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现代内涵

2022-07-19

第一篇:五四精神现代内涵

论现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

摘要:企业家在当代社会的生产发展,经济增长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包括敏锐的洞察力与判断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终身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家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人格化,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甚至是导向作用。培育具有现代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对于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发展壮大整个企业甚至是提升民族品牌的国际竞争力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企业发展

正文:

一:企业家才能日益重要

自从西方古典经济学派出现以来,经济学界就一直把土地,资本和劳动看成是对生产起积极作用的基本要素。而马歇尔在这三个生产要素之外,又提出了第四个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由此可见,企业家在生产发展的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企业家才能,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家所具有的才干和能力。将其上升到精神层面,并综合企业家的各种素质和人格,便发展为企业家精神。培养现代企业家精神,对于一个企业家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家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的当今社会,企业家精神更是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二:现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那么现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现代企业家精神包括企业家的思考决策能力,自我完善,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而言,敏锐的洞察力与判断力,创新精神,正确的用人观,以及果断正确地作出决策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家作为公司决策人或者说重要决策者,其作出的任一错误决策都可能为公司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无论何时,企业家都应该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及时做出对公司最有利的决策,在面对危机或犯下错误时,也应保持冷静的头脑,立刻看清形势,做出在当时情况下损失最小的决策。李嘉诚在长江公司发展成为塑胶花行业的龙头老大时敏锐地发觉塑胶花这一行业即将萎缩,便果断决定急流勇退,逐渐淡出塑胶花行业,开始探索企业最好的发展方向。他以独到的慧眼,从香港的特殊环境与社会发展大趋势中,洞察出了地产行业在当时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他不断审时度势,总是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及时调整自己的决策,将自己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可见,具有优秀的思考判断能力与决策能力对企业家而言意义重大。

那么如何才能具有并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呢?这就要求企业家要终身学习。须知当今社会瞬息万变,知识更是无穷无尽,一个人就是再聪明,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只有不断读书,不断学习,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屹立不倒,不被淘汰。而只有一个不断读书,终身学习的企业家,才有可能及时审时度势,始终引领公司走在世界潮流的最前面,采用最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公司,以创新的精神不断开拓。

此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企业家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企业家们普遍面对着沉重的压力,他们要为整个公司负责,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许多人的利益(上市公司的老总或总经理更是要对股民负责),若是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不可能做到果断决策,敢冒风险,勇于创新(因为新事物在刚开始出现时往往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绝对是先代企业家不能忽视的素质。

企业家还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种社会责任感既包含最基本的诚信,公平竞争,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应包含更深一层的引领行业精神,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立并提升民族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以及财富回报社会等。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有不少企业家连最基本的诚信都没有做到。从产品质量不过关到企业老总偷税漏税,近些年企业丑闻层出不穷。但令人高兴的是,也有不少企业家已开始懂得取用财富回报社会。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南方干旱灾害发生的时候,以及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有不少企业家以身作则并带动企业员工为灾区捐款捐物,而平时也有不少企业主动捐款建立希望小学和各种基金会,非营利性组织和公益组织等。就如同阿里巴巴老总马云说的那样,“财富是一种责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家必备的基本素质。

三:培养现代企业家精神的意义

企业家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人格化,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是导向作用。企业竞争或国家间的经济竞争,从形式上看似乎是产品的竞争,劳务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但实质上却是企业家和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因为竞争的具体执行者是企业家,企业经济实力的背后是企业文化力在起着推动作用。成功的企业必然有成功的企业家,必然有卓越的企业文化。具有现代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必然能更好的引领企业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更深一步来讲,可以说企业形象是企业家精神的人格化。一个具有现代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能够使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发展壮大整个企业,提升企业甚至民族品牌的影响力。而一个具有现代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也必然会带领其企业造福于国民,回报于社会。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不仅对企业家的成长有着重大意义,也会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家们应当有意识得培养自己的现代企业家精神,以带领企业发展壮大,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

五:参考文献

①《企业家精神—现代企业家成长记》张福犀,郭玉芹著

②《李嘉诚管理智慧全集》赵文明编著

③《现代企业家与企业文化》刘光明著 ④

听课心得:

