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三农”

2022-09-12

习主席谈到农村时说, 要解决好“三农”问题, 根本在于深化改革, 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要求的科技体系。

前两天, 看了一篇文章 (感谢时代的变迁, 让我以微信为载体看了电子书) , 大致是分析中国这30多年为什么经济发展这么快, 分析后的结果好像是说我们中国的体制是高效的体制, 我们的人民没有什么宗教信仰, 只是把挣钱当作唯一的目标。我细细想了想是这么回事, 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从新中国成立, 进行了土地改革, 农民带着生产资料入了社, 所有农民被捆绑在土地上已30年了, 是社会变革当然也是农民自己争取的结果, 解放了劳动生产力, 农业不再是主业, 许多家庭收入构成中, 农业已不是主营业务收入, 而成了次要收入。我说的农业是大田作物种植, 因为在过去大集体时期, 大田作物种植比如小麦、玉米是同等土地上的主要生产方式, 我没有在大集体中干过活, 1983年左右人口田分到户时, 我还没上初中、小学刚毕业, 只是跟在大人割过的麦地中捡过麦穗上交生产队, 称重得钱, 这是我唯一的大集体劳动。我父亲认为粮食产量的增加归因于两方面, 一是良种, 二是化肥。是改革开放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塑料薄膜、大棚技术的引进以及进行国际贸易后的结果就是其他农业中果树种植、蔬菜果业大棚、养殖业成为农民在土地上的主要收入来源。我所工作的乡镇驻地周边这10多年蓬勃发展了许多网纹瓜棚, 每个棚占地不到2亩, 年收入五六万元, 东面的村许多农户大棚种植草莓, 收入只多不少, 还有大棚黄瓜、西红柿, 中棚茶叶种植, 南面的一些村棚栽韭菜也有年头了, 沿海的一些村, 土地贫瘠, 许多农户就搞起了貂、狐狸特种养殖以及养猪、养鸡, 也有的农民把大部分土地干脆租出去, 自己去羊毛衫厂、核电厂等工厂打工, 或者在家搞缝合、机织, 有全农户、全工户、有半农半工户。外国人怎么也想不透, 在这个人均耕地1.5亩的地方, 农村经济发展如此活跃, 这是我们聪明加勤奋的农民朋友努力的结果, 这是集约经济的成果。

现在来看, 我们这儿的土地经过集约经营, 每亩土地的产值能增加到2万多元, 比大田作物增加了10倍多。当然这要因人而异, 不然就没有那么多户出租土地了 (我们这有一个村进行土地流转, 把土地租给外地公司, 也是做网纹瓜大棚, 每亩租金是1000元) 。如何增加土地产值, 如何把有限的土地做到货币价值最大化, 这也是各级政府和我们农民的共同目的。又同时能做到政府与农民双赢, 而不是自己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基础上, 这也是我们当地党委政府的智慧。假如一个征地100亩的企业, 若产值能做到500万, 还不污染, 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且能持续经营, 产品能卖出去, 有盈利, 我想这个企业就有活下去的客观基础, 不然的话, 还不如把厂房一扒搞大棚呢。这也是为什么国家严格限制占用基本农田, 鼓励工厂占用非耕地的深层原因。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 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 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前几年社会上流行“姜你军”, 我们这有个种姜专业村, 这位村会计家里也种姜, 他的做法是若当年大姜价格高涨, 第二年他绝不扩大种植面积 (股市有个名词叫追涨) , 反而相应减少种植面积 (减仓) , 他认为市场有涨有落, 他的做法就是遵循了市场规律。

上面谈到了我镇农业、农民、农村的发展现况, 以及农民发展各种产业的资本趋利性, 我们海阳市县域范围内农村人口占比很高, 能占到70%多, 农民给县域经济带来的活力很大, 虽然因为取消了农业两税, 农民上交的直接税收减少, 但是农民富裕后因提高消费能力而带来的税收不容小视, 包括进城购物、购买家庭汽车, 以及因改善居住条件进行装修装饰等消费活动, 都直接和间接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谈到“三农”问题, 不得不谈户籍制度。以往的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 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听老一辈人讲新中国成立前我们村就有闯京的, 闯东北的, 闯崴的 (海参崴) ,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认为那时土地是私有的, 虽然生产技术不如现在, 但确实解放了生产力, 给了人们自由迁徙的权力。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 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的人担心户籍制度改革以后, 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 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要我说, 大可不必。在我们这儿, 许多在县城里工作、生活的人, 也有户口是农村的, 村里还有其土地, 他可以转包给他人, 将来土地被征用时, 还能取得土地补偿费, 可以说这部分人城市与农村福利都享受。笔者为图上班方便, 住在原籍村。感谢那“4万亿”, 让我们村靠南海的那片老房子被房地产商开发了, 我借住在父母的安置楼里 (将来还能继承) , 我在我们村没有土地, 因为考上大学后, 户口就转入了城镇户口, 我是居民但不是村民, 同楼层的村民他们既是小区居民, 也是本村村民, 他们可以房前养花、房后种菜, 因为他们有土地。同村的一位小学同学, 工作生活常住在大连, 大连有房产, 村里有地, 啥也不受影响。我的愿望是我能在农村有8间大房子或独栋土别墅, 自己打井, 房前屋后能种菜养花, 有两个停车场或车库, 不能集中供暖也行, 总比县城里因干旱而限水强, 我的思想是不是符合富人住郊区的理念?所以说市场经济本质上的趋利性是最能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地政府的职能就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路通路畅了, 环境美化了, 空气清洁了, 农民安居乐业了, 客商也乐意来, 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上一篇:“一带一路”视域下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探讨下一篇: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研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