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珠闽地区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长珠闽地区范文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认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的活动课。本节教材是在第一章“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二章“北方地区”第三章“南方地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堂复习课,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是区域差异表现最明显、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教材通过对北方和南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区域的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并且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3.明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通过辩论赛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南、北两地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三、重难点

重点:南方和北方的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法学法:

1 教法分析:

角色扮演法:以辩论赛的方式开展课堂活动,在归纳总结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 学法分析:

作为初二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把握以及读图、归纳、比较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比较法、归纳法:在本节课之前布置任务,让每一位同学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进行比较,从图像的比较、归纳,上升为抽象的语言文字描述比较,落实教学内容。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相互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发挥每个同学的自主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达到激发兴趣启迪心智的境界。

学法具体如下:

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读图,提取有用信息加以整合,掌握读图用图技能 讨论归纳法——学会相互交流协作,实现教学相长

表格比较法——空间比较,开拓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多媒体直观教学法——直观感受地域的差异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 分组 由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喜欢住在北方的同学为一组,喜欢住在南方的学生为一组)

2. 正方:生活在北方好 3. 反方:生活在南方好 4. 主持人:老师 5. 计时员:学生毛遂自荐

6. 评判团成员:四位学生

双方各确定一辩二辩三辩四辩人选,一辩同学 主辩地形

二辩同学 主辩气候

三辩同学

主辩水文植被土壤 四辩同学

主辩社会经济 (平均每几个同学分别负责收集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及社会经济资料)

正反方各准备一个ppt课件在辩论赛之前分别介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比赛规则:

1、陈词阶段:就辩题提倡即兴陈词,所持观点清晰,表述层次分明,语言自然流畅。由双方一辩为他们的队伍阐明观点,时间为3分30秒。

2、攻辩阶段:就辩题攻辩由正方二辩开始,正反方交替进行。正反方

二、

三辩参加攻辩。注意,正反方

二、三辩各有且必须有一次作为攻方和辩方。攻辩双方必须单独完成本论攻辩,不得中途更替。不得以长时间提问影响对方答辩,不得以长时间答辩妨碍对方提问,每次答辩限时20秒。主席有权终止一方过长的提问或答辩。每一轮攻辩阶段为2分30秒。

3、小结阶段:四轮攻辩阶段完毕,先由正方一辩再由反方一辩为本队作攻辩小结,每方限时2分30秒。正反双方的攻辩小结要针对攻辩阶段的态势及涉及内容,严禁脱离比赛实际状况的背稿。

4、自由辩论:就辩题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由双方选手分别一对一进行自由辩论,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计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累积时照常进行。同一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弃发言。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的一方扣分,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纠缠不放的,适当扣分。每方各有5分钟时间。

5、总结陈词:由正反方四辩陈词,各用时四分钟。辩论双方应针对辩论整体态势进行总结陈词,并注意升华辩题内涵,时间为4分钟

开篇:同学们,相信你们都同意这样一个说法:“骏马西风冀北,杏雨春雨江南”。在祖国富饶的土地上,相同的时间段内,却呈现出不同的物候现象,大自然的力量是多么神奇啊。可是对于南北方,我们了解多少呢?对于南方还是北方好这一话题,同学们又有怎样的看法呢?今天辩论双方将会对这一问题展开辩论。 现在我宣布南方好还是北方好辩论赛正式开始。 首先介绍双方辩手。

坐在我左手方的是正方,立场是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好。

一辩xxx同学 主辩地形

二辩xxx同学 主辩气候

三辩xxx同学 主辩 水文植被土壤 四辩xxx同学 主辩社会经济

坐在我右手方的是反方,立场是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好

一辩xxx同学 主辩地形

二辩xxx同学

主辩气候

三辩xxx同学 主辩水文植被土壤 四辩xxx同学

主辩社会经济

再给你们介绍今天的评判团成员:xxx xxx xxx xxx

计时员:xxx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的到来。

一、我们进入第一环节

双方各派一名代表用幻灯片演示南北方地区的大体概况。

先请正方代表展示。时间5分钟。谢谢xxx同学

有请反方代表展示。时间5分钟。谢谢xxx同学

经过精彩的幻灯片展示环节,我们对南北方有初步了解。

二、我们进入第二环节:双方按顺序对辩

规则:

