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遵循三大定律

2023-04-07

第一篇:信息技术遵循三大定律

送礼三大定律八项注意技巧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帮,礼尚往来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光荣传统,送礼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消除敌对冷漠,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送礼有多种功能,一般来说礼品都是送给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带有其目的性,是要求有回报的;送给要饭的人那是施舍,资助贫困学生那是慈善,与这个话题就不相干了;送礼的基本功能就是亲朋之间联络感情的纽带,也是在社会上行走的必备手段,更是升官发财的工具,做为工具它无坚不摧,掌握了这项技能,定会事半功倍 ,你想飞黄腾达吗?你想发家致富吗?哪你就去送礼吧!送吧,送吧,接着送吧!

送礼讲究的是礼尚往来,就先说说都是谁来了,逢年过节是生意人所盼望的,那是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也是送礼最繁忙的季节,什么工商.税务.卫生.城管各个主管部门的头头脑脑,虾兵蟹卒都来了,笑咪咪的向你拱手道声:“老板,过年好啊!”你以为是白来向你道贺的么,那个你也得罪不起,怎么办呢?就得上下打点,以图日后能行个方便,至于给多少,物价局也没个明码标价,就要看来者职位的高下,平日里对你照顾的多寡而定,具体操作起来也得颇费一番心思的。

该来的都来了,再看看我们都去了那里吧,做领导的人,家中的事情自然要多一些,什么升职,乔迁,儿子结婚,孙子满月,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领导无小事,你都得去表示祝贺或哀悼,至于你是否悲痛还是开心,这些都不重要,你所表现的是否优秀,帐房先生会帮你记下的,数目的大小就是对你日后奖惩的重要依据;其实这些重大的日子你也不必一一记在心上,怕遗露掉了,到时候自然有帮闲的人给你打电话,下帖子,不管你是心疼还是肉疼,为了以后不脚疼,是一定要去的,去了领导也不一定会记得你,谁要是不去,领导绝对会永远记住你的!以上所指的领导,只适用于在职的领导,那些已经失了势,退了休的老领导就不要管他了。

经笔者数年潜心研究,归纳总结了一点经验,为方便记忆,故叫做三大定律八项注意:

定律一:下自上而多,上自下而少,同阶级的数量基本相等;

定律二:礼品不拘一格,包罗万象,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应有尽有;

定律三:投其所好,扣住重点,对直接负责人下手最佳;八项注意:一.千万不要提着礼品往办公室里送,二.一定要避开不相干的人,三.领导不在家时,要向家属报上自己的姓名,四.绝不能索要收据或欠条,五.送钱杜绝伪钞,送物谨防假冒,六.简要说明来意,不可长时间逗留,七.严禁抽烟,翘二郎腿等不良习惯,喝水用一次性杯子,八.衣着整洁,言行举止要谦恭卑微。这都是送礼的基本精神,

违背了这些精神你就不是佛前烧香了,结果只能适得其反。那些手眼通天,路子活络的人物都精于此道,就连细枝末叶处都演绎的出神入化,令人叹服!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的, 现在出点啥棘手的事,托个人送点礼就成了人们的惯性思维,可叹那些老实巴脚的人,想送礼都找不到门路,人托人,脸托脸,转了几道弯才把礼送出去,眼睁睁让中间人吃去了许多

的回扣,就只怪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份了。

第二篇:送礼讲究礼尚往来及三大定律 八项注意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帮,礼尚往来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光荣传统,送礼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消除敌对冷漠,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送礼有多种功能,一般来说礼品都是送给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带有其目的性,是要求有回报的;送给要饭的人那是施舍,资助贫困学生那是慈善,与这个话题就不相干了;送礼的基本功能就是亲朋之间联络感情的纽带,也是在社会上行走的必备手段,更是升官发财的工具,做为工具它无坚不摧,掌握了这项技能,定会事半功倍,你想飞黄腾达吗?你想发家致富吗?哪你就去送礼吧!送吧,送吧,接着送吧!