第二篇:现代化的内涵

一、现代化的含义:

现代化从字面上看,就是“现在的时代发生的变化”,就是人类社会在现代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是最抽象、最浅显的解释。现代化就是社会或人的现代特征的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和现实活动。

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区别:

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趋势。指朝向现代方向发展,相对与前工业社会阶段的发展而言。现代性:是一种状态,指具有现代的特征和属性。相对于落后的状态而言。 前工业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学者丹尼尔·贝尔对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从时间上大约是蒸汽机出现之前的人类社会。

工业社会,又称现代社会,是继农业社会或传统社会之后的社会发展阶段。前期:以轻工业为主;后期:以重工业为主。时间:蒸汽机出现之后到20世纪70、80年代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之前。

二、现代化的内容: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

(一)社会的现代化:纵向和横向。

1、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

现代化是从工业革命(18世纪中叶)开始,尤其是蒸汽机出现之后,人类社会从前工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然后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所以说,社会的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趋势或者说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2、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各个领域普遍的、深刻的变化,包括经济、政治、生活、科教文卫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 物质文明的现代化。

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层面。它具体体现为物质财富、物质环境、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等这些物质成果。当然,这需要生产力的发展做基础。

第二,制度文明的现代化。

主要指社会结构、社会关系方面,属于社会体制、运行机制方面的现代化。其内容包括:生产关系(内在基础),以及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和具体的组织体制(主体),民主性的法制与管理(实施系统),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体现)。

第三,是人的思想行为的现代化。或者说观念、精神文明的现代化。

其实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观念、素质、能力、活动、交往、享受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普遍的、深刻的变化。它包括: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水平—精神文明的起点和人的素质的基础;文化活动—精神文明的体现;思想信念、伦理道德、精神面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等—精神文明的实质和人的素质的核心。生活方式,即人们在一定社会生活条件下满足各种需要的活动方式,如劳动方式、消费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休闲方式等。—人的素质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社会的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依赖于人的现代化。

社会的现代化也就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还是人的现代化。当然,人的现代化也离不开社会的现代化,它是在现代化的社会关系中实现的。因此,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侧面。

(二)人的现代化:整个人类和个人

广义的人的现代化:整个人类的现代化。

指整个人类状况的现代化。包括整个人口素质的现代化和人的主体意识的现代化。

1、人口素质的现代化表现在三个方面:人口类型、人的身心素质、人的文化素质。

(1)人口类型的现代化:是指人口的再生产类型的现代化和人口结构的现代化。

人口再生产类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传统型:出生率高而死亡率也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而死亡率也低。其现代化就是要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人口结构:主要指人口的城乡结构和人口的产业结构。其现代化就是要增加非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第三产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2)人的身体素质的现代化:人的身体健康程度。反映的社会指标是整个社会的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每个医生服务人口率、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与生活水平成反关系)等。

(3)人的文化素质的现代化:是指人口的知识化水平。反映的社会指标是社会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程度、大中小学生占相应适龄人口的比重、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等。

总的来说,人口的城市化、非农化、知识化和健康化是人口现代化的主要反映。

2、人的主体意识的现代化: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要培养现代人的意识和现代人的心理素质。

狭义的人的现代化:个体的现代化。

指人的个体素质的现代化,即人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现代化以及个体素质和社会现代化协调统一发展。

这些素质在实践活动中主要体现为人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三、人的现代化的特点:历史性。

1、经济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经济人”,是最大化的利润和效用的追求者,有贪婪和获取的愿望,人都是利己的。(利己的动机和利他的效果)

2、新教徒

马克思韦伯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展示的新教徒就是对“现代人”的一种概括。新教徒的特点就是功利主义的或者说是现世主义的价值观,即注重现实的利益,在生活中就像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守财奴),只顾赚钱不顾享受生活。典型的禁欲苦行主义者。

3、“社会人”。

帕森斯(美国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创始人)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角度对于现代人给出了标准:他所定义的现代人实际上指向的是一个“社会人”。

