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学习感想

2022-08-30

第一篇:西方哲学史学习感想

学习现代西方哲学的感想

虽然上学期西方哲学史的课程结束了,但我对一些哲学的知识还不是完全弄明白,有些还是比较模糊的,例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思想,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感觉自己对这些哲人的思想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很表面的层次,而这学期在继续学习现代哲学过程中,慢慢对这些不理解的部分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因为批判是哲学的本质,在现代西方哲学家们对近代哲学思想的批判中,我对以前不理解的部分有了更深入的的认识。在学习现代西方哲学大半学期下来,感觉学习现代西方哲学比西方哲学史轻松很多,因为它从近代西方哲学的抽象思辨转向现实生活。许多现代西方哲学家都把转向现实生活当作其理论的出发点或归宿,例如,维特根斯坦转向日常语言,杜威强调经验就是生活,胡塞尔提出哲学回到生活世界等,这说明它更关注现实生活本身。

现代西方哲学一般指黑格尔之后至今的西方哲学,自黑格尔之后,出现了唯意志主义、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直觉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等新流派,它的特点是新流派众多、思想方式变化深刻、与现代科技与人文众学科的关系密切,与未来哲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们带来了西方哲学两千年来最为深刻的思想方式的变革:反形而上学、反主体主义、向语言的转向等等,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哲学思维。下面我将谈谈自己感悟最深的三位哲学家的一些思想,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尼采的超人学说和胡塞尔的现象学。

叔本华有一句名言:人生就是痛苦和无聊之间的钟摆,认为人生就是苦难,悲观主义的人生观是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和反理性主义的的结果。他认为,生存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因为它对生存的一切欲求都是由于匮乏感,由于对自己现状的不满足。欲求的产生和实现过程充满着痛苦,满足之后又产生新的痛苦,因为欲求是无止境的,痛苦也就无边无际。意志越旺盛,痛苦也就愈深重。因而他认为要解脱痛苦的唯一途径就是摆脱意志,即把自己的欲望、生存意志束之高阁,避免它们实际接触任何东西,力求在自己内心中对一切事物保持冷漠的态度。

我觉得这种思想无论是对于当今社会还是个人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先是对于个人来说,不可否认我们的人生当中的确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顺利甚至是苦难,想想我们80后这一代也有很多可悲之处: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在百万就业大军激烈竞争中勉强找到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面对这些困难,我们不该对生活失去信心,抱着对工作,房子等的欲求,更应奋起。让快乐、幸福、爱与善填满自己的心以消除人生痛苦,这样的人生态度才是健康的。对社会来说,如果社会成员对生活没有欲求的话,那是很可怕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安于现状,社会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

1 尼采的超人学说本质上是在讲述他所主张的一种生存方式——意义生存。尼采认为,人类的生存方式应当是意义生存,超人即为意义生存的最高境界。这种提法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超人只是意义生存的理想状态,忽视了客观物质条件,是一种不甚成熟的理论假设。尼采的超人哲学的主线是要人“自我超越”要勇于创造。尼采看到了人的不确定性,要求人们确立人生理想和目标,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实现自我超越,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树立一个勇于创造,奋发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是有借鉴意义。但是尼采的超人哲学,反映到社会政治理论上,也具有一定的消极性,这种哲学是建立在:社会不平等原则基础之上的,尼采公开提倡社会的不平等,权力意志达到了顶点。尼采把超人当作历史的主宰,认为超人的意志创造这历史,这无形之中又从另一个方面否定了劳动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胡塞尔的现象学是以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是关于一门纯粹现象的科学,它是这样一种研究,它让你能够看到现象自身显示出来的东西,既不是你强加给现象的,又不是你无意或有意地克扣过的。“朝向事情本身”是现象学的基本态度 ,本质直观是现象学的基本方法。

本质直观的基本方法要求坚持“朝向事情本身”的基本态度,在个别中直接看到普遍,在现象中直接把握到本质。“朝向事情本身”意味着哲学要研究事情本身,而不是要研究它之外的其他相关或不相关的事情。

