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教”与“学”

2023-02-03

在小学任教数十年来, 我针对小学生年龄小, 社会经验少, 认识能力低的特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寓教于乐, 以学生乐学为出发点, 改革课堂教学, 创造良好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积累了关于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点滴经验。

一、转变观念, 更新教法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因此,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要从知识人才的培养转变到创新人才的培养上, 改变传统的教法, 把教与学两类活动真正组成共时多向、相互作用的有机体, 使每个学生自觉、主动地活动, 成为积极参与者和探索者,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做到五个转变。即: (1) 由过去的“应试教育”转变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全面素质教育; (2) 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到“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3) 由只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内外相结合的开发性教学; (4) 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即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 (5) 由课堂教学的“独角戏”转变为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让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 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方式。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抑扬顿挫, 就能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再见了, 亲人》一课时, 我用低沉、悲痛的语气向学生讲解, 配上哀乐。学生伴随着我的讲解渐入情境, 课堂气氛显得庄严、肃穆。我用悲哀、缓慢的语气描绘当时的情景, 再加上对一系列问题的讲解, 有很多学生流泪了。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人们对亲人的爱戴、崇敬和留恋之情。

(二) 巩固图画再现情况

运用图画再现情境, 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 符合学生对形象乐于接受, 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利用图画创设情境时, 教师加以点拨。如教《三只白鹤》一文时, 我在黑板上画这样两幅图:一幅是三只白鹤都记住了自己鱼的地方, 分别是太阳下面、白云下面、柳树旁边;另一幅是第二天三只白鹤分别到白云下面、太阳下面、柳树旁边来找鱼。这两幅画概括了全文内容, 也就是三只白鹤第二天是怎样找鱼的。由于在教学中巧用了图画, 使教学情境有静有动, 效果好。同时, 使教学过程始终随着学生情感活动向前推进, 并进一步得到深化, 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脑在已有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构成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反映现实的一种特殊思维活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学习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都有重要意义。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心。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和直接途径。1.以小见大, 培养学生的扩展想象能力。扩展想象就是让学生依据语言材料中提供的已有表象或依据, 对某些重点词句所表现的意境作横向的扩充, 或对某些重点词句所反映的意象作纵向开掘, 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会。如教《在艰苦的岁月里》一课中的有段:“你看他长得多结实啊!他一定跟着八路军跑过很多路, 打过很多仗。他准是个勇敢的小八路。”从课文看, 他的勇敢主要表现在“跑过很多路”、“打过很多仗”两个方面。这里仅用十个字组成的两个短语表现小八路的勇敢, 似乎显得空洞、抽象。要想让学生对小八路的勇敢表现有深刻的认识, 可让学生先看图, 再读课文, 然后, 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电视或课外读物中看到的小八路情形, 想象小八路跑路、打仗的具体情景, 从而加深学生对小八路的认识, 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求同存异, 培养学生的对比想象能力。客观事物因其环境等各种因素的不同, 同一种事物, 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或特征。语言文字训练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认识事物的特点及其规律, 需要进行对比想象。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 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语言文字知识, 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品质。

四、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教材本身蕴涵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在教学中, 我根据教材特点, 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契机和空间, 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有意识地向学生寻找问题的角度和提出问题的方法, 促使学生创新学习。首先, 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在知识的“来龙”“去脉”或在知识的“怎么样”“为什么”以及在知识的“脉络”“体系上”去寻找, 发现问题。其次, 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我还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 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同时, 还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特别是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学生通过思考而得到新的认识, 就包含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使学生能积极独立思考问题, 主动探求知识, 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好问、敢疑的精神应多加鼓励。

摘要:在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要求教师迅速转变观念, 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追求教学效果, 引导和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创新,转变,教与学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新课堂, 新课标》。

上一篇:潍坊市高新技术企业财税优惠政策现状、问题及相关建议下一篇:谈多媒体教学在外科总论教学中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