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实务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关键词:刑法实务;案例教学;多媒体;卷宗式;人工智能目前法学专业刑法学是法学学科人才培养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学生修完刑法基础理论之后,为了增强学生刑事司法实践能力,强化基础理论学习的效果,特针对学生开设刑法实务课程,促进刑法理论之学与实务之用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培养学生形成具有理论素养兼具实务处理能力的法律人。

第一篇:实务教学论文范文

论会展专业的实务教学

高校会展专业的实务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完善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其完善与否不仅影响会展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且制约着会展业的繁荣和发展,因此完善会展专业实务教学体系势在必行。本文纵观近年来开展会展专业的各高校在实务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综合会展业的要求与高校会展专业实务教学的方法,提出了一套校企共赢的发展思路,以期通过会展专业实务教学的多样性、创新性及市场导向性实现会展专业的大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如火如荼的会展业发展,市场对那些既懂得会展相关理论、又能熟练操作实践的高级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强烈,高校会展专业因其应用型强、高的社会需求度及广阔的发展前景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开设会展相关专业的高校已达两百多所,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会展业人才奇缺的市场状态。但纵观高校会展专业的发展史,笔者发现,由于会展教育起步较晚、师资队伍薄弱各院校的办学基础参差不齐等原因,会展专业教育的实际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实务教学环节是高校会展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而且学生经过实务教学环节也更容易适应未来的工作。因此,探析科学的会展专业实务教学法成为培养合格的会展人才的重任。

一高校会展专业开展实务教学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会展专业的实务教学环节的必要性,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以期通过会展专业的实务教学的加强,培养出能够与市场需求接轨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

首先,实务教学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的贯彻。高校开展会展专业主要是为向市场输送理论基础深厚、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如可以开始会展实务课,带领学生到会展中心亲身体验会展活动,不仅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加强了学生与企业间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其次,借助高校学生与企业间的零距离接触,加速学生的“角色转换”。会展行业属于开放性、外向型的行业,尤其是会展布置的过程,特别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因此,通过实务教学,让学生在会展活动中逐步实现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转换”,培养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对岗位技能的掌握。

再次,实务教学培养学生将知识转换为能力的素质。会展专业实务教学是一种互动的、交流式的教学模式,采取这种模式打破了以往的满堂灌的理论灌输性教育理念,为学生在理论学习之余,创造了独立操作的实践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

最后,通过实务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具有就业竞争力。纵观近年来的企业招聘信息发现,应届毕业生因其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只会纸上谈兵等问题而没有竞争优势,尤其是会展专业对应届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更高,往往都是因为没有实践经验而被企业拒之门外,因此,高校通过开展会展专业的实务教学能促进学生成为即拥有专业知识全面、又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全才和通才,只有具备这些能力的会展专业人才,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开展会展专业的实务教学势在必行。

二高校会展专业实务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我国会展行业蓬勃发展,高校的会展专业仓促间应运而生,由于会展实务教育起步较晚,不少高校都是最近几年才设立会展专业,由于实践基础少和可利用资源相对短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高校会展实务教学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实务教学场所与设施配套不全导致实践内容单一

会展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化、全面化的体系,需要多方位的实践场所及大量的设施,为其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和保障。但是,由于高校会展教育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还没有为会展的实务教学建设起配套的设施及广阔的实践场所。例如会展实务教学非常重要的设施———实验室,实务教学过程中,不仅对实验室的面积有要求,对实验室所采用的材料物质、灯光、音响等实验器具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目前的两百多所高校中仅有较少部分具备符合要求的实验讲学基地,通常情况也就是搭建一两个供学生参观或交流的固定标准展台或借助电脑进行信息查询。由此可见,现阶段高校的实务训练实践内容单一、低层次化、简单化,没有明确的实践目标,教学模式方面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更没有系统化、针对化的实践内容,学生仅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很难全面地、系统地学习会展活动的全部流程。

