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内涵丰富

2024-04-08

雷锋精神内涵丰富(共9篇)

篇1:雷锋精神内涵丰富

恩 施 州 总 工 会

立足“四抓四促” 积极弘扬雷锋精神

职工是学习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的主要群体之一。提倡和发扬雷锋精神,对于增强广大职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使命感、责任感,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激发广大职工思想道德建设热情,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推进武陵山经济开发试验区和全国先进自治州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州各级工会组织将结合工会特点,在全州职工中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实质,准确把握学习活动的主题,激发广大职工崇尚劳动光荣、争做当代雷锋的热情。

一、抓学习,促提高。大力开展雷锋光辉事迹和雷锋精神基本内涵的学习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职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形成工会干部带头学、职工群众主动学的局面,使雷锋精神植根于本职岗位,渗透到工作实践。

二、抓典型、促带动。把弘扬雷锋精神与弘扬劳模精神结合起来,把学雷锋与学劳模结合起来,“弘扬劳动伟大、争做当代雷锋”。州总工会将积极营造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氛围,今年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省劳动模范推荐,将着力选树新时代雷锋式的楷模,突出在平凡劳动中作出不平凡贡献的杰出职工,突出长期以来学雷锋具有先进事迹的职工。充分运用工会刊物网站、社会新闻媒体等,集中宣传工人阶级的劳动创造和卓越功勋,宣传职工群众学雷锋、做雷锋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宣传各级工会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成效和经验,不断提高职工学雷锋活动的社会感召力和影响力。

三、抓活动、促发展。把学雷锋活动与“奋战十二

五、建功在恩施”劳动竞赛活动结合起来,在职工中踊跃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培训,推动创新型班组、创新型企业建设。开展“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活动,引导职工树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和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激发活力,调动广大职工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抓帮扶、促服务。把学雷锋活动与“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和工会系统正在开展的“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万名工会干部访万组送万箱”活动结合起来,把雷锋精神融入到工会服务职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方方面面,真心实意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工会帮扶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工会窗口作为传播雷锋精神的窗口,大力实施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学费、冬送温暖等活动,全面落实州总工会今年服务职工9件实事,推动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全州各级工会将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搭建职工方便参与的平台,组织职工乐于参与的活动,运用职工身边的事例,真正使学雷锋活动贴近职工、进入企业,实现常态化、持久化,不断推进全州职工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

篇2:雷锋精神内涵丰富

红旗渠位于林州市西部太行山麓,是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建设起来的一项大型水利灌溉工

程。该渠1960年2月动工兴建,1969年4月全部竣工。林州位于太行山东麓,历史上是一个酷旱山区。为了解决严重缺水问题,1960年2月,原林县县委在对林县山川河流和区域人文地貌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勘探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考察、设计,毅然决定带领全县人民动工修建红旗渠,把漳河水引进林县。当时,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资金、物质、粮食、技术十分匮乏。面对重重困难,具有大无畏英雄气概的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在建设者们每人每天6两粮食的艰苦条件下,用汗水、血肉和100多条生命,投资1.25亿元(其中7878万元是林县人民勒紧裤带自己投入的),苦战十年,硬是在巍巍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险滩峡谷中建造了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开凿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乡候壁 断下的漳河上。全渠由总干渠及3条干渠、数百条支渠组成,总长2000公里。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墙高4.3米、底宽3米,引水量-1-

20立方米/秒。总干渠及3条干渠共开凿悬崖绝壁50余处,斩断山崖264座,跨越沟涧274条,修建隧洞、渡槽、涵洞等各种建筑物1080座。支渠配套工程建砌石渠道595米,总长约1500公里。

60年代由林县人民群众修建的红旗渠这一宏伟工程,曾轰动国内外,被誉为自力更生人定胜天的壮举,有“人工天河”之称。

1995年4月14日胡锦涛同志参观红旗渠时,对这一巨大工程连声赞扬,他说,在当时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能够修建这么巨大的工程,林州人民真是了不起。红旗渠的艰苦创业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而且在改革开放年代需要进一步弘扬光大。李长春同志把红旗渠精神称之为“中华魂”、“民族魂”。1996年6月1日,江泽民同志到红旗渠视察后指出:“红旗渠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典范,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可以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这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也是我们国家的、民族的精神财富。”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构筑在风景如画的太行山悬崖峭壁之上,达到了“雄者愈雄,险者愈险”的审美高度,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其工程量之大,工程之艰巨,工程美学价值之高,堪称人间奇迹。红旗渠不仅有雄险的自然景观,而且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国际国内素有很高的知名度。

