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五到五勤之理论

2022-09-02

第一篇:学习五到五勤之理论

从民主口号到五一口号

从“民主”口号到“五一”口号

“民主”是中国各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始自终高举的旗帜和呼喊的口号,是反对蒋介石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和孜孜以求追求的政治目标。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为了反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权的独裁,邓演达成立了在中国本土的第一个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提出了建立“平民政权”、成立“国民议会”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口号,并参加了对抗南京政权的“闽变”,尝试通过武装斗争在国民党南京政权和根据地苏维埃政权之外建立第三种政权。但是,在蒋介石政权的残酷镇压下,“闽变”很快失败,“平民政权”、“国民议会的政治理想彻底破灭。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入侵,民族危机加深,抗日救亡成了整个中华民族最紧迫的任务。面对强大的敌人进攻,只有实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才是挽救民族危亡的唯一出路。这一时期的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中国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和团体适应历史发展需要,提出了实行民主抗战和争取在抗战中实现民主为主要内容和奋斗目标的民主口号。在抗战前阶段,强烈要求用民主的方式抗战,即要求国民党在抗日上,放弃一党独裁,承认各抗日党派、人民团体的合法平等地位,给全国人民以抗日的基本自由,真正动员全国人民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在武汉、广州失守后,各民主党派认识到,蒋介石抗战的积极性并不是想象的那样高,国民党当局不会自动地放弃专制独裁,所以在争取民主抗战的同时,还必须把在抗战中争得的民主积累下来、固定下来,使之法律化、制度化。因此在国统区,掀起了要求国民党结束党治、实施宪政的“民主宪政运动”,试图利用抗战的形势,通过要求国民党当局进行全面改革,使中国走向资产阶级民主化的道路。但得到的结果是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更加强化,反共反人民的倾向更加恶厉,国统区政治上更加黑暗,经济上更加垄断。这一时期的“民主”口号,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促使国民党政权的改良,推动中国向民主化方向前进方面,却没有多少成效。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成了各队阶级、各政党关注和斗争的焦点,也充分地体现在了这一时期民主党派的“民主”口号之中。当时的民主党派从其自身的利益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用和平改良的方式,把中国建设成“十足道地”的民主共和国。围绕这一口号和目标,提出了完整的方案和实现这一方案的道路、途径、步骤。此时新的民主党派也纷纷成立,并积极投入到建国活动中来。经过各党各派的共同努力,在重重压力下,蒋介石被迫同意按照《双十协定》的协议于1946年1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并达成协议,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以及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党派平等合法化的政策;确认了国民党政府必须改组为联合政府,虽然这种联合政府还不是新民主主义的,但对蒋介石独裁政权是一种否定。但是,国民党政权一心追求的是一党专政,不仅反对人民民主,就连西方式的交阶级民主,民不允许在它的强权之下实行。因此,政协会议刚刚结束不久,蒋介石就发动了全面内战。同时对民主党派连下毒手,先后制造“下关惨案”、“李闻惨案”等,民盟被迫解散,其他民主党派被迫转入地下活动,试图用和平方式建立民主共和国家的口号和努力成为了泡影。

1948年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为动员全国各阶级阶层人民实现建立新中国的光荣使命,于4月30日发布“五一口号”, 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当即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积极响应,纷纷通过 发布通电、宣言、声明等形式,公开表示响应中共“五一”号召。在中共的诚邀与领导下, 从1948 年春到 1948 年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身中共领导的新政协运动,与中共真诚合作,共谋国是,共同筹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建民主联合政府。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五一口号”的提出与各民主党派的积极回应遂成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历史事件,它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公开、自觉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上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从此揭开了新的新篇章。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民主反蒋”,到“民主抗日”,再到“民主建国”,到最后欣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号召,从不同时期民主党派“民主”口号内涵的历史演变、政治追求及其最终的命运中,我们既看到了进步性,也看到了局限性;从欣然接受“五一”口号的最终选择中,我们看到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历史必然性。

第二篇:毛概考试重点五到七章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D)。 A.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B.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邓小平指出,建国以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过程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C) A.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3、衡量一种社会制度先进与落后的根本标准是(A) A、能否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能否建立和发展民主