2校企合作形式单一,产学研结合度不高

会展业如火如荼的开展要求会展相关专业人才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由此可见,会展实务教学的产学研的结合度将直接影响会展人才的培养结果及市场竞争力。从目前开办会展专业的各高校来看,许多高校都在努力寻求与会展企业间的长期合作,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如一部分高校在会展企业建立了一批零散的学生实习基地,但是由于会展企业规模不大或者会展的不定期、不稳定召开导致会展企业的工作不能常态化的开展,又或者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一般不愿意接受实习生等等原因,致使高校和企业间的联系不密切,产学研的结合度不高。此外,即使部分高校与会展企业确立了合作关系,也仅能输送一部分较優秀的学生到企业进行交流和实习,这种方式的合作导致受益的学生人数少,效果不甚理想。

3会展实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指导能力有限

一般情况下,进行会展实务指导的专业教师不仅应具备浓厚的理论素养,更要有相关行业实习或从业经历,最好是曾经与业界保持深入广泛的联系。但从目前各高校的情况来看,具备上述能力和经历的教师非常至少。虽然也有个别高校把会展专业的教师送到会展业进行学习交流或者挂职锻炼,但是由于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影响,这种锻炼不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致使专业教师无法有效掌握和了解行业的前沿动态,从而导致其对学生的实务指导也就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由此可见,会展专业教师培训和学习的重要性。

三会展专业实务教学的思路与方法

1扩充并完善高校实践教学基地与设施

实践教学基地与设施是高校开展会展专业实务教学的重要场所,其完善与否关系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然而正如上文分析,现阶段校内实践场所的缺乏是各高校会展专业的通病,并严重制约着其发展,如果盲目投入专项资金兴建,一方面缺少优秀的可以参照和借鉴的经验模式,另一方面,即使投入巨资兴建,利用效率也未必高。因此,高校在完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方面可建立利用率颇高的会议场馆、休闲活动中心或体育馆来完善教学基地。在这些基地内,可定期将会展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班编组,以任务驱动或情景模拟等需要出发,经常安排学生在各种场所组织和宣传各种会展活动、文艺演出、大型活动或学校各类会议的组织安排等,并且每次会展活动设置相应的部門负责人和带头人,并统一接受高校相关部门的指导。高效率的校内实践基地既节省资金,又具有可操作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2探索校企合作共赢的实践教学模式

借鉴和参考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会展业发展特点及会展专业教育的发展需求,探索合作共赢的实践教学模式,如严格把关选取的企业,尽量选取综合实力强、在业内有代表性并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大型会展企业,并且在基地内实现与企业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具体思路如下:首先,高校会展专业可与会展企业达成共识,共同制定可行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其次,会展企业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需要为高校会展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再次,高校会展专业根据企业的要求,一方面向会展企业输送实习生、合作开发项目,另一方面,不断根据实习生的反馈,调整实践性教学的要求;最后,根据会展企业的反馈,对实习生进行业绩评估。

3完善师资培训渠道,加大师资建设力度

高校会展专业实务教学中,师资力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会展专业人才的各项能力,因此,各高校不仅应加强师资的理论培训,更要完善其实践能力。会展专业实务教师应定期或不定期的与会展企业沟通,掌握会展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经常到企业学习、挂职锻炼或有针对性的培训锻炼,才能胜任会展专业的实践教学。此外,高校会展专业也不能脱离与业界的联系,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会展业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讲座、作报告等,尽力打造会展专业理论和实践样样行的教师队伍。

总之,构建和完善高校会展专业的实务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进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可依据会展业发展特点和历程,理顺会展专业实务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结合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的规律,努力构建适合会展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最终通过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创新性及市场导向性实现会展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晓波,王泽烨.会展专业教育实践环节教学的探讨与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0(7)中旬刊.

[2]费斯威.高职双语教学的核心内涵及教材开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

[3]董刚,杨理连.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互动[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

[4]程华林.过渡性双语教学模式在高职涉外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4).

[5]罗绮琦.深入校企合作培养创新高职会展人才———基于广东省会展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之校企对话环节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7).