“社会人”的特点:注重个人利益、坚持普遍标准、工作时不带个人情感、承担专业化的角色、成就取向,只有这样,他才能被现代的社会所容纳。

4、“内部倾向”的现代人。

一个专门研究人的现代化的一个学者里斯曼,他通过对美国人的特点的研究,提出了“传统倾向”、“内部倾向”和“其他倾向”。

传统倾向的人:就是这些人完全按照习惯和古老的惯例来生活的,一旦出了这个团体,他们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其他倾向的人:刚好相反,他们有高度的个人主义,所以很容易从原始团体转移到另一个新的团体,他们的适应性很强。内部倾向的人:介于两者之间,既不会完全按照传统的行为规范行事,也不会完全按照新的团体的规范来行事。他有自己的一套行为规范,走自己的路,不受其他干扰。

5、“成就需要”的现代人

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麦克莱兰提出的成就需要理论,从主观上、从人的心理层面去分析

现代人的特点,他认为成就需要是权利、归属等众多需要中的一个重要需要。成就需要是同个人主义联系在一起的。现代人的行为的背后有成就动机。

6、“现代人”

由美国社会学家阿利克斯·英克尔斯及其研究小组做出的一个关于人的现代化的研究。他们认为理想的现代人应该具备以下九大特征和品质:

1、有接受经验的能力,对革新与变化没有先入之见。(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2、对自己所接触的直接的环境中所产生的问题,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面向目前和未来,而不是迷恋过去。

4、把计划和组织信念视为处理生活的方式。

5、为了实现个人的目的要掌握环境,而不能完全为环境的需要所操纵。

6、相信世界是可以依赖的,相信可以依靠别人和别的机构来履行义务和职责。

7、懂得别人的尊严,愿意尊重他们。

8、信仰科学与技术。

9、相信分配公正,相信根据社会贡献而不是根据某人与这种贡献无关的奇思妙想获得报酬的。

国内:中国近现代对于“人的现代化”的探索:

1、梁启超的“新民说”。

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提出要改造国民性,从道德修养上重新塑造国民的精神面貌。他为国民设计的新德性,诸如自由、自治、进步、自尊、合群、尚武、进取冒险、国家思想、义务思想等等,也就是当时的人的现代化的内容。

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他把三民主义同“自由、平等、博爱”融合在一起,这就是当时人的现代化的内容。最终救国失败是因为它是一种救国的政治纲领,仅限于制度文明的现代化而缺少更深层次的精神文明现代化。

3、陈独秀的“新青年”。

陈独秀把“新青年’应该具备的”现代人“的特征是:(l)自主的而非奴隶的;(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3)进取的而非退隐的;(4)世界的而非锁国的;(5)实利的而非虚文的;(6)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4、毛泽东的“新人”。

一句话:德智体全面发展。

5、邓小平的“四有新人”。

内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6、江泽民的“人的全面发展”。

整个人类社会:整个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从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人的社会化(社会的全面发展)。

个体的人:个人在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的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人的个性化程度。——人的个性化(个人的全面发展)。

从这里可以看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人的现代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则是人的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和必然结果。

7、胡锦涛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内容:强调要尊重人,人的自主性、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第三篇:现代学徒制助推学校内涵建设

现代学徒制助推电子专业内涵发展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创新实践

一、实施背景

中职学校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往往重使用轻培养,普遍存在着被企业当成廉价劳动力、跳槽现象频繁等问题,制约了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而现代学徒制正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先进职业教育制度。教育部于2011年9月19日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实习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上提出:实习是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执行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人才,不是廉价劳动力,职业教育学生实习是国家制度,实习管理工作必须做,而且必须做好。并提出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要求。

2012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为契机,决定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改革教学模式,特制定了“2+X+0.5 ”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技能训练,课程模式从“以知识导向”的学科体系向“以职业能力导向”的体系过渡,再向一体化课程体系发展,特制定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组织开发了一体化课程教材,探索建设了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建设一支能胜任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

本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基础条件较好,本专业与当地的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有近60%的学生在“企业订单班”学习,企业、学校和师生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积极性高。

二、培养目标•

1.通过现代学徒制实践,走出一条真正形成“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共同育人”的深化校外企合作新路子,发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应有的作用。

