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民族理论心得

2024-05-07

学习民族理论心得(共6篇)

篇1:学习民族理论心得

学习民族理论心得

【摘要】: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分布广泛,从最北的黑龙江到最南的海南岛,从最西的天山到东海之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也就决定了不同民族有着不尽相同的民俗,甚至很大差异。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虽然不同,生活方式、地域环境也不同。但这只是个性差异,而作为来源于生活本身的民俗运动,都有一个美好愿望,那就是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虽然有着千姿百态的不同之处,也表现出了紧密相连的相通之处。

【关键字】:民族民族问题民族关系

【正文】:

学习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后,我深深的体会到: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同样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团结,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建立在全国人民的团结和共同努力的基础上的,没有民族团结,一个国家只会灭亡,兴旺也就无法谈起。民族矛盾一直是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想一想当初要不是国共两党闹矛盾,那抗日能打八年吗?要是只有一个国民党,那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国民党自身存在许多的民族矛盾,所以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而共产党先进得很多,他们把人民矛盾是否能够顺利解决作为一次革命能否胜利的决定因素。所以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当然,我们学习的知识远不止这些内容。还有包括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中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当代发展等内容。对这些知识的系统地学习,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对待、理解与民族有关的问题。学无止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历身践行,我们还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华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解决民族矛盾,首先我们应该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国的人民一直受到各种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这是中国历史一直动荡的原因。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废除了封建制度和各种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使中国在各方面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其次就是各民族之间实现民族平等,只有实现民族平等才能有民族团结,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只有这样各民族才能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现代化进程。我们应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是民族团结。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当前,还存在着一些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例如台独以及藏独事件,主要是一些无视民-1-

族团结的在搞国家分裂,这种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打击,同时我们每一个中华人民政府应该加强对人民的教育。只有了强烈民族团结意识感,才能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历史和现实的斗争经验告诉我们,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民族分裂主义是危害国家统一、影响民族团结的主要危险,没有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就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没有稳定与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活动的新情况、新动向,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自觉肩负起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使命,不断开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新局面。

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虽然中间有流血牺牲。我们坚持着一个国家的原则,我们反对任何分离国家的行为!

2009年7月5日,当境内外“三股势力”将它罪恶的魔爪伸向这座城市时,几百名无辜的群众就这么倒下了。可耻的犯罪分子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了我各民族众多的同胞,其行为令人发指,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的谴责。事件发生后,各大媒体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刊载。同胞的血迹和眼泪,孩子那无辜的眼神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揪心。多少幸福的家庭就此破裂!回想这么些年,新疆在国家的关怀下,各方面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有了大大的提高。尤其是对于我们少数民族同学,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帮助下,很多都得以进入内地名校继续求学。我们心中真诚的感谢国家对我们的关怀。然而,总有一部分人企图分裂新疆,在他们心中唯恐新疆不乱。新疆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有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47个民族。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完美的并存在这快美丽的土地上,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各民族同胞互相帮助,共同建设着这块美丽的土地。每当走在乌鲁木齐的街道上,看着一片片繁荣的市场,我的心里是多么的开心。然而,事件发生后,人们不敢再上街了,市场也变的萧条了,整个都沉静了,叫人感到恐慌,更加怀念那些繁荣的日子。为什么要搞分裂?团结难道不是更好吗?此时,我更加深深的体会到民族团结是多么重要啊!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加强民族团结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符合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由于这次事件,新疆各族同胞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短期内的交通管制,信息屏蔽和网络中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这次事件无疑也对新疆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就拿旅游业来说,据官方披露,事件才发生3天,已有1450个旅游团队共84940名游客提出取消赴新疆旅游的预定,其中包括4396名外宾。由关联效应,大家可以推知餐饮业,零售业等蒙受的损失。

由此可见分裂分子的行为是多磨的可耻!我们也看到了,没有祖国的统一明祖的团结我们是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一曲优美动听的《新疆好》,唱出了两千万天山儿女的心声。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到处奏响民族团结的凯歌。“团结月”凝铸兄弟情,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在历代抵御外敌入侵、反对分裂祖国的斗争中,各族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个别极端分子的分裂活动注定要失败!中国大地将吹响和谐的赞歌!在看到历史性的进步时,人们也清楚地看到,民族精