我觉得这一思想对我们在看待事情的态度和方法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在看事情时不应该加入自己的预设,而是要客观地看到事情的本身,那么才不会有失偏颇。例如在刚接触西方哲学史时,我们的很多同学包括我自己都加入了太多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朝向事情本身”,以致不能理解先哲们的哲学思想,甚至在钻牛角尖;再如现在很多中国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们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了孩子的身上,要孩子学钢琴学画画等等,没有看到孩子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现代哲学同人类的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社会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学习过程中,我觉得自己的思维也拓宽了,以前总会用马哲那一套来看问题,现代西方哲学家的某些观点与马哲是有冲突的,开始时我也感到很茫然,到底谁对谁错呢?其实在思考谁对谁错时,应该现象学一点,朝向事情本身,那么自己心里就自然有了答案,有时事实上在一个问题上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研究的角度的不同,得到的答案也就不同。从西方哲学史到现代西方哲学,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在领略不同哲学家们的哲学思想时,遇到自己从没思考过或没深入想过的问题,也告知我对待事情应有批判性思维。

第二篇: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学习心得

刘衍峰

上次说给大家谈谈我关于西方哲学史的学习心得,一直没有空,以致于拖到现在才动手,望大家见谅。

其实考了140分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估计也就一百多一点,这和我对马哲(惨烈!不堪回首!!不提了!!!)的估计刚好相反。当时考完马哲我估计至少一百三左右,因为马哲学得比较透,复习也比较全面。拿到卷子后,扫描了一番,虽然出题有些偏了,偏向认识论方面。可是觉得以俺的功底还是没啥问题的吧。呵呵,洋洋洒洒的写满了答题纸。满怀信心的走出考场,美美的犒劳了自己一顿!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开考。俺跋山涉水啊,翻山越岭啊(其实只是经过了几个荷塘和假山而已!:)呵呵!

)终于来到了考场!卷子一发下来,俺傻了眼!!!总共九道题,有四道是去年出过的!!而且有些题还是原封不动的搬过来!!重复的题目分值有六七十分之多!有一道培根的四假相论仅由名词解释变成简答题而已。诸位以为如何?俺该是笑的满地找牙吧?俺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就差没有破口大骂啦!!顿时血压升高,呼吸困难!!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我的天啊!去年的真题俺看过,估计西方哲学史内容那么多,今年再怎么重复也就不过那么一两题吧,就算重复也会换个角度考吧。所以也就没怎么留意考过的,复习的时也就不在这上面花太多时间。没想到居然重复率这么高!!俺当时差点就翻白眼气背过去!!

大概过了十几分钟,俺才回过神来!!心想都到这份上了,好歹也把它考完吧!嘻嘻,俺虽然是跨专业的,可是还不至于那么菜鸟!底子还是有点的!就在这种复杂的心态中俺开始了答题!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吧,考过的那几道题俺是边写边头顶冒着烟完成的!做到培根那道四假相论的时候,俺的脑子就象块花岗岩,硬是啥都记不起来!看着好熟悉啊,可是他到底讲什么啦?!!除了个市场假相,俺什么也想不起来了!!看看表,时间过去三分之一有多了,先不管它了,回头再说吧!!

做到最后的两道论述题,共70分,每道35分!真够狠的,差不多一半的分都集中到这了!第一题是考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是如何形成的。第二题是考黑格尔的思想体系是如何形成的。这两道题得分的高低将决定这门考试的分数的高低,所以一定得认真对待!这两题比较大,相对比较难把握,如果按照教材的思路来答也未尝不可,但是我想得高分就不行了。 就拿第一题来讲,这涉及到了康德之前的哲学,我们都知道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是在继承和批判前人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所以必须对他的体系的形成的线索有个清晰的了解才能答好。

