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的十个阅读方法

2023-01-29

第一篇:批注式的十个阅读方法

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反思

“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打造高效阅读课堂”主题

研究课《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感触颇多。

基础知识学得很扎实。教学思路清晰,整节课能够围绕主题进行。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 为了体现高效课堂,把原本两课时的内容集中到一课时来完成,显得有些仓促。从导入课题,解题,介绍作者到检查预习字词朗读就用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难点第二层的处理仅用了十几分钟,学得不充分,老师的引导也欠缺,老师的导的作用发挥的不好。后半部分没有很好地凸显主题,感觉就是蜻蜓点水,草草收兵。因为时间关系,朗读也不充分,课堂气氛沉闷。读应该是阅读的一种最好的方法。语文课上也应该是书声琅琅的,不同形式的朗读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这一点没有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在随堂测试卷中反映出一部分学生没有理解少年中国的象征意义。看来对学生估计过高,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鉴于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我又进行了一课时的教学,重新对第二层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扎实地进行教学,不能急于求成。明确主题与教学的关系。确立主题,研究主题,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主题是为课堂服务的,是要充分发挥主题的作用,或围绕主题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为教学服务。不是为了主题而教学。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只会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也是我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少年中国说》听课体会

周五学习了邹爱华老师的《少年中国说》,一篇在我看来没得讲的文章,让邹老师演绎的有声有色,我和学生一样沐浴在邹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流程中,流连忘返。我觉得收获确实是非常大的,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感受之一: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简洁明快,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老师的作用体现在加以组织指导,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自主者,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授课时,老师的问语都体现了“以学为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一个平等的理念,如“你们班谁乐意读?”,“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来读吧!”,“大家愿意听谁的评价?”等等。这种与学生间的正真的平等的交流对话,正真关注学生、与学生共同商榷,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凝聚力,学生们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下面的执教也就变得更加轻松、游刃有余了。

感受之二:找准切入点、厚实的底蕴、灵活的应变及较好的心理素质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在执教前,邹老师深挖课本、课外阅读材料等,找准最佳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引领整堂课,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感受之三:听课活动后的评课交流受益大。讲课后的评课让我收获也很大,我们几个听课的老师从各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参与评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说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他人的身上,总是积存着太多的优点,有时我们看得很清,却总是做了行动的矮子,这也许就是智者与庸者的区别吧!让我们永不停止学习的步伐,用他人高大的形象时时激励自己,不断赶超,不断超越!

第二篇:浅谈批注式阅读方法(1)

学段:小学高段 学科:语文

题目:浅谈批注式阅读方法 作者:钓渭镇朱家滩小学李军强

类别:教学论文

浅谈批注式阅读方法

钓渭镇朱家滩小学 李军强

‚批注式阅读‛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圈点批注,自学字词,潜心回文,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解读文本,进行内容理解、情感体悟、表达鉴赏和质疑问难,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交流,开展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将听说读写语文实践融于其中,达成各项学习目标的落实。

‚批注式阅读教学‛将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向了以学为主,把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核心,追求‚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文本‚批注‛,学会学习,奠定今后的学习、发展的基础。

一、如何培养‚批注式阅读‛的习惯

1、认识批注,体会作用

教师告诉学生批注式阅读是阅读的方法之一,只要在平日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而要使这种学习方法得以持久,学习技巧十分重要。在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习惯的时候,采用从易到难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学生逐步地爱上阅读,爱上批注式阅读。 第一步:规定符号批注的种类及用法。

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首先要明确批注符号的作用。为让符号有统一的规格标准,统一规定批注符号。建议学生用铅笔作记号,这样在合作交流后,便于修改。

○:圈出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

( ):标出课文需要掌握的新词。(包括:生字组成的词;词语盘点中出现的词;自己很欣赏或不了解的词等。) ①②③……(序号):标在每一自然段前。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标在每一段末尾。 ~~(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 △△(着重号):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

===(双横线):划在文章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词语或句子末尾。 第二步:了解文字批注的类型及用法。