2.通过现代学徒制实践,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创造意识的培养,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从而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融入企业文化,服从企业管理,热爱工作岗位,引导学生向优秀员工的方向发展。

3.通过现代学徒制实践,让学生接受多岗位锻炼,完成在专业培养目标中包含的各个岗位(工种)的轮岗实习任务,实现核心岗位(工种)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中级工以上标准、其他岗位(工种)达到国家职业资格初级工以上标准的目标要求。

4.通过现代学徒制实践,让教师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熟悉岗位要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并在今后教学中更贴近生产实际,实现真正的教学要求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接轨,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实际做法

1.现代学徒制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制定《平凉机电工程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办法》和相关制度,确认试点企业、岗位和人数,制定了本专业实习计划、实习大纲,编写实习教材和学生实习手册。第二阶段学生作为学徒到企业实习,为了确保学生在学徒时期岗位与技能轮训到位,引入第三方考核,企业确认学生岗位技能全部过关,方可从学徒转为准员工。第三阶段是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和不足,检验和修正《实施方案》及各项规章制度,表彰奖励先进实习单位和个人,并兑现相关政策,确认新一轮学徒制试点的人数。

2.现代学徒制体现校企共同育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需求有较大差距,出现这种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是由于企业掌握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等商业机密不能向外界公开,因此我们专业通过让企业参与编写校本教材,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制定教学计划和实习计划,企业选派专家或员工到学校宣传企业文化,讲授技能课程,校企双主体育人,尽可能地缩小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3.现代学徒制实施学校学习与企业学习相结合。为了克服课程建设与企业需求不尽相符的现状,我们根据岗位要求,与企业共同编写完成了《电工基础》、《电工技能与实训》、《电子技能与实训》以及《C51单片机程序设计教程》等四本校本教材。

4.现代学徒制以工学结合、做中学为特征。我们专业根据当地企业的需求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2+X+0.5”课程体系,即:在校的前两年主要在学校学完成专业相关基础课程和技能操作课程,技能操作实行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办法,每学期安排一个月的校外实习活动,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岗位生产流程,对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进行实际检验,查缺补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第五学期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教师帮助每个学生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发展方向,根据不同的方向确定不同的培养方法,比如有些同学想继续深造,开大学,我们鼓励这些同学参加省市技能竞赛,同时加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有些同学喜欢编程,我们集中进行单片机和PLC编程训练;有些同学喜欢电气安装,我们通过当地企业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际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护;通过分方向培养,可以使每个学生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最后一学期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的转变。经实践,分方向培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上岗,也改变了过去企业把接受实习生作为解决临时用工困难应急行为的情况。电应111班实习结束时,企业把原计划在实习生中录用20人改为40人全部录用。

四、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为了保障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我们制订了以下四大类制度:一是协议类,包括学校与企业协议、学校、企业、家长协议、师傅与学徒协议。二是管理类,包括平凉机电工程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学徒实习管理制度、安全措施与违纪处理办法、现代学徒制管理督查办法、现代学徒制第三方评价考核办法、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带教师傅工作职责、校企定期会商制度。三是考核类,包括学徒实习考核制度、准员工实习考核制度、准员工转为员工制度、学生实习召回制度。四是奖惩类,包括优秀试点企业评比办法、优秀指导教师评比办法、优秀带教师傅评比办法、优秀学徒评比办法。

2.经费保障。工作绩效由第三方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表彰奖励,并保证补贴与奖励经费到位。经第三方考核合格者,按照学徒专业岗位数量向承担学徒培养的实习单位进行补助,实习单位每接受一名学徒可补助800-1000元,在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中列支。

3.激励机制。政府部门、学校与企业通过评选各类先进,进行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激励。去年7月,我校与静宁恒达责任有限公司共同召开现代学徒制工作总结大会,评出了1名校企级现代学徒制优秀带队教师、2名校企级现代学徒制优秀带教师傅、12名校企级现代学徒制优秀学员。

4.实训场地保障。实训基地是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的保障,根据现代学徒制的要求,我们新建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光机电一体化、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以及制热制冷等四个实训室,新实训室的建设使得本专业的实训资源涵盖了本专业所有技能实训内容,达到理实一体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真正提高动手能力。