我们都知道,希腊哲学自巴门尼德后,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使西方哲学走上了本体论的道路。重视知识是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自然哲学家们追问“本原”的目的也是为了知识,巴门尼德扭转哲学的方向也是为了知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进一步开拓和发展了这条追求知识的道路,把哲学研究的重心集中在探索事物“是什么”的问题上。我们通常把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称为“概念论”,柏拉图在这基础上建立了他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柏拉图关于事物与理念分离的观点,但他主张认识所认识的乃是事物“是什么”的形式或者本质,所以在认识上我们可以将事物中的形式和质料分开,以形式作为认识的对象。可见,就追求知识而言,亚里士多德与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是一脉相承的。从巴门尼德经过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他们在基本的思维方式上是一致的,这就是通过思想来把握存在,把握宇宙自然的本质。这种思维方式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就形成了以存在的意义即范畴体系或世界的逻辑结构为对象的形而上学。

中世纪经院哲学作为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混合物,致力于通过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方法来论证上帝的存在,这就使形而上学范畴体系中的实体变成了哲学的最高对象,而近代哲学在希腊哲学和经院哲学的影响下,形成了近代特色的形而上学或本体论。

近代本体论关心的更多的是“我们能认识什么”或者说是知识的根据问题,这就是所谓的“认识论的转向”。本体论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就是认识论问题,而且往往是无法解决的认识论问题,本体论注定要和认识论纠缠不清。对于许多哲学家来说,本体论不仅必须是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而且需要与它的对象相应的理性认识能力。也就是说,哲学必须解决我们能否将这种知识形成科学体系的问题。显然,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们就无法确证本体论的可能性或合法性。我们的知识的大厦就缺少坚实的基础。然而在这些问题上,本体论却始终面临着怀疑主义的诘难。怀疑主义提出了我们无法回避的挑战。怀疑主义者把他们的批判系统化为“论式”。主要有五大论式:“观点分歧”,“无穷后退”,“相对性”,“假设武断”,“循环论证”。这五大论式特别是“无穷后退”、“假设武断”、“循环论证”击中了形而上学本体论的要害,构成了后来的哲学家不能置之不理的难题。

近代哲学家是在思维与存在的差别的基础上来谋求两者的统一的前提下来思考本体论问题的,由于基本观点的分歧,他们又分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两派。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都企图在主客分离的认识论框架之内来解决问题,这就使它们带有走向怀疑主义或不可知论的危险。

笛卡儿试图在经院哲学的废墟上重建形而上学的基础。由于经院哲学调和理性和信仰的工作失败了,其结果是动摇了宗教信仰的基础,而且也使理性自身陷入了危机,使哲学面临着怀疑主义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笛卡儿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来检验知识,将可疑的东西暂且搁置起来,为形而上学寻求某种无可置疑的基本原则。笛卡儿从否定性的怀疑主义中生发出一个肯定性的结果,并且把这个结果即“我思故我在”确立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原则。显然,笛卡儿的这一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它引发了形而上学史上的一场革命,它将蕴涵于形而上学或本体论背后的主体性因素揭示出来,为近代哲学之主体性原则或自我意识原则奠定了基础。但笛卡儿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首先,笛卡儿将“我思故我在”的认识论问题不合法的转化成了本体论问题。其次,这一原则在确立主客体之差别的同时亦在两者之间设置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最终只能把上帝请出来帮忙保证它们之间的统一性,这就意味着仅凭理性自己是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真理的,结果就使近代哲学始终困扰于二元论的难题而不能自拔。

同样,洛克也没能解决问题。一方面,他承认外部事物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将知识局限在观念的范围内,从而既不能确证外部事物的存在,又难以证明知识的客观有效性。

休谟在洛克的基础上清除了它的内在矛盾,将经验论的基本原则贯彻到底,从而合乎逻辑的走上了怀疑主义的道路。他主张哲学不应该追问诸如存在、实体等超越人类认识能力因而不可能有答案的问题,从而以这种方式取消了形而上学或本体论的问题。休谟的确击中了形而上学的要害。在休谟的批判中包含着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知识的来源问题,二是知识的确定性问题,即便形而上学能逃避第一个问题,仍然无法回避第二个问题。