C、能否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

D、能否提高综合国力

4、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概念是在(D) A.1978年B.1980年C.1985年D.1992年

5、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C) A.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

D.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D

)

A、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 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B、发展科技和教育 C、发展生产力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8、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B)

A、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最终取决于( D

)

A、社会主义公有制程度的不断提高

B、按劳分配水平的不断提高

C、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D、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10、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本质联系起来的是(D)

A、马克思B、列宁C、毛泽东D、邓小平

11、邓小平总结80年代以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少发展中国家发生的严重困难等情况,认为根本原因是(C) A、没有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没有解决好发展的问题 D、没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12、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集中到一点,就是(D)

A、保持政治稳定B、实现祖国统一 C、加强国防建设D、把发展放到首位 13、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 C

) A、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 B、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

14、中国的改革是以——的实施为突破口和第一推动力的( B )

A、国企改革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外开放

D、金融体制改革

15、中国的改革是以——的实施为第二推动力的( C

)

A、国企改革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外开放

D、金融体制改革

16、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因为它所奋斗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

B )

A、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原则的

B、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 C、为了人民的利益的

D、能战胜资本主义的

17、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就因为它所奋斗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

C )

A、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原则的

B、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

C、为了人民的利益的

D、能战胜资本主义的

1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B

)

A、革命

B、改革 C、政治运动

D、阶级斗争 19、共同富裕意味着( D

)

A、同等富裕

B、同步富裕

C、两极分化D、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0、下面哪一个不是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阐述的重要思想( C )

A、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C、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21、邓小平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本质的起点是(C) A、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 B、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质

C、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到底体现在哪里 D、日新月异的世界科技革命新形势

22、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提出的生产力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

B

A、要以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 B、要以是否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 C、要以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 D、要以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 23、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

) A、国家的发展问题

B、国家的改造问题 C、国家的生存问题

D、国家的巩固问题 24、当代科学技术成果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是(

A

) A、信息化

B、产业化

C、专利化

D、专业化

25、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突出了——的首要基础地位。(

A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26、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D) A、解放生产力和发展 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7、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C

)

A、改革

B、对外开放

C、发展

D、加强党的建设 28、我们党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

C )

A、无产阶级专政

B、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民主集中制原则 29、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B

)

A、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B、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30、先进生产力是指(

D

) A、以先进的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 B、以先进的劳动者为标志的生产力 C、以先进的劳动对象为标志的生产力 D、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标志的生产力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本质是(ABCDE)

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C、消灭剥削 D、消除两极分化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ABCDE) A、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 B、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原理的

C、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要求 D、这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E、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任务尤其突出、迫切和需要 3、混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混乱和错误观念主要有(ABCD) A、单纯的精神崇高B、一大二公C、平均主义 普遍贫穷E、共同富裕

4、邓小平阐明社会主义本质及其逐步实现是在(ABCD) A、历史和逻辑的形成过程中

B、物质基础与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中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 D、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的统一过程中 E、静态和动态的作用过程中

5、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必须(ABCDE) A、建立在社会历史客观运动的基础上 B、以尊重生产力的客观物质运动规律的基础 C、建立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现实基础上 D、同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矛盾的运动结合起来 E、同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6、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农村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统计表明,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已从1985年的1.25亿人,减至1998年的4200万人。这一实践表明,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ABCDE) A.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D.我国政府一贯坚持的重要方针 E、我国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的解决

7、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之所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的问题是( ABCDE )

A、它关系到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它关系到怎样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C、它关系到如何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D、它关系到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E、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前途和命运

8、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表现在(

ABDE

)

A、突出生产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

B、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又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出了明确方向 C.提出了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唯一正确途径是革命

D.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E.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观念

9、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ABCDE

) A、肯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促进生产力的巨大作用 B、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C、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揭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客观根据 E、指明了消除两极分化和消灭剥削的根本途径 10、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体现了( ABE

) 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的统一 B、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的统一 C、社会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的统一 D、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的统一 E、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主义最终目的统一

11、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 CDE

) A、它把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B、它把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C、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D、它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大的理论成果 E、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12、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重大实践意义在于( ABD

) A、它为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B、它为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发展和完善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C、它为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开辟了道路 D、它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E、它突破了把按劳分配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1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主要论点有( BCDE

