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2022-08-27

第一篇: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十二五”发展思路

浙江省农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一、“十一五”执行情况分析总结

“十一五”以来,农发集团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按照集团发展规划要求,以打造省级百亿农粮大集团为目标,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坚定发展信心,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逆势而上,攻坚克难,科学发展,举全集团之力推进大龙头大粮商大房产大商贸建设,经营业绩进一步提升,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确定的各项主要发展指标有望圆满完成,为集团“十二五”期间实现省级百亿农粮大集团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预计今年,农发集团销售实现收入26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目标的130%;利润总额5500万元,完成目标的92.5%,净利润2500万元,净资产收益率为3.1%。到今年年底,集团总资产达56亿元,完成目标的73.7%(主要原因是制定规划时省政府宣布的三家公司兼并重组,水利集团未合并进农发集团),净资产8亿元,其中国有资产4.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7.2%。从2007起集团连续进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2008列全国同行业第9位,2009年为第8位。

总结“十一五”发展经验,主要是围绕打造省级百亿农粮大集团目标,在做特、做强、做优上下工夫。首先,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出“一二三”和“个十百千万”工程、“222”计划,明确三大主业、三大二级产业集团和三级组织机构体系,明确了 - 1 -

“4+1”发展模式,制定了四大主业发展实施方案。其次,是改革创新、勇于开拓,按照“平稳过渡、加快融合、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原则,对粮食集团进行经营性改组,推进下属企业改制,业务不断拓展,成为全省粮食行业的盈利大户,同时外部融资环境明显改善,成为银行的优质客户。集团集中人财物,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全力支持新农都物流中心和润和·信雅达国际两大龙头项目建设。第三,是团结和谐,真抓实干、顽强拼搏,特别是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集团上下从容应对、迎难而上,在逆境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二、“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一览表(单位:亿元)

三、保障措施

(一)坚持农粮主业发展战略导向,打造知名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为顺利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农发集团将坚持转型升级发展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现由“机会导向”向“战略导向”的转变,在“十一五”期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坚持做特、做优、做强农粮主业,努力拓展产业链、构筑“三农”

发展大平台,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着力打造省级农粮百亿大集团,争取在“十二五”末位列全国同行业第5位,行业龙头地位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升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当好我省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排头兵。

(二)全力推进“大龙头”、“大粮商”、“大房产”、“大商贸”建设,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

紧密集合企业自身优势和产业布局,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四大”建设要求,加快“大龙头”、“大粮商”、“大房产”、“大商贸”建设,着力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末集团总资产达到110亿元,增加54亿元,其中新农都物流中心项目二期15亿元,农都公司改造升级项目15亿元,上虞公司杭州湾商贸综合体项目15亿元,粮食公司北粮南调项目8亿元,“大农网”项目1亿元。

抓好集团经营,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十二五”期末集团销售额达到50亿元,增加24亿元,其中农产品物流销售增加10亿元(新农都公司5亿元,农都公司3亿元,上虞公司2亿元),粮食销售增加8亿元,房产销售增加6亿元。

一是以“个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大龙头”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重点做好新农都物流中心项目的建设运营,投资50亿元,分期开发,滚动建设。一期用地近500亩,投资15亿元,将于2012年正式开业,预计年交易量300万吨,年成交额超过130亿元;二期规划用地1100亩,总投资35亿元。同时,农发集团将在全省选择4-5个重点地级市,投资建设二级现代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打造百家农产品配送连锁店,完善区域性农产品流通网络,形成东南沿海地区农产品定价中心。进一步建立紧密、半紧密、松散多种形式的农产品基地,以生产基地带动几十万、上百万农户。

二是以“产加储运贸”全产业链打造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大粮商”建设,争做浙江最大粮商。在主要产粮地建立生产基地;通过新建、收购、控股、参股或联合区域粮油龙头加工企业,提高粮油加工能力;充分发挥三大粮库的作用,拓展经营性和政策性业务;配合政府在东北建立中转仓储基地,实现北粮南运;充分利用三大粮库的铁路专运线以及交通优势,增加中转业务量;针对我省短缺品种,拓展进口自营代理业务,增加内贸业务量;提升终端销售能力,推进“百家放心粮店进社区”。

三是坚持以工哺农方针,全面推进“大房产”建设,争做浙江著名房产商。进一步加强名企对标,完善成本控制,优化开发流程,拓展旅游、商业地产业态,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经济效益,争取进入浙江房产十强,为集团农粮主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以杭州湾商贸综合体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大商贸”建设,争取成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通盘考虑上虞园区12000亩土地规划,投资50亿元建设杭州湾商贸综合体,一期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农耕文化等业态的现代服务业;二期结合绍兴滨江新区规划,重点发展仓储、物流、加工等现代服务业。结合杭州市“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定位要求,投资15亿元,对农都市场搬迁剩余土地进行提升改造,打造集主题酒店、食品卖场、购物娱乐、连锁配送、酒店式公寓等为一体的以“城市厨房”为概念的商贸综合体。

五是依托中国农业网,投资1亿元,积极培育“大农网”。整合集团内部资源,加强银企合作,探索虚拟交易和支付模式,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体系。

(三)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建设学习型现代国企

在“十二五”期间,农发集团将继续探索“集团公司、二级产业集团、下属企业”三级管控模式,根据省国资委要求积极推

进企业管理层级压缩工作,原则上将管理层级控制在三级以内。进一步探索多元化产权改革,推动企业改革改制,建立多样化的经营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企业组织机构,实现扁平化高效管理。进一步完善资本管理机制,通过集团资产经营公司等资产管理平台,对集团内部不良资产和壳公司进行清理整合,盘活存量资产;推动新农都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上市运作和企业债发行,持续提高企业融资水平和社会知名度。

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三重一大”事项监管力度;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提高集团整体风险应对能力,加强全面预算和资金流管理,形成成本控制的激励制度,完善经济责任考核和内部审计,为“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保驾护航。

将建设学习型农发作为“十二五”期间集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强集团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和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招聘、培育机制,建设一支“勤于思、善于谋、勇于断、敢于为”的国企经理人队伍。

努力加强集团与外界的产学研合作,加大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充分借用省内外大院名校科研力量,加快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农业产业化技术、现代物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新型商业模式等的推广应用。联合中央有关部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企业等,积极筹备中国农经学会现代农产品物流专业委员会组建工作,积极争取政府项目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广泛参与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加强企业竞争情报分析,增强集团核心竞争力。

第二篇:陕西省科协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总结

一、 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陕西省科协及所属团体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积极开展决策咨询服务。