1、要求说明本区的优越性并说明对方的不足。

2、分析各主辩内容的形成原因,提出改进或弥补方案。

首先我们有请正方一辩开篇立论,时间2分钟

谢谢xxx同学

有请反方一辩破题立论,时间2分钟

谢谢xxx同学

有请正方二辩表明立场,时间2分钟

谢谢xxx同学 有请反方二辩阐述观点,时间2分钟

谢谢xxx同学

有请正方三辩发言,时间2分钟

谢谢xxx同学

有请反方三辩进行反驳,时间2分钟

谢谢xxx同学

有请正方四辩阐明观点,时间2分钟

谢谢xxx同学

有请反方四辩表态,时间2分钟

谢谢xxx同学

三、通过刚才针尖对麦芒的一对一辩论。我们对正反双方的观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马上我们进行紧张而激烈的第三个环节:自由辩论

要求:内容积极健康,不得进行人身攻击,切合实际,灵活表达本区优越性。 正反双方交替进行。时间6分钟。计时开始!

四、刚才的自由辩论可谓唇枪舌剑精彩非凡,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要求:我抽到的第一位同学提问问题,再抽到的反方同学回答问题

本环节在组员间进行,辩手不得回答问题。所提问问题应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若不回答问题则需补充本区的优势 时间为5分钟

五、下面我们请双方代表总结陈词 要求说明本区优越性和发展方向 每方3分钟

六、评判总结宣布结果

看来在辩论中辩手们都尽心竭力,对我们的评判团成员来说他们的工作并不轻松。现在请评判团成员退席评分。现在我宣布评判结果 正、反方:

论据及内容是否丰富充足及幻灯片效果

(20)得分—

语言表达和说服力

(20)得分—

辩手及组员的反应能力和机智

(20)得分—

组员间合作协调能力

(20)得分—

幽默感

(10)得分—

表情举止风度

(10)得分—

好,经慎重考虑,正方最终

得分—

反方最终

得分—

胜方为—

祝贺你们!

同时我们也要对x方的精彩表现表示鼓励和感激(鼓掌)。老师根据同学们的表现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

六、教学反思

对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言,我觉得有三个难点:第一是准备阶段,要求学生不仅有很高的积极性及参与性,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比较归纳能力及合作意识。第二是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老师不仅要照顾到所有人参与,同时要处理好时间及一些可能的突发状况,第三是如何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适时地将其升华,

我觉得这三点是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度的一个指标。

第二篇: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教案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北方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表、分析对比,使学生识记北方的区域特征

3.了解北方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的农业生产特征与森林资源的分布。

4.了解北方的矿产资源及重要的工业基地。

5.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成就、问题及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相当巨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北方的自然环境、农业特征、矿产资源

三、教学难点:分析北方地区气候、地形、河流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人民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讨论法、引导法、比较法等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平台

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入】(多媒体显示)

欣赏诗词《沁园春•雪》,并配合北方风光图片。

(一)、北方地区范围、位置和自然环境

【读图】媒体逐一显示本区的地形区、河流、山脉、海域等

【学生活动】

1.读图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东部秦岭—淮河以北)

2.读图找出北方地区的各省级行政区。

3.说说本区的面积和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及民族组成。

(二)、旅游资源

【提问】①本区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因此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请说说看本区有哪些人文旅游资源?

(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等)

②请说说有哪些自然旅游资源?