正是休谟的这一批判使康德打破了他的独断主义的迷梦,迫使他开始深入思考形而上学的根据问题。康德通过分析理性的认识能力而对形而上学展开了批判。 从上面对西方哲学的发展线索的探寻我们找到了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的“历史前夜”(这个概念是我杜撰出来的,不知道有没有人比我先使用,哪位ggmm知道的话告诉我哦)。康德正是在吸收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教训的基础上,将两者调和起来,发动了所谓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他从“哥白尼式的革命”出发着重分析了人类理性的认识能力,他称这种分析为“批判”,其哲学亦由此而被称为“批判哲学”。至于他是如何构建“批判哲学”的体系的,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了,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至于前面长篇累牍的讲了那么多(当然,这不是 2

我做这题的答案!),我的目的不仅是谈谈对康德的“批判哲学”形成过程的理解(当然我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康德的深邃是我一辈子都值得思考的。苏联文艺理论家戈洛索夫克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康德》一书中说:“在哲学这条道路上,一个思想家不管他是来自何方和走向何处,他都必须通过一座桥,这座桥的名字就叫康德。”我想我们都正走在桥上。希望同学们批评指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把我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和大家分享,大家在读这段文字的过程中对这种方法有了初步的感性认知。这种方法就是:理清线索。西方哲学史不象中国哲学史,它有比较清晰的发展线索,只要我们紧紧抓住线索,以线窜点(所谓“点”就是指某一时期的某位哲学家以及他的哲学思想),学起来就不至于感到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当然,哲学史并不是某种线性的、知识积累的历史,而是永恒无解的问题的许多条道路。我所说的“线”是指问题。比方说: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分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这两阵营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构成了两条线,这两条线上的点就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所做的探讨。所以,以问题为线,就可以把各个“点”窜起来,我们对这条“线”的来龙去脉就比较清晰了。哲学史实际上就是问题史。所以我们学习哲学史就必须具有问题意识。其关键就在于领会哲学家们所面对的“问题”,这是进入哲学的门径,是我们探索哲学问题的方向标。不能把握哲学发展的脉络就不能得窥哲学之堂奥。我们上面讲到的康德的“批判哲学”的形成过程,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康德对西方本体论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的问题的回答。如果我们继续往下看,到黑格尔、海德格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体论的形成、繁荣与衰落构成了古典哲学兴衰的一条主线,而批判和消解本体论传统则是现代西方哲学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仍然在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俺就是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来学习哲学史的,带着问题来学,在这过程当中就会有很多发现,很多启迪,越学就越有味道。所以对于这两道论述题,俺还是胸有成竹的!这类题型,正好合俺的口味!正好可以发挥!

俺琢磨着这140分,扣掉的10最大可能就丢在了培根的那道题(20分!变态!),俺做完论述题后回头想,头皮都挠了满地才勉强想出些东西来!!就这样,俺悲愤交加的交了卷,心想这回完了!如果就砸在这门上,俺就冤死了,前面三门还不错!越想就越怕,心都凉了!!后来想想论述题做的还行,没准还有救呢!

俺就这样阿Q的熬过了漫长的等待!在那个三点一刻猫叫春的晚上,俺收到了考研战友的一条信息,他说可以查成绩了!当黑夜中,俺那台除了听筒不响哪儿都响的手机闪着蓝光“惨叫”了两声。该来的还是要来的!意外!狂喜!失望!大悲大喜!。。。。。。

天,终于亮了!

上面谈的是我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总的方法,至于我具体怎么做,有时间我再告诉大家!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各位高手多多指教!!