2007年以来,省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围绕西部强省建设和陕西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健康安全等重大问题,先后组织举办了一系列多角度、多学科的高层论坛和学术研讨活动,向省委省政府提供了可借鉴的专家建议,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发挥了科协组织的独特作用。

2008年,举办‚国防科技与陕西经济发展高层论坛‛,推动国防科技、国防工业与陕西经济优势互补、合作发展。2009年,分别针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陕北煤化工基地建设和秦岭的保护与开发、汽车产业的发展,先后组织开展了《陕西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论坛》、《中国煤转化高新技术国际论坛》、《秦岭论坛》和《2009中国商用车发展研讨会》等重点活动。在学术研讨的基础上,组织专家深入调查研究、多方研究讨论,撰写了专家建议,呈送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2010年,围绕建设西部强省举办秦岭论坛,形成《秦岭论坛专家建议》上报省政府,得到了代省长赵正永的重要批示。陕西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论坛召开以后,省科协会同 1

省老科协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呈报《陕西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得到省委王侠副书记和省政府姚引良副省长的重视,并专门作出重要批示。

省科协及所属学会还举办了‚低碳陕西高峰论坛‛、 第五届信息确保与安全国际会议(IAS09)、国际计算机科学特邀学术报告会、国际航空航天医学学术交流会、‚2007食品药品安全与产业发展论坛‛等一批有影响的学术研讨和决策咨询活动,为领导机关科学决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围绕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应急科普。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省科协党组召开会议紧急部署科协系统抗震救灾工作,5月14日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并且安排加班加点,紧急编印《地震防护科普知识手册》3万册,以最快速度送往灾区,在省、市、县科协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地震防护科普知识手册》5月16日即送到重灾区群众手中。紧接着编印抗震救灾科普知识挂图5万张,编印青少年科学抗震防护自救宣传册10万份,连同中国科协提供的抗震科普宣传资料迅速发往灾区和全省各地,为宣传防震科学知识、稳定人心、指导科学救灾发挥了积极作用。5月16日,省科协在一个工作日内将中国科协拨付的100万元救助款全部拨付受灾较重的五个市科协。省科协还从十分有限的经费中列支45万元,重点支持汉中、宝鸡、安康三个市科协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省科协机关、直属单位和离退休干部职 2

工积极踊跃捐款,8小时之内捐款20480元,党员缴纳特殊党费32410元。陕西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在震后不久即深入汉中重灾区开展科普宣传。灾情严重的市、县科协在开展自救工作的同时,冒着余震危险编印、发放抗震科普资料,运送救援物资,并及时安排科普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省、市各级学会也纷纷行动起来,消防、医学、护理、生态、地质、预防医学等学会迅速组织科技工作者奔赴一线,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土建等学会提出恢复重建建议,积极发挥科协组织的作用。

2008年6月12日,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听取了省科协抗震救灾情况的工作汇报。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同志对省科协系统抗震救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她指出,陕西省科协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迅速行动,深入一线,尽自己所能,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开展了大量工作。邓楠书记要求,陕西省科协要充分发挥优势,做好灾后重建规划,找准定位,在灾后重建中继续发挥科协作用,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做深做实科普工作。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齐让和与会的党组书记处领导也都讲了重要意见。省科协分别召开会议,迅速传达研究,安排落实相关工作任务。

(三)围绕企业科技进步,深入开展企业科协和‚讲、比‛活动工作。

发挥企业科协作用,推动企业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2007年以来,由省科协领导带队,先后到西安、宝鸡、商洛 3

等市的企业科协调研,对企业科协状况进行比较深入的调查分析,争取企业党政领导对企业科协工作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全省企业共完成‚讲、比‛活动项目658项,其中节能降耗、减排增效项目178项,被采用的合理化建议达1000多项。2008年我们与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国资委成立了陕西省‚讲、比‛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讲、比‛活动的指导。经组织推荐,国家四部委授予我省全国‚讲、比‛活动先进集体3个、科技标兵3人、优秀组织者3人。2009年,省科协指导各市(区)科协在62家企业开展了‚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共立项1076项,其中‚节能降耗减排增效‛319项,参加活动的科技工作者达17113人,活动采用合理化建议947条。

支持学会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和厂会协作,为我省企业产品创新、提高质量提供技术支持。2008省动物协会与合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省药学会与西安横生堂药业有限公司签订技术服务合同,药学会还拟与步长集团签订长达五年的技术服务协议。

二、加强学术交流,繁荣科学技术

(一)以‚学术金秋‛活动为平台,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2007年以来,‚学术金秋‛活动项目不断丰富、层次不断提升、影响不断扩大,形成了各层面学术交流日渐活跃的新局面。共开展368项重点学术交流活动,其中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活动47项,研讨内容涉及相关学科前沿或最新发展。2007年第二届世界泛逻辑大会、省计算机学会2008 4

电子商务国际会议(ICEBE 2008)、2009年第21届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大会暨第12届亚洲大洋洲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FAOBMB)学术大会西安卫星会议、2010年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影响广泛,对我省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开阔视野、获取信息、学习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

2009年起,先后在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办了多场青年科学家学术沙龙,主题涉及国防科技与装备制造、信息科技与信息安全等。青年科学家学术沙龙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作为科技创新源头的作用,倡导自由探究,为各种新的学术观点、理论以及灵感提供交流平台,为青年科技工作者营造多学科交叉并自由探究学术问题的良好环境,切实起到了活跃学术空气,优化学术氛围的作用,深受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欢迎和好评。

(二)提升水平,做好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评选工作。

由省科协及有关部门共同评定的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经省政府批准,从2005年第九届开始,升格为省级奖励,评审进一步规范,水平不断提高,调动了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2008年联合省人事厅开展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的评审工作,省政府对获奖论文进行了表彰,其中23篇论文获一等奖。2010年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评出一等奖候选论文17篇,二等奖候选论文53篇,三等奖候选论文100篇。目前《关于表彰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的请示》已上报省政府。

三、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一)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积极搭建社会化科普工作平台。

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我省及时成立了陕西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省科协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单位,结合实际,制订了《陕西省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06—2010—2020年)》,经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在全省实施。截至2010年,全省11个市(区)、107个县(市)、区已建立了领导小组并开展工作。经过积极协调,在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制定了包括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等9项工作方案。在2008年7月召开的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并开始实施。省科协于2007年9月还组织举办了陕西省首届公众科学素质电视大赛。