(泰山、长白山天池、恒山、华山等等)

【图片及片断欣赏】

请收集旅游资料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面

(包括上述的旅游景点图片、“观冰灯”和“冰上运动”的录像等)

三、农业生产特征及主要农产品

【读图】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温度带分布图

【出示问题,学生讨论】

①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之间?(400—800毫米之间) ②在这种情况下其耕地类型是什么?(旱地)

③北方地区属哪个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④这样的温度带中各自的作物种类一样吗?作物熟制是如何?

以北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高粱、

大豆、马铃薯、甜菜

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

荞麦、甘薯、谷子

(同时出示有关作物的图片)

【学生活动】

由农业资料收集组的同学介绍东北平原的 “黑土地”。

(媒体同时展示“黑土地”、东北小麦田、机械化耕作等图片)

【过渡】由前面的读图我们知道本区有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北部有很多的山脉,这些地区有丰富的什么资源呢?

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有“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

本区位于温带,因此本区的温带水果非常有名,有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同时出示各特产的图片)

(三)、矿产资源与工业生产

【读图】(出示矿产资源布图)找找看本区有哪些矿产基地?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鞍山铁矿、华北油田、中原油田、大同煤矿等【活动】 由工业组的同学介绍山西省的煤矿,说明山西省是我国生产煤炭最多的省份。(出示图片)

介绍我国最大的大庆油田(播放有关片断)

【讨论】

由于本区资源丰富,因此在这些资源基础上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业中心,读图看看本区有哪些主要的工业基地和中心?

工业基地:东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示图)

工业中心:太原、西安、兰州等

【讨论】

阅读课本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环境变化”,并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谈谈本区还有哪些不足和局限?

【归纳】

除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以外,还有沙尘暴、缺水问题。

【讨论】

那么解决的办法有哪些?

【录像】让学生观看下列影像资料,然后讨论回答问题:

问题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问题二:没有黄土高原,就没有黄河与华北平原,这种说法是否正确?问题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展示黄土高原治理较好的地区的图片资料)

【小结】(利用课件板书)

【课后活动】

有一国外大集团准备到中国北方投资,派出考察团来北方地区。请准备好资料和图片,向外方代表介绍北方地区的优势和特点。

教学后记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南方地区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一个重要地理分区,同时学生们也居住在该区,对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更应做一个充分的了解。了解我们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分析与处理:

重点:运用地图说出该区的位置、范围;在地形图上识别主要的地形类型。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本节课学生们已有学习北方地区的经验,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归纳。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3)了解南方地区的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的分布,并分析其临海分布对经济发展的有利之处。

(4)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矿产地。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南方地区的学习,认识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比较法

四、教学建议:

教案为第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以优美的诗词和画面引出富庶而又美丽的江南。“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多情浪子柳永这首才情并茂的《望海潮》,把江南充斥着巨大财富的美景描绘得令人神往不已。这些美丽的文字甚至引发了一场战争——统治着北方茫茫旷野的金国海陵王完颜亮读这首词后,周身热血沸腾,夺取江南这一人间天堂激发起来的勃勃野心不可扼制地张扬开来,他立即下令调集强悍的女真骑兵部队杀奔南方,并亲自担任这支

浩浩荡荡的南征大军的统帅。江南是否就等同于南方地区呢。

【南方地区的范围】

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东临黄海和东海,南临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用板画形式表述)主要地形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同时说明江南和南方的异同)

【合作探究】

提供给学生有关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4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要求将学生分成4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探究分别从4组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概括出这4个地区的各自的自然地理特征(具体要求见学案),并选出一个代表具体阐述本组的观点,在此其间,教师巡回指导。(个别同学能力的锻炼与全班参与相结合,避免了重视个体,实现了人人参与,营造出了良好学习氛围,同时也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这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阐述进行评价、总结和提炼,同时也让同学相互之间进行评价。教师总结略。