) 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发展生产力 B、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根本要求 E、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14、现阶段发展生产力对于我国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的主要原因是(A、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B、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的需要 C、回应时代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的需要

ABCDE

)

D、解决社会各种矛盾与各种问题的需要 E、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的需要

15、发展先进生产力需要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ABCDE) A、发挥人民群众创造作用

B、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C、正确处理发展先进生产力与现存的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的矛盾 D、不断改革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E、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6、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必然性表现在(ABCDE) A、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B、是由党执政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总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 D、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要求

E、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17、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是(ACD)

A、以发展为己任B、以改革为使命C、以兴国为目标 D、以富民为取向E、以执政为要务

18、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是(AE) A、能否抓住机遇B、能否坚持独立自主C、能否全面开放 D、能否提高国民素质E、能否加快发展

19、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看(ABCD) A、其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B、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C、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E、是不是有自己的特色

20、十六大报告中所说的发展是(ABCDE)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 B、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C、既指经济发展,又包括社会的全面发展,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D、既指当前的发展,又包括可持续发展

E、既指社会全面进步,又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D

5、C

6、D

7、C

8、B

9、D

10、D

11、C

12、D

13、C

14、B

15、C

16、B

17、C

18、B

19、D20、C

21、C

22、B

23、A

24、A

25、A

26、D

27、C

28、C

29、B3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E

3、ABCD

4、ABCD

5、ABCDE

6、ABCDE

7、ABCDE

8、ABDE

9、ABCDE

10、ABE

11、CDE

12、ABD

13、BCDE

14、ABCDE

15、ABCDE

16、ABCDE

17、ACD

18、AE

19、ABCD20、ABCDE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D)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到二十世纪末 C、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二十世纪末

D、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到现代化基本实现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 A、国家、集体、个人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B、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是(B) A、发展商品经济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完善生产关系D、完善上层建筑

4、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只能是(C) A、完善生产关系B、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大力发展生产力D、大力发展私营经济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B) A、自力更生、艰苦奋斗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党的十三大召开

7、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原则,中国现阶段最大的实际是(C) A.新旧体制转轨阶段B、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阶段

C、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阶段

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A)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C) A、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特殊阶段

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其所要实现的历史任务来说,是(C) A、发展生产,解决人民温饱的阶段 B.加快发展,实现人民小康生活的阶段

C、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 D、完全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阶段

12、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的目的是(C) A、夺取政权B、建立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C、解放生产力D、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提出的奋斗目标是(D) A、国民经济现代化B、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 C、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4、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表明,我国的社会性质是(C) A、旧民主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

1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 基本政策的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B) A、基本路线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D、基本策略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要管(B) A、五十年B、一百年C、一百五十年D、二十年

1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制定是在(D)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18、第一次比较完整地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B) A、1982年党的十二大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2年党的十四大D、1997年党的十五大

19、社会主义改革是(C) A、改变基本制度B、原有体制的修修补补 C、社会主义制度的只我完善D、改革具体的政策 20、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A) A、改革B、革命C、阶级斗争D、开放

21、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是(C) A、我国脱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B、我国脱胎于不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 C、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我国脱胎于封建社会

22、改革和开放的前提是(D)

A、四项基本原则B、依法治国C、社会公平D、社会稳定

23、坚持改革开放是(B) A、立国之本B、强国之路C、政治保证D、奋斗目标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是党的(A) A、基本路线的展开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政策 C、最高纲领的体现D、基本路线的核心

25、我们的立国之本是(B)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D、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2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统一于(B) A、社会主义革命中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D、坚持对外开放中

2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是(B)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党的领导

28、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发展提出(C) A、社会主义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B、社会主义分为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C、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 D、不存在社会主义阶段

2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是在党的(C) A、十三届四中全会B、十五大C、十六大D、十六届三中全会 30、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C)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D、吸引外资、对外贸易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写在题干后括号内)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C) 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C、没有实现现代化的、还不成熟的社会主义 D、实现了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的社会 E、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过渡时期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指(ACDE)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发展生产力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E、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是(ACDE) A、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生产力 B、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D、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E、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国家的水平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ABCD) A、实现工业化B、实现经济现代化C、实现经济市场化 D、实现经济社会化E、实现经济规模化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ABC) A、经济建设是中心B、改革开放是动力C、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保证 D、改革开放是中心E、四项基本原则是动力