送礼讲究的是礼尚往来,就先说说都是谁来了,逢年过节是生意人所盼望的,那是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也是送礼最繁忙的季节,什么工商.税务.卫生.城管各个主管部门的头头脑脑,虾兵蟹卒都来了,笑咪咪的向你拱手道声:“老板,过年好啊!”你以为是白来向你道贺的么,那个你也得罪不起,怎么办呢?就得上下打点,以图日后能行个方便,至于给多少,物价局也没个明码标价,就要看来者职位的高下,平日里对你照顾的多寡而定,具体操作起来也得颇费一番心思的。江苏海安太阳能利用研究所专业制造生产太阳能热水器

该来的都来了,再看看我们都去了那里吧,做领导的人,家中的事情自然要多一些,什么升职,乔迁,儿子结婚,孙子满月,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领导无小事,你都得去表示祝贺或哀悼,至于你是否悲痛还是开心,这些都不重要,你所表现的是否优秀,帐房先生会帮

你记下的,数目的大小就是对你日后奖惩的重要依据;其实这些重大的日子你也不必一一记在心上,怕遗露掉了,到时候自然有帮闲的人给你打电话,下帖子,不管你是心疼还是肉疼,为了以后不脚疼,是一定要去的,去了领导也不一定会记得你,谁要是不去,领导绝对会永远记住你的!以上所指的领导,只适用于在职的领导,那些已经失了势,退了休的老领导就不要管他了。

经笔者数年潜心研究,归纳总结了一点经验,为方便记忆,故叫做三大定律八项注意。

三大定律:

定律一:下自上而多,上自下而少,同阶级的数量基本相等;定律二:礼品不拘一格,包罗万象,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应有尽有;定律三:投其所好,扣住重点,对直接负责人下手最佳;八项注意:

一.千万不要提着礼品往办公室里送,

二.一定要避开不相干的人,

三.领导不在家时,要向家属报上自己的姓名,

四.绝不能索要收据或欠条,

五.送钱杜绝伪钞,送物谨防假冒,

六.简要说明来意,不可长时间逗留,

七.严禁抽烟,翘二郎腿等不良习惯,喝水用一次性杯子,

八.衣着整洁,言行举止要谦恭卑微。这都是送礼的基本精神。本文由网编编辑

第三篇:国外信息安全企业三大缺陷

洋巨头非完美无缺 谈国外信息安全企业三大缺陷 一提到国外信息安全企业和产品,或许我们的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思科的网关产品、卡巴斯基的防火墙等等,这些产品都是市场上风光无限的“领跑者”,一直获得用户青睐并且被其他企业所“模仿”。但其实,国外信息安全产业也并非没有任何缺陷,本文就将澄清对国外信息安全企业长久以来都存在的三个错误观点。

错误认识

一、国外信息安全企业没有政治倾向

对于国外的信息安全产品,大部分人的观点是:质量可靠、性能优越。国内不少运营商、金融用户的信息安全系统均使用国外设备。国外信息安全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确实有独到之处,但是,有没有安全隐患呢?有人会说,政治是政治,企业是企业,不应该混为一谈。但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这些国外信息安全企业,是不是真如大家所想象的,完全不带任何政治色彩呢?

某个在近年来声名鹊起的美国本土信息安全企业,于今年9月发布了一份名为《世界网络大战:理解网络攻击背后的国家意图》(World War C: Understanding Nation-State Motives Behind Today’s Advanced Cyber Attacks)的报告,文中极尽谄媚美国政府之能事,不但完全不提监听了全世界的棱镜门事件,反而将美国政府的网络战描绘为不得己而为之,且其手段完全处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报告对中国则十分严厉,声称中国的入侵案例遍及世界。另一家美国著名的信息安全公司也在近期发布的名为《Hidden Lynx - Professional Hackers for Hire》的报告中,指责中国政府发起了对美国的网络攻击。当然,这份报告也绝口未提棱镜门。 所以说,“国外信息安全公司没有政治倾向”这句话是完全错误的,尤其是在后棱镜门时代,信息安全企业必须选择自己的站队,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绝无骑墙的可能。 错误认识