2010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的通知》,经过积极沟通协调,省政府办公厅先后两次下发了督促检查纲要落实情况的通知。在各市(区)政府自查的基础上,省政府成立两个督查组,对咸阳市、渭南市、榆林市、商洛市贯彻实施纲要工作情况进行督查。通过实地考察、查阅文件资料、听取汇报,了解掌握了纲要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起草了《陕西省贯 6

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自查报告》(代拟稿)并报送省政府。认真组织开展全国第八次暨陕西省第二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完成了全省18个县区和西安市9个街道的问卷回收工作。经过认真的审核、整理和归类,将问卷上报到中国科协科普研究所。

(二)坚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 精心打造‚科技之春‛、‚全国科普日‛等综合科普品牌。2007年以来,成功举办了从十五届到十八届‚科技之春‛活动。‚全国科技专家、致富能手进榆林‛、‚陕西省暨西安市‘飞豹杯’青少年‘航空百年’科普活动‛、‚‘搭神州平台,圆航天梦想’系列科普活动‛、‚物理照耀世界‛光束传递陕西区活动等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活动期间,相继邀请了李振声、路甬祥、万钢、白春礼等高层领导和专家学者来陕为领导干部作科技报告。对领导干部开阔视野、提高科学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07年起,我们连续组织了四届‚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在全省广泛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紧扣民生民情,在‚科技之春‛、‚科普日‛活动期间,举办一系列的科普展览。2007年举办‚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一节两保‛专题科普展览和‚陕西省节能减排科普展‛,2009年举办‚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科学发展‛专题科普展览,2010年组织开展‚低碳生活、节能减排‛主题科普展览等科普展览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 7

视,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2007年以来,我省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青少年机器人比赛、全国青少年学科竞赛中成绩斐然。省科协组织的‚青年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分别被评为2007全国‚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技传播‛优秀活动一等奖。目前,我省有国家级青少年科学工作室2个,命名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48个。积极实施中国科协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非正规教育项目,得到联合国儿基会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在经常性、社会性、群众性科普工作中,市县科协发挥了重要作用,延安的农函大、西安的社区科普大学、渭南的‚纲要‛实施、汉中的‚站、栏、员‛建设、商洛的农技协、宝鸡的企业‚讲、比‛活动、铜川的青少年科普活动、榆林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咸阳的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安康的示范基地、杨凌的科普教材编著等都颇具特色,成效明显,成为市县科协工作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积极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普培训,促进农民科技致富。 2006年以来,根据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关于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通知》,省科协会同省财政厅积极开展推荐评审实施工作,共获得奖补资金4390万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列前茅。为配合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从2007年起,省科协从十分有限的科普专项经费中列支950万元,实施了‚陕西省科普惠农富民计划‛。并从2010年开始,在全省设立53个科普惠农学校和社区科 8

普益民学校,加大科普培训力度。这两项计划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致富,深受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

四、加强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促进对外科技合作

(一)引进智力,广泛开展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 十一五期间, 省科协加强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2008年,邀请加拿大创新教育专家,在陕西商洛市、安康市和西安市分别开展了创新教育讲座和教学示范,400多名师生参与了活动。邀请留美保险精算师在西安交大举办讲座,并与师生进行交流。邀请日本科技工作者协会节能环保专家一行16人在延安开展专题讲座,并面向当地环保界开展咨询活动。

根据我省苹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现实需要,大力实施‚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计划‛,组织基层果业技术人员等52人赴日本青森县考察苹果栽培管理技术;2007年以来,省科协多次邀请日本苹果专家中田信雄深入我省苹果主产区的9个县20多个乡村,面向果农,持续开展技术培训和果园现场示范,培训果农上万人,免费赠送技术类科普书籍,为我省果业技术水平提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省科协于2007年、2010年相继获得中国科协‚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计划‛先进单位奖表彰。

(二)发挥优势,积极增进与港澳台地区交流。 2009年,陕西省科协会同西部七省区科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家台湾农业协会举办‚首届海峡两岸特色农业产 9

业化论坛‛。来自西部七省(区)和台湾地区约90位与会专家学者结合本地实际,围绕‚特色农业与绿色生态‛的主题进行了大会交流,论坛同期举办了‚海峡两岸特色农产品展览‛。

五、履行桥梁纽带职责,搭建科技工作者服务水平

(一)履行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努力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

尊重、弘扬科学探索精神,大力宣传、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陕西省科协积极开展‚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陕西省青年科技奖‛、‚陕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奖项的推荐、评审工作,为推荐、表彰我省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扎实细致、富有成效的工作。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脱颖而出,成为陕西省科技工作的中坚力量。

2007年以来,省科协会同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评选了67名科技工作者荣获第七届陕西省青年科技奖;省科协开展陕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工作,29名科技工作者荣获第二届陕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经省科协推荐,我省20名科技工作者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1名科技工作者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我省5名科技工作者获得‚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使我省该奖项获奖人数位居各省市前列。2007年原陕西省科协主席李振声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2008年,经省科协与有关部门联合推荐, 10

西北工业大学盛美萍教授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成为本届全国仅有的五名获奖者之一,也是我省科技工作者首次获此殊荣。他们为陕西乃至全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省科协在进行专项资助、电话慰问的同时,给灾区市科协干部职工和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发去慰问信,鼓励支持他们积极开展抗震救灾科普宣传,积极支援、参与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每年春节前夕,省科协专职领导专程登门慰问各位常委,逢有常委生病住院,专职领导也前往看望。

开展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库(陕西)入库人选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三次共向中国科协上报了351人高层次人才数据包,为发现和培养人才、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作用提供服务。

(二)积极推进学会改革,增强学会发展能力。 根据中国科协《关于推进全国性学会改革的意见》,结合陕西实际,省科协形成了《陕西省科协关于推进所属省级学会改革的意见》,指导和加强各级科协对学会的管理与服务,逐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社团发展新机制;制定了《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省级学会组织工作条例》,为省级学会的组织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工作依据;制定了《陕西省星级学会评选办法》,激发了学会的活力和生机,一批省级学会得到了较快发展;制定了《陕西省科协所属省级学会专兼职工作人员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学 11

会工作的指导。随着学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批省级学会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学术建设水平得到提高。

(三)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维护科技工作者权益。 按照中国科协的统一部署,省科协系统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工作,并在陕西省建立了7个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完成了西部科技工作者政策环境调查、县域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学会改革与发展调查等专题调查。

不断加强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工作。省科协及时处理科技工作者来信来访,并加强同省工、青、妇、残权益处及法律援助服务中心的工作联系,为解决科技工作者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提供服务。深入各级科协和所属团体进行调研,检查指导维权工作,及时向有关单位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积极努力,帮助解决科技工作者在成果评审、职务待遇等方面的问题。编印《陕西科技人物》,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举办学术沙龙,为专家学者交流学术新观点提供平台,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建议。