天造山,人造渠。人工天河一一红旗渠展示着林州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丰功伟绩,闪烁着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风采。红旗渠风景区以其宏伟壮观的水利工程,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雄伟独特的自然风光,舒适方便的旅游环境,温馨周到的人性服务,吸引着四方游客。来这里旅游观光,可以使您的情操受到陶冶,斗志受到鼓舞,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升华,充分领略到毛泽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真谛。

篇3:雷锋精神内涵丰富

关键词:崇学事农,艰苦兴校,青年,教育

山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的教学科研型农业大学, 经历百余年的历史文化传承, 山西农业大学形成了“崇学事农, 艰苦兴校”的农大精神。

一、农大精神的丰富内涵

山西农业大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文化传承的著名学府。1907年孔祥熙先生在此创办了铭贤学堂, 1979年更为现名, 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彭真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百余年的历史文化传承, 山西农业大学形成了“崇学事农, 艰苦兴校”的农大精神。在此建校105周年之际, 根据当前青年学生的实际, 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农大精神的教育,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崇学———农大精神根本要求。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学习, 作为一所全国重点高等院校, 更应崇尚学习, “崇学”作为农大精神开篇二字, 乃是农大精神根本要求。唯有“崇学”, 才能更好的“事农”。一代又一代农大人以“崇学”为根本要求, 向书本学习, 向老师学习, 更向实践学习, 认真践行农大精神根本要求。

2. 事农———农大精神服务对象。

“事”在这里是指“从事, 致力于”的意思, “事农”充分表达了农大人“崇学”所要服务的对象。农业是国之根本, 山西农业大学作为一所以农科为优势的教学科研型农业大学, 历来是面向“三农”, 立足山西, 辐射全国。立足农业, 为农业服务, 始终是山西农业大学一直秉承的办学理念。“事农”这一理念, 充分形象的指出了农大精神的服务对象。

3. 艰苦———农大精神作风体现。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艰苦朴素作为革命的传家宝, 过去不能丢, 现在更不能丢。一代又一代的农大人, 不畏艰苦, 认真“崇学”;一代又一代的农大人, 不畏艰苦, 一心“事农”;一代又一代的农大人, 不畏艰苦, 致力“兴校”。广大农大人, 尤其是青年学生, 必须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不畏苦, 肯吃苦, 处处展现农大精神所蕴含的优良作风。

4. 兴校———农大精神奋斗目标。

振兴学校, 是一代又一代农大人始终不懈的奋斗目标。我们“崇学”, 是在“兴校”;我们“事农”, 是在“兴校”;我们不畏“艰苦”, 亦是在“兴校”。如何使得百年老校始终绽放青春的光芒, 如何使得山西农业大学跻身于全国优秀大学之列, 始终是农大人不断追求的目标。许多农大教职员工为此奋斗终身, 作为学校未来的青年学生, 更应以此为己任, 不懈追求, 拼搏努力, 为“兴校”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大校训简短的“崇学事农, 艰苦兴校”八个字, 所蕴含的意味深远悠长, 只有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刻领会“崇学事农, 艰苦兴校”的农大精神, 才能使他们更好的践行农大农大精神, 为“三农”服务, 为学校增光。

二、农大精神的具体表现

农大建校105年来, 一代又一代农大人, 在农大这片富有生机的土地上, 拼搏不息, 充分展现了“崇学事农, 艰苦兴校”的农大精神, 涌现出一批批像张志龙、王绶等拼搏不息践行“崇学事农, 艰苦兴校”农大精神的代表人物。山西农业大学做为一所以农科为优势的教学科研型农业大学, 以服务三农为宗旨, 以奉献社会为目标, 为社会各界培养输送了六万余名各类人才, 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培育出“同引1号”、“同2号”、“晋油6号”、“晋豆30号”、“晋豆34号”、“晋豆41号”、“同薯20号”、“同薯23号”、“晋春16号”等一系列优良品种;育成山西黑猪、山西细毛羊、中国黑白花奶牛等优良品种;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引进南美羊驼, 丰富了我国的动物物种资源库;在全省各地建立了百余个稳定的农科教基地,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百余年来, 历代农大人在“崇学事农, 艰苦兴校”的农大精神指引下, 取得的重大成果, 正是对农大精神的最佳体现。

