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北方地区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地理北方地区范文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学重点】

两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差异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部分同学准备事先搜集好的相关图片及信息材料。

2.教学课件: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咱们生活在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已经很了解了,那么南方地区在这些方面跟咱们雷同吗?有谁去过南方地区,跟大家谈一谈你的所见所闻。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播放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录像资料。

教师:从录像资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那些差异?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以及中国地形图,找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范围以及它们之间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板书:

1、从地形上

教师:从地形图上看,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势的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上。具体来说,两个区域在地形上有何差异呢?各有一些什么地形区?

学生: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平原等,主要地形区:西部是黄土高原,东部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比较复杂,主要地形区:西部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板书:

2、从气候上

教师:从气候上,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什么差异?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四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强调:哈尔滨和北京代表北方地区,武汉和广州代表南方地区。

学生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教师:北方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

7、8月,降水季节变化比较明显;而南方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接近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较多,各月降水都比较丰富。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学生完成教材活动“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

板书:

3、从河流流量上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中的长江和黄河流量过程线图

教师:长江和黄河的河流流量有何差异?为什么?

学生讨论

学生:可以看出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因为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

教师补充: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来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补给,由于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所以造成了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因此,可以看出河流流量的变化与降水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河流的流量随着降水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减少。看来河流流量的大小与气候有关系。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经常会出现洪涝灾害,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既然知道了灾害形成的原因,那么在我们心中一定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学生完成教材活动“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要因素”

板书:

4、从植被类型上

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两幅景观图

教师: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植被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不一样。北方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南方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为气候条件不一样造成的。

教师:形成北方和南方在河流流量、植被类型方面的差异主要都是因为什么?

学生讨论形成答案:气候。

教师总结:形成南方和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应当归结为气候的影响,看来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承转:区域和区域之间存在着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另外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在同一个区域内也存在着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

引导学生作以下对比,并说出它们的差异:

北方地区:

北京与哈尔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教材图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东北林海雪原;

南方地区:

武汉与广州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教材图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海南岛热带风光

教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哈尔滨和北京的气候条件也有所不同。同属北方地区的东北地区与华北平原在自然景观上有显著的差异,即使是在同一区域——北方地区,自然条件仍存在巨大差异。同理,我们可以看出同属南方地区的武汉和广州的气候条件也有差异,从图中反映出的海南岛与长江流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景观也有明显的不同。

教师:总结活动1和2 ,北方和南方除了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植被类型上等方面有差异以外,你还能举出在自然地理要素方面的差异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自然地理要素方面的差异。

第二篇:八年级地理下册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新人教版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

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

5.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信息查找图文资料了解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研究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以及人地关系,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比较法、启发引导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讲授新课]

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读图:P5的5.5图、5.7图

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归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东部季风区,比较湿润,特别是南方地区更加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2.西北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1 3.西北的自然特征:干旱

原因: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 学生读图:5.14,然后回答:

1、塔里木盆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周围的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 西北地区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 归纳:(1)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区降水变化规律是:本区降水从东部向西逐渐减少。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一节,我们了解了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气候干旱以及河湖、植被方面的自然特征,也了解到本区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发达。

板书设计: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1.地形 2.气候 3.自然特征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到或听到过青藏高原有关寒冷的图片或报道吗?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与它海拔较高有关呢?(本区寒冷的气候,是由于其海拔较高造成的)

[讲授新课]

读图5.17:青藏地区的地形。

通过阅读(结合图例),从颜色上判断其海拔高度大致为平均4000米。

2 看图中小图,引导学生复习气温垂直变化规律,计算山顶的大致温度。

总结:由于气候寒冷,青藏地区许多山峰终年积雪不化,冰川分布广泛,而这又加剧了寒冷的程度。

板书:高寒

活动1:(第14页活动1)

学生思考后,提问,教师点评总结。 大屏幕显示:

板书: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太阳能资源丰富

承转:青藏高原地势高,除影响本区气温外,对降水有影响吗?(阻挡夏季风,降水稀少)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有相似的一面,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缺水)由于水分的制约,这两个地区不能像北方、南方地区那样以耕作业为主,而是以畜牧业为主。

板书:

读图5.21: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农牧业的分布。 1.通过读图,明确本区以牧业为主。