六、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服务功能

(一)成功召开陕西省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认真筹备,陕西省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于2009年2月24日至25日在西安隆重召开。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袁纯清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出席开幕式,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邓楠,省委副书记王侠莅临开幕式并分别代表中国科协和省委作重要讲话,副省长朱静芝代表袁纯清省长向全 12

体代表通报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使与会代表深受鼓舞。大会听取并审议通过了第六届常委会所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陕西省科协实施<中国科协章程>细则》,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科协领导机构。大会指出了新时期陕西省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提出了省科协未来五年的工作建议,号召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努力为建设西部强省作出新贡献。

(二)加强学会管理和协调,做好学会组织建设工作。 严格组织程序,加强对学会换届的指导和协调。审查报批学会的换届材料,指导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完成理事会的换届改选。积极与省民政厅沟通和联系,对省级学会进行联合年检。坚持每年开展星级学会和优秀学会工作者评选,编纂陕西省科协《学会年鉴》。举办省级学会秘书长沙龙,研究讨论学会的管理与改革工作。

开展学会创新发展试点。在省测绘学会、省气象学会开展创新发展试点,与气象学会签订了《学会创新发展探索和实践》项目, 与测绘学会签订了《陕西省测绘学会机制创新与服务职能扩展的探索与实践》项目书,鼓励学会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承接社会职能、开展科技奖励、举办特色‚品牌‛活动等方面积极探索。召开省级学会创新发展座谈会,研究讨论修改《关于推进陕西省科协所属省级学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展省科协与挂靠单位共建学会试点工作,以西北工业大学为试点,开展对挂靠在其下的11家省级学会的共建工作。通过试点,提高了学会组织高水平、高层次学 13

术交流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术活动的质量和实效。

开展学会(包括基层学会)发展状况专题调研,加强对学会工作的指导。下发《关于开展学会基本状况与创新发展专题调研的通知》,采取填写调研表和座谈相结合的方式,专题调研、了解学会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以及创新发展新经验。召开‚学会基本状况与创新发展调研工作讨论会‛,撰写学会工作创新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三)积极推动科协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对市县科协换届工作的指导,推进市县科协组织建设。根据中国科协统一安排,组织县级科协主席参加培训,同时连续举办6期培训班,对市县科协专兼职领导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专兼职干部履职能力。坚持民主办会,充分发挥省科协各工作委员会、兼职副主席、常委作用,增强科协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科协建设,大力发展乡镇科普协会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探索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的途径,推动高校科协组织建设。

(四)加强省科协机关中层干部队伍和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建设。

2007年以来,选拔任用了26位正、副处级干部,新招录招聘16名干部。按照有关政策,为两名申请提前退休的干部晋升了职务,为16名正、副处级干部办理了退休。所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都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执行,其中还在五个职位开展竞争上岗,进一步扩大了民主、引入了竞争机制,增强了选人用人公信度。配合省委组织部 14

对省管后备干部进行了推荐考察。

七、加强网站建设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加快科协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制定《陕西省科协网站及信息管理办法》《陕西省科协信息员制度》、《陕西省科协公务信息报送办法》、《陕西省科协公务信息工作考核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创建陕西省科协网站信息报送平台,开通中国科协网信息报送平台。组建科协系统信息员队伍,规范信息报送内容和程序,建立信息工作目标责任制。已建立起一支来自省、市(区)、县50个单位,工作在科普第一线的信息员队伍,能够全面及时地反映各级科协工作信息。

建立了网站安全运行机制,切实做好网站软、硬件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及上网信息安全工作检查,保证了网站运行安全。开展2009、2010中国科协公务信息采编合作项目工作。修订完善有关办法。开展省科协网站改版工作,增设和调整有关栏目。经过认真筹备,多次调试,新版网站于2010年9月30日开始试运行。

举办陕西省科协信息员和通讯员培训班。2010年10月9日至10日,召开陕西省科协信息员和通讯员培训班,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各市科协、杨凌示范区科协,有关县区科协,省科协机关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等50多家单位信息员和通讯员参加了这次培训,此项工作受到了学员们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篇:中国老科协x27十一五规划x27期间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执行情况的工作

中国老科协“十一五规划”期间 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执行情况的工作总结

中国老科协在“十一五规划”期间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9号文件,强化了老科技工作者和老科协的地位和作用

中办发9号文件发布后,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布了贯彻落实中办发9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有关部门、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很多市、县党委和政府,部分中央有关部门,也制定了贯彻落实中办发9号文件的实施办法和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级各类老科协组织的领导和支持。许多地方和单位的党委、政府和部门,建立了定期听老科协工作汇报的制度,对老科协的工作进行研究、策划、协调,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支持老科协的工作,老科协的工作有了新的发展,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突出的是:

1、学习、贯彻中办发9号文件精神,推进各项工作

中办发9号文件发出后,中国老科协立即于3月初和4月初分别召开会长办公会议和四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学习中办发9号文件,结合实际制定措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06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学习贯彻中办发9号文件经验交流会和中国老科协第七届表彰奖励大会;2007年分别在辽宁沈阳、福建福州和甘肃兰州召开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地区学习贯彻中办发9号文件的调研座谈会。通过调研、座谈、交流、总结经验、表彰先进,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积极认真贯彻文件的方针、政策和要求。在全国形成了老科技工作者再作贡献的新局面。

2006年12月26日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齐让同志在《中国老科协关于贯彻中办发9号文件的情况和2007年主要工作》的报告上批示,“老科协认真贯彻中办发9号文件充分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势,在服务和推动经济建设和科技工作中,特别是老科协报告团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向你们表示敬意。”2008年2月18日,齐让同志又在《中国老科协关于贯彻中办发9号文件精神的调研报告》上做批示,“中国老科协就贯彻中办发9号文件精神的落实情况进行认真调研。两年来老科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值得敬佩。调研报告主题突出,紧紧围绕如何充分发挥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的作用,有情况、有成绩、有问题、有建议,做法好,值得提倡。在建议中涉及中国科协的事项,请调宣、科普、学会、计财部阅研。”

2、通过联席会议,加强了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协作

中国老科协通过部际联席会议,参与沟通情况,研究政策,提出建议,加强了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和协作,提高了工作成效,扩大了老科协的社会影响。