三、农大精神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加强农大精神宣传力度。

对青年学生进行“崇学事农, 艰苦兴校”农大精神的教育, 必须进行广泛而深刻的宣传宣讲。一是要通过校史的讲解, 使广大青年学生对于农大精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是要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晚会节目表演等形式加强农大精神的宣传, 使广大青年学生对农大精神有比较形象的理解;三是要充分利用校报、校园广播站、校园提示牌和宣传橱窗, 使广大青年学生农大精神有比较系统的把握;四是通过对校园建筑的参观使用, 对广大青年学生培养农大精神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五是要举办农大校友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 集中对农大精神进行宣传推广。

2. 重视农大精神灌输教育。

对于“崇学事农, 艰苦兴校”农大精神的教育, 仅仅依靠宣传是不够的, 必须要注重正面灌输。精神的代代相传, 必须依靠不断的灌输, 这样才能使这一传承百年的思想, 深刻植根于农大青年之中。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所有任课教师、辅导员, 必须加强重视农大精神的灌输工作, 把农大精神的灌输工作和日常教学相结合, 使广大青年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学习农大精神, 领会农大精神, 并把农大精神内化为自身的思想。

3. 注重农大精神实践行动。

“崇学事农, 艰苦兴校”的农大精神不应仅仅只是被青年学生所熟知的一种思想, 更应在他们的实践当中, 处处得以体现。为此, 我们需要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 生产实践能力, 使广大青年学生通过课堂活动、课余实践活动、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学习领会农大精神。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发扬农大精神, 以农大精神为指导, 更好地服务农业。

4. 引领农大精神走向新的辉煌。

“崇学事农, 艰苦兴校”的农大精神需要不断的升华深化, 过去青年学生向榜样学习, 未来青年学生要成为新的榜样, 农大精神只有在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当中, 才能不断散发魅力, 迈向新的辉煌历程。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促使广大青年向榜样学习, 向榜样靠近, 以榜样为目标, 并在青年学生中树立新的榜样, 充分发挥青年学生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 使更多的青年成为践行“崇学事农, 艰苦兴校”农大精神新的代表人物。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是民族的希望, 只有使青年学生成为农大精神的引领者, 才能使农大精神走向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何丽.论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其对当代青年教育的启示[D].青海大学, 2010.

[2]张建中, 程喜中.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 2000, (05) .

[3]冯雪芹, 房培平.新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9, (01) .

[4]孔德瑞.当代大学生信仰体系教育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 2011.

[5]张全景.弘扬延安精神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延安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

[6]崔创, 刘星.略论当前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03) .

篇4:人文精神对化学教育内涵的丰富

[关键词]人文关怀; 化学教育;内涵与实践

人文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形 成科学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凸显了化学课程的人文价值。现从化学课程标准出发,结合初中化学教材(人教版)探析如何在化学课程实施中渗透人文精神和人文关 怀。

一、人文教育的含义

人文教育是指在人文精神的感染下,通过人文学科为基准实施的教育;人文教育的宗旨是为了提升学生在人文方面精神、文化方面的素养。人文教育指在人文学科的范畴里执行,传统意义上的人文教育指通过学科的形式存在。人文教育具备了以下特点:(1)人文教育不再是古典人文主义时期对精英教育的意义,也不只是通过古典教育的内容作为价值取向;(2)人文教育培养的是完整的人;(3)人文教育应积极开发人的左脑、右脑。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现状

长久以来,受到只注重升学率的应度教育影响,初中化学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将知识教学当作教学重心。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初中化学教学较少涵盖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教育被不断淡化,具体体现为教学内容过于重视逻辑性、系统化及网络化的化学知识结构设定,将学生对社会、生活乃至就业方面的化学素质需求过于忽略,也对化学在科技研究乃至社会应用层面上的问题过于忽略。在教学过程里,局限于加强掌握化学知识、解题技能的理性思维训练,忽略了人们在情感、心愿等方面非理性因素的需求及发展。在教学方法上,推崇理性,追寻规范化、统一化,忽略学生获得个性解放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每天虽然都处在丰富的化学世界中,但是欠缺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对周围相关现象及问题处理的能力。老师始终将教给学生化学知识当作自身唯一的教学目标,学生如果没有掌握好知识,老师就会有挫败感。可当前倡导的是令所有人都发展的教育,而非经营式教育。化学教育承担的是令所有人都具备化学素养的责任。学生也应具有一定的化学素养,这也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所以,化学教学应将精力放在化学基本知识及和化学相关的人文教育方面,而非对学生而言较难的专业问题方面。