文字批注主要类型有:评文字、释意思、析含义、议内容、谈感想、存疑问、评写作方法和特色、表观点等。通过具体课例的学习,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训练,重点掌握三种文字类型(评文字、评写法、存疑问)的批注。根据批注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简单地分为眉批、旁批、夹批、脚批等。眉批为疑难问题的提出与理解,旁批主要批内容概括和写作特点方面,夹批为重点字词的理解与语境含义等,脚批为对思想内容的评价和想像的拓展。

2.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课文批注,可以安排在学习课文的三个阶段进行:

(一)课前预习写批注,为课堂谱写必要的前奏。

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他们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由批注,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能使教师获得预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将批注纳入课前预习的要求中,重视对一般批注方式的指导,旨在让学生尽快养成批注的习惯。这样,激发了学生内存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主动的探求新知,变教师‚自我设疑‛为学生‚主动设疑‛。更为课堂学习和讨论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课堂学习写批注,为课堂抹上个性化的色彩。

我们提倡在批注性阅读中,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想在哪儿批注,就在哪儿批注,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取以下内容作批注:

1.感悟处 : 当阅读别人的文章时,往往受到触发,产生精彩的想法,这是个人独立思考所得,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是自己的东西,也是读书笔记中最有价值的。如:《山中杂记》,读到‚在我跪伏在樱花底下,把那式样进的叶子的时候,它便侧转那狭长而善良的脸来开我,表示它的欢迎与等待。‛这一个细节时,有个学生批注下自己的感想‚作者作为一个女孩,敢拔草喂马,足以说明大马的温驯。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歪着脑袋的小姑娘站在大马前那入神着迷的样子,真是一个生动的细节描写‛。此处细节的描写,恰恰是本文的重点,学生紧紧抓住这个细节写下批注,不但感受真切而深刻,真正体现了独特的阅读体验。

2.疑惑处 :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陶行知先生也有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对一篇课文的阅读,从初读到细读,直至有感情地研读,必然会有不同的疑惑。质疑力的高低,反映了对文本理解思考的程度。因此,学生对疑点的批注,是一种用心地探究,是一种对文本解读的甄别,它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途径,也是学习过程中的建构和创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思想价值、构思、表达技巧以及炼字炼句进行质疑而做批注。如:《你,浪花的一滴水》时,很多学生看到题目是疑惑顿生,他们在题边批注:你指的是谁?比作浪花的一滴水,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样的质疑,恰恰是阅读本文要解决的重点。我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课文的中心,你们的质疑也是我想要的问题。‛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细细品读。读罢,学生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题目把革命事业、革命队伍比喻为波澜壮阔的滚滚洪流,把雷锋比作洪流中的一滴水,意味着雷锋平凡而年轻。‛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带着质疑去细细品读,这样的过程,就是一种阅读思考,一种阅读挑战,一种阅读探索。

3.空白处 教材中许多内容作者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这些空白,指导学生在这些地方进行批注,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具体,或者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明白。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字词处 在我们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范围广泛,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的写得生动优美,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很有好处;有的则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读后肯定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有的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尊重多样性文化。指导学生对这些经典词句进行批注,可进一步加深理解,感悟其内涵。如:《泊船瓜洲》中‚绿‛字的理解,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绿‛写出了春天色彩鲜美,到处是各种各样的绿,浓点的,淡点的,深点的,浅点的;‚绿‛写出了春天悄悄地来了,万物复苏,小草钻出脑袋了,柳树发芽了,一切充满了生机。…… 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品读文本,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评价。

课堂上,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有思想交流和碰撞,有情意的感悟与对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学生获得的精神滋养就会流泻于笔端。同伴引发的批注,教师诱导的批注,自己发现的批注,一定是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

(三)课后拓展写批注,为课堂追加精彩之笔。

大语文教学观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还要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言有尽而意未尽‛往往是一篇好课文审美价值的体现。不少文章结尾处都仍有无限悬念,给学生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我们可以在此安排扩展性的批注,进行适当的练笔,延伸情节,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就课文内容等做简单的批注评价,写写自己的收获、希望或想法。这样,利于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提高思想认识,建立正确的真善美观点,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以达到语文教学中对两项显性指标的要求。