作者:宗晓慧

第二篇:刑法实务案例教学问题研究

关键词:刑法实务;案例教学;多媒体;卷宗式;人工智能

目前法学专业刑法学是法学学科人才培养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学生修完刑法基础理论之后,为了增强学生刑事司法实践能力,强化基础理论学习的效果,特针对学生开设刑法实务课程,促进刑法理论之学与实务之用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培养学生形成具有理论素养兼具实务处理能力的法律人。本文的刑法实务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典型案例的方式,对刑法重要的基础理论进行展示和分析,并体现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刑法实务案例课程与模拟法庭、法律见习、法律实习以及法律诊所是并列互补关系,分别从不同角度加强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所以刑法实务案例教学由于课时的限制,不可能如同模拟法庭一样耗费较长课时,在实体和程序上做出各种准备,并指导学生展开角色表演。同理,法律见习是带领学生到实务部门观摩法律实务案件的司法过程,包括旁听刑事案件审判,走访观摩监狱等等。法律实习是到公检法等实务部门协助司法实务办案人员完成司法工作任务,在协助过程中学习刑法在司法实务部门实际运用以及卷宗文书的制作等,具有直观性和真实性。法律诊所是针对社会经济困难的寻求法律帮助或者援助的案件当事人,由教师带领学生予针对案件予以研判,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分析,并起草制作相应的法律文书的过程。刑法实务案例教学不可能再引入模擬法庭方式,也不可能以法律见习方式到法院旁听刑事审判以及到司法机关实习,也不能有充分课时处理法律诊所案件。因此,刑法实务教学不可能在限定的课时容量进行法律诊所活动,不可能进行法律见习、实习的过程。四者之间是并列互补的关系,并分别给予相应课时或者学时引导学生展开实践。因此,目前已经发表刑法实务案例教学文章中提到模拟法庭教学方式以及法律诊所方式开展实务案例教学〔1〕,混淆了课程设置目的与关系,过于理想的设计,却严重忽视了刑法实务案例教学内容及课时的限制、制约。

目前刑法实务课程教学仍然问题重重,在实现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上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实务案例教学教学活动亟待改善和提高。

一、师资问题:部分教师缺乏刑事实务经验

教师应当经过刑法理论知识的系统训练,具有一定的刑法理论储备,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程度的司法实务经验,处理过一定数量的实务部门的刑事案件。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具有刑法实务经验的教师,把自己处理的刑事案件引入课堂,辅之以生动的叙事方法,将自己亲历的案件告知学生,会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讲授的吸引力,或者将学生引入实务案件教学的探险之中,学生在关注案件中主人公命运的同时,经过教师指引,学生会更为积极思考案件中涉及的刑法问题。因此,虽然刑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更具有实践性,也必然反映到刑法实务案例教学环节中,要求教师具有刑法实务经验。目前,部分院校法学专业刑法授课教师承担讲授刑法理论以及刑法实务案例教学,教师的学历一般是硕士或博士学历或学位,但仍然存在部分教师缺乏刑法实务经验,导致刑法实务案例教学效果不良,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刑法的热情与兴趣,完全按照已经给出分析和答案的指定案例教材讲解,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导致学生思考和分析刑法问题的动力不足。产生问题的原因是“重理论,轻实践”,刑法理论教学可以引入法学院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作为理论教学的师资,但是,刑法实务授课教师不但理论根基要好,同时要有一定程度的刑法实务经验,才能将理论与实务充分对接,融为一体,方能更佳保证的刑法实务的教学质量,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刑法实务教学师资来源上应“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方法”〔2〕,具体应当做到以下两点:1.强化任课教师实务经验意识,升级“本土资源”。鼓励没有实务经验以及没有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教师努力通过考试,到律师事务所做兼职律师,业余时间从事刑事案件的辩护,或者自荐以及单位推荐,到法院刑事审判部门充当陪审员,或者到检察院实务部门挂职锻炼,不断增强实务经验的积累。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适当引入具备坚实理论基础且“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律师、法官”〔3〕、检察官等进入实务案例课堂,传授热点或疑难刑事案件的实务解决之道,拓展学生视野,通过实务案例加深学生对刑法基础理论及刑法规范的认识,促进学生对刑法基础理论及规范的理解。