【学以致用】

请同学做一个设计师,为这几个地区设计一下适合当地气候和地形的民居,并说出理由。教师也可以出示几张典型的民居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气候、地形相应知识来判断该民居所处的区域。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造就了各地不同的人文景观。【综合演练】

我们感受到的南方地区一直是一个温馨、富饶的地方,然而南方地区也有其粗暴的一面。引入南方雪灾视频图片和材料,请同学思考下雪是自然现象,北方年年都下,即使有暴雪,也没造成严重问题。为什么南方降雪会产生这么多问题呢?为什么湖南省受灾比较严重,而四川盆地相对影响却较小呢?面对灾害的发生,我们可以为此做些什么呢?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教学后记

第三篇: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2)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信息,特别是利用网络进行材料搜集和取舍的技能。

(4)在众多纷繁的资料中,要学会根据马克思主义有关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鉴别有用资料,要做到取其精华,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5)对所用资料可以大胆批判、怀疑、探索、交流和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南、北方地区各有利弊)。

(6)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小组进行分析、研究,与其它小组进行交流、

辩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x k b1.c o m

(1)感受我国南北方人民的智慧和人地关系的协调和谐之美。

(2)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与人分享成果,并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看法。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本次教学活动将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阅读大量的有关地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类、选择、取舍、整理、分析、概括,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课前)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地理教材上相关的内容资料进行自主探究,最后通过辩论赛展示出来。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发挥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如教学活动之前的准备、指导和策划,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在网上或地理教材上相关的内容查找、选择、阅读和整理地理材料,并把这些材料提供给辩论赛的正反双方;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学法指导

把本节内容改为“是生活在南方好还是生活在北方好?”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方,然后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查阅书籍、访问、调查等活动来收集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双方激烈的辩论,从而得出南北方地区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选择南北方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加以研究,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重点放在辩论人选的选拨过程,在最后辩论时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的原则。

重点难点

重点:对比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难点:对比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原因及优劣。 通过学生网络查询、查阅书籍、访问、调查等活动来收集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双方激烈的辩论,从而得出南北方地区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教学准备xk b 1.com新 课 标第 一 网

课本第9页图5.12和图5.13 授课学时:1学时。 教学流程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大家回忆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和划分依据?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季风区的区域有哪些呢?(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是什么呢?

尽管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我国季风区,但是两地区也存在很大差异。今天我就带领大家走进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首先,我带领大家到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农村去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读图:课本第9页图5.12和图5.13 回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环境有哪些差异?

(注明:由学生观察景观图片比较差异,并总结属于哪方面的差异。例如北方地区以旱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这属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 延展: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发现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环境有哪些差异?(南矮北高(身高)、南繁北齐(语言)、南轻北重(工业)、南拳北腿(武术)、南甜北咸(饮食)、南软北硬(姓名)等)

设疑:为什么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环境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教师引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影响因素: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 学生活动探究:前后桌为一个讨论小组,任选一个方面,利用教师提供的图表和资料,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利用资料进行验证)

(学生根据需要,选择教师提供资料和图表)

资料一: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课本第7页图)

① 四个城市分别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一个区域? ② 比较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③ 根据上面的比较,总结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 ④ 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气候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资料二:地形图

①读图,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地形的差异。 ②地形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通过探究,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文环境的差异。 请大家总结,自然环境有哪些差异呢?列表格进行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的图片和图表,分析河流的流量、植被的差异。

北 方 地 区 南 方 地 区

1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植被

河流的流量(大或小) „„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了解到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南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两地人文环境的差异也较大,这些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板书: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地区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地形、气候 河流、植被

二、北地区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耕地、作物、熟制

交通、住房、主食、爱好

巩固练习:

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

,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

作业:填写下表

1、必作题:

主要地形 一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干湿区 河流流量 河流结冰期

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

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

2、选作题:

作物熟制

它作物 传统民居 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

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

植被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传统运输方式

耕地类型

油料作物 气候类型

糖料作物

第四篇:《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学设计说明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

