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

2024-05-10

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精选5篇)

篇1: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

《准则》和《条例》解读:以党章为遵循 维护党章权威

《准则》和《条例》解读:以党章为遵循 维护党章权威

“木有本而枝茂,水有源而流长”。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循的根本行为规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全面梳理了党章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和廉洁自律要求,突出了政党特色、党纪特色,是对党章规定的具体化。

十八大召开后不久,总书记就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认真学习党章 严格遵守党章》,指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

在今年初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再次指出,“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

党章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从查办的腐败案件、巡视发现的问题、严重违纪违法者的自我忏悔来看,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把党章当回事。曾因入党兴奋的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抛弃了党性原则;河北省委组织部原部长梁滨,栽倒在欲望的泥淖中;南京市委原书记杨卫泽,人已落马„„这些党员干部,正是摒弃了自己的“初心”,把党章党规党纪丢到一边,走上严重违纪的道路。

严峻复杂的形势再次提醒我们: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尤其是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形势与实践下,迫切需要唤醒全体党员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

此次《准则》和《条例》的修订,正是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章的权威立起来,将党章关于纪律和廉洁自律要求具体化。

修订后的《准则》既向全体党员发出道德宣示,体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又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提出比普通党员更高的要求。

如,党章在第一章“党员”中,就对党员提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等要求。

遵循党章要求,《准则》在第2部分围绕党员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提出“四条规范”,明确要求党员必须“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等。

抓住“关键少数”,就能引领“最大多数”。在第六章“党的干部”中,党章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更高要求,包括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加强道德修养”等。

针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准则》第3部分从公仆本色、行使权力、品行操守、良好家风等方面,提出要求更高的“四条规范”。如,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等。

“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尺子,党章就是纪律规矩的总依据,党章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认为,唤醒党章意识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意义重大,一些党员出现问题,正是由于缺乏党章意识或是党章意识不强。

《条例》这把执纪“新尺子”的打造,亦完全体现“以党章为根”的修订原则。新修订的《条例》在第一章“指导思想、原则和适用范围”的第一条便开宗明义,新增“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在第三条中,新增“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党组织和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

在“分则”部分,修订后的《条例》将原来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等为主的10类违纪行为,整合规范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6类,使《条例》的内容真正回归党的纪律,为广大党员开列了一份“负面清单”,进一步实现对党章规定的具体化。

“比如,党章规定党员要‘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这次我们在修订《条例》时,在‘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处分’中就专门增加了‘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等纪律处分条款。”中央纪委法规室负责人告诉记者。

xx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宋xx说:“现实中,一些有着十几二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包括一些党委书记,对党章‘只闻其名’的不在少数,有的人直到问责的板子打到身上,才终于读了一遍党章。”

“修订后的《条例》,既要求全体党员用这把纪律的‘新尺子’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更要求他们去重温并深刻领会打造这把‘尺子’背后的‘总度量’——党章,唤醒全党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宋xx表示。

篇2: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

××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重大任务,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积极加强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都应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党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学习贯彻党章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学习贯彻党章为根本,进一步推进机关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学习贯彻党章,体现了按照法规制度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思维

依据法规制度建党管党,历来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条基本规律。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党章是规范和制约全党行为的总章程,是党的根本大法,在党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党章所具有的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学习贯彻党章既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新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等重要内容。在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和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纲领提供政治保障的。同时,党的自身建设也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改革创新的思路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章作为党的根本法规,涵盖了党的各项建设的基本内容,规定了各项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指导党的各项建设顺利开展的基本依据。通过学习贯彻党章,强化党建工作的法规意识,用法规制度的落实来全 1

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转变了以往习惯于用会议、文件、讲话来推动工作的思路,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和短期性,体现了依法加强党的建设的理念,体现了推动和实现执政方式法制化的要求,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全局意义和基本精神。

学习贯彻党章,拓展了加强机关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途径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学习贯彻党章贯穿于集中教育三个阶段的全过程。在学习动员阶段,党章是重点学习篇目;在分析评议阶段,要求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整改提高阶段,也是要按照党章要求进行整改。省直机关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共查找出与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14921个,在教育活动中集中解决了10260个,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一些过去在机关党建工作中难以落实的问题,比如,领导干部讲党课和参加双重组织生活难落实的问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的问题,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和有效的改变。但对照党章要求,在机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仍然存在着少数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淡薄的问题,工作中存在“惰气、暮气、骄气、霸气”的“四气”问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的“四难”问题和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的问题;有的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影响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究其原因,关键就是对党章学习不够、理解不够、贯彻不够、维护不够。党章集中