二、教材选用问题:教材编辑体例不利于教师授课和学生思考

目前刑法学案例教材公开出版数量已经很多,比较权威的有清华大学张明楷教授的《刑事疑案演习》《刑事疑案探究》。北京大学陈兴良教授出版的《判例刑法学》以及陈兴良教授和周光权、车浩教授共同编著的《刑法各论精释》,还有中国政法大学于志刚教授《案例刑法学》。但是案例教材的编写体例适合学生自学,不适合课堂教学。因为每个案例都带有案例分析或者说案例的答案,如果教师选用作为教学教材,则学生课前看完案例分析,导致教师丧失课堂授课的新颖性,严重削弱学生课堂思考和互动的积极性。如同魔术一样,在魔术师表演过程中紧紧抓住观众的好奇心,观众也会积极思考魔术师如何神奇的实现魔术奇观。如果观众都已经知道了魔术技巧,魔术的过程和结果对观众就丧失吸引力和好奇心。因此,教师一旦选用适合学生自学的案例教材,无异于缘木求鱼,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最后导致刑法实务案例教学流于形式。因此,刑法实务教学案例的选择和编辑亟待教师保持经典案例深度挖掘和及时更新新鲜案例,或者选用案例教材应在编写案情陈述后,应当直接设计好对案件中涉及到刑法知识点的问题,问题设计要体现分析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但是不能让学生直接看到答案,在学生思考遇到阻碍时,经过教师适当引导、提示,学生在柳暗花明中深切感受到刑法思维的神奇魅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索刑法适用的好奇心和激发分析思考刑法适用的动力。比较适当的教学资料如张明楷教授早期在1999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刑法学(教学参考书)》。

三、案例叙事问题:案情陈述缺乏生动性

教师讲授案情要声情并茂,让案件事实经过的陈述具有一定的悬疑性、趣味性。如果是教师自己亲历的辩护案件,当然对案件的卷宗比较熟悉,对事实经过以及法律适用都有深刻的认知和判断,则以教师现身说法为主。如果是间接获得的案件,则适当引入视频资料,对案件核心事实或关键事实进行播放或者利用PPT展示事件发生脉络和阶段,尽快还原案件的事实原貌,如同电视中法制频道一样,如庭审现场、经济与法或者今日说法等栏目,让事件的描述具有鲜活性、针对性。部分教师对案件的陈述比较枯燥无味,或者照本宣科,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导致学生对案件积极思考的动力严重不足。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的切入方式,以及对案件事实过程的描述,必须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踊跃发言,热情的参与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角色良性互动〔4〕。

四、案例选择问题:漠视教学当下发生的司法热点案件

刑法实务教学中由于刑法的实用性、应用性比较强,每年社会都会发生重大热点刑事案件,教师必须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社会生活实际发生的处在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以及法学专家倾心全力研讨的刑事案件,以案说法,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与动力,促进学生踊跃发言,搜集资料,强化和加深学生对案件事实的认定与法律适用的理解,快速有效提升学生对刑法实务案件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因此,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完全按照准备好的案例教程讲解案例,要紧扣时代脉搏,结合新时代建设法治国家契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选择新鲜的实务案件,促进实务教学选材富有针对性和时效性〔5〕。如牡丹江发生的非法运输珍贵野生动物罪案、赵春华非法持有枪支罪案、真假警察抢劫案、因辱母于欢防卫过当杀人案等。这些实际发生的案件鲜活、生动,引起了祖国大陆刑法学界广泛讨论,生动的反映了刑法适用问题,反映了刑法基础理论在理解支持法律适用过程的作用,展示了刑法适用的价值、立场、观点及判断方法。

五、多媒体运用问题:本末倒置

刑法实务课程教师一般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部分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产生的结局的是多媒体播放占据主导地位,播放时间占据课堂时间较多,导致讲解和分析的时间较少,甚至以媒体播放代替实务授课;产生另外一个结局是教师将要讲授的内容大部分甚至全部文字录入到PPT课件中,导致讲解和分析缺乏吸引力,学生通过浏览教师播放的课件就发现了教师的观点和答案,导致学生丧失自我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令实务教学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以课件播放为辅,以讲授或者学生讨论为主,不能舍本逐末,减损课堂学生学习的效果。