6、改革是(ABC)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中国的第二次革命D、改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E、改革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方面的特征有(ABCDE) A、生产力比旧社会有很大发展B、社会生产力整体发展水平低 C、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低D、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E、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低

8、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指(ABCDE) A、抓住机遇B、深化改革C、扩大开放D、促进发展E、保持稳定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方面的特征有(ABCDE) A、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B、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尚不发达

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尚不够完善D、两个文明的建设任务是长期的、艰巨的 E、非社会主义思想有一定影响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历史阶 段。这个初级阶段(ABCD) A、反映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B、标志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是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D、历史任务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 E、战略目标是摆脱贫困、实现小康

1l、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为它(ABCE) A、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

B、是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的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

C、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D、是实现高度公有化的所有制结构 E、能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1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BD)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城乡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E、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是(ABCD) A、生产力落后,并且具有多层次性、不平衡性 B、商品经济不发达,市场体系不完善 C、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E、实行单一社会主义公有制

14、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BCD) A、发展是硬道理B、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

C、互相依存、互相促进D、社会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E、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ABCD) A、工业化B、经济的社会化C、经济的市场化 D、经济的现代化E、管理的民主化

16.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ABCDE) A、解决种种矛盾B、澄清种种疑惑

C、正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D、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E、正确对待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17、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BCDE) A、基本含义B、历史地位C、基本特征D、基本任务E、基本路线

1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ABCE)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B、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D、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E、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ABCD) A、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C、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

D、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E、实现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0、十六大报告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使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的认识上,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四个基本”,即党的(ABCD) A、基本理论B、基本路线C、基本纲领D、基本经验E、基本问题

参考答案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C

5、B

6、C

7、C

8、A

9、A

10、C

11、C

12、C

13、D

14、C

15、B

16、B

17、D

18、B

19、C20、A

21、C

22、D

23、B

24、A

25、B

26、B27.、B

28、C

29、C30、C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CDE

3、ACDE

4、ABCD

5、ABC

6、ABC

7、ABCDE

8、ABCDE

9、ABCDE

10、ABCD

11、ABCE

12、BD

13、ABCD

14、ABCD

15、ABCD

16、ABCDE

17、ABCDE

18、ABCE

19、ABCD20、ABCD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

1.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B A.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B.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C.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D.国际金融贸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额 2.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性质应该是D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2000年8月江泽民指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D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4.首先使用“对外开放”表述的,是(D) A.列宁B.斯大林C.毛泽东D.邓小平

5.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历史经验时说,中国的经验的第一条就是(D)

A.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B.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C.对外开放,尽量争取外援 D.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

6.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C) A.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B.加快发展民族经济

C.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7.发展和扩大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A) A.发展对外贸易

B.发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 C.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 D.建立经济特区,积极利用外资 8.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开始于(B) A.1980B.1984C.1990D.1992 9.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B)

A.封闭经济B.开放经济C.计划经济D.文明经济

10.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题和基础是(B) 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11.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吸收利用外资,对外技术交流工作中,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条原则是(D)

A.四项基本原则B.和平共处原则C.自力更生原则D.平等互利原则

12.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国际经济的通行规则,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将逐步实行国民待遇。这意味着在税收负担上,对外资企业将(D) A.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 B.继续实行现有的优惠政策

C.课以比民族经济更高的税负,以保护民族工业 D.与国内其他经济成分一样,公平税负,平等竞争 13.邓小平曾指出,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是(D) A.惩治腐败B.实现四个现代化 C.发展生产力D.改革开放 14.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C A.生产力的重大变革B.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D.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15.200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6208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4亿美元,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828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527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外汇储备达到2864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这些情况表明(D) A.进一步增强了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

B.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C.利用外资成绩显著 D.对外开放持续扩大

16.我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而工业制成品比重不断上升,从1980年的50%上升到1998年的92%,其中机电产品占40%以上,连续8年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同期,在进口方面进口原材料的增幅较大,而进口机电设备的增幅减少。上述材料综合表明,我国(B)