2.找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主要畜种——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的畜种——山羊、绵羊、伊犁马等——细毛羊为著名畜种。 青藏的牦牛、绵羊、山羊等——牦牛、藏绵羊为著名畜种。 宁夏的山羊、绵羊等——滩羊是著名畜种。 3.通过图例,找出本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

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 活动3:(第16页活动1)

给学生充足时间思考、判断、归纳,最后教师总结。 差异:内蒙古温带草场草质较好。

3 青藏地区高寒草场草质较差。

成因: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影响植物生长。 活动4:(第16页活动2) 牧区→放牧→流动性强

生活习俗:喝奶茶、穿靴子、赛马比赛„„ [课堂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了水分和热量这两个重要因素对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而这些差异的形成也离不开地形、地势及海陆位置的影响,使我们再次了解到地理事物的联系性。

第三篇:八年级地理下册南方地区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1.南方地区位于以南、海。

2.南方地区地形复杂,有平原、丘陵。

3.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气候特点是 。

4、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

5.四川盆地被称为 ,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分布广泛,统称为地形。

6.南方地区的耕地多为 ,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这里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7.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指的是南方地区的地区,这里因为盛产稻米和淡水鱼被称为“‘ 。

8.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 、南部和北部。

9.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 地区,濒临 海和 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10.成都平原被称为“”。

11.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是,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12.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和 是期中的杰出代表。

13.长江三角洲的水乡风貌也别具特色,江苏的,和浙江的、 等,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14.香港位于珠江口的侧,与广东省的 经济特区相邻,由三部分组成,回归祖国的时间为,区旗上的花为。

14.香港扩建城市用地的方式是和

15.香港是中心,中心中心和中心。

16.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合作是,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是

17.澳门位于珠江口的侧,与广东省的 经济特区相邻,由、 三部分组成,回归祖国的时间是,区旗上的花是,澳门经济的主要支柱是。

18.港澳和祖国内地的合作模式是。

19.台湾省包括岛,以及附近的 岛和台湾岛北邻,东临,南邻,西部隔海峡和省相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20.台湾主要的民族是,约占台湾人口的 、

两省迁居台湾的居民后代。台湾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21.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

22.台湾地形主要以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地区,是人口主要集中的区域,岛上河流,水能。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是树,台湾特有的树种是树。

23.台湾20世纪50年代经济以为主,是 密集型60年代开始发展了“”型的经济,是密集型,90年代开始,重点发展产业,是密集型。

24.台湾的美誉:

台湾因为森林、矿产和水资源等十分丰富,被誉为“”。

台湾因为森林面积广阔,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森林,被誉为“”。台湾岛盛产甘蔗,被誉为“”。

台湾岛盛产稻米,尤其是蓬莱米,被誉为“”。

台湾盛产热带和亚热带的水果,被誉为“”。

太旺盛产兰花,被誉为“”。

台湾岛因为植物种类多,被誉为 “”。

25.台湾之最:台湾岛的最高峰是,台湾岛最长的河流是 ,最大的湖泊是,最大的城市是,最大港口城市是。

第四篇: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 西北地区教案

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的范围;

2.掌握西北的主要地形以及能通过地形图找出主要地形区;

3.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4.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分析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草原和荒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的范围;

2.掌握西北的主要地形以及能通过地形图找出主要地形区;

3.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分析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三、教学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五、学法指导

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景观自东向西的变化的规律,以及解释西北地区内部干旱程度的不同。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自然风光的录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西北环境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教师讲授:通过录像的播放,我们可以简单了解到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们生活,西北地区和我们生活的南方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板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西北,了解影响西北自然环境的因素是什么,以及干旱的环境下西北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 板书:

一、草原和荒漠(干旱)

阅读:阅读图8.3 西北地区的地形图并提问:西北地区的经度跨度有多少?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学生:观察并计算以及汇报计算结果。

师生小结:通过计算以及观察了解到西北地区是我国东西跨经度最广的地区,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西北地区距离海洋遥远的特点,因此西北地区的降水会比较少,所以环境比较干旱(板书)。

提问:结合教材图5.1分析西北位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哪一级阶梯,以及西北地区的地势如何?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并发言,教师给予指导。

提问:观察西北地区地形图,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单元有哪些?从东到西,说出主要的山脉、高原和盆地。

师生小结:东部主要是大兴安岭和内蒙古高原,西部有阴山山脉、贺兰山、祁连山和河西走廊,到西部由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西北地区高山重重,阻挡水汽的进入,降水比较少,因此西北地区比较干旱(板书)。

提问:西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河流?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找出西北地区的河流并分享小组成果。

师生小结:整理西北主要时令河的名称,回忆以前学习过的知识,了解西北地区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活动:河流与降水是关系密切的,简单了解西北地区河流状况后,我们一起通过活动来了解西北地区的降水情况,降水属于气候内容,活动期间注意引导学生回顾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点。继续请同学们观察教材74页图8.4,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超过400毫米和低于50毫米的地区分布在哪里?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有何规律?