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化学美的育人功能

审美教育是一个人人文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是一种德操横溢而高尚的精神活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美是一种科学美,化学在提示物质内部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时,显示了化学领域中蕴含的丰富的美育素材,因此具有特殊的美学价值。在素质教育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重视开发化学美独特的育人功能应该逐渐成为全体化学教师的共识。

[案例1]在初中化学绪言课的设计中,首先要充分展示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化学的情感。为此,笔者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对“生活中的化学”展开调查。结果学生汇报的成果让笔者欣喜和震惊,其中有一组同学是这样做的。

“要问化学与生活有什么关系?我要说:高品质的生活离不开化学。怎么,你要不信,那就陪你到王太太家走一趟吧!”。

就这样将化学与衣、食、住、用、行的密切联系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而且创设成一串有趣生动的生活场景,配合美轮美奂的幻灯片,给同学们献上了一顿化学美与生活美俱全的“大餐”。同学们对化学的好奇与赞美一下就被激发起来了。

2.充分挖掘化学哲理,激发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奋斗精神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老师会不遗余力地利用化学史和科学家的奋斗历程、人格魅力来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楷模,学习他们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和为科学、事业而献身的坚强信念,从而受到人文教育。教学时,应确定好知识传授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潜移默化地自然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化学中蕴含的哲理是相当丰富的,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这些资源。

[案例2]在“离子”一课中,学生总结出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后,笔者联想到了做人的道理,并将这一感悟与同学分享。

由原子得失电子想到的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但原子在得失电子中,它的原子核不变,所以原子种类没有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渔即“原子核”,如果鱼是“电子”,可以得到鱼,但捕鱼的本领没有学会,即使是金银财宝,也会坐吃山空。所以应先具有一样本领,才能利用它捕捉其他的东西。但想一蹴而就,一步登天是不可能办到的。就拿学习来说,学习方法是“原子核”,而诸如做题目、记忆等是“电子”。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如鱼得水。如果只死记硬背,只进行大量机械重复的习题训练,而未悟出方法,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会根本提高,也就应对不了新课程下的考试了。

原子使化学世界变得绚丽而多彩,也使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3.广泛展开探究活动,树立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学会合作”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也是化学新大纲的要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间科技、经济的交流不断扩大,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更频繁,那种“独善其身”、“万事不求人”等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生活模式和行为准则将直接影响人的社会交往、生活质量,而相互协作、乐群和睦等品质必将成为新一代人的行为特征。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有时需要合理分工、协作,需要团结互助,合作共事,才能完成实验任务。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创设更多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交流、合作,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助精神,还使他们在分享合作成果的过程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更加具有团体精神。当然其中还包括与老师的、与家长的协作。

[案例3]在学习“空气”一课前,笔者布置一个家庭小实验。在一个学生交回的报告中写道:“我第一次跟爸爸在家里做实验,很有意思,突然感觉跟他亲近多了!第一次发现爸爸懂得真多,动手能力也很强,挺佩服他的!”

这份感言至今让我很感动,可见这些活动会在学生的同伴教育上发挥重大作用。

4.渗透环保教育,树立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它既能造福于人类的同时,又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在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渗透环保教育,在环境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如: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收集环保小资料、讨论并撰写小论文,阅读有关环保书籍及文章、参观等。培养每一位公民尤其是作为未来一代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篇5:雷锋精神内涵之一

一、奉献精神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

雷锋精神内涵之二:“钉子”精神

雷锋对待工作总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努力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使自己成为工作的内行。

雷锋精神内涵之三:“螺丝钉”精神

雷锋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服从革命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他把自己生命溶入党和人民事业的整体之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精神内涵之四:艰苦奋斗精神

雷锋出身贫苦,在旧社会,哥哥、弟弟都因负伤、饥饿,病死了,他自己也走近了死亡的边缘,他深知生活的艰辛。因而,他工作和生活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伟大的雷锋精神,产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反映,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展现。