六、学科教学范围问题: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截然分离

刑法实务教学,很多教师认为完全从实体法上对实务案件进行分析,对案件事实进行归纳,对法律适用问题予以引导,但对案件事实认定中出现的涉及的程序问题以及证据问题忽略不计,完全按照学科分工以及课程安排划定授课范围,但是实际效果并不良好。因为,一个具体刑事案件的处理必然涉及刑事实体法和刑事程序法,教师应当在讲授刑法实务时,适当简明穿插关于案件事实证据法上的认定以及刑事程序法上涉及的问题,效果更加良好。同理,刑事诉讼法实务案例课程中适当讲解涉及刑事实体法的问题,则效果更佳。如在讲到刑事责任年龄实体法规定时,适当提醒学生年龄的认定的证据问题,刑事年龄以户籍为准,户籍证据存在问题,则以医院出生证明为准,医院出生证明存在问题,则只能做骨龄鉴定证明行为人出生的年龄等等。因此,刑法实务案例教学要迈开步伐,不要固步自封,画地为牢,在坚持刑事实体法为绝对主导地位讲解的同时,适当简略指明涉及的证据问题以及其他刑事程序问题,则如同烹饪一样,适时适量的加入了调味剂,改善了饭菜的味道,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则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七、适当卷宗式教学法的缺失

具有刑事辩护实务经验的教师,在辩护期间一定存有复制的刑事案件的卷宗,根据刑法实务案例教学的学时分配,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选取经典且有说服力的一个案件,去除公诉书和辩护词以及判决书,要求学生课下阅读,归纳案件事实和寻找法律适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一部分学生根据卷宗各方笔录、物证、鉴定等证据从公诉方角度归纳案件事实,运用刑法基础原理提出刑法适用,提出书面的公诉建议。一部分学生从辩护角度归纳案件事实,也根据刑法基本原理以及刑法规范提出刑法定罪量刑方面的适用建议。最后一部分学生在阅读完卷宗后,可以根据前两组学生的案件事实认定和法律意见综合比较提出判决意见。这样一次锻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案件事实不是静态固定的,根据同样的证据不同法律人会有不同的案件事实归纳,会援引不同的刑法条文或相同条文存在不同理解来证明自己的定罪以及量刑的正确性。法律维护的终极目的是实现正义,但是正义的实现需要说服论证的过程,说服司法者采纳己方的定罪量刑的意见和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面材料进行审阅,找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课上进行点评,公布示范性的案件事实认定以及法律适用过程和意见,锻炼学生刑事案件事实归纳能力以及刑法规范适用的论证能力,启发、强化、养成学生的刑法思考的法律思维能力。

八、网络互动式教学技术运用不足

当下,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QQ、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随时在线联系的便捷媒体。因此,教师不仅可以开展课堂互动,校内网络教学互动,教师也可以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在群里发布热点案件,要求学生参与讨论,但这需要占用教师在课下时间,教师没有更多时间关注网络中学生的时时动态,并及时响应回答学生随时在线提出的问题。因此,一般教师不愿意耗费自己的宝贵的私人时间,建立网络空间进行教学。解决之道是从学生中选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组织管理群里的学生成员,并通过查找资料先行主动响应教师给出的实务案例问题,其他同学也会随之响应,从而引发问题的讨论。而教师定期在上课时对学生互动的过程和结论给予评价、总结。同时,也可以指导或者要求学生主动发现新鲜热点案件,传输至微信群里,引导学生自发的运用刑法理论讨论案件,教师也可以定期梳理学生的刑法意见,予以分析、总结〔6〕。

九、缺少人工智能(AI)技术辅助教学

由于认识不足或者经费不足等原因,大部分院校尤其地处偏远资金缺乏的院校没有充分利用现存的高新技术,例如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可以有效加强教师的课后学生个性辅导辅助功能以及辅助教师完成作业的批改和与学生简单互动交流,“可以使教师从繁琐的教学课堂纪律管理、学习效果检测、作业修改等低质量脑力劳动中解脱出来”〔7〕。人工智能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我主动学习,人工智能即时反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如此,形成课堂内与课堂外教和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共性又同时注重个性发展,对促进学生法律思维的养成,对激发学生刑法学习的兴趣和乐趣,意义深远。

总之,刑法实务案例教学对刑法理论的深入理解以及运用至关重要,刑法的实践性、应用性以及人才培养规格决定了的刑法实务案例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必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务分析处理能力。冲破“重理论、轻实践”教学之误区,走向健康的刑法理论与实务并重的教学之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理论根基与实务经验合格的法律人。

〔参考文献〕

〔1〕付其运.谈本科刑法实务教学中几种有效方式〔J〕.学理论,2013,(24):290.