师生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继续完成ABC与甲乙丙的的关系分析。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景观自东向西的变化的规律,以及解释西北地区内部干旱程度的不同。

小结:西北地区东西跨度较大,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与西北地区的中部和西部相比,东部距离海洋较近,降水量相对较多,景观表现为草原;往西,距离海洋原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景观有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板书)

八、课堂小结:根据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请分享你今天的课堂收获。

九、作业布置:完成地理复习提纲相关练习题

十、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2.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分析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六、学法指导

通过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并归纳总结,代表发表小组意见,教师给予指导。

七、教学过程

过渡提问:既然西北地区这么干旱,这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什么不同呢?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讲述:西北地区比较干旱,水资源缺乏,降水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能满足牧草的生长需要。因此西北地区畜牧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西北地区的农业:畜牧业与灌溉农业(板书)。

板书: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

提问:西北地区的主要牧区分布在哪里?请同学们自行阅读教材74—75文字以及观察教材图8.5,找出图中内蒙古牧区和新疆牧区。(多媒体展示图8.5)

学生:阅读、观察并积极上讲台在屏幕上把牧区位置指出。

教师讲述:(结合西北的自然环境的差异,引导学生分析西北牧区的地区差异)西北地区大致以贺兰山为界,贺兰山东西两侧的牧区呈现不同的特点:以东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上,降水量比较丰富,有多个大型的优质草场,草场草质较好;以西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降水量比较少,草原产草减少,畜牧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牧场主要集中在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山脉的山麓和山地带,为高山草场(板书)。不同的草场,畜种也不完全相同。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阅读:了解了西北畜牧业,不得不了解西北的“可移动的房子”,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5页“阅读材料”,认识蒙古包。

学生:阅读理解

转折提问: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是不是除了牧业,就没有种植业了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8.8和图8.9,通过图片来认识西北地区的农业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并归纳总结,代表发表小组意见,教师给予指导。

教师小结:西北地区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在干旱的西北地区,夏季气温高,但天然降水不能满足种植业发展的需要,水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因此,西北地区只能发展灌溉农业,利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板书)

活动:对照教材图8.7,找出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主要分布区及其特点和分布规律。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小结: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区面积较小,零散分布,主要分布在有河流灌溉的地区(黄河流域的宁夏、河套平原)、山麓地带(河西走廊、天山山麓)。(板书)

过渡:西北的绿洲农业发展还依赖着西北特色水利工程——坎儿井,下面请小组内完成教材76页第

1、第2题,了解坎儿井。

学生:发表小组见解。

教师小结:展示坎儿井示意图并讲解:人们在干旱的环境下,为了因地制宜利用宝贵的水资源,开凿了坎儿井,水渠修建利用山麓的坡度,让地下水顺坡而下;暗渠的修建,可以避免宝贵水资源的大量蒸发;竖井便于人们疏通水渠。

过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知道西北地区主要发展灌溉农业以及其分布,还有坎儿井的作用,那么西北究竟有什么农产品呢?

学生:列举葡萄、哈密瓜、棉花等。 教师小结:大家知道吗?由于西北地区的干旱,夏季气温高,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所以西北的哈密瓜、葡萄特别甜;也是由于干旱,光照强所以利于部分蔬果着色,所以番茄颜色特别鲜艳;因此西北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国外。

八、课堂小结

九、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

1.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

)

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B.荒漠→草原→荒漠

C.草原→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最直接的灌溉水源是:(

)

A.河水

B.湖水

C .地下水

D.雨水

3.西北地区许多地方不能种植农作物,其主要原因是:(

)

A.当地气温太低

B.当地人口稀少,劳力不足

C.当地年降水量太少壤肥力不足

4.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B.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C.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D.地形以平原和盆地为主

答案:D A C C

十、作业布置:完成地理复习提纲相关练习题 十

一、教学反思: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指出塔里木盆地的范围以及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D.当地土

2.能够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了解西气东输,并能够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4.了解我国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开放性的课堂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开发利用资源和能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1.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人口、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关系;

2.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沙漠和戈壁广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指出塔里木盆地的范围以及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2.能够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人口、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四、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认识开发利用资源和能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一位同学阅读教材78页第一段。提问:说起塔里木盆地,你们会想到什么?