二、国外信息安全产品没有故意设置后门

对于“国外信息安全产品存在着刻意留下的后门”这个说法,很多用户倒是有着清楚的认知。

其实早在2001年,某信息安全公司的首席研究员就表示:如果FBI使用了某个键盘记录等“工具”窥探用户,这个工具又没有被其他人使用时,该公司的升级病毒库将会避开它。 这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为什么那些被证实是美国制造并传播的超级病毒,例如震网(Stuxnet)、超级火焰(Flame)都是由俄罗斯人率先披露,而并非由似乎技术上更为先进的美国防病毒企业发现。

错误认识

三、国外信息安全企业有很好的职业道德

保护用户私隐,是信息安全企业的责任。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应当在推广产品时泄露用户的私隐。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下图来自某著名国外信息安全企业的一份公开PPT,在这张图片上,各种个人信息赫然在目(考虑到保护个人私隐起见,原图中仍能看到的信息已做擦除处理)。除了个人信息,甚至还有国内某大型金融机构的网络拓扑图,而且,这些信息已经放到了互联网上。试想一下,这应该是一家专业的信息安全企业的做法么?

因此,可以看到,国外的信息安全企业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但它们的确有很多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借鉴的地方。国内的厂商经过了这十来年的曲折发展之后,依然逐渐获得了发展空间,并且有追赶这些国外“大牌”的趋势,希望今后信息安全能够真正实现国产化。

第四篇: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三大趋势

链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三大趋势

黄桂晶 黄荣怀 张进宝 江新 发布时间:2007-10-29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教育信息化从基础设施、数字资源、人才培训、关键技术及标准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应用能力建设与投资效益提高、缩小数字鸿沟、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是教育信息化发展正面临的挑战。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期,将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趋势。

一、当前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挑战

我国将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作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的重要举措。“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以人为本、均衡发展”等理念,已经成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各类重大战略方针的指导原则。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如果说“校校通”工程、“普及信息技术课程”、“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等只是国家在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方面的起始工作,那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等具体措施的出台,则是国家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具体表现。

随着不同类型教育信息化成功案例的逐步丰富,我国教育信息化在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已经有了众多经验。对于教育信息化必要性与需求的理解也日益深人人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信息时代更高的教育目标,形成信息时代学与教的新方式,促进学校组织的变革和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是来自教育系统内部最强大的需求。而政府组织、学术团体与工商业三种强大的外部推动力,也造就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难得的机遇。

尽管教育信息化已经在各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人们的预期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1.持续提升应用能力与效益的挑战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其直接需要面对的问题是来自各方对“高投入、低产出”教育信息化的质疑与不满。

经过几年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大量投入,我国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信息基础设施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很多学校设备采购速度大大超过实际应用需求;高性能计算机只被用于简单办公需求,更多时间则是被用于娱乐;价值昂贵的服务器资源仅用于支持极少的访问量,而且管理极为不完善;先进的网络交换机每日流量很低,并经常处于故障状态;学校各自为政,缺乏协调与合作,信息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缺乏统一标准;信息安全、病毒管理没有有效方案,严重困扰应用;计算机教室每周使用时间不超过几课时,形成大量闲置等。这些存在于教育信息化中的浪费行为,应当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

相比快速推进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则要落后得多。一方面,广大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亟待提高,没有很强的应用需求;另外一方面,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信息化教育服务相对单一也是制约应用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教师专业发展”、“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等项目都是当前我国政府为全面提升应用能力而采取的重要措施。

然而,要想通过教育信息化大幅度提高教育质量,使落后地区的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困难依然相当严峻。

2.缩小数字鸿沟的挑战

OECD对数字鸿沟的解释是个人、家庭和地区间在获得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机会以及利用互联网从事各种活动的机会方面存在的差距。我国东西部和城乡间由于固有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数字鸿沟问题尤为严重。