概括了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内涵,体现了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坚决按照党章办事,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有了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建立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就有了具体实在的抓手,那些与党的先进性要求相悖的问题也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做好机关党建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要以学习贯彻党章为根本

学习贯彻党章是全党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全体党员的终生课题。××同志指出,党章是把握党的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准则,是坚持从严治党方针的根本依据,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按照这“三个根本”要求,机关党组织要依据党章规定,结合机关党的工作实际,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章经常化、制度化,努力健全完善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按照党章规定的党的正确政治方向的要求,建立理论武装、指导实践的长效机制。推动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机关党员干部头脑的工作不断深入。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按照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理念,在机关党建工作中突出第一要务,找准机关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切入点,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实施,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发展观念,破除发展障碍,创新发展环境,为发展提供政治支持和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带头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党支部抓落实的覆盖作用、省直党校和讲师团在理论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日常学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做法长期坚持下去,进一步完善健全领导干部述学、评学、督学、检查指导等已有的学习制度,把学习培训与人才

培养以及干部任职资格认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建立党员干部率先全面发展和理论学习的考核激励机制。

——按照党章规定的从严治党方针,建立严格组织生活、强化管理监督的长效机制。一是健全和完善机关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省直机关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践看,在各项制度中,党建责任制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关键。要借鉴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领导、层层负责的成功经验,认真落实《省直机关党的工作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健全部门党组(党委)负总责、党组(党委)书记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机关党委抓落实,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机关党建工作格局。二是严格组织生活要规范化。要系统地、全面地总结借鉴先进性教育在严格组织生活方面的成果,在操作层面上要进一步细化具体工作内容和考核、督查的办法,特别是在领导干部严格组织生活方面寻求民主监督的力量,要把严格组织生活和扩大党务公开结合起来,通过党务公开实现严格组织生活的规范化要求。省直工委已制定出《关于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的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就是要从制度规范上严格组织生活。三是党内民主监督要制度化。党内民主监督是党内民主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机关党建工作定位的战略要点。工委制定的《关于加强机关党组织监督的意见》即将下发,我们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逐步完善。要通过加强党内民主监督,达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切实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的目的,达到带好队伍、提高素质,为全省“十一五”发展贡献力量的目的。

——按照党章规定的加强党性修养的标准,建立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转变政府职能、培育优良作风的长效机制。要通过建立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基层联系点制度、定期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制度、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制度,努力使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要认真弘扬总书记倡导的助困和互助精神,继续开展联企帮困送温暖活动,组织党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要突出政

系。要突出政府职能转变和政风建设这个重点,继续开展“人人都是软环境、公仆先是好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着力解决一些机关存在的“办事难、办事繁、效率低、成本高”等影响机关效能的作风问题,力求在提高办事速度、提高工作绩效、提升省直机关形象上有所作为,力求在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协调并进上有所作为。要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建设,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要加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的力度,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加大创新制度、推进源头治理工作的力度,加大维护党的纪律监督检查的力度。

——按照中纪委、中组部和中宣部《通知》的要求,深入开展“对照党章找差距、巩固成果见实效”主题实践活动。省直各级党组织要主动自觉地把学习贯彻党章作为先进性教育的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实。要通过开

篇3:以馆员为根本加强馆员管理

1 馆员在现代图书馆中的重要作用

1.1 馆员是图书馆业务的具体实施者。

随着信息技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图书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然而不论图书馆怎样发展变化, 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对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加工、传递、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等具体的业务工作, 依然要有图书馆员来完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更加方便、灵活, 但并不能替代图书馆员的工作, 而是使图书馆员从一些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 将工作中心转向文献信息的挖掘利用等深层次工作。所以说,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业务的具体实施者。

1.2 图书馆员是读者获取信息的桥梁和纽带。

让每一位读者方便快捷地从图书馆找到所需文献是图书馆服务的宗旨。但读者和图书馆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主要表现:一是图书馆文献较多, 读者不可能熟悉和掌握图书馆各方面的情况, 无法快速准确获得自己所需的文献。而图书馆员对图书馆的馆藏有全面的了解, 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知识, 能准确找到读者所需文献。二是图书馆不十分掌握学科发展动态、科研进展及读者的需求, 而读者又不了解市场动态, 不能参与图书采访活动, 结果造成读者所需文献, 图书馆不一定收藏, 图书馆选购的文献不一定是读者需要的, 这是信息不沟通导致的文献资源浪费。要降低信息不沟通带来的不利影响, 图书馆员应通过多种手段与读者沟通, 全面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 调整资源建设策略和服务策略, 把图书馆有效的信息资源快速地传递给读者, 减少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所以说, 图书馆员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1.3 图书馆员是知识的挖掘者。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 是知识的宝库, 馆员具备专业的检索技能,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能够根据读者的要求对大量文献、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探索, 从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有用的知识, 提供给读者, 加速知识创新和知识增值, 所以说, 图书馆员是知识的挖掘者。