神的重铸和升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华民族精神当今任在重铸,更新和跃升的产痛期中,严格地说它还不够健全,还有待于进一步转化、完善和完成,特别是目前在我国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物质财富的增长与民族精神的提升之间的严重倾斜和失衡。物质的丰裕固然可以为民族精神的提升和高扬提供物质支撑,但并不会自动带来民族精神的提升和高扬,能否有效解决物质财富的增长与民族精神的提升之间的倾斜和失衡,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败的关键。当代中国哲学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有这天然的、不容推诿的责任和使命。它应该切实承担起重铸和提升民族精神的圣神职责,真正自己的民族精神的理性和良心,从而也真正成为自己的民族的理性和良心。在学习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是一个自身自我反思、自我构建、自我完成的过程,它将在重铸和提升民族精神方面引领我们实现自我走向世界和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理论学界对民族关系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探讨。从民族关系的内涵、特征、性质到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到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影响,从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到世界民族关系发展趋势的研究和认识等方面,均有新的理论分析和突破。

民族关系的内涵与类型,所谓民族关系就是指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往关系,主要包括政治关系、文化关系、民族体的交融关系等。就民族关系的形式和范围而言,有国内民族间的交往关系、一族与数族的交往关系、数民族之间的交往关系、民族之间的直接交往关系、间接交往关系等。从类型上看,民族关系又有平等和不平等之分,而且民族关系既有社会属性,又有民族属性。有学者认为,民族关系实际上是指各民族之间的社会联系,就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群体关系。关于民族关系的类型,有学者根据民族结构的差别和族体间互动的形态上的不同,把当今世界各国的民族关系分为一元主导型、两极对抗型、多元平等共存型和道理统一型。也有学者从政治角度把各国民族关系从宏观上划分为对抗型民族关系、封闭型民族关系和开放型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有学者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开始形成的上限,应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算起。这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推翻了在我国经历了数千年历史的剥削阶级掌握全国政权的政治制度,从而也就从根本上推翻了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民族对民族的压迫剥削制度,我国各民族在法律上获得了完全平等的地位,我国各民族间开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过程。也有学者认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至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前,我国的民族关系存在着各民族间劳动人民与剥削阶级统治者的关系,和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这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关系,既含有新民主主义成分,又含有社会主义成分。在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开始形成,它的性质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中华五千年沉淀出中华民族之博大精深、源远长流,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精髓,是一个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石粒,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在人民的心中荡漾,它成了一座丰碑,“延续的血脉,发展的动力,崛起的支撑,挺立的基石”似巍巍的青山,在时代的浪潮里歌唱永恒的民族生命的灵魂。我觉得我们的民族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我认为,所谓的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我们的追求,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诠释,只有我们不断地追求,才能创造出新的成就!才能成功。学习和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才真正的有个新的起点,在奋斗的历程中,才拥有一颗纯洁的心灵,清除暴戾忧郁的情态,让人脸面焕发出圣洁、慈祥和喜悦的光芒,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到并发挥其生命的功能。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各民族团结统一、和平共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地长期渗透、发展,从而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要继承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更要亲身实践付诸于自身的行动之中,要在自身的实践中加以创新。民族精神是随着社会进步的步伐不断发展的,我们生活在新时代更要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营造健康的校园气氛,在学习工作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让校园文化也处处蕴含伟大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中的主要矛盾》,杨志强。

篇2:学习民族理论心得

自古以来,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分布广泛,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也就决定了不同民族有着不尽相同的民俗。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虽然不同,生活方式、地域环境也不同。但这只是个性差异,但我们的本质是相通的,那就是和谐地相处。

学习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后,我深深的体会到: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同样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团结,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建立在全国人民的团结和共同努力的基础上的,没有民族团结,一个国家只会灭亡,兴旺也就无法谈起。民族矛盾一直是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民族团结才是维护社会稳 定、祖国统一、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当然,我们学习的知识远不止这些内容。还有包括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等内容。对这些知识的系统地学习,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对待、理解与民族有关的问题。学无止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历身践行,我们还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在校园中体现这种民族精神,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营造健康的校园气氛,让校园文化也处处蕴含伟大的民族精神。