2008年中国老科协受人事部委托,组织10个省、直辖市老科协开展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对企业离退休的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情况做专题调研,在各级人事部门的支持下顺利完成调研工作。调研报告得到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重视。2008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发出了《关于调整政府特殊津贴标准的通知》。广大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科技人员倍感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

二、发展组织、健全体系、壮大力量,团结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奉献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国老科协的组织体系日益发展和不断健全,特别是基层老科协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的统计,与2004年比较,市县老科协由814个增加到1278个,增加57%;乡镇老科协由1198个增加到5555个,增加364%;社区老科协由772个增加到2444个,增加217%。个人会员总数由五年前的近60万人增加到现在的98万多人即近100万人,增加66%。其中,黑龙江、湖南、山东、吉林、辽宁、江西、河南、陕西等省老科协的个人会员增加数都超过万人;中国老科协兵工分会、煤炭工业分会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老科协的个人会员增加数都超过千人。

2、加强企事业单位老科协的组织建设

企事业单位离退休的老科技工作者,在全国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中占绝大多数,加强企事业单位老科协的组织建设,对发挥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贯彻落实中办发9号文件意义重大。

2005年-2008年间,中国老科协由常务副会长和副会长牵头,分别带领调研组对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南、山东、湖北、江苏、江西、山西、湖南等省的企业老科协进行调研。2005年10月,在平顶山煤业集团老科协的支持下,召开了“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办发9号文件精神暨促进企事业单位老科协建设研讨会”;2008年8月,在陕西西安东方集团公司支持下,召开了“企业老科协组织建设及企业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作用情况调研座谈会”。交流、总结、探讨企业老科协和广大企业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作用的情况和问题。

同时,湖南、江西、山西、山东、黑龙江、江苏、内蒙等省、区老科协就如何加强企事业单位老科协建设和发挥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老科技工作者作用问题,进行典型调研、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加强了企事业单位老科协的组织建设。据江西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的统计,2009年企事业单位老科协由2004年的174个增加到330个,增加了89%。

三、围绕全局,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开拓新局面

1、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工作

十一五期间,中国老科协各委员会由会长、副会长牵头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建议有十多项重大调研课题报告。其中,钱正英会长率中国老科协调研组,2005年赴贵州对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的专题调研与建议;2008年对广西桂中旱片问题调研的建议;咨询委员会2005年开展的三江平原商品粮(稻)基地调研,形成的《关于三江平原水稻基地建设规划的意见》;2009年提出的《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资源环境委员会以煤炭分会为主连续四年围绕煤矿的有害气体(瓦斯)、固体废弃物(煤矸石)、液体废弃物(矿井水)和矿井粉尘造成的灾害防治、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的资源利用调研,2006年提出的《关于加强领导与统筹协调,加速开发利用煤层气的建议》;2008年提出的《关于加强领导、大力促进充分利用煤矸石资源的建议》;资源环境委员会以林业分会为主连续开展的有关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林权制度改革和我国木材安全的调研,《关于加强森林培育、振兴东北老森工基地的调研和建议》;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建议》;《关于加强森林科学经营提高森林质量的调研和建议》;关于《保障木材安全问题的建议》、关于《抓紧防治煤矿最大危害—粉尘的建议》、关于《大力加快矿区国土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的建议》、关于《十二五钢铁工业发展的几点意见》、关于《丹江口水库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意见》、关于《海水利用的几点意见》、关于《北京地沟油问题的几点意见》等超过十五项的调研,都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和有关部门的采纳。

2008年服务“三农”和扶贫委员会《关于加快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作了重要批示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能源主管单位和各级老科协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推动了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和能源主管部门,研究落实了领导的批示精神和意见,加大了用于农村沼气建设的投资。2009年国家新增农村沼气建设投资50亿元,比2007年增加一倍,其中用于服务体系建设资金7.15亿元,比2007年增加近9倍;修订了《全国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标准》,并把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纳入国家计划,等等。

2008年9月3日,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书记邓楠同志在中国老科协报送的“2008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重点工作意见的报告”上批示:“老科协08年上半年针对冰冻、地震等灾害及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万名专家讲科普等做了大量工作,各部门要切实支持老科协的工作。……”。为此,9月4日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牵头,召开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老科协工作支持力度座谈会。会议认为,近年来中国老科协的工作有特点、有成绩、有影响,得到了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和好评。为帮助中国老科协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中国科协各部门应从各自职责出发,加强同中国老科协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各级各类老科协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成效明显。几年来,中国老科协所属各级各类老科协,围绕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计划和长远规划的制订与实施,围绕农业、能源与资源环境、产业结构调整等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问题,通过调查研究,举办专题论坛等进行建言献策活动,许多建议得到了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的批示和有关部门的采纳和实施。据湖南、江西、黑龙江、陕西、四川、江苏、辽宁、福建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和部分分会、直属团体的统计,五年来所提建议有3万6千多项,被各级领导批示的9400多项,被有关方面采纳的有6900多项。为领导科学决策和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大力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级老科协一直把服务“三农”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特别是各市、县老科协,都把送科技下乡作为服务“三农”的经常性工作。2007年11月中国老科协在江西省,召开了第二次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辽宁、山东、陕西、湖南、河南、江苏等许多省老科协都专门召开了有关服务“三农”的经验交流会,研讨会,表彰会,服务“三农”工作的深度、广度和成效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服务 “三农”的内容和形式,从传统的科技培训,建设示范基地,推广新技术,科技扶贫,开展医疗服务等,逐步扩展到针对农牧民、农村发展的需求,开展多种内容和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帮助一些农村制定发展规划,协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节水灌溉工程示范点,建立新能源示范村等,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据湖南、辽宁、河南、江苏、山东、江西、黑龙江、福建、湖北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和部分分会、直属团体的统计,五年来在服务三农工作中,开展科技培训7万7千多次,受益914万多人次;举办示范基地(点、园)7400多个,推广新技术8700多项;科技扶贫35万4千多户,脱贫22万6千多户;开展农村医疗服务1万4千多次,受益99万多人。

3、认真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一步加强老专家志愿者队伍建设,协调、整合、集成各团体单位的力量和优势,2006年2月,中国老科协决定在各团体单位老专家报告团(科普报告团)的基础上,组建“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10月,中国老科协和中国科技馆联合召开了报告团成立和贯彻《纲要》动员大会。发出倡议书;召开落实《纲要》研讨会、座谈会。这些活动得到中国科协领导的重视和肯定。2006年11月16日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齐让同志在报导此项活动的《中国老科协通讯》上批示,“老科协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这件事办的好。请科普部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向老同志表示敬意,表示感谢”。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已建立42个分团。据辽宁、广西、上海、湖南、陕西、江苏、黑龙江、河北、安徽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和部分分会、直属团体的统计,各级老科协成立的报告团有2023多个,老专家20580多人;几年来,举办科普报告活动6.8万多场,受益人数达965多万人次。在科普报告活动中,坚持质量第一,科学报告团的活动逐渐成为老科协的品牌工作之一。