〔2〕刘夏.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在刑法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兰州教学学院学报,2013,(09):81.

〔3〕付其运.谈本科刑法实务教学中几种有效方式〔J〕.学理论,2013,(24):289.

〔4〕刘夏.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在刑法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9):82.

〔5〕孟慶华等.刑法实务案例教学方式探析.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09):114.

〔6〕褚耿芳.刑法教学改革问题探究.科教文汇.2009,(09):45.

〔7〕贾引狮.人工智能对对法律职业的影响与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法学教育研究2018,(03):104.

〔责任编辑:张 港〕

作者:李主峰

第三篇:“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 “报关实务”是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与报关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并通过系统的训练,提升报关业务实践及解决报关过程中突发状况的能力。该门课程政策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内容更新之快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2014年报关协会用报关水平测试替代原有的报关员资格考试,很多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和内容产生了迷茫,新背景下,“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何去何从,值得好好思考。

关键词 报关实务 课程教学 改革

报关是国际经贸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报关实务”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与严格的训练,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的与报关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报关单位海关注册登记管理基础知识,了解进出口货物通关流程等相关基本理论知识;通过系统的训练,提升外贸报关业务能力及解决报关过程中突发状况的能力,进而为外贸行业提供具备专业技能的报关人才。

该课程的整体教学分成两部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通过理论教学,学生系统学习报关工作流程、报关单填制、外汇核销、出口退税等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结合不同种类的报关案例,深刻体会报关的工作流程及内部的逻辑关系,自己动手填制报关单、审核单证、外汇核销、出口退税等,对于报关的内容及报关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系统提升报关技能。

我校近几年非常重视教学教育改革,“报关实务”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和教案均被重新梳理,而且以此为契机,学院还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要和具体的岗位相挂钩,让学生清楚了解,学好某一门课程,可以达到怎么的能力提升或者为了具体的能力,需要学好哪些课程,以此为契机,结合“报关实务”这门课的特点,笔者梳理了该门课的教学现状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未来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

1 “报关实务”课程特点

1.1 实战性强

课程内容需要和具体的工作岗位相挂钩,为了能够胜任某些工作,学生必须达到某些能力要求,例如,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程序,报关单的填制、税费的计算,都是操作性和实战型都非常强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清楚了解,学好这门课程,可以达到怎样的能力提升或者为了具体的能力,需要学好哪些课程,课程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传输的层面上,最终要沉淀为能力的提升。

1.2 综合性强

“报关实务”涉及面广,要做好报关工作,还需要系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法、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等基础知识,还涉及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国际运输与保险等知识,是一門理论和实践相互糅合的一门课程。

1.3 政策性强

该门课程政策性很强,教学的内容要时刻保持更新,尤其是最近几年,海关总署对于报关岗位和报关工作的管理办法均有较大调整,教材内容也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授课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最新的政策来补充教学,让学生掌握实践前沿的知识。

2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现状

2.1 理论教学的现状

针对理论教学,通常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台下听,其中伴随理论、讨论、案例分析、互动及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案例导入新课内容和新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起到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的目的,实施效果良好。针对部分比较晦涩难懂的概念,采取视频教学,运用简单易懂的Flash动画栩栩如生地展现难懂的概念,进一步提升教学的生动性。

在日常教学环节,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部分老师会采取教师授课+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目的在于让学生提前复习上课的内容并制作成PPT,提前了解课程的重难点,老师讲解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通过该种方式,学生对于所讲解的内容印象会比较深刻。