1.4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 其战略资源是人力资源, 而人力资源又通过人的知识、技能、熟练程度来体现。优秀的图书馆员将成为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首要财富, 因为图书馆员是知识的载体, 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 是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 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操作者和创新者, 所以说,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

2 确立“以馆员为根本”加强馆员管理

图书馆既要利用馆内资源培养读者, 又要注重培养馆员, 善用馆员, 造福馆员;在管理工作中, 既要坚持关心人和关心工作的统一, 又要坚持图书馆发展与馆员发展的统一, 形成“双赢”格局;既要使馆员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提高工作效率, 又要使馆员轻松愉快, 心情舒畅, 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关心馆员, 是为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而关心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就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这又是最大的关心人和尊重人。

2.1 重视馆员不同层次的需求。

人与动物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是有思维、有情感的动物, 每个个体都有差异, 反映工作中则表现为工作目的、工作态度的不同。作为图书馆的管理者, 对馆员的管理应了解这种差异, 并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分为五个层次。一是生理上的需要, 包括维持生活所必须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二是安全上的需要, 如生活保障、不失业等;三是情感和归属上的需要;四是地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事业心。因此, 作为图书馆管理者, 要全面了解馆员的不同需求层次以及愿望的满足程度, 针对个体差异因势利导, 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兴趣、情感等各个方面, 并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需求,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2 尊重并信任馆员。

作为图书馆工作的管理者, 要尊重馆员, 包括对馆员本人及其劳动的双重尊重。对其本人的尊重, 就是尊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资历、不同性格、不同家庭背景等各种客观存在性, 不要以一个尺度、一个标准丈量不同的人, 也不要厚此薄彼, 要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 具体事情上尊重个性, 区别对待, 同时, 要更加尊重馆员的劳动, 它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 如规章制度的制定, 要以人为本, 具有可操作性;设备的配置要体现其工具性, 让其为人, 为工作服务, 而不是装面子;工作的计划、分工要科学合理, 避免人为因素导致馆员重复劳动, 加重不必要的工作负荷。其次要充分信任馆员。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相信他们的人格、人品, 相信它们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引导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工作。

2.3 激励馆员的上进心。

在了解、信任、尊重馆员的基础上, 激励和引导他们。一是心理引导, 积极营造健康、文明的工作氛围, 倡导以工作为重, 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爱岗敬业精神, 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和历史责任感, 创造一个舒心、和谐的优雅环境, 潜移默化的影响馆员, 从心理上激发和引导馆员的进取精神。二是政策激励, 制定规章制度和科学合理的岗位目标责任制, 利用政策和规范的力量先入为主, 让所有馆员明白, 哪些行为是允许的, 哪些是不允许的, 对做得好的馆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并通过岗位调整, 职称晋升、进修培训, 给予表彰和倡导, 对于不称职的馆员给予相应的惩处, 利用榜样的力量, 达到从政策上激励和引导馆员。

总之, 以馆员为根本, 是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部分, 因为实行“以读者为中心”的工作终究要通过图书馆员去做, 只有做好了馆员的管理, 才能通过每一位馆员把“以读者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 贯彻落实到每一位读者与每项工作中去。“以馆员为根本”与“以读者为本”都是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中缺一不可的重要内容, 二者均不能顾此失彼。新时期、新理念、新的管理模式, 要求图书馆人, 尤其管理人员, 必须更新落后的管理观念, 才能使图书馆工作适应时代要求, 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图书馆日益增长的需要, 完成新时期赋予图书馆的历史使命。

摘要:“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和关心人, 图书馆人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广大读者, 二是图书馆员, 因此, 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人本思想就是把一切管理和服务纳入到以读者为中心, 以馆员为根本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图书馆,以人为本,馆员管理

参考文献

[1]杨胡.论在图书馆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思想[J].图书馆论坛, 2004, 24 (5) :49-50, 69.

[2]周冬飞.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J].津图学刊, 2004 (4) :14-15.