五、建设成效

1.学生技能得到强化,并突显了个人专长技能。2012年通过示范校建设对本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以来,成绩显著,近三年,本专业共获得省级技能竞赛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1人次,市级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10人次,三等奖15人次。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有80%学生毕业后免除招聘考试直接进入相关企业就业。大部分学生实习阶段就可以拿到2500元左右的收入,许多学生现已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柳颜明、王亚青等多位同学毕业后就直接被升任为业务主管。

2.学生企业岗位忠诚意识加强,职业素养提升。现代学徒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岗位轮训,不仅能使学生全面掌握了本工种各岗位的专业技能,增强了就业竞争力,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在岗位轮训中培养了自己的技能兴趣和特长,企业也帮助学生找到了适合学生今后发展的岗位,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学生通过学徒制实习,更全面地了解了企业文化,从而热爱企业,忠诚度提高,使校企对接距离缩短。

3.专兼并举,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通过让专业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岗位进行学徒轮训、请企业师傅进课堂的“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践,我们成功地培养了“学校双师型——企业服务型——行业专家型”专业教师发展梯队,并提升了专业教师队伍内涵(讲师、技师或工程师)。

第四篇:什么是“现代教育”的真正内涵?

“现代教育”、“教育现代化”,这是现在人们谈教育时每每提及的话题。但“现代教育”或“教育现代化”究竟是什么?它的内涵是怎样的?恐怕明白的人就没有几个了。

其实,探究清楚“现代教育”或“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对于认识我们今天教育的问题,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都是很有意义的。

那么什么是“现代教育”呢?国内教育界权威顾明远担任主编、其他数十位国内著名教育专家担任编委、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出版的12卷本的《教育大辞典》,对“现代教育”是这样解释的(第1卷第12页):

1、建立在现代大工业生产基础上的教育。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至现在,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这一时期的根本特点是科学、技术和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工艺的不断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信息革命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不断地改变着传统工业的面貌,促成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使社会日趋现代化。反映上述特点的现代教育具有下列特征:⑴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和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大工业生产需要有文化技术的工人,同时在无产阶级的斗争下,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后半叶相继实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到20世纪,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不断延长。大工业生产还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从而逐步建立了包括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的各级各类教育体系。⑵教育内容极大地丰富,一改古代教育偏重人文古典学科的传统,自然科学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科学的分化,建立了各学科的科学体系。各级学校都设置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完整课程。⑶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到逐步的结合。高等教育逐渐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⑷教育方法摒弃呆读死记,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开拓创新精神。⑸成人教育迅速发展,传统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成人教育的办学形式多种多样,为每个充分提供受教育的机会。⑹新的技术应用到教育手段上,使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学校教育中广泛采用声像教学、电子计算机教学。

2、与德国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相对,称美国杜威的教育思想体系为现代教育。

这应该是目前国内最权威的解释了,近几年出版的各种相关教材也都采用的是这样的解释。不能说上面的解释不对,但我认为这样的解释至少是不全面的,因为它有意或无意地遗漏和忽略了“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甚至是最本质的一些特性,而这些特性,才是决定“教育”之所以为“现代”的最重要的东西。

哪些才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性呢?我认为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体现在受教育权(或者用现在一些学者的新说法,应当是“学习权”)方面,“现代教育”是一种充分保障全体国民受教育权(或“学习权”)的教育。

它在中小学阶段,是面向全体国民的、大众化、普及化、免费性质的义务教育。这里所说的“义务”虽然包括了国家和社会、家庭和学习者两个方面的义务,但从主次轻重来分,这个“义务”主要是由国家和社会,由社会资源的主要掌控者政府来承担的,首先是政府的“义务”和责任。正如前总理朱镕基在2001年6月中旬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所说“举办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主要是政府的责任。”

当然,“义务教育”本身也含有强迫的性质,也是一种家庭和学习者必须接受的强迫性质的教育,自从十六世纪德国的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倡导,并从德国开始实施以后,在一些国家的一段时间内,义务教育确实也主要是强迫教育,并不一定免费。但在进入十九世纪以后,开始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迈进的国家,都先是在小学阶段免费,后来又逐步对中学阶段免费。二战以后,大多数国家不仅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完全免费,而且免费的范围还开始延伸到了高中和幼儿园。