2.2 实践教学的现状

考虑到“报关实务”实战性非常强,课程的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论教学,很多高校纷纷引进了教学软件,供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使用,实训平台以报关行实际工作流程为背景,将教学重点融入其中,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报关业务所涉及到的地点、人物、单据、场景,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在场景中随意行走、与人对话、获得信息、完成各项报关业务。

3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2013年10月12日,海关总署官网发布了第54号公告,决定“改革现行报关从业人员资质资格管理制度,取消报关员资格核准审批,对报關人员从业不再设置门槛和准入条件。今后,报关从业人员由企业自主聘用。”消息一经公布,很多人认为以后报关不需要专门的人才了,报关相关证书没有含金量了。

3.1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不够

以前的报关员考试归海关总署直管,通过考试的考生可以获得资格证书,再通过一段时间的企业报关工作实践后可以换取《报关员证》,报关员考试取消以后,另一种考试“报关员水平测试”随之出现,但是通过考试的考生只能拿到成绩证书,考试成绩的分量远远及不上原来的报关员考试,另外“报关水平测试”的统管下发给了报关协会,这让更多的学生觉得准备该考试意义不大。

3.2 缺乏实践性强的教材

传统的教材涉及的知识体系庞大,内容复杂,理论性较强,实践拓展案例较少,而且报关实务受政策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最近几年,海关总署对于报关岗位和报关工作的管理办法均有较大调整,现有的一些教材内容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利于报关人才的长远发展。

3.3 实践软件更新的速度跟不上

以前的报关软件有很多的题库都是以报关员考试为依据的,很多练习题的方向也是以该考试为目标导向的,随着报关员考试突然停止举行,很多开发报关实践软件的公司有点不知所措,再加上,很多学生对于“报关水平测试”的重视度不够,从根本上导致开发报关实践软件的公司研发新软件的动力不足,这些都会导致实践软件的更新速度大大滞后。

3.4 缺乏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

很多高校的老师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登上讲台,理论知识足够丰富,但是专业操作技能水平不够高,针对一线的操作情形,判断不够精准,上课的底气不足,“报关实务”的教学尤其欠缺具有报关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即使部分老师来源于企业,但是长期脱离一线岗位,知识更新的速度落后于岗位的实际需求。

4 “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建议

为了提高“报关实务”的教学质量,需要相关任课老师长期不懈的努力,以下是笔者提出的粗浅建议:

4.1 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

近些年,进出口贸易逐年增大,报关业务一如既往,通关业务的规范性标准性只会加强不会减弱,更不会混乱到流于形式。今后海关不再看谁来填单递单,但对单据和业务中错误的容忍度不会放宽,那些不懂报关业务的,企业肯定不敢聘用,因為不懂报关业务的员工的工作失误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和严厉处罚。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报关技能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了,学好该门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对于那些致力于报关行业发展的同学。

4.2 调整教学内容

报关水平测试包括两部分内容报关基础知识及报关业务技能水平,考核中强调了现场报关流程、保税货物的报关要求、报关成本核算、商品的归类技巧,报关单填写等技能。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要重新整合,采取基础知识够用、适度的原则,突出培养具体的报关实践技能。

4.3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选取报关过程中的角色,模拟报关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必要的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的能力;结合专业的实训软件,挑选有价值的案例,用于学生练手;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到报关公司去实习,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切实提高报关水平。

4.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提高既有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组建一支报关实务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教学能力很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校可以创造一些产学研的机会,让相关任课老师深入相关外经贸企业,结合进出口业务的实际,强化报关教学的实践性;二是引进校外报关实务专家作为兼职教师,让他们现身说法,分享报关心得体会,拓宽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 王皓洁.新形势下《报关實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课程设计[J].北京:中国市场,2015.7(2):175-176.

[2] 曲国明.“三融合”教学模式在《报关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吉林:经济视角,2013.9:196-197.

[3] 孙丽萍.“进出口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吉林: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6(26):101-104.

[4] 陆继峰.《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与探讨[J].背景:中国城市经济,2010.10(2):22-31.

[5] 陈龙江.普通本科院校报关实务教学中的困境与化解之道[J].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11(6):93-96.

作者:孙艳艳

上一篇:加密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包装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