2008年受中国科协委托,承办“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的重点活动之一——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办公室的工作,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和各分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举办报告会3200多场,听众65万多人次。其中,黑龙江、陕西、辽宁、山东、云南、四川省老科协及吉林省吉林市、大庆市老科协的科学报告(科普报告)团,被评为优秀报告团。这项活动,已纳入中国老科协每年的重点工作之一。2009年地震分会、中科院分会,辽宁、上海、广西、河北、陕西、四川、云南老科协,以及安徽省滁州市、河南省郑州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吉林省农科院、江苏省南通市、山东省聊城市老科协被评为优秀报告团

从2005年开始,委托中科院分会组织的“院士科学报告会”,先后有欧阳自远、孙鸿烈、郝柏林、胡文瑞、张新时、腾吉文院士等多位老专家,应邀到河南、河北、黑龙江、宁夏、甘肃、辽宁、吉林、新疆等地,进行了数十场科学报告,各界听众近10万人次。河南省老科协将院士专家报告会引进省(市)委党校课程中。

科普工作是老科协开展最经常、最广泛、最受社会各方面欢迎的活动之一。十一五期间,各级各类老科协,围绕宣传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绿色能源、神舟飞船、嫦娥工程、奥运会以及健康生活等多种内容,以多种形式做科学报告,编辑出版科普图书、科普画册。据江苏、浙江、辽宁、江西、陕西、河南、北京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和部分分会、直属团体的统计,五年来编辑出版科普图书、科普画册4700多种,1669万多册。

4、开展老专家医疗服务

2006中国老科协委托卫生分会组织医疗老专家到陕西延安地区,2008年到陕西省榆林市,为西部边远地区人民群众开展了医疗服务活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普遍深入农村和贫困地区、城市社区或结合会员活动等进行医疗服务。据重庆、陕西、江苏、江西、河南、辽宁、山东、内蒙、福建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和部分分会、直属团体的统计,在十一五期间组织老专家在城乡进行义诊、咨询和疑难病症会诊等医疗服务活动7万1千多次,受益群众达103万多人次;举办医院(门诊部)500多所,诊治病人385万多人次。

5、积极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活动

技术咨询和服务是老科协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据黑龙江、北京、辽宁、江苏、江西、陕西、河南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和部分分会、直属团体的统计,在十一五期间各级老科协为5400个企业进行了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服务项目达1万5千多个。几年来,许多省、市老科协加强了为民营经济和中小型企业的服务,通过技术合作和技术攻关等形式,帮助解决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支持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广西自治区老科协组建了服务民营企业工作委员会,探索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方式、内容,成效更加明显。江苏省老科协与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联合,组织了500多名妇、幼老专家成立了“江苏省科学育儿社会服务援助系统”,开展育儿专家网上在线咨询,为0-3岁育儿家庭提供各种便捷的科学育儿服务。

部分老科协结合各自的情况和条件,举办经济实体或学校,为社会服务。据陕西、重庆、广东、四川、辽宁、内蒙等18个省区市老科协和部分分会、直属团体的统计,自办经济实体990多个,合办经济实体430多个;举办各类学校280多所,培养学生36万多人。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各级老科协组织立刻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抗震救灾。中国老科协印发《关于认真做好普及地震科学知识的通知》,并向四川、甘肃、陕西三个省紧急拨付专项地震知识科普宣传经费10万元。中国老科协副会长、国家地震局原副局长何永年,通过科普讲座和接受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以及《今日科苑》杂志社等媒体的采访,讲解地震的相关知识。四川、甘肃、陕西灾区,组织医学专家为灾区群众免费进行科普和义诊,全国许多省、区、市老科协,积极开展救灾和捐献活动,黑龙江、云南等省老科技工作者捐款都超过百万元。

四、加强老科协的社团组织机构建设,增强服务能力

1、坚持民主办会的制度。

几年来,中国老科协按照章程规定按时召开了三次理事会会议,十一次常务理事会会议(部分是用通讯方式)。审议通过了有关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完成了相关的变更、增补事宜;吸收团体会员;修改通过了《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表彰奖励条例》及优秀老科学技术工作者表彰奖励办法,先进集体表彰奖励办法和先进老科协工作者表彰奖励办法;等等。

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科协,12个分会,20个直属企事业单位老科协,即90%的单位都按照章程的规定,按时召开了换届代表大会,举行了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议,逐步完善了有关民主办会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了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作用,做到了民主决策。加强了工作班子建设,提高了老科协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强了服务能力。

2、完成中国老科协第七第八两届表彰奖励的推荐、申报、评审和表彰工作。

根据奖励条例,2006年评选出第七届突出贡献奖获得者10名,优秀老科学技术工作者98名,先进老科学技术工作者89名;2008年评选出第八届突出贡献奖获得者9名,优秀老科学技术工作者139名;第二届先进集体14个,第二届老科协先进工作者45名。在2006年贯彻中办发9号文件经验交流会和2009年庆祝中国老科协成立20周年活动中进行了表彰奖励。

3、加强老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

各老科协组织在建设老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活动中,注意了固定活动场地等基本活动条件的建设,使会员活动经常化,使老科技工作者之家逐步落到实处。江苏省老科协五年来老科技工作者之家从37家增加到105家,每一家都有固定的活动场地和基本的活动条件,为汇聚人力、凝聚人气、推进工作营造了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

4、建立会员活动日制度。

从2007年开始,中国老科协在全国各级老科协中倡导,每年于重阳节前后开展“会员活动日”活动,搭建为会员服务的平台。各老科协组织在活动日里通过组织新知识讲座、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茶话会,医疗咨询服务,组织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会员增长了知识,开阔了会员的视野,促进了会员之间的交流,为发扬尊老敬老传统,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搭建网络服务平台。

2007年中国老科协在中国科协网站中,建立了中国老科协网站,开辟了科技要闻、工作动态、地方(分会、企事业老科协)动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老年人才论坛、建言献策、中国老科协通讯等栏目,与所属团体的网站连接,及时交流和沟通信息。

6、与人事部门合作,为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许多省、市老科协与人事部门合作,举办人才交流会。据黑龙江省的统计,2008年有9590余名离退休科技人员通过这个平台和其他途径,被企事业单位聘用。