从本质上看,雷锋精神涵括了奉献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螺丝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这些优良品质,历久弥新,经过漫长的半个世纪依然散发着夺目的光彩。雷锋精神的背后是责任意识、集体意识、社会意识,这是青年人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具有超越时代的积极意义。

目前,各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相当迅速,这不仅体现在社团数量的增加上,更体现在参加社团的学生人数上,很多高校参加学生社团的人数已超过其在校学生的50%,这就给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很好的群众基础。高校社团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传承,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要义,雷锋精神是一面旗帜,为高校社团的发展与成长指引着前进方向。高校社团“践行雷锋精神”,有利于坚定树立志愿服务理念,引导高校社团更加积极地服务公众,服务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促进大学生社会意识、责任意识的培育;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促进高校社团的健康成长。

雷锋精神 中国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其实质是: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在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平凡的工作中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事业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

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周恩来同志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是雷锋精神的精髓。雷锋一心向着党,他把党比作母亲,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属于党和人民的,无论遇到怎样艰难复杂的情况,都“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为了党,愿洒尽鲜血,永不变心”。“对敌人要狠,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对党、对人民要忠诚老实,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这是雷锋给我们留下的名言。

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雷锋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总是把实现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说到做到,表里如一。他坚持理想与现实相一致,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政治上要求严格,自觉经受思想锻炼,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修养的战士。

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雷锋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在他看来,“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像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关系一样。当人的身体受到损害的时候,身上的细胞不可避免也要受到损害。同样的,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正因为如此,雷锋时时处处都以党、人民和祖国的利益为重,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作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做求知的“螺丝钉”

雷锋说:“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进入大学,学习环境宽松,课余时间多了起来,很多同学会认为掌握课堂知识就可以了,没有挤时间的必要。其实不然,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大学生在就业时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们的学习任务其实比中学的时候更重了,就更需要加强学习,需要发扬“钉子精神”。大学生发扬钉子精神也要抓住“挤”和“钻”,不仅要利用课余时间充实自己,拓宽知识面和技能范围,更要善于钻研,对专业学习不能轻易满足,而是要学精、做强,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在就业后对社会有所贡献。因此,雷锋精神的内涵虽然丰富,但我认为“钉子精神”对于大学生来讲是最迫切需要的,让我们都

来争做求知的“螺丝钉”吧!(机电学院 蔡红春)

要热情也要有理性

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在21实际新的社会条件下,雷锋精神的内涵得到了新的诠释,我们要发扬雷锋精神,但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灵活的方式,尤其是面对突发状况时。记得王小波在一篇文章中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名知青为了打捞被洪水冲走的一根木质电线杆而溺水身亡。站在思想道德的高度来看,这种为了保护集体利益而奋不顾身的精神无疑是值我们学习和发扬;但是从现实价值的角度考虑,难道一个受过教育的知识青年还不如一根木头对人民更有价值吗?在突发状况面前,知青选

择牺牲自己挽救集体财产并没有错,换作雷锋也一定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但这留给我们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突发状况面前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更加理性而有效的方式维护集体

利益不受损失。(机电学院 尹利通)

当行动的巨人

一年一度的雷锋纪念日马上就到了,我们身边各种乐于奉献、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有的让人感动,有的发人深思,雷锋精神也会引起大家的讨论。在我看来,雷锋精神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少口号重实干,我们要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也要做行动的巨人,而不是做只会夸夸其谈的人,因为行动比言语更具说服力。比如看见地上有别人随便丢弃的垃圾,弯腰捡起来比站着评论别人的素质更让人折服;比如对待专业学习,把功夫用在钻研知识和业务上,比每天空头树立一个目标来得更实际。其实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懂得的道理不可谓不多,但很多时候是否落实到行动上了呢?所以对当下的大学生而言,最需要的并非是对雷锋精神的热烈讨论,而是如何做到把雷锋精神体现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上,如果每个人都在行动上向雷锋

靠拢,我们的社会当然会越来越和谐。(机电学院 张建)