在高等教育阶段,它也有门槛日益降低、向大众普及的趋势。它虽然不都是免费的,但通过降低学费、发放助学金、奖学金、专项贷款等,接受高等教育对学习者和他的家庭来说,都不再是难以承受的负担。

所以,保障全体国民的受教育权(或学习权),普及化、大众化,基础教育阶段完全免费,高等教育阶段低门槛、低负担化,是“现代教育”的第一个重要特性。

第二,“现代教育”是一种相对于社会有独立性,在其内部按民主原则运行的教育。

“现代教育”从它和社会的关系来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或者说“中立性”。当然,绝对独立是不可能的,在人类社会,任何机构都不可能与世隔绝。但“现代教育”之所以是现代的,是区别于中世纪专制时代的教育的,是因为它不再是被政府、被任何一种政治势力、政治权力,或者是任何一种宗教和意识形态所控制和垄断的工具,成为他们任意操纵和支配的附庸。

这种独立性体现在教育机构的人员任用、教育内容的确定、学生

学业成绩的考核、内部管理和教学的运行等方方面面,都是由教育机构按自身的特点、规则和需要来进行的。外界可以对其进行监督,政府可以任免教育机构部分主要负责人,也可以通过增减教育经费和教育立法调控教育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但政府和任何一种权力和势力都不能够对教育的内部运行直接进行干预。

正是这种独立性保证了教育活动绝不会被任

何一种“统一化”、“标准化”的东西所禁锢和束缚,从而保证了教育的“现代性”,使教育能够稳定发展、不断进步。如果没有了这样一种独立性,就不可能有真正健康的教育,即使勉强有一些形式上的教育机构,它也不可能拥有神圣、尊严的品格,不可能有什么“现代性”,必然会堕落成为与官场和商场无异的污浊之地。

“现代教育”在内部管理上是按民主原则运作的。在大学讲究“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在中小学,虽然各国各学校具体的管理方式有所不同,但也都注意既保证校长等管理人员合法使用职权,又重视防止他们滥权,重视由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的共同参与来进行民主管理,重视保障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的自由度,使他们有施展个性和创造能力的时间、空间和余地。

第三,“现代教育”在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上是一种培养“公民”的教育。

“现代教育”和专制时代教育的重要区别,在于它不是培养只会盲目服从,只会在一个给定的范围内循规蹈矩唯唯诺诺,不会独立思考,只会让别人代替自已思考,以别人的思想为思想的精神奴隶。而是培养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多彩的世界,会用自己的耳朵去听不同的声音,会开动自己的大脑去对自己所见、所闻的一切进行独立的判断思考并提出见解,有公民意识和科学理性精神,懂得自己做为人所拥有的尊严、权利和责任,认识和了解宪政、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等现代文明的核心理念的合格公民。与此相适应,“现代教育”在内容上就不仅是重视自然科学,而且同时重视以公民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社会科学,重视让学生从小就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公民知识、公民品德和公民技能。

“现代教育”当然还有如《教育大辞典》提到的别的一些特性,但以上这几条才是最重要和最本质的。

了解了“现代教育”这样几方面的更重要和更本质的特性,我们就会清楚《教育大辞典》中对“现代教育”的解说是多么地不确切和不完整。“现代教育”固然如《教育大辞典》所说,是“建立在现代大工业生产基础上的”,但更主要的,它是建立在国家和社会民主化的基础上的,没有民主宪政,人民思想信仰等方面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现代教育”以上几方面的特性就不可能形成和建立,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教育”。

我们今天的教育与“现代教育”只有“形似”而没有一点“神似”,只学到了“现代教育”非本质的枝节性的一些特性,而那些真正重要的最本质的特性一条都没有学到,甚至还是背道而驰的。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立刻清楚我们今天的教育与“现代教育”究竟离的有多远——离了整整一个时代。

今天,如果我们不把“现代教育”的灵魂和真精神(即上面那几方面的特性)作为建立“现代教育”和追求“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那我们在教育方面的任何努力都会南辕北辙、徒劳无功。