如《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课文结尾写道:‚我紧紧抓住他的手说:‘三十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三十年后他们会再相遇吗?如果相遇,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结尾余意未尽,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遐想的余地。此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让思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任意发散,写下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写道:‚三十年后,老人已经一百岁了,他依然神采奕奕,每天打扫天游峰的山路。他上山九百多级,下上九百多级,一点都不累,还时常和登山的游人聊天呢!他成了天游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有的同学写道:‚老人成了当地有名的老寿星,他热情地邀请我进屋,照样请我用雪花泉的水沏茶,茶很浓很香。我们边喝边聊,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有的同学忧伤的说:‚三十年后,当我带着自己的孙子来到武夷山时,老人去世了……‛学生神思飞扬,真可谓是‚百花齐放‛。

课后批注是课堂对话的‚意犹未尽‛,也可以是对课堂对话的反思、提炼、总结。学生学完课文,其思想、认识、情感比初读时必然会有新的提高和深化,此时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批注利于学生阅读,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好处很多。但要想让学生养成作批注的习惯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持之以恒的训练,批注才会有成效。

第三篇:学语文的最好的方法:批注式阅读

我们一直在寻找 通向语文的神秘之门 发现会阅读的孩子语文差不了

而最好的方法就是 批注式阅读

一、批注式阅读的意义

1.会读:让阅读变得省时而高效。 2.会写:快速拉升阅读和写作水平。 3.会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会考试:提高语文考试成绩。

二、批注式阅读的准备

1.心理准备:一切从零开始,学会学懂。

2.工具准备:准备三种颜色的笔:黑色笔用来写具体内容,红色笔用来画框,荧光笔用来涂画重点。

三、批注式阅读的范围

1.文学作品(包括散文、小说等) 2.文言文 3.古诗词 4.现代诗歌

四、批注式阅读的流程

1.一次批注:学生自我阅读,按照阅读批注的十点内容,独立完成批注。一般用时40分钟。(黑色笔)

2.二次批注:学生分成4人小组,两两交换课本,进行知识的补充和交流。一般用时15分钟。(红色笔)

3.三次批注:教师课堂开讲,就前两次批注遗漏的问题进行补充,或就文章的主旨进行延伸拓展。一般用时30分钟。(彩色笔)

五、批注阅读的各种符号

1.描写精彩的句子或片断:~~~~ 2.关键段落:—————

3.表示要着重理解的字词句:………… 4.表示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之处的:? 5.表示应熟记和背诵的:★★★

1 6.表示需要摘选的词语:○○○

六、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1.批标题

(1)标题在文中的作用:概括内容、表达中心、线索、点明时间地点感情。 (2)你存在的疑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例如:《散步》:

1、概括了本文的主要事件;

2、跟谁一起散步?在哪里散步?散步发生了什么事? 《羚羊木雕》:

1、交待了文章的线索;

2、关于木雕的故事是怎样的?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

2.批词语

(1)选词。至少挑选5个,寻找课文中有价值、有品位的词语5个。例如成语、形容词、 动词等;可以注音、解释、造句、赏析。

(2)写句。最好的方法是先摘抄5个,选择其中的3个词语写话,训练学生的片断写作能力。

【例如:《秋天的怀念》摘选:憔悴、翻来覆去、烂漫、暴怒无常、絮絮叨叨

写作片断:北方的天气暴怒无常,冬雪一片接着一片,天空也日渐憔悴了。唯有庭院里,一树的梅花傲然绽放,烂漫得一塌糊涂。】

3.批内容(20字左右)

(1)答题格式:什么人做什么事。 (2)表达尽量准确。

【例如:《散步》本文通过一家人在田野散步的生活场景,生动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共处的深厚感情,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4.批结构

(1)不管文章多长,尽量分为3——4个部分。划分不要过细,标准不要过于统一,只要有道理即可。

(2)内容概括用词要准确。一般10字左右,太长过于啰嗦,太短概括不清楚。 【例如:《荷叶母亲》

第一部分(1——3):由两缸莲花引起对故乡园院内莲花的回忆。

第二部分(4——7):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8——9):直接抒情,讴歌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5.批情感

(1)注意多角度梳理人物的情感。

(2)用词要准确。例如:愤怒、憎恶、怨恨、热爱、敬佩等。

【例如:《羚羊木雕》表达我对好朋友的愧疚与自责;表达对父母的埋怨和不满;表达追回羚羊木雕之后的后悔。】

6.批写法

2 (1)认识常见的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2)学会判断文章最主要的写作手法。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爱莲说》运用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7.批句子