提升道德修养

每当遇见好人好事,我都会想起雷锋,在我看来,雷锋精神最大的特点就是助人为乐,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49周年纪念日,雷锋精神是中国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实,雷锋精神最让我受触动的是他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我们当代青年也要从提升道德修养的层面向雷锋学习,学习他时刻从集体利益出发,学习他先人后己甚至舍己为人的精神。近年来,由于极少数人道德意识淡漠,帮助别人反而被讹诈的事情偶有发生,导致社会风气有所滑坡,也引发了诸如“老人在路上摔倒应不应该上前扶”的讨论。在这些问题面前,我们青年学生更需要从雷锋身上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自己的行动为社会的和谐贡献一份力量,而不要被不良的社会风气误导,随波逐流。

(汽车 王昀)

奉献,从小事做起

雷锋在一生当中都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件小事。作为当代青年,发扬雷锋精神,需要从小事做起,从内心做起。拿无私奉献来说,事实上,奉献并不难做,难做的是要从细节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的有很多,也很简单,例如出入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为所欲为,这是为他人着想;看到马路上有果皮等捡起扔进垃圾箱,有人跌倒了伸手扶起,积极帮助身边同学朋友。虽然这些都是很小的事情,但也是一种美德,社会上有许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例如孤儿院的小朋友,养老院的老人家,我们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去看望他们,让他们感到温暖,这也是奉献。奉献不分种类大小,都值得我们发扬,所以,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弘扬雷锋精神吧!(艺术 李响)

让雷锋常驻心中

每年3月,全国各地都会开展各种学雷锋活动。为什么要弘扬雷锋精神呢?因为雷锋精神中所包含的集体主义、爱岗敬业和“钉子”精神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是不朽的精神支柱。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是要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的,时代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我们应当以雷锋精神激励自己。首先,我们要保持一颗爱国心,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其次,我们应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比如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无偿献血帮助与疾病做斗争的人们,甚至仅仅是下雨天为别人撑起一把伞……同时,我们还有培养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尽职尽责的“钉子精神”,比如做好学生的本分,上课认真听讲,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大胆创新,敢于实践。总之,我们要将雷锋精神作为心中不朽的丰碑,时时仰望,以此为榜样鼓

励自己前行,为校园增添文明气息,为社会营造和谐氛围。(外语 谢艳艳)

学习雷锋也要与时俱进

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反映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任何时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的精神财富。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认为雷锋精神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应该也有所不同,换句话说,我们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也需要与时俱进,才能走在时代的前沿。比如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雷锋的乐于助人和“钉子精神”最需要我们认真学习。90后的我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各种关爱包围着长大,有时候不容易意识到帮助别人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和满足,少有挫折的成长经历也会令我们容易畏难,而雷锋的助人为乐和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所以对的在校大学生而言,迫切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对雷锋精神加深理解,并适应

时代的需要应用到实际行动中。(《职院青年》 王磊)

让文明行为成为习惯

说起雷锋精神,大家都知道,无非是时刻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等优秀的品质。尽管从小就被教育要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但是如今的青年人能够完全做到的并不多。我觉得学习雷锋、以雷锋精神来要求自己应当成为习惯,而非每年开展一次学雷锋活动月的形式。我们首先要意识到雷锋精神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就个人发展来讲,只有乐于钻研的人才能有所成就,就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说,爱人者人恒爱之,善待别人自然会获得尊重;其次,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我们不能光做语言的巨人,而是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做行动的巨人;另外,持久的坚持会形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的社会需要雷锋,但不是只在每年的3月份需要,而是

篇6: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三月是个集体学习雷锋的时间。在此期间,有不少学校、社团组织活动,学习雷锋。在我看来,学习雷锋精神,并不只是学一次雷锋事迹、做一件好事、续写一篇雷锋日记那么简单。

雷锋精神是什么?固然是助人为乐、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是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但是,这一切的精神都有一个大前提:自愿,发自内心!心中有爱,有他人,有集体。

我读过《雷锋日记》,那里面有他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心得,有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有他为战友服务的事迹……他做这些事,有人组织吗?没有。这算想组织,也组织不过来!可以说,这一切皆出于他自愿!