我国学术界与政府已经认识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均衡教育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平衡器、稳定器,是社会进行再分配的一个调节手段”。教育信息化关注并致力于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这是教育信息化的使命,也是发展契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应用,突破时空限制和技术壁垒,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西部和农村地区输送,提高当地的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然而,实现这一目的前提是教育信息化的进程首先需要均衡发展,由于历史积累、地理环境、思想意识、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也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态势,东西差距、城乡差距较大,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数字鸿沟”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将会进一步扩大教育、进而扩大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我国已经在缩小数字鸿沟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2001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准立项的“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项目”,2000年-2003年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联合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2001年开始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设立的“基于天地网的远程教育示范工程”,2003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开始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我国西部和农村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落后状况正在得到改进,教育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这些努力有效地遏制了数字鸿沟进一步扩大的迹象,但数字鸿沟的消除,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助力于教育的均衡发展还需要人们持续不断的努力。

3.致力于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挑战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目标。《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报告中提出的我国学习型社会基本框架是构建以学习型教育机构、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为主体,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是未来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组织,也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实现现有学校体系向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转变的一项基础工程,这就要求教育培训机构由封闭走向开放,从制度安排上激活学校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

人们对教育信息化助力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给予了很高的期望,教育信息化所能提供多媒体、超文本、远程信息传递、虚拟现实等手段让人们看到了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潜质。然而,向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迈进的路还很长,数以万计在职人员的能力及学历提升、下岗转岗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质认证体系的逐步规范等等都需要在更广泛意义上通过教育信息化寻求解决方案。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纵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不论从个别化、引领性的个别单位的教育信息化探索,还是区域性、示范性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活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大多归于“点”形态。这种“点”的形态是教育信息化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的必经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探索并形成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各种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也在不断的尝试中摸索出具有一定普遍使用性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自2003年国家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开始呈现整体推进的态势。

宏观来看,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将涉及到整体推进的战略目标、整体推进的内容;整体推进的保障措施的三个方面,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呈现三大特点:

1.教育信息化将加速教育系统的体制变革 知识经济对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立学习型社会,即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和灵活学习的社会。相应地,教育体系必须成为提供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和灵活教育的体系。我们的学校和教育系统亦步亦趋,正处于被动适应外围环境变化而进行体制变革的巨大压力中。这些压力从观念层面上包括(但不仅限于)来自多元知识观的挑战、来自学习内涵和外延变化的挑战,以及来自重新定位学校在知识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挑战。

教育系统的变革有不同的层面(级别构成),分别是教室层面的变革、学校层面的变革、学区层面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改革首先关注宏观层面的教育体制、教育法制,而后又重点关注课堂教学及课程改革,对于中观层面的学校组织变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直到近来才逐渐受到重视。通过不断迁移工商管理领域的变革经验,学校的变革才开始被认为是“一个独特的层面,是对微观领域的统筹,也是与更大的外界系统交互作用的界面,是教育改革由外部向内部、由宏观向学校、由创造条件向改造实践转换的关键层面,是教育改革走向升华和成熟的重要部分”。

以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让人们看到了他促成教育变革(学校变革)的潜力。因为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学习。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不需要,甚至不应该被局限在一个特定的阶段(入学时间)和特定的地点(学校),更不应该标准化运作和一以贯之”。1998年,当时的教育部领导就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与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的论断,何克抗教授进一步将之论证为ME命题。

如果说,过去若干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只是在强化和维护已有的体制,或仅只是少量的改进和重组。那么,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人们将愈来愈多的挖掘教育信息化对于体制变革的促进作用。教育信息化除了能重构教学过程从而支持教育系统的变革外,信息化环境也能直接助力于优化学校内部的管理与沟通,有助于学校开展知识管理并促进学校向学习型组织转变;教育信息化也能有效地改善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的沟通与互动,从而优化教育系统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2.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作为创新扩散将以扩展型扩散为主要形式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宝贵的、值得推广的经验与做法,但多数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中国。世界银行“信息促进发展”项目《知识地图:ICT在教育中的应用》报告指出,(被调查的发展中国家)在很多地区已经有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但很少被广泛传播,没有以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决策者。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当前,人们对于技术的认识正不断加深。对技术创新源头的理解,由原来的“科技和发明”或“市场需求”等单因素观点,逐步让位于“演进理论”、“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等多因素观点。由此引发的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思路,也正在由原来简单的“将最新技术引人教育”转变到以“关注教育系统特征,充分考察教育系统需求、推广措施合理性、应用者特征、决策类型、关键人物以及时间特征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扩散思路上。该思路所遵循的规律属于“创新扩散”理论研究范畴。