A.机电产品出口条件得到改善 B.进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 C.原材料的对外依赖程度提高 D.初级产品的国外市场缩小

17.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是(A)

A.对外贸易B.技术出口C.对外投资D.承包国外工程 18.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的目的是(B)

A.在这些地区实行特殊的经济和政治政策,进行不同社会制度的试验 B.让这些地区在对外开放中发挥基地和窗口作用 C.由这些地区专搞开放,保证其他地区专搞建设 D.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在这里设立特别行政区

19.进入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其显著特点是(D) A.技术引进从注重硬件发展到注重软件发展 B.从兴办经济特区发展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从吸收利用外资发展到扩大国际劳务合作和跨国经营 D.已经基本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二、多项选择

1.20年来,推动中国社会经济进步和发展的两个轮子是(DE) A.否定“文革”B.否定“两个凡是” C.真理标准大讨论D.改革E.开放 2.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BCDE) A.政治的窗口B.技术的窗口C.管理的窗口 D.知识的窗口E.对外政策的窗口

3.我国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主要特点是(BDE) A.外向型B.全方位C.市场取向D.多层次E.宽领域 4.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应是(BD)

A.全面出击B.以质取胜C.削价倾销D.市场多元化E.后发优势 5.我国已经兴办的经济特区是(ABCDE) 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E.海南

6.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和形式有(ABCDE) A.外贸B.对外技术交流

C.国际资金往来D.国际劳务合作E.国际旅游业 7.实行对外开放是(ABC) A.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 B.市场经济发展的比然趋势 C.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结果 E.是对自力更生的否定

8.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能使社会主义国家(BCDE) A.迅速赶超发达国家B.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加快现代化步伐D.提高经济效益 E.提高科技水平

9.我国吸收和利用国外资金的形式主要有(ABCD) A.外国公司的直接投资B.外国政府和银行的贷款 C.国际金融组织贷款D.发行国际债券 E.购买外国企业股票

10.我国现阶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要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重点,因为这种形式(ABDE) A.便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 B.不增加举借的外债,节省国内配套资金 C.可以缩短还债期限,降低利息负担 D.能开拓新的生产门路,扩大国内就业机会 E.有利于拓宽出口渠道,增加外汇收入

11.对外贸易对发展国民经济具有日益重要的作用。发展对外贸易可以(ABCDE) A.协调比例关系,促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B.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C.增加外汇收入,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国内就业机会

D.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本国经济素质,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E.丰富国内市场,改善人民生活

12.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是(ABCDE)

A.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B.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科学分析的结果 C.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D.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E.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

1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好处有(ABCDE) A.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出口的吸引外资 B.有利于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C.有利于继续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D.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E.有利于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14.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BC)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发展是手段

15.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BCD)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16.按照十六大报告精神,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指(ABCD) A.发展是目的,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动力 B.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压倒一切的

C.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D.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一、答案:

1.B2.D3.D4.D5.D6.C7.A8.B9.B10.B 11.D12.D13.D14.C15.D16.B17.A18.B19.D

二、答案:

1.DE2.BCDE3.BDE4.BD5.ABCDE6.ABCDE7.ABC8.BCDE9.ABCD10.ABDE 11.ABCDE12.ABCDE13.ABCDE14.ABC15.BCD16.ABCD

第三篇:用“五勤”做好群众工作

从12月10日到“三送”包扶村——黄龙镇头塘村开展“三送”工作以来,已有六个多月了,六个多月以来,我走访农户,了解民情;宣讲政策,解释民惑;慰问群众,凝聚民心;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务实工作,为民办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缺乏,参加“三送”工作,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锻炼,体会很深刻,我感到要做好“三送”工作要做到“五勤”。

一是要脑勤,走访农户,了解民情,对村情民意和存在问题,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针对问题的具体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三送”工作总体要求,要思考本村的“三送”工作如何开展,脑子里要随时想着每天要做的事情。

二是要脚勤,就是要多走多问,通过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加强与村民的联系和沟通,同村干部和村民建立深厚的友谊;多到工作难度大,矛盾突出的地方,才能做到情绪在一线理顺,矛盾在一线化解;多到所办实事项目一线去了解工程进展,督促工程进度,才能使所办实事有着落。