7、为老科技工作者评审和认定技术职称。

大多数省、自治区老科协,定期为在离退休后,继续做出新贡献的老科技工作者评审、认定技术职称,受到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的欢迎和支持,进一步调动了老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8、加强期刊和通讯工作。

中国老科协主办的《今日科苑》杂志,2007年完成半月刊的改版工作,规范了杂志社的有关工作;《老科协通讯》调整、充实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今日科苑》杂志和《老科协通讯》为及时报道中央的有关精神、各级老科协的工作动态和信息,提供了比较好的渠道。

几年来,在中办发[2005]9号文件的指引下,全国老科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新局面。总结我们的经验,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是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强调老科技工作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为发挥老科技工作者作用明确了总体要求和方针、政策,在全社会营造了重视、关心、支持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是广大老科技工作者有发挥作用的优势和力量,他们积极热情的参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又立了新功。他们是老科协组织、工作和活动的根基;

三是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协作,是老科协面向社会服务,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四是加强组织建设,特别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老科协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

但是,老科协的工作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各地老科协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数量、进度不一,还有的地方领导重视不够,老科协的工作条件比较差;二是企事业单位老科协组织建设和工作相对来看比较复杂。企业改制,老科技工作者进入社会化管理等原因,在企业内部建立老科协组织的方式不再是唯一的模式,如何在国家对企业发展的政策指导下,研究探索企业老科协组织建设发展的模式,加快企业老科协组织的建设,团结、组织更多的企事业单位退休的老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和构建和谐稳定服务,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国老科协 2010年10月28日

第四篇: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十一五”(2006年至2010年)规划的完整答卷将呈交代表委员们审议讨论。8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14项预期性指标除“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就业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外基本完成——可以说,“十一五”规划是历史上完成情况最好的五年规划之一。

尽管有首次引入约束性指标带来的不可比因素,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认为,“十一五”规划86.4%的指标完成率明显高于“十五”计划的64.3%和“九五”计划的75%。

但高分毕竟不是满分。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目前,我们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民生指标全部完成——得到实惠,尚有期盼

历史上,从未像“十一五”规划这样,把民生问题提到如此高的位置:22项指标中有8项指标涉及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其中2项作为约束性指标首次列入规划。

截至2010年底,8项民生指标全部完成——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前达标,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500万人„„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这成为‘十一五’期间突出的亮点。”胡鞍钢说,“政府在由增长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即民生型政府转型过程中,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解决民生问题之中。”

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时,中央提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把“保民生”作为应对危机的重点之一,在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困难的情况下,民生投入持续发力,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断深化。

民生指标全部完成,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年年增加,城市困难群众住上保障房,农民生病出院就能报销医药费,免学杂费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平均减少支出770多元„„

然而,对于一些普通百姓来说,民生指标与切身感受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以居民收入为例,“十一五”末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9109元和5919元。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2007年到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也高于5%的规划目标。但普通百姓感觉并不明显。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王萍萍认为,物价上涨减缓了收入的实际增长率。

近年来,中国通胀压力持续增大,特别是食品和住房价格涨幅较大,直接影响到了低收

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再加上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人们对收入增长的感受。与此同时,百姓的需求层次却在不断提升。

“民生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社会事业发展仍滞后于经济发展,不断涌现的新问题亟待破解。”胡鞍钢说。“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11%以上的增长,大大超过规划纲要确定的7.5%的预期目标。

“十一五”开局平稳,在投资和出口双双带动下,头两年中国经济增速继续在两位数以上。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突如其来,中国经济一度出现严重下滑。

面对困难和挑战,中央及时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对宏观政策作出方向性调整,促使经济逐步企稳回升。

“我们不仅依靠投资拉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还通过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保障房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加快社会保障网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拉动了城乡居民消费的增长,内需有效弥补了外需的缺口。”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说。

12.7%、14.2%、9.6%、9.2%、10.3%——五年经济增速划出一道亮丽的“V”形曲线。

回顾此前几个五年计划,中央政府在制定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时通常偏向“保守”,结果均是大幅度超额完成。

“在当初制定五年规划时,不是不敢把指标定高一些,而是希望引导地方政府把更多精力用在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上来,而不是增长本身。”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说。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就业岗位等都无从谈起。但另一方面,我们毕竟还是对调结构、转方式重视不够。”王一鸣说。

目前,中国经济正向自主增长的正常轨道过渡和演进,但仍然受到资源环境明显制约,并面临着通货膨胀等新问题的影响。

第五篇: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完成情况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

完 成 情 况

“十一五”期间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快步走向繁荣富强的五年,也是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在科学、理智、现实地制定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后,全校上下同心同德,通力合作,在规划实施的旅程上成功地迈出了坚实而可喜的步伐,现将我校“十一五”规划的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始终如一地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遵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智并重、科研兴校、教学相长、双向成才,”的治校方略。以发展求生存,以质量求规模、以特色塑形。

二、有序达到各项目标的拓展、完成

1、新一轮课改全面实施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十一五重点工作之一,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采取分批次逐步推进和方式,达到了在职老师的全员角色转变。新的课程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一个由新课程标准武装起来的教育教学队伍已经形成。学校领导和教师以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初步具备了创新力、战斗力和研究力;在工作中出新,在工作中积累,在工作中反思 ,在反思中前行。十一五期间我校获县级优秀课5节;市级优秀课12节;省级优秀课3节;国家级优秀课1节。完成教育局安排的城乡互动任务4次,累计送教 28节课,既锻炼了自己又发挥了辐射作用。全校教师在十一五期间获奖论文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省级1篇、国家级2篇)。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把握新教材的能力、增强改革创新

意识,进一步为老师提供开放的、可持续的教学发展空间。我校在2006年制定了教师“星级达标课方案”,将小学阶段9个学科均分成了低、中、高三个达标段,教师每学期至少申报一个学科,达标后可变化年段 ,变化学科,迄今为止,已经开展到第十届。目前,有一名教师已经获得了“七星”,有1人获得“五星”,5人获得“四星”,8人获得“三星”,获得“二星”,2人获得“一星”。这一教学竞赛活动有效地、长久地激励教师教学探究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地推动了教学改革实施。目前全体老师已经有效地融入新课改,正逐着课改的浪潮前行。

2、坚持德育为首,创设和谐的充人氛围

强有力地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首先建设的实施意见》八荣八耻内容的落实,以及有序的推进《弟子规》的消化,确立德育的首要地位。

(1)建立师德高尚的队伍:教师敬业爱生,无体罚侮辱学生现象,以奉献为荣;无一例收费补课,私订教材用书,搭车收费现象;精心研究教材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有效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