篇3:学习民族理论心得

在少数民族儿童的汉语教学中, 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掌握语言结构的顺序并不以语言结构的难易度而定。有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还常常会用错“被字句”, 而其在低年级就已掌握了“因果复句”。从语言结构的难易度来看, 复句比简单句更难以理解, 但学生却在没掌握比较容易的简单句之前, 先掌握比较难的复句。这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 仅靠教师过去的教学经验是难以科学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特点和规律的。《少数民族儿童汉语学习研究》一书, 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已有经验作了系统的梳理。一方面解释了有效经验背后的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揭示了多年来的一些错误认识, 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实证研究的结果, 提供了新的科学的教学视角。

近几年来, 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广大汉语教师都在为提高少数民族儿童汉语教学的效率而积极努力。但是迄今为止, 汉语教学的效率仍不能令人满意。过去, 人们总是把希望寄托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上, 一直研究“教什么”和“怎么教”。但是这种研究多少都带有主观设想的成分, 今天看来, 研究少数民族儿童的汉语教学, 仅仅研究教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尤其在语言教学中要想解决教与学的矛盾, 就必须基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积极研究学的问题。少数民族儿童的汉语学习有哪些特征?少数民族儿童的汉语学习存在怎样的认知机制?同时, 非认知因素中又有哪些成分影响少数民族儿童对汉语的学习?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少数民族儿童汉语学习研究》针对以上问题, 从教育视角进行系统探索, 全面揭示不同亚文化背景下儿童汉语学习的特点、规律和认知机制, 并在其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操作性教学建议, 为提高少数民族儿童汉语学习的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也正是《少数民族儿童汉语学习研究》一书的亮点所在。

本书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 介绍了少数民族儿童汉语学习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并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实证研究, 对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因素进行了探索:以傣族、纳西族儿童为例, 探讨了少数民族儿童汉字识别、词汇认知的激活机制特征和发展趋势;以傣族儿童和藏族儿童为对象进行研究, 揭示了少数民族儿童在汉语句子认知过程中的语义和句法分析机制以及少数民族儿童图画认知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最后聚焦于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 对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概念及其与汉语学习的关系进行了概述, 编制了相应的问卷, 并使用自编的问卷对少数民族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 以及二者对汉语学习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 本书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 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实践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少数民族儿童汉语教学所面临的现状, 发人深思。

篇4:学习民族理论心得

关键词:建构主义 民族预科生 英语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8-008-01

一、预科阶段教学的指导思想与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

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速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使之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2002年7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要扩大预科教育规模,提高预科教育质量,加快预科教育基地建设。

随着形势的发展、生源质量的提高以及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对预科教学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1]。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教学目标不能再只局限于文化知识的“预”和“补”,而是要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这无疑业已成为我国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学的又一任务和目标。民族预科阶段的学习不单一是在“量”的方面补缺查漏,进一步丰富,而是要进一步着眼于在“质”的方面下功夫,这种“质”包含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进取性方面,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补习、深化和提升。而这种“质”是在高中阶段被屏蔽而在大学阶段要充分彰显的。因此,学生学习素质或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预科阶段应成为重要任务之一。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又称作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其理论来源有皮亚杰(J.Piaget)的发生认识论和维果茨基(Vygotsky)的社会历史发展观[2]。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第一,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第二,这种建构过程是双向性的:一方面,通过使用先前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以超越所给的信息;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实例的变异性而受到重新建构。第三,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是不同的[3]。正如皮亚杰对儿童认知模式的研究一样,英语的学习也是学生主动、积极地对英语语言的建构,而不是对语言规则的死记硬背;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自然的互动中主动的语言交流,而不是学生被动的记笔记背笔记;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积累并通过交流对所学语言进行检验是语言学习的全过程[4]。

建构主义是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二者之间是紧密相联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建构主义既为自主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也赋予自主学习意义建构的内容和目标;而自主学习同时也是实现意义建构的最佳途径。两者都强调了学习者个体所处的主体地位和做出的重要贡献。

三、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语境,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语言习得也如此。同时,每个学生之间都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因为客观原因,无论是心理上、生理上,还是智力和非智力方面,都有明显差异。个体差异和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教师针对各民族学生的特点设计课堂活动,教学中创造欢乐的课堂氛围,以学生的知识为起点,适当导入文化背景,激发其参与欲,从而使知识的掌握与语言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预科教师吃透教材,具备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所教民族学生的),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所隐含的文化内涵。教师知识渊博,语言生动,发音标准,语法正确,对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有着直接影响。