三是要嘴勤,在一线与村民打交道,要学会宣传与沟通,就要多动嘴。首先当好政策宣传员,对群众做宣传。心系群众,要学会用老百姓的语言和他们打交道、交流,增进同他们的感情,赢得他们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同时还要多与镇村干部沟通,向上级多汇报、多反映情况。

四是要耳勤,向镇、村干部学习,多听镇、村干部介绍农村工

作经验,化解矛盾的方法;倾听村民的意见与诉求。

五是要手勤,要善于动笔,将村民反映的情况,提出的问题与诉求,好的想法和建议等及时记录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还要随身携带相机,有好的镜头及时拍下来,作为“三送”实拍资料。利用晚上和空闲时间,将一天来所了解的情况,所办实事,收获最大的,感受最深的事情写成“民情日记”,使“民情日记”达到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的目的。

第四篇:乡镇干部转变作风要“五勤”

为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最大限度的发挥政府服务职能,陈井镇围绕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活动的开展,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号召全体干部苦练“脑勤”、“脚勤”、“口勤”、“耳勤”、“手勤”等“五勤”硬功,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纪律作风,努力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脑要勤想,就是多动脑,勤思考。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特别繁杂,乡镇干部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极易陷入事务主义圈子而导致学习少,深思少,凭经验办事多,按老套路办事多,大脑僵化“生锈”。所以,乡镇干部要特别注意多“锻炼”脑。一是要勤学“洗脑”。抓紧学习现代知识,特别是现代管理知识、现代市场知识和法律知识以及基层实用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二是要勤思“动脑”。做“有心”人,常想事,常谋事。既要经常思考那些事关群众利益的具体锁事,多出点子,多想法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要经常反省“醒脑”。检查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干部标准,勤政廉政是否达到组织要求。特别是廉洁自律方面,要时时自省,警钟长鸣,始终保持头脑清醒。

二、脚要勤走,就是要多下基层,深入群众。即使工作再忙,每月也要挤几天时间下基层,到村民家里住上几晚。腿杆要“长”,既要常走“近路”,常去近的地方,更要常走“远路”,常去偏远的地方。脚板要“硬”,既要常走“大路”、“车路”,常去交通方便的地方,更要常走“山路”、“小路”,常去交通不便地方。脚还要不偏,既要常走“富亲”,常去工作搞得好、富裕的地方,更要常走“穷亲”,常去工作搞得不好、经济落后的地方。

三、口要勤讲,就是多宣传、多解疑释惑,多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基层各种矛盾纠纷多,乡镇干部要有“百讲不厌”的精神,苦口婆心、耐心细致地做化解工作。向矛盾纠纷各方讲清法律政策,讲透利害关系,使之心悦诚服,化干戈为玉帛。要勤做群众思想情绪的“梳理员”。有事没事多找群众说说话、聊聊天、拉拉家常、问问冷暖;群众思想上有什么疙瘩,就要及时谈心交心,沟通梳理,帮助解除。要讲真话、实话,不讲空话、套话,多讲群众语言,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四、耳要勤听,就是要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乡镇干部要有“言者无畏,闻者足戒”的宽阔胸襟,既要听“赞歌”,听顺耳之音,更要听“反调”,听逆耳之言,听群众对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的批评和建议。要有“衙斋听竹”的爱民情怀,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经常听听他们生活上缺些什么,生产差些什么;听听他们对政府和干部希望些什么,要求些什么,准确把握群众脉博。

五、手要勤动,就是要多干实事、多办好事。目前,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矛盾还很多,乡镇干部经常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要坚决反对耍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讲得多,做得少,搞华而不实和脱离实际的“形象工工程”、“政绩工程”。要多办对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使群众最大限度地得到实惠;要多办群众急需要办的事,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多办群众办反映强烈的事,理顺群众情绪;多办群众办不好的事,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良好形象。

第五篇:“五勤”与“五心” 做好班主任工作

“五勤”与“五心”