现在人们对第一方面的问题谈的很多,因为它与千家万户有着直接关系,这方面的问题每个人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它的影响。而对其他两方面的问题人们谈的比较少,它比较隐蔽,但它的负面影响更大,它使每个人的心灵和精神都备受扭曲和压抑,摧残和伤害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现在,该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和关注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五篇: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发展趋势研究

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以生产服务业为核心,以信息化、知识技术密集和高增值为特征,其发展水平对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竞争力提升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已成为现代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加快陕西发展意义重大。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按其主要功能和服务对象,现代服务业可划分为三大类:(1)生产和市场服务 (即生产服务业,包括现代金融、现代物流、高技术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2)生活消费服务(包括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3)公共公益服务(包括公共管理、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家庭社区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最早出现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现代服务业源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需求,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与之相关的类似概念主要有第三产业、服务业等,它们之间既有共通之处,也略有区别。

一般认为,服务业指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部门和企业的集合。服务产品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目前我国未将服务业作为单独分类统计,一般将服务业等同为第三产业。实际上,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服务业和三产的统计口径略有不同,农林牧渔服务业在服务业的涵盖范围内,但1985年国家统计局将之划归第一产业,因此,服务业为农林牧渔服务业与三产之和。

现代服务业是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化逐步发展起来的。工业化以前,服务业主要是以医疗卫生、餐饮住宿、修理、商业等传统生活消费服务业为主。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生产分工不断深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为

一、二次产业提供支持的如金融、物流、研发、商务(包括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兴起。特别是,随着国际分工深化、贸易物流效率提高和竞争加剧,世界一流跨国公司通过业务外包,将低端的制造业环节转移到低成本发展中国家,日益专注于原本属于服务性质的研发、品牌、渠道、生产者金融等高附加值环节,转变成为服务主导的企业,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发达经济体一个显著特征。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传统制造业产值比重为85%,实施新服务战略后,其“技术+管理+服务”所创造的产值占公司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世界IT巨头IBM,2001年,服务收入首次超过硬件,成为其第一收入来源;2005年服务收入占比超过50%,2009年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球最大IT服务商。资料表明,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在发达经济体占GDP四分之一以上,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随着科技进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加快,远程教育、网络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创意产业等新型服务方式及新型经营形态不断涌现,研发设计、咨询、文化传媒、广告、解决方案提供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正在兴起。据统计,欧盟服务业近50%的工作机会,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提供的,美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

高达50%,韩国也达到了22.1%。新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日益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经济新增长点。

过去30年间,现代服务业是发达国家增长最快的行业。美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服务业进出口国和顺差国,现代服务业非常发达,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从l990年开始,美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l995年达到66%,l997年达到72%,目前已达到85%以上。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服务业已逐步取代钢铁、汽车、建筑等传统支柱产业,成为支撑美国经济的主要产业。目前,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0%以上,已基本实现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以生产服务业为核心,新兴消费与文化娱乐服务、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新增长点,现代服务业正逐渐取代制造业,成为现代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1、制造业服务化。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除留下部分高端制造业外,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发展技术研发、品牌经营、营销等高端服务业,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核心竞争力。资料表明,制造服务业已成为产品价值链中价值增值的主要来源,产品价值构成中,有高达75%-85%与生产服务活动有关,计算机市场上增值部分的60%-70%来自软件和维护服务。因此,有效率的制造服务是制造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

例如,IBM曾是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硬件制造跨国公司。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强化产品维护服务、IT专业服务、集成和开发服务、IT管理外包服务等,控制价值链上关键的技术环节和核心业务,实现从制造商到服务商转变的战略转型。2010年,拥有全球雇员30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地区,约55%的收入来自IT服务,研发专利22358项,连续十多年在全美专利注册排行中位列榜首,营业总收入达到999亿美元,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2、服务业集群化。各国经验表明,服务业倾向于相对聚集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集群化发展。服务业对制度与商务环境的需求更甚于制造业,聚集发展便于制度与商务环境供给,促进服务创新和知识交流、业务互补,实现服务业组织机构的网络化,提高行业效率和服务企业的竞争力。