在国际上,创新扩散是研究教育信息化的一种重要视角,也是一项前沿性的课题。关于创新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1)创新包括具体的事物,特别是科技类产品或技术,及抽象的思维和观念;(2)创新是个体主观上的认定,它是个体过去所未具有的认知经验和行为,与时间无关;(3)创新对个体应可产生认知、态度、价值取向与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创新扩散是指创新通过一段时间,经由特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团体的成员中传播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迁移扩散、扩展扩散两种,而扩展扩散又可分为传染扩散、层级扩散和刺激性扩散三种类型。

教育信息化发展所表现出的由点到面的整体推进的态势,已经摆脱原来的局部地区试点后以个别、零星的“迁移型”扩散思路,转变到有目的、针对性、分类别、分层次的扩展型扩散方式。扩展型扩散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迁移型扩散,具体表现形式既可以是类似病毒扩散机制的传染扩散(类似学校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可以是层级扩散(某种类型的学校或某种角色、地位的教育者对其他层次学校或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自下而上的刺激性扩散(一线教育工作者或学校受新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创新,并重新进入扩散进程)。

教育信息化发展所呈现的扩展型扩散产生和日趋明显,是在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特征与教育系统的文化特征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信息化的发展日益受到文化特征的影响,推广的内容也不再仅仅是设备、软件,还有在教育系统中形成并日渐稳定的理念、方法、模式等文化要素。因此,可以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模式已经具有强烈的文化传播特征。教育与文化传播是两个密不可分的范畴。文化传播不仅是文化的推广,而是文化的创新与再造,这一特点和规律决定了创新扩散理论成为当代传播学发展前沿的重大课题,也成为教育信息化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以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为根本目标的教育信息化,其扩散过程包含了个体层次的文化吸收与整合(教育者、被教育者接受新型文化、新事物的过程),也包含了由已采纳个体或群体向其他个体或群体的文化扩散。在创新扩散的过程中,技术制品的优势并不是影响采纳的唯一因素,受众的差异、决策依据与类型、观念领导者、管理者、组织环境等都可能影响创新的扩散。

3.教育信息化将呈现出服务型业务特征

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看,人的发展不可能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来完成,这就要求必须构建起能够适应变化的社会和人的多元需求的教育体系。教育信息化本质是教育,而不是技术。这种本质规定性要求教育信息化要以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随着以提升应用能力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将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服务型特征。具体来看有两个方面:(1)教育系统内部信息化服务特点的日益明显;(2)面向社会的教育信息化服务初具规模,并表现出强大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就其过程而言,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媒体与技术的引进,使得教育过程进行了重构,原有已经形成的整体化的传统教育模式和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应对这一信息化所带来的各种变革对任何人来说无疑都是极具挑战的,因此需要专门的组织与部门负责。伴随着技术在教育中应用而产生并不断壮大的教育技术机构,如各级各类学校中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政府直属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培训和支持单位(如电教馆、教师进修学校、师范学院等),正在这场教育信息化为教育带来的变革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其服务特征日趋明显,由此而产生的各种专门服务,如信息资源开发、教育信息管理与发布、网络教学支撑服务、网络通信系统等,已经成为教育发展强有力的支撑部分。

此外,由于借助信息技术、远程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构建起来的面向全社会更为广泛人群的远程教育系统,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教育信息化服务型特征的重要表现。目前,所出现的各种类型的办学机构和模式使得教育服务的信息化特征日渐纷繁。各种类型面向基础教育的网校,将名校、名师资源通过互联网络,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面向企业员工的E-Learning系统,将以提高员工绩效作目标,将工作与学习有机整合,从而构建起企业永葆持久竞争力的机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所构建的以卫星推送教育资源、以计算机教室作为辅助手段的做法开创了中国基于信息化手段大规模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办学模式;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开创了信息化提供全面教育服务的新局面,从而打破了传统高校统治的高等教育市场。这些都清晰地表明: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再是以往人们认为的传统教育的信息化,而是新型信息化教育,并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结语