做好班主任工作

姚寨中心小学

姚华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

十分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一同交流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去管理自己的班级,做班主任这么多年,我也有了自己的一点感受。希望能够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我认为班主任应努力做到“五勤”加“五心”。即做到“腿”勤、“眼”勤、“嘴”勤、“手”勤和“脑”勤;强烈的事业心、对学生应有爱心、对工作应有耐心、转化“后进生”应有信心、对学生干部要“放心”。

一、走进学生生活,做到“腿”勤。

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那样,要想从一切方面教育人,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我在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摆在第一位的始终是先了解和研究学生,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腿”勤快,走进学生的生活,就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有利于掌握班级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而且可以缩短与学生的心灵差距,让学生乐于与你亲近。这样,班级的管理就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二、观察学生动态,做到“眼”勤。

我们要获得关于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就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时时观察学生的动态。“眼”勤也有助于我们从观察量的增加上把握对学生质的认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个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事情上的表现不尽相同,我们只有经常地、有目的地反复观察学生相同与不同的方面,才能在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础上,从外部的种种表象中洞悉学生内心世界的本质,也才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进行“长善救失”的教育。

三、与学生对话,做到“嘴”勤。

班主任整天和学生打交道。一方面,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嘴”

勤可弥补眼观之不足,拓宽获得学生信息的渠道;另一方面,“嘴”勤在说服、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能收到巩固和强化学生知行的效果。称职的班主任无不与学生有大量的语言交流。

四、给学生做示范,做到“手”勤。

在学校,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是班主任,学生受班主任的影响也最大。学生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不只听其言,还会观其行。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用行动做出榜样,使学生“耳濡”和“目染”,这就是“身教”。

五、思考成习惯,做到“脑”勤。

勤于思考是班主任工作的灵魂。班主任需要思考的内容十分广泛,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划分出不同的范围。以班主任工作过程为线索,既要思考如何在自然状态下掌握学生的感性材料,分析、研究其隐藏着的本质特点,又要思考通过怎样的途径、手段、方式、方法,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以教育对象为线索,既要考虑全班的共性特点,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

同时,要当好一个班主任,还必须具有 “五心”,即:强烈的事业心;对学生应有爱心;对工作应有耐心;转化“后进生”应有信心;对学生干部要“放心”。

一、事业心

强烈的事业心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因为班主任工作是需要教师作出牺牲的工作,是学校管理的基层工作。没有对此工作的无比热爱和无私奉献,是难以搞好班主任工作的。班主任即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又要进行学习教育,即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又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要多作牺牲。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为前提。

二、爱心

班主任既要承担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又要担当父母温和慈祥的

角色,老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都要充满爱心,洋溢温暖,这样才使学生感受到班集体就是他的家,班主任犹如其亲生父母,有困难愿向班主任求助,有疾苦向班主任倾诉,有欢乐愿与班主任分享。所以说没有爱心的班主任,是不称职的,也是不可能搞好学生管理工作的。

三、耐心

所谓耐心,就是用足够的耐性去容忍每位学生。班主任既要把工作建立在责任心与爱心的基础上,又要有充分的耐心,遇到困难不急躁,不厌其烦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好学生的实际问题。应努力从各方面了解学生,如面对面直接交谈、找其他同学侧面了解、电话联系、家访、家长座谈会等一系列方式。

四、信心

如果说责任心是作为教师的前提,耐心是对老师的考验,信心则应是老师的一种动力。所谓信心,就是始终应对学生抱有希望,坚信他们的能力。如有的学生擅长画画,便让他去协助出黑板报,有的学生比较有号召力和管理能力,便让他去管班级的纪律。

五、放心

要管好一个班级,只有班主任一人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需培养学生骨干,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放心地让他们去干,适时地给予指导。在平时对班干部的管理中,要让每位班干部既分工又协作;既干好本职工作又形成合力互相支持,如副班长负责出勤、纪律;学习委员负责作业上缴情况,每次考试的登记;每个小组长负责组织好本小组的卫生、劳动,而让班长进行统揽,定期向班主任汇报,这样既做到了管而少理,又锻炼了一支班干部队伍。

总之,如何当好一个称职的小学班主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个班主任老师去不断的探索。我相信,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了“五勤”和“五心”,那么我们就可以当好一个受学生欢迎,让家长欢心的班主任。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我与阅读下一篇:学习吴孟超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