第三篇:学习西方哲学的体会

学号:201241606057姓名:张娜班级:博雅一班

学习西方哲学的体会

第一,与中国哲学相比,西方哲学体现了与中国哲学迥然不同的逻辑思维方式。 首先,中西方两种哲学的风格及关注的焦点是不同的。经过学习和一番比较,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这也决定了所关注的方向不同。中国哲学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传统的农业经济,生产水平底下,生产规模狭小,经济单位分散,彼此之间孤立,形成强烈的自给自足性质。,传统的农业经济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劳作,它首先需要的不是科学知识,而是父兄们传授的经验和自身的体力.在生产活动中仅是粗略的男耕女织,而从来没有更加细密的分工。农业经济构成中国古代和近代的经济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产生了以家族为单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社会关系,建立起了与之相适应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就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闭关自守。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哲学生成的社会环境是“固土重迁”、血缘关系至上、家国同构,专制统治,这与西方哲学,或者说西方古代哲学的产生环境是截然不同的。西方哲学诞生的环境是民主政体中,殖民地的开拓,商业贸易。

另外,中西方哲学产生的背景不同导致了在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对象不同。具体体现在:西方世界的思想家们极其深刻地探讨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并不是从儒家世界的人性角度,而是从纯粹精神运动的角度,从这个角度,它们发现了人的主体性,并逐渐厘清了主体思维与客体存在的关系,人的主体性的展现使得人类能客观地系统地对待自我并确立自我的尊严。而中国哲学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特色鲜明的命题。 “西洋偏长于理智而短于理性,中国偏长于理性而短于理智。”

另外,学习西方哲学史假如没有老师生动的例子,我们是很难很快就把握住先哲们的观点内涵的。每次课堂老师都会给我们举生活中各种简单的例子,使复杂甚至难懂的西方哲学道理变得容易理解。

最后,我要谈的是学习西哲的作用。首先,学习西哲开阔了我的哲学眼界,不再受单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束缚,当然,以往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科学的一面,但是未免单一,没有其他哲学思想的碰撞是产生不了新的哲学感悟的。学习西方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以及近代哲学,每个时期的哲学思想都有其时代性,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没学习西哲之前,我总是以单一的思考模式,即面对一种哲学思想,简单的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去判断,只要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就说此种哲学思想是错误的,根本就没有看到其时代背景、产生的目的原因、合理的一面,就轻易断定是错误的。而现在,我会认真分析每种哲学思想的真正内涵,理解其合理性与不合理之处,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辩证地看问题”。因此,学习西哲的确开阔了我的世界观,打开我的思维逻辑。这是它带给我的实实在在的影响。

综上所述,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的确确让我受益匪浅,不只是在获得知识方面,而且还在于思考问题的思维、世界观方面,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篇:学习西方文化的感想

学习<<西方文化>>有感

罗国正 1106100069 网工112班

这学期,我选修了夏老师的《西方文化》这门课。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如果从克里特文明开始算起,西方文明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了;而我们中国更是有着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回顾这短短的十节课,真是受益匪浅啊。

正如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说,我们生活在“地球村”上。而在当今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村民们”彼此的交流和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仅要学好国际性语言、打破“巴别塔”的限制,更要了解彼此悠久的文化传统。我个人认为,虽说历史就是一个扬弃的过程,但学习文化则需要兼容并包。并不是说要取其糟粕,而是只有透彻地了解了彼此的文化内涵才能够也才有资格做出“去”或“取”的判断。

西方文化是从古希腊文化讲起的,涉及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等。 其中古希腊文化最主要的包括了古希腊战争,古希腊艺术和古希腊神话。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其灿烂程度影响力,长久的生命力似只有中华文明方可比拟。古希腊文化的主要特点是理想主义、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悲剧性和雄伟性。古希腊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就是和谐是美,古希腊人很早就提出黄金比例的观点,并运用于绘画雕刻。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希腊人重视个人价值,追求自由,享乐,希腊神话中就经常出现半神般的英雄。希腊人也是奔放的,拥有所谓的“酒神情绪”。理性色彩还是比较突出的,希腊人将这运用到哲学,思考世界的本原,探讨悖论的逻辑,运用到科学,研究杠杆、滑轮、浮力,发现数的奥秘。自身的追求与命运的矛盾,就形成悲剧。荷马史诗就是悲剧的代表,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是两种典型的悲剧人物。前者是自身追求与命运矛盾,后者是自身思想与国家使命矛盾。悲剧不是侧重写悲,而是写悲壮雄伟。希腊的史诗戏剧大多体现英雄主义色彩,抒情性较强。