只有出于自愿,雷锋精神才不会“三月来了四月走”。

学习雷锋精神,不只需要“自愿”,还需要“心中有他人”。有些人够艰苦奋斗,够自强不息,也能干一行爱一行。可所做的一切,只为自己。毫无疑问,缺少了“为人民服务”,便不是雷锋精神。

篇7:领悟雷锋精神的内涵-

雷锋—— 一个我们敬仰而又感到亲切的名字。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他,崇敬他,他的事迹感动了华夏儿女,他的精神照耀着我们的土地。然而雷锋距离我们又是那么的近,因为我们的身边不缺乏雷锋式的人。所以学习雷锋精神,是我们的正确选择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党员教师,我们更要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雷锋精神,需要认真领会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要把雷锋精神贯穿于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去。

坚定信念,指引日常工作的方向。

雷锋精神的第一位,是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这个理想和信念激励我们全党全社会自觉地把个人的追求和奋斗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作为党员教师,我们要在繁杂的工作中,保证方向的正确性,并且铭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把这种精神动力,化为实际工作的动力,为日常工作指引方向。

乐于奉献,贯穿于教育事业的始终。

雷锋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而作为一种道德导向,我们教师的“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基本精神也在于奉献。教师工作时间上分不清上班下班,工作内容上教学和德育涵盖很广,在工作中承受着太多的压力;它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它需要克服种种困难,它要求每一位教师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不仅要孜孜以求,能甘于苦涩,还要勤于思考、乐于奉献。这就需要教师正确面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矛盾,以事业的发展为重。这也决定了“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是一种带有崇高意蕴的自觉承诺。教师的“蜡烛”精神也正在于此——乐于奉献。只要把雷锋那种“乐于奉献”的精神贯穿于“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始终,才无愧于一名人民教师的称号。像春天一样热爱学生,让教育充满爱。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像雷锋那样具有热爱他人的精神境界,即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关心爱护学生。因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产生无与伦比的神奇而伟大的教育力量。爱学生作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体现了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关爱,体现了教师对社会主义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认知,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特殊情感关系。师爱的本质是要求教师牢固树立“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真心实意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十个指头有长短”,教师不但要爱“尖子生”,还要爱“后进生”,更不能歧视所谓的问题生和有某些缺陷的学生,务必抛弃成见,克服偏见,像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一样温暖”那样热爱学生。

“钉子”精神体现在“严谨治学”的实践中。

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他以他著名的“钉子”精神,靠挤劲和钻劲一点一滴地学文化、学技术、学科学知识。我们广大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成为读书育人的“名师”、“大师”,就需要雷锋的“钉子”精神在我们的严谨治学的实践中得以贯彻。“严谨治学”要求教师在教科研中求精、求实、求真、求善、求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以实事求是、科学严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自身修养的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政治知识、实践知识,以不断丰富和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可见,严谨治学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

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雷锋不仅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而且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在学习和工作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体现了一种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表现为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表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科技和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所以教育问题受到了高度关注,我们得时刻铭记大时代要求的创新进取,从而在教育中能够凸显创新精神,培养出积极进取,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人才,从而大力推进

科技和文化创新,实现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篇8:雷锋精神内涵丰富

关键词:雷锋精神,时代内涵,高校德育建设

一、前言

“雷锋精神”是中国传统美德在建国初期的一种集中体现。现今有人认为“雷锋精神”具有时代的局限性, 并不适合当今经济水平迅速发展, 文明水平高度发达的时代, 这成为了阻碍和谐社会构建的一大难题, 然而通过研究我们发现, “雷锋精神”所体现的优秀品质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 这要求我们在传承“雷锋精神”的基础上, 不断地充分挖掘、发扬其时代精神, 这是时刻保持雷锋精神先进性的重要环节, 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雷锋精神的社会现状调查及时代内涵研究

1. 雷锋精神现状调查

上世纪60年代, 雷锋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他所代表的“雷锋精神”成为高尚品格的代名词。但时至今日, “雷锋精神”在当代大学生心中占据了怎样的位置呢?为此, 笔者在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莆田学院、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厦门软件学院及厦门理工学院等福建省内7所高校共发放了2000份有关“雷锋精神”的常识性调查问卷。共回收1729份, 其中有效问卷1688份。问卷中关于雷锋基本情况的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通过调查显示, 大多数高校学生对雷锋的基本常识是有所了解的, 超过一半受访者认为学习“雷锋精神”是很有意义或较有意义的, 对于雷锋个人的评价, 大部分的同学都对他的品行表示了认可, 但还是有一定比率的同学对雷锋在现代生活的存在意义提出了质疑或表示不关注。