《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学习本节课要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给学生提供中国地形空白图,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标出秦岭淮河,并拓展学生的思维,联系回顾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训练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给学生提供大量相关地图及图片,通过对比,学生总结出南方与北方主要自然环境特征及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差异。 我确定的学习目标是

(1)在区域划分图中标出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限秦岭-淮河并能回顾总结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两个区域在地形、气候、河流水文及植被类型方面的差异。

(3)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民居、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上的差异。 (4)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二、对教材 学情的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 确各地区的区域特征,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是区域差异表现最明显、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教材通过对北方和南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区域的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并且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上学期的中国地理的学习,对中国地理有了一定感知,也培养一定读图分析能力,同时对南北方地区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课教学要从学生的身边事例谈起,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地图,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案为引导,以教师讲解为补充完成本节课学习。

三、学习方法指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人人动手动脑,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发挥每个同学的自主性,使得学习的过程很愉快,同时又渐进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和程度也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本节课始终以南、北方地区的比较为主线,包括自然环境的比较、人文环境的比较,从图像的比较、归纳,上升为抽象的语言文字描述比较,落实教学内容,列表格归纳知识点。通过阅读各种图,提取信息,加以整合,初步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共同发展,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设计

首先回顾上节课讲过的四大地理区域,追问威海属于哪个地区,在回顾复习中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进入这节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设计

首先出示反应南北方自然环境和人环境差异显著的图片,学生根据了解判断每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景观.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中感受南北方的差异。 第

二、学习北方与南方地区位置范围,根据导学案活动二,让学生在中国地形空白图中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及其分界线—秦岭淮河,联系回顾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通过画图让学生更好的明确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位置,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出示区域划分图、季风与非季风区划分图、三大阶梯分布图,学生对比分析,得出北方与南方地区同属季风区,都跨越了第二 三阶梯,锻炼了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三、学习北方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根据导学案活动三,让学生在中国地形空白图中标出两区域中主要地形区,总结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地形特点。学生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地水热组合图,对比分析北方与南方地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年降水量即将水季节分配差异。学生读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河流的流量变化曲线,总结出北方与南方地区河流在径流量、有无结冰期、汛期、含沙量等水文特征的差异?思考造成南北方河流量差异的原因。根据图片思考回答南北方的植被类型差异,进一步思考区域内部植被类型的差异及原因。这一环节学生根据相关地图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南方与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第四、学习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我设计了一个游玩日记《广州的同学王凯假坐火车来威海游玩所见》 通过日记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北方与南方在气候、农作物类型、民居特点存在较大差异。随后播放《南北方农业地区差异》视频让学生由视觉感官感知南北方在耕地类型、熟制、农作物种类上差异。播放《自然环境的生动反映-南北方的民居》视频,让学生了解南北方民居特点。随后完成导学案表格填写。最后欣赏南北放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水果、房屋风格、饮食文化、风俗文化的图片,。

第五、学生完成学案巩固练习,巩固知识点并进行及时反馈。

第五篇: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红色旅游的区域协作

发布时间:2011-8-

3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卢丽刚

摘要 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两大区域红色旅游资源集中度、知名度都相对较高,绿色、古色、民俗、海洋、现代城市等旅游资源适应了红色旅游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为开展区域合作提供了可靠的产品支持。但东、中部经济发展、交通等基础实施、市场意识、人员素质的非均衡性导致红色旅游发展的失衡;区域合作侍重政府,导致旅游企业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体制与地方保护主义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对此,应搭建信息平台,促进各地区红色旅游信息和人力资源的交流;强化区域红色旅游法律约束机制,提升合作的效能;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建立区域协商制度,共建无障碍旅游圈。