[3]叶志斌.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模式探讨[J].图书馆论坛, 2005 (1) :48-50.

[4]吴淑梅.“以人为本”是图书馆管理的基础[J].情报科学, 2004 (5) :540-543.

篇4:以学生为根本 以服务为手段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 服务 多元化 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a)-0117-02

1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最初的职能是教书育人,随着社会和高校的发展,以及高校和社会联系的加深,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的职能逐渐凸显。

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似乎是和服务社会并驾齐驱;事实上服务社会是前两者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高校的工作主要就是高校学生的工作,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

2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偏重政治思想教育;80年代时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素质培养教育;1999年6月第三次全教会上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之中。至此,大学素质教育在中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已由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点向专业辅导、科学研究、生活技能、心理引导等多方位延伸。以云南农业大学的学生管理工作为例,就涵盖了诸如督促学习、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党团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內容。

1999年6月,国务院出台高校扩招政策,高校开始大规模招生,高校学生数量剧增,学生需求多样,随之而来的管理工作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学生管理工作的机构成为独立的职能部门。

3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发展面临的变化和挑战

3.1 经济文化的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社会将更广更深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外来文化对学生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将产生重要影响。学生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使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加。面对经济全球化,如何培养出适应复杂社会的人才,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3.2 社会需求的多样化

大学的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学生数量激增,但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所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判人才的标准不再只是学习成绩,而是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进取心和责任感、团队精神、人格等。学校不能只“灌输”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还要通过课内课外的各种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1],肩负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3 观念意识的功利化

“价值观是人对人生的意义、人生的追求、人生的理想和价值取向的根本表达”[2],大学生价值观极易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总体来说,大学生追求进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积极的,同时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丰富了物质生活,当代大学生追求物质利益和物质享受的意识也在增强。

4 国际先进经验和理念

“教育是一种服务”的观念在国际上早已流行,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美国高校学生工作发展初期,也认为学生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所以对学生严加看管。但是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影响,美国的高校思想发生了转变,逐渐提出“以服务促发展”的观点,通过正规和优质的服务来引导学生,在服务中体现学校的管理。在这种观点的引导下,学生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为学生提供各种人性化的优质服务,营造更好的发展和成长的氛围。

4.1 生活小社区

美国的大学为学生提供住宿、餐饮、购物、交通、娱乐、休闲等服务。学生宿舍设施先进,有会客室、学习室、电脑室、活动室、烹饪室等。校园内有书店、邮局、电影院、体育馆、球场、健康医疗中心等。

4.2 权益大体现

在美国,大学还向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心理咨询、健康医疗咨询、学习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通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来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个性的培养。在学生工作中,高校开始重视保护学生的权益,关心学生的及时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

美国高校的先进经验和理念是基于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其经验有不可复制性。我们可以从中借鉴,探索解决的办法。

5 意见及建议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职责是教育、管理和服务,长久以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忽略了“服务”的地位。在传统的观念中,学生工作者更强调对学生的行为纪律加以约束,学生只有选择“接受”与“不接受”,没有足够的建议空间。这种管理方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的需求,降低了大学生的自主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3],学生工作者对学生决不能再是简单的教育和管理。新型的学生工作者应民主、平等、友爱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积极性,和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今后的10年间,“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摆在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4]。中国各高校工作将从着力学生数量的增加转变到着力学生质量的提升。届时,高校所能提供的教学和服务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及家长的选择。通过关心关注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来吸引学生、留住学生将是高校打造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树立“以学生为根本”的管理理念至关重要。

5.1 促进信息多向流动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有效、畅通的沟通及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需求;向学生传递学校的各种信息,包括政策措施、通知、行事目的、成果等;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培养;同时通过这些平台加强学生工作个部门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促进交流合作,更好的进行协调统筹。如今,学生管理工作者正在利用这些平台与学生、家长、部门间进行有效地沟通,如建立QQ群、添加飞信、建立网站、论坛等,多方位多角度进行交流沟通,增进了解。