教育信息化正步入从点到面整体推进的发展阶段。在过去2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以学与教的方式改变甚微。创新、变革以及在信息化环境下重构教育服务产业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焦点。

然而,在教育信息化持续推进,促成教育创新、体制变革的服务建构的过程中,人仍然是最主要的因素。教育信息化是一种需要引导方能正确使用的变革之力,技术既可以用来支持和维护已有的(保守的使用、不产生任何变化)、也可以补充和扩展现有的(实现改进和重组)或可以推翻和改革正在进行的(实现改革和创新)。从教学层面看,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从教育管理和服务层面看,另一个操纵信息化这一魔杖的则是学校和教育系统的管理者,他们决定着如何利用信息化环境来改善学校及教育系统的内部管理与沟通,以及改善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的沟通和互动。

(来源:《教育发展研究》2007.10A)

第五篇:企业征信系统小微企业关联信息甄别的三大难题

日前,辖内部分小微企业对企业信用报告中关于自身企业的关联信息提出异议,即企业负责人认为企业信用报告中信息不准确,由于“担保人关联”导致企业征信出现提示,影响银行贷款审批效率。“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关联信息的甄别存在“高管信息认证难、高管关联甄别难、担保企业分析难”等问题,直接影响中小微企业融资,亟需引起关注。

一、存在问题

(一)企业高管信息认证难。在企业高管信息核查过程中,法定代表人信息可通过法人企业营业执照来验证,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的信息只能依据企业所填写的贷款卡申领(年审)报告书内容来认证。部分企业为避免其实际管理的几家企业成为高管关联企业,瞒报甚至错报企业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对企业高管信息真实性造成影响。

(二)高管关联情况甄别难。因部分小微企业无专职的财务负责人,多由同一会计兼职几家小微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在“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财务负责人是作为企业的高管人员记录的,因此同一会计兼职的几家小微企业即显示为高管人员关联,但实际上企业之间并无任何关联。如常山的注册会计师刘朝金就兼职着常山骏马橡胶有限公司和浙江常山冠元家俱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两家企业信用报告中则显示为“高管人员关联”。

(三)担保企业分析难。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融资担保条件不足,向银行申请贷款时会寻求担保公司为其提供担保。多家企业由同一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时,在企业信用报告中的都会出现“担保人关联”的提示,影响贷款发放。如常山县银河企业担保有限

1 公司为常山县文庆轴承有限公司提供担保,导致该公司与常山县柚缘食品有限公司、衢州鸿鼎臵业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常山茶叶有限公司等企业发生“担保人关联”。给该企业在银行贷款造成关联提示,对企业在银行贷款造成阻碍。

二、对策建议

(一)统一信息录入口径,确保高管信息真实有效。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的企业高管人员认证,尤其是财务负责人的认证。可以在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的高管人员信息处增加一条“是否在其他企业兼职”信息。同时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对企业的信息甄别工作,确保关联信息的真实性。

(二)建立信息更新机制,确保关联信息及时准确。一是建议金融机构在贷款办理过程中遇到企业信息变更情况及时报备人民银行,确保企业征信信息更新的及时性。二是加强同工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联系,在注销企业的同时,应到人民银行办理贷款卡注销手续,避免该企业信息与其他企业发生关联关系,确保关联信息的准确性。

(三)完善关联信息系统,确保关联提示合理准确。建议对企业征信报告中显示的关联信息进行区分,完善关联信息内容。如“高管人员关联”信息,可分为法人代表关联、总经理关联和财务负责人关联。“担保人关联”可细分为担保公司担保关联和某某担保主体担保关联,以便于企业和金融机构了解企业关联信息。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小学古诗词下一篇:小学教师业务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