关键词 中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红色旅游;区域协作

中国中部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六省,它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东部沿海地区是指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10个省、直辖市,包括海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北京、天津、河北。这些地区是目前相对发达的地区。我国三大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汇集于此。加强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红色旅游的区域协作,整合东中部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既可以进一步发挥东部地区资金、信息、管理、人才和技术的优势,又可以为中部地区带来更多的资金流、信息流、客流量,提升中部地区的红色旅游发展速度,提高旅游经济收入,造福百姓,改善群众生活水平,缩小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红色旅游区域协作的基础

战争年代里,中国历经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给这两个地区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国家确定的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中,有六个都在东中部地区,占50%。他们分别是:

1、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革命摇篮,领袖故里”;

2、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3、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4、以皖南、苏北、鲁西南为主的“鲁苏皖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东进序曲,决战淮海”;

5、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千里跃进,将军故乡”;

6、以山西、河北为主的“太行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太行硝烟,胜利曙光”。

在国家确定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穿越东中部地区的有19条,占63%。他们分别是:

1、北京-遵化-乐亭-天津线;

2、北京-保定-西柏坡线;

3、上海-嘉兴-平阳线;

4、南京-镇江-句容-常熟线;

5、泰州-盐城-淮安-徐州线;

6、南昌-吉安-井冈山线;

7、赣州-瑞金-于都-会昌-长汀-上杭-古田线;

8、井冈山-永新-茶陵-株洲线;

9、韶山-宁乡-平江线;

10、海口-文昌-琼海-五指山线;

21、张家界-桑植-永顺-吉首-铜仁线;

11、黄山-婺源-上饶-弋阳-武夷山线;

13、黄山-绩溪-旌德-泾县-宣城-芜湖线;

14、济南-济宁-枣庄-临沂-连云港线;

15、武汉-麻城-红安-新县-信阳线;

16、合肥-六安-金寨-霍山-岳西-安庆线;

17、太原-大同-灵丘-涞源-易县-涿州线;

18、石家庄-西柏坡-涉县-长治-晋城;

19、沈阳-锦州-葫芦岛-秦皇岛线。另据统计,在国家确定的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有79个分别在于中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由此可见,中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红色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性,集中度、知名度都相对较高,这为两大区域红色旅游协作奠定了基础。

不仅如此,中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还有其各具特色的绿色、古色、民俗、海洋、现代都市旅游资源。绿色旅游资源中,全国首批66家通过5A级旅游景区名单中有40家汇集在东中部地区,约占76%,其中属于东部地区的有27个,属中部地区的有13个。绿色旅游资源中最著名的山水有黄山、庐山、泰山、衡山、武当山、五台山、太行山、大别山、三清山、龙虎山、九华山、武夷山、张家界、鄱阳湖、洞庭湖、太湖、西湖、东湖、千岛湖、黄河壶口瀑布等。古色旅游资源中最著名的有北京的故宫、圆明园、长城八达岭、承德避暑山庄、曲阜孔府、太原晋祠、大同云冈石窟、嵩山少林寺、开封清明上河园、洛阳龙门石窟、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麓书院、合肥三国古战场逍遥津、绍兴禹陵、宁波天一阁、苏州拙政园等;民俗旅游资源中最著名的有闽粤赣三省的客家围屋、土家苗家风情等;现代都市旅游资源中最著名的有北京奥运村、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珠海特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闽东南城市群等;海洋旅游资源中最著名的有青岛海滨旅游胜地、秦皇岛北戴河、三亚的天涯海角、厦门鼓浪屿、深圳海上世界、浙江的舟山群岛等。这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适应了红色旅游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为开展区域合作,延长红色旅游消费链提供了可靠的产品支持。

二、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红色旅游区域协作的瓶颈

(一)两大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导致红色旅游发展的失衡。自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借助已有的经济、技术、交通、通讯等优势,又加上政策优势,经济迅速发展,而中部地区身处内陆,改革开放步子晚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导致红色旅游基础没施建设的失衡、红色旅游客源流向的失衡、红色旅游消费水平的失衡等。