(二)学法的指导与习惯的培养

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学生的个体因素必须考虑进来,需要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和情况确定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这样才能使个体在完成目标的成就感中获取不断的动力,才能保证制订的目标切实可行。

其次,学生若要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纳依曼说:“今天教育的内容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6]一方面,学习策略的学习和内化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高效地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以及形成高尚的品德,从而减缓学业压力,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地、主动地、高效的求索和建构过程。另一方面,学习策略的学习和内化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学习策略的学习和内化有利于学生适应学习化社会里信息迅速增加、生存空间继续拓展的狀况。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学习策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并生成可让其终身受用的科学高效的学习策略,进而学会学习,可以奠定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策略传授方面,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直接明确的向学生详细介绍策略的内容,并使用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体会使用这些策略和方法的情况,还应结合实际教学过程让学生逐渐熟悉策略的选择和评价方法。同时,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教学任务或专项练习让学生了解完成不同学习任务的各种策略是如何运用的。

(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社会互动论,尤其在语言学习中更加强调师生、生生间的协作、交流、相互作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并视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循环过程。

遵循这一原则,教学活动可安排如下:将学生分组,把具体要学习的任务布置给各个小组,并向学生提供相关参考资料,推荐网络资源。小组内自行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目标, 然后利用网络资源(或其他信息资源)进行资料的搜集,延伸课堂主题,然后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检验自己的想法,并根据问题整合资料。为完成任务,学生要到图书馆或互联网查询资料、翻阅期刊杂志、做大量的阅读,这会无形中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也增强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准备发言时,又训练了学生的组织语言、分析文章、归纳总结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学习惯,加强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再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交流等归纳综合分析材料,完成成果设计。同时,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交际任务,使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得到锻炼。最后采用多种形式展示成果,如书面报告或多媒体等。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讨论的议题和所学知识。教师体现了“支架”的作用,把学习语言知识的活动和使用语言知识的活动协调起来,并将它们置于贴近真实的语境中。

(四)改革评价体系,提高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正确的运用教育评价对提高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应坚持因材施评,以形成性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同时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的能力,对自身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认知能力及行为作出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这一环节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观所提出的“更重视学习的过程”。教师评价与引导下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新形势下教学模式的理念。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提高民族预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是预科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优秀少数民族人才,促进民族繁荣的需要,也是少数民族预科班教师应承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宋太成.民族预科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 2006,4:93.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学研究,1999(3):31.

[3]詹朋朋.语言输入:学习者的主动建构[J].外语界2001(3): 24.

[4]范玮.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25~145

[5]纪康丽.外语学习中元认知策略的培训[J].外语界,2002(3):20.

篇5:学习民族理论心得体会

二、开展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活动是加强和发展我园的民族团结工作的基础

今年以来,我园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扎实开展党的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教育活动,做好特殊时期教生民族团结思想工作。,发挥各党员教师作用。广泛开展了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主题活动,巩固和保持了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

三、结合实际,确保效果

要注重把学习教育月活动与学习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当前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相结合,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把那些关于反对宗教极端的最基本、使广大教师进一步加深对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认识,更好地了解掌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分清什么是合法宗教活动,什么是非法宗教活动,什么是宗教极端思想的反动本质和其危害性,能够认清“三股势力”的本质,,依法从事宗教活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四、大力宣传,营造新氛围

要在认真开展面对面主体学习形式的同时,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营造氛围。制作远离非法宗教活动,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内容的永久性墙体标语或宣传栏牌。要切实抓好学教活动进课堂,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好广大教师的学习,及时了解学习情况,总结推广学习经验,把学教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宣传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大力宣

传“学习教育月”活动,及时宣传报道“学习教育月”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为学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篇6:学习民族政策理论心得体会5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弄清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弄清民族问题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总规律的关系,掌握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上的民族问题规律,特别是掌握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性,对于胜利地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视民族问题,不回避、不夸大、不缩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创新民族理论,建立顾改革开放的40年,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成果丰硕,亮点纷呈。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工作走过的光辉历程,我们从40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创新中可以得到许多重要启示。

第一、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创新,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40年来,我们党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照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坚持从中华民族问题的实际出发,尊重民族发展规律,高度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体系。这要求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调查研究,认真了解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把握新特点新规律,制定的方针政策,经得住实践的检验,经得住风险与挑战的考验,经得住历史的检验。