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以及文字了解说出自己对塔里木盆地的印象。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塔里木盆地沙漠、绿洲、城镇、油田、瓜果和民族风情的照片;这里既是一片荒凉也有着无限生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如今还是西部大开发的热土。目的增强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板书: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一、沙漠和戈壁广布 [讲授新课]

教师讲述:利用多媒体展示图8.16塔里木盆地的地形图,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在塔里木盆地里面有这一片茫茫沙海——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塔里木盆地是极端干旱的地区。

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小组间分析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为什么如此干旱。 学生:根据地形图以及过去学习过的知识,思考、讨论并归纳,并让代表发表小组成果。

教师指导并总结:结合图8.17了解塔里木盆地距离海洋远;地形方面,塔里木盆地周围有高大山脉环抱,因此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板书)。

过渡:由于干旱,塔里木盆地环境恶劣,那么这里是否有人类活动呢?其实这里是有人类活动的,那些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于环境的关系。

提问:大家知道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在哪里吗?以及绿洲水源的来源? 学生:阅读并回答。 教师:适当指导并归纳板书。

活动:请同学们小组共同完成教材80页活动题

1、

2、3. 学生:观察图8.18并思考讨论,教师巡堂并指导。学生小组代表利用展台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教师:点评并总结:受到干旱环境的影响,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上,交通线串联起各座城镇,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对于活动题第3小题,让学生阅读教材81页阅读材料“塔里木的沙漠公路”,引导学生了解这两条公路的修建是为了开发利用塔里木盆地中丰富的油气资源,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学习的内容“油气资源的开发”(板书)。

七、课堂总结: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学生根据笔记以及板书等,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八、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练习题目: 我国最大的盆地是:(

)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吐鲁番盆地 答案:B

九、作业布置:完成地理复习提纲相关习题

十、板书设计:

一、 自然环境

1、海陆位置:距离海洋远

2、地形:盆地,周围山脉环保

3、绿洲

山地降水

冰雪融水

十一、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油气资源的开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气东输,并能够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2.了解我国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开放性的课堂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开发利用资源和能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五、学法指导

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七、教学过程

教师:受到干旱环境的影响,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上,交通线串联起各座城镇,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对于活动题第3小题,让学生阅读教材81页阅读材料“塔里木的沙漠公路”,引导学生了解这两条公路的修建是为了开发利用塔里木盆地中丰富的油气资源,从而自然过渡到学习的内容“油气资源的开发”(板书)。

二、油气资源的开发

展示:

1、 “中国石油、天然气分布图”及我国主要油田开发现状、东部地区对能源需求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分布地区,及主要油田的开发状况,使学生明确齐国东部地区对能源的需要量大,但能源的开发时间较长,增产难度大。

2、展示图8.19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分布,并解释说明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总储量的四分之一左右;说明西部地区能源丰富。

通过东西部地区的对比,是学生明确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不仅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活动:引导同学们观察教材图8.19,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分布状况。同时结合教材图8.21,说明图中输气管经过的地区,同时让学生完成活动题第1题。

学生:归纳总结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地区带来的益处。教师适当给予指导并板书。 板书:

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西部:财政收入、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等

东部:缓解能源短缺问题、改善环境等

活动:教师补充相关资料,说明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提供的经济效益以及对东部的贡献;与其它能源相比,天然气的优势;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及生态环保的意义。 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教师适当指导。

八、课堂总结: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学生根据笔记以及板书等,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九、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练习题目:

以下对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说法错误的是:(

)

A.起于塔里木盆地,终于东部沿海地区

B.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

C .促进了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开发

D.为缓解东部沿海地区油气资源紧张做出了贡献 答案:B

十、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地理配套练习》相关习题 十

一、板书设计:

二、油气资源的开发

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西部:财政收入、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等

东部:缓解能源短缺问题、改善环境等 十

二、教学反思:

第五篇: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3 新人教版

《5.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图阅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明确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和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特点,形成一定的读图能力。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