(1)学会判断和挑选文中的重要句子。

A、修辞句。(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

B、哲理句。(内涵深刻的句子,大多是出现在文末的议论句) C、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 D、描写句。(景物描写、人物描写)

(2)一般选择3种句子进行批注,但赏析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和层次。

【例如: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赏析:(1)这句话运用景物描写,并采用排比的手法;(2)写出了北海的花种类繁多,颜色各异;(3)表达作者看到北海的花,引发对母亲的怀念。】

8.批段落

(1)开头段。(点题、总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渲染人物心情) (2)过渡段。(过渡或承上启下)

(3)总结段。(总结全文、提升中心、照应开头)

【例如:《秋天的怀念》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内容,照应题目。与第二段内容形成鲜明对比,通过绚丽多彩、五彩缤纷的菊花展现秋天美丽的一面。也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和眷恋,对母亲的歌颂与赞美。】

9.批感悟

(1)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对生活的感悟。 (3)对自我的反思。 【例如《金色花》读后感:

A、写法及主题:本文用充满童真的想象,细腻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又稍带顽皮的心理,含蓄巧妙的表达了他与妈妈难分难舍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B、生活感悟:生活就是一首诗,妈妈我要变成一朵云,当你在烈日下收割小麦的时候,我就飘在你的头顶,送你一份阴凉 ,你走到哪里,我就会飘到哪里。

C、自我反思:童年一去不回,和妈妈撒娇的日子越走越远。多渴望一份温暖,但母亲对学业的唠叨与责怪,充斥了我生活的全部。但愿有一座心桥,能走向母亲的心灵,回到往日的美好时光。】

10.自我出题

(1)题目有价值。

3 (2)自设的题目要有答案。

【例如:读完《秋天的怀念》,出两道题目。

1、文中说“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是插叙,补充说明了母亲的病情之重,并为下文的母亲突然去世做铺垫。

2、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答:本文歌颂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附:批注式阅读示范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注方法的指导 范瑞芬

一、何处批注

帮助学生找准与文本对话的“生长点”,学生的笔就会“力透纸背”,就会“点石成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生长点”大致在:

1、文本理解的疑惑点;

2、文本留有的空白点;

3、文本内容的矛盾点;

4、文本描写的精华点;

5、文本描写的着重点;

6、文本蕴含的丰富点。

二、何时批注

1、课前批注。学生预习一定有疑问、有思考、有初步的情感体验。比如《嘱咐》一课,学生读了课题在旁边写了:(1)嘱咐:告诉对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2)谁嘱咐“我”什么?(3)为什么要嘱咐“我”呢?在初读完课文后又在文后写了这样的批注:“啊,母亲的眼睛,人生道路上的路标。我的母亲也有这样的一双眼睛。”一般来说,课前的批注以对词句的理解,课后以问题的思考为多。

2、课中批注。课堂上,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对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学生获得的精神滋养就会流泻于笔端。同伴引发的批注,教师诱导的批注,自己再发现的批注,一定是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再以《嘱咐》为例,学生这样在课题旁写了一段话:“啊,母亲,你用温柔的眼睛嘱咐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你用慈祥的微笑鼓励我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你把雨伞借给邻居小林而自己淋雨回家,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了我!”

3、课后批注。课后批注是课堂对话的“意犹未尽”,也可以是对课堂对话的反思、提炼、总结。还以《嘱咐》为例,有一学生在课后这样写:“小时候,我很烦妈妈的唠叨。现在,我明自了,每个母亲的表达方式不同,含笑的眸子是爱,唠叨也是爱。”三言两语,却是学生对文本意义的重建。

三、何种形式批注

学生对文本不同层次、不同层面的解读,批注的形式也不一样。

1、注释式批注。这一般是学生在预习时,对词语的理解。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学生对“雪中送炭”这个词作了这样的注释:雪:本课中指由于敌军封锁,战士们几天几夜没吃的。炭:本课指“打糕”。雪中送炭原意是在寒冷的冬人给别人送去温暖的炭火。这里指朝鲜大嫂冒着生命危险给饥饿的战士们送来了救命的打糕。