(二)交通状况不一致导致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失衡。从总体上看,贯穿两大区域的京

九、京广、浙赣铁路线,京珠高速公路,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海运,畅通的长江、黄河水上交通以及四通八达的航空运输系统为东、中部的交通往来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中部地区某些具有高价值的红色旅游资源因所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交通欠发达,这就使得这些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带了一定困难。例如:上海的“中共一大旧址”和瑞金“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旧址”、苏南常熟的沙家浜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系列红色景点都具有极高的红色旅游价值,但因两地的经济状况不同,其交通等基础设施也有极大的差距。在选择上,人们可能更愿意选择交通便利的上海、常熟,而不是瑞金、浏阳或铜鼓。不同的交通状况,可能会给不同的地区带来不同的客源市场,因此,会造成某些红色旅游景点红的更红,而某些红色旅游景点遭受冷落,最终使中部落后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呈现不平衡性。

(三)市场意识强弱不同,人员素质高低不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几十个大中型城市,经济开发程度极高,市场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他们有着强烈的市场意识,也有着极为丰富的人力资源,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的人才素质都堪称全国一流。与此相反,中部地区除武汉、长沙、南昌、合肥、郑州、太原等省会城市等城市以外,绝大多数地区是欠发达的革命老区。老区人民的市场意识相对淡薄,红色旅游产业化、市场化与发达地区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以江西省为例,该省分布有老区乡镇的县市共81个,所辖乡镇共1684个,其中老区乡镇为1374个,占75%,老区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55.5%。在偏远山区、湖滨地区、库区等缺粮少地的贫困户达上百万人,文盲、半文盲仍有数百万人。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那里的人们信息长期闭塞、市场意识非常落后。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工资待遇较低,造成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因此,中部地区拥有的各类旅游从业人员较少,在业人员总体学历水平、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偏低,受过正规旅游业务培训的人员的比例则更少,尤其是专业红色旅游资源规划人才及管理人员紧缺,这种状况严重地制约着当地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协作倚重政府,导致旅游企业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政府是区域协作的重要主体。没有政府的介入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协作就会失去必要的条件和基础,但只有政府参与而没有旅游企业参与,协作难以深入持久。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红色旅游已有的区域协作,大多停留在地区旅游行政管理层面上,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和手段。旅游企业角色边缘化和定位模糊,导致旅游企业对参与红色旅游区域协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传统体制与地方保护主义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高度集中的传统旅游管理体制下,旅游资源被条块划分,地方利益被前置,雷同的旅游项目在区域内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造成旅游资源和国家财力、人力资源的极度浪费。例如,1986年江西在万载县城率先建立了“湘鄂赣革命纪念馆”,后来湖北在阳新县城也建立了“湘鄂赣边鄂东南革命烈士纪念馆”,1998年,湖南的平江县又建立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类似的情况还有“红军长征始发地”之争导致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这种对区域性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分割使用的行为,造成了红色旅游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使区域红色旅游产品缺乏整体特色,难以形成竞争的合力。

三、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红色旅游区域协作的策略

(一)搭建信息平台,促进两大区域红色旅游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跨越的空间特别广,因此,信息平台在协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各地区可透过信息技术共同构建区域旅游营销网络和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进行红色旅游信息的交流与协作,使各地区的信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有效传递,引导旅游企业采用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提升经营水平,引导宾馆饭店、旅行社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行业共享。同时,也可借助这一信息平台进行宣传,扩大两大区域红色旅游的知名度。