例如,华尔街金融区集中了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及上百家大公司总部,是美国纽约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最高的地区。好莱坞是全球音乐、电影产业的中心地带,梦工厂、迪士尼、20世纪福克斯、哥伦比亚公司、索尼公司、环球公司、WB(华纳兄弟)等电影巨头,还有顶级唱片公司都汇聚于此。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的标志,向世界各地扩散,放映总收入达到全球放映总收入的75%。硅谷是美国高科技服务集聚区,集聚了上万家高科技企业,服务类公司就多达5425家。

3、服务外包高端化。多年来,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外包和转移相对应,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也大举外包。特别是国际大公司和领军服务业巨头,纷纷把后勤办公、顾客服务、商务业务、资讯分析和高风险研究开发等中低端和高风险服务,分离与外包给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公司,他们更专注品牌经营、渠道控制、核心技术研发和关键零部件制造等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与核心领域。

近年来,一个新的趋势是,外包不断高端化,中端甚至部分高风险高端环节也开始分离与外包。从产业上看,外包已经不再仅仅是玩具、内衣、机电加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软件、生物制药、信息技术为主的中高端服务业也开始外包;从生产环节来看,外包也由简单的制造加工环节,发展到设计研发、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等部分高端业务环节。

4、制造与服务融合化。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关系愈来愈密切,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相互融合,相互支撑,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推动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美国投入产出数据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48%服务于制造业。同时,现代服务业是制造业的重要支撑。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技术服务、咨询、R&D、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

5、国内发达省份强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加快,发达省份更是提出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纷纷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

广东提出建立起高效的生产服务业体系、优质生活服务体系、均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期间,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会展、服务外包、现代物流、健康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到服务业增加值的60%。

上海2005年整合陆家嘴72家服务业单位,成立了内地首家服务业行业协会—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推动陆家嘴金融商务区建设。该地区聚集了为企业服务的专业机构1125家。江苏打算实施“服务业创新百企示范工程”,培育国内外同行领先的50家服务业科技创新企业,30家业态创新企业和20家品牌创新企业,抢占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服务、数字文化、工业设计、环境服务业六大新兴产业高地。

浙江提出像抓工业一样抓现代服务业发展,通过完善服务业政策扶持体系、建立聚集示范区等手段,培育壮大商贸、金融、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旅游、文化、房地产、社区、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11个服务业重点行业,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山东加快金融保险、信息通讯、交通运输、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结合区域特点,建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冷链产业“示范工程”。

三、加快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点认识

1、充分认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我省转型发展、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意义。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增长方式粗放,消耗资源大,环境污染严重,发展空间正在受到挤压,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能有效地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高经济核心竞争力。同时,从发达国家经验看,现代服务业还是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支柱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因此,我省应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产业,予以高度重视。

2、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加强重点领域突破。一是优先发展生产服务业。依托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构建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生产性服务体系;围绕科教、人力资源、区域中心城市优势,重点发展信息软件、科技研发、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等国际

性、开放性生产性服务体系;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和产业高端化;推进制造企业服务环节外包、分离与专业化。二是着力改造提升生活消费服务业。充分发挥文化、文物、自然资源优势,巩固提升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等传统消费型服务业的竞争优势,抢占体育、医疗保健、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制高点。三是构建多方参与、多层次、均等化公益性服务体系。根据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和城市结构功能的变化,着眼于人口发展规律,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重点发展家庭社区服务等公益性服务业。

3、强化服务业聚集发展,推动服务业集群化。借鉴华尔街金融集聚区、硅谷高科技集聚区、好莱坞影视文化集聚区等发展经验,围绕产业基地,根据各地区的发展环境和特点,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分行业、分门类加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4、政府推动和市场导向相结合。一是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打破行业垄断,推进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二是加强服务业基础工程建设,优化发展环境。重点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服务业标准化、信用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基础性工作。三是分行业、分门类建立服务业各领域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指导行业发展的作用。

省政府研究室课题组

张仁华、孙守平、李明、刘永和、朱洞风

王旭红、田新华、杨霖、李琦

上一篇:卫生部十二五规划下一篇:为什么你不敢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