2、理解式批注。这是对文本内容的梳理。如《赤壁之战》文后有三个问题:(1)赤壁之战前,交战双方的形势怎样?(2)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具体内容是什么?(3)赤壁之战,东吴只有3万人,却能打败曹军80万,原因在哪里?学生预习时在书本上一一作了回答。这便是理解式批注。

3、拓展式批注。这是对文本的补充、具体化。文本的空白点、丰富点,经过学生的拓展,文本更具张力、感染力。如《小熊住山洞》文末写道:“一年又一年,小熊和爸爸一直住在山洞里,小动物们都来感谢他们。”会有哪此小动物来感谢小熊一家呢?他们会怎样感谢呢?学生的批注拓展了文本的外延和内涵。

4、延伸式批注。这是以文本为辐射点,汲取与此相关言语材料,引入社会生活事件等。延伸式批注使生本对话更具开放性、创造性。如学习《春夜喜雨》古诗后,学生在旁边注满了以前学过的描绘春雨的优美诗文:“吹面不寒杨柳风,沾雨欲湿杏花雨”等诗。诗文的整合,课内外的整合,通过调动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强化了语言的积累、运用。这样的批注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5、抒情式批注。这是学生内心情感的流淌。一篇好的文章,总让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语文底蕴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这满是断垣残壁的插图旁,有的学生这样写:“圆明园,你虽然被这场罪恶的大火烧毁了,但你的形象却永远留在我的心中。你让我看到了世界上最宏伟的皇家园林,更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第五篇:近义词辨析的十个方法

近义词辨析十法 2008年4月25日

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分析:

一、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变速这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

(称奇 称道)的事。(2006年山东卷) 析:“称道”是称述,称赞;“称奇”是称赞奇妙。“称奇”比“称道”语义重。这里用“称奇”。

二、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例:“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目前 日前)仍在修复当中。(2006年江西卷) 析:“目前”指说话的时候,“日前”指几天前。这里指直到说话的时候“仍在修复当中”,因此用“目前”。

三、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 例: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馈赠 捐赠)的历史画上了句号。(2006年江西卷) 析:“馈赠”是赠送(礼品),“捐赠”是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这里“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是赠送物品给政府,因此用“捐赠”。

四、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例: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该 本)病。(2006年江西卷) 析:“该”是指示词,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本”是指自己方面的,多用于口语。

五、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例: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探索出固有的而不是 (臆造 编造)的规律。(2005年重庆卷) 析:“臆造”指凭主观的想法编造。“编造”①把资料组织排列起来(多指报表等);②凭想像创造(故事);③捏造。“臆造”是贬义词,“编造”是中性词,因此应该选用“臆造”。

六、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 例: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2005年度全国考古手大新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适当“新发现”

(涵盖 囊括)了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銌。(2006年山东卷) 析:“涵盖”是包括,包容;“囊括”是把全部包罗在内。这里“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銌”从搭配关系来看,应该用“涵盖”。

七、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

例: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 (给予 给以)我精神的抚慰。(2006年浙江卷) 析:“给予”是指给,是动词,可以直接接宾语;“给以”是指给,后面只说所给的事物(并且多为抽象事物),不所接受的人。本句后面接的宾语是“我”“精神的抚慰”,因此应该用“给予”。

八、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

例:————(淡去 淡忘)火红的时代背景,„„„„(2006年北京卷) 析:“淡去”是指逐渐的离去,“淡忘”是指冷淡下去以至于忘记。“淡去”强调客观性,“淡忘”强调的是主观性。因此,这里应该用“淡去”。

九、主动和被动不同: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同

例:就此事件,我新华社 (授权受权)发表声明。(2002年高考)

析:授权,把权力委托给人或机构代为执行;受权,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受权”和“授权”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接受,后者是授给别人。因此,应该选用“受权”。

十、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有些近义词适用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不同。 例: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 (风范 风尚)(2006年北京卷) 析:“风范”是指(书)风度,气派;“风尚”是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这里说“他身上有”,是个体具备的,而不是“社会上”群体具备的,因此,这里应该用“风范”。

上一篇: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下一篇:培训自查自评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