(二)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实现共赢局面。区域旅游协作是由不同利益主体构成的合作型系统,各利益主体是在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接受合作,如何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将是区域旅游协作的中心问题。为此,必须形成体现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利益兼顾和适当补偿原则的区域利益协调协作机制,避免旅游市场的盲目、过度竞争。一方面,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应以更加积极、更加真诚的姿态主动出击,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寻求投资和合作,积极争取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建立区域协商制度,共同规划、开发和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旅游企业在中部地区开发和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时,要正确处理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和红色文化遗产,切实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要通过多吸纳当地人就业,使当地居民尽可能多地获益,推动旅游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协作区域中较发达的一方可通过低息或无息贷款、政府援助等途径支援欠发达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培训,实现旅游利益均衡的目的。另外,国家应在宏观旅游产业政策和重大项目建设方面适当倾斜,帮助中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红色旅游。

(三)建立区域协商制度,共建无障碍旅游圈。为共同推动中部地区红色旅游的深度开发,实现中部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合作共赢局面,可建立红色旅游区域协作制度,相互开放市场和优化服务,推出旅游便利化服务措施,使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发展红色旅游中当互为市场、互为腹地、互送客源,共同提高区域内旅游的效益水平,共同开发旅游市场、共同策划和推广区域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的整体品牌;逐步把两大区域建成无障碍旅游区。例如,自2005年以来,泛珠三角地区正在积极探索这种区域协作的模式。几年来,泛珠三角地区先从取消区域内旅游地陪制、取消外地旅游车入城、人景区的限制措施等方面人手,逐步取消旅游壁垒和进入障碍。又如,江西省赣州市属中部欠发达地区,又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丰富而又极具品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发展本地红色旅游中,当地政府充分发挥该市地处闽粤赣湘四省交界的地理优势,与福建龙岩市、三明市签署了《明赣龙红色旅游联盟合作协议书》,与湖南郴州市、广东韶关市签订了“红三角”旅游合作协议,与广东的深圳、东莞、惠州、河源、梅州等市和香港签署了“东江流域旅游合作协议”。该市还与深圳日报社联合举办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红色自驾车活动“动感之夏,走进赣州——千车万人红都行”,在深圳乃至珠三角地区拓展了规模庞大的自驾游市场。与暨南大学达成了在赣州建立师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协议,目前正与广东青年旅行社联合推出红色旅游专列活动。

(四)强化区域红色旅游法律约束机制,提升协作效能。区域红色旅游协作组织是由地方政府自发联合组建的,其组织结构较为松散,需要政府间加强协调管理。为弥补协调机制的缺失,需要建立区域红色旅游协作的法律约束机制,规范协作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明确协作各方在合作关系中应遵守的规则、违反协作条款后应承担的责任、对违反协作规则所造成的经济和其他方面损失应做的经济赔偿规定等。完善旅游业危机管理协调机制,建立涉及红色旅游的突发事件的预警处理机制,增强红色旅游业的抗风险能力等。

(五)加快红色旅游人才培养的区域合作机制,促进人才跨区域交流。针对中部地区红色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相对东部发达地区不高的现状,中部欠发达地区可以委托或授权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著名大学或旅游培训基地制定、完善红色旅游专业人才从业资质、分等定级、执业规则等制度;也可以邀请东部发达地区旅游业界的知名专家、教授到旅游企业做讲座,或聘请知名专家、教授做顾问,对红色旅游景区(点)管理、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队伍等相关问题进行调研,完成队伍建设任务;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两大区域还可以建立跨区域的红色旅游人才库,把所有优秀的红色旅游人才纳入其中,并有条件地公开信息,以促进区域旅游人才的供需平衡,解决旅游人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建立跨区域的人才交流机制,要放跨区域红色旅游人才的自由流动约束条件,在旅游企业的人员工资水平上、人员户籍制度安排上作出相应的改革。目的是为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实现人才流动合作无障碍,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长珠闽地区范文】相关文章:

地区高校范文05-16

黄山地区范文05-16

茂名地区范文05-17

南美地区范文05-17

长寿涪陵地区范文05-24

地区等级划分范文05-25

地区均衡发展范文05-25

地区发展模式范文05-25

呼市地区名校范文05-27

南方地区教案范文05-30

上一篇:大海爱蓝天范文下一篇:电力局安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