第二、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创新,必须始终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是进行理论创新的先声,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前提。40年来,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创新、政策创新,使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不断适应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要求。当前,我们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创新,就要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始终注意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体现实践发展的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提出新论断、制定新政策、采取新措施,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和当代化,推动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第三、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创新,必须始终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40年来,正是坚持和做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既深刻总结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也积极借鉴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因而具有世界的宽广眼光和视野。当前,我们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创新,就要密切关注当代世界民族问题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新趋势,充分考虑其可能对我国民族问题产生的影响,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与结论,做到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就要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使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在国际和国内的比较中走向更加成熟。

第四、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综观历史,以历史的深远眼光观察、研究和处理民族问题。这是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创新的重要基础。40年来,正是从我国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丰富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营养,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才体现了时代性,把握了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当前,我们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创新,就要深刻总结我国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注重从各民族发展的历史中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在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在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政策上不断有新突破,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前进。

第五、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发展创新,必须始终坚持胸怀全局,以全局的战略眼光 观察、研究和处理民族问题。

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日起,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把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在各个历史时期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识和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全面、系统、科学的民族理论,制定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不断地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处理民族问题最成功的国家。

学习民族政策理论心得体会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弄清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弄清民族问题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总规律的关系,掌握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上的民族问题规律,有助于提高了我们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理论水平,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大家纷纷表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民族团结的表率,并畅谈党的民族政策好,学习上我都每堂课认真听讲、做笔记,积极发言。在短短的培训时间里,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我的理论水平、知识素养和精神面貌大为改观,特别是掌握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性,对于胜利地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习内容安排上,此次培训可谓是精心谋划、精益求精。不仅有提高思想和理论水平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知识》,更有提高工作能力的《犯罪心理学》,还有与我们工作密切相关的《人权法》等等,可以说教以致学,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各位教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给我们做了深入分析和讲解,让我们听到了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对民族宗教知识有了更详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我们的工作领域更加广阔,工作对象更加复杂,工作方式更加多样,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这些都对医院的业务水平、知识结构、工作方法、应变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次培训就是帮我们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学习的大门,不仅在理论知识上获得了一笔财富,更强化了我们不断学习的意识,增强了我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学习的方法。学习让人的思想更加活跃、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捷。作为一名年轻医生,不断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积累经验是不可或缺的,对我今后的工作来说,无疑将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今后,我要在本职工作中不断磨练、自我加压,勤练、苦练,将组织的信任、领导的关心转化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争取达到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要求,为推进医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民族政策理论心得体会3

通过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我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国的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以及和民族问题有关的宗教问题。换句话说,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就是让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发展及其伟大意义,认识民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民族问题及其由来,民族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以及怎样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另一方面让我进一步了解国情、省情、民情,认识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及其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我国在社会主义时期要解决好民族和民族问题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具体措施。总之,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进行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民族观的教育,从而提高我们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为加速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民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同于阶级,不同于国家,不同于政党,也不同于种族,而是一种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是一个社会实体,并有着自身的矛盾特殊性,同样由于民族存在引起的民族问题,即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也不同于阶级问题、国家问题、政党问题和种族问题而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马克思恩格斯对世界民族和民族问题这一历史范畴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而独立的学科。同时,它与许多学科相联系:(1)与哲学相比。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探讨的是一切事物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是普遍规律;民族理论研究的则是民族和民族问题这两个具体为基本的方面。(2)与民族学。民族理论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规律,并用其指导社会实践活动;民族学研究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具体到每一个民族的产生、发展过程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内容。(3)与历史学。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全过程,让人们了解社会的过去及发展;民族理论只对民族这一社会历史中的现象、范畴作研究。(4)与民族史学。民族史学着重研究民族发展的全过程,是每个民族的历史,也就是追溯各个民族的起源、形成、发展和变异;民族理论只对规律进行研究。同时,民族理论还与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法学、艺术、伦理学等学科有关系,并应用这些学科的许多优秀成果来研究民族的一般特点和普遍规律。但民族理论也在学科发展中体现出自己的特点:(1)科学性;(2)阶级性;(3)实践性;(4)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最可靠的锐利武器。就中国来说,民族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的重要方面,因此,掌握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真制定和执行好党的民族政策,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民族问题,将对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民族政策理论心得体会 通过党的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的学习,使我对我们党的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有了跟会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专家、教授的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解,使我对今后新疆反分裂斗争的形势有了更深刻、更清醒的认识。我们必须认识到,新疆的社会经济目前处于转型时期,各民族之间,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间因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以及社会经济体制的不够完善,不可避免地引发一些矛盾,影响到社会稳定,甚至被三股恶势力利用进而影响到国家安全。因此,我认为必须从多角度和多层面构筑反分裂斗争的坚强防线,建立健全各项社会调控机制。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建立打击三股势力的法律机制 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主要涉及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和暴力恐怖犯罪,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都带来巨大的威胁和破坏。为了实现对三股势力的有效打击,我认为应坚持和继续进行以下工作:首先,司法机关应认真研究和学习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和恐怖组织犯罪的定罪原则、罪名认定和处罚规定等,包括对作案成员身份性质的认定标准,情节恶劣、危害程度的认定标准,财产刑的适用标准,加重、减轻或免除刑罚事由的细化规定等,以便在司法实践中熟练操作。第二,要继续坚持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的方针。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仍将以暴力恐怖犯罪和制造局部骚乱为主要形式,所以严打的方针不能变,重点打击对象是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极端宗教势力的为首分子。此外,要注意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和暴力恐怖犯罪,在量刑阶段,司法机关对顽固的犯罪人应侧重严 厉的一面,对轻微的犯罪人则应侧重宽缓的一面。在行刑阶段,监狱部门应注重矫治危安犯及暴力恐怖犯罪人的特殊性,教育矫正必须适应现代社会行刑个别化的要求。第三,要从严强化情报信息网络建设。今后应续加强隐蔽战线斗争,实行全面动员,发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采取公秘结合、干群结合、人技结合等有效手段,拓宽情报信息工作范围和领域,建立渠道畅通、灵敏高效、覆盖广泛的社会情报信息网络,严密防范和主动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渗透和捣乱破坏活动。