(2)全面落实“八荣八耻”:将八荣八耻细化,具体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每周一个小方面(如“以自觉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在逐条的落实中,有效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3)促进践行《弟子规》:2009年作为落实《弟子规》的重点年,每周落实《弟子规》的24个字,要求做到先理解、再背诵,最后落实到行动上。逐步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德育的首要地位,从而使学生在和谐、有教育意义的氛围中成长,

3、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教育现代化

立足学校的发展,结合我校的实际,“十一五”期间,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办学条件,构建信息化,多无化的现代化素质教育平台。

(1)购置办公设备 提高工作效率。

学校共计投入7万多元改善办公条件。学校统一安装了宽带,与互联网对接,新增7台办公电脑,目前实现7个办公室联网办公,不仅能

随时自如地享用网络资源,还能做到共享校内资源。购买了彩色喷墨打印机一台、打印复印一体机一台、摄像机一台,作为教师教学和办公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和办公效率。

(2)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

成立了两个组织机构:一个是对天网管理机构,(专门负责下载、整理、存档);一个是对天网资源的使用机构(一批实验教师队伍采录有效的资源服务于教育教学中。

(3)购置了十一台电视机和DVD机,同时购买了两台刻录机,这样有效的解决了播放使用难的问题,现在老师们除了在校可以用办公电脑制作课件以外,在部分老师的家里也有了电脑,很多老师在家制作第二天到校使用,这样有光盘播放效率的提高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仅此一项投入近3万元。

(4)新增多媒体教室和相关设施

2009年花3.4万元新上多媒体教室一个,含实物投影仪、大屏幕、音响和电脑等设备,另投资14000余元新添数码摄像机一部,数码相机一个,便于学校积累素材和广大教师辅助教学使用。教师用演示试验用具,教学挂图等均按需要进行购置。

(5)坚持投入加强校园艺术化建设

在北票市政府和教育局的要求和指导下,我校每年坚持投入一定资金,搞好校园的艺术化建设。“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10万多元,相继进行了校园树木、花灌木的栽植,校园围墙的美化,体育器材的维护,教学楼走廊文化建设,班级环境建设等。

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基本满足了学校管理的教学发展的需要,为师生发展提供平台。

4、立足校本,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团队。通过政治学习引领,制度制约,先进辐射,工作中表现见证等方式,常规工作和各项活动中逐步呈现一支自律、敬业、善钻、创新的教师队伍 ,形成了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供了保障。

(2)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体。开展新课改之后,校本培训是教师成长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几年来,我们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确定每个人的研究课题,学校统一归纳为:如何使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研究。教师的业务学习、校本培训、集体备课、组际教研、反思交流等途径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全体教师均可以踏实地站在名师的发展起点上。

(2)在星级达标课中促进教师提高

从2006年开始,已经进行了十届校级星级达标课活动能够,为老师提供开放的、可持续的教学发展空间。这一教学竞赛活动有效地、长久地激励教师教学探究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5、科研先导,建设特色学校

(1)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以科研促进发展,靠科研上层次。及时抓信国家级课题“学生阅读积累与运用”实施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发挥科研的引领导航作用,促进书香校园特色的形成。2009年出色的完成了国家级科研课题“小学生段篇章与运用”的研究工作,并接受了中央教充科学研究所的评估验收,我校作为唯一的一个基层校有幸做表全朝阳市 的所有实验单位为大会做了实验经验汇报,同时,做了大会的唯一一节汇报课,受到了中央教科所和各级考研领导的一致好评。

(2)扎实学生的阅读积累

通过课上导读、同伴互读、亲子共读等读书方式,借助上级指导,教师日益高涨的读书热情,学生家长的有效配合,社会的监督和地空导弹,各项活动中的积极促进,学生的积累量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实验二年的时间,学生积累量已经近500篇,为阅读、写作、串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打造书香校园

在学校环境创设上注重读书氛围的蓝宫调,各楼层走廊各班展板均出示带有本班读书思想的格言,班级内都设有图书角,有图书专管员,园地设有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平台,学校为了便于学生的随机阅读,学

校又开设了“快乐书吧”填补了学生无证阅读的空白。无论是环境建设还是文化气息上都形成了浓郁的书香氛围,初步打造书香校园。

6、强化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化,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中心,致力于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不断的强化教育教学的管理,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认真执行“三级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通过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做好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备课管理:注重实效,有效减轻教师备课的负担,采取了格式备课,注重教学过程的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激发教师的创造性,突出教师自身的优势,应有利于教师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对教科书内容的调整,要以坚持新课标为前提,不得随意提高事项降低教学要求。

上课管理 :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引导教师为学生创设自立、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有利于形成探索,实践与对话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要加强现货教育技术的应用。倡导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作业管理: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作业量,避免机械的重复训练,引导学生完成 探究性、实践性与操作性的作业。鼓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自己设计作业,注重多样化,富于初次的作业检查批改方式,杜绝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学情管理:注重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利用节假日和其它时间进行集体补课。

要按照新课程标准,修改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修改教学诊断标准,以正确的导向,引导和促进学习方式以及教学方法的转变,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7、加强学校体卫艺工作,促进健康个性化学生成长。

强化学校体卫艺工作,坚持专人负责,学年有计划,学期有规划,分步实施,确保学生身心健康,个性特长突出,通过课堂教学,通过专

业培训,通过活动展示,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形成。

为了传承中华民间剪纸艺术,培养学生的动手、审美、综合素质。学校自08年春特聘教师开设了剪纸课,2010年3月我校与北票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合作,建立北票市民间艺术剪纸基地。目前,4—6年级学生人人都会剪纸,并具有了相当的水平。学校选取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简单装裱,用于美化走廊环境、增强艺术氛围。通过举行红歌会、绘画作品展、校园小歌手评选、参加上级文艺汇演和艺术节等活动,发现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

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关注师生的身体健康。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体检,及时进行体检情况的统计和汇总。积极配合上级部门搞好教师和学生的疾病防控工作,特别是甲型流感的防控取得了实效。学生的常见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确保了师生的身体健康,为学校的其它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积极开展和推进“阳光体育工程”。我校坚持举办学生队列会操比赛、趣味运动会、踢毽子比赛、跳绳比赛和冬季长跑等体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历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中,看到学生的身体状况呈现良好的进步势头。

到现在为止,我校基本完成“十一五“规划指定的各项目标,部分内容实现了一定的突破。相信在北票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北票市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我校一定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第七小学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上一篇:商业综合体营销策划下一篇:实验室工作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