与此同时, 我们也在问卷中对于学生是否愿意去践行“雷锋精神”, 以及对雷锋、雷锋日的了解途径进行统计, 我们发现, 超过半数的同学对于参加雷锋活动持肯定态度, 并愿意主动参加。而人们对雷锋的了解, 最多的来自课本, 其次是课外书籍, 再则是宣传标语和听他人讲述。这显示目前雷锋精神的宣传途径主要以课本和读物的方式为主。

通过对不同高校、不同城市的受访者进行综合分析, 我们发现, “雷锋精神”在现今社会中仍有极大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雷锋精神”可取、可弘扬, 但却与当今社会相脱节。然而, “雷锋精神”在当今社会中真的脱节了吗?本调研组将在以下的章节中对此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2. 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有人形容当代社会是一个物质至上而精神缺失的时代。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危言耸听, 但却也间接地反映了当代社会存在的两大基本矛盾, 传统高雅的社会文化与大众通俗的市井文化之间的矛盾、物质价值的富足与精神世界的空虚之间的矛盾。要想扭转这一局面就要求我们要极大程度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道德风尚, 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先进的、文明的社会水平, 而这一切却恰恰是“雷锋精神”所能够完美诠释的。在当今社会, “雷锋精神”不仅没有过时, 而且在新的历史阶段中, “雷锋精神”焕发出了其在新时代的魅力, 这迫切地需要我们重新去解读、学习、弘扬“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 既是“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 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 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又是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团结博爱的宽广胸怀。雷锋精神不属于雷锋个人所有, 在根本上它是时代精神的代表, 是以雷锋名字命名的汇集熔铸了一代共产主义新人先进思想品德的, 由集体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对雷锋同志的学习并不是对他个人品行的一种刻板的模仿, 而是通过对他的学习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要求, 用一种典型示范的力量来鼓舞全社会, 鼓舞当代大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其中, 更多地身体力行。

在新的历史阶段, 雷锋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为此我们开展了“我眼中的雷锋精神”的专题调查, 了解当今学生对“雷锋精神”的再认识和新解读, 并将学生的观点整理为以下几点:

观点一:现今, 面对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 他会力所能及帮助别人;

观点二:雷锋精神应该注重宣传, 扩大影响力;

观点三:当雷锋其实挺难的, 所以我们才呼唤雷锋精神;

观点四:不能总是呼唤别人当雷锋, 应该从自己做起。

高校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和文明程度较高、思想觉悟也较高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观点也代表了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潮——即当今社会大众仍然十分认可雷锋精神的积极作用。对于践行雷锋精神也有自己的看法, 具体表现为:

(1) 宣扬雷锋精神应该形成一个良性的氛围, 鼓励大众踊跃参与;

(2) 践行雷锋精神要从自己做起, 从身边小事做起, 从力所能及做起;

(3) 传承雷锋精神就要重新解读其精神, 在新的历史阶段, 用与时俱进的精神来重新赋予雷锋精神时代生命力。

三、后记

篇9:核潜艇精神丰富军工文化内涵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为促进国防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在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实践中,国防科技工业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孕育产生了“两弹一星”精神为代表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军工文化。张德江同志曾在参加核工业创建55周年座谈会时,高度赞扬了“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光荣传统,指出了核工业精神是我们国家的精神和民族的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军工文化以其先进的文化理念贯穿于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的始终,推动着军工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国防科技工业高度的凝聚力、卓越的创造力、强大的竞争力和坚定的执行力。建设先进的军工文化,既是提高国防创新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也是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实际行动。

核潜艇精神研讨会以在“两弹一星一艇”国防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核潜艇工程为背景,以传承核潜艇精神、宣扬军工人和海军指战员在第一代核潜艇研制、生产、试验和建造过程中所展现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旨,凸显了军工文化发展繁荣的时代特色,凸显了国防科技工业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历史责任和重要作用。核潜艇精神论坛的举办,有利于更好地把国防建设与军工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有利于更好地丰富军工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国防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大力发展军工文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核工业57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两弹一艇”的辉煌,开启了核电事业的新发展,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于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这既是核工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动力源泉。为弘扬老一辈核工业人的优良文化传统。近期,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正在系统内组织开展《两弹一艇的故事》资料收集工作。核潜艇论坛的召开,对于我们深入推进此项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大力支持核潜艇精神论坛的召开,切实用好论坛成果,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努力把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

上一篇:新下属上任第一天领导讲话下一篇:鸡宝宝幼儿音乐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