二、建立规制非法宗教活动的综合应对机制 非法宗教活动是新疆宗教事务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它虽属人民内部矛盾,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与三股势力打着宗教旗号的违法犯罪活动相交织。我们应当认识,阻遏和预防新疆的非法宗教活动是一项政府多方面工作相配套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手段。在运用法律手段治理非法宗教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依据国务院的《宗教事务条例》和新疆地方性宗教事务管理法规对宗教事务加强管理,做到有法必依,只有法律依据充足,才能使宗教事务管理体现法律正义,才能对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进行有的放矢的法制宣传教育,避免产生某些矛盾和对立。第二,要明确划分非法宗教活动中的一般违法行为与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或其它犯罪的区别,澄清人们思想中的模糊认识,改变实践中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有的对非法宗教活动不敢管、不愿管或不知如何管理,有的却对正常的宗教活动随意管或采取极端方式管理。第三,要正确理解宗教事务管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不仅包括宗教法律法规,而且包括其他现行的一切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章。因此,各级民宗部门应牵头和会同公安、司法、土地、房产、教育和文化等部门成立一个类似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宗教事务管理委员会,起始可以是一个协调机构,而后逐步过渡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工作机构,其职责是对各种非法宗教活动作出正确的学习民族政策理论心得体会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几千年来,各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团结,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建立了休戚与共的紧密关系,形成了具有强大凝 聚力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全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行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真正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和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我们党始终把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平等和睦相处,各少数民族之间也平等和睦相处。全国所有民族,无论人数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都是祖国大家庭平等的一员,都具有平等的政治地位,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各民族都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神圣义务。全国各族人民要继续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为维护祖国统一、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不断作出新的贡献。坚持民族平等,增进民族团结,必须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只有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起来,整个中华民族才能振兴。推动各民族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不仅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各族群众的生活日益改善。广大干部群众要继续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不断取得改革和建设的新成绩。正确处理宗教问题,一是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二是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是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不信仰宗教,但我们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要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积极力量。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信教群众要遵守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法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二是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宗教界人士要爱国、进步,要为祖国统一、民 族团结和社会发展多作贡献。我国宗教界有爱国的好传统,要继续发扬光大。宗教界人士和宗教团体要运用自己的影响,引导信教群众爱国守法,抑恶扬善,服务社会。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是最好的。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是最成功的。实践充分证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继续坚持不懈地在全社会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及民族基本知识的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强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新疆的良好氛围。

学习民族政策理论心得体会5

上一篇:拓展游戏孤岛求生下一篇:学习包粽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