平等的关系发展着的。这种不平等性以高度不均衡的权利关系为特征,作为存在着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东方各社会来说,西方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艺术,都处于比东方更有影响力的强势地位,西方国家不仅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对于东方的文化艺术,全球化则意味着东方不但要审视和吸收这些来自西方的文明、价值观,它的理性主义,甚至面临“民族化”与“全球化”的相对立、排斥等问题。东方的文化总是被动地接受西方的文化,西方文化作为主流文化,基本不用去调试它与传播地文化的关系,而东方文化的传播交流必须充分考虑西方人的标准和规则。“尤其明显的是,东方对于西方的社会价值观盲从接受,造成大众文化、消费文化、艺术等等本应具有民族、地域特征的东西,未能与西方文明有机结合,出现种种社会文化危机,本土文化的游离与沦陷。”中国传统图案向现代化转型所遭遇的困境正在于此,许多设计师要么向西方设计看齐,完全无视传统图案的存在;要么只是把传统图案作为体现中国民族特色的标签。

无论是相互融合或拒斥,不论是再生或沦陷,东方与西方之间,设计与教育之间值得我们一再思考的是,我们在设计一件作品,欲表达某种信息以前;我们在传经论道,用人类既有知识从事教育以前,我们是否先要对自身的文化构成有一个理解,在掌握本质以后,才能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开发和组合这些本质元素,创造新的价值。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日益成熟,代表先进的创造观念和创造方法必定会进入本土地区。东西方文明的相互借鉴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新形式与旧形式之间必然会发生激烈的碰撞。然而,正是这种碰撞,传统图案的现代化转型才能实现,在新的历史时期才可能焕发出更加强劲的生命力。每一种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开放性与相容性基础上的,东西方文化艺术发展的规律都具有这种鲜明特征;相互吸收、借鉴,但吸收借鉴不等于移植、丧失自我,它必须遵循本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规律,并与本民族的文化审美心理相适应,体现民族的整体精神。

作者:曾玲

上一篇:传统武术论文范文下一篇:检验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