5.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归纳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地形、植被、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2.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比较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打开大屏幕,显示图5.4(课本第4页)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与同学们一块儿复习四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区的地势及地理位置。今天我们来了解 不在季风区的两个区域——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板书: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讲授新课] 读图5.4:西北地区的地形。

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及位置,然后提问。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1.这里的降水情况如何?(稀少) 2.气候有何特点?(干旱为主) 3.河流分布多少?(河流稀少)

4.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内流河。教师提示、点拨学生从气候、地形方面找原因)

3、4两题目要通过大屏幕显示中国河流分布图,把推理结果在现实中得到印证。 板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活动1:(课本第12页活动1)

这个题目,学生很快即可完成。通过提问,看有无问题,适当点评。

承转:我们知道本区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那么本区各地干旱程度一样吗? 学生看图、思考,教师点拨:降水有东西差异(东部多,西部少),干旱程度也应是西部较东部地区更为干燥。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降水的东西差异,会导致植被差异吗? 播放录像片段:(有画面,有解说) 1.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景观。 2.荒漠草原景观。

3.荒漠景观——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看完后,教师简单介绍水分与景观的联系。完成第12页活动第二题。

想一想:

1.西北地区制约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缺水) 2.西北地区的西部都是沙漠吗?(不是) 3.哪些地方不是呢?(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教师进一步解释为:地表水、地下水丰富的地区。 录像片段: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我们把沙漠地区,水分条件较好,能生长植物的地方,叫绿洲。 提问:这些绿洲的分布有何特点? 盆地边缘。 [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复习总结)

提问: 回答:

1.本区地理位置?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2.东西方向山脉? 对湿润气流阻挡。 3.结果呢?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4.特征包括? 降水稀少。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3

●活动与探究

通过各种媒体,调查、了解西北地区与北方、南方地区自然特征方面较为具体的差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二课时

[讲授新课] 读图5.17:青藏地区的地形。

通过阅读(结合图例),从颜色上判断其海拔高度大致为平均4000米。

看图中小图——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都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南部和西部,引导学生复习气温垂直变化规律,计算山顶的大致温度。

总结:由于气候寒冷,青藏地区许多山峰终年积雪不化,冰川分布广泛,而这又加剧了寒冷的程度。

看图中小图——高原上的山地冰川。 看录像片段一一青藏高原的高寒气候。 板书:高——寒

活动l:(第14页活动1)

给学生充足时间比较、计算、思考,教师点拨,最后提问、总结。 (1)两地年平均气温 拉萨:5.6℃左右 成都:15℃左右

(2)两地气温差异及原因 拉萨地势高,则年平均气温低。 活动2:(第14页活动第2题) 学生思考后,提问,教师点评总结。 大屏幕显示:

播放录像片:三江源

板书: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太阳能资源丰富 承转:青藏高原地势高,除影响本区气温外,对降水有影响吗? 有,阻挡夏季风,降水稀少。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有相似的一面,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缺水)由于水分的制约,这两个地区不能像北方、南方地区那样以耕作业为主,而是以畜牧业为主。

板书:

读图5.21: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农牧业的分布。 1.通过读图,明确本区以牧业为主。

2.找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主要畜种——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的畜种——山羊、绵羊、伊犁马等——细毛羊为著名畜种。 青藏的牦牛、绵羊、山羊等——牦牛、藏绵羊为著名畜种。 宁夏的山羊、绵羊等——滩羊是著名畜种。

3.通过图例,找出本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提问:①这些地区分布是否集中、连片? 不是。分布面积小,分散分布。 ②为什么这些地区能发展粮食生产呢? 教师点拨:

西北地区的农业区:灌溉水源丰富。

青藏地区的农业区:热量条件较好。

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 活动3:(第16页活动1)

给学生充足时间思考、判断、归纳,最后教师总结。 差异:内蒙古温带草场草质较好。 青藏地区高寒草场草质较差。 成因:

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影响植物生长。 活动4:(第16页活动2)

牧区→放牧→流动性强。

生活习俗:喝奶茶、穿靴子、赛马比赛„„ [课堂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了水分和热量这两个重要因素对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而这些差异的形成也离不开地形、地势及海陆位置的影响,使我们再次了解到地理事物的联系性。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通过对我国四大区域的学习,试着从不同的事物中找出相同(或相似点),从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中找出不同点。

上一篇:电教工作汇报范文下一篇:道路桥梁施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