古希腊流传至今最有价值和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古希腊哲学了。早期希腊哲学集中在辩论与质询的任务。在很多方面,它同时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早期希腊哲学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从未间断,从早期穆斯林哲学到文艺复兴,再到启蒙运动和现代的普通科学。其中最为后世所称道的哲学家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受教于苏格拉底,并教导了亚里士多德,他们的作品,虽然在许多基础的方面有关联,但在风格和主旨方面却截然不同。柏拉图最著名的作品是陈述一个关于伦理学、形而上学、推论、知识和人类生命的概要观点,其突出的思想包括通过直觉所获得的知识总是会留下困惑和不纯的观点,而且对所谓“沉思的心灵能从世界中获得‘真实’的知识”感到厌烦。这样的知识不仅有伦理的重要性,而且有科学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把柏拉图视为一个唯心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相比之下,亚里士多德更重视从感观获得知识,而且将相对的更多地获得经验主义者的现代标签。因此亚里士多德为之后最终发展进入科学方法的世纪做好了准备。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他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是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

古罗马文化也是世界古典文化中的瑰宝。它继承了古希腊等文化,在哲学、文学、建筑等方面为全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罗马文明分为几个时期,她形成于公元前800-500年,经历了古典时代(也就是公元前500到公元前336年)和希腊化时代(也就是公元前336年到公元前31年)。公元前146年,希腊被罗马攻克。希腊文明也就被罗马文明所取代。罗马从政体上看是统一的,实行联邦民主制度,较早地开创和实践了民主的概念。这与由各个城邦组成的松散的希腊是不同的,而且古罗马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强大的,与同时期东方的汉王朝一样都是各自世界里面的最强者。因此在打下广大疆域的同时,它也继承吸收了其他文化的精髓:迦太基文化、绯尼基文化、日尔曼文化、埃及文化甚至早期基督教文化等等。罗马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质朴务实的传统美德,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虔诚敬神的宗教态度,遵纪守法的习惯风气和求实致用。另外古罗马的政治体制,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也都是古希腊文化的特点。

欧洲自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当时的情形是,在一个国家里,以皇帝、国王、公爵等为最高领主,其他大贵族则以向其宣誓效忠来换取封地,类似于中国的诸侯国吧,从而成为最高领主的附庸。这些附庸各自又可以拥有从属于自己的附庸,直到拥有少量土地或无地的骑士们,如此便构成了西欧完整的封建等级体系。 欧中世纪一般被认为是一个文化衰落的时期,甚至“黑暗”的时期,并且把造成这种“黑暗”和“文化倒退”的原因完全归咎于教会.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说,在西欧中世纪早期,教会的活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西欧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教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世纪早期西欧文化的复兴,奠定了中世纪西欧教育的基础,促进了西欧各民族文化的交流。

政治方面,中世纪的西方国家是一个松弛的封土集合体,并没有明确的国界概念。就拿他们的庄园制度来说,贵族的领地就是一个庄园,庄园的耕地分两类,一类是贵族直领地,一类是农奴份地。在 11 世纪,多数居民是农奴。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未经领主许可不得离开.其实当村外的世界还非常陌生、充满危险并且到处都是同样的庄园时,打算离开的人是很少的。因为这种形式提供更多的安全、更多的家族联系,并且使人们能更方便地找到铁匠和神甫。村民们轮流到领主的地里去劳动,向领主交上一部分他们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此外,还有人头税、年贡、磨坊使用费等。就这样,他们不可能获得外界更多的信息,也没有文化交流,整个社会就被这种制度限制了,整体来说,社会很松撒。西欧封建庄园不同于中国封建庄园是地主式经济,中国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与政治统治权相分离,没有西欧领主在庄园内的行政、司法等特权;中国庄园多搞代役租;佃户、客户也没有西欧那样强的人身依附关系。

在中世纪的欧洲,城市依然是是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一般都兴起于国王或教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他们象对待自己的庄园那样对待城市,行使其领主权。在中世纪,我认为最主要的矛盾是教会与人们信仰的对峙。 这就是我自己这学期的大概学习情况,确实让我对西方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很荣幸能跟着老师学习。最后还是要谢谢老师这么长时间的教诲之恩,谢谢您!