5.2 发挥学生自主能力

很多学生工作者或学生工作部门管理学生的重点是教导学生如何循规蹈矩,如何遵规守纪,一味约束的工作方法并不利于大学生发挥主动性。学生是“仍在成长的成年人”,个体差异较大,当中不乏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有领导能力或是各种有特长的人才。学生工作者应当借助他们的力量,促进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作为新时期的学生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充当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学习、做人、与他人交往、进行团队合作等等。现在学校越来越重视这一方面的工作,所以积极举办各种活动,演讲比赛、创业大赛、晚会等,其中很多都是由学生组织、实际运作,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为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学校可以考虑将一些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参与学校的决策活动,从而提高学校层面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例如,在制订与学生相关的政策措施时,选派学生代表参与讨论,提出意见,也可以走访调查,广泛征集学生意见;赋予学生会、学生社团更多的自主权,学校和其他学生行使监督权等,使学生与学校的联系更为紧密,激发学生爱校、建校,与学校同发展、共命运的思想。

5.3 加强各方多元合作

学校经费有限,要为学生在合理范围内提供优质的服务时需要大量的资金的,仅仅依靠政府拨款远远不够。这需要学校和社会组织、团体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他们力量和的社会影响力,为学校筹集更多资金用于学生工作。这种合作的另一个优点是,有机会让学生渐进式地接触社会,联系社会,为毕业后真正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在这方面,云南农业大学做了很多尝试。2006年4月,云南农业大学与龙润集团共同创建龙润普洱茶学院;2008年大益爱心基金会在云南农业大学设立奖学金;2011年云南农村干部学院春雨奖学助学基金会成立等,这些都是学校加强与社会多元合作的结果。

5.4 建立多方联动体系

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可能只凭借个别主要的学生部门就可以办到,这需要全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学校各个工作部门构成一条服务链,最后总由教师将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学生。就以每年迎接新生为例,从校党委到各行政部门,从学院到各学生社团几乎都行动起来,各部门之间要协调合作,才能最终做好迎新工作。

6 结语

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让学生受教育的经历得到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创造性,满足个人在竞争中的发展,从而体现个人价值,进一步实现对社会的贡献。所以,增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服务意识的重要性不仅仅局限于为学生个人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而旨在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来实现对社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钱国兴,韩星臣.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1(23).

[2]王乙朴.关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浅谈[J].文学教育,2010(3):129~130.

[3]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七章第二十一条[Z].2010.

[4]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10.

篇5:以技术为基础 以农户为根本

该合作社成员的出资总额为100万元,自成立以来,通过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种植以河峪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以全方位帮助农民增收为立足点,以带动更多的农民富裕为根本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作社的社员已从组建初期的5户发展到现在的256户,带动周边农户5600户。合作社现有谷子无公害种植基地1700多公顷,拥有固定资产136万元,年加工谷子1800万公斤,销售额达3200万元,实现利税193万元,其中返还社员49万元,为社员户均增收1250元。河峪小米现已直销北京、太原、深圳等地。

该社以服务成员、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以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社依法为成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储藏以及其他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成员大会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该社设理事会,对成员大会负责,由3名成员组成,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同时合作社设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设监事长1名,监督理事会对成员大会决议和本合作社章程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本社的生产经营情况;负责本社财务审核监察工作,向成员大会提出年度监察报告,并代表本社负责记录理事与本社发生业务交易时的业务交易量(额)情况。

该社在以技术为核心的理念指导下,聘请该县农业局技术员对全体社员进行了谷子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培训,农作物种植期间还由县农业科技技术人员为农户提供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指导服务,提高了社员生产过程中的组织化程度。合作社还为社员统一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先后引进谷子新品种达18个,在该县农业局、科技局的支持下,建立了“五色小米”新品种对照的种植试验、化控免間苗技术、梅花耧种植品种试验示范基地67公顷,通过试验示范,为谷子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此外,合作社依托现有的技术规模,在原来取得无公害认证的基础上,又对河峪小米产地规模进行了扩大,由原来的200公顷扩大到现在的2000公顷,同时对大豆、绿豆、高粱、荞麦四种杂粮品种进行了无公害产地、产品的认证,先后被授予“山西特色农产品”、“山西名牌农产品”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当地市、县授予“先进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先进单位”,2008年11月获得了QS认证,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与北京客商签订了供货合同,使河峪小米打进了北京市场。

该社为了实现“民受益”的目的,确立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合作社按照成立时的初衷,对成员进行盈余返还。随着合作社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合理的4∶4∶2产品销售利润分配模式,即当年40%的利润作为可分配盈余返还给成员;利润的40%留作公积金、风险金,在遇到市场疲软或意外情况时补偿给成员;20%作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费用。

在河峪小米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榆社县的谷子、小杂粮拓宽了市场,同时还解决了该社成员卖粮难的问题,提高了该县农民的种植经济效益,为繁荣当地农村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上一篇:无题作文200字下一篇:武汉大学考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