第五篇: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感想

这一学期我们专业开设了《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起初我对为什么要开这门课真的一无所知。以前的学习都是反复的上几门应试的课程,上了大学,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一下子全变了。虽然当初填志愿时我首选了现在的这个专业,但我对这个专业主要研究什么、主要学习什么、主要将会接触哪些课程、哪些知识都不曾深涉深知,有点懵懵懂懂地闯进了这个专业。所以,开学至今,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完全是按照学校的安排而进行的,每一门课程也都是从开学的一无所知、不知道学习目的与方向到渐渐了解,知道了一些知识、一些原理,渐渐明白学习这门课的原因和目的,渐渐学到一些学习每门课所需的一些方法和重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让我更有感触。

从第一节课,老师您对我们进行洗脑开始,我们接触、认识了这门课程,我们从您那里了解了该如何去学这门课,为什么学习这门课,学习这门课的目的等一系列开启我们进入这门课学习大门的关键。

对这门课的学习,您对我们的要求是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些经济现象,要求我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学着做一个理性的人。

这学期即将结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有了稍稍的了解。能利用微观经济学的某些原理简单地解析一下身边的一些小事。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稀缺资源的配置,研究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消费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动、生产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化、市场结构差异、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和变化、一般均衡过程等问题,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以上理论的研究,为市场主体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提供解释和指导。微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大量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等。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个体,以此再推广到整个市场,如单个的消费者、单个的厂商、单个行业等,它主要以单个数量的分析为主。在微观经济学中,这种分析方法有两个重要的假设条件。一是理性人的假设,即“经济人的假设”,即在经济活动中每个经济个体总是以利己心为动力,企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另一个假设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它要求人们对有关的经济情况能确切的了解,即完全知识或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但这一条件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需求与供给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等。通过对需求与供给理论以及均衡理论的分析,我知道了为什么校门口的西瓜从每公斤3元渐渐降至每公斤1元。因为起初西瓜刚刚上市,供给量较小,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所以价格较高才能达到均衡状态。而随着西瓜上市季节的来临,新的供给商不断涌入这个市场,使供给量增加,供给量大于原先价格下的需求量,所以价格下降,直至供求均衡。因为这个季节西瓜市场能给供给商带来利润,所以可能仍有供给商加入这个市场,一旦供给量大于现有价格下的需求量,那么西瓜的价格将还会有所下降,直至不再有厂商加入或退出这个市场,整个市场上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那么西瓜的价格就不会再降了。

通过对效用论的学习,我知道了应该做个理性的经济人,使利益达到最优。利用效用论,我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在手里的钱一定的情况下不会一早上喝三杯最爱喝的可乐,而会去买一份早点一杯可乐。虽然可乐是他的最爱,但只有在他喝第一杯的时候他所获得的效用即满足感最大,当他喝第二杯时,根据效用递减规律,他所获得的效用将会减少,而当他喝第三杯时,他可能会因为喝多了而不想喝了,从而第三杯的效用很小甚至会减少总效用。但他若拿买第二杯、第三杯可乐的钱去买早点的话,由于早点可以填饱肚子,所以一份早点的效用大于他喝第二杯第三杯可乐的效用,所以他会选择买一份早点一杯可乐,而不是买三杯可乐,从而使他的效用获得最大,他的利益也达到了最大。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利用生产、成本以及市场等理论去分析解释一些市场上的经济现象或经济行为。

从个人来说,我认为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分析方法,培养个人的经济触觉,学会利用知识、理论去分析、解释问题,学会理性的决策。但却不可以一味地抄书、搬书,要在实际中运用、理解、拓展我们的经济思想。

上一篇:消防知识答题含答案下一篇:写给老师的毕业赠言